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简析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简析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简析一、香港回归10周年及2007年的两岸关系1、背景材料:(1)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
(2)2007年,在祖国大陆积极筹备党的十七大、全力准备迎接2008年奥运会之际,“台独”势力会采取一系列破坏两岸关系的举动,试图加速谋求“法理独立”的步伐。
2、相关链接:(1)香港问题:香港的沦陷过程及原因;香港的回归过程及原因;“一国两制”方针;区旗区徽;回归的意义。
(2)两岸关系问题: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原因及过程;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其国际国内原因;我国处理台湾问题这一内政问题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
)。
3、例题: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2007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中十分关键的年头。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四2007年将是台湾政局演变十分关键的年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2007年新年贺辞(1)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两面旗帜的名称及其首次正式升起的时间(要求具体到年、月、日)。
(2)据材料二,结合16世纪以来列强的侵华进程分析澳门和香港的沦陷历程。
试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3)造成材料三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试述明清以后台湾两次被外国占领及其回归的过程。
《乡愁》一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所述局面至今仍未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据材料四,结合当前形势分析2007年两岸关系面临哪些“重大机遇”?又面临怎样“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祖国大陆应当采取什么对策?(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你得到了那些认识?参考答案:(1)①图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1997年7月1日。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问题扫描分析与训练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问题扫描分析与训练由于高考要体现国家意志,这就决定了高考命题必定要关注社会热点,这同时也说明国家选拔人才重视作为人才所应具备的丰富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怀。
如果是一个对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漠不关心的人,或者是对这些问题不能持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的人,抑或是不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的人,都不会是高素质的人才。
当然,高考命题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是有规律的。
当前发生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热点问题都是高考复习备考所必须关注的。
在众多的热点问题中,只有符合以下四种条件的热点才是我们备考复习的关注点。
第一,以我为主。
即国际国内的热点以国内的热点问题为主,国际上的热点以与我国有关并且影响重大的为主(如中非、中日、中美、中俄等)。
第二,贴近学生。
即这些热点是学生应该了解而且可以了解的,同时还必须是不超越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范围的,也就是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凭借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认识和说明的问题。
第三,具有长效性。
即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必须长期关注的问题。
第四,已有定论。
即中央已经有了定论或已形成社会共识的问题,而不是尚有争议或变数大的问题。
除了上述选定热点的四个条件外,对多年连续关注的热点,在命题切入的角度上也是变化发展的。
对同一个热点问题的切入角度必定是遵循其发展的逻辑顺序并跟踪和体现这一问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据此,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07年的“两会”等会议的主要精神以及当前发生在国内、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我们可以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7年高考命题的走向,对命题的切入点作如下预测。
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材料】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7年高考政治常识主要考点与分析
2007年高考政治常识主要考点与分析--------------------------------------------------------------------------------发表日期:2007年2月2日已经有15837位读者读过此文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3.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是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6.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我国民主政治建设:(1)必要性: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如何建设: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办西方政治模式。
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
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据《2007高考政治社会热点与模拟测试》、2007年的《考试报》(高考政治)和《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整理)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试报》(高考政治第25期)关注点:从政治学科看,高考命题集中在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职能、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背景材料:P52二、知识点结合:(一)经济学常识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国家的宏观调控(注意调控手段、分配政策、财政及税收手段的调节)3、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制度内容、措施)4、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
6、市场交易原则。
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做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7、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8、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哲学常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否则贫富两极分化,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3、联系(不和谐的现象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内外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成就与不足)4、因果联系(自觉性和预见性)5、整体与部分关系6、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忽视次要矛盾)8、两点论与重点论9、认识的变化发展10、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1、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2、价值观导向作用与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三)政治学常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国家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大扫描-考前猜题与押宝
