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和现场——从近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看电视新闻的“选”与“题”

合集下载

优秀电视新闻的共通性浅析—23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解读

优秀电视新闻的共通性浅析—23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解读
中国新闻奖作为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他的评选标准以及评选结果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观充分反映了广电新闻战线的精神风貌也突出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广电新闻采写编的新观念新选题新角度新技能对获奖作品优秀特质的分析不仅对今后新闻作品的创作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是诸多新闻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指挥棒

盘棋 解河南 之 “ 难 ” 》 聚焦河南 新型农 村社 区建设 ,探 索 出一条 以新 型城镇 化 为 引领 的 “ 三 化 ” 协
调 发展 之路 ;《 东莞 首创 “ 四方联 网”3天业 务 2 0分 钟搞定 》 则是涉 及到政府 等有关部 门 的管 理体制改
革 ,备 受海 内外关 注。 习近平 总 书记在全 国宣传 思想 工作 会 议 上提 出 了 “ 胸怀 大 局 、把握 大 势 、着 眼大事 ,讲 好 中 国故 事 ,传 播好 中国声音 ” 的总要求 。尽 管 重 大主 题报 道 或者 成 就报 道存 在 一定 的机 缘 性 ,但 是媒 体 并不
新 闻的质量往 往决定 于记 者对新 闻素材所 确立 的 主题 的认识 是否 正确 、深刻 。 ¨ 而所谓 的重 大 主题 ,就 是指媒 体通过 对客 观事实 的报道 来揭 示 事物 的本 质 属性 与 发 展规 律 ,昭示 社会 前 进 的方 向,反映 时代 的精 神 ,鼓舞 人 民 、教育百 姓等 。在这方 面 ,有 的 “ 以小 见 大 ” ,“ 滴 水 见 阳光 ” ;有 的 “ 吃 透两 头 ” 、 “ 星火 引燎原 ” ;有 的针砭 时弊 ,直指人 心 。纵 观 2 3届 中国新 闻奖获 奖 电视 作 品 ,无 不展露 了事 实背 后 所 蕴含 的价值 观念是 作 品脱颖 而 出的核 心竞争力 。《 神 舟九号返 回舱 成功 着 陆 四子 王旗 草原 三名 航天 员平安 归来》 反映 了我 国载人航 天技术领 域 的又 一重大 突破 ;《 记者 目击 :兰州桃 树坪 隧道 五名被 困工 人获救 瞬间》 凸显 了在大 型隧道塌 方 中一个负责 任 的政 府 以及对 生命 至上 的尊 重 ;《 中原实验 :“ 三化 ”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试题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试题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试题第一篇: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试题考生信息:(学号,专业,班级)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6分)1、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以及()A、节目的前期策划B、谈话现场的氛围C、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D、节目导演对现场的控制2、深度报道是()A、一种新闻体裁B、一种报道方式C、一种评论形式D、一种报道理念3、广播电视采访所面对的现场有两种,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和()A、新闻事件结束的地方B、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C、新闻人物出现的现场D、广播电视记者所在的地方4、民间的谚语、民谣等在新闻评论中经常作为()论据来使用A、概括性论据B、事实性论据C、理论性论据D、规律性论据5、最为常见的广播消息结构形式是()A、倒金字塔结构B、时序结构C、引导结构D、逻辑结构6、无论哪篇消息,绝不能缺少的部分是()A、导语B、主体C、背景D、结尾7、述评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即事明理,所以讲道理要()A、实事求是B、观点鲜明C、缘事而发,注重分析D、有丰富的材料8、以下哪种景别方式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A、近景B、特写C、中景D、全景9、在广播中,音响包括()A、节目音乐B、实况音乐C、实况语言D、实况音响10、在新闻五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A、何时B、何人C、何事D、何地11、新闻采访的难点尤其体现在()A、求新性B、突击性C、灵活性D、持续性12、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人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还包括()A、现场参与者B、现场解说者C、现场引导者D、现场目击者13、为获得最佳效果,记者在采访中应如何提问()A、多提开放型问题B、多提闭合型问题C、尽量减少提问,由被访者主动阐述D、根据采访对象和采访阶段选择14、广播电视评论中最富有依附性的一种评论类型是()A、本台评论B、编后话C、本台短评D、新闻评述15、()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A、实况语言B、广播音乐C、音响D、广播语言16、事件消息按内容性质可分为()A、突发性报道B、阶段性报道C、概貌性报道D、典型性报道17、新闻写作的第一要素是()A、真实B、生动C、及时D、具体18、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状况的光是()A、逆光B、侧光C、顶光D、顺光19、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评论体裁是:()A.社论B.本台评论C.编后话D.谈话类评论20、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叫做()。

