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钢筋计算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三级抗震:max(1.5Hb,5 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 0,板厚)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 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 S-1。
板钢筋计算
一、板钢筋计算依据和钢筋的类型1、板的平法图集和计算依据是《04G101-4》2、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钢筋分为以下几种1、板底钢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长钢筋);2、上层通长钢筋、支座负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长钢筋);3、支座筋的分布筋、温度筋、附加筋;4、马蹬筋;二、各种板钢筋的详细计算1、字母代表的含义:La—非抗震时锚固长度;d ---钢筋直径;L1E—连接长度;BHC—保护层;Ha—支座宽度S--- 钢筋间距ceil—向上取整2、板底通长钢筋(下层通长钢筋)板底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左锚固+ 右锚固+ ―连接长度‖+12.5*D(II 级以上为0)其中:12.5D是指一级钢中的180度弯钩,一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几种,可根据图纸说明操作:Max ( ha /2,5*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5倍相比取大值);Max ( ha /2,12*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12倍相比取大值);La (即,钢筋的锚固长度);ha /2+5*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加钢筋直径的5倍);ha–bhc (即,支座宽度- 保护层);ha /2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连接长度‖ 算法为: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定尺长度)* L1根数N=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钢筋间距] +1;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下面举例说明板底通长钢筋的计算;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板的钢筋计算【下部贯通纵筋】+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 (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 =(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1/2直径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弯勾*2 =轴线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保护层*2 =净跨=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 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gt;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max(10d,75)b。
柱宽;h。
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t;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
5hc+5 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三级抗震:max(1。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下部贯通纵筋】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仅为手工算法)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板端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12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面筋】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6种选择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一级钢筋)+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 (弯勾一级钢筋)=0.4 La+15*d (弯勾一级钢筋)=(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无弯勾一级钢筋)26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28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支座中心线,支座轴线,支座外边线,负筋线长度(此设置与板负筋-定义构件-属性编辑-左/右标注值有关)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9负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负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2种选择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29负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负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轴线长度+(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按轴线长度计算=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一级钢筋是否带弯勾)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按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3分布钢筋的配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钢筋的配置直径/型号/间距4分布钢筋长度计算: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钢筋长度计算3种选择5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150mm8分布筋是否带弯勾: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是否带弯勾是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7分布筋根数计算: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分布筋根数计算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3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27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支座: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负筋-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温度筋】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负筋标注为: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