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原讨论课
机械设计讨论课题目
机械设计基础B3(研究课题目)
1、(2-3人)图示带式制动器,在制动臂上加上F=50N的载荷,带与带轮的当量摩擦系数f=0.30, 在下面情况下,作用在带轮上的扭矩分离是多少?(a)带轮顺时针转(b) 带轮逆时针转(c) 改变哪个尺寸制动器可自锁?(提醒:制动器自锁是指当制动力F=0时,
沿一个转向(这里假设顺时针)可以自由转动,而沿着另一转向制动(即带与带轮之间发生扭矩制动,极限情况为即将发生打滑)。
题1图
2、(3人)相同中央距a=120mm的情况下,相同齿轮材料时,有下面两种齿轮计划设计参数:
计划一:z1=19,z2=41,m=4mm,b=40mm,标准压力角
计划二:z1=38,z2=82,m=2mm,b=40mm,标准压力角
问:(1)接触强度哪种计划高?为什么?
(2)弯曲强度哪种计划高?为什么?
(3)哪个计划运行安稳,为什么?哪个齿坯重?
(4)用于磨床和冲床应选哪个计划,为什么?
3、(4-5人)如图所示标准齿轮传动,已知齿轮的材料、热处理、以及几何参数均相同,当轮1为主动轮时,分离分析不计齿轮传动效率的损失和考虑齿轮传动效率的损失时:
(1)比较轮1、2、3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大小;
(2)按无限寿命计算比较轮1、2、3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大小;
(3)按有限寿命计算时比较轮1、2、3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大小。
题4图
4、(4-5人)上图(题4图)所示齿轮传动中,轮2为主动轮,分离分析不计齿轮传动效率的损失和考虑齿轮传动效率的损失时:
(1)比较轮1、2、3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大小
机械原理课堂讨论题
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 的规律,涉及外力作用。
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 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
比。
动能定理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 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动力学分析
通过分析外力作用,预 测和调整物体的运动状
态。
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关系
相互依赖
运动学与动力学在描述物 体运动时相互依赖,运动 学是动力学的基础。
联系纽带
机构与机器的设计要求
要点一
总结词
机构与机器的设计要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可靠性 等多个方面,它们共同决定了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表现 。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机构与机器的设计要求首先需要满足功能需求,即实现预 定的运动规律或完成特定任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 性能指标,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此外,可靠性也是 重要的设计要求之一,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维 修保养等多个方面。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 制造成本、环保性能等因素,以实现最优化的设计目标。
动力学中的外力是联系运 动学与动力学的纽带,通 过外力可实现从运动学到 动力学的转换。
学科交叉
在实际应用中,运动学与 动力学常常交叉使用,共 同解决复杂的机械问题。
04
机械零件与联接件
机械零件的分类与特点
轴类零件
主要承受扭矩和弯矩,分为直 轴、曲轴和挠性轴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0911xk15
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课程总学分、总学时:2、2w
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机构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结合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在给定运动要求的条件下,使学生受到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训练,并对其中的一~二个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通过设计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能力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按照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拟订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其中的某些机构进行分析的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能力,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要求绘制适量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答辩要求
经过一段集中时间的课程设计后,要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其目的是进一步检查和总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所用有关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这将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必修前置课程
力学
学生需要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便在 课程设计中应用。
机械制图
学习机械制图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
材料力学
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对机械设计至关重要。
电子技术基础
了解基本的电子技术对一些特定的机械设计项 目很有帮助。
结项和总结
4
审和反馈。
学生将完成结项报告和总结。
2
设计计划
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包括设计目标、时间安排和资源需求。
3
设计实施
学生将应用机械原理知识进行设计,制造和调试他们的机械系统。
设计要求
1 安全性
2 性能
机械设计必须符合安全要 求,防止事故和意外发生。
设计的机械系统应具有良 好的性能,满足预期的功 能需求。
3 可靠性
机械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 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 行。
评分标准
设计创新性
评估设计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成果展示
评估学生对设计成果的展示和沟通能力。
技术实现
评估设计的技术实施和工程可行性。
团队合作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
课程实施计划
1
项目选择和组队