从新闻好选题到好作品——以两件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参评作品为例

从新闻好选题到好作品——以两件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参评作品为例

里的风景 、 河流 , 然后 同期采访两位 当地村 民, 以介绍当地生态的治理成果结束全篇 。电视视
[ 中图分 类号] G 2 2 2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1— 5 4 5 4 ( 2 0 1 3 ) 0 3— 0 0 4 4— 0 4
二 十二 届 中 国新 闻奖 揭 晓后 , 由甘 肃 记 协
江西记协选送 的电视专题《 托起的生命》 ,
也具 有 十 分 独 特 的 背 景 。2 0 1 1年 , 广 东 佛 山 “ 小悦 悦 事件 ” 6天后 , 南 昌市广 场上 , 浙 江籍 女 孩 巩 梦露 突 然 被一 辆 失 控 的小 轿 车 卷入 车 底 ,
在 附近 等活 的 1 9位江西 农 民工快 速 冲上去 , 用 手奋 力 抬起 车 体 , 救 出 了被 困 车底 的女 孩 。与
选送的电视消息《 民勤县夹河乡黄案滩封育 区 出现 7眼 自流井》 和江西记协选送 的电视专题
《 托起 的生命》 进入了初选 , _ 1 但最终因为记者
觉敏锐 , 题材抓取及时 , 但可惜没有驾驭好这两
个 很有 新 闻价值 的题 材 , 好 选题 的新 闻价值 流 失, 这是 值得 我们 深思 的 。
二、 防 止好选 题 新 闻价 值流 失 的途径
现 7眼 自流井》 具有独特的新 闻背景 。时任 国
务 院 总理温 家宝 十分牵 挂 甘肃 省武 威市 民勤县
( 一) 抓 住 主线组 织新 闻事 实 新 闻工作 者 的职责是 整 理优化 有 限 、 分散 、 零乱 的新 闻 材料 , 选 择 适 宜 于表 达 内容 与创 作 主题 的新 闻结 构 , 按 新 闻事实 发 生 的时 间顺 序 、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写作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写作

写作题:1. 根据资料:“胡锦涛就山西透水事故作指示张德江赶赴现场”,撰写一篇短评,500字以内。

答:题目:《还要有多少生命代价才能唤醒麻木》。

内容:在人们为153名被困矿工的生死忧心如焚时,王家岭矿难真相开始逐步披露。

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发出的事故通报令人扼腕:王家岭透水事故再次暴露出部分在建矿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等突出问题。

一次灾难发生,事前必然会出现一个接一个征兆。

王家岭矿难发生前一天,陕西安康籍的工人陈某发现“平常出来的煤都有煤尘,那天出来的煤是湿的”,于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队长让他下进干活,他说什么也不去,“后来真的出大事了”。

但是,一人之幸,却未能替代153人之不幸!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要消除一起严重事故,必须提前防控1000起事故隐患。

对于王家岭矿难而言,又何止前一天“出来的煤是湿的”这一个征兆?早在3月25日,在20101工作面作业的2 7队的部分工人已经发现工作面“掌头煤层压力增大,煤壁挂汗并出现异味”事发前两个小时,王家岭煤矿碟子沟项目部经理曾两次接到井下工作面有渗水情况的报告。

然而,在那些对安全管理麻木不仁者那里,所有这些征兆都不足以唤醒他们的任何警醒。

痛定思痛,令人痛彻肺腑。

王家岭矿难血的教训再次发出警示:生命无价,对事关生命安危的每个安全责任和细节,再也不能口是心非,麻木不仁了!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这次事故的教训,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

2. 根据《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用身躯捍卫圣火的尊严》写一则电视新闻导语答:【导语】“保护圣火就是我的使命”,这是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送的火炬手金晶所说的一席话。

脸上挂着灿烂笑容的女孩,用她残缺的身体捍卫了奥运圣火的严。

从中国新闻奖看优秀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

从中国新闻奖看优秀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

从中国新闻奖看优秀电视新闻的基本要素作者:马召平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06期每年评选一次的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也是检阅年度新闻作品的一把标尺。

这些作品在尊重新闻规律、强调真实和主题阐述方面观点鲜明,;形式富于创新,而且在语言文字表达和技术制作方面独具匠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结合近年来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笔者发现了一些共性的特征,对于新闻从业者有着重要的启示性。

一、新闻题材的重大性一条电视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能否以新鲜的、强烈的、集中的内涵刺激观众涣散的注意心态,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看是否具有新闻重大性,就是所报道的内容是否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是不是触及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它反映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等具不具备社会关注度。

尤其是获奖作品,选材的重大性尤为重要。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奖评委方延明曾说:获奖作品首先具有的就是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国家意识,全局意识[1]。

