《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形象探析
《西游记》观音菩萨赏析
行者慌忙跪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菩萨道: “不消着衣,就此去也。”那菩萨撇下诸天,纵祥云腾空而去,孙大 圣只得相随。 从这里观音菩萨的语言可以看出,观音菩 萨并不喜欢做事拖泥带水。可以看出她是一 个做事直爽的人。
——七(12)班,黄守坤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观音菩萨只用了一个篮子就收服了金鱼怪,可以看出她神通广 大,法力无边。她收复金鱼怪,不求师徒四人的回报,也能看出观 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心存善心。
——七(12)班,黄守坤
“菩萨,我等擅干,有罪!有罪!”菩萨即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绦,
将篮儿拴定,提着丝绦,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往上溜头扯着,口
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快下水救你师父耶。”行者道:“未曾拿住妖邪,如何救 得师父?”菩萨道:“这篮儿里不是?”
西游记至观音形象分析
,
, ,
,
,
,
4.温柔慈祥的母亲形象
第二十二回中孙悟空因毁坏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到处 请人医治未果后找到观音处时观音还对他说“ 你怎么不 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 ,不仅没觉得悟空经常找她帮 忙麻烦了她, 反而还“ 责怪” 悟空不早点来找她,可见是 深以悟空的保护人自许,完全把孙悟空当做了她的亲人。 同样的,孙悟空对观音也是全然的信赖与依恋,他一旦对拦 路的妖精无计可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观音,而如果 受了委屈,首先想到的也是找观音诉苦。
总体
观音菩萨作为《西游记》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 一,作品中布满了她的足迹,从自愿到东土找取 经人,到收服悟空、八戒、沙僧,送唐僧袈裟锡 杖,然后一路助其降妖除怪,排忧解难,直到四 人取得真经,向如来交令为止。作品从观音的肖 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多个方面,描绘 了观音菩萨的天生丽质,端庄妩媚、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神通广大、有求必应、勇于负责和乐 于助人的精神,把观音菩萨描写得平易近人,亲 切感人。
救观 难 世唐 现 音僧 鱼 菩师 篮 萨徒 》 有一 一 求有 回 必困 。 应难 。找 如到 《观 观世 音音 ,
以 面源转如菩写《 拿 ,潭过今萨孙观 不 你洞了是解悟音 动 哪之三净释空菩 也 里间江瓶道拿萨 。 有,五抛:不善 ” 架共湖下“动缚 海借,海常平红 的了八去时时孩 斤一海这是很儿 量海四一个轻》 ,水渎时空的一 此在,间瓶净回 所里溪,,瓶, ,
第 四 十 二 回 中
充 人 在 嬉 间 神说 《 满 世 上 戏 烟 的是 西 了 间 的 乃 火 同孙 游 人 的 神 至 气 时悟 记 间 凡 仙 破 。 又空 》 的 尘 影 口 与 呈面 中 感 女 子 大 孙 现前 的 情 子 而 骂 悟 出的 观 色 宜 更 全 空 了观 音 彩 喜 近 无 调 一音 。 宜 似 高 侃 派作 准 确 、 人 嗔于高 为
《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形象探析
古代文学《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形象探析段雨晨渤海大学文学院摘要: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了西行取经的策划人和保护者,而且宅心仁厚,知人善任。
观世音菩萨的人物形象是小说众神形象中的圣洁代表,也是小说中佛教人物形象特点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西游记》;观世音菩萨;人物形象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无论是在民间信仰还是在文学创作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观世音菩萨不仅是慈悲精神的代表,也是人们对于平等无私愿望的化身。
因此,本文从观世音菩萨的佛教形象和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深入的、立体的探析观世音菩萨。
一观世音菩萨这一形象并非出自小说,其自身就是一尊古佛,是民间最受人尊敬的神灵之一,随着两汉之后佛教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形象也逐渐的本土化,并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演变。
观世音菩萨的全称尊号是为“大慈大悲就苦难观世音菩萨”。
《妙法莲华经》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若多痴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佛教中有两种解读,第一种在《楞严经》第六卷中提及的: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段经书所言之意是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的是佛教中最基本也是最难做到的修行——切断欲望,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和诱惑,不能有复杂的情感和想法,修行者就是要做到耳目清净和六根互通。
第二种解释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其实,菩萨这一称谓在佛教中并不是佛,而是佛的助理,是帮助佛来传播佛经教义的,也是来救助世人众生的。
明代时期,社会的宗教氛围越来越浓厚,人们对于观世音菩萨的崇拜也越来越高,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甚至一度远高于如来佛祖。
《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
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西游记》这部古典神话小说中,有许多非常著名的角色,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佛教的慈悲女神,被视为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形象极其美丽,又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的形象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形象极其美丽动人,她被描绘成拥有美丽的容貌和娇嫩的肌肤,头戴金冠,身着锦衣,脚踏绣鞋,手中携带着一朵莲花,身旁还带着两只仙鹤。
她的身材高挑,举止优雅,在永安宫中座下,化身为主持善事的佛教菩萨。
除了观音菩萨的美丽外貌,她还具有非常出色的法力。
她能够随意变化形态,在不同场合下不同的形态和能力,护送唐僧一行四人取经到达西天取经。
她的法术很多,能够驱使水灵儿、九头虫、沙僧等等帮助唐僧一行完成取经之路。
观音菩萨的民间性观音菩萨不仅在佛教徒和道教徒中备受尊崇,更得到了民间人民的崇拜。
在民间的文学、戏剧和绘画中,观音菩萨被描绘成非常亲近人民的形象。
观音菩萨在民间形象中常常被赋予关照众生、慈悲为怀的特点,是很多人们所敬仰和崇拜的象征。
她被视为救世者,帮助那些有困难和需要爱护的人们。
她的形象广泛地出现在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了民间信仰和宗教崇拜的一部分。
观音菩萨也成为了画家和雕塑家的灵感源泉,带给了人们美好的文化风光。