学生将选择项目和组建设计团队。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该部分需要结合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知识,对机械零件在不同载荷 下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难度较大。
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
该部分内容较为前沿,涉及到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学生不易 理解和掌握。
解决办法
加强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自 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加深学 生对机械设计的理解。
强调能力培养
课程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内容系统全面
课程内容涵盖了从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到现代设计方法等多个方面 ,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机械设计知识体系。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汇报人: 202X-01-02
目 录
• 课程简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程重点与难点 • 课程评价与反馈 • 课程资源 • 课程展望
01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0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02
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知和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03
课程内容
教师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识别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 文字版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
绪论
讨论题
0-1 就文中的三个实例分析每部机器,哪部分为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分别分析它们是否满足机器的三个特征?并从中举例说明机构、机械零件及构件的含义。
思考题
0-1 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它们各有何特征?一台完整的机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并举例说明。
0-2 什么是机械零件、通用零件、专用零件、部件、标准件?指出下列零件各属于哪一类:螺栓,齿轮,轴,曲轴,汽门弹簧,轧辊,飞机螺旋桨,汽轮机叶片,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
0-3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0-4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和前面学过的课程相比较,本课程有什么特点?
第一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及设计方法简介
思考题
1-1 机械设计的内容和一般程序是什么?
1-2 机械零件常规设计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各使用于何种情况?
1-3 机械零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4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准则有哪些?
1-5 合理地选择许用安全系数有何重要意义?影响许用安全系数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时应如何选择?
1-6 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载荷有几种类型?何谓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1-7 作用在机械零件中的应力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静应力、变应力?静载荷能否产生变应力?
1-8 何谓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曲线、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指出疲劳曲线的有限寿命区和无限寿命区,并写出有限寿命区疲劳曲线方程,材料试件的有限寿命疲劳极限 rN如何计算?说明寿命系数K N的意义。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学
1、三年高职高专机电一体 化专业二年级学生
情
2、已学过基础专业课程, 具备了工程制图能力,
分
对机械产品有一定了解。
析
特点: 1、学习专业知识的 积极性高 2、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及创新精神强
3、没有企业经历。
采取如下措施: 加强督促与辅导 善于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 用我的教学热情去感染他们的学习热情
模型实物教学形象、生动、直观。通过模型、 教具、挂图学生很容易掌握机构的运动及工作原 理。
2023/11/6
15
三、教学方法与特色
4.多媒体放映动画
课件内容包含大量的动画或实物动作录像,图 文并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移动副(平面机构自由度)
2023/11/6
虚约束
16
4.多媒体放映动画
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 知、应会”的原则,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 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发 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课程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 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学生姓名:
学号:201141100
系别: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指导教师:教授
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3—27日
东莞理工学院
目录
第一章内容介绍
1-1 机构简介 (1)
1-2 设计数据 (1)
1-3 机构简图 (2)
第二章六杆机构设计
2-1 设计内容 (3)
2-2 设计数据 (4)
2-3 设计运动分析 (5)
第三章凸轮设计
3-1 设计内容 (7)
3-2 图解法设计 (7)
3-3 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
第一章内容介绍
1.机构简介
