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
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
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作者:周贻谋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2年第4期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贻谋唐代名医孙思邈非常重视房事养生,在其所撰《千金药方? 卷二十七》中,就载有“房中补益”专篇。
该篇写道——论曰:人年四十已(同以,下同)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两人莫能行,其法……闭固而已……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寸节欲,以广养生也。
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
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进,少年须慎之。
孙思邈指出,40岁以下者大多数放纵情欲,等到年过40就会突然感到气力衰减,各种疾病蜂拥而至,如果长久不治便会酿成危重病症。
因此,不惑之年应当掌握房中术。
所谓房中术,讲的便是处理房事的原则和方法。
其道理浅显易明,但一般人很难做到,关键在于巩固精关以求闭而不泄。
其实,房中术的创制非为贪图欢乐,而是节制情欲以求养生延年,补益身体而消除疾病,这才是房中术的微妙宗旨。
孙思邈还说,很难与40岁以下者正常讨论房事,因为房事在他们眼里就是无尽的欲望,他们同时还服食某些益肾壮阳药,加倍行房,不待半年时间,身体就会越来越差,一步一步地接近死亡。
因此,青春年少之人应高度警惕和谨慎!在“房中补益”篇里,孙思邈又对房事频率和老年人的房事生活作了明确论述,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强壮者,一月一泄。
凡人气力自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
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合,意中平平者,自可闭固也。
显然,孙思邈所述房事频率较低,颇适合体质较弱者参考运用;身体强壮者,必定会超过这些房事频率。
《千金要方-房中补益》白话文
这就是男女性交合的方法和技巧,其它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不要一个心意只想着要过度地放纵一下自己,求得一时的快活;而应该想着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达到在更高的层次上养颐天年,延长寿命的目的。不要因为某种一时的想法使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用来进行男女之间的性交合,放纵自己的性欲望,而在于通过正常的男女性交合,补益身体里必需的元精和血气,预防疾病的发生。这就是进行男女性交合的基本原则。
夫交合如法则,有福德大智善人降托胎中,仍令性行调顺,所作和合,家道自隆,祥瑞竞集。若不如法则,有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虽生成长,家国灭亡。夫祸福之应,有如影响,此乃必然之理,可不再思之。
译文
与女人进行性交合的基本方法,我已经在上面陈述过。进行男女之间的性交合,应当回避农历每个月的丙日、丁日,以及初七、初八两个上弦日,二十二、二十三两个下弦日,大月的十六,小月的十五,两个太阳和月亮相望的日子;刮大风的日子,下大雨的日子,清晨里大雾弥漫的日子,非常寒冷的日子,非常闷热的日子,闪电打雷的日子,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和初一,天气阴沉的日子,发生日食或者月蚀的日子,出现彩虹或者地震的日子。如果在这些时候进行性交合,就会损害人的精神,很不吉利。违背这些禁忌,对男方的损害是对女方的损害的一百倍;使女方得病,孕育并生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疯狂、智力低下、性格顽固不化、喉咙哑、耳朵聋、痉孪、颠跛、眼睛瞎、多疾病、寿命短、不孝敬父母、不仁义。还要避免在太阳、月亮、星辰的光里,在神庙佛寺中进行性交合;井边、灶边、厕所的旁边,坟墓、棺材的旁边,都是不能进行男女之间性交合的地方。
房内补益(五)
四、交接之道
原文
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吸腹,小偃脊膂,急以左手中两指抑屏翳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若精妄出,则损神也。
房中补益(唐)孙思邈
房中补益(唐)孙思邈撰(一)论曰: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二)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
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
【兼之药饵四肘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
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三)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
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
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
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
划分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不知,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耳。
(四)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少年,未经生乳,多肌肉,益也。
若足财力,选取细发,目睛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大,其体及腋皆不欲有毫,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口颔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阴毫多而且强,又生逆毫,此相不可,皆贼命损寿也。
(五)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以交合。
必须先徐徐调和,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
阴气推之,须臾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令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
但数交而慎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
(六)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而不施泻者,长生矣。