此外,观音菩萨也有很多的别名,如“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救世圣母”等等,这些别名也反映了她在民间信仰中所具有的地位和形象。
结语总之,观音菩萨在《西游记》这本古典巨著中的塑造,她的形象既美丽,又充满了人情味;在民间信仰中,她更是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拜和敬仰,成为了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观音菩萨形象的美好和民间性,表达了人们对于慈悲和关照这样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也启示了我们在生活中要体现出慈悲和爱护他人的人性美好。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评论《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
《西游记》是以“人”为本来写的,书中包罗万象,有玉皇大帝和四海龙王等天庭人物,有如来和观音菩萨等佛界人物,也有妖魔鬼怪和凡人等各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形象也很鲜明,观音菩萨就是一典型样本,本文选取观音菩萨为代表,从性格、人际交往、领导才能和做事风格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形象特征。
观音菩萨是吴承恩塑造的重要角色之一,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出场次数也颇多,是取经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与各色人物都有交集,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一、观音菩萨的性格分析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
(一)爱面子,自视甚高“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
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
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一是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
二是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孙悟空四处求方救治镇元大仙的人参树时,也体现了这一点。
孙悟空为了解决与镇元大仙的矛盾,四处求人帮忙,从蓬莱到方丈仙山又到瀛洲,最后才到落伽山找菩萨,菩萨埋怨孙悟空不早点找她。
因为观音一直自视甚高,在她认为孙悟空有难,却越过自己去找别人是看不起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藐视,况且孙悟空他们还是自己手下的人,面子上也过不去。
孙悟空在红孩儿一难时,最后才找菩萨,又遭到菩萨的埋怨。
(二)亦狠亦善观音是一个心思很重,会下狠手的人。
分析《西游记》中观世音这个人物
分析《西游记》中观世音这个人物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人物众多,尤其是孙悟空被人们,被人们称作是正义的化身,无数青少年把他崇拜,向他学习。
观世音曾数次帮助唐僧师徒渡过难关,一向被人们推崇,可是你知道吗?观世音,并不像你们想像的那么完美,他是隐藏在正派上层人物中的反面角色,假慈假善、淫邪恶毒。
这个观点与大多数网友的观点大相抵触,绝大多数网友认为观世音是吴承恩非常喜爱的一个角色,因此下大功夫把她塑造成一个法力无边且大慈大悲的光辉形象。
但自成年后每次读《西游记》,总对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充满了质疑,看出其光辉神圣的表象里面,包裹着许多见不得光的阴垢。
因此胆大妄为地认定,观音菩萨是吴承恩采用春秋笔法,明褒暗贬地塑造出的一个邪恶的大反角。
作者动机不言而喻:毁佛贬佛。
证据1:通天河金鱼精的出身。
通天河里的那只爱吃童男童女的金鱼精,据观音菩萨自己交待,是她“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
”
据此,我们便提出疑问:这金鱼既然每天都听观音菩萨讲经说法,本应该修身养性,涵养善心灵性,消除戾性魔性,怎么会堕落成妖魔了呢?而且在下界连吃了九年的童男童女,作孽深重,其主人观音菩萨难脱干系!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观音菩萨每天讲的是什么经?说的是什么法?看来绝非是良经善法,而是邪经恶法!讲经的作用,绝不是度人向善,而是堕人入魔!。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解析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观音菩萨是一位极具智慧和慈悲心的角色。
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救助了无数众生,引导他们走上正道,成为修行人。
本文将从观音菩萨展现的慈悲和智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
一、慈悲心的彰显观音菩萨是慈悲菩萨的化身,她悲天悯人,心怀广大。
在整个西游记的故事中,观音菩萨多次现身,为唐僧和孙悟空等人解决难题,使其安全前行。
首先,在唐僧东行的途中,他们遇到了众多妖魔鬼怪的袭击。
观音菩萨深知唐僧法身的重要性,因此她变成各种形状,前来解救。
如她变成年轻女子救下被蜘蛛精抓走的唐僧,变成三个老汉劝解猪八戒等等,都是她慈悲心的体现。
其次,观音菩萨的慈悲也体现在她对众生的关怀和救助上。
在西游记的旅程中,她多次施以援手,帮助了唐僧一行人。
比如,她帮助孙悟空化解翻云覆雨的威胁,救出被拐走的唐僧。
不仅如此,她还通过为唐僧赐予法宝和智慧,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顺利西天取经。
通过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心,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对众生的爱念和渴望,慈悲心渗透在她的每一个行动和表达中,让她成为了西游记中最令人敬佩的存在之一。
二、智慧的运用除了慈悲心,观音菩萨还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她以智慧破解了无数陷阱和困境,帮助和引导唐僧一行人。
首先,观音菩萨的智慧体现在她对妖魔鬼怪的分辨能力上。
在唐僧取经路上,他们遇到了众多的危险和诱惑。
观音菩萨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智慧,能够迅速辨别妖魔鬼怪的真实形态,及时给予警示。
其次,在他们遇到危险或陷入困境时,观音菩萨通过智慧的运用解决问题,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比如,当唐僧和孙悟空被红孩儿骗入炼丹炉时,观音菩萨胜利拯救了他们。
此外,观音菩萨还运用智慧化解众多纠纷和争斗。
比如,她通过巧妙的安排,解决了孙悟空与牛魔王的矛盾,使两者和解。
她以智慧化解猪八戒与夫人儿的冲突,使两人重新团聚。
通过观音菩萨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到她超凡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
她不仅能够识破妖魔鬼怪的伪装,还能够解决各种矛盾和争斗,带领唐僧一行人顺利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
观音菩萨
第四十二回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九回 观音就难现鱼篮
性格二:热心
悟空大闹天庭,菩萨立即前往问 清原因,并让岸惠行者到花果山打探叉收悟净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性格三:睿智
