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场所的回归

合集下载

《人性场所

《人性场所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读书感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城乡规划学学号:********姓名:官卓作为一名规划师,我们永远要研究分析的就是人,因为我们设计的城市空间是要提供给形形色色的人来使用的。

一个城市空间设计的好坏不在于它形式的美丑,而在于使用者的真实感受。

我认为本书强调的是: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神设计的,更不是为某些市长领导设计的,而是为生根在这个城市中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设计的,我们不能掉入自我意识的怪圈,而应该时时刻刻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城市空间、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本书呼吁场所的诗意的回归、人性的回归。

本书对于美国城市中各类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细节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主要以人的真实感受为空间质量评价依据。

每一章节都有类似的结构,首先是对本章节涉及的开放空间类型给出定义,之后对此空间形式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其形式和使用需求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接下来是每一章节最重要的主体部分,设计导则。

涵盖了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结合实际的研究调查数据,总结出这些空间要素设计的注意事项。

最后的部分就是相关的案例分析,对场地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及场地规划的有缺点呢分析。

全书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北美的公共生活是否已经衰弱的争论上,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如何促进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户外空间,最终希望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可亲可近、寄托心灵、富于意义、美轮美奂的人性场所。

第一章节探讨的是城市广场空间,首先作者提到了城市广场的地位。

虽然现代广场已经不像昔日的广场是城市的中心,但是在环境和功能上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此处作者极具创意的将现代的摩天大楼比喻成中世纪的大教堂,因为二者都是时代权利的象征,对人们充满了吸引了,这样使得在其附近的区域产生城市广场空间成为可能。

而对于美国现代的城市广场,作者给予的评价并不高。

由于容积率政策的刺激,一大批纪念性的广场被创造出来,但是他们的设计完全脱离了人们的需要,常常缺乏人的活动。

人—空间—场所——新都市文化中的公共艺术设计

人—空间—场所——新都市文化中的公共艺术设计

2012年第24期总第326期前沿Forward Position No.242012Sum No.326人—空间—场所———新都市文化中的公共艺术设计郭文博刘明来(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在新都市文化下的人们渴求也必须重新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富有多样性的空间。

以协调城市功能的方式同时也要把自然回归本质作为城市设计的标准。

然而,在新都市文化下的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载体,作为建筑界面和城市空间之间的虚体的属性的载体,对于市民和公共艺术的关系而言,应着重阐述公共艺术在新都市文化中的功能空间及场所归属感下的设计体现,并对新都市文化下的公共艺术做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新都市文化;公共艺术设计;功能空间;场所性;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4-0194-02[作者简介]郭文博(1984—),男,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环艺专业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文化表达及传统民居的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刘明来(1967—),男,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院长助理,艺术设计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与绘画。

一、新都市文化的提出与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一)新都市文化的提出城市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伴随历史的车轮早已成为都市缩影下的多样性的开放空间。

而随着人们对城市功能正如健康、便利及回归自然的关注,都市的生活也开始呈现出“新”的标准。

于是,新都市文化的提出将是一个崭新的开放空间和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框架。

同时,在建筑的介质和城市空间下,人们需要从城市的角度来获得灵感、激励、身心放松、优美及愉快的源泉。

新的都市文化定义下的城市绿色或蓝色通道已不再是所谓的植被和水体的呈现,更主要的是,所有的交通路线同样也可以成为绿色或蓝色通道开放空间。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并且必须有一个健康、无污染的城市环境,它能使我们过完整充实的生活。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人性化因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人性化因素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程度。

本文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做一浅要论述。

tn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人类在一起生活所构成的空间和环境逐渐形成为城市,于是城市中慢慢有了公共活动空间。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开放性场所它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和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却让人感到是为了供他人评价、观赏、排场,而不是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文化底蕴,使科学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是用来为公众所使用,这样的公共空间使人慢慢有了距离感,使其没有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并且公共空间的功能单调,面貌单一,难以激起人们活动的兴趣,“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

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

但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具有地域文化和内涵的,并赋予空间涵构意义的“场所”。

,它是公共活动与公众交往的结晶。

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空间、广场、步行街、公园以及小区户外活动空间,是人们进行公共交流不可缺少的开放性场所,是城市中人与人接触的平台。

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被誉为“城市的起居室”“城市的会客厅”。

北大建筑系王昀教授说:“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当中,空间的风景在不断地消失。

”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好,人们在扫净自家门前雪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公共空间。

1、环境设计缺乏创新,没有感情。

目前许多公共空间忽略对空间的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过大,缺乏吸引力、开放性、人情味不足,功能单一,空间布局不合理,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人体工程学的需求,仅为观赏不能参与。