一、热点问题大扫描,考前猜题与押宝热点一:“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热点成因仔细看,众多信息在里面: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四年出台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化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考点链接打基础,任凭试题花样出:中国古代史是农业文明史,所以有关这一专题的考点分布最广,各单元或时期在固定的版块都有相关内容,首先应按教材版块划分情况,重点掌握相关农业政策(如土地、税收)或农业思想、农业发展情况。
另外,还要注意分布在非固定版块的考点,如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中,就有农作物品种及农业生产技术交流的内容。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对农业发展的集中讲述较少,考点相对分散,也不十分明确。
我建议从这样几个方面去确定考点:外国侵略对农业或农村的影响;自然经济解体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影响;各种政治力量对农业或农村问题的规划(如《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各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或建设的贡献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对农业与农村问题讲述虽不多,但分布相对集中。
主要有英、法、美、俄、日等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土地问题的处理及其对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与农业的影响;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中相关农业问题的规定等。
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
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专题提示:热点问题的特点:①从空间看:国家、区域或全球的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②从时间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重大影响;③从结构看:问题的存在与反思对策☆设计依据:文明史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专题导学第一节热点和重点扫描考点1科教兴国【知识要点】1、古代科技成就(史实回归课文),特点: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原因可从封建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的需求、国家统一稳定等角度回答);以应用性技术为主;明清后没有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原因从封建专制制度落后、自然经济制约、轻视科学技术、思想控制严密等角度分析)。
2、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历程(为什么不能使中国富强?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独立与富强的关系两个层面分析)3、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列强侵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学习西方,产生近代工业,现代化起步;第二次,加紧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兴起民族救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中国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七十年代又出现了建设失误,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
现在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4、三次科技革命中代表性技术,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社会生活(城市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5、德、美、日、新、韩等国科教兴国的历史经验。
考点2和平与发展【相关主题】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联合国成立60年;恐怖主义;朝核危机;伊拉克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知识要点】1、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根源是不平衡规律。
具体原因要能分析。
2、一战前的国际矛盾和战争进程。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及内部矛盾。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
4、二战前的国际危机和战争爆发。
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和具体原因。
国联为什么没有能阻止战争?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相互合作。
对法西斯侵略的制裁-《大西洋宪章》-《二十六国宣言》-《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和第二战场开辟-雅尔塔会议和战后安排-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联合国成立。
浙江省2007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透视与复习思路课件 人教版
(1)两汉时期中原地区(2)隋唐时期江南地区 (3)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文革时期
(5)改革开放以后 (6)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历史问题的思考
启示1:坚持人口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启示 2: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启示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 环境的保护,这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外交:以谈判取代战争,强调和平发展、和平共处 5、民族: ▲相关的史实要点:
(1)古代历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开明政策、பைடு நூலகம்好交往
(2)孙中山倡导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建国以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世界史中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背景材料:
1921-2006 年,中共走过了 85 年的历史,在中国历
▲历史问题的思考
1、中共参与和领导的重要革命斗争
2、民主革命中的重大战事归纳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 的挫折及纠正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在经济 建设、思想理论、祖国统一和对外政策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 5、从分析中得出的认识
复习思路:
▲相关史实要点:
问题(4)如何看待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问题(5) 两战期间,资产阶级创建的民主政治面临的危机 问题(6)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特点 问题(7)影响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因素
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
▲相关的史实要点
(1)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制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
200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考查热点分析
200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考查热点分析
2007年高考数学考查的热点点,涉及了许多数学的分支,主要考查的
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他们是:数学基础知识、数学专业应用和数学高级思想。
首先是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函数、数列等。
函数的考查重点在于函数的
性质与特征、函数的展开及应用,考查了一些常用求导法则、偏导数、复合
函数求导及曲线积分计算。
数列的考查内容多涉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
特殊性质,除此之外,开平方法、列几方程相关求解也都有考查。
然后是数学专业应用,涵盖了微积分,向量,概率统计,数据处理等。
其中,微积分和向量的考查较为重点,不仅涉及基本的求导计算与应用,而
且涉及到椭圆及双曲线的几何特性及求导运用,同时,对于重积分,也考察
了某个变量改变对于函数的极限行为的判定,及重积的求解。
数据处理方面,考查的重点在于数据简单处理与总结(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位数),同时涉及到数据图表表示等。