菩萨化作老母,传唐僧金箍和《定 心真言》 ,使悟空死心塌地跟着取经。 收服熊罴怪时,化作凌虚子,收复了 熊怪。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七回 观音菩萨收伏熊罴怪
性格四:善言
萧瑀问观音化作的和尚袈裟有何 好处,观音答道“袈裟有好处,有不 好处;有要钱处,又不要钱处”,又 一一解释。唐太宗问时,答得流利, 言辞优美,十分得体。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THANKS
感谢各位
裴毅佳
性格一:慈悲
在取经路上,唐僧一行人多次遇到各种各样 的妖魔鬼怪,悟空又无法将其打败,多次去往南 海向观世音菩萨求助。而菩萨有难必助,收伏了 熊罴怪做守山大神,收伏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 收回了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精,收回坐骑金毛犼, 帮助他们取经。
第十七回 观音菩萨收伏熊罴怪
第二十六回 观世音甘泉活树
我们来了解一下观世音菩萨: 一、观世音菩萨简介。 二、观世音菩萨的性格。
观世音菩萨简介: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 音菩萨、观自在菩萨、 光世音菩萨等,从字 面解释就是“观察 (世间民众的)声音” 的菩萨,是四大菩萨 之一。他相貌端庄慈 祥,经常手持净瓶杨 柳,具有无量的智慧 和神通,大慈大悲, 普救人间疾苦。
《西游记》中人物分析 -----------观世音菩萨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 “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 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 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 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 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 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 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 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 熟悉。
浅析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摘要:观音崇拜在中国民间有很长的历史,在西游记之前的很多文学中也有非常生动具体的阐释,而在《西游记》中观音的形象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其人物性格特点和崇拜的文化内涵教之前的文学作品中的观音形象有了世俗化女性化的特点。
本文将主要阐释观音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还有民间观音崇拜的嬗变。
关键词:观音形象;西游记在《西游记》中除了取经五人组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众多纷纭的人物,神仙、凡人、妖怪都有很多形象很鲜明的人物设定。
在神仙中观音在取经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地位十分的重要。
本文将从观音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和观音形象在《西游记》中的发展变化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观音在《西游记》中的重要地位1.就具体的情节来说,回目中出现观音的就有:《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罴怪》、《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行者假名降怪猴观音现像伏妖王》等等。
还有一些回目中没有出现观音的名字,但是观音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虽然佛祖在《西游记》中是高于观音的,但是观音才是取经事业的执行者和组织者,在取经路途中观音为唐僧师徒降妖除魔、法力无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没有观音就没有唐僧取经,也许也到不了西天。
观音在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途中制造了一系列障碍,比如观音的坐骑还有她的宠物鲤鱼都让唐僧师徒束手无策,这个可以说是考验,但是笔者认为观音给他们制造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且不讨论唐僧肉吃了到底能不能长生不老,唐僧在刚开始西行的时候他的肉还没有那么大功效,只是一个比较好吃的人。
被白虎精和黄风怪抓住的时候并没有提到唐僧的肉可以吃了长生不老,黄风怪是灵山脚下的老鼠都没有说唐僧的肉吃了有这种功效。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慈悲与仁慈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慈悲与仁慈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观音菩萨作为主要角色之一,展现了无尽的慈悲与仁慈。
观音菩萨以其智慧和慈悲心,引导着主角孙悟空及其师父唐僧等人,克服各种困难,在取经路上修行和救度众生。
下面将从观音菩萨的慈悲相助、智慧指导和救度众生三个方面,来探讨她的慈悲与仁慈。
首先,观音菩萨以其慈悲心相助众生。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经常出现在主角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体现了她的慈悲心。
比如,在孙悟空师父唐僧被妖怪困住时,观音菩萨派遣了千手千眼观音宝殿的援军,帮助孙悟空解救了师父。
此外,观音菩萨还给予了人间的善良人家帮助,如救助被妖怪欺压的村民、庇护被陷害的百姓等。
观音菩萨的慈悲心让她站在弱者一方,不计较代价地帮助他人。
其次,观音菩萨以她的智慧指导主角们克服各种困难。
在西游取经的过程中,主角们遇到了诸多妖怪和险境,观音菩萨通过启发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当主角们遇到黄狮精时,观音菩萨通过智慧的指点,让孙悟空以变成一只蚂蚁的方式降服了黄狮精。
观音菩萨的智慧引导着主角们走出了险境,让他们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最后,观音菩萨以她的慈悲心救度众生。
观音菩萨承诺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西游记中,她经常出现在主角们遇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用她的慈悲来拯救众生。
例如,她帮助孙悟空获得火眼金睛,解救了唐僧等人。
此外,观音菩萨还通过智慧和慈悲教导众生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
观音菩萨的救度众生体现了她对人类的关怀和无尽的慈悲。
总而言之,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展现了无尽的慈悲与仁慈。
通过她的慈悲相助、智慧指导和救度众生,她引导着主角们走过各种困难和险境,在他们的修行和取经过程中去探索真理与智慧。
她的形象既是西游记故事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中关于慈悲与仁慈的重要象征。
观音菩萨的慈悲与仁慈鼓励着人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智慧与修行,让世界充满更多的爱与和平。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赏析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赏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取经之路为主线,通过描绘唐僧及其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奇遇和历险,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正义力量。