《人性场所》读书笔记

《人性场所》读书笔记

景观建筑学中的人性化场所读《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这本书的主要作者——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从小生长在宽阔的宁静的英国乡村,大学里学习文化和历史地理,大大加强了他对户外世界的观察力,又因为和两个孩子生活在城市,最后养成了观察公共环境的喜好。

该书就作者对于公共开放空间的认识,着重介绍了具体类型的开放空间并根据相应的案例给出设计建议。

第一章城市广场何为广场?本章介绍了城市广场的地位、定义、文献综述、发展、类型及其设计建议,最后有案例研究、参考文献和设计评价表。

根据对现代广场用途的调查研究,坐、站、走动及用餐、读书、观看和倾听等活动的组合,占到了所有利用方式的90%以上。

美国城市街道生活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在市区户外空间里休闲。

由以上两项研究表明:对于美国人来说,城市广场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城市广场的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比例颇大。

J·B·杰克逊的观点:“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空间形式。

”同时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公司的门厅、城市绿洲、公交集散广场、街道作为广场、大型公共场所六大类型。

其中,城市绿洲和街道广场大概是最受欢迎和使用率较高的两大类了。

所谓公共空间是否就是无论等级和肤色都可进入并使用的空间?那么无家可归者、恶意破坏者和“不受欢迎的人”是否能得到平等的待遇吗?谁构成了公共空间内的公众?设计者们认为广场能吸引一部分公众,同时排斥“其他人”才是成功的。

也许富有同情心的人会认为流浪汉等人并不影响广场的景致,但大多数人却认为流浪汉确实影响了广场的风景和人的心情……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位置。

旧金山的贾斯廷赫曼广场位于旅馆、高档公寓和办公的综合功能用地上,吸引了许多工人、旅游者和户外出游的家庭,从而吸引了各种小商贩和户外咖啡厅。

2.使用和活动。

公共广场的作用就是为了供各类人群享受户外空间并自由交友。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美克莱尔•库•马库斯著;俞孔坚等译-北京:xx建筑出版社,2001.10.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定义人性化场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位置应在人们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位置。

2、明确的传达该场所可以被利用,含有让人使用的信息。

3、空间的内部和外部都应美观,具吸引力。

4、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最有可能和最吸引人的活动需求。

5、使未来使用者(包括弱势人群)有保障感和安全感。

6、在合适的地点,向人们提供缓解城市压力的调剂方式,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

7、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场所的群体的需求。

8、有助于开放空间管理者奉行的各项活动计划顺利进行。

xx设计评价表1.对附近公共开放空间的分析是否表明拟建的新空间将会受到欢迎和使用?2.委托人和设计师是否已定下了广场的各种设计功能——建筑的视觉退让距离、过渡区、午间休闲、等共汽车,人行道咖啡馆、展示或展览、表演、街区内部的行人通道?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否考虑过街区位置和广场类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场地规划之初进行选址时还在决定广场的具体形式和细部时,例如,街角位置适于高利用率的广场,尽端街位置适于绿洲型的广场?4.假定服务半径为900英尺(约274m),目前未享受到服务的人能在项目建设之后得到相应的服务吗?5.服务范围内是否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确保对午间光顾者的服务?6.广场的位置是否利于多种人群的使用——工作人员、旅游者以及购物者?7.广场的位置是否会对通往城市中心区的现有或步行体系造成干扰?8.地方气候适合建设广场吗?如果户外空间在一年之中的使用少于三个月,就应该考虑建设室内公共空间。

9.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考虑了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合适的尺度是从25—100m,而格尔认为是从70—100m——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视觉的复杂性。

10.设计中是否将丰富多彩的形式、色彩、材质融合在一起。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更能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愉悦的生活体验。

而在这其中,人性化理念的融入则是关键所在。

人性化理念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感受和行为习惯。

它不仅仅是关于美观和功能的简单叠加,更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的体现。

当我们步入一个城市公共空间时,无论是广场、公园、街道还是购物中心,我们都期望能够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舒适感。

这就需要设计师从人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首先,安全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最基本的人性化考量。

一个让人感到不安全的空间,无论其设计多么新颖独特,都难以吸引人们长久停留。

比如,在街道设计中,合理设置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分隔,确保行人的通行安全;在公园中,避免设置过于复杂的地形和危险的水域,同时保证照明设施的充足,让人们在夜间也能安心活动。

