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摘要文章对职业素质进行了分析,定义出职业素质的含义、特征、以及所包含的内容。
同时根据对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的分析和反思,参考相关领域的理论,构建出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懂专业会应用有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如何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注入新的理念和内容,突破传统的教育程式,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探索新理论,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素质、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相关概念(一)素质“素质”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1、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2、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
在英语中“Diathesis”也被翻译为“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是指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这时“素质”可以指体能素质,也可以指心理素质。
广义的素质是指先天具有和后天习得的特点和品质的总和,既包括体能等先天的特点,也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人生观、审美观等后天的品质。
(二)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人们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它是由知识、技能、心理、道德等诸多要素所组成,它也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
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情绪等方面。
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内涵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之“职”的一般职业特点。
高职教育之“职”经常被等同于“上岗”、“就业”,事实上,就业只是对高职教育最基本的要求,高职教育与岗前培训有本质区别,高职教育并不单纯强调专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更不是培养“会干活的工具”。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一 ) 心 理 不 适 应
高 职 新 生 心理 的不 适应 主要 表 现在 : “ 理想 很 丰满, 现 实很 骨感 ” , 不 少 同 学 将 大 学 生 活 想 象 得 非
高 职新 生对 学 习的不 适应 主要 表 现在 : 缺 乏 学 习 动力 。 失 去 学 习 目标 , 整 天无 所 事事 ; 学 习 方 式 单
突 出表 现 在 不 会 合 理 安 排 时 间 、不 会 计 划 开 销 、 不
善 于 控 制 自 己 情 绪 等
( 三 ) 人 际 交 往 不 适 应
之、 则安 之 、 后乐 之 ” , 同 时 也 决 定 了 他 们 大 学 学 习 和 生 活 成 功 与 否 。 作 为 高 校 从 事 心 理 咨 询 教 育 与 辅 导 员 、 班 主任等相 关学生 管理 的工作人员 . 应高度 重视
矛盾加剧 , 学 习动 力缺 乏, 这 些 都 严 重 影 响 了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生 活 。从 高 职 院 校 新 生 面 临 的 心 理 、 生活、 人 际 交 往、 学习不适 应等 方 面进行 了分析 。 并 提 出 了 高 职 院 校 新 生 适 应 性 教 育 应 对 策 略— — 实 施 “ 八 个一” 工 程
育人惠风 Y U R E N H U I F E N G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 I 生问题及对策研究
口周 治
摘 要 : 高职 院校 新 生 适 应 性 教 育 是 大 学 生入 学 - 4  ̄ c 育 的重要 工作, 是 新 生适 应新 环境 的 迫切 需要 . 对 于
刚 刚 跨 入 大 学校 门 的 大 学新 生 来 说 , 生 活 环 境 和 学 习环 境 都 发 生 了 重 大 变 化 , 有 些 学生 一 时难 以适 应, 心 理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理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出路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
如何在学生阶段培养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成为大学生发展道路中必备的一环。
本课题选取了以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为题,是基于以下原因:1.大学生职业压力增大。
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恰恰是大学生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
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普遍缺乏经验,在实务中较为不足,而学校及专业的就业指导不尽如人意,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及培训。
3. 大学生个人职业适应能力有待加强。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并未充分了解职场,也没有意识到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缺乏充分的职业准备。
综合以上因素,选择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是指个人在适应工作环境、完成工作任务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
职业适应性与工作绩效、组织效益及个人成就等密切相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国内外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如人格特质、心理状态、职业信息等等,其中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
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培养方法,国内外各大高校都采用了多种手段,如课堂讲授、招聘会、职业训练等等,有效提高了大学生职业适应性。
但是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仍比较欠缺,缺乏全面有效的职业指导及培训,个人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仍有待加强。
三、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 目前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现状是怎样的?2. 影响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因素有哪些?3. 针对现状,如何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研究情况。
2.问卷调查法。
开发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方面的调查问卷,通过其调查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现状和影响因素,获得客观测量数据。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分析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是指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或不适应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
一些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由于技术改变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一些学校的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和行业需求已经不符,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种不适应的现象也与教师和学校缺乏对行业需求的了解和跟踪密切相关。
一些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环节。
高职教育应该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但是一些高职学校仍然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和能力培养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一些学校的教育环境和设施条件有待改善。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需要学校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工作坊等实践教学设施。
一些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和锻炼,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也较差。
一些学校和学生对就业导向的认识不足。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就业能力,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一些学校和学生中,就业导向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对就业技能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准确把握就业方向,同时也增加了他们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的适应性问题。