其中,观音菩萨作为一位重要的角色,展现出了无比的慈悲与智慧。
本文将对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进行赏析。
一、观音菩萨的形象描绘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是一个神秘而仁慈的存在。
她以温柔、善良以及面带微笑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西游记》中对观音菩萨的描写描述了她的美丽:她长得亭亭玉立,面容容光焕发,头冠上戴着一朵莲花,身披白色善服,手持柳枝,细心倾听众生的来访,在她的佛光之下,世间万物都得到了净化与保佑。
观音菩萨的形象描绘使人联想到温暖、宽容、智慧和慈悲。
她以仁爱之心呵护着世间众生,洞察一切众生的苦难和愿望。
她的形象给予了人们无穷的希望,使人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二、观音菩萨的众多化身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普遍崇拜的菩萨,拥有众多的化身。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以不同的形象出现,以应对众生的需要。
其中最常见的形象是“千手观音”和“一箭射却七星”,这两种形象代表着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
千手观音是观音菩萨的主要形象之一。
她拥有千只手臂,每只手臂上都握着各种法器,象征着观音菩萨具备无限的慈悲和智慧,能够同时救助众生。
“一箭射却七星”形象则表现出观音菩萨的勇猛和神秘。
她手持七彩宝箭,将箭射向空中的七颗星辰,从而照亮了黑暗的世界,为众生带来光明和希望。
观音菩萨的众多化身展现了她的无边智慧和无比慈悲,同时也揭示了她无私奉献、无私助人的精神。
三、观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观音菩萨是西游记中具有无限智慧和慈悲心的角色之一。
她以智慧和慈悲的力量,引导和帮助主角唐僧及其徒弟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险阻。
观音菩萨不仅仅是唐僧的保护者,也是他们的导师和谋士。
观音菩萨以其智慧,识破了妖魔鬼怪的诡计和伪装,保护了唐僧一行人的安全。
她洞察一切众生的内心世界,并以慈悲之心指引他们走向正道。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慈悲形象与人间救赎的寓意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慈悲形象与人间救赎的寓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其中,观音菩萨作为一位众生慈悲的化身,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还蕴含着人间救赎的寓意。
本文将从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和其在救赎人间的行动中所蕴含的寓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观音菩萨作为佛教中的菩萨形象,以慈悲为核心特质,她的形象在西游记中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她的形象描写了一位拥有无量慈悲和智慧的神仙,一位全能的存在,她不仅透过一切众生的众苦,也是众生痛苦的解脱者。
在小说中,观音菩萨无论是面对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还是其他遇到危难的众生,都给予了无私的慈悲帮助。
她不计较众生的过错,不论善恶,都给予了救助。
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猪八戒。
猪八戒是一个由天宫下凡而来的神兽,但因为犯错误被贬下凡封为妖怪。
观音菩萨看出了他内心的善良,为救赎他而化身戏耍猪八戒,并在最后解除妖怪身份。
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心不只是帮助了猪八戒,更重要的是让他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从而得到修身养性的机会。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所展现的慈悲形象是宽广无限的,她的慈悲不仅仅是安慰和救赎,更是对众生心灵的启迪和教化。
通过她的救助,众生得以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面貌,并有机会通过悔过而重塑自己的生活。
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所蕴含的人间救赎的寓意是显而易见的。
在西游记中,通过观音菩萨的帮助和教诲,每个角色都经历了一次内心的洗礼和蜕变。
他们在观音菩萨的引导下,学会了悔过和自省,懂得了宽容和原谅。
他们从开始的道德沦丧、贪婪自私,逐渐转变为懂得善良和真实的个体。
观音菩萨在救赎众生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人间问题也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孙悟空充满骄傲和傲慢的个性,在观音菩萨的教化下,意识到了自己的欠缺,并通过与他人的相处和历练,获得了真正的悟性。
沙和尚之初是一个战意昂扬的战士,但在观音菩萨的教诲下,他学会了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最终化险为夷。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解析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观音菩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给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和仁慈的力量。
观音菩萨在整个小说中的形象塑造、行为举止以及寓意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进行解析。
首先,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她不仅是唐僧师徒一行的护法神,还是众多妖魔鬼怪的唯一救星。
她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困境的解决和困难的战胜,为主角们提供了力量和智慧。
观音菩萨以神通广大、仁慈善良的形象出现,她的存在象征着慈悲与智慧,成为故事中的一股正能量。
其次,观音菩萨的形象塑造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她身穿华丽的锦衣,头戴莲花冠,手持柳枝扇,座下有一朵盛开的莲花,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她的容貌端庄秀美,眉目含情,可以说是极具魅力的女神形象。
观音菩萨也常以美丽女子的形象示人,使得她成为了受到广大读者爱戴的角色。
观音菩萨的行为举止体现了她的仁慈与智慧。
她以慈悲为怀,无论是对待妖精还是对待凡人,都给予了最大的关爱和帮助。
她以自己的智慧为唐僧师徒解决许多麻烦,为他们提供了指引和帮助。
观音菩萨在小说中的作用远不止于暴力解决问题,她更多的是通过智慧和仁慈来化解矛盾和困难,展现了她高尚的人格和深刻的内涵。
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的寓意深远。
她不仅代表了佛教的慈悲智慧,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崇尚仁慈的精神。
