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手册熟读篇三古诗文阅读指导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考点击破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虚词例1(丽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吕元膺①丁用晦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尝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翌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
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
⑤灭裂:疏忽。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认为、以为)②因私.易一子以自胜(私自,暗地里,偷偷地)③吕请棋处士他适.(到……去,往,去到)【参考译文】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一个)处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正(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颗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暗中把一切看在眼里,但棋友不知道。
第二天,吕元膺请棋友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友也感到很不安,(吕元膺在临行时)还赠送了路费、财物给他。
就这样过了十年左右,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为人处世,结交朋友,你们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做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趁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我就用其他事情让(他)离开。
(其实)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疏忽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例2 (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手册必背篇四六册教材古诗文辑录60
必背四六册教材古诗文辑录(依据《201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推荐课内篇目)(一)课内古诗词背诵辑录(画线句子为古诗词名句或常考句子)七年级上册1. 《观沧海》 [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潼关》 [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下册1. 《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浙江新中考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课件1209221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第十九页,共62页。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 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 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 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第七页,共62页。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 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 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 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
第十一页,共62页。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 分) 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 分) 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 祸就会立即到来。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词要译 出,文从字顺即可。①句重点词“此”“耳”“宁”“犯”要落 实,②句重点词“非理”“加”“恃”“立”要落实。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第三十二页,共62页。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 食。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 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 余无用之物。
浙江省2019中考语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
温州 湖州 台州
舟山(嘉兴) 衢州
文言文阅读
神话故事
铭序散文 比较阅读 诗文联读 课内单篇阅读
\
金华 丽水 杭州 衢州 绍兴 义乌
衢州
\ 宁波 绍兴 \ 台州 义乌
丽水
\ 宁波 温州
金华
绍兴(义 乌)
\
宁波
备考指导
1. 绝大多数地市选择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来考查。 2. 人物故事类题材被选中考查的概率较大。 3. 诗文联读的考查形式还保持考查热度, 需要关 注。 4. 课内文言文阅读关联课外选材命题以及课内外 比较阅读考查形式关注度高。
2. 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分 ) 汝辈稚小家 / 贫每役柴水之劳 / 何时可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 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 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 , 除 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 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 意来划分, 句意为:你们年纪幼小, 家中贫穷, 常常担负 打柴挑水的劳作, 什么时候才能免除?
廉洁之人也是会摘取的, 就是所说的饿极了就没法挑拣食 物了。何况这个物件自己送到眼前, 一定是上天怜惜您老 人家 , 借猫来帮助您, 哪里全部是猫的作用呢?姑且先抵 押宝珠换点钱渡过难关 , (然后 )悄悄地查访主人 , 等事情 明朗了再告诉他原因归还他, 似乎也没有什么妨碍。 ” 老人 没有办法, 也就暂且听从了。 第二年到处查访, 没有丢失这个物品的人家。于是把 宝珠赎出来卖掉, 从此之后家业兴盛起来。
鲍叔、管仲分钱财时 , 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 (久别重逢), 便在路边铺上荆草, 坐下畅叙旧情。 于是才使得 (管仲 )在失 败时 (靠鲍叔推荐 )而成功 , (伍举 )在逃亡之后 (经归生帮助 ) 得以回国立下功劳。 他们 (并非亲兄弟 )尚且能够这样, 何况 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颍川的韩元长, 是汉末的一位 名士 , 身居卿佐的官职 , 八十岁终老 , 兄弟在一起生活 , 直到去世。
2019浙江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共211张PPT)
5. 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 , 写出你对陶渊明 的认识。(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 先疏通文意, 了解内容, 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 , 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 语句进行概括 , 并结合原文找依据。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 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
2. 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分 ) 汝辈稚小家 / 贫每役柴水之劳 / 何时可免?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 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 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 , 除 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 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 意来划分, 句意为:你们年纪幼小, 家中贫穷, 常常担负 打柴挑水的劳作, 什么时候才能免除?
