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原讨论课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讲解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讲解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为专业背景进行说课。

下面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欢迎批评指正。

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1、本课程定位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合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数控编程、CAD技术和生产组织管理等一线工作。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就要求学生具备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和工程计算的能力,具备常用机构和零部件设计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职业能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系列课程。

其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先修课程,“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后续课程。

2)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机械设计基础》是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承担了本专业的职业基础能力培养的任务,为今后学生从事本专业的设备操作、设备改造、一般性的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学生从事工作的能力。

2、本课程的目标体系①知识目标(1)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2)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3) 掌握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能力;(2)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4)为从事本专业的设备操作、设备改造、一般性的机械设计等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进行机械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希望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机械课程设计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只有亲自动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通过制作机械零件和装配机械设备,学会了如何运用机械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增强了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机械课程设计需要有合理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设计一个机械设备或系统需要进行一系列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确定、零件制造、装配调试等。

为了高效地完成课程设计,我们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每个步骤都能按时完成。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意识到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很容易陷入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境地。

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机械课程设计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实际项目中,一个人很难完成所有的工作,因此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不同的任务。

团队合作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和同学们就设计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启发,最终得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设计方案。

我认识到,团队合作是机械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此外,机械课程设计还需要具备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机械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跟上时代的潮流。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我意识到机械设计是一个不断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机械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绪论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

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②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构件:运动单元体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机构的结构学:①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②机构的组成原理;1、机构的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①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②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③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心得体会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分析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系统地学习机械原理,我对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程学习中,我了解到机械原理不仅涉及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还包括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设计与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各种机械机构的学习,我对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设计出合理的机械机构,使我认识到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的功能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这些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学习,对于提升我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参与实验和项目,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操作中。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机械系统的模拟和分析,这些技能对于我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是非常宝贵的。

此外,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分享知识和经验,以及如何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些团队合作的经历对于我未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机械原理的学习对于我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将继续深化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而努力。

同时,我也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核心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设计问题,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机械结构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基本的机械设计和制图,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2.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掌握机械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具备初步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与协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机械领域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面对设计挑战时的耐心和毅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改进。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国家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掌握基础机械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综合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计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机械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涵盖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以课本相关章节为依据,深入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 机械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3.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讲解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常用传动机构的特点、选用原则及设计方法,参考教材相应章节。

4. 机械结构设计:分析不同机械结构(如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原则,结合教材案例进行讲解。

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实际机械设计项目为例,指导学生完成图纸绘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讨论教学法探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讨论教学法探讨
的 广 阔 性 得 到 充 分 的 展 开 ,从 而 获 得 新 的 知 识 。 例 如
学 生 乐于 探 讨 ,表 现 出 很 强 的求 知 欲 。
3 结 合 学科特 点 ,发掘 研究 性讨 论学 习的课 题 ,让学生 获得 亲身 参与研 究 探索 的体验
研 究 性 讨 论 学 习 围 绕 的 问题 一 般 来 源 于 学 生 的 生
交流 ,然 后 总 结 出解 决 方 法 , 最 后 由学 生 代 表 把 结 果 回 答 出 来 , 教 师 给 予 一 定 的 评 议 , 选 取 最 优 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
案 。 同时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学 生 通 过 交 流 合 作 的 讨 论 方
式 克 服 自身 的 语 言 障碍 ,锻 炼 了表 达 能力 。
支 保军: 械设 础课 讨论教 法探 机 计基 程 学 讨
1.99 3 is .6 149 .0 10 .6 03 6/ .sn 17—8 X2 1. 90 4
教 学 园地
机 械 设 计 基 础 课 程 讨 论教 学法 探 讨
支 保 军
德州 职业 技术学院机械系 山东德州 2 3 3 504
性 质 。笔 者 结 合在 教 学 中应 用 讨 论教 学 法 的 尝 试 性 实 践 , 与大 家 一起 来 交 流 和 探 讨 。
1 以学生 为主体 ,独 立 思考 ,积极 讨论 ,以激 发 学 习热 情
目前 课 堂 教 学 大 多 是 “注 入 式 ” 的 , 教 师 严 格 地 按 课 题 满 堂 灌 , 忽 略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这 样 不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思 维 , 难 以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若 能 根 据 学 生 的 知 识 结 构 ,善 于 设 计 一 些 思 考 讨 论 题 , 就 能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个 性 , 激 活 学 生 思 维 的 热 情 , 启 迪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 把 学 生 由被 动 角 色 转 变 主 动 角 色 , 他 们 思 维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在期末,‎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上台‎讲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都分配有自‎己的讲课内容,或是理‎论概念,或是习题解析‎。