另外,概率统计方面,主要考察离散概率分布
及其分布函数的求取,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求解。
最后,数学高级思想的考查,着重考察有关几何的思想及方法,如平面
几何,空间几何,投影,变换,布尔代数等。
另外,学科间联系也成为考查
重点,如由几何产生与求解函数集合,或者由投影思维对函数特性进行判断,等等。
总之,2007年高考数学考查的热点涉及到许多数学分支,如基础知识,专业应用,以及高级思想,考查内容涵盖面广,关注点多,要求考生能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007年高考政治备考关注12大热点问题
2007年热点问题专讲第七讲: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水平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联系近两年出现的房价一路飘升、商业贿赂等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分析说明国家在加强其他措施予以打击、调节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考点背景透析】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重要调控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发挥这一调控体系的作用,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折。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由于供给不平衡、炒作等原因而在房地产行业、能源等行业出现了供需严重不平衡,房价一路飘升、煤价攀升的同时,也出现了炒房团、炒煤团,以及各个行业里(如医药等)的都存在的商业贿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这需要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予以整治、打击的同时,更要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予以调节,以保证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关资料精粹】相关材料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由于单纯的市场机制调节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明显的缺陷,它往往既不能从整体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能达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要求的共同富裕。
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3)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二者缺一不可,不能把它们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相关材料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
总量平衡必须建立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
为了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就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结构合理了,总量平衡了,才能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政治]2007年政治或文综高考须知热点问题
[政治]2007年政治或文综高考须知热点问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热点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医疗改革、教育政策、公共卫生、和谐劳动关系、民主权利保障等。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热点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调利率、消费税调整、房地产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土地保护、发展文化产业、、反盗版、“三品”安全、反垄断法、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完善市场秩序等。
3、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热点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热点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权益、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等。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热点问题——保护知识产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建设创新型国家、院士大会、科协七大、嫦娥工程、庞加莱猜想等。
6、坚持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热点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GDP、新能源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十一五文化纲要》、反对恶搞、文明上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等。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的热点问题——人大监督法、转变政府职能、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反腐倡廉、审计工作、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人事制度改革等。
9、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方面的热点问题——《文选》发行、建党85周年、反腐败及陈良宇的问题、中央出台干部任期规定等。
10、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方面的热点问题——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等。
11、实现祖国统一方面的热点问题——两岸经贸论坛、胡锦涛四点建议、拒绝台湾加入联合国等。
12、弘扬奥运精神方面的热点问题——奥运体育图标、福牛乐乐等。
13、共建和谐世界方面的热点问题——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中非合作、俄罗斯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亚欧会议、中国的国际援助、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东盟关系、朝鲜核问题、中美中日等关系等。
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08年高考复习建议
例3:(人教版A的高一数学上册必修第102页B组3
题 ) 题证目明11:、证明
(1)若f(x)=ax+b,则
f( x1 x2 )= f(x1)+f(x2 )
2
2
(2)若f (x) x2 ax b则
f ( x1 x2 ) ( f (x1) f (x2 ))
数列bn为等比数列,所以bn
an
5 6
4n1
1 3
5 2
4n1
法3、an
1 3
4(an1
13),bn
an
1 3
5 6
4n1
an
5 6
4n1
1 3
变式2:数列 an中,a1 a, an pan1 q( p 0)n 1
求 an 的通项公式
三、2008年高考复习建议
1、以纲为纲 2、重视基础 3、以本为本 4、重视过程 5、学会反思 6、养成良好的习惯
1、以纲为纲
关心《考试说明》中调整的内容,结合近两年的全国 各地的高考试题及考试中心对近两年高考数学试题的评价 报告,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深入了解 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势与试 卷结构、题型示例等内容,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
难度系数 0.61 0.61 0.78 0.41 0.45 0.17 0.21 0.47 0.47 0.38
文科二卷各题得分抽样分析结果
题号 分值
二 17 20 10
平均值 10.92 6.3 难度系数 0,55 0.63
2007年文科综合热点分析
与地理学科的结合点:
