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一、诵读理解1、字音与(jǔ)睦(mù)矜(guān)分(fèn)恶(wù)2、字词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3、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二、文学常识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总结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哪几个方面呢?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满足发展的需要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而不闭。
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
◆成语积累
鳏寡孤独 指没有劳动力又没亲属供养的人。 物尽其用 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 夜不闭户 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拓展延伸
1、战国时期的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东晋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富足的、和平的、安乐 的理想社会。 3、清朝时,太平天国起义的首领洪秀全,提出口号:“有饭同吃,有 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4、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
……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 有相似的地方?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桃花源记》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 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同,犹和也,平也。” ——郑玄(东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之二《大道之行也》
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要有职分,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 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zhǎng,矜guān 、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 ,女有归。货 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wù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wèi 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xīng,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兴起
译文参考:因此,图谋之心闭 塞而不会兴起,偷窃、作乱、 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从外面
把门带上
这
故外户而不闭,是 用门闩
插上
谓大同。 是,叫
译文参考:所以门从外面带上, 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 同”社会。【这就是理想社会】
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选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老而无妻。
通"鳏", 老而无妻
幼而 无父
有残疾而 不能做事
供养
矜、 寡、 孤、 独、 废疾 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的人
译文参考: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 幼年丧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 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职分、 职守 女子出嫁 男有分,女有 归。
译文参考:使男子们各有 各的职分,各尽其职,女 子有自己的归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想一想,其中有关学习的观点,是否仍适用于今天?《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体会一下孔说话时的情绪。
朗读课文,注意其中一些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
大道之行也文|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注释大道①之行也文|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
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
故人不独亲其亲⑤,不独子其子⑥,使老有所终⑦,壮有所用⑧,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⑨皆有所养,男有分⑩,女有归⑪。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⑫;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⑬。
是故谋闭而不兴⑭。
盗窃乱贼⑮而不作⑯,故外户而不闭⑰。
是谓大同。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同“举”。
④[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⑤[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⑥[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⑦[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⑧[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⑨[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⑩[分(fèn)]职分,职守。
⑪[归]女子出嫁。
⑫[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讲信修睦mù 矜 guān
男有分 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为己 wù
wèi
二读标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一旦错过了时机以后再学, 即使再刻苦,也很难有所成就。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 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只有 与朋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在学问上善于探讨钻研的 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 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 的地方下手。
不独子(以……为子 )其子( 子女 ),使老有所 终(善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 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 孤( 幼而无父 )、独( 老而无子 )、 废疾( 有残废而不能做事 )者( ……的人 )皆 有所养,男有分(职分,职守 ),女有归 ( 女子出嫁 )。
货恶( 憎恨 )其弃( 扔 )于地也,不必藏 ( 私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 所以 )谋闭而不兴( 兴起 ),盗 窃乱贼( 作乱害人的事 )而不作(兴起 ),故 外户( 门 )而不闭( 关闭 )。是谓大同。
• (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 动词。 (2)一:真是,实在。 (3)而: 乃。 (4)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5)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 等。 (6)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 对学生的称呼。(7)识(zhì):记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 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孔子对“大同”社会的论述过程:层层推进,逻辑缜密。
社会纲领 大道之行也 基本特征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是谓大同
理想社会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从句式特点看孔子论事说理的技巧:
3.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货 今义:一般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
四、古今异义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三、 了解儒家思想中“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思考:孔子是如何阐述他的理想社会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故人不独亲其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 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 闭塞。 兴起。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图谋之心。
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叫作。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就不会有人盗窃财物,作 乱害人,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 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
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
严密,有条有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 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写作背景: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 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 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 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 论。
正音: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盗窃(qiè)乱贼而不作 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却)不是一定要据 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 为了自己的私利。
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 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 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也。《兑命》曰:“学学半。” ③故:所以。
④教学相长:教和学互
其此之谓乎?
