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知识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快速变革,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逐渐兴起。
一、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潜能。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个性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讨论和分享,促进知识的构建和深化。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共同探索和创造新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参与教育决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唯一的决策者,学生被动接受和执行。
然而,现代教育认识到学生在教育决策中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参与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评价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兴趣和需求。
这种学生参与决策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的人,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挑战。
总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
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达到教学目的。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什么意思。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和实施者,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教学的成功进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取得一些重要的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意去学习语文。
教师还能够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和实际的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
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不过,虽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过分重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他们可能会过于严格地指导学生,不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可能会对教师的主导地位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的学习受到了限制,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
这种教学模式也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他们可能会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忽视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结合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结合提纲: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
能不能转变陈旧观念,接受最新理念,决定着能鳆否胜任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
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
•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都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
在众多因素当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各种观念中又以学生观、老师观和师生观为主,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教育质量,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前途。
应该说,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
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
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本文试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作些探讨。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论中对“学”的重视、研究不够,并不等于对教师主导作用讲多了或抬得太高了,从而应该少讲一些或贬低一些;恰恰相反,要真正重视并切实搞好学习还必须强调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简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简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规律。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要求:
1.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
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意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
相符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
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
4.教学评价: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
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提高
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5.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积
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和实践,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
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
境。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统一的。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主导着学,学离开教。
教是为了学,而且依靠学。
学要靠教的指导,而且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统一的规律,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积极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学生主体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相对,这叫“学生主体观”。
学生主体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深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强的人,就是自觉能动性强的人,在客体面前有主动和自由的人。
这一观点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教育教学过程,根本上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
反映是学生的反映,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
满堂灌之所以为素质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学生能动地、自主地思考、探索、参与的资格。
一句话,它取消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资格。
从不参与就不是主体的角度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心不在焉,那么教学对于他就是名存实亡的东西。
所以主体观认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确保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①“引而不发”原则。
《学记》上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动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替他得出结论。
②总体性原则。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从参与过程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品文档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接受。
大部分教师能够用感情丰富的语言分析、讲解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与教材、教师之间达到感情一致,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与同行共勉。
一、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就要求教师想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采取最佳教法,创设最佳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法、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教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1.巧妙导入、自然引趣、言语激情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笔者引用一名优秀教师的一段话导入:“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
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祖国大地。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街道的两旁,在泪雨和哀哭声中,向徐徐而去的总理的灵车沉痛地告别。
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一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尽管我们没有亲眼见到那动人的感人情景,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可以把我们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
”教师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注入教学语言中,感伤的心情,低沉的语调,感染学生。
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导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比一味的平铺直叙的讲解更有效率。
2.捕捉学生闪光点,及时鼓励、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丁集中心学校尤德焕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学习方式。
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转换“教”与“学”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的做法是:首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寻根究底,深入思考,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提高能力。
我在讲授每课新内容时,很注意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和三维目标、重难点方面等科学的设疑。
鼓励学生提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师生互动深入地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浮躁和浮光掠影。
在设疑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所提的问题要有梯度,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其次,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
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
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然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的、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合作学习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辩论式,让学生在辩论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及大脑反应能力。
在辩论中,学生思路逐渐清晰,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最后由我对正反方的辩论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是表演式通过表演的形式,不断能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也更能让孩子们有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备好教学内容,备好学生。
只有对所教的知识融会贯通,对接受知识的对象了如指掌,教师才能知道怎样传授知识,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特别是备好学生,教师要想起到主导作用,就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悬念。