1、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 资源、能源、旅游资源等特点,明确振兴东 北的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2、了解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加上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部署,预计 2007年高考必定占有相当的份量。复习本专题,首 先要了解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内涵,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必然性,掌握其基本要求;其次,要理论联系实 际,把所学教材理论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学会运 用教材理论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重要意义及各种新做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八、坚持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高考必然会有所体现。高考 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但近几年以一定的社会热点为背景,综 合考查相关的经济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主观题有所增加。 特别是以国际时政材料为背景,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综合 型材料分析题更为常见。考查的重点知识是世界主题、国际关系 的决定因素、国际格局及我国的外交政策。2007年高考重点应把 握: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构建“和谐世界”的 新主张及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外并战略的调整及外交取得的巨大 成就;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作 用;其他国际上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是与中国有关的热点问 题)。复习本专题,一是要明确今年甚至是近年来的国际热点问 题, 如“和谐世界问题”、“反恐问题”、“朝核问题”、 “中美问题”、“中日问题”、“中俄关系”、“中欧关系”、 “中非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等。二是要加强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对国际热点要了解背景、意义,结合政、史、地三科 相关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理要注重内政与外交的结合。考查我国外交时通常会结合我国 的总政策来进行命题,通过外交成果来展现国家实力及优越性。
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民生问题”参考资料
2007年高考政治备考关注12大热点问题1.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点:从政治学科看,高考命题集中在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职能、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等。
2.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注点:了解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解把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措施,把握实施有关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党和政府、企业、公民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肩负的责任。
3.全面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关注点: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巩固发展农业的原因、措施,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意义及措施,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及措施,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注点:分析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途径;分析《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的意义及学习方法;分析党的建设中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明确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注点:运用有关知识,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运用有关知识解读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运用有关知识说明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措施。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关注点: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和要求;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分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7.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注点: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区域经济发展是今年各类高考命题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涉及的三科知识比较密集,是综合测试的理想命题点。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集粹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集粹2006年11月,北京国际汽车展成功举行,而我国轿车市场从2004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降价潮。
有关权威人士以为:降价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外来说,降价可以使部分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内来讲则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
据回答24—25题。
24.降价潮中,部分轿车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相当多的企业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这一现象说明:A.轿车市场出现了买方市场B.市场竞争导致市场垄断C.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D.优势企业产品价值量大25.材料中的“内部革命”主要是指: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②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③调整收入分配,调动职工积极性④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1%,终止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引入有管理的浮动体系,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为构成管理人民币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的四种主要货币。
据此回答26—27题。
26.中国之所以要进行汇率制度的改革。
是因为它: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②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③能够促使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国外的优质产品④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27.我国这次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一种自主决定,而不是和其他国家沟通商量之后得出的结果。
这说明:A.国际竞争的实质上是各国汇率的较量B.我国在对经济交往中基础平等互利的原则C.国家性质是制定汇率政策的主要依据D.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浪费、污染是“水荒”的两大“元凶”。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荒”的根本出路。
对此,一些专家开出处方:一是涨价节水;二是要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经济;三是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
据此回答28—29题。
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08年高考复习建议.ppt
2019-10-21
谢谢关注
1
一、2007试题总体分析 二、2007全国高考数学试卷(I)第二卷分析 三、2008年高考复习建议
四、2008年展望
2019-10-21
谢谢关注
2
一、2007试题总体分析
(一)稳定平和是主旋律
1.和谐和稳定是社会的需要 2.基础主干是不变的旋律 3、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4、综合与联系是必然的态势 5、探究与应用仍是高考的方向 6、能力立意是不变的原则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什么 ?(2)函数在什么区间上是增
函数?(3)函数的图象可以 由函数 y 2 sin 2x, x R 的图
象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出? (高一数学下92页13题)
继续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4)求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求自变量的集合。(5)求函数的对称
轴方程,和对称中心坐标?(6)画出函数在 o, 上的图象。(7)
法1:an 4an1 1 4(4an2 1) 1 42 an2 4 1
42(4an3 1) 4 1 .......