她的形象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向善的品质融为一体,让读者对善良、仁慈、智慧等价值观产生共鸣。
观音菩萨的存在提醒着读者,在面对世间的苦难和困境时,坚持仁慈和智慧的选择,以达到修身养性、追求完美的目标。
总结而言,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内涵的丰富,行为举止彰显了仁慈与智慧,寓意深远。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观音菩萨的形象,感受到了善良与智慧的力量,也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好价值观有了更深的领悟。
因此,观音菩萨的存在以及她在西游记中的塑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有意义。
《西游记》神话元素:观音菩萨的形象描写
《西游记》神话元素:观音菩萨的形象描写观音菩萨是《西游记》中的一位重要角色,她是菩萨中最有影响力的之一。
观音菩萨的形象描写上有着浓厚的神话元素和美丽的意象。
本文将从她的外貌特征、神通异能以及智慧慈悲等方面来进行描写。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形象被描写得非常美丽和动人。
她的面容慈祥,眉目间透露着迷人的智慧和慈悲。
她留着秀丽的长发,头上戴着一朵莲花,莲花上分明可见一颗晶莹剔透的佛珠,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她身披一袭吉祥如意的黄色袈裟,金色的袈裟映衬出她的圣洁与庄严。
她身材高挑,体态优雅,双手持着一枝柳枝,柳枝上挂满了白色如雪的莲花,给人以舒适和温暖的感觉。
她脚踩一朵白莲,莲瓣轻轻摇晃,仿佛在微风中飘动。
这样的形象给人一种神圣与纯洁的感觉,彰显了观音菩萨的高贵与慈悲。
除了外貌特征,观音菩萨还具备着神通异能,这也是神话元素中常见的描述。
她可以护持众生,化解灾难,尽善尽美。
她拥有“千手千眼”神通,每只手上都有一只眼睛,可以观察世间百态,洞悉人心,作出正确的判断。
她的双手可以化为无数,一手持着宝剑,一手持着花朵,一手摩挲着佛珠,一手捧着法宝,每一只手都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
她还可以变出种种形象,为求助者提供帮助。
她可以以普通人的形态示人,也可以以各种神祇的姿态出现,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神通来解救众生。
观音菩萨的神通异能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想象空间,使她成为神话元素中的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观音菩萨的形象也凸显了她的智慧和慈悲。
她拥有无比高深的慧眼,能够看透万物的本质和真相。
她敏锐地觉察到人间疾苦,以她的智慧指引失道迷人的众生走上正道。
她以无私的慈悲心,默默地付出,守护万千生灵。
她以智慧和慈悲为风帆,引领众生超脱苦海,追求最终的解脱。
观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给西游记中的故事增添了温情与乐观,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力量和希望。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形象描写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
她美丽动人的外貌,慈悲智慧的内在品质,以及超凡脱俗的神通异能,都使她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圣和尊贵的形象。
西游记之观音的仁爱悲悯
西游记之观音的仁爱悲悯《西游记之观音的仁爱悲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观音菩萨是一个备受尊崇的佛教形象。
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观音以其仁爱悲悯的品质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观音的仁爱悲悯,以及她所展现的人性光辉。
第一部分:仁爱悲悯──观音菩萨的特质观音菩萨作为佛教神灵,被描绘为一位容貌慈祥,慈悲为怀的形象。
她以仁心对待众生,无论是大悲大爱的表现还是对于凡人痛苦的关怀,都在《西游记》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首先,观音以悲悯之心减轻众生痛苦。
在小说中,她经常出现在危难之时,为众生解忧救难。
比如,当孙悟空遇到困境时,观音菩萨出现在他面前,并以温暖亲切的语言安抚他的内心。
观音菩萨对于悟空的关怀和宽恕,使得读者感受到她的仁爱悲悯之情。
其次,观音以广大胸怀对待众生。
在《西游记》中,众多善男信女都来到南海求取观音的庇佑和救赎。
观音菩萨对于每一个人的需求都能施展无尽的慈悲。
她并不局限于种族、阶级或者地位,而是与所有人平等相处。
这种仁爱的态度,体现了观音的智慧和普度众生的愿望。
第二部分:观音菩萨与众生相处的例证观音菩萨不仅体现了仁爱悲悯的特点,而且在她与众生相处的过程中也展示出了智慧和勇气。
首先,观音菩萨对于人性的理解与接纳,使得她能够有效地与其他角色进行沟通。
在西游的道路上,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和唐僧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弱点。
观音菩萨能够看到他们内心的善良和潜力,而不被他们的缺点所干扰。
她通过以温和的方式指导他们,使他们逐渐修行成果。
其次,观音菩萨对于凡人的痛苦和折磨表现出了非凡的同情心。
在《西游记》中,唐僧一行四人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考验,但是观音菩萨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保护他们。
她承担着保护众生的责任,以自己的善良力量消除邪恶和恶劣环境对凡人的伤害。
第三部分:观音菩萨的教诲与影响观音菩萨的仁爱悲悯不仅体现在她与众生的互动中,同时也通过她的言行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观音菩萨以身作则,教导众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慈悲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慈悲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神奇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观音菩萨是一位备受仰慕的神灵,她以无尽的慈悲和智慧来帮助人类,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明。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慈悲之道。
第一,观音菩萨慈悲的本质观音菩萨被尊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个称呼已经表达了其慈悲的本质。
观音菩萨以智慧和慈悲为本,在面对众生的疾苦和困境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无私的帮助。
观音菩萨的慈悲是无私且无条件的,她的目的是要让众生远离苦难,实现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第二,观音菩萨的形象和神迹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以一种美丽和无私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她通常被描绘成一位慈眉善目、身穿白色衣袍、手持柳枝或莲花的女神。
观音菩萨拥有许多神迹,在故事中频频出现。
她不仅有能力拯救凡人于水火之中,还能化解恶龙、消除疾病等。
观音菩萨的形象和神迹显示了她无边慈悲的力量,引发读者的敬仰和信仰。
第三,观音菩萨的利他心和放下自我观音菩萨的慈悲源于她的利他心和放下自我。