我们组的任务是讲‎解:摆动导杆机构。

‎我们已知:机‎架长度AC,K,设计‎此机构由于θ与导杆摆‎角ψ相等,在设计此机‎构时,仅需要确定曲柄‎AB。

在该章的学‎习中,大多采用图解法‎,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具有直观,定‎性简单,容易理解,检‎查正确性方便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引入该课程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耐心解‎答所有问题,关心爱护‎每位学生。

激发他们对‎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

通过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渊博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不再枯燥‎无味。

现在所有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光掌握方法,最‎重要的是操作。

‎四、引入现代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各种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懂书本上的东西‎,还学会了生活中经常‎利用的软件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导,我在学习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要做好‎预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6重视实验课程‎的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3篇。

在这‎次亲自上台讲课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了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教‎学的感受,这是平时在‎座位上所体验不到的。

‎我觉得老师的这种方法‎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平‎时听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努力学习,真‎正掌握书本知识才能像‎老师一样在台上坐到条‎条有理,从容不迫。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更有责任感,认真听‎课,努力学习,不断思‎考,并且耐心细致地对‎同学负责,再学习中养‎成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

借此我也‎谢谢老师给我们的这次‎机会,我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

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

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

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

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

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

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

机械设计习题讨论课

机械设计习题讨论课

习题课 讨论课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判断题1、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的应力极限。

( )2、当材料的循环次数超过其循环基数No 时,材料进入无限寿命区。

( )3、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所制零件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应力极限。

( )4、材料允许的循环次数越多,其对应疲劳极限应力越大。

( )5、阶梯轴轴肩处采用圆角过渡可提高轴类零件的疲劳强度。

( )二、选择填空题1、1-σ表示材料受 载荷作用的疲劳极限。

A.静B.对称循环C.脉冲循环D.其它2、max min σσ为 。

A 、a σB 、m σC 、rD 、1-σ3、寿命系数m N N N K 0=应用于 。

A.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 B.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C.静应力疲劳强度计算D.静强度计算E.其它4、表示 之间关系的曲线叫极限应力曲线。

A 、应力σ和时间tB 、应力幅a σ和平均应力m σC 、疲劳极限r σ和应循环次数ND 、疲劳极限rN σ和应力循环次数N5、表示 之间关系曲线叫疲劳曲线。

A 、应力σ和时间tB 、应力幅a σ和平均应力m σC 、疲劳极限r σ和应循环次数N D 、疲劳极限r σ和应力循环次数第13章 螺纹联接一、判断题1、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加大螺栓直径。

()2、紧螺栓联接的螺栓强度公式中,1.3是安全系数。

()3、在螺栓工作拉力和剩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螺栓的刚度和减少被联接件的刚度,都可以收到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效果。

()4、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所受的载荷是工作载荷加剩余预紧力。

()5、在受轴向变载荷的螺栓联接中,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采用增大螺栓刚度的办法来实现。

( )二、选择填空题1、采用凸台或沉头座作为螺栓头或螺母的支承面,是为了。

A、避免螺栓受弯曲应力B、便于装垫圈C、减少预紧力D、减少挤压应力2、螺纹联接中,螺纹的公称直径为。

A、小径B、中径C、大径3、当被联接件之一很厚,联接需常拆装,常用联接。

机械原理怎么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怎么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怎么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及其原理等核心知识点;2. 使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生活中简单机械的运作过程,解释相关现象;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试和优化;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机械设计任务;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引导其关注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原理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力、运动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简单机械及其原理:分析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教学内容:第二章 简单机械3. 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讲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以及相关力学知识。