若御女多者,可采气。
采气之道,但深接勿动,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
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瞑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
可复御他女也,数数易之则得益多。
孙思邈房中补益原文及译文
《房中补益》是唐朝孙思邈的作品,关于原文和译文,有以下内容:
原文:论曰:人生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述。
译文:孙思邈论述说:一个人活在四十岁以下,大多数人在男女性交合方面有一些放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到了四十岁以上,就会突然感到血气和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地衰退下来了。
一个人的身体开始衰退,许多疾病就像被捅的黄蜂窝里面的黄蜂一样,一齐向你冲过来,将你重重包围起来;如果长久地得不到治疗,这些疾病就会逐渐成为终身的疾病。
所以,彭祖说:用人来治疗人,才真正是最真实可行而且有效的好方法。
因此,一个人超过了四十岁,必须熟悉和掌握男女性交合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文献或者相关书籍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养生名言录
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养生名言录★长寿忠孝,仁义聪慧。
《千金要方·妇人方上》★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千金要方·养性》★养性十大要:一日啬神,二日爱气,三日养形,四曰导引,五日言论,六日饮食,七日房室,八日反俗,九日医药,十曰禁忌。
《千金翼方·养性》★饮食有常节,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食治》★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
《千金要方·养性》★常言善道,天与之福。
《千金翼方·卷十二》★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千金要方·养性》★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
《千金要方·养性》★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
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千金要方·养性》★多愁则心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
《千金要方·养性》★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千金翼方·卷十二》★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积伤至尽,尽则早亡。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养性者知其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
此养性之大经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凡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败筋肉,血气将亡。
《千金翼方·卷十五》★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
《千金要方·卷二十六》★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常有节,起居常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房中补益
房中补益(唐)孙思邈 撰 (一)论曰: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二)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
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
【兼之药饵四肘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
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三)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
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
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
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
划分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不知,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耳。
(四)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少年,未经生乳,多肌肉,益也。
若足财力,选取细发,目睛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大,其体及腋皆不欲有毫,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口颔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阴毫多而且强,又生逆毫,此相不可,皆贼命损寿也。
(五)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以交合。
必须先徐徐调和,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
阴气推之,须臾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令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
但数交而慎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
(六)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而不施泻者,长生矣。
若御女多者,可采气。
采气之道,但深接勿动,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
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瞑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
可复御他女也,数数易之则得益多。
皇帝一夜要临幸多少女人
皇帝一夜要临幸多少女人?(转载)古代皇帝的后宫女人,由西汉初年的十几人,到西汉武帝时的一千,再到晋武帝司马炎的一万,最后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四万。