第24届中国新闻奖电视系列报道《寻找可游泳的河》,就是在全球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以“清清河水,共同呵护”为主题,在浙江省省内寻找可游泳的河流,节目从最初的“寻河”、再到后来的“问水”,敢于直面矛盾说真话,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出发来主动设置议题,节目不仅选材重大,而且报道客观、平衡、准确,富于理性,有效地引领了舆论,更为重要的是,从“寻找可游泳”的河到“五水共治”,最后得出的舆论导向是:治水已经成为浙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突破口。

同样,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电视专题《地沟油,你去了哪里》也就抓住群众最为关心的餐桌大事——地沟油问题说起,追根溯源,记者从京郊养猪户炼制地沟油说起,到暗访加工现场整个过程,一直到最后对地沟油的销售环节和运输等整个环节进行了漓淋尽致的跟踪采访,可以说,地沟油关系老百姓餐桌食品安全,加上记者整个环节的完整呈现,让人看的酣畅淋漓,最终以无可争议的优势获得中国新闻奖。

二、新闻事件的典型性日常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这是新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中国新闻奖选读

中国新闻奖选读

中国新闻奖选读摘要:一、引言1.中国新闻奖的背景和意义2.文章目的:提供实用的选读技巧和方法二、中国新闻奖概述1.奖项设立背景2.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三、如何高效选读中国新闻奖作品1.明确阅读目标2.关注重点领域3.深入研究获奖作品特点4.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四、可读性优化策略1.抓住标题和导语2.突出亮点和独家观点3.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4.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段五、实用性阅读方法1.按需阅读2.善于提炼关键信息3.学会跨媒体比较和分析4.关注持续性报道六、实例分析1.获奖新闻作品案例解析2.作品优点和不足之处3.读者反馈和评价七、结语1.阅读中国新闻奖作品的意义和价值2.鼓励广大读者积极参与阅读和评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奖项的设立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公众的关注。

其中,中国新闻奖作为国内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年度优秀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

对于我们广大读者来说,如何从众多的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挑选出具有价值的作品进行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选读方法和技巧。

二、中国新闻奖概述1.奖项设立背景: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旨在表彰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新闻作品。

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重要评选活动。

2.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中国新闻奖设有多项奖项,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美术、新闻播音与主持等。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政治导向、新闻价值、传播效果、采编质量等方面。

三、如何高效选读中国新闻奖作品1.明确阅读目标:在选读新闻奖作品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为了了解时事政治、学习新闻写作技巧,还是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明确目标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2.关注重点领域:新闻奖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新闻事件,但在选读时,要关注到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领域,如民生、社会、国际、经济等。

3.深入研究获奖作品特点:分析获奖作品在选题、角度、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了解新闻奖的评选标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

中国新闻奖评委眼中的好新闻

中国新闻奖评委眼中的好新闻

龙源期刊网 中国新闻奖评委眼中的好新闻作者:来源:《声屏世界》2015年第12期一、新闻活在当下,活在前沿,活在对能透视新趋势事实的报道中。

新闻应重视孕育有未来趋势、代表大走向、今天仅仅是苗头性存在的新闻,因为它能充分体现和发挥新闻的前瞻性功能。

有远见的新闻是社会之需,也是媒体的立身之基。

二、新闻要忠实记录年度重大事件,报道全面客观,选材典型精准,表达力求创新。

难点在:除众所周知的大事外,并非预作安排也未能感知的大事在增多,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如何判断是否大事?如何找准价值?如何增强报道的影响力?三、新闻的价值追求,应寻找和聚焦引领社会的标杆、警醒社会的见解、影响社会的问题。

在观点至上的年代,思想是媒体的最高境界。

四、新闻要关注攸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媒体要充满关切地报道这方面的新希望、新问题、新觉醒……以情感为总基调,把握生命价值和生命脆弱之间的关系,做出温暖的闪耀人性光辉的报道。

五、新闻必须有锋芒,扶正的同时必须压邪;敢于作为,韧性战斗,有所担当。

六、新闻要吸引人,还必须创新表达,主要是进一步遵循新闻规律和彰显媒体自身特点。

(据周世康于《新闻战线》2015年第11期上)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舶来节目形态的本土化创新。

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不排斥引进,问题在于如何避免“一窝蜂”地盲目引进,乃至形成创意上的路径依赖。

要善于发现市场缝隙,体现竞争的差异化;充分体现媒体风格与品牌,体现竞争的不可替代性。

二是基于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审美构建。

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和道德的逻辑始终是影响节目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如何将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使真人秀节目既弘扬核心价值又实现市场价值,是一道发展难题。

节目制作者要将坚守主流价值作为一种职业自觉,积极探寻收视市场与主流价值的结合点。

三是真实与虚拟的适度把握。

真人秀作为一种由真人出演的无固定脚本的叙事形式,打破了纪实(纪录片、新闻)与虚构(电影、电视剧)的界限,将真实记录与虚拟情景合为一体。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对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分析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对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分析