此外,公共空间中的设施也应经过精心设计,避免尖锐的边角和不稳定的结构,以防对人们造成意外伤害。

舒适性也是人性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其中。

这包括适宜的气候调节、良好的声学环境和舒适的座椅等设施。

在炎热的夏季,遮荫的树木和凉爽的喷泉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的隔音措施能够减少噪音对人们的干扰。

而座椅的设计则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的坐姿,让人们可以在疲惫时有地方休息。

可达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它意味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都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

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如轮椅使用者和老年人,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确保他们能够自由地在公共空间中移动。

同时,公共交通站点与公共空间的衔接也应便捷高效,让人们能够轻松地抵达目的地。

在功能布局方面,人性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需求。

例如,在广场上设置表演区域和观众区域,满足人们观看演出和参与活动的需求;在公园中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和休闲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点 :
第 一 , 们 是 最 实 用 的 , 且 能 满 足 多种 功 用 目 的 。 它 而 第 二 , 们 是 最 经 济 的 , 地 取 材 , 自然 地 势 和 气 候 它 就 应 条件 , 最 少的劳 动和 能量投 入 来构 筑和 管理 。 用 第三 , 们是 方 便 宜人 的 , 人 的 尺度 、 的比 例 。 它 是 人 第四, 它们都是 有故 事的 , 而且这 些 故事都是 与这块场 所和 这 块场 所 的使 用者 相 关的 。 所有这 些都构成 了公共 场所 的 美。 美不是 形 式的 , 她是

走 进 北京 , 进 上 海, 进广 州和 成 都 , 进我 们 的每 走 走 走 个 城市 , 你都 看 到 了什 么 , 叉体验 到 了什 么? 人在 说千 有 篇一 律 , 有人在 说 千城一 面。 于是 , 求特 色与 个性 的领 导 追
和 设 计 人 员便 挖 空心 思 , 尽 屋 顶 立 面广 场 和 马路 之 能 事 : 竭
都 是 由路人 从远 方 带来的 , 有一段 艰辛 的经历 , 都 同时都 带 着一 个 美丽 的希 望 。 这 样 的 场 所 在 江 南 水 乡的 石 埠 头上 , 孩 们缠 着 白 发老 小 人 讲 述 着 关 于 门 前 那 条河 , 上 那 座 桥 的 动 人 故 事 ; 述 他 河 讲
和 精 神 , 共 场 所 空 间 便 失 去 了意 义 。 公 现 代 人 文地 理 学派 及 现 象主 义景 观 学派 都 强调 人 在 场 所 中 的体 验 , 强调 普 通 人 在 普 通 的 、日常 的 环 境 中 的 活 动 , 强 调 场 所 的 物 理 特 征 、 的 活 动 以 及 含 义 的 三 位 一 体 性 。 里 人 这 的 物 理 特 征 包括 场 所 的 空 间 结 构 和 具 体 的 现 象 ; 里 的人 则 这 是 一个景 中的人 而不是一 个旁观者 ; 这里 的含 义是指人 在具 体 做 什 么 。 此 , 所 或 景 观 不 是 让 人 参 观 的 、 人 展 示 因 场 向 的, 而是 供人 使 用、 让人 成 为 其 中 的一部 分。 所 、 场 景观 离 开 了人 的使 用 便 失去 了意 义 , 为 失 落 的 场 所 ( l e s) 成 Pa l s 。 ce

人性化的城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

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

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

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和人对空间条件及尺度的感受。

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感官特性,首先要满足人的尺度要求。

对于具有相应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符合相适宜的尺度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空间舒适性、场所感等的心理感受。

除了尺度以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色彩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在所有的造型要素中,色彩是最为强烈而迅速的诉诸感觉的要素。

色彩具有冷暖感、涨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和兴奋感等。

成功的运用色彩,能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灯光也是引起视觉快感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休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延长利用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全天候地为人服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和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

因此,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需要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精神。

首先,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应该注重人性化。

人们在城市公共开放空
间中寻求休闲和放松,因此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们的需求和习惯。

例如,可以设置舒适的座椅、绿荫树木和清新的空气,以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健身器材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

其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应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
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因此在设计公共开放空间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设计中。

可以通过设置雕塑、壁画、文化展示等方式,展现城市的文化魅力,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和传统。

最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应该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

城市是人们聚
集的地方,因此公共开放空间应该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场所。

可以通过设置广场、活动场地、文化演艺设施等方式,吸引人们聚集在一起,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

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让人们在公共开放空间中参与其中,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总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应该注重人性化、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

只有这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才能真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人性场所