中心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是=(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一级钢筋)负筋标注为: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支座内边线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否6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150mm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钢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弯勾一级钢筋)+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6种选择- La(最小锚固长度)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5行右弯折设置为(h-保护层*2+5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4、5行左右弯折设置为(h-保护层*2+5d)搭接个数设置:计算设置-搭接设置-其余钢筋定尺10搭接长度设置:计算设置-计算设置-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25%、50%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2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选中上部受力筋-点右键-构件属性编辑器-第4、5行左右弯折设置为(0)-0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钢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弯勾*2 一级钢筋)12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 max﹛(ha/2),(5d)﹜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 一级钢筋)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 (弯勾一级钢筋)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如果是一级钢筋(φ)那么后面就要加个【弯钩×2】如果是二级或者三级钢筋都不加弯钩只要看到不是那个符号的就不是一级钢筋就不用加弯钩
底筋就是那种在板中很长很长的那种筋
底筋长度=净跨+ 左max(框梁支座宽/2,5d)+右max(框梁支座宽/2,5d)
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负筋就是那种在板中比较短的筋一般都有很多根一样
负筋长度=板筋标注长度+梁支座宽+2(板厚-保护层)
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分布筋就是分布在负筋中一般图上是看不见的
分布筋每根长度=轴线长度-标注长度×2+150mm×2
一共根数=(标注长度-梁支座宽/2)÷分布筋间距×2
算分布筋工程量的时候要直接一起将每根长度乘以一共根数
温度筋
每根长度=轴线长-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一共根数=(轴线长-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
算法同分布筋一样。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的钢筋计算【下部贯通纵筋】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支座长度= 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 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 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的计算,一般以每立方米的承载力来计算,包括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1、根据结构的承载要求,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的抗拉强度
σs,它与结构要求承载力及偏差系数正相关,σs=F/A×K。
其中,F为结构所需要的承载力,A为板钢筋的面积,K为偏差系数。
2、根据板钢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杆件截面尺寸,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抗压强度σp,它与结构截面受压面积、混凝土压力标准强度和安全系数有关,其计算公式为:σp=A2・fc/γ×K,其中,A2为结构截面受压面积,fc为混凝土压力标准强度,γ为安全系数。
3、根据确定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确定板钢筋所需要的型号,并确定每立方米所需的板钢筋的数量。
4、根据结构尺寸及板钢筋数量,确定板钢筋的使用长度。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板钢筋计算(单跨板,双跨板计算)
43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44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45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46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47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48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37
04G101-4 P37 49
★软件重点功能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4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5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6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7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8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39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1000时补强 钢筋构造
40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41
7、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矩形洞和圆形洞加强筋构造图
42
8、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29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板筋计算公式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11G101图集钢筋课程讲解-(板)
43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44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45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46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47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48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 挑檐04G101-4P37
04G101-4 P37
49
★软件重点功能
21
2、双跨板钢筋的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计算