新闻报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信息传播更快,另一方面可为基础,通过智能分析,迅速生成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形式新颖的可视化融媒体作品,改变传统报道手段,提高报道效率,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这是在全国两会报道中较早全面使用智能采集、语音合成、人脸识别、版权监测、用户画像等技术功能在媒体报道中的创新性应用,是对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的有益探索。

《中国日报》的短视频新闻《英国小哥细数“两会”关键词》,采用影视特技抠像技术,把英国小哥方丹缩小后与桌上物品之间进行互动,对过去多年来全国两会讨论的热词进行回顾,用关键词梳理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作品运用大量的新技术,表现形式活泼轻松,适应于海外受众接受心理需求。

传播的体验性。

新闻报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信息传播更快,另一方面可以让受众全方位地把握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增强受众接收信息过程中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这也是媒体的内容生产实践从生产主体主导到用户接受主导转向。

新闻报道把媒体的事实挖掘、展现和受众情绪感知渗透相结合,不再是简单的“客观新闻”,而是把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的“有参与度”“有温度”的新闻。

融媒体的作品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形式来呈现内容,实活方式的变迁;同时,报道与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的深度联动,将人物采访、直播、短视频等融合进行全方位、全媒体报道,是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创新做法。

创作优秀融媒体作品的方法路径内容是优秀融媒体作品的内在基本素质,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是扩大作品影响的关键。

具体来说,创作优秀融媒体作品有以下几种方法。

报道观念转型,融入互联网思维。

在互联网彻底改变接收方式的今天,采制者不能仅仅限于单一的传播渠道和单纯的文字、图片或影像报道形式,而应从传统的报道观念中跳出来,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报道中去,增强报道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一是要建立多种渠道传播的观念。

随着新闻报道的全媒体、全方位、全融合的形势变革,内容制作者需要再造报道流程,建立信息传播的资源观念,把好的内容加工成不同的产品形态,在不同的平台上投放,形成全息媒体的传播效应,既能保证主流阵地的发声,又能够覆盖到多群体、多人群,扩大信息传播的综合影响力。

219329221_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中国叙事”——基于对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的

219329221_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中国叙事”——基于对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的

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中国叙事”——基于对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的分析□ 张一雄摘 要:本文以第三十届至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119件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涵作为理论关照,从业界实践的具体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新闻作品案例,探讨当前中国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现实路径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叙事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旨在扭转当前国际舆论格局并使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轨道,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促使中国媒体在国际议题中获取更多话语权,从而破除西方媒体长期以来的“话语霸权”。

研究转向:从“中国故事”到“中国叙事”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我国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实践的核心任务。

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要明确“讲什么”“对谁讲”的问题,围绕中国故事的理论内涵,胡晓明提出中国故事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建构了“文化走出去”的新话语;[1]黄良奇对中国故事的议题进行界定,“中国故事包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一带一路’倡议的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和中华文化的故事。

”[2]而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如何讲”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习惯的受众对所述故事产生有效认知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彼此认同。

对此,陈先红等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应把握好“中国观”“故事观”“传播观”三个重要问题。

[3]孙珉等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是对新闻叙事进行的故事化处理。

[4]在如何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命题上,王晗等提倡以中国共产党的话语引领中国叙事的走向。

[5]郝雨等从共情传播的视角出发,提出以共情言说为阐释基点构建中国新叙事。

[6]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学界已经逐渐形成了从“中国故事”向“中国叙事”的研究转向,虽然相关议题的研究文献已十分丰富,但针对具体案例进行经验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与内容分析法,选取近三届(第三十至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119件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跟随业界实践的步伐开展研究,以期弥补该方面的不足,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经验指导。

矛盾和现场

矛盾和现场

矛盾和现场作者:温俊罗慈峰来源:《声屏世界》2012年第07期中国新闻奖从1991年开始评选,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二十一届。

中国新闻奖的历届电视获奖作品,无论是题材选择、思想挖掘,还是报道视角、手法创新都有独到之处。

从近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来看,新闻素材的“选”和“题”,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成败的关键。

“选”“选”指的是对新闻素材的选取。

身边事物千变万化,令人目不暇接,而事物中存在的矛盾,应该成为记者衡量新闻价值的标杆。

这里说的矛盾是广义上的矛盾,是指在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关系。

不存在矛盾的素材,没有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和显著性,当然也不可能有趣味性。

过去三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获奖作品把报道焦点对准事物矛盾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一、在挖掘过程中,记者充当新闻事件矛盾的发现者。

看新闻事件,要尽量用矛盾的眼光,这样才能挖掘出事件暴露出或隐藏着的新闻价值。

那么,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怎样抓住事件中的矛盾呢?首先,记者要果断下手,抢抓矛盾。