高职教育应与行业密切合作,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工作需求。
高职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实践训练和实习机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习、实践课程的开设、校企合作项目的推进等方式实现。
高职教育应注重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招聘会、组织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能力。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第一篇: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现状: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1,缺乏学习动力。
由于没考上普高而上职高的学生,大部分存在着一种失落感,他们认为上职高没有前途,低人一等,盲目悲观。
还有一些学生,原来就很差,考上了职高认为很不错哦,因而盲目乐观。
而不论书盲目悲观还是盲目乐观,其思想上的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职高“好混”,拿个毕业证容易,缺乏学习上的进取精神。
具体表现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得过且过、不学、厌学。
2,缺乏学习习惯,业余时间很少用来学习。
相当多的学生的业余时间不是来学习的,而是哦用来看电视、上网的,上网也主要是聊天、玩游戏。
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上网、玩游戏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因此而迟到、旷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上学、放学根本不背书包,因为他们回家从来就不学习,也就无须背书包。
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
3,缺乏恒心和毅力。
许多学生也承认自己并不笨,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恒心和毅力,一旦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放弃学习或自欺欺人,走“捷径”。
更为严重的是,不学习、抄袭现象一旦传播开来成为社会风气就会互相影响,很多学生本来就意志薄弱、厌学、不学,不学习的现象会使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大家都这样,我不学也不算什么,因而恶性循环,最终败坏了学习风气。
几点建议;综上所述,职业高中学生厌学、不学习、成绩差、并非是智力原因,而是由于缺乏学习动力、缺乏恒心和毅力等内在原因以及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外在原因。
1,讲求理想教育,启发学生的内趋力。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老师应有的重视,逐渐失去了自信。
进入职业高中以后更是觉得低人一等,前途和未来不再光明和美好,只想破罐子破摔,混张文凭了事。
没有了理想和追求,也就是去了学习的动力,大部分学生是老师和家长“要我学”。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理想教育入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入学伊始,就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入学教育和职业知道,要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社会输送数以亿计有专业激素的劳动者的有效渠道,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摘要】高职新生在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往往面临着各种适应性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挑战,他们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对于高职新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融入校园社交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扩大社交圈子。
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也是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和压力。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认真面对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应对策略、学习生活规律、校园社交活动、心理咨询、重要性、总结、适应性问题、帮助、新生入学、挑战、导师指导1. 引言1.1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高职新生在刚步入校园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的困难。
因为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相对于传统学历的教育有更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这也给新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在面对这些适应性问题时,高职新生可以采取一些主要的应对策略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包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以确保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积极融入校园社交活动也是提高适应性的有效途径,可以拓展人际关系、增强交流能力。
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也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可以帮助新生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通过采取这些应对策略,高职新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新生需要意识到适应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重要性,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适应性能力。
2. 正文2.1 高职新生面临的适应性问题1. 学习压力大: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相对于中职学校更加深入和广泛,新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巨大,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梯队。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就业对策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前受到的歧视和偏见较多。
由于社会认知度不够,许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历存在质疑,导致他们的就业难度增加。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持有质疑,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验相对较少,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深入联系和沟通,影响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2. 就业状况普遍偏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较低。
在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竞争压力较大,造成了一定的就业状况偏低的现象。
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也给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3. 就业对策研究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研究,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组织实践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增加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机会。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深化产教融合,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探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深入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拓宽就业渠道,多方联动高职院校应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多方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一、问题的提出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结构的针对性,尤其是“订单班”的兴起,更是将企业用人需求个性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结构特色化发挥到了极致。
在校企合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专业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以通识素质为核心的职业适应能力也成为企业储备人才的重要指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迅速发展,技术的更新速度大大超过了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速度,客观上,企业员工在入职前都必须通过入职培训才能顺利上岗。