她在故事中多次展示了无私的行为。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帮助唐僧一行人取经的过程中,她化身为白龙马和白骨精等形象,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观音菩萨的利他心如同大海般宽广,她甘愿化作不同的形象,展现了她对众生的关爱和悲悯之心。
第四,观音菩萨的化解困境和疾苦观音菩萨也以她的智慧和慈悲化解了许多困境和疾苦。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人物因为种种原因而遭受痛苦和折磨,而观音菩萨总是及时出现,为他们解决问题。
比如,当孙悟空受困于火焰山时,观音菩萨出现了,给予了他解脱的方法。
这表明观音菩萨以她的智慧和慈悲指引着众生走出痛苦,迈向幸福。
第五,观音菩萨的慈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虽然观音菩萨是虚构的故事人物,但她具有现实生活中仁爱和慈悲的象征意义。
观音菩萨的慈悲是人们对爱和关怀的一种向往与渴望。
无论是在困境中还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之道,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去帮助他人。
西游记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
西游记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是一个充满慈悲与智慧的角色。
她以其仁慈的心和卓越的智慧,为孙悟空等大唐僧取经的四位西游者解决了许多问题和危机。
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体现在她对众生的关爱和她巧妙的谋划之中。
首先,观音菩萨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慈悲心。
她是菩萨中最慈悲的存在之一,总是以众生的福祉为首要考虑。
举例来说,在取经的旅程中,孙悟空等人遇到了凶险的河流,没有船只可供过河。
此时,观音菩萨发动自己的神通力量,将自己化为一座浮桥,方便四人渡过。
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本性。
观音菩萨还曾在剧中担心百姓因为瘟疫而痛苦,于是投身人间,为人们提供医药救助。
她的慈悲心无处不在,伸出援助之手,解除众生的痛苦。
其次,观音菩萨展现了非凡的智慧。
她以其卓越的智慧指引和保护着四位西游者,帮助他们解决了各种困难和危机。
在西游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等人不断遭遇妖魔鬼怪的袭击,观音菩萨通过巧妙的谋划,帮助他们化险为夷。
例如,在曾经的一次战斗中,孙悟空等人被敌人困住无法脱身,观音菩萨立即使唤云雾变作金睛灵猴,帮助孙悟空逃脱困境并解救了其他人。
她的智慧不仅在于灵活应对突发情况,还在于对复杂局势的洞察和破解。
除了慈悲和智慧,观音菩萨还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悲悯心。
她看到众生的苦难和痛苦,总是尽力施以援手。
在剧中,观音菩萨对牛魔王感到深深的同情,因为他的妻子被妖魔劫走,终日痛苦不堪。
观音菩萨通过智慧和慈悲的结合,解救了牛魔王的妻子,使他重获幸福。
这种无私的悲悯心表达了观音菩萨对众生的深刻关怀。
总之,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是一个兼具慈悲与智慧的形象。
她的慈悲心广泛触及众生,为他们带来希望与幸福;她的智慧为西游者解决了无数困难和危机;她的悲悯之情唤起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观音菩萨以其无比的慈悲与智慧,成为了西游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为读者带来了对善良和正义的思考和追求。
西游记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
西游记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她被称为慈悲的化身。
在《西游记》这本中国四大经典之一中,观音菩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她的慈悲与智慧。
本文将探讨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的表现,并分析她所体现出的慈悲与智慧。
首先,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本质。
在小说中,观音菩萨是孙悟空的恩师,她不仅帮助孙悟空修炼成了御弟金箍棒,更是时刻保护着他们。
观音菩萨的慈悲心态体现在她对人间众生的关心与救助上。
在孙悟空因犯戒律而被囚禁时,观音菩萨在三位分身的帮助下,派遣了唐僧师徒一同去西天取经,以解救他们的困境。
这种慈悲心态贯穿全书。
其次,观音菩萨展现了卓越的智慧。
在《西游记》中,她以智慧化解危机,帮助唐僧师徒克服各种困难。
例如,当唐僧师徒在火焰山面临困境时,观音菩萨指引他们找到了水帘洞,取得了宝贝散花丸,化解了火劫。
她还经常利用变化法术来化身不同的人物,以帮助唐僧师徒躲过妖魔的追杀。
这些智慧的展现,不仅显示了观音菩萨的神通广大,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除了慈悲与智慧,观音菩萨还体现了大爱无私的品质。
她对待众生无私无求回报,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
在《西游记》的故事中,观音菩萨见证了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的困苦和艰辛,但她从未放弃过他们。
当孙悟空因为取经路上犯下的错误被玉帝罚下凡时,观音菩萨倾听了他们的请求,并答应帮助他们重新修好功德之身。
这种大爱无私的品质,让观音菩萨成为众多信众的慈悲偶像。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还展现了她的包容与宽容之心。
她不计较唐僧师徒的过错和缺点,而是积极帮助他们修正错误,引导他们向正道前进。
比如,当孙悟空在海市蜃楼中贪玩忘记了时限时,观音菩萨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通过宽容的态度,让他领悟到了自己过错的严重性。
这种包容宽容的品质,使得观音菩萨成为了一个理解人性的角色。
综上所述,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以慈悲和智慧而闻名。
她不仅帮助唐僧师徒度过了一次次危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修成正果。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仁慈与慈悲
西游记之观音菩萨的仁慈与慈悲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西游记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中,观音菩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以其仁慈和慈悲的品质,给予了师徒众多的帮助和引导。
本文将探讨观音菩萨的仁慈与慈悲,并分析她在西游记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观音菩萨的仁慈是她的突出特点之一。
仁慈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关怀和关爱。
观音菩萨以无比的慈悲心肠,对待众生,尤其是对待遇到困难和痛苦的人们。
无论是有缘人还是无缘人,她都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脱离苦难,获得幸福。
在西游记中,她多次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帮助唐僧师徒解决危机,破除困难。
例如,当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时,观音菩萨出现并派遣八戒前去解救,这展示了她的仁慈和关爱。
其次,观音菩萨的慈悲心态在西游记中也得到广泛的体现。