教学内容:第三章 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4.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步骤。

机械工程专题研讨 PPT课件

机械工程专题研讨 PPT课件

术在开发过程中的介入:
虚拟企业;
协同设计;
并行工程;
模块化设计;
三维建模、虚拟装配、运动仿真;
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优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AD/CAM/CAPP……
13
江苏科技大学
14
江苏科技大学
15
江苏科技大学
16
江苏科技大学
三、产品开发案例介绍
1、方太厨具(全面调整制胜)
企业何去何从?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前身是飞翔集团,以生产电子 点火枪为主,市场占有率曾达90%,由于市场竞争引发的价格 大战,使飞翔集团面临严重的挑战!(茅忠群父亲创)
我国的许多企业也正在逐步摆脱低水平的模仿,开始走上自 主创新之路。
一项国际权威研究表明:在新产品开发活动中,平均每7个新 产品创意,有4个进入开发阶段,有1.5个进入市场,只有1个 能取得商业化成功。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之高可见一斑。
纵观众多失败或成功的案例,新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有 三个方面:战略、流程和团队。
(4)综合方式。将几种开发方式结合起来的开发方式。
9
二、产品开发流程
江苏科技大学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从根据用户需 要提出设想到正式生产产品投放市场,其中经历许 多阶段,涉及面广、科学性强、持续时间长,因此 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这些程序之间互相 促进、互相制约,才能使产品开发工作协调、顺利 地进行。
市场分析。1995年,企业重新分析点火市场。全国几路调查结 果是转向厨房用品,理由是人们对厨房越来越重视,配套设备 越来越齐全。厨房有二个重要用品:微波炉、吸油烟机。
微波炉,不是每个家庭都必须具备,而且市场上已有了格兰仕
(市场占有率达70%),但浙江还未有好品牌的微波炉。油烟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材料、尺寸和制造工艺等。
4
制造和测试
制造产品,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5
改进和优化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产品改进和优化。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回顾整个课程设计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展望
展望未来的机械原理发展方向,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未来挑战。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欢迎来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世界!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索机械原理的 基本原则和应用,帮助你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课程目标
1 强化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加深对力学和物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工程思维
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促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设计项目和实验,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项目应具有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 问题,满足用户需求。
3 工程标准
4 团队合作
设计项目需符合相关的工程标准和规范, 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
互动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 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的主动 参与。
问题解决
实践实验
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案例中应用理论知识。
课程内容
力学基础
学习刚体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动力学
研究物体的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牛 顿定律。
运动学
探索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学习 运动学方程。
能量和功
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功的概念,学习能量守 恒和功的计算方法。
设计要求
1 创意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编码:10S1107D、10S4107D课程类别:集中实践教学总学时:2周总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1、课程性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学过的数学、机械原理课程等基本原理,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方法应用于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及改进中,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目标2: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具有机构选型组合及运动方案表达确定的能力,并能够结合文献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信息综合独立地归纳、总结和凝练问题,并判断先验的局限性的能力。

课程目标3: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力的传递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4: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运用计算机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报告、图纸、设计文件等技术语言,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课程目标5: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具有能够承担多学科团队中负责人、团队成员及个体各自的角色和责任,与其他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的能力。

通过答辩环节,培养学生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参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加深了我对机械设计原理的理解,还锻炼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我逐步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设计初期,我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

这一阶段,我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学习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通过与指导老师的讨论,我了解到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同样重要,这为我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投入到了具体的设计工作中。

在这一阶段,我学习并运用了多种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使我的设计更加直观和精确。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改,我逐渐掌握了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装配技巧。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了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通过对现有设计方案的分析,我尝试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创新点。

这一过程锻炼了我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意识到在机械设计中,不断追求创新和优化是提高设计水平的关键。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撰写设计报告和制作设计图纸。

