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状况,并探讨可能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如铅、汞、铬、砷等,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农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重金属含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作者:李静王明锐张隽娴汪淏姚晶晶陶宁丽路磊易甜樊铭勇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第24期摘要:采用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武汉、宜昌、荆门、荆州、恩施州、十堰、咸宁和黄冈共8个地区的45个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的pH和6种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含量进行测定,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45个土壤样点pH范围为4.59~8.42,42.2%样点偏酸性;重金属含量均在《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限量标准以内,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单项污染指数表明黄冈市Cr、Cu和荆州市Cr单项污染指数超过0.7,临近警戒线;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黄冈市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警戒线,其他地区均是安全的。
关键词: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湖北省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563-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60土壤是人类生产食物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并累积吸附在土壤中。
由于重金属迁移程度小,在土壤中很难去除,通过蔬菜根部到植株中,严重影响品质,同时对人体健康带来较大隐患。
因此,深入了解重金属污染对蔬菜的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十分必要[1]。
2000年初,对蔬菜产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开始了研究。
自2004年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来,人们对食品安全更加重视。
农业部门积极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工作,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开展产地环境评价和产品认证检验工作。
对“三品一标”产地环境的评价工作,可以更进一步掌控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铬、铜、镍、铅、锌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值,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为了科学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土壤进行监测、治理和修复。
首先,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污染
限制值和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自然含量,通常以地球化学背景值为参考标准。
土壤重金属污染限制值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最大容许含量,超过该值则被认定为受到污染。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则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价,包括生态毒性、生物有效性、生态风险等指标。
其次,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植物吸收规律、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科学原理,并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的。
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准确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的应用范围包括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
评价、土壤环境修复等方面。
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对于科学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是科学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制定治
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应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
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其中,重金属污染被认为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污染形式。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3.5g/cm³的金属或其化合物,在工业和农业中被广泛应用。
重金属的不当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
为准确评估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一、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生态风险是指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生物种群、生态流程和生态学功能的影响,而重金属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的污染物。
不同的重金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态毒性,其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基因突变、DNA损伤等影响。
另外,大部分重金属容易沉积在土壤中,进而胁迫植物生长,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至关重要。
二、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环节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和农业活动,包括矿山废弃物、废弃电池、废弃电子产品以及废水处理等。
重金属主要通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溶解在大气和水体中的沉降物等途径排放到环境中。
其中,一些重金属如汞、铅更容易进入食物链并积累,导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生态风险评估的方法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的在于准确识别出生态风险来源、发现潜在危险和制定合理、科学的生态保护策略。
常见的生态风险管理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估、土地使用管制、污染源控制等。
此外,还有许多定量方法可用于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如概率模型、贝叶斯网络、模糊数学等。
在这些定量方法中,生态风险指数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考虑到重金属污染物的发生概率、毒性及暴露场所,是当前较为成熟的生态风险评估手段之一。
四、评估结果的意义和局限生态风险评估是为了控制和预防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结果对于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评估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源解析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源解析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源解析以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长期积累。
重金属具有不易降解,长时间残留在土壤中的特点,导致污染问题不易解决。
2. 空间分布不均。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不同区域的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3. 土壤pH值的影响。
土壤pH值对于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pH值下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也有所不同。
4. 生物累积。
含有重金属的土壤会被植物吸收并进入食物链,从而引起生物累积和增长。
5. 健康风险。