在课堂中要想体现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项任务或问题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这种情境创设要新颖有趣,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
再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学生有问题才说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学生不会才能体现教师的价值,因此,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才能在课堂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最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张华民。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方式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是活动的主体“, 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校的中心定位我校确立了“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中心定位,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而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
什么是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
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
再次,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
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
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 将以教师为主导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当今教学模式中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义得非常清楚,即教师作为主导者,而学生则则作为主体,其他家长及师长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作为主导者,他们应该处理和控制教学会议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内容、进度的安排及课堂的纪律等,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要明确他们的教学目标及学习成果而并有效的给出对学生的方向指导及操作解决方案。
同时,学生作为主体,他们也有责任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做到领会教师知识的结构以及概念的完整性,尽可能多地发挥想象力,运用自身知识,努力完成作业。
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和老师一起积极思考,加深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双方同时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要充分体现企业家精神,勤奋好学,不断地思考,实践和创新,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独特性,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不懈地学习知识。
只有在双方都认真尽职的情况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用。
综上所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相当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给出指导和操作解决方案;学生要勤奋学习,以便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最后的教学目标。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在课堂中担负起指导和引导的角色,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以及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知识传授者、问题解决者和学习导师的角色。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
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被鼓励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讨论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倡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来构建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包括清晰
的沟通能力、课堂管理技巧、问题解决能力等。
同时,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教育背景,以便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育中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浅谈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如何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生的“学”在活动中起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在活动中主导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被动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主体的作用,教与学严重脱节。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知识,使学生不能对知识灵活的运用。
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于是造成了重传授而轻方法、重分数而轻能力、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学习误区。
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忽视,教学质量也就受到了影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校的中心定位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而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
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
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
2.让学生自主评价。
小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
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3.让学生自主体验。
4.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5.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
浅析新课标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
浅析新课标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一、在课堂实践中,要更新教师教学观念1.师生模式的更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经常是以老师的讲述为主,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多数为“倾听者”,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往往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不可否认,我们的老师知识丰富,教法超群,但这并不能保证老师传输的知识学生都能良好的吸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知识老师讲过很多遍,学生还是不会,老师在传达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将老师从教学主体的模式转变成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老师起到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和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
2.生生模式的更新作为老师,我们经常在课堂上遇见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讲解的知识不能被学生完全理解时,有些善于思考的同学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其他学生是什么样的反应呢?是积极帮助老师回答同学的问题,还是袖手旁观自己思考其他的问题,又或者是默不作声一起等待老师的答案呢?而此时,如果老师善于发挥学生之间的共同管理能力,往往教学效果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讲解新课之前老师先提出几个问题,在讲解基本的知识点之后,再由学生之前相互讨论之前的这些问题,一个学生无法解决的,另一个学生或许会给出答案,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老师在给予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到的问题常常恰恰是本课的重难点,有些学生的回答也会很精彩。
他们的讨论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成就感有了,学习的兴趣更大了,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
3.学习方法的更新学习从来不是靠死记硬背的,而是讲究学习方法的,学会学习是我们一直想让学生明白的道理,但是如何学会学习是需要我们指导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贵在得法”,即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方法问题,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进行分享讨论,以点带面,争取全体学生的提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教学论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之教育模式*名:***单位名称:芦苞实验小学日期:2011年11月28日单位意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之教育模式内容摘要:本论文就“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展开论述。
倡导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是要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要学习;不是老师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
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态,谨慎使用教学用语,巧用多媒体等设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勇于展现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模式网络语言多媒体主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授而学生受”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的教学理念,当代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推陈出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展。
虽然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老师授,学生受”的教学模式,却有比较多老师都采用了“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些老师的课堂随意性较大,个别老师依然使用“灌输型”的教学方法,这使学生没有发问的机会,一节课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无疑问”课堂教学必将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该课堂中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敢于体现自己。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审度自己的教学方法,舍劣取优,把学习的主体转移回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方可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每一课都有自己的独有的情境模式,老师可以营造一个与此相对衡的课堂气氛,比如《槐乡的孩子》一课,讲的都是童年趣事,那么我们就应该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再如《科里亚的木匣》一课,讲的是科里亚怎样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实践,最终找到木匣子,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就应该想好应该如何营造一个质疑、思考的课堂氛围。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师主导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系统性和条理性,但也面临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
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也存在着学习过程不受控的风险。