这些文档的编写不仅要求我准确地表达设计思路和结果,还要求我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这一过程,我提高了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CAI教学的讨论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CAI教学的讨论
2 .多媒体 CAl 件 制作 中应 注意 的 问题 课 21 选 准 制 作 重 点 .
个 成 功的 多媒 体课 件 , 是不 同类 型的专 业 人员 相 互配 往往 合 的结果 。 一般 说来 , 是 由教学 研 究人 员 、 它 教学 设计 人员 和 多媒 体制 作人 员 组成 。 学研 究 人员 主要 是分 析 课程 教学 中存 在 的问 教 题 和 矛盾 , 定各 教 学单 元 的重 点和难 点 , 开 发选 题 。 学设 确 确定 教 计 人员 主要 是 根据 确定 的开发 选题 , 定 出课件 的框 架 结 构和 具 制 体制作方案 , 并和教学研究人员一道完成文字脚本。课件制作人 员 是在 前 两类 人员 提供 的信息 、 划和 思想 的基 础上 完 成制 作脚 计 本 , 把它 制作 成 多媒 体课 件 。 并
技术与市场
第 l卷第5 0 0 7 期2 1年
教 膏 碾 哀
对《 机械设计基础》 A教学的讨论 课C I
王 哲 于兴芝
河 南工业 职业技 术 学 院 河 南 南阳 4 3 0 709
摘要 : 机械 设 计基 础 》 《 是机 械 类各 专 业一 门工程 实践 性较 强 的课 程 , 用C I 授 该课 程是 高等 院校 普 遍 采 用的 一种 教 利 A讲 学手 段 。文章Z.A 教 学必要 性 方 面 , 出 了课 程 内容 的确 定 范 围; k I C 提 着重 论述 了多媒 体C I 件在 制作 过程 中应 注意 以及在 教 A课 学 时应把 握 的 问题 ; 出 了多媒 体C I 件授 课 只是 一 种 教 学 手段 和 方 法 的 改进 。 课 堂教 学 的一 种辅 助 手段 。 能 替代 全 提 A课 是 不

32 深 刻理 解课 件 中每 个媒 体所 表 达的 内容 .

(整理)机械设计习题讨论课

(整理)机械设计习题讨论课

习题课 讨论课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判断题1、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的应力极限。

( )2、当材料的循环次数超过其循环基数No 时,材料进入无限寿命区。

( )3、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所制零件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应力极限。

( )4、材料允许的循环次数越多,其对应疲劳极限应力越大。

( )5、阶梯轴轴肩处采用圆角过渡可提高轴类零件的疲劳强度。

( )二、选择填空题1、1-σ表示材料受 载荷作用的疲劳极限。

A.静B.对称循环C.脉冲循环D.其它2、max min σσ为 。

A 、a σB 、m σC 、rD 、1-σ3、寿命系数m N NN K 0=应用于 。

A.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B.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C.静应力疲劳强度计算D.静强度计算E.其它4、表示 之间关系的曲线叫极限应力曲线。

A 、应力σ和时间tB 、应力幅a σ和平均应力m σC 、疲劳极限r σ和应循环次数ND 、疲劳极限rNσ和应力循环次数N 5、表示 之间关系曲线叫疲劳曲线。

A 、应力σ和时间t B 、应力幅a σ和平均应力m σC 、疲劳极限r σ和应循环次数ND 、疲劳极限r σ和应力循环次数第13章 螺纹联接一、判断题1、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加大螺栓直径。

()2、紧螺栓联接的螺栓强度公式中,1.3是安全系数。

()3、在螺栓工作拉力和剩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螺栓的刚度和减少被联接件的刚度,都可以收到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效果。

()4、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所受的载荷是工作载荷加剩余预紧力。

()5、在受轴向变载荷的螺栓联接中,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采用增大螺栓刚度的办法来实现。

( )二、选择填空题1、采用凸台或沉头座作为螺栓头或螺母的支承面,是为了。

A、避免螺栓受弯曲应力B、便于装垫圈C、减少预紧力D、减少挤压应力2、螺纹联接中,螺纹的公称直径为。

A、小径B、中径C、大径3、当被联接件之一很厚,联接需常拆装,常用联接。

关于机械设计教学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关于机械设计教学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8、课后要反思每一堂课都会有成功之处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反思批注在教案的末尾或者边页处,在下一节课中加以纠正和补充。