✓ 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 *2+弯勾*2
✓ 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 距(向上取整)
✓ 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 距(向上取整)+1
22
练习
✓1、请计算板的中间支座筋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1、自动布置最小板 ✓2、跨板钢筋的布置 ✓3、平行边布置受力筋 ✓4、XY方向布置受力筋 ✓5、按弧线布置放射筋 ✓6、查看板的布筋范围 ✓7、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 ✓8、查看板内钢筋
50
小结
➢计算板钢筋时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你在应用软件计算板钢筋时的心得?
51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
6
距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7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8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不规则板面积为S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钢筋间距为a,钢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 按下式计算简直板 lm=14(n+3)d固端板 lm=75(n+3)d吊筋计算公式: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钢筋(第二章)板钢筋的计算
支座负筋
分布筋
其他钢筋
受力筋: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压应力。 支座负筋:位于支座上部承受负弯矩作用的纵向受力 钢筋。 分布筋:分布筋是处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 受力钢筋位置的作用,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 筋上。
2、板钢筋的分类
受力筋底筋 面筋Fra bibliotek边支座负筋
板内钢筋 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 分布筋
3、板平法施工图的识读
板块集中标注
内容:板块编号、板厚、贯通钢筋、板面标高高差 4)板面标高高差 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注写于括号内。
【例题2-2-1】
板配筋原位示例
提问
1、LB5 h=110 B:xΦ12@120;yΦ12@110 2、YXB h=150/100 B:Xc&YcΦ8@200
②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钢筋布筋范围长度/钢筋间距+1 =(净跨-50×2) / 板筋间距+1 =( 5700-2× 50)/100+1 = 57 (根)
2)Y 方向 ①钢筋长度计算(φ 10@150,钢筋直径为 10mm。钢筋间距为 150mm) 底筋长度=板的净跨长度+左端、右端板底钢筋伸进长度+2×弯钩增加长度 = 5700+2×150+2×62.5 = 6125(mm) 其中:板的净跨长度=6000-150-150=5700(mm) 弯勾增加长度=6.25d=6.25×10=62.5(mm) 板底钢筋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 max(300/2,5×10)=150(mm) ②钢筋根数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钢筋布筋范围长度/钢筋间距+1 =(净跨-75×2) / 板筋间距+1 =( 3300-150)/150+1 = 22 (根)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x2+弯钩x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 5d)+弯钩x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x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二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 (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x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 x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 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 (布筋围2/ 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1) + (布筋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
(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
扣减值)/布筋间距+1
(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3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方法
1)纯悬挑板上部钢筋计算 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长度与根数计算:
长 = 悬 板 跨− 锚 长 + (h1 - 板 护 × 2) + 5d(+ 弯 长 ) 度 挑 净 固 度 保 层 钩 度
根 = 数 悬 板 度- 板 护 × 2 挑 长 保 层 +1 上 受 钢 间 部 力 筋 距
第四节 板钢筋翻样与算量实训
实例一 3、板下部贯通纵筋的布筋范围=净跨长度 、板下部贯通纵筋的布筋范围 净跨长度 净跨长度+36×2=(7000-300) × ( ) +37.5×2=6775mm × X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6775/150=46根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根 4、计算LB1板Y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计算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板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直锚长度=梁宽 梁宽/2=300/2=150mm 直锚长度 梁宽 下部贯通纵筋的直段长度=净跨长度 净跨长度+两端的直锚长度 下部贯通纵筋的直段长度 净跨长度 两端的直锚长度 =(7000-300)+150×2=7000mm ( ) × 5、计算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计算LB1板Y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板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6、板下部贯通纵筋的布筋范围 净跨长度 净跨长度+36×2=(7200-250) 、板下部贯通纵筋的布筋范围=净跨长度 × ( ) +36×2=7022mm × Y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7022/150=47根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根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1板下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板下部钢筋(包括X向和Y向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方法:
下部钢筋长度 = 板净跨+ 左锚固长度+ 右锚固长度(+ 2×弯钩长度) 下部钢筋根数 = (板净跨- 2 × 保护层)板筋间距+1 /
分析:1)锚固长度取值 2)弯钩长度 3)布筋范围