④ ② ③ ①
遂能以败为成, 因丧立功。他人尚尔, 况同父之人哉!颍川 韩元长, 汉末名士, 身处卿佐, 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 至于 没齿。济北氾稚春, 晋时操行人也, 七世同财 , 家人无怨 色。 《诗》曰: “高山 仰止, 景行 行止。 ”虽不能尔, 至心 尚之。汝其慎哉, 吾复何言。
⑥ ⑦ ⑧ ⑤
鲍叔、管仲分钱财时 , 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 (久别重逢), 便在路边铺上荆草, 坐下畅叙旧情。 于是才使得 (管仲 )在失 败时 (靠鲍叔推荐 )而成功 , (伍举 )在逃亡之后 (经归生帮助 ) 得以回国立下功劳。 他们 (并非亲兄弟 )尚且能够这样, 何况 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颍川的韩元长, 是汉末的一位 名士 , 身居卿佐的官职 , 八十岁终老 , 兄弟在一起生活 , 直到去世。
温州 湖州 台州
舟山(嘉兴) 衢州
文言文阅读
《浙江新中考》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_专题一_古诗词鉴赏_(共156张PPT)
1.(2016·杭州)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 分)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 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 诗 中 具 体表 现 “贫 亦 好” 情 趣的 一 联是 布 被 不妨 温,菜羹有余滋。(2 分)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 说说你的理解。(2 分)
(1)《月夜》描写的是春天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 是秋天时节的景象。(2 分)
(2) 两 首 诗的 最 后 两句 都 运 用了 “ 以 动衬 静 ” 的手 法,请作分析。(3 分)
【解析】(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抓住季 节物象即可,“春气”写春天,“稻田”和“晓寒”写秋天。 (2)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先了解诗歌大意,然后 抓住最后两句中的动景进行分析。“虫声”是动景,但是 衬托静景,写出了夜的静谧。“深处草虫鸣”以声写静, 不静不足以听到“深处草虫鸣”声。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 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柔美的杨柳和红 艳的海棠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意象的概括。解答此 题,要认真阅读这首词,然后扣住题干中提示的“绵绵的 细雨”以及“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等有效信息,抓住 词中关键词“丝丝杨柳”及关键句“海棠红近绿栏杆”不 难得出答案。
语文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鉴赏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件新人教版20190122352
[金华、义乌]21 题(2 分)
[嘉兴、舟山]
[义乌] [丽水] 14 17 题(2 14 题(3 分)、 分)、 17 21 题(2 分)17 题(3 分)
16
题(3 分)、19 题(2 [台州]
题(2 分)、21 题(2 [丽水、衢州]
题(2 分)、20 题(2
分) 分) 分)
[湖州]
17 题(2 分)、19 题(3 分)
中考考情速递
【 (二)课内外文言文联合考查】
词语的理 解赏析
内容理解、 形象的评
[湖州] 19 题(4 分)
[衢州] 17 题(2 分)
[衢州] 17 题(3 分) [义乌、绍兴] 19 题(3 分)
中考考情速递
【 (二)课内外文言文联合考查】
年份 题号、分值 2018 年 涉及考点
实词释义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金华、义乌]19 题
(4 分)
[义乌] [丽水] [嘉兴、舟山]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
中考考情速递
【 (一)课外文言文单独考查(含课内外对比题)】
年份题号、
分值涉及考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点
实词解释
[湖州]14 (2 分)
[温州]14 (3 分)
题 题
[[[[嘉1丽 金 温4兴(((水 华 州题426、]分 ]分 ]分(1114舟372)))分山题 题 题) ][[[嘉1丽 台5兴((水 州题34、]分 ]分(116舟45))分山题 题) ][[[嘉1[金 台义6兴兴(((华 州题444乌]1、]分 ]分 分(7、116舟94题)))分绍山题 题) ]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手册熟读篇三古诗文阅读指导
熟读三古诗文阅读指导第一讲古诗词曲赏析指导(一)知识梳理一、中国古典诗歌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二、诗歌的分类三、诗歌的体裁现代诗歌(1919年“五四创始”):新诗(即新体诗),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的诗四、古诗词曲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二)考点指津◆考点一分析诗词的形象【常见问法】1.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 诗歌形象有什么特点?【解题技巧】1. 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2. 概括形象特点。
3. 体会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什么形象;形象特点;形象意义。
◆考点二理解诗歌的意境【常见问法】1. 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知识放送】所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解题技巧】1. 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要有诗意。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恰当贴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只答“表达了诗人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考点三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常见问法】1. 分析诗句的思想感情或内涵。
2.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3. 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4. 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
5. 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知识放送】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浙江省中考语文 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 第二节文言 文阅读 讲解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一古诗词鉴赏课件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 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 苦;而 借“花”消愁, 结果自然也只能 是“愁更愁”。 __ 示例四:“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 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__示例 五:“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 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
1.(2016·杭州)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 分)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 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春天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 是秋天时节的景象。(2 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两 首 诗的 最 后 两句 都 运 用了 “ 以 动衬 静 ” 的手 法,请作分析。(3 分)
【解析】(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抓住季 节物象即可,“春气”写春天,“稻田”和“晓寒”写秋天。 (2)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先了解诗歌大意,然后 抓住最后两句中的动景进行分析。“虫声”是动景,但是 衬托静景,写出了夜的静谧。“深处草虫鸣”以声写静, 不静不足以听到“深处草虫鸣”声。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 分)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 中“过”字的妙处。
【解析】此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A]题 赏析的是“动词”,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 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过”的实施者为“梅 花”,赋予“梅花”人的意志和情思。为何要“过溪”呢? 联系下句中的“远爱梅”,以及第四句的“唤人回”可知“梅 花”急切过溪是为了唤回诗人来品赏自己,由此形象委婉 地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 21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读三古诗文阅读指导第一讲古诗词曲赏析指导(一)知识梳理一、中国古典诗歌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二、诗歌的分类三、诗歌的体裁现代诗歌(1919年“五四创始”):新诗(即新体诗),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的诗四、古诗词曲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二)考点指津◆考点一分析诗词的形象【常见问法】1.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 诗歌形象有什么特点?【解题技巧】1. 关注背景,知人论世。
2. 概括形象特点。
3. 体会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什么形象;形象特点;形象意义。
◆考点二理解诗歌的意境【常见问法】1. 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知识放送】所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解题技巧】1. 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要有诗意。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恰当贴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只答“表达了诗人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考点三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常见问法】1. 分析诗句的思想感情或内涵。