人性场所
读《人性场所:城市开 放空间设计导则》有感
汇报人:刘杰
目录/Contents
01
02 03 04
书籍简介
全书提要 心得体会 结语
书籍简介
献给景观设计事业, 一项志在营造并呵护户外环境的事业。
01
书籍简介
推荐理由: 作者坚持人性化设计的观点,当前设计生活 中各大城市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有 许多离开了人的使用这一本意成为失落的场 所。作者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以生态需要、文 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
全书提要
献给景观设计事业, 一项志在营造并呵护户外环境的事业。
02
全书提要
我认为本书强调的是: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神设计的,更不是为
某些市长领导设计的,而是为生根在这个城市中普普通通的老百
姓设计的,我们不能掉入自我意识的怪圈,而应该时时刻刻从普 通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城市空间、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 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本书呼吁场所的诗意的
城市 广场
位置
旧金山的贾斯廷赫曼广场位于旅馆、高档公寓和办 公的综合功能用地上,吸引了许多工人、旅游者和 户外出游的家庭,从而吸引了各种小商贩和户外咖 啡厅。
微气候
包括阳光、气温、眩光、风和总体舒适性。首先,气温、风和阳光 是影响广场使用率的重要因素。舒适地带即让处于背阴处、穿着便装的人 感到舒适的气温条件范围内,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应避免阳光的直射和全阴,而某些时候因为建筑和地 理条件的影响,不能直接接受阳光的照耀,所以我们通常采用“借用阳光”的方法。风也是影响总体舒 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当我们进入一个开放空间时,如果我们面临的是风的侵袭,那么我们还有 进入广场的想法吗?又比如,我们坐在椅子上准备享受阳光的沐浴和知识的海洋,迎面而来的却是寒风 凛冽,秀发飞舞,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在风中奔跑了。最后,广场设计上应遵循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不 同气候都应有对应的地方躲避烈日和寒冬。

俞孔坚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俞孔坚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俞孔坚《城市环境艺术》2002/1摘要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神设计的,也不是为君主设计的,更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通的人们设计的,这些普通的人是具体,富有人性的个体,而不是抽象的集体名词"人民".论文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环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

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文章呼吁场所的诗意的回归、人性的回归和故事的回归。

走进北京,走进上海,广州和成都,走进我们的每一个城市,你都看到了什么,又体验到什么?有人在说千篇一律,有人在说千城一面。

于是呼,追求特色与个性的领导和设计师人员便挖空心思,竭尽屋顶立面广场和马路之能事:"夺回古都风貌",创造"世界第一",构?新世纪"景观,但结果又是如何呢?那令人望而却步的景观大道,那暴晒在太阳光下的世纪广场,还有那"亮起来"的街道。

于是,我要问,城市由谁来设计?城市为谁设计?一、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是充满诗意、充满人性和充满故事的。

这样的场所出现在五十万前山顶洞内的平台上,那时,"北京人"们狩猎回来,在洞内架起篝火,分享着一天的猎获;这样的场所出现在五千年前半坡村中心的黄土地上,那时先民们走出各自的草棚,载歌载舞,共庆平安或准备出征捍卫家园;同样,这样的场所出现在克里特岛上的一个规则锲形层平台上,美农王族及大臣们观看来自亚西亚的美女的歌舞;在古罗马的广场上,公民们辩论政治,讨伐不称职的官员。

这样的场所云南哈尼族村头大树下的磨秋场,在这里少男少女们在竞技在戏嬉;是山寨梯田上两条田埂的交汇之处,一棵披撒着浓荫的大青树,一脉清流从树下淌过,在那树下的大石头和小石头组成的空间里,在树荫筛下的月光里、青年男女在倾诉述衷肠;是村中的水井旁,这里有一些纵横的条石,一两汪蓄水的石槽,妇女们在提水、洗衣服、男子们抱着竹筒烟枪,在一旁闲坐聊天,偶尔会给正在从井里提水的漂亮姑娘帮上一把,献一番殷勤。

人性场所

人性场所

人性场所书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和景观设计学系教授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共同编著的。

两位作者都是从儿时便对人和环境、户外环境感兴趣。

四处搬迁的不稳定生活让他们养成了不停洞察周围人和周围环境场所的习惯,也因此练出了敏锐的视觉观察和方向感,对场所的价值和意义的感受也非常敏感。

《人性场所》是通过对美国背景下各类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给出了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而且每一类公共空间都附有相关的设计导则、典型案例分析、案例平面规划图,对每个案例都点出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这样的结构布局和图文结合的方式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专业学者在阅读的同时也会思考案例不足之处应如何修改并作为以后的设计工作的参考。

因而这本书受到不同读者群的喜爱。

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作者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人道,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人性场所。