长期暴露于含有重金属的土壤中,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类型。
1. 自然源。
包括岩石、土壤本身、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
2. 人为源。
包括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农业和畜牧业污染等,这些活动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从而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增加。
三、生态健康风险评价对于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步骤:1. 确定重金属类型和含量。
通过采样和分析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类型和含量,评估污染程度。
2. 评估生态风险。
确定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植物生长、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等方面。
3. 评估健康风险。
确定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阈值,提出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
四、结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来源和生态健康风险评价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蔬菜种植区设施土壤重金属特征分析
蔬菜种植区设施土壤重金属特征分析摘要:设施种植即在设施内以植物健康生长为中心的种植方式,蔬菜种植区设施土壤会累积重金属,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造成蔬菜种植区设施土壤重金属积累原因,探究蔬菜种植区设施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希望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种植;设施土壤;重金属特征引言: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设施农业的安全性受到社会重视,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影响设施蔬菜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Cd、Cr、Hg、Cu等重金属在设施土壤中累积明显,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明确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基础。
一、蔬菜种植区设施土壤重金属特征影响因素(一)栽培年限栽培年限与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关系紧密,随栽培年限的不断增加,设施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上升趋势,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速度远超露天栽培。
据调查显示,设施土壤中Cu、Zn、Cd含量升高,且在土壤变为设施土壤后1至5年内上升速度最快,其中Cu、Zn两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6至10年间略有下降,Cu含量在15年以后继续升高,Zn含量第11至15年内急速上升,设施土壤中Cd的含量变化与Cu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二)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施用是造成土壤内重金属元素超标的主要原因,会影响设施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也是研究时需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
以Cu元素为例,猪粪、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中Cu含量超标,因此可确认这几种有机肥是造成设施土壤中Cu累积含量超标的原因。
设施内种植蔬菜不同,种植过程中使用多种有机肥料,设施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受有机肥使用种类影响,在分析重金属分布特征过程中,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明确各类有机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1]。
(三)pH及CEC第一,土壤pH值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活性,当设施土壤pH小于7.5时,Cu 的活性随pH升高而升高,当土壤pH超过7.5时,Cu的活性随pH上升呈现下降趋势,Cd活性仅在pH小于6.26时与土壤酸碱性呈线性关系,且随pH升高而下降。
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
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随着工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其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尤为突出,因为重金属非常难以降解,长期积累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因此,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钡、铬、铜、锌、镍等。
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性质,重金属在环境中能够长期积累,从而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等。
工业污染:许多工业生产中的金属加工过程,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化学、制药、印染等,都会排放大量的重金属废水和废气。
农业污染:农田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农业化肥和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
城市污染:城市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废弃物及废水等。
生态风险评价的意义生态风险评价是一种评估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情况的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降低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生态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物质流向评价、生物毒性评价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物质流向评价:对重金属的来源和物质流向进行评估,包括重金属从源头到达环境中的过程、物质在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转移和迁移路径,以及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重金属的可能性。
生物毒性评价:在评估重金属的毒性时,必须考虑到其对不同生物的影响。
要评估到不同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必须进行各种生物毒性实验。
常用的生物毒性实验包括水生生物毒性实验、土壤毒性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等。
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对于不同形式的重金属污染,包括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评价,以此确定影响生态系统的风险程度。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类。
定性评价:在评价时,无需数值化计算和统计分析,仅通过主观评估来认定重金属污染物的风险程度。
《2024年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范文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田污灌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灌溉方式。
然而,长期污灌农田的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且具有生物累积性,长期积累将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长期污灌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污灌年限的农田进行采样分析,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
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采样、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等。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一)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通过对长期污灌农田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且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且随着污灌年限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上升趋势。