即使是后宫女人较少的清朝,也不下两、三千人。
拥有如此众多的女人,无论是从传宗接代还是享受女色的角度出发,皇帝都有责任和义务临幸她们。
那么皇帝一夜要临幸多少女人呢?孙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补益》中提到:“昔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泄者,令人不老,有美色。
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梦想长生不老的美好的愿望。
实际上,即使是皇帝,他也只是一个人,不可能达到孙思邈要求的水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列传第七十上?崔琦传》注释云:“礼后夫人已下进御之法……:其法,九嫔已下皆九九而御,则女御八十一人为九夕也,世妇二十七人为三夕,九嫔为一夕,夫人为一夕,凡十四夕,后当一夕。
故曰十五日一篃也。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后夫人进御》中记有五代时期梁朝的国子博士崔灵恩撰写的一套《三礼义宗》规定亦云:“凡夫人进御之义,从后而下十五日遍。
……其九嫔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为九夕。
世妇二十七人为三夕,九嫔九人为一夕,夫人三人为一夕,凡十四夕。
后当一夕,为十五夕。
明十五日则后御,十六日则后复御……”《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也就是说,五代以前的皇帝,只算包括皇后在内的嫔妃就有一百二十一人,皇帝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最多的几个晚上要连续临幸九人。
比九人更多的也有。
据清毛奇龄《武宗外纪》记载,锦衣卫都督同知于永善,向明武宗朱厚照进言:“回回女皙润而差粲,大胜中土。
”意思是回回女子皮肤白嫩而鲜亮,比中原女子要强多了。
于是朱厚照就令于永善从回回都督吕佐家索得十二名善西域舞的回女,献给朱厚照。
朱厚照如获至宝,宣银y昼夜,还不觉得过瘾,“顾犹以为不足”。
宋佚名《迷楼记》记载:隋炀帝晚年,尤沉迷女色,令人造“迷楼”一座,“诏选后宫良家女数千,以居楼中。
房中补益(孙思邈)
房中补益(孙思邈)(唐)孙思邈撰(一)论曰: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二)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
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
【兼之药饵四肘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
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三)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
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
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
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
划分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不知,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耳。
(四)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少年,未经生乳,多肌肉,益也。
若足财力,选取细发,目睛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大,其体及腋皆不欲有毫,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口颔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阴毫多而且强,又生逆毫,此相不可,皆贼命损寿也。
(五)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以交合。
必须先徐徐调和,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
阴气推之,须臾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令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
但数交而慎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
(六)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而不施泻者,长生矣。
若御女多者,可采气。
采气之道,但深接勿动,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
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瞑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
可复御他女也,数数易之则得益多。
房中补益(唐)孙思邈
房中补益(唐)孙思邈撰(一)论曰:人生四十已下,多有放恣;四十已上,即顿觉气力一时衰退。
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久而不治,遂至不救。
所以彭祖曰:“以人疗人,真得其真。
”故年至四十,须识房中之术。
(二)夫房中术者,其道甚近,而人莫能行。
其法一夕御十人,闭固为谨,此房中之术毕也。
【兼之药饵四肘时勿绝,则气力百倍而智慧日新。
然此方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以行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
此房中之微旨也。
(三)是以人年四十以下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慎之慎之!故年未满四十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
欲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耗丧。
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人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而不耗,可以不老。
又饵云母,足以愈疾延年。
人年四十已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
划分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而俗人以一女伐命,知与不知,岂不远矣?其知道者,御女苦不多耳。
(四)凡妇人,不必须有颜色妍丽,但得少年,未经生乳,多肌肉,益也。
若足财力,选取细发,目睛黑白分明,体柔骨软,肌肤细滑,言语声音和调,四肢骨节皆欲足肉而骨不大,其体及腋皆不欲有毫,有毫当软细不可极于相者;但蓬头蝇面,槌顶结喉,雄声大口,高鼻麦齿,目睛浑浊,口颔有毫,骨节高大,发黄少肉,阴毫多而且强,又生逆毫,此相不可,皆贼命损寿也。