《人性场所》(《People Place》)“人”指出城市开放空间是为城市中普通的人设计的,男人们、女人们、老人们、大人们、儿童们,还有残疾人们和病人们,为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而设计的。

本书通过介绍不同的城市开放空间告诉我们这些普通人应该如何在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得到关怀,他们才是城市的主人。

另一个词“场所”,场所和景观不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一部分。

“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艺术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作者坚持人性化设计的观点经过时间的检验逐渐被全世界认可。

而当前现实生活中,我国各大城市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许多场所、景观都离开了人的使用这一本性,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

建筑空间是为人服务和使用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追求视觉形式上的引人注目,追随时尚潮流,其本身功能却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那它只能是一个失落的空间。

作者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当前看来,的确如此。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体现------------------------------------------作者xxxx------------------------------------------日期xxxx公共空间中的行为与价值——再谈空间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摘要以人为本永远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公共空间人文关怀的忽略逐渐使人们重新认识为人所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关键词以人为本公共空间回归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人们越来越感到,由于片面强调开发建设,单体建筑的优美造型与建筑群体之间缺乏协调,鳞次栉比的宏伟建筑群缺乏人类生存的心理亲情。

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如今思考更多的转变为建筑与空间的行为和价值。

本文就以人为本理念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与价值,我认为公共空间的设计万变不离人本,其行为价值体系的根基就是人的体验。

1、关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探讨与理解古希腊智者派学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个观点体现了西方早期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思想又被人们用作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工具,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想又被称作“人文主义”思想。

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想。

此理论体现在城市改造发展的过程中便直接是城市价值的判定从粗俗功利主义向理性人本主义的转变。

工业革命之前,城市的价值是通过其物产、人文景观表现出来的。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加速了生产力的社会化,而且改造了城市,提升了城市的工业和商业的主导地位,人们对城市价值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经济层面上。

这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误导人们以“生产第一、生活第二”的原则去看待自身的生活、生存空间。

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核心作为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设计的主流,这是与过去种种以神、上帝或是权力、金钱等为指导的城市设计思想相比,是一个巨大进步。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们社交、休闲和活动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人性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塑造更具友好的城市环境。

一、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人性化设计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与体验,以人为本,强调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达性与便利性:公共空间应当易于到达,无障碍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设置坡道、无障碍通道、明确的指示标识等,都能提升便利性,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公共空间。

2.安全性:安全是公共空间使用者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良好的照明设计、合理的隐蔽性和视线通透设计,能够有效降低犯罪发生率,增加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信任感。

3.舒适性:公共空间的家具、绿化以及空间布局应考虑到人们的使用需求。

例如,设置适合不同人群的座椅、遮阳设施及休闲区域,都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4.社会互动:人性化设计也强调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

公共空间中设置开放的广场、活动场所及文化宣传区,可以有效提高市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实例1. 绿地公园在许多城市,绿地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

通过增设步道、自行车道以及亲水空间,使得公园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进行社交和运动的多功能区域。

此外,绿地公园内的各类活动场所,如儿童游乐场和健身器材,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2. 人行道与广场人行道和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时应考虑到行人流量及活动的多样性,设置宽敞的人行道和休闲区,以容纳不同的人群。

在广场上通过引入艺术装置、文化活动及社区活动,使其成为社区互动的中心,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

3. 智能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人性化设计得以进一步提升。

例如,通过设置智能座椅、免费Wi-Fi、充电桩等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往往忽视了人性化的考量,导致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无法被完全发挥。

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性化考量需要关注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应该方便可达,不仅仅是交通运输的可达性,还要考虑到多样化的人群的需求。

良好的交通网络、无障碍设施以及合理的道路规划能够使得公共空间对各种人群都更加友好。

例如,增加公共交通线路,设置无障碍斜坡、扶手等设施,可以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加便利地使用公共空间,实现社会的包容性。

其次,人性化考量需要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交通枢纽,还应具备娱乐、休闲和文化交流的功能。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中,可以引入公园、广场、图书馆等多样化的功能。

例如,在公共广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休闲座椅、绿植景观、音乐喷泉等元素,以提供社区居民一个放松身心、交流互动的场所。

另外,人性化考量还需要关注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应该提供舒适的环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这其中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视觉环境等多个方面。

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通过绿化植物、环境艺术品、噪音控制等手段,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美丽的居住和娱乐环境。

例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可以增加植物覆盖率,引入空气净化设备,为市民提供一个新鲜、清洁的环境。

最后,人性化考量需要关注公共空间的社交性。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应该具备社交互动的功能,让人们有机会相互交流与合作。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可以增加社区活动场所、合作办公空间等,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体活动和社交的平台。