2008年7月,江西早稻连续第五年增产,但到9月初,全省早稻入库总量却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不单在江西出现,在整个南方地区都有类似情况,但其他地区由于粮食收购工作事关重大,各家媒体都选择沉默。

我们充分意识到新闻的特殊性,在进行前期准备后,记者用两周的时间走遍了江西境内的粮食丰产区。

通过调查,记者得出结论:农民惜售粮食,不是因为不想卖,而是因为种粮成本太高,影响了农民卖粮的积极性,造成了市场观望情绪的蔓延。

记者依据新闻事实采写的系列报道《江西农民惜售粮食现象调查》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的二等奖。

这充分说明,新闻的发生,往往在一个很短的节点,错过这个节点,新闻也就失去了新鲜性。

如果记者当时犹豫不决,等到秋粮收购进入尾声,就很难再采访到一线的真实情况。

其次,深度思考,解剖矛盾。

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浮光掠影、匆匆成文,有的记者则深思熟虑、精心谋划。

2009年10月开始,包括江西在内的南方七省区出现罕见大旱,为什么坐拥大片江河,还会干旱?这一现象当时在我国南方极为普遍,虽然也有部分省外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但分析成因时,大多把焦点对准了自然气候。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案例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案例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案例一、事实性差错。

1. 人名错误。

有一篇新闻报道讲述一位地方企业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故事。

记者把企业家的名字写错了,本来叫“张大山”,写成了“张大川”。

这就好比你要介绍你的好朋友小明,结果说成了小光,完全是指错了人嘛。

人家企业家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贡献,名字都被搞错,多冤呀。

这不仅让当事人不开心,也会让读者对这篇新闻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就像盖房子的地基没打牢一样。

2. 数据错误。

在一篇关于某城市新建住房数量的报道中,记者说去年新建住房10万套,实际数据是8万套。

这可不是个小差错,对于房地产市场相关人士、普通购房者以及城市规划者来说,这个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就像你去买东西,老板说这个东西10块钱,实际上是8块钱,这差价可不小呢。

错误的数据可能会误导很多人对城市住房供应情况的判断,也会影响后续一些政策的解读。

3. 事件时间差错。

有个新闻报道某场重要的文化活动,说活动是在5月10日举行的,实际上是5月15日。

这就像你和朋友约好了10号见面,结果朋友15号才到,整个计划都被打乱了。

对于那些想参加活动的人、活动的组织者以及报道这个活动后续影响的情况来说,时间错了,一切都乱套了。

二、语法和用词差错。

1. 用词不当。

在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写道:“这里的景色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可是,“美轮美奂”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的,不能形容景色。

这就好像给马穿上了牛的衣服,怎么看都别扭。

正确的词可以是“美不胜收”之类的。

这种用词错误会让懂行的读者觉得记者文化素养不高,也会影响新闻的质量。

2. 语法错误。

有个句子是这样的:“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个句子中“通过……使……”的用法是错误的,要么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要么说“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就像一辆汽车有两个方向盘,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开了,这种语法错误会让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读者读起来也很费劲。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广播电视新闻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及时传递重大事件和突发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形式包括新闻联播、新闻频道、新闻栏目等,同时也可以通过滚动播出、新闻直播等形式进行传播。

一、填空题1、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分别是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的发明和计算机的发明。

2、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

3、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立的电视台。

4、1922年底,美国记者XXX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在上海建立“XXX”,办起一座无线电台,1923年1月开始播音,受到XXX的好评。

5、XXX领导下的第一座XXX是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建立的XXX。

6、XXX的前身XXX于1945年4月25日开始播音。

7、XXX的简称是ABC,XXX的简称是XXX,XXX的简称是XXX,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简称是CNN,XXX的简称是XXX。

二、名词解释1、广播电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的传播方式。

按照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卫星广播和网上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按照技术标准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2、新闻直播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3、滚动播出是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滚动播出是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优势、高密度大信息量播发新闻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

4、板块式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连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广播电视评论:广播电视评论是借助广播和电视媒体进行传播的新闻评论形式,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手法,对社会热点问题或重要事件发表见解和观点,引导舆论,服务公众。

2. 现场直播评论:现场直播评论是指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评论员根据实时情况,即时进行分析评价、解读事实、阐述观点的一种评论方式,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3. 观点碰撞式评论:观点碰撞式评论是一种将不同观点、立场鲜明的人物邀请到节目中,通过对话、辩论等方式展示多元视角、深入探讨问题的评论模式,旨在促进信息的全面呈现和社会公共议题的深度挖掘。

4. 主持人点评:主持人点评是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根据报道内容或者相关背景,结合自身理解,对新闻事件进行总结、提炼和评述,以强化节目的导向性和深度。