4n1a1 4n2 4n3 ...... 4 1
5 4n1 1
6 2019-10-21
3
谢谢关注
选修2第11页例3
一批数量很大的产品,其次品率15%。对这批产品进行抽查, 每次一件,如抽查出次品,则抽查终止,否则继续,直到抽 出次品,但抽查次数最多不超过10次。求抽查次数的期望。
2019-10-21
谢谢关注
22
例3、2003全国第17题
已知函数 f (x) 2sin x(sin x cosx) .
2007年热点问题专讲4
加强制度建设,维护公平正义一、关于收入分配制度1、从经济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①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②这是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从经济学知识分析怎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①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②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③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调节社会分配结构④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要扩大内需,必须贯彻“提低,扩中,调高”的分配改革思路⑤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二、例题1、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6年城市居民最富有的20%与最贫穷的2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将超过18倍。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城乡收入比大3.42:1。
材料三《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十一五”期间的对策》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底,。
而同期,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关系为1.47:1:1.01。
材料四据调查,某市电力公司一名普通职工的月工资不到6000元,但是算上奖金、住房公积金及各种补贴后,其年薪可达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
(1)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2)从经济层面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答:(1)四则材料都反映了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
2007年高考热点专题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极端高温天气频现的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 以及过度城市化是导致极端高温 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是北半球及我国 夏季高温干旱事件频繁出现的大 背景。 •环流异常是造成极端高温事件 发生的直接原因。今夏欧洲高温 热浪主要受稳定少变的高压系统 控制,美国由于受异常偏强的副 高控制也出现严重高温热浪天气
这主要是雨水时空不均,雨量严重失调。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 横渡珠江: 2006年7月8日试游珠江成功后,7月12日正 式横渡珠江人数大增,表明广州市政府彻底整治珠江的 决心坚定不移,也表明广大市民对能够治理好珠江坚信 不疑。不少市民表示,希望横渡珠江能够像举办“广州 国际龙舟邀请赛”一样,年年长办下去。从地理角度分 析横渡珠江定在7月的理由: 1、7月恰好是广州珠江的丰水期,雨量充沛,水质良好, 是拥抱母亲河的最佳时期。 2、7月,广州空气温度和江水温度都上升到全年的最高值, 是横渡珠江的最佳季节。 3、选择具体渡江的日子还要考虑农历,最好能在天文大 潮期间,因为最高潮位可能会超越珠江基面1.5米的警 戒水位,所以是横渡珠江的理想时机。 • “哥德堡”号访华
教育网 -
高温干旱:考查影响地区、成因 去年入夏以来,我国重庆、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 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等地持续高温 少雨,干旱发展迅速,其中重庆、四川出现新中国成立以 来最严重的干旱。长江上游出现少有的汛期超低水位。 这次干旱主要是由 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活 动偏弱,西太平洋副高 脊线偏北,大陆高压稳 定,冬季高原积雪偏少 等原因造成的。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教育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热点问题简析
一、香港回归10周年及2007年的两岸关系
1、背景材料:(1)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
(2)2007年,在祖国大陆积极筹备党的十七大、全力准备迎接2008年奥运会之际,“台独”势力会采取一系列破坏两岸关系的举动,试图加速谋求“法理独立”的步伐。
2、相关链接:(1)香港问题:香港的沦陷过程及原因;香港的回归过程及原因;“一国两制”方针;区旗区徽;回归的意义。
(2)两岸关系问题: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原因及过程;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其国际国内原因;我国处理台湾问题这一内政问题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
)。
3、例题:
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2007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中十分关键的年头。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材料四
2007年将是台湾政局演变十分关键的年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中台办国台办主任陈云林2007年新年贺辞
(1)据材料一,分别写出两面旗帜的名称及其首次正式升起的时间(要求具体到年、月、日)。
(2)据材料二,结合16世纪以来列强的侵华进程分析澳门和香港的沦陷历程。
试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3)造成材料三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试述明清以后台湾两次被外国占领及其回归的过程。
《乡愁》一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所述局面至今仍未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据材料四,结合当前形势分析2007年两岸关系面临哪些“重大机遇”?又面临怎样“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祖国大陆应当采取什么对策?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你得到了那些认识?
