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8-39
观察物体1
望城金海双语实验学校五年级数学科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设计:郑茜茜审核:审批: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
学习课题:观察物体第 1 课时累计26 课时导学流程及(定向导学:教材38、39页)学习要求
一、明确目标
1、还记得古诗《题西林壁》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观察物体的()不同,看到的景色就不一样。
3、学习目标
(1)认识到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侧、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二、自主学习
1、观察讲台上的盒子,完成以下题目。
(1)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
(3)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2、自学书本38页例1,39页例2
(1)完成书本填空
(2)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一边背一
边想一想
古诗的含
义是什么!
根据导学
案要求仔
细思考!
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三、合作探究连线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四、展示提升
展示一:自主学习1
展示二:自主学习2
展示三:合作探究
看了这幅图你能把它分别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吗?正面左面上面
五、抽测达标
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你知道我观察的是什么物体吗?讨论时先解决组内的疑难问题,再就重点问题进行讨论!重点教会组内不会的人!
想想什么图形里会有正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3《3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3《3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3.能够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1.3的倍数的概念;2.3的倍数的特征。
三、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四、学习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理解概念和特征;2.通过练习,熟悉判断方法。
五、教学内容1. 3的倍数的概念所谓3的倍数,就是整数能够被3整除的数。
例如:•3是3的倍数,因为3 ÷ 3 = 1,余数为0;•9是3的倍数,因为9 ÷ 3 = 3,余数为0;•15是3的倍数,因为15 ÷ 3 = 5,余数为0。
注意:0也是3的倍数。
2.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整数是3的倍数,当且仅当它的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例如:•156是3的倍数,因为1+5+6=12,12是3的倍数;•333是3的倍数,因为3+3+3=9,9是3的倍数;•120是3的倍数,因为1+2+0=3,3是3的倍数。
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方法如下:1.把这个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2.判断这个和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是,则这个数是3的倍数,反之则不是。
例如:判断387是否是3的倍数,1.3+8+7=18;2.18能被3整除,因为18 ÷ 3 = 6,余数为0;3.所以387是3的倍数。
同理,判断214是否是3的倍数:1.2+1+4=7;2.7不能被3整除;3.所以214不是3的倍数。
六、练习题1.判断以下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不是:•81•28•39•3002.求出以下各数的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并判断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735•234•219七、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2.写出一个100以内的3的倍数表。
八、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3的倍数的概念和特征,掌握了用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1、观察物体。
1课时2、练习二。
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P2例1例2 练习一1、2、3题编写人学习目标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准备5个小正方体学具;2、自学课本P2例1、例2内容。
按要求摆一摆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合作互助学习】1、摆一摆、看一看: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试着按课本P2的例1的(2)的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通过观察、体验自己的猜测、判断是否正确?2、猜一猜、摆一摆:小组合作猜测课本P2例2的3个形状可能有哪些摆法?试着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是这样的?3、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你所说的形状是在物体的什么位置观察的?画出你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导学案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单元导学计划单元导学内容:倍数和因数单元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的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或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必要说明;进一步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导学数学的兴趣。
导学重点: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及相互依存关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导学难点:1、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 2、找全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导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纠正偏差认识具体课时安排:倍数和因数(3课时) 2、5和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素数和合数(1课时)第一单元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导学目标: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导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各列一道乘法算式师举例: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二、合作探究找因数:1、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生尝试完成师问: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师:你是怎么找的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小结: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长方体正方体[1]
三、长方体正方体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用这样的正方形围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4、分一分, 填一填。
上图中, 平面图形有( ), 立体图形有(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39页例3。
1.看一看, 填一填。
2.画法分析。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也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由( )个正方形相连组成的, 其中左边有( )个正方形, 右边有( )个正方形, 画出来的图形是( )。
3.正确解答。
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 从( )看到的图形【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 请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的图形。
123456798我从前面看。
根据下面的立体图形,指出从前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相应图形,并填一填。
( ) ( ) ( )图1 图2 【拓展练习】 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与3号面相对的是( )号面。
2.填表。
(单位:dm ) 图1 图2下面的面积(dm 2)后面的面积(dm 2)左面的面积(dm 2)教 师 课 后 反 思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课 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1课时学习1.理解物体表面和表面积的含义, 以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 32 165 6 42333【自学检测】1.在我们的生活中, 以c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dm3作单位的物体有(), 以m3作单位的物体有()。
2、说一说, 在生活中, 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m3, dm3, cm3作单位?\\3.在体积小于 1cm3 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 大于 1cm3 的方框里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校本教材内部使用)目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3)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7)2.2、5、3的倍数的特征 (11)3.质数和合数 (15)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9)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7)整理与复习 (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 (41)2.真分数和假分数 (49)3.分数的基本性质 (53)4.约分 (55)5.通分 (63)整理与复习 (73)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运动(三) (77)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83)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87)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91)综合应用打电话 (97)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99)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 (103)导学案的的设计与使用说明一、本导学案设计思路:设计了“课前预习、设疑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延伸)、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环节。
二、在使用导学案时,建议教师根据个人的需要对导学案每个环节的设计情况进行删减或者增加,使之更能适用于自己。
三、使用中按照以下方法操作:1、课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任务。
2、课中:(1)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2)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结合本节课导学内容,有必要检测的可进行检测);(3)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行组内、班级展示交流;(4)根据需要安排拓展提升(延伸)内容;(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6)学生完成达标检测,教师课堂上抽批小组长的达标检测,了解掌握学习效果,然后小组长检查组内达标检测完成效果;(7)少留或者不留课后作业。
3、课后:课后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等。
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五数下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二、探索新知师:咱们先来做一些练习题吧。
1.试一试(1)算一算710-16,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后交流A师:你是怎样通分的?生:我用10×6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生:10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用30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师: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两种方法都可以。
而且最后三、巩固练习师:接下来咱们来做书上的练一练。
1.练一练2. 森林医生师:①×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减,正确结果应为1170。
②×正确结果应为1712。
③×通分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正确结果应为914。
3.解方程4. 根据学校气象小组的记录,当地9月雨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13,晴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310。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其它天气占全月总天数的多少?15126()+x =712105()x -=373816()x +=516253662613解:x x x x =-=-==17510271010910解:x x x =+=+=73168761616116解:x x x =-=-=1-13-310=1130(同学们,此题答案不唯一)5.估一估,连一连,下列算式结果分别与哪个数最接近?算一算。