5. 声画合一原则:声画合一原则是广播电视评论中重要的创作原则之一,要求评论的声音(解说、论述)与画面(视频、图像)内容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服务于评论主题的表达和深化。

二、填空题1. 广播电视评论应坚持______原则,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答案:正面宣传为主2. 广播电视评论具有直观性、生动性、______等特点。

答案:感染力强3. 在制作广播电视评论时,要注意合理运用______手段来增强评论的表现力。

答案:视听语言4. ______是广播电视评论的灵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答案:观点与论据5. 优秀的广播电视评论应具备______、及时性、针对性和深刻性等特征。

答案:权威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广播电视评论的基本类型?A. 深度报道评论B. 新闻综述评论C. 现场直播评论D. 社会广告答案:D2. 广播电视评论的核心要素是什么?A. 主持人的形象B. 视听效果C. 丰富的嘉宾阵容D. 观点和论据答案:D3.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评论,通常采用哪种形式更为合适?A. 预录评论B. 现场直播评论C. 观点碰撞式评论D. 主持人个人专题评论答案:B4. 在制作广播电视评论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A. 制作技术标准B. 节目播出时段C. 评论的立意和角度D. 嘉宾的选择答案:C5. 广播电视评论区别于报纸评论的主要特点在于?A. 传播速度快B. 受众面更广C. 使用视听媒介D. 实时性强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包括()。

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45分钟

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45分钟

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45分钟【原创版】目录1.介绍中国新闻奖的背景和意义2.阐述新闻专题的定义和作用3.分析 45 分钟的时长对新闻专题的影响4.探讨如何在 45 分钟内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专题正文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新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新闻作品。

新闻专题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全面报道的专题性内容。

而 45 分钟则是新闻专题的时长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专题,成为了新闻从业者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新闻专题的定义和作用不容忽视。

新闻专题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深度呈现方式,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以期为受众提供更加详尽、深入的新闻信息。

新闻专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闻事件或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二是通过全面报道,为受众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满足其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通过深度分析,为受众提供思考和判断的依据,提高其舆论素养。

然而,45 分钟的时长对新闻专题的制作提出了挑战。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新闻事件或主题的深度挖掘、全面报道和深度分析,需要新闻从业者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扎实的新闻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因此,如何在 45 分钟内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专题,成为了新闻从业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新闻从业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选新闻主题,选择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新闻事件作为专题的主题,确保专题的内容充实且有深度。

二是合理安排专题结构,根据新闻事件或主题的特点,合理划分专题的各个部分,确保专题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三是充分利用多种报道手段,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以丰富专题的表现形式,提高专题的吸引力。

四是注重深度分析,通过对新闻事件或主题的深入分析,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判断。

总之,新闻专题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新闻从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闻专业考试题库

新闻专业考试题库

新闻专业考试题库1、二为方向,即文艺要坚持( )、()的方向。

2、()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

3、简述文艺的“二为”方向。

参考答案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1980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1)“二为"方向,即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了“二为”方向这一文艺工作根本方针。

(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概括了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它不仅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的发展规律。

(3)“为人民服务"着重强调文艺同人民的关系,从服务对象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为社会主义服务”着重强调文艺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之间的关系,从服务内容上指明了文艺工作的性质及其时代特点和社会功能。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题目1、新闻敏感主要表现为及时发现()、准确判断()、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2、简述新闻敏感在实践中的表现。

参考答案1、新闻线索新闻价值2、(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

(2)它首先表现在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并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从一般事实中突出出来加以报道,使之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准确地预测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也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才能做到。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题目1、指新闻报道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

2、新闻敏感具体表现为()、()、( )等几个特点。

参考答案1、新闻敏感2、快捷准确灵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价值取向题目1、在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持有不同阶级立场、政治制度、学术观点、经济利益、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会表现出( )、( )、()等不同的取向.2、简述新闻价值取向。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三题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三题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三题
马锋
【期刊名称】《视听界》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为90年代以来所有电视人的新闻理念。

于是,现场报道承载起了电视新闻所有的光荣与梦想。

经过艰难的摸索,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形式上的“三段论”模式:首先是开头播报,交待某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或由头;然后是背景加记者在事发场所的采访;最后,回到事发场所,介绍这一事件的意义或对其进行评论等。

为了强调对现场的重视,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场报道”:记者在某一事件发生场所出个头、结个尾,而中间部分和动态新闻报道没有丝毫区别。

细思之,我们对现场报道的以上理解和实践实际上隐含了以下三个命题:一、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方向;二、对“事件”的强调使我们把现场报道同事件性新闻或消息对应起来;三、对“事发场所”的强调使我们把现场等同于事物突变的物理场所,同时,刻意的“现场化包装”往往使现场成为一种标示此报道是“现场报道”的道具。