(五)凡御女之道,不欲令气未感动、阳气微弱即以交合。
必须先徐徐调和,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令得阴气。
阴气推之,须臾自强,所谓“弱而内迎,坚急出之”,进退欲令疏迟,情动而止,不可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精脉,生致百病。
但数交而慎密者,诸病皆愈,年寿日益,去仙不远矣。
(六)不必九一三五之数也,能百接而不施泻者,长生矣。
若御女多者,可采气。
采气之道,但深接勿动,便良久气上面热,以口相当,引取女气而吞之。
可疏疏进退,意动便止,缓息瞑目,偃卧道引,身体更强。
可复御他女也,数数易之则得益多。
孙思邈养生功法
孙思邈养生——重养形以强体 | 孙思邈养生导言 |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前者属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孙氏的锻炼方法是动静结合,缺一不可。他强调指出,欲养生者,不但要啬神,爱气、养形,还必须“兼之以导引行气”,久之行之,始能延寿。又说“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百日生须眉。”可见导引按摩吐纳调气的养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孙思邈之所以得以高寿,是与他长年坚持不懈地习练导引吐纳之术分不开的。
幼年的孙思邈体弱多病,罹患风冷之疾,经常求医服药,以致“摒外缘”以养神。孙思邈的所谓“啬神”其意义就在于强调人身“神”的重要性,指出养生的首要方法就是从各个方面珍惜人身之神,即珍惜保存精力,不妄作劳,以求健康长寿而尽其天年。孙思邈把人的生命比喻作一盏燃烧着的油灯,油尽灯灭生命也就完结了。油的多少虽然不能改变,但点燃的方式不同,燃烧的时间长短也就大不相同。用大柱点燃亮的时间短,用小柱点燃亮的时间长。所以人生大限不过百年,而节护适当即可延寿。
孙思邈养生——“依时摄养”以保气
孙思邈养生——“依时摄养”以保气 | 孙思邈养生 — 导引调气却病延年 |
孙思邈养生 — 反世俗以求长生 | 孙思邈养生 — 房室有节可保天年 |
孙思邈养生 — 节饮食以保平安 | 孙思邈养生 — 啬神以养性 |
气既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动力,那么,气也就必然会随着生命的进程而不断消耗。因此,人的衰老也就是气的衰弱引起的。《黄帝内经》曾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身目不聪明也。年六十阴痿,气力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虚矣。”说明人到中年,其气已衰,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衰的程度越来越重,人的衰老现象就越来越显著了。养生的目的就是防止衰老,延缓衰老,要达到达个目的,就必须爱气、养气。孙氏强调人们养生必须懂得这个道理,“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指出善于养生的人能够使气有余,气有余就能“耳聪目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强。”通过掌握和实践正确的养生方法,要达到上述效果是完全可能的。孙思邈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在百余岁高龄时依然“容颜甚少”、耳聪目明,动作不衰,思维敏捷,为人治病疗疾,挥笔著书立说,就是因为他长年修身养性,善于保养真元之气,有效地延缓了衰老的缘故。
古人房事养生的“七损八益”
古人房事养生的“七损八益”作者:庭筠来源:《科学养生》2019年第02期房事养生是古代中医药的瑰宝之一,古人很早就知晓通过性事可以养生的道理,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医简《天下至道谈》中有不少关于夫妇性事养生的经验。
古人认为,夫妇性生活时,要注意做足前戏功夫,如果能够与气功导引相结合,就更好了,房事就可能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这些道理和经验经过历朝历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已形成独特的房事养生的方法和理论。
《黄帝内经》中提到“七损八益”之说,由于未有明确解释,后世有诸多猜测和解释。
《天下至道谈》中所提到的“七损”,“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竭),四曰弗(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
”所谓“七损”,是指七种有损于人体健康的性事活动。
具体有,“一曰闭”,指的是男子阴茎生病或精道不通,甚或无精可泄闭塞之时不宜性事;“二曰泄”,当夫妻一方或双方阳气外泄、大汗淋漓未干之时不宜同房;“三曰渴(竭)”,指的是夫妇纵欲无度,精液虚损衰竭不利于身心健康;“四曰弗(勿)”,阳痿不振而强行交接,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五曰烦”,心烦意乱、呼吸急促、气喘吁吁时不宜房事;“六曰绝”,当女方性欲冷淡,而男性强行交合,将给女方带来病痛,甚至影响孕育;“七曰费”,性事前不经双方协调同步而急速图快、卒上暴下,徒然耗费精气,有损健康。
那么“八益”具体指的是哪些呢?《天下至道谈》中记载的八益是:“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蓄)气,五曰和沫,六曰窃气,七曰寺(待)赢,八曰定顷(倾)”。
“治气”、“蓄气”、“窃气”说的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宜性事,以及采用什么动作才可调理及蓄养精气;“致沫”、“和沫”,说的是如何刺激产生口中津液和吞吸唾液,并使阴液分泌以利交合等,即需掌握好性事的适当时机,宜做到夫妇双方(特别是妇方)有较强的性欲望时,才易于达到协调一致。
“寺(待)赢”、“定顷(倾)”,是要求性事时须固护精液、珍惜元气,不可放纵粗暴,狂施滥泄。
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作者:郭德才来源:《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11期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道医,也是历史上杰出的医药学家。
他曾著有《千金髓方》20卷、《医家要妙》5卷及《神枕方》1卷,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及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652年,孙思邈又编写完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的巨著,这两套书成为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
孙思邈不仅是医学家和医药学家,还是养生家。
他的“卫生歌”、“养生铭”、“摄养论”早已流传于世,为历朝历代养生者所喜爱。