例如,设计一片开放、安全的草坪,给人们提供一个聚会、户外运动的场所,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城市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建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建筑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学校、医院等,它们不仅提供了各种服务和便利,还能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空间和良好的体验。

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共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展开讨论。

一、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在城市公共建筑中,人性化设计不仅关乎建筑的功能性,更关乎人们的体验和满意度。

一个人性化设计的公共建筑能够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

人们在公共建筑中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能够让人感到放松和享受,减少因不适应环境而引发的不适和疲劳。

第二,提高建筑的可达性。

人性化的设计能够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携带婴儿车、行李等困难的人群。

例如,在公共建筑中设置便捷的出入口和无障碍设施,可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

第三,增强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一个人性化设计的公共建筑能够提供多样的功能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在学校中设置多功能活动室,可以满足学生的集体活动、自习和体育锻炼等多种需求。

第四,促进社交和交流。

人们在公共建筑中往往有一定的社交需求,通过设置合适的休息区域、交流空间和互动装置等,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更加活跃的建筑氛围。

二、实践人性化设计的方法在实践人性化设计时,需要从建筑的各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功能性和美观性。

首先,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和转换要方便,避免出现拥挤和不适宜的流线。

同时,注意布置合适的通道和过道,以保证人员流动的顺畅和安全。

其次,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要有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在公共图书馆中,应该设置适合阅读学习的环境,如安静的阅览室和舒适的座椅;同时也要考虑到儿童和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儿童阅读区和无障碍设施。

另外,建筑的室内外环境也需要人性化设计。

室内环境要注意采光、通风和温度的控制,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温度舒适度;室外环境要有绿化景观和座椅等设施,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和休息的场所。

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的人性化思考

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的人性化思考

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的人性化思考引言: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们共同使用的场所,它不仅仅是街道、广场、公园等的简单堆砌,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的集合体。

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应该注重人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的人性化思考。

一、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中,空间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应该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使得人们在公共空间中能够自由流动、舒适自在。

首先,公共空间应该具备良好的连通性,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应该有便捷的通道连接,方便人们的出行。

其次,公共空间的布局应该注意避免拥挤和堵塞,合理规划人流和车流的分布,确保人们能够顺畅地行走和驾驶。

最后,公共空间的布局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提供无障碍设施和便利设施,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空间的便利。

二、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是提升人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首先,公共空间的绿化设计应该得到重视,合理布置植被,增加绿色元素,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其次,公共空间的水体设计也是人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置喷泉、水池等水景元素,为人们带来凉爽和欢乐的感受。

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该注重细节,通过艺术装置、雕塑等方式,增加空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观赏和互动的机会。

三、人性化的设施配置公共空间的设施配置是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重要保障。

人性化的设施配置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

首先,公共空间应该设置充足的座椅和休息区域,供人们休息和交流。

其次,公共空间应该设置卫生间、饮水设施等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公共空间还应该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娱乐和健身需求。

总之,人性化的设施配置应该关注人们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环境。

《人性场所》读后感

《人性场所》读后感

《人性场所》读后感读《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有感——浅析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班级:园林(景观设计)3班姓名:华莹珺学号:201206194097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读了《人性场所》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设计开放的公共空间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在因地制宜的情况下为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可亲可敬、寄托心灵、富于意义、风景优美的人性场所。

这本书分城市广场、邻里公园、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大学校园户外空间、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等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其中我精读了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这一章的内容,感觉获益良多。

这章是从袖珍公园和小型公园的位置和尺度、设计程序、入口、边界、功能区、游戏区、植物配置、地面、场地设施、维护、人员和资金、案例研究几方面进行研究的。

对于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的选址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小型公园的选址应使得周围四个街区为半径范围内的使用者可以不用穿越主要街道而步行抵达。

我家住在江边,要去最近的一个公园需要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多年来十分的不方便,所以有些老人或者带小孩的家长在晚饭后去散步宁愿选择在江边走也不愿意去附近的那个公园。

去年十字路口那里由于车流量大容易拥堵增加了一个地下通道,之后去公园玩的人明显就变多了。

2.没有位于潜在使用者步行范围内的场地比较适合作为有专门用途的公园。

我家所在的小区边上的公园里有一个羽毛球场地,在它的边上还有放置东西的长椅,所以这一块有很多家长带着小孩来打羽毛球。

它不仅吸引了我们小区的人,还有很多小区里面孩子的同学在放学之后也一起来玩。

因为离得家里近,所以父母亲也不担心。

3.如果有可能,小型公园的选址与筹划应与社区交通规划相结合。

小型公园因为占地较小,如果在某个花坛深处就不易被发觉。

如果设在小区去主干道的附近显眼的地方,使用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4.应考虑如何在满足社区需要的同时充分利用原有地形。