3.4.2板上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1)板端支座非贯通钢筋 板端支座非贯通钢筋锚固长度与布筋范围 :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la。 在板端支座处 ,锚固长度取值 。
布筋范围: 布筋范围:
同板底部钢筋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 同板底部钢筋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第四节 板钢筋翻样与算量实训
实例二 板LB1的集中标注为 的集中标注为 LB1 h=100 B: X&YΦ8@150 T: X&YΦ8@150 LB1尺寸为 尺寸为3600×7000,板左边 尺寸为 × , 的支座为框架梁KL1 的支座为框架梁 ),板的其余三边均 (250×700),板的其余三边均 × ), 为剪力墙结构(厚度为300mm), 为剪力墙结构(厚度为 ), 在板中距上边梁2100mm处有一 在板中距上边梁 处有一 道非框架梁L1( 道非框架梁 (250×450)。 × )。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二级抗 混凝土强度等级 , 震等级。 震等级。
弯折长度: 弯折长度: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2板上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4)板端中间支座非贯通钢筋中的分布钢筋 板中间支座非贯通钢筋中的分布钢筋长度和根数计算:
长度 = 轴线长度− 左右负筋标注长度+150 × (+ 2 × 弯钩长度) 2
布 范 1 筋 围 布 范 2 筋 围 根 =轴 长 − 数 线 度 +1+ +1 分 筋 距 布 间 分 筋 距 布 间
2)板端支座非贯通钢筋中的分布钢筋 端支座非贯通钢筋中的分布钢筋长度和布筋范围:
分布钢筋的两端与另一垂直方向的非 贯通钢筋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为150。 贯通钢筋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为 。
长度确定: 长度确定:
布筋范围: 布筋范围:
非贯通筋板内净长从支座边缘开始 计算非贯通筋的水平段长度, 计算非贯通筋的水平段长度,即为 其水平分布筋的布置范围。 其水平分布筋的布置范围。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2板上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3)板端中间支座非贯通钢筋 板端中间支座非贯通钢筋中的标注长度和弯折长度:
板中非贯通钢筋的标注长度a或 值 板中非贯通钢筋的标注长度 或b值 直接取去标注值即可。 直接取去标注值即可。
标注长度: 标注长度:
弯折长度=板厚 板保护层 弯折长度 板厚-板保护层 板厚
第四节 板钢筋翻样与算量实训
实例二 1、计算LB1板X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计算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板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左支座直锚长度=墙厚 墙厚/2=300/2=150mm ①左支座直锚长度 墙厚 右支座直锚长度=墙厚 墙厚/2=250/2=125mm 右支座直锚长度 墙厚 验算: ②验算:5d=5×8=40mm,显然,直锚长度 × ,显然,直锚长度=125mm>40mm,满 , 足要求。 足要求。 讨论】 【讨论】 就算钢筋直径d=12mm,则5d=60mm,所以“墙厚 就算钢筋直径 , ,所以“墙厚/2≥5d”的要 的要 求还是容易满足的。 求还是容易满足的。 上部贯通纵筋的直段长度=净跨长度 净跨长度+两端的直锚长度 ③上部贯通纵筋的直段长度 净跨长度 两端的直锚长度 =(3600-125-150)+150+125=3600mm ( ) 2、计算 方向的下部贯通钢筋的根数: 、计算LB1板X方向的下部贯通钢筋的根数: 板 方向的下部贯通钢筋的根数 注意: 板的中部存在一道非框架梁L1, 注意:LB1板的中部存在一道非框架梁 ,所以准确地计算就应该 板的中部存在一道非框架梁 按两块板进行计算。 按两块板进行计算。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3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方法
2)纯悬挑板下部钢筋计算 纯悬挑板下部构造钢筋长度与根数计算:
长 = 悬 板 度− 保 层+ m (0.5支 宽 , ) + 弯 长 × 2 度 挑 长 护 ax 座 度12d 钩 度
根 = 数 悬 板 度- 板 护 × 2 挑 长 保 层 +1 下 构 钢 间 部 造 筋 距
3.4.2板上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2)板端支座非贯通钢筋中的分布钢筋 端支座非贯通钢筋中的分布钢筋长度和根数计算方法:
长度= 板轴线长度- 左右负筋标注长度+150×(+ 2×弯钩长度) 2
负弯矩钢筋板内净 长 根数 = +1 分布筋间 距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2板上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2板上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1)板端支座非贯通钢筋 板端支座非贯通钢筋长度与根数计算方法 :
端支座负弯矩钢筋长度 = 板内尺寸+ 锚固长度
布 范 筋 围 端 座 弯 钢 根 = 支 负 矩 筋 数 +1 板 间 筋 距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3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方法
1)纯悬挑板上部钢筋计算 纯悬挑板上部分布钢筋长度与根数计算:
长度 = 悬挑板长度− 板保护层×(+ 2 × 弯钩长度) 2
悬 板 跨 度- 板 护 挑 净 长 保 层 根 = 数 上 分 钢 间 部 布 筋 距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3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方法
2)纯悬挑板下部钢筋计算 纯悬挑板下部分布钢筋长度与根数计算:
长度 = 悬挑板长度− 保护层× 2 + 2 × 弯钩长度
悬 板 长- 板 护 挑 净 保 层 根 = 数 分 钢 间 布 筋 距
第四节 板钢筋翻样与算量实训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识解析
•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3.4.2板上部钢筋量计算方法
3)板端中间支座非贯通钢筋 板端中间支座非贯通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方法:
中间支座负弯矩钢筋长度 = 标注长度a + 标注长度b + 弯折长度× 2
净跨- 保 层× 2 护 中 支座 弯矩 筋 数 = 间 负 钢 根 +1 板 间距 筋
实例一
第四节 板钢筋翻样与算量实训
实例一 1、计算LB1板X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计算 板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长度 直锚长度=梁宽 梁宽/2=250/2=125mm ①直锚长度 梁宽 验算: ②验算:5d=5×8=40mm,显然,直锚长度 × ,显然,直锚长度=125mm>40mm,满 , 足要求。 足要求。 讨论】 【讨论】 就算钢筋直径d=12mm,则5d=60mm,所以“梁宽 就算钢筋直径 , ,所以“梁宽/2≥5d”的要 的要 求还是容易满足的。 求还是容易满足的。 ③下部贯通纵筋的直段长度=净跨长度 两端的直锚长度 下部贯通纵筋的直段长度 净跨长度+两端的直锚长度 净跨长度 =(7200-250)+125×2=7200mm ( ) × 2、计算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计算LB1板X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板 方向的下部贯通纵筋的根数 角筋中心到混凝土内侧的距离a=25/2+25=37.5mm) 注:梁KL1角筋中心到混凝土内侧的距离 角筋中心到混凝土内侧的距离 )
第三节 板平法施工图知ຫໍສະໝຸດ 解析• 3.4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