本文试图重新思考以上三个命题。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马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用优质语言表达提升现场报道的魅力--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2.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分析
3.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策略研究
——以央视记者蒋林为例4.试析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框架构建5.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的细节呈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45分钟

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45分钟

中国新闻奖新闻专题45分钟摘要:一、中国新闻奖的简介1.中国新闻奖的设立背景2.中国新闻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3.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围和评选标准二、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1.新闻专题节目的定义和分类2.新闻专题节目的社会功能和价值3.新闻专题节目在传播新闻信息中的优势三、45分钟新闻专题节目的制作1.选题和策划2.采访和报道3.后期制作和剪辑4.播报和传播四、45分钟新闻专题节目的挑战1.信息量大、时间有限的矛盾2.新闻时效性和深度报道的平衡3.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压力五、45分钟新闻专题节目的发展前景1.融合媒体的发展趋势2.提高新闻专题节目的质量3.培养专业化的新闻工作者正文:中国新闻奖是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设立以来,始终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表彰优秀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

中国新闻奖对于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评选范围涵盖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评选标准包括新闻性、时效性、影响力、报道形式等多个方面。

新闻专题节目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分析新闻现象背后的原因、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等特点。

新闻专题节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报道,为社会传播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信息,提高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制作一档45分钟的新闻专题节目,从选题策划、采访报道到后期制作和播报传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心打磨。

首先,要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社会关注度确定选题,进行策划和筹备。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采访和报道,获取丰富、翔实的新闻素材。

然后,通过后期制作和剪辑,将素材整合成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节目。

最后,通过播报和传播,将节目呈现给广大观众。

然而,在45分钟的新闻专题节目中,制作人员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示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制作人员需要克服的难题。

此外,如何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进行深度报道,也是新闻专题节目需要平衡的问题。

广电知识问答题

广电知识问答题

广电知识问答题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有阶级性的?答:(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3分)(2)新闻自由的具体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具体的内容;(3分)(3)其相对性表现在它受一定社会法律和政策的约束;(3分)(4)其有阶级性表现在,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拥有新闻自由,而被统治阶级被剥夺了新闻自由。

(3分)22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23坚持客观性,就不能有倾向性。

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客观性事物为反映对象,以客观叙述为反应手段的一种工作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

报道者善于寓褒贬寓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客观的解释。

(4)客观和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该通过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

24论述胡锦涛2008.6.20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讲话的主要内容。

25坚持客观性,就不能有倾向性?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3分)(2)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工作者以客观事物为反映对象,以客观叙述为反映手段的一种工作规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3分)(3)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

报道者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3分)(4)客观和倾向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和倾向性,应该通过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来显示,对经过精心选择的新闻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叙述,完全可以鲜明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

(3分)26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中共中阳(央)政治局常委李常(长)春在中阳(央)宣传思想问(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惜 售 粮 食现 象 调 查》 获 得 了第十 九 届 中 国新 闻 奖 的二 等
奖。这 充分 说 明 , 闻的发 生 , 往在 一个 很短 的 节点 . 新 往 错
过 这个 节 点 , 闻也就 失 去 了新鲜 性 。如 果记 者 当时犹 豫 新
J_-
-●-●_—

声屏世界 21/ 3 027 I5
由于粮 食 收购 工作事 关 重大 , 家媒体 都选 择沉 默 。我 们 各
充分 意识 到 新 闻 的特殊 性 , 进 行 前 期准 备 后 , 者 用两 在 记
周的 时间 走遍 了江西 境 内的 粮食 丰产 区 。通过 调 查 , 者 记
得 出结 论 : 民惜 售粮 食 , 是 因为不 想卖 , 农 不 而是 因为种 粮
去三 年 中国新 闻奖 的评 选 。 获奖作 品把 报 道焦 点对 准事 物 矛盾 的倾 向越 来越 明显 。