在小区边上的小型公园一般地形比较平坦,就适宜作为老年人、残疾人、小孩散步或者家长推着童车散步的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摘要城市建筑学是研究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及其环境的科学。

公共空间概念在建筑学中是一个十分基本而且重要的概念。

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知识背景,对建筑学领域中的空间公共性概念进行一番重新的审视,将人的公共活动置于公共性论述的核心地位。

由此,空间公共性被定义为“物质空间在影响人们公共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属性”。

通过这样的界定,城市公共空间的设置和设计成为介入各种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手段。

同时也指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使城市空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公共性表述,它们分别导向不同类型的公共活动,其中市民社会的公共性表述和交往活动有效地调和了现代社会的诸多矛盾。

关键词:公共空间、人性化、空间要素、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越来越让人感到是为了供他人观赏,而不是用来为公众所使用,大规模的景观广场和世纪大道却比比皆是,大型绿地蔓延成风,很少考虑从人性的尺度、人性的功能出发,离大众的情感距离也越来越远。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这种现状使得探寻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正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与其它设计领域一样仍然存在目的不够明确的根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创作思想的单向思维与封闭思维定式,以设计者主观的形式美标准作为公共空间的评价准绳,过分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而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终极目的―人类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直是基于某种理论指导思想、设计师主观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价值取向,尤其在审美的层面上,与其他的艺术没有分别。

巨型尺度空间的人性化回归——以东海广场方案设计为例

巨型尺度空间的人性化回归——以东海广场方案设计为例

巨型尺度空间的人性化回归——以东海广场方案设计为例王雪然【摘要】随着城市财富的增加,城市的高度也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该文通过对东海广场项目设计的分析,探讨如何让超高层建筑更具亲和力,使人们从巨型的城市空间尺度重新回归宜人的生活尺度,构筑城市生活中的归属感.%with the growth of urban wealth, the city's height has never stopped growing More and more skyscrapers are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Donghai Plaza, explores the methodology the architects followed,to make a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 more friendly to realize the humane return of a vast physical scale, so that people who live in this public space could develop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ir everyday urban【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1(029)004【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巨型尺度;生活尺度;归属感【作者】王雪然【作者单位】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2卡尔维诺曾说过,记忆中有两张脸不能忘却,一张是母亲的脸,一张是儿时生活的城市的模样。