(二)污染来源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农药施用等。
在长期污灌过程中,污水中的重金属通过灌溉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污染。
四、潜在环境风险评价(一)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重金属的含量、毒性以及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因素,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
(二)评价结果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较高。
其中,镉、汞等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指数较高,表明这些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较大。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镉、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较高,且呈现出上升趋势。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较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建议1. 加强污灌水源的管理和控制,减少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
2. 加强对农田土壤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元素,其中包括镉、铬、铅、汞、铜、锌等元素。
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进行系统性分析,旨在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一、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
这些废水和废气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
2. 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或过于频繁的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尤其是含有镉、铅等元素的农药和化肥更容易引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3. 人类活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如燃煤、焚烧垃圾、废水排放等。
1. 地域分布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工业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而农村地区和远离工业区的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2. 垂直分布差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深层土壤中的含量。
3. 形态分布差异土壤中的重金属存在不同的形态,包括可交换态、结合态和残渣态等。
其中可交换态和结合态的重金属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毒害性,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形态。
1. 毒性评价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和植物毒性进行研究,可以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毒害性。
2. 污染程度评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土壤是否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
3. 生态风险评估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生物毒性和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重金属污染是环境中一种较为严重的污染类型,往往伴随着生态风险。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什么是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是指对各种生态系统和生物的自然或人工因素导致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决策的过程。
生态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制定和实施控制和管理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重金属污染产生的生态风险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人工活动排放的金属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重金属包括铅、汞、铬、镉、铜、锌等,它们有机会通过空气、水、土壤进入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
重金属污染产生的主要生态风险包括:1. 生物毒性:重金属污染物会在土壤、植物和水体中积累,生物体吸收后,会影响它们的新陈代谢,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代谢过程,产生毒性效应。
2. 生态系统破坏: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中,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显著。
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后,会导致土壤酸化、微生物减少、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影响作物品质和数量。
同时,重金属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加剧。
3. 级联效应: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不仅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还会引发一连串的级联效应。
比如,重金属中毒的植物和动物会影响食物链的生态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加剧了环境和生态的恶化程度。
生态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风险识别: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群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潜在的生态风险环境。
2. 风险评价:对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和评估,确定生态效应和严重性。
3.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实施和监控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控制和纠正生态风险。
4. 风险沟通:使用适当的手段和方式,对政府、企业、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进行风险传递、信息反馈,提高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生态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分析
生态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的来源包括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其中工业生产、燃料消耗、废弃物处理等工业活动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
重金属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生态风险评估分析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特点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例如工业生产、燃料消耗、废弃物处理等。
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铅、镉、汞、铬等重金属污染是当前比较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涉及人体与生态环境两个方面。
重金属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中毒性作用,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
生态环境受到重金属污染的长期累积,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生态风险评估分析生态风险评估分析是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有力手段。