2.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3. 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4. 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
5. 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知识放送】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
不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解题技巧】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表述句式为:这首诗描绘(表现)了……画面(或:描绘了……景物,营造了一种……氛围,塑造了一个……形象),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四品味诗词的风格【常见问法】1. 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 试谈谈诗歌的语言艺术。
【知识放送】要抓住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解题技巧】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歌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表述句式为:通过……(某个字或词),描绘了……的情境,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思想感情)。
第二讲文言文阅读指导(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1. 通假字。
有的通假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相同,有的和本字的读音不同,对通假字的字义要按本字的意思来理解。
如:①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wú)”,没有)。
②百废具兴(“具”,同“俱(jù)”,全、皆)。
2. 古今异义。
(1)范围变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现只指难闻的气味;“妻子”古义为“妻子儿女”,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2)范围变大。
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成为河流的通用名称。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指“鼻涕”;“狱”古代指案件,现在指监狱。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中“卑”指社会地位低微,“鄙”指见识短浅,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3. 一词多义。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
但在一个句子里某词的具体含义只能是确定的一项。
对于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
再次,还要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分析词语的意义。
4.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一狼洞其中(打洞)。
②公将鼓之(击鼓)。
(2)名词作状语。
如: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②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①此皆良实(忠良的人/臣子)。
②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③百废具兴(废弃的事业)。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
②陈康肃公善射(擅长、善于)。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②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6)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如:A.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B.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为亲(赡养);以……为子(抚养)]。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如:A. 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
B. 一览众山小(认为……是渺小的)。
(7)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A. 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
B.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C.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A.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劳累)。
B.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二、文言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
三、常见文言句式1. 判断句。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很不相同,它一般不只用判断词“是”,其常见形式有:(1)多用“者”“也”,如“……者……也”“……者也”等。
如: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2)用“乃”“悉”“为”“则”“即”“非”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如: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中轩敞者为舱。
(3)用“是”来表判断。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2. 省略句。
文言文中省略句类型比较多,主要是省略主语,其次是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谓语的省略较少。
如:①(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主语)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谓语)③问(之)所从来。
(省略宾语)3. 倒装句。
指古汉语句子成分排列语序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种句式。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定语后置)4. 被动句。
标志性词语是“为……所”“于”,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受事者。
如:帝感其诚。
(二)考点指津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中考除了考查句子之间的断开,即断句,也会考查句子内部的停顿,也就是句子内部朗读节奏的划分,可以划分细一些,也可粗略一些。
下面是需要掌握的一些规律,懂得了规律,划分与理解文意会更准确,理解文章也更准确。
1. 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待君/久不至。
2. 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盖/以诱敌。
3. 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4.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如:①对子/骂父。
②相委/而去。
5. 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如:可/以/为师矣。
6. 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③学而不思/则罔。
7. 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①投/以骨。
②过中/不至。
8.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
如:①元方/入门/不顾。
②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
9. 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①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上述只是划分句子内部朗读节奏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二、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可照录不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如“帝感其诚”是个表被动的省略句,在动词“感”后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应补出。
3.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夫战,勇气也”中,“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4. 换:翻译时把古词换成今词。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中,“汝”应换成“你”。
5.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换成“汝之不惠甚矣”。
三、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1. 注意将课外语段的阅读与课本的学习结合。
一是阅读课外语段时,要联系课本学习了解到的有关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主张;二是对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或用法,要联想、回忆课本所学,要学会迁移,触类旁通。
2. 了解文言文常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如“比兴”“卒章显志”等。
3. 重点关注语段中的议论抒情性语句,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解答比较阅读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文章的写法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分析。
5. 解答评判类题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模棱两可,有时也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