我们的城市现在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印象?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地长高,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回顾一下城市景观的历史,人们实
李燕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政府中心”;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也不知 道“全民皆商”的含义。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 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 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 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 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 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 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 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 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 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 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的。 城市景观是人类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 在近万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人类为摆脱自然力、
290
是生活的舞台,是不同于生命的体验,不同的社会 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的交流沟通和彼此共存。 在人类远古时期就存在公共空间。50万年前 的“北京人”,围猎回来,在洞口的平台上架起篝 火,分享着一天的猎获,5000年前半坡居民走出 各自的草棚,聚集于村落中心的场地,载歌载舞, 共庆平安或准备出征捍卫家园,在克里特岛上的一 个楔形不规则的多层平台上,美农王族及大臣们观 看来自亚细亚美女的歌舞;在古罗马的广场上,公 民们辩论政治、讨伐不称职的官员。 这些便是公共场所,它们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 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时,看和被看的所在,离 开了人的活动公共场所空间便失去了意义,现代人 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都强调人在场所中 的体验,强调人在普通的,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 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 体性,这里的物理特征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 具体的现象;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 个旁观者,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 此,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的,向人展示的,而 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场所、景观 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成为失落的场所。 我们怀念远古人类的公共场所,那是浪漫的、 自由的、充满诗意的;那是朴素的,且具功用的, 那是直上直下的,人的活动踩踏出来,根据人的运 动轨迹所圈划的;那是民主的,人人都认同、人人 参与的物化形态,是人所以为之归属的,刻入人的 生命历程和人生记忆的。这些场所归纳起来,都有 以下几大物质特点:
李燕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场所的回归
李 燕 梅
【摘要】在全球都已经意识到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呼吁建设生态城市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和设 计思想,贯穿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学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把它们统一起来,达成三位一体的,建设我们 理想中的生态城市和公共空间。 【关键词】公共空间;人性场所
288
1城市的本质是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是什么?美国社会学建筑师克里斯托弗・ 亚历山大说:城市是包容生活的容器,能为其内在 复合交错的生活服务。城市不是徒有其形的物质实 体,而是人类生活的载体,并为人的不同活动提供 各类适宜的场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的 空间。城市空间包括建筑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建 筑空间只是如住宅这样的生存空间,满足人的最低 层次的生存需要,而城市公共空间才是城市的精华 和本质,是人的生命空间,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 空间,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如 果说建筑空间是生活的容器,那么城市公共空间则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创造人类生存的空 间
东方的风水,方位、易经学等,是在古代的城 市建筑上就已被采纳了的,这不是单纯的迷信,是 几千年来前辈的智慧应用的体现。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将激活古人辛苦劳动的巨大 成果,风俗、传统。给予这个充满生机的城市的秩 序感。使其宝贵的城市实现个性的复兴和重建。这 是21世纪赋予设计师们的使命。例如:我国的北 京城和法国的巴黎等均刨造了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的城市公共空间。我们不禁有点悲哀,难道美丽的 城市公共空间,美好的人居环境非要在封建的强权 统治下才能形成?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人们对自然 环境采取冷漠态度而导致城市设计中的傲慢偏见和 随心所欲。城市公共空间处于无人问津的无序状 态,只是各令标新立异建筑的轮廓线切割下来的边 角料,或形象地说,是社会治安中的三不管地带, 所谓的城市也只是房屋和空地僵硬的堆积,要么拥 挤不堪,没有丝毫的喘息余地,要么散乱着大片未 经处理的空地,呈现着荒芜颓败的景象。在全球都 已经意识到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呼吁建设生态 城市的今天,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和设计思想贯穿城 市规划、建筑学和园林学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把 它们统一起来,达成三位一体,建设我们理想中的 生态城市和公共空间。
活的主人——机器,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工作、
居住、休闲、娱乐,被解剖成一个个独立功能的零 件,城市设计过程中则把这些功能零件加以组合, 装配,于是人则再次再忽略了。 现代城空间不是为神设计的,不是为君主设计 的,也不是为市长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男 人们、女人们、大人们、儿童们、老人们、还有残 疾的人们和病人们,为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 习娱乐而设计的。 为此,设计师应该: (1)认识人性。 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 么;人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 爱玩火;人需要庇护和阴凉,需要了望,看别人而 不被别人看到;他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 间,厶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人爱平坦的道 路,有时却爱涉水、踏丁步、穿障碍、过桥梁。同 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 注别人。 (2)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繁衍和 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 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 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你什么格局和形 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 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 (3)体验生活。 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 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 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 如果你不坐一下北京街上的的士,就不理解什么是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 正步入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在城市社会、经济结构 和空间结构发生迅速、重大变化的同时,城市规模 也显著增长。这种城市化过程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已经并将继续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但同时所引发 的人类生存环境持续化发展问题成为规划工作者新 的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走进每一个城市,单调的摩天大楼、大量标准 化的厂房,令人感到厌倦,追求特色与个性的领导 和设计师人员便挖空心思,竭尽屋顶、立面、广场 和马路之能事, “夺回古都风貌”、创造“世界第 一”、构筑“新世纪”景观,但结果又是如何呢? 那令人望而却步的景观大道、那曝晒在太阳下的世 纪广场,还有那“亮起来”的街道,于是又产生了 “城市由谁来设计?城市为谁设计?”的问题。
际上很少在为人自己而设计。从5000多年前两河 流域最早的城市,到中世纪及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 城市,城市空间无不围绕教堂,庙宇设计,人是神 的牺牲品。 纵观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在大部分时间里, 人们都在为君主和权贵设计城市。从北京的紫禁城 和各州府衙门到意大利墨索里居的罗马再建计戈0和 希特勒的柏林,城市设计无不是权贵们的极权欲、 占有欲和耀欲的反映,文艺复兴将人从神权中解放 出来,却被带上了君权的桎梏。 工业革命给城市景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另一个主宰城市、主宰自己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城市设计
(1)它们是最实用的,而且能满足多种功用目 的; (2)它们是最经济的,就地取材,应顺应自然 地势和气候条件,用最少的劳动和能量投入构筑和 管理; (3)它们是方便宜人的,人的尺度,人的比 例; (4)它们都是有故事的,而且这些故事都是与 这块场所和这块场所的使用者相关的。 所有这些构成了公共场所的美,美不是形成 的,她是体验,是生活。
神权、君权以及自己创造的机器的约束,今天终于 走进了一个天地人神和谐的人性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R克里尔.城市空间.
2凯文・林奇.城市意向. 3郭思章.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建筑学报 刊,1998(3). 4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发 社.1995.
作者简介: 李燕梅,女,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 所,助理规划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