它通过系统分析重金属的来源、分布、转化过程和潜在危害等因素,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生态风险评估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等环节。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生态风险评估分析的第一步,它包括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属性、环境分布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污染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重点监测和治理区域。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生态风险评估分析的核心步骤,它包括对重金属的毒性、暴露途径、污染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进而确定不同区域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概率和风险程度。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生态风险评估分析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制定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和规范,实施技术改造和措施,完善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实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风险沟通风险沟通是生态风险评估分析的重要补充,它包括组织相关利益相关者,建立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机制,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与方式,提高公众参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1 研究背景近些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重金属污染毒害事件,例如:湖南浏阳Cd污染、四川内江Pb污染、中金岭南铊超标、山东临沂As污染、陕西凤翔血铅事件等一系列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重金属由于其持久性、难降解性和毒性强等特点被誉为“化学定时炸弹”。
重金属元素作为地壳的天然组成成分,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各生态系统中均存在。
大规模、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重金属在水、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中大量富集,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2]。
在环境污染与保护方面,通常较为关注Hg、Cd、Pb、Cr、Cu、Zn、Ni、As、Mn和Co等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危害性、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为: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土壤会产生位移致使重金属元素发生迁移,从而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进行富集,以及岩石风化和火山喷发等自然原因也能将重金属元素释放到周围的各类环境介质中。
人为源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水和固态废弃物污染、大气降水和自然沉降[3-4]。
重金属主要大多富集在土壤表层,后期会慢慢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等作用迁移至植物体内或深部土壤。
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机制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作用、溶解作用以及生物转化作用[5]。
重金属化学性质稳定、难以被降解,即使在较低浓度下也具有很大毒性。
重金属能在食物链的放大作用下大量高效地累积富集,最后通过各种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重金属能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及酶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酶的活性,使细胞质中毒进而伤害神经组织,也可在人体器官中累积,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慢性中毒症状。
重金属的毒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它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人体生殖功能出现障碍、降低人体素质免疫力降低等[6-7]。
重金属可以在环境中发生迁移,并在生物体或人体内进行富集,也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化合物,危害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现状及其危害
污染来源
固体废弃物堆放
污染来源
固体废弃物堆放
固体废弃物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
污染来源
1. 污水 灌溉
4. 农药 肥料施
用
耕地土壤 重金属四 大来源
3. 固体 废物堆
放
2. 大气 沉降
污染来源
农药肥料施用
农药是具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品。农药中大多含有铅、砷、 铜、汞、镉、铬等重金属和残留物。 农药主要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
污染来源
农药肥料施用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 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 农药、微生物农药。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 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 剂、乳剂、乳油、浓乳剂、 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 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 颗粒剂和微粒剂等。 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 数是气体。
污染来源
农药肥料施用
目录
基本概念 污染来源 污染现状
污染危害 讨论环节 提问环节
污染现状
什么是重金属污染??或者说这么样才能称之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染现状
重金属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超过背 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过高现象。
镉污染
汞污染
砷污染
污染现状
全国总体情况
污染危害
重金属“五毒” —— 铬 铬中毒主要是指六价铬。由于侵入途径不同,临床表现也 不一样。 饮用被含铬工业废水污染的水,可致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 毒症状;
污染危害
重金属“五毒” —— 铬 铬为皮肤变态反应原,引起 过敏性皮炎或湿疹,湿疹的特征 多呈小块,钱币状,以亚急表现 为主,呈红斑、浸润、渗出、脱 屑、病程长,久而不愈;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14种叶菜类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累积差异的分析与评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33 卷
24
生产布局ꎬ为土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低富集累积型蔬菜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ꎮ
1 材料和方法
1. 1 蔬菜种子
收集整理冀东地区蔬菜种子市场销售的蔬菜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ꎬ主要以重金属富集特性强ꎬ易
DOI:10. 3969 / J. ISSN. 1672 ̄7983. 2019. 03. 005
14 种叶菜类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
吸收累积差异的分析与评价
任艳军ꎬ任学军ꎬ马为民ꎬ马建军 ∗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ꎬ河北 秦皇岛ꎬ066004)
摘要: 为筛选低累积型蔬菜品种ꎬ科学预防蔬菜重金属污染ꎬ合理利用农田耕地资源ꎬ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ꎬ
( GB 2762—2012) ꎻ富集系数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Cdꎬ Cuꎬ Znꎬ Niꎬ Crꎬ Pbꎬ 其 中 Cd 富 集 系 数 均 值 为
3. 208ꎬ其它元素富集系数均值低于 1ꎬPb 富集系数均值最低ꎬ仅为 0. 033ꎻ转运系数均值除 NiꎬZn 高于 1 外ꎬ其
它元素均低于 1ꎮ 聚类分析筛选结果表明ꎬCd 低积累品种包括茴香、油菜、小白菜、茼蒿、韭菜ꎻCr 低积累品种
壤中重金属吸收和累积能力的差异ꎬ根据不同叶菜类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ꎬ合理调整蔬菜
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 项目编号:18223906) ꎻ河北省秦皇岛市环保专项资金补贴
项目( 项目编号:2014) ꎮ