而他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的“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的“四少”养生法,就是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
“口中言少”,即说话要少。
俗话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如果一个人每天总是口若悬河似的长时间说话,按中医讲会耗散掉身体中的大量精、气、神。
而津液与气是人生命之本,如果长久耗散最终就会导致伤神成疾。
另外,少言还可减少许多是非。
我们常讲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是非常有道理的,言少可防患于未然,可避免口中之患。
是非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自然会对养生有利。
祖国中医认为多思伤神。
所谓“心中事少”,即要清心寡欲,不要思虑过度。
在生活中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遇事不妨学的“糊涂”一点,这样不仅可少生气,并且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麻烦。
麻烦少了,心情也就舒畅了,这样不但对健康有利,而且许多疾病还可能会不治自愈。
所以我们平时要尽量减少和抑制不良情绪对精神的影响,做到心中事少而怡然自得,以保持内心的恬淡娴静,从而可颐养天年。
所谓“腹中食少”,就是吃饭只食八分饱。
《黄帝内经》中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养生三要》中云:“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
”古人也讲:“欲求无病肠中清,欲得长生腹中清。
”这就是说,过量的饮食会引起肠胃的超负荷工作,从而使胃肠功能逐渐衰退,以致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
孙思邈说过的名言名句
孙思邈说过的名言名句
1、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孙思邈
2、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孙思邈
3、盖闻医经经方,性命所系,固已为至巨至急,择于医经、经方之书,拔其精且善者,椠版以之宇内,贻诸后世,其为深仁广泽更何如哉!——孙思邈
4、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
积者,五脏之所积;聚者,六腑之所聚。
——孙思邈
5、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
——孙思邈
6、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孙思邈
7、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
——孙思邈。
孙思邈养生四要
孙思邈养生四要
杨学坤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89()8
【摘要】孙思邈是历代医家中的高寿者,所处隋唐时期,养生学得到了新的发展,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其内容来看,有“全神”、“调气”,“保精”和“食养”四个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恬淡静心以全神在生命过程中,“神”易于动而致耗,难于静而内守。
孙思邈力主无妄以养神,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提倡“少思、少念”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全神;调气;保精;孙思邈;食养
【作者】杨学坤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五重视养生,自健康之时起——孙思邈论疾病预防 [J], 周贻谋
2.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七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J], 周贻谋
3.学学孙思邈,养生有“四少” [J], 李国东;
4.孙思邈养生系列之四似为享乐,实为延年——孙思邈论“房中补益” [J], 周贻谋
5.孙思邈养生系列之六广涉猎,防衰老——孙思邈论读书养生 [J], 周贻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孙思邈,隋唐时代名医,他活了101岁。
孙思邈的养生秘诀可概括为"忌、动、乐"三个字。
忌:指的是生活要注意节制检点,禁忌放纵欲望。
孙思邈有一首“四不贪歌”:酒色财权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能跳墙外来,不是神仙便寿长。
这首歌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只有清心少欲,才能气血生化,五脏六腑皆能得其养,延年益寿。
动:即生命在于运动。
孙思邈有一首“养生歌”: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
意思是说,只要养炼精、气、神,就能长寿。
那精、气、神从哪里来呢?从运动中来。
孙思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非常喜欢练道家的气功。
另外,孙思邈还酷爱书法,练书法时必凝神静气,排除杂念,静中求动,心神合一。
练气功与写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求入静、心平气和,都能很好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
孙思邈还经常步行,其全身气血流畅,新陈代谢旺盛。
故孙思邈到了迟暮之年还能精神抖擞地行医、著书。
乐:就是说人生于世应快快乐乐。
孙思邈一生无忧无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性情乐观,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孩童。
他认为,人的精神对健康很重要,情感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过,牢骚太盛,就会影响脑神经,都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
孙思邈还善于找乐子,他有多方面的爱好,像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爱好既能充实生活,又使心情愉快。
无病而终,享尽天年的孙思邈还留给后人一本医学著作《千金方》,其养生方法尽在其中。
孙思邈此举,可谓功德无量。
孙思邈论养生
孙思邈论养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备急千金要方》是孙思邈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其中对人的养性、衣食住行、个人卫生保健等方面,叙述得相当系统和全面,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他的学说切合实际,简便易行,至今仍有指导和实用价值,是现代医学和老年养生保健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老年养生保健《备急千金要方》是孙思邈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他精通道佛之学,广集医、道、儒诸家养生之说,其中关于老年养生保健,祛病强身,延缓衰老,在养性、食治、补益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论述。