经过不断的积累,就可以纠正教育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

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总结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善于从经验教训中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反思促进专业成长,反思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

上好一堂课,绝非泛泛一般纸上谈兵这么简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以上愚见,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张颖.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年期2期.[2]金宝库.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年11期.[3]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4]刘宏林.教学反思反思什么[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2年02期.[5]贺成良.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思考[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08年15期.[6]陈立影.中学物理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作者简介:张龙飞,男,河南省卢氏县人。

2006年本科毕业后在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任教至今。

职称:中学二级。

在机械设计教学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更重要还要让学生掌握该课程内容的实际模拟操作。

因为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内容有直观、感性、全面的认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和创新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机械设计教学课程设置的实践性训练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和课外创新设计等内容。

为了完成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目标,在机械设计教学中,需要有相应步骤来完成,其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如下几点:一、以设计实践为主线,制订机械设计课程设置计划方案任何理论性的教学,都离不了实践操作的执行,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教中学以致用,对理论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一:机械设计基础心得感受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这一门课程。

主要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

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和一个学期的学习经验,《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挺有意思的,它大部分是理论的东西,而且各个章节互相联系,平面、空间机构的讲解及自由度分析、各种连杆机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靠自己理解及记忆。

在期末,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上台讲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都分配有自己的讲课内容,或是理论概念,或是习题解析。

我们组的任务是讲解:摆动导杆机构。

讲解要求:讲解设计作图步骤(课件中)。

我们已知:机架长度AC,K,设计此机构由于θ与导杆摆角ψ相等,在设计此机构时,仅需要确定曲柄 AB。

步骤:①根据计算θ,θ=180°(K-1)/(K+1);②任选C作∠mCn=ψ=θ,作角分线;③取A点,取机架AC。

④过A点作极限位置Cm的垂线AB,即是曲柄AB。

在该章的学习中,大多采用图解法,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具有直观,定性简单,容易理解,检查正确性方便的特点。

该上课方式的优点: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引入该课程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耐心解答所有问题,关心爱护每位学生。

激发他们对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

通过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渊博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不再枯燥无味。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现在所有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光掌握方法,最重要的是操作。

三、课程内容调整,重视人性化教学。

四、引入现代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各种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懂书本上的东西,还学会了生活中经常利用的软件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左极限位置
– 压力角 = arcsin(EG/EF) = 12.01 – 传动角 = 90 - arcsin(EG/EF) = 77.99
• 右极限位置
– 压力角 = 9.5 – 传动角 = 80.5
压力角
/gamma /rad
传动角
Plot of driving angle /alpha 1.42
✓EG = ED*sin(φ) ✓GF2 = EF2 - EG2 ✓GD = ED*cos(φ)
求得DF = 86.12 mm
2.滑块F的行程H
• 同理可得,当F在右极限位置时 DF = 156.37 mm 行程 H = 70.25 mm
3. 传动角的计算
• ∠EDF为压力角,其余角为传动角
• 最小传动角为当DE ⊥ DF 时,压力角最大,故传动 角最小,得最小传动角 = arcsin(DE/DF) =70.53
1.4
1.38
1.36
1.34
1.32
1.3
1.28
1.26
1.24
1.22
0
1
2
3
4
5
6
7
谢谢大家! !!!!!!!!!!!!
机原讨论课
热动91
杨海宇 徐毅飞 周佳俊 庄晨宇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求极限位置
– 当AB和BC共线 时,且C在AB延 长线上,F点到 达左极限位置。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用余弦定理求 ∠BAD
• 求得ϴ1=17.08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同理,用余弦定理求 右极限位置时∠CAD
• 求得ϴ2=2极位夹角 ϴ =34.33 • 行程速比系数
• K = (180+ ϴ)/(180- ϴ)=1.47
2.滑块F的行程H
• 在左极限位置时,先求∠CDF
– 仍然使用余弦定理(△ACD)
• 过E做铅垂线EG交AF与G • 则DF = GF – G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