慈悲是指对他人的怜悯和宽容。
观音菩萨以其宽容的态度对待师徒的过失和错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尤其是对待孙悟空,她见到了他的骄傲和傲慢,但依然给予了他改过的可能。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不仅关爱师徒,还包容了其他的妖精和恶人,给予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种慈悲心态使得她广受崇拜和尊敬。
观音菩萨的仁慈和慈悲不仅对待个体,也体现在她对社会的关怀和影响力上。
她时常扮演反脸和神秘人物,引导唐僧师徒前往正道。
观音菩萨总是能准确地察觉到众生的苦难和需求,给予他们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她教导人们善待他人、宽容对待错误,将慈悲与仁慈的思想传播到人间。
这种影响力使她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仁慈和慈悲的化身。
总结起来,观音菩萨作为《西游记》中的角色,展现了她极其重要的仁慈和慈悲特质。
她以无边的慈爱和宽容,关爱所有众生,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
她不仅在个体层面上具有影响力,也在社会层面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观音菩萨的仁慈和慈悲,传递着人间真情和宽容的力量,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她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仁慈和慈悲形象的代表之一。
应当铭记她的榜样,并以她为榜样,传承和发扬仁慈和慈悲的精神。
《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
《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观音形象备
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观音形象的民间性角度进行探讨。
观音形象是中国民间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形象之一,是佛教中慈悲、智慧、神力的化身。
而在《西游记》中,观音形象更是被赋予
了极高的地位。
首先,在《西游记》中,观音的描写非常丰富细腻,她是一个
极其慈悲的形象,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和敬仰。
在书中,观音通常
以一位贤明的女神形象示人。
她凭借着自己的慈悲心、智慧和法力,为唐僧师徒解决了很多危机,帮助了他们成功取得真经。
观音用自
己的行动诠释了佛家教义,她不但关注众生福祉,也尽自己所能帮
助有困难的人。
其次,在《西游记》中,观音的民间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在书中,观音承担了保佑甘露寺的任务,并用自己的法力为
唐僧师徒指引方向。
此外,观音还和猪八戒和沙僧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其中,观音与沙僧的情感特别值得关注。
在书中,沙僧作为观
音的化身,他的出生背景和特点都和观音非常相似,因此两者之间
发生了极为亲密的情感联系。
最后,在《西游记》中,观音形象的民间性还表现在她与普通
人之间的联系上。
例如,在书中,观音会到凡间帮助那些有缘的人,为病人、祈求婚姻的人等国民解决难题。
同时,观音还代表人们与
上帝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可以通过祈求获得上帝的保佑和庇护。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形象探析作者:段雨晨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1期摘要: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了西行取经的策划人和保护者,而且宅心仁厚,知人善任。
观世音菩萨的人物形象是小说众神形象中的圣洁代表,也是小说中佛教人物形象特点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西游记》;观世音菩萨;人物形象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无论是在民间信仰还是在文学创作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观世音菩萨不仅是慈悲精神的代表,也是人们对于平等无私愿望的化身。
因此,本文从观世音菩萨的佛教形象和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深入的、立体的探析观世音菩萨。
一观世音菩萨这一形象并非出自小说,其自身就是一尊古佛,是民间最受人尊敬的神灵之一,随着两汉之后佛教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形象也逐渐的本土化,并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演变。
观世音菩萨的全称尊号是为“大慈大悲就苦难观世音菩萨”。
《妙法莲华经》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若多痴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佛教中有两种解读,第一种在《楞严经》第六卷中提及的: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段经书所言之意是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的是佛教中最基本也是最难做到的修行——切断欲望,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和诱惑,不能有复杂的情感和想法,修行者就是要做到耳目清净和六根互通。
第二种解释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其实,菩萨这一称谓在佛教中并不是佛,而是佛的助理,是帮助佛来传播佛经教义的,也是来救助世人众生的。
明代时期,社会的宗教氛围越来越浓厚,人们对于观世音菩萨的崇拜也越来越高,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甚至一度远高于如来佛祖。
这正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在人们看来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佛,这一信仰盛况至今仍没有改变。
二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担任了两个重要的角色——西天取经的组织者和保护者。
书中第八回写到如来佛祖想要找一个有法力的信士在东土寻找一个教徒经历千难万险取得三藏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达到极乐世界。
当观音菩萨从众佛中毛遂自荐时,如来佛祖笑称:“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只是寥寥几语就把观音菩萨推到了众人前面。
这一细节描写不仅是对其法力的肯定,也是直接表明了唐僧师徒四人的选取是由其决定的。
观音菩萨策划了这一系列的人物、路线和必要的经历,也就是说没有观音菩萨的出现,西天取经的故事情节可能就是另一番风貌。
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法力高强,总是在师徒四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出手相助,扭转局面,帮助他们脱离险境,这也是取经者们能够顺利到达西方取回真经的关键所在。
她甚至对孙悟空承诺,当他遇到危险的时候一定是叫天天应,叫地地灵的,必要时刻自己会出手帮助的,还给了孙悟空三根能变换万千的毫毛,以求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能顺利脱险。