师:首先,咱们仔细观察各算式中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接近还是相差比较大?是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接着,进一步思考结果接近1、接近0、和接近12的算式分别是什么?答案是19-110接近0,58- 1 9接近12,34+15接近1。
6.你知道吗?用古埃及人的方法表示724,会有多种方法,如14+124,此题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方法1: 方法2:生:噢,我知道了,把全班女生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4份,户外活动的占9份,去少年宫的占4份,剩下的11份就是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占女生总数的1124。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课前热身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根据下面的分数把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教学内容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产生。
把一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每份不能得到一个整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得不到一个整体;……这时,需要把一个整体(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就产生了分数。
2.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3)分数在直线上的表示。
根据分数的意义,在直线上用点表示所给定的分数或把直线上的点用分数表示出来。
典例剖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例1 你能举例说明61的含义吗?分析:我们可以画图来帮助说明。
解:如图,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6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张圆形纸片的61;一条线段 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61;我们也可以将12颗糖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 成6份,每一份都是这些糖果的61。
解题技巧我们不仅可以将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将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例2 举例说明分数单位的含义。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解:例如,65的分数单位是61,它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27的分数单位是121,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1和121都是分数单位。
解题技巧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同。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自我测量1、先读出下面各分数,再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1)在生活垃圾中,废纸约占53。
5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一般人脚的长度大约是他身高的71。
7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 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10029。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板演练习:(1)88210+1(2)88[2(10+1)]2.口算:3.填空:4.订正板演题。
提问: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那么运算顺序是什么?(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除法即二级运算,再算加减法即一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脱掉小括号,再脱掉中括号。
)(二)学习新课1.引出课题。
提问:这两道题与板演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点:都是四则混合运算;不同之处:板演题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讲授新课。
(1)小组讨论: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汇报讨论结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3)讨论例题。
①对例1提出问题: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个算式含有两级运算,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试做例1。
用投影仪进行订正,并请有错误的同学找出错误的原因,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导学案【第2篇】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精选试卷
课题 课时 主备人学习目 标东门口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观察物体(1)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欧俊审核人课型 新授课 江艳萍执教时 间执教人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 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 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 学点习难 教点学准备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 自 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 主 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 学 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 习 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 ︵ 和时间要求。
约7分钟︶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合 作 探 究 ︵ 约 1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 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0分钟︶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 图):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 决。
1汇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报 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展 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示 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 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约10分钟 ︶达 标 检 测 ︵ 约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 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 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 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 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 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 讲解。
7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 视图保持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导学案_4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4、是用4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三、知识运用
1、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四、思维训练
两个数码孔中的数字可以分别设置为0~9中的一个,你知道这个密码箱可以设置多少种不同的密码吗?
二次备课
在二年级上册探索非0的3个数字组合两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0。
通过两名学生探索能写出多少个两位数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有序和全面性——从十位写1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数字,“按顺序”“不重不漏”是思考的关键。
(3)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学生: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学生:十位上不能是0。
学生:把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
学生:这样按顺序写,就能不重不漏。
学生: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所以一共有9个两位数。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课题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课时
1
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第3小节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即课本P38-39),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等知识已熟练掌握,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
主要内容是教学容积的意义和容积单位,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容积的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运用体积单位,然后,通过从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L和ml,并介绍了它们的关系和它们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并将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
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最后利用例5计算小汽车油箱的容积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并特别强调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2.《课标》相关内容《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体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积单位已掌握,并且很明白其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能用其解决问题。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这节课以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为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学习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针对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特征,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3)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2、例3,“练一练”和练习七的1~4题教材分析:《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认识》部分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总目标: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生学习数的概念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依赖实物操作,并能对数进行分类和组合;形成十进位概念和数位概念;掌握十进位运算符号;建立分数的概念,从而将数概念由自然数扩展到正有理数的范围。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前一段又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熟悉了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知识打下了基础。
但都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学习的,认识的分数都是真分数,另外本课的概念比较抽象,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的时候怎样理解?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正确判断真分数与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分类形式让学生具体感受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数轴上表示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圆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猜一猜。
揭题:真分数和假分数师问:把1个圆看作单位“1”,怎样用涂色部分来表示1/4、3/4和4/4呢?学生在书上完成涂色。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涂色的?师追问: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例各有几个1/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何家松复备人:俞小珍
课型:复习型课题:复习因数和倍数学生姓名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何家松复备人:俞小珍课型:复习型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姓名
复习内容
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