相促进,教别人,也能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 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
增长自己的学问。
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 ⑤学学半:教别人,占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 个“学”是教导的意思。
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
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
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
不懂的地方。
重点词语
①嘉肴 :美味的肉 食。 ②旨 : 。 ③至道:最好的道 理。 ④善:好处。 ⑤是故:所以。 ⑥困:困惑
第22课《大道之行也》-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盗窃乱贼而不作
( 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
一词多义
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单,只)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名词,老而无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动词,闭塞)
闭
故外户而不闭 (动词,用门闩插上)
天下为公 (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为 不必为己
(读wèi,介词,为了)
词类活用
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可以分成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结构梳理
社会纲领: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大
讲信修睦
道
之 基本特征: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行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也 理想社会: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美大 好同 期社 待会
第五板块:读写勾联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 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 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请同学们 依据课文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和《桃花源记》对世外桃 源的描述,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以《我心目中的 “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作文。
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读出气势
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 wéi ) 选贤与能( jǔ )
矜( ɡuān )
讲信修睦( mù )
男有分( fèn )
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读出气势 读出气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排偶句,语势流畅,读出一气呵成的铺排气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教案
在这次《大道之行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上,需要我进一步耐心引导和讲解。通过举例和对比现代汉语,学生们逐渐能够理解“大同”、“小康”等词汇的深层含义,这让我感到欣慰。
在讲解儒家礼治思想时,我尝试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仁爱”和“礼治”。从学生的讨论和提问中,我发现他们对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但同时也暴露出对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结合的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
-儒家礼治思想:文章所表达的儒家礼治思想是核心内容,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大道之行也”的含义,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文章结构与主旨: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旨,是教学的重点。
举例解释:
-例如,文章中的“是故”一词,表示原因或理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连接词,需重点讲解其在句中的作用,并通过例句加深理解。
-在讲解儒家礼治思想时,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等句子,阐述“仁爱”和“礼治”的关系,强调其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需要克服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困难。
-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如何将儒家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大同”和“礼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礼治相关的实际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教学课件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 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 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 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 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 看作是分享快乐。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全文文字,共6句话,根据文意,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分层指导朗读:
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 女有归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古义:归宿
今义:返回,回归
矜、寡、 孤、独
古义:
为两个字。“孤”指幼 而无父,“独”指老而
无子பைடு நூலகம்
今义: 为一个词。指独自一人
盗窃乱贼 而不作
古义: 作乱害人 今义:乱臣贼子 古义:兴起 今义:做某事
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
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 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 安居乐业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 其用,人尽其力
精读细研
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后感悟
《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 个人都贡献出一分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 会,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仅是 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
板书设计
社会纲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亲
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
子
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杜绝,闭塞
闭
故外户而不闭:动词,关门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用作名词,壮年人;“幼”, 形容词用作名词,幼童。
fú
弗学 教学相长
zhǎnɡ
wéi
jǔ ɡuān
mù
fèn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矜 讲信修睦 男有分
《大道之行也》
熟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八下六单元2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学习成长源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社会关爱。 乐业。
学习成长源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状元成疾才路 者皆有所养 (通“鳏”,指状元成老才路 而无妻的人)
学习成长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状元成才路
学习成长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学习成长源
学习成长源
结构梳理
太
天下为公
社会关爱 平
大
社会纲领
选贤与能 基本特征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道
讲信修睦
人尽其力
之
盛 世 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行
谋闭不兴
驰
也 理想社会
状元成才路
盗乱不作
神 往
外户不闭
学习成长源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 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 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 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 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的理解。 【答案】“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 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 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 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特别要对“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这句话点出了大同 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在形式上运 用了排比的修辞,形成整齐划一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 门前两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 (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 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 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
(六)成语积累 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例句:
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天天完善,使鳏寡孤独也
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2.物尽其用: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句:这家工厂
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例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
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大门。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 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这叫 作理想社会。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提高诵读能力。
(难点)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 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 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 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政治理想
导思2:《大道之行
也》这篇课文中表 现的是什么思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大道之行也》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译文: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
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
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 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
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
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 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
22 大道之行也
文 言 文
十三四岁是有很多愿望的年龄。你能讲一讲你有
哪些愿望吗?大家的愿望都很美好,美好的愿望带给
人无穷的动力。在个人愿望之外,我们还需要共同的 社会理想,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课文《大道之行也》给我们描述的一个至善至美的 世界。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重点)
(四)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2.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3.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4.使老有所终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5.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6.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2.倒装句
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七)名句积累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准则、特征
导思1:作者认为 治理大同社会的三
个准则是什么?作
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说明大同社会的 特征的?
关键词: 理想社会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下是公共的。选拔、推 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 和睦(气氛)。
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答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
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
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
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 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读一读字音 jǔ
guān
选贤与能
wù
矜
zhǎng
恶其弃于地
fèn
幼有所长
男有分
(一)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今义:返回。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的古义: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贼”的古义:害人。今义: 小偷,窃贼。 4.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或与“非”相对。
(三)一词多义
1.修:讲信修睦(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长) 2.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 天下为公(是) 不必为己(为了) 3.能:选贤与能(才干出众的人) 能以径寸之木(能够)
4.分:男有分(职分,职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5.亲: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 (父母) 不独亲其亲 6.子: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 (子女) 不独子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