由此,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在考核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尤其是注重通识素质对职业能力养成的影响,更加注重应聘者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稳定心理等职业能力中通识素质,为企业谋得长远的人才储备。
企业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就业群体,而不是具有过硬专业技术的“跳槽”能手,为他人做了“嫁衣”。
由此,在校企合作的学校培养阶段,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成为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
1.2 课题界定首先,关于概念的界定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适应能力内涵的界定;职业适应性;职业能力等内容。
其次,关于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在读学生。
最后,研究内容的界定。
以通识教育的视角构建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框架体系,借鉴“双元制”、“订单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优良经验,做好学生从在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良性过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关于职业适应能力的研究国内研究高职院校职业适应能力的学术文章在知网的期刊中可以搜索到数篇,基本上都是从职业适应能力的内容、存在问题、体系构建等视角展开研究,比如刘颖和谷云香的《高职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问题研究》、董桂英的《基于职业适应能力职校生职业心理素质探究》以及文建华的《论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反思》等,上述这些都是期刊论文,由于篇幅的限制和成果的形式,都局限了这一主题的研究深度,为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创新的可能。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分析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就业导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社会就业形势的变化和高职教育体制的局限性,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存在适应性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职业素质培养和社会需求等角度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育体制问题在我国高职教育中,教育体制是制约学生就业适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高职教育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与社会需求脱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滞后。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滞后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些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脱节,使得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适应。
2. 教学手段陈旧。
高职教育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离实际应用较远。
学校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师资质量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适应性。
二、职业素质培养问题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影响学生就业适应性的重要原因。
1. 实践环节不足。
高职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不够,导致学生在就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实际工作。
2. 就业指导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投入不足,缺乏针对性的职业素质培养,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适应能力。
3. 创新能力不足。
高职教育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社会需求与教育需求不匹配问题就业导向的适应性问题还在于社会需求与教育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
1. 行业发展缺乏前瞻性。
高职教育的教学往往停留在过去的技术和知识,未能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在就业后的适应性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研与培养
,
科 教 文 化
・9 ・ 1 5
、
高 等职业 院校毕业 生职业 适应能力 的调研 与培 养
杨 立 杰
( 淄博职业 学院 生物工程 系, 山东 淄博 25 1 ) 5 0 3
摘 要: 目前我 国对技 能型人 才的需求很 旺盛 , 但许 多技 能型人 才的就 业仍 旧不乐观 , 究其原 因诸 多。在这些 问题 中, 毕业生职 业适 应能力水平低是其 中一 个重要原 因。针对职业院校 毕业生思想, 就如何培养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作一下探 讨研 究 , 为职 业教 育改革寻求
解决方法。
关键 词 : 毕业生 ; 业适应能 力; 职 调研与培养 2 0 年全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 4 万,截止到 的管理、 06 1 3 制度 、 工作、 环境 、 生活等都有— 丕 步适应的过程 ; 其次x企业 寸 这个过程相当重要。若学生到 5 月底 , 半数以上毕业生未找到工作 。而我省的应届毕业生已签约和已 里人与人的关系也存在着—个适应过程 , 生活不安定 , 工作不顺心, 关系不称心, 学生就会不安心、 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大学生 比例也是居高不下 ,在这样的前提下 , 个企业就业, 2 0 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就业难已成为关系到国计 民生 不稳定。因此, 07 企业对学生管理, 也要主动与学校教育相衔接, 趋向于人 对他们的思想 、 性格 、 观念 、 心理, 还要多加引导 , 在生活、 感情 的最重要的根本问题。但根据调查显示 , 我国目前对技能型人才市场需 文化管理 , 盘 Ⅱ ,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求是旺盛的,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同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上f 力关J 多加投入, 2职业 院校培养毕 业生职 业适 应能力 途径的探 讨 相比, 旧具有一定的技能优势。 仍 造成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诸多, 但不 2 以市场为方向, 1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培养市场急需技能人才 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除了要把 目光放在追究根源上之外 , 更多的 专业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前瞻眭, 急企业之所急 , 以敏锐 的洞悉力为 我们要把精力投入到如何解决问题中去 , 毕竟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 是我们前进的关键所在。 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就是当前需要 企业培养急需技术人才, 经常深入进行市场调研 , 及时调整专业及课程 设置。 我院就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 数控加工、 机电—体化 、 电工电子 、 食 引起我们密切关注的。 品制药 、 计算机与财务管理” 等专业并推行“ 英语 + 计算机 +专业技能” 1 业 院校毕 业生 的就 业思 想现状 职 经研究发现 , 在大学生就业预期方面 , 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将月收 的教学模式, 从实际需要人手, 强化操作技能 , 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专业 就要紧紧根据企业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切实培养 入定位在 1 0 2 0 0 0至 0 0元之间。 专家表示, 这折射出大学生对个 ^发展 调整要走在前列 , 、 出企业有用的技术人才 ,自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机会的极度渴望 , 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 无奈。 受 企业欢 迎 。 2 强化教学手段, . 2 提高教学效果 , 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 掌握一技 目 前看, 我国读普高与读职高比例的悬殊很大。我国的职业学校生 源质量处于绝对弱势状态 , 与西方国家学生读职业院校 的生源质量是无 之 长 要让学生在学校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让每—个学生在学 习中不断提 法相 比的。我国成绩好的学生不可能读职业学校, 家庭条件优越的也不 不断进步, 没有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行 。