参考答案:(1)①图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1997年7月1日。
②图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1999年12月20日。
(2)①沦陷历程: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占澳门。
香港:鸦片战争后,英国于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于1860年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在19世纪末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于1898年强租新界。
②意义:洗雪近代国耻;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3)①1949年,蒋介石集团在解放战争中战败,退踞台湾。
②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克塽,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③痛心祖国分裂,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④“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
(4)①在新的一年里,祖国大陆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持续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将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并取得新成果。
这将为继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②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
③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团结广大台湾同胞,
坚决挫败“台独”势力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继续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继续加强与台湾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政党、团体的交流与对话,加强与台湾各界人士和各阶层民众的联系与交往。
(5)国力的强大是国家独立与统一的前提;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的统一大业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祖国的最终完全统一一定会实现。
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
1、背景材料:2007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
2、相关链接:(1)近代以来日本的历次侵华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一战爆发后入侵山东;1931年9月1 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
(2)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1915年“二十一条”。
(3)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胜之因。
三、中美关系“破冰”35周年及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
1、背景材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同年,中日建交。
2007年是这两大事件35周年,中美之间、中日之间均高调举行了有关纪念活动。
2、相关链接:(1)中美关系“破冰”的背景、过程、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敏感性及特殊性;多极化趋势下的中美关系。
(2)中日关系:中日建交的背景、过程、影响;中日关系现状:靖国神社问题、东海春晓油气田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四、邓小平逝世10周年
1、背景材料:2007年2月19日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日。
2、相关链接:(1)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1948-1949年的淮海战役。
(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谈判。
(5)1985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6)1992年的“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
(7)1997年的十五大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8)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以及他们的理论创新。
六、中非关系
1、背景材料: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2007年1月,胡锦涛主席把出访的第一站选在非洲。
2、相关链接:(1)必修二五单元郑和下西洋。
(2)必修二五单元近代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3)必修一1955年的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5)有些西方媒体说,中国走向非洲是出于对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掠夺,中国在非洲政治经济影响的扩大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表现。
请驳斥这一谬论。
(发展中非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中非近代遭遇相似,都曾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并进行了
坚决抵抗,互相同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互相支持,中非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中非友好合作既造福于中非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七、我国的国防建设
1、背景材料:
中国歼-10战斗机起飞(中国一航提供)
2007年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披露了广受关注的歼-10战斗机研制及技术细节。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作为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分单座、双座两种,性能先进,用途广泛,实现了我国军用飞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达到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术技术要求,突破了以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航空关键技术。
2、相关链接:(1)必修二二单元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及海防建设。
(2)必修二三单元“一五”计划在工矿业方面的成就。
(3)必修三五单元中的重大国防建设成就。
(4)思考洋务运动失败、而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的不同原因。
八、传统思想与和谐社会
1、背景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相关链接:(1)孔子与孟子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及其地位。
(2)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3)董仲舒新儒学与宋明理学的内容。
(4)认识传统思想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