此外,观音菩萨在取经过程中也降拿了许多妖魔鬼怪,如第十七回所述孙行者显示神通,观音院大小和尚并头陀知道惹了大祸,皆提心吊胆,盼望能寻到袈裟。
悟空来到那妖所居住的洞旁,听见三人商量佛衣之事,悟空挥棒打死了蛇精变得白衣秀士,悟空又与那黑汉熊精相斗,结果熊精逃走,悟空在洞外打死小妖得到请帖去参加却被识破,悟空找菩萨。
菩萨变为道士,拿着一个装着两颗丹的盘子去赴会,菩萨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
悟空在肚内使劲的折腾,熊精只好将偷来的袈裟交回悟空,菩萨将黑熊怪收为自己的弟子。
悟空回去后将袈裟交给唐僧。
师徒二人又上路了。
又如第四十九回中观音菩萨帮助悟空救唐僧的时候收了本事莲花池中金鱼精,算是领回了自己的宠物。
第七十一回的中,观音菩萨在孙悟空盜取了三个金玲后顺势收去了金毛犼,飞身高坐回南海了。
这些小说情节都表现出了观音菩萨对取经者的保护与照顾。
不仅如此,当唐僧师徒四人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悟空也必然向观音菩萨寻求帮助。
如在第二十六回中,孙悟空偷取人参果之后还将树打倒毁坏,道士们要求赔偿恢复原貌,他四处寻求办法不得,只好再次去找观音菩萨,而菩萨只是将杨柳枝仔细洒上净瓶中的水,口念佛经,人参树就又变得玉树葱葱且二三十个人参果完好如初。
由此可见,观音菩萨不仅法力强大而且其法物也是很有威力的。
三修行的路上必定会有千难万险,所遭受的一切都是神佛对教徒的考验,人在困境中越坚韧,越有毅力,那么他对信仰的坚定性就会越高。
因此在百回本《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经常会遭到观世音菩萨所设计的考验。
有的时候观音菩萨还会亲自去设局以考验他们的决心和毅力,而这种考验是全方位的。
观世音菩萨从“色,受,想,行,识”这个方面对师徒四人做出了验证,这反而成为了他们成佛路上的助推。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观音菩萨是师徒四人的指引者,更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在危难时刻的化解者。
从让他们取经开始到取经归来,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他们“度一切苦厄”的幕后操作者和陪伴者。
观世音菩萨作为《西游记》小说的一个人物形象,其主要特点主要是:宅心仁厚、知人善任。
宅心仁厚。
慈悲为怀是观音菩萨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她作为小说中神佛形象的主要标志。
首先,观音菩萨在接到如来佛祖的任务之后,在去往长安的途中她就以慈悲之心为唐僧寻觅护送的队伍:先是劝解孙悟空安心在五指山下修行,等待唐僧的救赎,继而在福陵山“指身为姓”收服了猪八戒,使其免受灾瘴之苦,又在流沙河边收了沙和尚,为他剃度,解除了他每七日就要被利剑穿刺胸膛的磨难,最后又拯救了小白龙,帮助他修成正果。
这一系列的操行不仅顺利的组成了取经队伍,还救赎了几个灵魂,没让他们在成为妖魔的方向上深陷泥潭。
而后,取经过程中,观音菩萨更是以其善良之心和宽广胸怀包容了更多的妖魔神兽。
如在第十七回中,孙悟空大闹黑风山,一棒子打死了苍狼精,而观世音菩萨先是嗔怒孙悟空为撒泼、滥杀,后配合孙悟空一同取回袈裟,且收服黑熊怪看管落伽山。
又如第四十二回,菩萨在对战红孩儿之前特别嘱咐号山的本土神灵道“我今来此擒魔王。
你与我把这团围打扫干净,要三百里远近的地方不准有一个生灵。
”甚至强调要把小兽雏虫都安放在巅峰上。
就连孙悟空都感叹“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
最后,她对红孩儿也是留有恻隐之心,只是念咒让他悔过。
知人善任是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的第二个形象特点。
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是位心存慈善、不舍智谍的教育家,令四海八荒之人皆信服于她。
在面对性格不同的四人时,她会从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教育和激发。
在面对孙悟空的狂妄自大时,观音菩萨并没有强硬的要求,而是通过点化的方式,在逐步的引导中让孙悟空明白现实的苦难,从而主动的选择护送唐僧一路西天取经,顿悟佛门。
对待猪八戒时,因为他性本乖张,所以观音菩萨则是比较严厉的教育和斥责。
对待沙僧时则是温柔的鼓励和引导。
观音菩萨在面对唐僧时,运用的不再是单一的方法和情绪,首先是要帮助他建立自信而且要有众人面前有威信。
如小说第十二回中有段对观世音菩萨的描写:“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
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
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
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
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
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
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
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
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从穿戴到法物,从首饰到配件,对观世音菩萨的外在形象进行了描绘,不仅传递出她的圣洁、和蔼、慈善,使她成为读者心目中一位集真善美于一身、普济世人的女神形象,而且从侧面肯定了唐僧的讲解,让他相信自己可以顺利的到达西方并且拿到真经。
等到唐僧开始上路西行的时候,菩萨则是对唐僧用了劝诫和开导的方式,让他明白作为师父要合理的掌握团队领导者的身份和主导权,协调好徒弟之间的关系,削弱矛盾以求顺利的得到真经,返回东土。
作者在塑造观世音菩萨形象的时候恰当的融入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元素,从而使原本就普及世人的菩萨增添了女性的善良体贴、关爱生命、呵护弱小和广博母爱的性格特征,因此《西游记》中的观世音菩萨不再只是佛教救世主,而是多了些社会责任感和符号化了的女性光辉。
在书中诸多情节中,观世音菩萨在解决完事情之后,都會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出发去教化妖魔鬼怪,最后又把他们收入门下,在这些过程中观世音菩萨都会带有一种女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
尤其是在面对孙悟空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大都是一种“惜之用之”,“束之诲之”、“勉之助之”、“谅之容之”,表现出了一种广博母爱的情怀。
如若除去观世音菩萨的神圣的光环,那么吴承恩塑造的观音菩萨的形象,是真善美的礼赞和广博母性的颂歌,观世音菩萨的心济天下的宏愿。
观音菩萨身上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民间信仰中,她是众生在痛苦和困难时刻想要寻求的对象,是能平等爱人的圣洁菩萨。
在《西游记》中是一位内外兼修的女性佛祖形象,内有涵养外有修行,是小说中堪称完美的理想型人物形象。
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带有神奇光环的佛教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1]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2]任继愈.中国佛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苏兴.《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张艳姝.《西游记》佛禅思想考释[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5.[5]蔡朔冰.浅析《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