首先, 学校要在学 会读职业学校 , 而有很多考得差的学生带着社会的冷漠 、 家长的责备 , 高 , 自 已名落孙山的低落情绪 , 毫无选择地走进不心甘隋愿就读的学校 , 毫无 生入学时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指明方 向, 让他们真正 明确学习 目 、 标 端正 启发学 习兴趣 ; 其次 , 利用各种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 加 目的地学完不感兴趣的文化专业知识, 这样读完三年书 , 思想、 学习状态 学习态度、 师 增 引导督促 教 师 们高 度 负责 可想而知。据调查显示,0 8%的在校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 ,2 4 %的 强 师德 、 风教育 , 强教师 责任感 与使 命感 , 学 生选择 专业 是 因为家长 的要求 , 只有 2 %的学生 是 因为 自己兴 趣所选 的对待 教学 , 每一 堂课 让学 生满 怀兴 趣 的学 习 , 收获 中感 受 到学 0 确保 在 再 通 引导 择专业。大多数学生不喜欢 自己的专业 , 选专业是出于自己主张的学生 习的乐趣 。 次 , 过 组织各类 活动 , 学生运 用所学 知识解 决实 际问 占少数 , 很多学生没有按 自己的意愿 、 爱好去选择将来, 有的即使按 自己 题 , 电 ] 让f仃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 树立学习的 自信 , 从而激励他们从被 兴趣选择了专业, 将来到底做什么也没有合理定位 。人生 目标不明确是 动接爱知识到主动学习探索, 这些都能真正促进学生学有收获 , 学到一 同时鼓励在校学生除了精通 自己的专业技能外 , 还可掌握相关 很可怕的, 如果是这样 , 学生哪会有信心和兴趣去好好学习以及学成后 技之长 ; 走 上 岗位 而适 直 工作 呢? 的其它专业知识和技能 ,力争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岗位精一门, 相 在对用 人 单位进行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中, 许多毕业生都反映对 关会一门, 现时学一门的一专多能型 ̄ Z I J- 。 2 加强 思想心 理教育 , 养毕业 生职 业适应能 力 . 3 培 文化专业知识的需要很迫切 , 不想做本职工作的人较多。 但是 , 我们的大 多 数 职业 院校 毕竟 还处 于 发展壮 大 的 阶段 , 有相 当长 的路要 走 , 会 还 社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毕业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 建 设 、 形 势也 在不 断发 展 变化 , 上学 生 、 长 、 本身 对职 业 技能, 目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因 经济 再加 家 社会 而 院校 的偏 见 , 业生 走进 企业 后在 思想 、 等方 面一时 很不 稳定 , 毕 专业 主要 此, 对学生教育必须将“ 成人” 教育贯彻整个学习中 , 必须加强以下几方 有 以下 体现 : 面的教育和培养。 方 面 , 庭 、 的影响 , 的学生 思想 观念一 时难 以适 应 企业 受家 社会 有 2 .培养学生严谨 自律, .1 3 遵章守纪 , 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 大局意识 形 势 发展 的需 求 。 很多 学生认 为读 职业 院校永远 是工人 , 大 出息 , 出 无 对 要充 分利用各种 教育手 段制 定科 学规 范的管 理制度 , 立完善 的管 建 现 的问题 , 主观 上检 查 , 味寻找 客观 原 因 ; 作不 能 马上进 入角 理体系, 不从 而一 工 严格教育教学管理, 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 , 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 色 , 也不 能及 时与之适 应 。 环境 这种种 想法在 学生 的思想 、 行 中折 来射 思想态度。 言 同时, 将现代企业文化引入校园, 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 去, 学生 的 情绪波动 很大 。 校园,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无规矩不成方圆, 任何人不能脱离集体的制度 、 另一方面 , 对工作 岗位 及工资的要求定位高 , 在技术上却缺乏进取 不能凌驾法律之上 , 电门 让f{提前扮演现代企业员工的角色。 精神 。 2 .培养学生专心致志 , .2 3 敢于负责 , 爱岗敬业, 勤劳奉献的精神 第三 , 脏 , 累 , 怕 怕 怕苦 , 总想干 个轻巧 活或是 走上管 理层 。 职业院校毕业生走 向社会后 ,大部分人员将从事企业一线生产劳 第 四, 职业意 识和职 业道德 观念不 强 , 企业 的规 章制度 不理解 , 对 缺 动 , 从学生一下转变成企业员工, 他们在身心上都将有—个从艰辛疲惫 乏主人翁精神。 有的学生来到企业 , 带着试试看思想 , 一开始便产生一种 到适应的过程 , 不具有吃苦耐劳的学生将会在就业后不久当逃兵。很多 临时观念 。 在企业里表现一股, 工作随便、 纪律松散, 动不动还要闹别扭, 人朝三暮四, 思想不太稳定, I 有=NN素 , = 也有客观因素。 尽管有 的人怕 I 司事关系 处理 不 好 , 意与 领导 对峙 、 小 团体 、 怠 工 , 业 没 有 静 怕累, 故 搞 消极 到企 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 职业道德淡化 , 工作责任心不强, 但根据他 把 自己融入这个大集体中,没有把企业的利益与 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 们“ 可塑性” 这—特点 , 从现实中加强教育后还是大有可为的。 而是总以为企业太苛刻而不讲 ^ , 情 在多方面束缚了自己。 专心致志地工作是敬业精神的外在形态特征, 无私奉献是敬业精神 第 五 , 业 对毕 业 生管 理 存在 不 足 , 生 工作 不 稳定 思 想难 以适 的灵魂和精髓 ; 企 学 吃苦耐劳则是敬业精神的基础。 因此, 敬业是每个从业者 应。 学生 从学校 走 向社 会 , 人企 业还要有个 适应 的过程 首先是对企业 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精神教育 进 从 职业 道德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市场适应性研究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市场适应性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适应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市场适应性的现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存在一些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高,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
其次,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最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心理素质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就业环境。
二、提高学生就业市场适应性的方法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适应性,采取以下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并将其反馈给学生。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机会。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职院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用性强、需求量大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规划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3.推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社团活动等途径,了解就业市场的运作规律,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
4.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求职技巧培训、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职业讲座、就业洽谈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总结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适应性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学校、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升策略和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存在问题,主要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例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行个性化辅导和开展实践活动等。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及其解决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
总结了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建议,有助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研究、影响因素、提升策略、案例分析、研究方法、总结、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更关系到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和生存能力。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探讨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社会挑战时所面临的适应能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