∗通讯作者ꎬ男ꎬ硕士ꎬ研究员ꎮ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化学ꎮ E ̄mail:kycmjj@ 163. comꎮ
用富集系数来评价蔬菜对重金属 Cd 的吸收能力ꎬ并提出叶菜类蔬菜包括菠菜( Spinacia oleracea L. ) 、芹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总结各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1、综合污染指数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得出综合污染指数的方法,它能够较全面地评判其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其中,内梅罗指数法(Nemerow index)是人们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运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指数法[1]。
SC P ii i= 2max 22)()(综合P P Pi i +=式中: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C i 为污染物实测值;S i 为根据需要选取的评价标准;S i 为第i 种金属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2-3](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5、0.2、90、35、0.15、40、35、100 mg/kg ) 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 P imax 为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2、富集因子法富集因子是分析表生环境中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程度的有效手段,富集因子(EF)是Zoller 等(1974)为了研究南极上空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元素是源于地壳还是海洋而首次提出来的。
它选择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素作为参比元素(一般选择表生过程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的元素),然后将样品中元素的浓度与基线中元素的浓度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表生环境介质中元素的人为污染状况[4]。
)()(B B C C ref n ref n EF sampleback round=式中:C n 为待测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C ref 为参比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 B n 为待测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B ref 为参比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3、地积累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 在1969年提出的,用于定量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5]。
=I geo log 2BECni5.1式中:C i 为样品中第i 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 mg/kg ),BE n 是所测元素的平均地球化学背景值,通常为全球页岩元素的平均含量(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3、0.4、62、45、0.35、68、34、118 mg/kg),1.5 是用来校正由于风化等效应引起的背景值差异的修正指数。
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
第37卷第7期2021年4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〇1.37N〇.7Apr. 2021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杨仲玮,王剑峰(兰州新区环境监测站,甘肃兰州730300)摘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新区部分农用地土壤中铜、铅、锌、镉、铬、镍、汞、砷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0个农用地地块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有被调查地块中铜、铅、锌、铬、镍、砷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均小于40,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镉、汞2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介于40与80之间,属于中等生态风险。
被调查农用地地块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总体呈现轻微生态风险,其中汞和镉元素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1%和31.9%,需要引起充分关注。
关键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中图分类号:X53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尤其是农用 地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 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 态安全的重要内容M。
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潜在性危 害,分布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不能被土壤微 生物分解,而且容易在生物体中富集,使得重金属 元素在土壤环境中逐渐积累,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及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 康I3-'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其潜在 生态风险十分必要。
兰州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 部,拥有大量土地资源,作为典型黄土高原城市,已有研究对毗邻的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张掖市等 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1^,然而关于兰 州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潜 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新区范围内的部分区域 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 进行了评估研究,为当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 供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毒性及生态风险评价报告
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毒性及生态风险评价报告本报告对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毒性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土壤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可以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应采取措施来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并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的积累在植物体内可能导致毒害作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本报告旨在评估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毒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
2. 方法与材料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合分析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3. 结果与讨论研究发现,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吸收,进而积累在植物体内。
过量的重金属积累会干扰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为生理和形态变化。
此外,重金属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植物的养分吸收和代谢受到抑制。
4. 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积累不仅对植物本身产生毒害作用,还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重金属可能通过植物的食物链传递到高级消费者,导致生物富集,对生态系统形成潜在风险。
5. 潜在解决方案为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毒害作用,我们建议在污染农田中进行植物修复和土壤修复。