在挖 掘过 程 中 , 记者 充 当新 闻事 件矛 盾 的发现 者 。
了长 消息《 西 : 江 伏秋连 早 凸显 水利 工程缺失》 2 1 初 , 。 0 0年
我 国西南 地 区又有 5个省 份 出现 重大 旱情 , 个别 地 区的农 业生产 和生 活用水 无法保 障。各类媒体 才开 始对南 方水利 设施 功 能 不全 、政府 抗 旱 投入 不足 的现 状进 行 探 讨和 反
“ ” “ ” 已 经 成 为 电视 新 闻 报 道 成 败 的 关 键 。 选 和 题 ,
不决 . 到秋 粮 收购 进 入 尾声 , 很 难再 采 访 到一 线 的真 等 就 实情 况。
其次, 深度 思考 , 解剖 矛 盾 。同样 的新 闻事 实 , 的记 有
者浮 光 掠 影 、 匆成 文 , 的记 者则 深 思 熟虑 、 心谋 划 。 匆 有 精
Hale Waihona Puke 盾 的解 决者 。媒体是 公众 的耳 目, 负着重要 的社会 责任 , 肩
因此 在报 道 中 , 者 要 成 为矛 盾 的解 决者 . 要 成 为矛 盾 记 不
成 本 太高 , 响 了农 民卖粮 的积 极性 , 成 了市场 观 望 情 影 造
绪 的 蔓延 。记者 依据 新 闻事 实采 写 的系列 报道 《 西农 民 江
在江 西 出现 。 整个 南 方 地 区都 有 类似 情 况 . 其他 地 区 在 但
思 。所 以 , 这一作 品 最终在 第 二十 届 中国新 闻奖 评选 中获 得三 等奖 。矛盾 的形 成不 是一 天 两天 的事 , 有一 个经年 累
月的过 程 , 以 它的深 层次 原 因往往 难 以一 眼看破 。这 就 所 需要新 闻记 者 层层剖析 、 刨根 问底 , 角度地 看 问题 , 样 多 这 才能抓住 题材 。 二、 在抢抓 矛盾 的基 础上 , 在报 道过 程 中 。 者充 当矛 记
的制 造者 。20 09年获 得 中国 新 闻奖 二等 奖 的《 方车 “ 土 专
营” 不专 : 经怎 么念歪 了? 就很 能说 明问题 。 好 》 这条新 闻的 背景是 :0 9年 1 20 1月下旬 到 1 2月 ,上海 接连 发 生多起 土 方车交 通肇 事致 死事 件 , 发社 会 广泛 关注 。很 多郊 区 的 引
20 0 9年 l 0月开 始 。包 括江 西在 内 的南方七 省 区出现 罕见 大早 , 什么坐 拥大 片江河 , 为 还会 干旱 ?这一 现象 当时在我 国南 方极 为普 遍 . 然也 有部 分省 外媒 体对 这件 事进 行 了 虽 报道 , 分析成 因时 . 但 大多把焦 点对准 了 自然气 候 。新华社 写 出了整整 30 0 0字 的报道 , 出的 结论是 南方气候 变迁 引 得 起 了干旱 。我们 在 审视这 一新 闻事 实 时 , 行 了深度 思考 进 和剖 析 。在台 领导和 中心领 导 的指导 下 , 们赶 赴江 西各 我 主要 旱灾 发生 区进行 了走访 , 深入 分析 了当地连 年大 旱 的 成 因。在 掌握 了大量 权威 数 据和 真实 情况 的基础 上 。 对水 利工 程 投 资 、 设和 运 行 中存 在 的 弊端进 行 了报道 , 建 制作
“ ” 选
“ ” 的是 对 新 闻素材 的选 取 。身 边事 物千 变万 化 . 选 指 令 人 目不 暇接 . 事物 中存在 的矛 盾 。 而 应该 成 为 记者 衡 量 新 闻价 值 的标杆 。这 里说 的矛盾 是 广义 上的 矛盾 , 是指 在
事物 内部 对立统 一 的关 系 。不存 在 矛盾 的素 材 , 有新 鲜 没 性 、 要性 、 重 接近性 和 显著性 。 当然也 不可 能有 趣味 性 。过
成读 实 新 功I践 解 与 创
矛盾 和 现 场
从 近 三届 中国 新 闻 奖评 选 看 电视 新 闻 的 “ ’ “ " 选’ 题 与
口 温 俊 罗 慈 峰
中国新 闻奖从 19 年 开始评 选 。到 2 1 年 已经举 办 91 01 了二 十一 届 。中 国新 闻奖 的历届 电视 获 奖作 品 , 论是 题 无 材选 择 、 思想 挖 掘 , 是 报 道 视 角 、 法 创 新 都 有 独 到 之 还 手 处 。从 近 三 届 中国 新 闻奖 的评选 结 果 来 看 ,新 闻 素材 的
看新 闻事件 , 尽 量 用矛 盾 的 眼光 , 样才 能 挖 掘 出事 件 要 这 暴 露 出或 隐藏着 的新 闻价 值 。那 么 , 闻从 业 人员 应该 怎 新 样 抓 住事 件 中的矛 盾 呢 ?首 先 , 者要 果 断 下手 . 抓 矛 记 抢
盾 。2 0 0 8年 7月 , 西早稻 连 续第 五年增 产 , 到 9月初 , 江 但 全 省早稻 入库 总量 却较往 年同 期有所 下降 。这种 情况 不单
实践 与 创 新
l读 成 功 解
禽 肉产 品药 残控 制等 关键 环节 上取得 的 突破性 进展 , 于 对
普通 观众来 说无 疑过 于专 业 , 者一 开始就 运 用 了一个 比 记 喻来 表 现 当地标 准 检测 的严 苛—— “ 1公斤 的产 品 中含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