通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找出提升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的运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议,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取得成功。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也能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研究领域的发展,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前言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中等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日渐壮大。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来源广泛,存在很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经历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需要适应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环境适应性问题成为了高职新生普遍存在的困难。
本文旨在从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帮助高职新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的原因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的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文化差异来自不同地域、族裔、家庭和社会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文化的冲突对于高职新生的适应会造成影响。
2.学习负担高职教育体系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学习时间紧张、内容多样复杂,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负担,相较其他类型的学校,高职学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3.社交困境高职院校师生之间距离较远,课余生活单一,学生有时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会增大高职新生的心理压力。
4.自我认同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就业倾向,相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一些高职新生可能会感到自己所学习的技能和知识不被社会广泛认同,而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负荷,导致部分学生对迎接新环境的耐心和决心减弱。
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应对策略针对高职新生环境适应性问题的困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解决:1.开展素质教育学校倡导一种协调性、开放式、多元化的学风,推动学生形成宽容、乐观、勇敢、坚韧、自律等健康的自我形象,然后通过素质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多元、富有创新的个性,为加强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2.改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适当加强对教育环境的管理和建设,扩大课程设置,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竞赛活动、社会实践等机会,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交活动,降低学生的适应难度。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分析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问题也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能够顺利就业成为了热门话题。
而适应性问题作为就业导向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更是备受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助于了解当前高职教育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能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就业率提供有益启示。
对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有助于更好地指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在面对职业市场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适应性问题的概念和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市场的需求。
深入研究适应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揭示背后的深层原因,为高职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参考和依据,指导他们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和就业指导政策,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研究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是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专门人才。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的能力和素养。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
高职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高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职学生的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快速扩张,高职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职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传统的技术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必须具备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研究高职学生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探讨提升策略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策略和改进措施。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他们的职业发展渠道,也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学生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高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探讨提升高职学生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研究的目的还包括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渠道,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态度,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通过对高职学生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旨在为相关政策及教育机构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3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职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高职学生的发展现状和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高职学生的发展状况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
高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高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一、调查背景及意义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必要对高职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学生发展现状调查1.学业水平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业水平而言,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表现出色,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和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关,也可能与教学方法、教材质量等因素有关。
2.就业状况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是社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情况。
就业市场对于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往往集中在某些专业和行业,这也给部分学生就业带来了挑战。