植物修复可以利用植物的吸收、转移和固定等功能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修复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来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6. 结论本报告评估了土壤重金属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揭示了其潜在的生态风险。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必须采取措施减轻土壤重金属的毒害作用,并进行植物和土壤的修复。
7. 植物毒性评价土壤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效应是利用植物生长指标、生理特征和生化变化等因素来评估的。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植物生长状况、根系形态、叶片受损情况、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
蔬菜中铅镉汞砷四种元素积累的机理
蔬菜中铅镉汞砷四种元素积累的机理
1. 土壤污染:蔬菜的栽培土壤可能因为大气沉降、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原因而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矿物质和有机质等物质的作用,进入植物的根部,并随着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进入各个部位,最终被蔬菜积累。
2. 植物根吸:蔬菜的根部通过化学和生物作用,吸取土壤中的水和养分。
重金属以离子或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蔬菜根部吸收时会将其带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的组织中进行积累。
3. 植物的生理特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和积累能力有很大差异。
一些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如毛白菜、菠菜等;而另一些植物则对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能力较弱,如茄子、黄瓜等。
这些差异可能与植物的根系结构、根分泌物、叶片表面特性、根系分泌物等生理特性有关。
4. 生物积累:重金属元素在食物链中具有生物积累的特点。
当蔬菜受到重金属污染后,人类或动物食用这些被污染的蔬菜,重金属会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人体组织,并逐渐积累。
长期食用积累了重金属的蔬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蔬菜在吸收和积累重金属元素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并且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也会影响蔬菜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
减少土壤和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选择合适的蔬菜种植地点和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是减少蔬菜重金属元素积累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门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摘要:以天门市5个蔬菜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与累积特征,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天门市5个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hg、cd、as、cr、pb、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6、0.168、6.850、67.940、10.730和27.090 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值,但hg、cd、cr、cu在不同基地高于湖北土壤背景值,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现象,其土壤重金属综合累积水平为轻度累积;大气中重金属沉降,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以及地膜残留是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hg和cd为土壤中主要生态危害因子。
关键词: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累积;来源;生态危害中图分类号:x830;x8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016-05土壤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即便是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壤依然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各种经济关系的物质载体。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三废”、生活废弃物的大量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大量使用,致使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
重金属在农田土壤中的累积会引起复杂生物效应,一方面会制约作物生长发育,促进早衰,降低产量,并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起到颉颃作用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再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2]。
由于重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其土壤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而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蔬菜在国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目前,蔬菜基地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蔬菜的主要供应源。
一般来讲,蔬菜基地蔬菜生产具有集约化程度高、农业投入品施用强度大、灌溉用水比旱作物多等特点,导致各种外源污染物进入农田土壤的几率也高,势必造成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累积,直接影响蔬菜的质量安全。
因此,对天门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状况与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天门市5个主要蔬菜基地土壤进行采样监测,揭示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动态,分析污染物来源,并评估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以期为蔬菜基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天门市位于鄂中,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汉江下游左岸,跨东经112°35′-113°28′,北纬30°23′-30°54′,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多年日均气温16.4 ℃,年平均降雨量1 113.3 mm,日照时数1 872.4 h,无霜期249.6 d。
天门市在菜蓝子工程建设中先后在河湖平原的多宝、张港、蒋场、黄潭、岳口、小板、杨林、沉湖及岗状平原的九真、皂市等乡镇建立了10个蔬菜基地,基地面积1.214万hm2,占天门市耕地总面积的11.21%。
本研究区选择在河湖平原,该区土壤发育于江汉近代河流冲积物(q4),基地土壤为灰潮土,土壤有较强的石灰性反应,主要土壤类型是灰油沙土和灰正土。
1.2 样品采集与制备调查采样时,按照必须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采样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不同采样点应选在相同类型母质上以避免因母质不同而产生差异[3]的原则,选择河湖平原的多宝、张港、黄潭、小板、杨林等5个蔬菜基地为采样区,共布设2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按梅花点法5点取样,用竹铲等量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留取1 kg混合土样。
土样经自然风干,剔除样品中碎石、沙砾及植物残体,用木棍碾碎并用玛瑙研钵研磨,分别过20目和100目尼龙筛装袋备用。
1.3 分析方法1.5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统计特征值及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国家土壤ⅱ级标准值列于表3。
由表3可知,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hg、cd、as、cr、pb、cu的总体平均含量分别为0.066、0.168、6.850、67.940、10.730和27.090 mg/kg。