老年病的防治和老年养生保健,在近代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孙思邈的养生保健学说切合实际,简便易行,至今仍有指导和实用价值。
人的寿命与衰老主要源自生命过程内在因素的变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能否延缓衰老与精、气、神有关。
精、气、神之间也是互相影响、互相资生的,精充气足则神全,神明亦有益于精充气足。
精、气、神是生活的源泉,是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孙氏认为节护精、气、神是实现延年益寿的前提,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
对于如何节护精、气、神,孙氏也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法,对于老年人更应加倍注意养护精气神,“老人之性,必恃其老,无有籍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
既晓此术,当宜常预慎之。
”[1]故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
这里所提的养老四要,旨在安神,神静则精气自不耗费,也不会去做那些费精神、花气力的事。
老年人一定要学会自戒,改变那种“率多骄恣,不循轨度”的不良个性,消除不爱惜精气神的不良行为。
保护精气神无论作为养生还是治病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孙思邈论述衰老的原因和机理,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先天不足,先天取决于父母,取决于父母精、气、神是否完足,是否精、气、神充足时才进行构精生育,还是早婚早育;是否在爱惜精、气、神的状况下把良好的气禀留给下一代,还是不节嗜欲,一味消耗,给下一代造成先天不足。
千金食治序论第一唐·孙思邈
千金食治序论第一唐·孙思邈仲景曰∶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
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
余慨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
河东卫汛记曰∶扁鹊云人之所根据者形也,乱于和气者病也,理于烦毒者药也,济命扶危者医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若能用食平,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
发用乖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
高平王熙称∶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
又食啖肴,务令简少,鱼肉、果实,取益人者而食之。
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致暴疾,仍为霍乱。
又夏至以后,迄至秋分,必须慎肥腻、饼、酥油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理极相仿。
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
又鱼诸腥冷之物,多损于人,断之益善。
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胆干,肌体润泽。
卒多食之,亦令胪胀、泄利、渐渐自已。
黄帝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不知何以然?”少俞曰∶“酸入胃也,其气涩以收也。
上走两焦,两焦之气涩,不能出入,不出即流于胃中,胃中和温,即下注膀胱,膀胱走胞,胞薄以,得酸则缩卷,约而不通,水道不利,故癃也。
阴者积筋之所终聚也,故酸入胃,走于筋也。
”“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何也?”答曰∶“咸入胃也,其气走中焦,注于诸脉。
脉者血之所走也,与咸相得即血凝,凝则胃中汁泣,汁泣则胃中干渴。
“药王”孙思邈,他有一些奇怪的理论
“药王”孙思邈,他有一些奇怪的理论孙思邈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民间所称的“药王”,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祭祀。
在孙思邈死后不久, 就被人们神化说是得道成仙了。
《大唐新语》便有这方面的记载,说孙思邈死后“月余颜色不变, 举尸入棺,如空焉, 时人疑其尸解矣”。
孙思邈仅仅在唐代,孙思邈就被人们附会上了各种传说。
《酉阳杂俎》记载了孙思邈在昆明池救龙的故事,还有他向玄宗“乞武都雄黄”的神化事迹;《独异志》上也记载了他能够“章疏闻天”,已经成为一个得道成仙的神仙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在于人们心中对于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以及无病不能医的高超医术的崇拜。
一、孙思邈博学多才,不仅通晓老庄之学,在佛道两教的阴阳、推步、数术上都有精深造诣。
再加上他在药物学、营养学、针灸学、炼丹学、养生学等方面的成就,完全符合了神仙的“无所不能”。
作为中国古代少有的高寿者,活了一百多岁的孙思邈长生不死的神仙极其相像。
加上他不求仕进,淡泊名利的思想又恰好与神仙隐居山林的形象不谋而合。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孙思邈医德高尚,对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种高尚医德又与神仙心济苍生, 有求必应的精神十分契合。
所以他死后,他的形象迅速神化,成了中国妇孺皆知的“药王神”。
孙思邈的著作很多,其著作共有50余种,其中医学类的17 种,养生类14种,内丹、气功类6种,金石药类7种,占卜5种,道家类的3 种等等。
也就是说,除了是一位医学家,他还是一位养生专家,一位化学家,一位精通炼丹的道士。
从孙思邈流传下来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来看,孙思邈不但医学理论造诣极深,而且临床水平也是极高。
在这两本著作中,孙思邈记载了大量为患者治疗的病例,以及大量他独创的药方,这些全都是他一生大量临床实践的精华。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还有大量的养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人的性情、饮食、运动、起居、环境,甚至是房事等方面均有详细的阐释,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又浅显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