3.自身发展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发展是关系到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各种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缺乏规划和目标,对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提升策略研究1.加强职业导向教育针对高职学生就业状况不乐观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职业导向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组织实习实训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
2.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实验室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问题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学校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等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作者:王桂书
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高职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很多企业也是采取拒绝的态度,这就让高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很难满足其就业需求,使得社会与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
为了缓解这样的就业趋势,让高职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快适应社会,对学生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也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
本文主要是从高职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培养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一直就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就业这个过程其实学生来说也是茫然的,很多学生在毕业时,根本就没有就业准备,虽然看似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在等待企业给予自己的回应,这相对来说较为被动,如何让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场景转换和身份的转变,就需要对于高职生进行职业现状的合理分析,寻找到应对策略,必要时还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措施,提高其就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高职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原因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国家经济发展有多重的关系,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途径之一,但是越来越多的现实反应,高职学生很难与企业达成稳定的用人关系,究其现状,主要为学生对于职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弱,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学生对于工作的期待值较高,可是现实情况低于理想值,让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落差感,造成不想就业的情况;企业在人员的选择上会有很多的顾虑,从企业角度出发他们在培养一个员工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这就让他们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学生,在理论上很多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培养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本,因而就不会过多的进行选择;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社会的供需失衡,市场更多的是需要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或者是基层服务管理人员等相关职位的需求,但是相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在之前所学技能会和社会要求并不相符,造成很多企业在选择上不予考虑。
二、职业适应性培养对策
(一)学院加强对于学生职业适应的教育和培养
在入学初期,高职院校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思想的灌输,让学生及早的了解自己的就业现状,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更加的认真,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懈怠的态度是因为没有感受到这个社会给予的压力,当学院进行真实的企业反馈,现实对于高职学生的选择并不是很高的时候,学生会有一定的紧张感,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于自己未来进行良好的规划,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其实这也是让学生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高职院校应该多开展培训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就业转型中缩短了时间,有时候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很多学生有转专业的想法,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学院应给学生多些机会思考,这就需要职业规划的课程作为媒介,让学生自己考虑,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类型;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信心,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上更有侧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院应多为学生提供外出实践的机会
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上学期间就有接触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这就需要院校在选择上更加符合学生技能的要求,因为实践机会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交方面、自主学习和我自管理方面等都有很好的帮助效果,尤其是所实践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完成时候的苦难,以及享受到在这样困难后的快乐,这就对于之后的就业在岗位上的提早适应能力更强,不然多数学生就会产生因为太繁琐而不去完成的想法,正是因为这种学生看似无所谓的态度,就需要现实进行打击,让他们在实践或实习的过程中自己去体悟,对于这类的学生来说才可以在之后毕业有了更加的重新认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这也是其目的之一[1]。
(三)学院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职业道德的培养其实至关重要,这是关于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很多企业也是根据面试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举止作为是否选择的依据,进入职场以后是区别于在学校,相对的要求会更加严格,若是在工作中出现懈怠、散漫的状态,就会有被离职的可能,这就要求学生摒弃自己在学校中的一些陋习,这就要求学院对于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同时在对于高职学生的技能培养上,需要老师起到榜样的带头作用,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学生以老师为参考,在教师身上学到很多的品行。
心理素质的培养就要求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心态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小矛盾,需要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模拟让学生可以很好的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在不断调整的过程;包括就业方面的心理培训都是十分必要的,如何与他人交往相处,如何在工作中面对自己的领导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组织培训,这样避免学生在接触社会后产生不适应,而产生了消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自己的同事等[2]。
三、结束语
针对高职学生就业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现状,需要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帮助,更多的是强调对于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有就业的危机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很好的适应了社会现状,明确自己要面对的挑战,让学生更有自信的应对自己的职场生活。
参考文献:
[1]唐红娟.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及社会适应性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190-191.
[2]陈吉胜.水利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西南大学,2015.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