然而,由于人类干扰强度的不同,5个蔬菜基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cd、cr和pb以杨林基地土壤含量最高,与多宝、张港、黄潭、小板4个基地土壤含量存在显著差异;hg与cu则以黄潭基地土壤含量最高,与多宝、张港、小板、杨林4个基地土壤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而土壤中as含量黄潭、小板、杨林3个基地土壤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多宝、张港2个基地土壤含量均有显著差异。
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4]相比,5个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除as、pb外,黄潭和小板基地的hg、杨林基地的cd、多宝与杨林基地的cr以及黄潭基地的cu均高于相应元素的背景值,存在明显的累积现象;与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国家土壤ⅱ级标准值[6]相比,21个供试土样重金属hg、cd、as、cr、pb、cu的含量均在标准限量内。
由此可见,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中as、pb 处于本底状态,hg、cd、cr、cu在不同基地高于湖北土壤背景值,但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值,土壤尚没被污染,只是受到外源污染物hg、cd、cr、cu的轻度玷污,其土地利用一般不受限制[7]。
2.2 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2.3 土壤重金属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于成土母质和人类活动,同一来源的重金属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可根据土壤中重金属全量相关性推测重金属来源。
若不同重金属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有相同来源的可能性较大,否则来源不止一个。
由表5可知,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中,cr与pb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709,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其次,hg与cu、as与cu、cd与p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7、0.620、0.548,也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表明pb、cu及cr同源的概率较大。
根据实地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中外源重金属以4种来源为主。
来源一为大气中重金属沉降。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大多数是经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而进入土壤[9]。
来源二为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
通常化肥中含有一定成分的重金属,一般磷肥、含磷复合肥含有较高的hg、cd、as和pb等重金属元素,氮肥和钾肥中这些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但氮肥中pb的含量较高。
天门市分别始于1951年、1954年和1972年在农业生产上施用氮肥、磷肥和复合肥。
我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天门市2007年度纯n 施用量为788.85 kg/hm2,p2o5为345.45 kg/hm2,其单位面积施用量双双位居全省各地、市、州的第一名,分别是全省平均施用量的1.52倍和1.67倍。
可见,天门市如此长时间、高强度地施用氮肥、磷肥和复合肥,必然会造成hg、cd、as、pb等重金属元素在农田土壤中的累积。
同时,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一般由老棉田演变而来,曾于1971年前多年使用汞制剂农药氯化乙基汞(西力生)和醋酸苯汞(赛力散)、1962年起使用铜制剂农药硫酸铜和1972年起使用砷制剂农药甲基胂酸锌(稻脚青)防治棉花苗病,以及改种蔬菜后使用各种铜制剂农药防治蔬菜病害,导致hg、cu、as等重金属元素在农田的累积。
来源三为施用含有重金属的畜禽粪便与生活垃圾。
随着现代畜牧业发展,饲料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cu、as 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元素随粪便排出体外,施入农田后在土壤中累积。
据估算[10],2006年度天门市仅猪粪、鸡粪中cu、as 的排放量全市耕地平均污染负荷量就达1.738和0.223 kg/hm2。
而农村生活垃圾堆肥中往往重金属含量也比较高,如垃圾中电池、日光灯管、体温计等含hg废弃物较多,施入农田其重金属也会在土壤中累积。
来源四为地膜残留。
天门市从1982年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但因地膜强度低,易破碎,使用后难以捡拾回收,地膜残留量大,造成了土壤的白色污染,且覆盖年限越长,污染也越严重[11]。
由于地膜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有cd、pb的热稳定剂,残留地膜中的cd、pb向土壤中渗透、迁移,污染其土壤[12]。
2.4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3 结论1)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as、pb处于本底状态,hg、cd、cr、cu在不同基地高于湖北土壤背景值,但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值,土壤尚没被污染,只是受到外源污染物的轻度玷污,其土地利用一般不受限制。
2)土壤重金属累积性评价结果表明,hg、cd、cr、cu在不同蔬菜基地已形成轻度累积,5个基地土壤重金属综合累积水平为轻度累积。
3)大气中重金属沉降、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化肥、农药、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以及地膜残留是天门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来源的主要贡献者。
4)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5个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hg与cd为土壤中主要生态危害因子。
参考文献:[1] 王军,陈振楼,王初,等.上海崇明岛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j].环境科学,2007,28(3):647-653.[2] 陈迪云,谢文彪,宋刚,等.福建沿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生态风险研究[j].土壤通报,2010,41(1):194-199.[3] 苏年华,张金彪,王玉默.福建省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3(4):434-439.[4] 刘凤枝,马锦秋.土壤监测分析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5] hakanson l.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j]. water research,1980, 14(8):975-1001.[6]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7] 夏家淇,骆永明.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种评价指标的探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1):87-90.[8] 徐宏林,祝莉玲,杨军,等.嘉鱼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47-1349.[9] 赵小虎,王富华,张冲,等.南方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蔬菜安全生产调控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3):91-94. [10] 沈体忠,刘佑林,雷代英,等.武汉城市圈畜禽粪便资源量及养殖业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天门市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6(3):70-74,78.[11] 何文清,严昌荣,赵彩霞,等.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途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3):533-538.[12] 袁俊霞.农用残膜的污染与防治[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1):31-32.[13] 沈体忠,蒋双林,王业鹏,等.湖北省优质水稻产业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以天门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09, 48(增刊):116-120.[14] 谢正苗,李静,陈建军,等.中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基准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6,1(2):17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