教师与学生互动和设立合作学习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选择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在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整合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核心价值、灵活运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语感、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还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文学情感,理解文学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1.2 引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在今天已经逐渐被“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则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应运而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它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能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如何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如何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目前被广泛倡导的教学方法,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素养,才能够准确、清晰地传授知识点,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布置、优秀的教学设备和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最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还应该引导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会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随着教学体质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对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效果1.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讲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即兴小表演,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兴奋点,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学生感觉这节课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专心听讲,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学习,加强了学习了效率。
2 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放大镜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的形式进行评价。
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这时就要从其他的方面去寻找其优点,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方面去鼓励。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敢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3、适时点拨,唤回精力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一段时间后容易“走神”,而采用生硬的批评未必奏效,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个时候,不妨使用一些幽默语言适时点拨,以此唤回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克服疲劳。
(二)培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说”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是培养学生语言的能力的过程。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他们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听和说的训练,感受到说话的乐趣,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听评左镜明老师执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xx“导读”是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讲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左老师展示的这节课,“导”和“读”结合,勾画出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幅“师生互动”的生动画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聆受”这种单向的授课格局。
左老师的课堂,既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学生角色变化了,由“被支配”、“被灌输”的对象,一变而为“主动的求知者”、“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则相应地变为平等的指导者、帮助者、鼓励者、合作者。
课堂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了。
本堂课的优势可概括为三句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教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首先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潜能的活生生的人。
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又定位了自己的角色,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
教师因势利导,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导的艺术”。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传授知识,根据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
总之,左老师的导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设计,把自读式和教读式相结合。
“导读”有效,关键在于教师“导”而有方,学生“读”而得法,两者在一个科学、有效的训练序列中达到了和谐统一。
本节课让我深深认识到,语文导读法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如: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语文训练与情感陶冶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摘要: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
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
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是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方法。
希望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郑东园区作为校外教育基地,相对于学校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园区的体育拓展课程,作为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更加注重人本身的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是自己的一种权利。
学生是其意识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主体。
主体地位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
由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预防或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其他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课程不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尤为重要。
因此,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心理需要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使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充分参与,尽情表达。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激发,其目的也是为了学
生的主体性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现今校外教育的许多课程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体现的还远远不够。
教师主宰学生活动过程的成分还很重,教师替代学生思考,取代学生说话的成分很大,无视学生兴趣和需要,命令学生去说去做。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
”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
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
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
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我认为想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
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
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
”这就意味着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向学生,从本质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以问题式学习带动思考与质疑。
课程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题目设计,改变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被动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样可以从从两个层次上促进对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第一层次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自我知识更新的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作为问题提出,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从学科知识更新的层面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即敢于质疑。
这是一种充分张扬个性、促进个性化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再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必须培养学生做主人的兴趣,但光有兴趣而无能力,学生的主体
地位就难以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难以发挥。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学习的主人,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参与实践,具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能力。
为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指学生能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思考的方向,并坚持不懈地用心读书,不人云亦云,不满足于同学、老师的释疑,能不断地于无疑处生疑。
自觉探求是“自主阅读”能力的纵深发展,学生遇到问题后,能深入思考,寻找有关资料、获得问题的解决。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求能力,教学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应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师长期潜心培养,而学生一旦具备这些能力,定能在学习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创新思维的品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思维。
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想象、判断、推理训练学生,能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让他们有大量的时间阅读、思考、想象,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广泛的交流,获得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
当学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基础知识以后,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思维活跃,产生创新的火花。
这种创新能力,实际上又为促进和发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所处
的层次,挑选出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授,讲完之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做总结。
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在课前自主进行比较深入的预习;另外,通过课堂相互的补充、讨论,可以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一般让学生讲授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每次课都采用这种方式。
另外,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我们园区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基本学法的指导,转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李阳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