压床是应用广泛的锻压设备,用于钢板矫直、压制零件等。如图所示为某压床的运动示意图。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 l-z2, z3-z4, 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压床执行机构(六杆机构ABCDEF)的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 r而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冲压工艺。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2.设计数据: 设计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 六杆机构的设计数据
表2 凸轮机构的设计数据
参数
转角θ
(度) 序号偏距
e
(mm)
基圆半径
r(mm)
滚子半径
r
r(mm)
行程
h (mm)
推程运动角
δ( )
远休止角
01
δ( )
回程运动角
'
δ( )
近休止角
02
δ( )
0 1 19 37 10 60 10 30 150 30 120 60
2 20 38 10 40 10 35 140 60 90 7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Exercis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一、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在本课程讲授2/3后进行,亦可在本课程学完后集中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
1.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和系统的概念;
3. 使学生能受到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具有初步的机构选型与组合,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
4. 使学生掌握进行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的图解方法,以及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和设计的解析方法;
5.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制图和运用计算机及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6. 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的基本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包括下述几个部分:
1.主体机构设计图(A3或A4图纸)和辅助机构设计图(A2或A3图)各1张;
2.机器运动简图(全部或一部分)(A2图纸)1张;
3.运动分析及运动线图(A1图纸)(4~5人一组)1张;
4.动态静力分析及等效力矩线图(A1图纸)(4~5人一组)1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约6000字。
若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则要求用2号图作任意一位置的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在说明书中附上打印的计算机程序(子程序除外)及其计算结果和线图。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最新最全《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完整版)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传动装置设计原理及应用
•轴系零部件设计要点与实例分析•轴承类型选择及校核方法论述•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目录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
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总论、连接、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和其他常用零部件等,
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
方法和选型原则,具备进行简单机械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020304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参考书目
02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零件分类及功能
包括齿轮、带轮、链轮等,用于传递动力和扭
矩。包括轴承、轴、联轴器
等,用于支撑和定位旋
转部件。
包括螺栓、键、销等,
用于连接和固定各个部
件。
包括密封垫、密封圈、
密封条等,用于防止流
体或气体泄漏。
传动零件轴系零件连接零件密封零件
零件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典型零件设计案例分析
齿轮设计
根据传动比、扭矩和转速等要求,选
择合适的齿轮类型、材料和精度等级,
并进行齿形、齿向和齿距等参数的设
计。
轴承设计
根据轴的转速、载荷和工作环境等条
件,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尺寸和材
料,并进行轴承寿命和可靠性等方面
的校核。
螺栓连接设计
根据连接件的材质、厚度和工作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螺栓类型、规格和材料,并进行拧紧力矩和防松措施等方面的设计。
机械设计第一次讨论课
当小带轮直径增加时, 由
i n1 / n2 dd 2 / dd1 (1 ) 得,大轮的直径增加
由
由
0.7(dd1 dd2 ) a0 2(dd1 dd2 ) 得,中心距会增加
( d d2 d d1 )2 L0 2a0 ( d d1 d d2 ) 得,带长会增加 2 4a0 d d2 d d1 1 180 57.3 得,小轮包角会先增大后减小 a
机械设计第一次讨论课
Designed by xxx xxx
一、在一个传动装置中有 1.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 2.带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
要求: 请分别给出上述两种情况下合理的传动安排顺序。 1)绘制传动简图(选用电动机为动力源); 2)说明你给出的合理传动顺序的理由; 3)总结一下,机械传动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并举一个 应用实例。
2015-5-31
三、蜗杆传动中,当蜗杆主动时,传动效率 为: 其中:
T1:蜗杆上的主动力矩; T2:蜗轮上的阻力矩; :蜗杆的导程角; v:当量摩擦角; i:传动比。
试推导:蜗轮主动时,蜗杆传动 的效率计算公式。 提示:
题目
3
蜗杆主动
受力情况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实 际的切向力需要变式
根据实际切向力代入效
由
2015-5-31
3)随着小轮直径的增加,带的根数是如何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第一次讨论课题目与评分方法_872701099
机械设计基础A(2)
第一次讨论课题目与评分方法
一.讨论课题目
1.通过以下一组题目的讨论,明确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学会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机
构方案;能对已构思出的方案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1)图1-1所示为一设计人员初拟的简易冲床的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带动齿轮2连续转动;与齿轮2固结在一起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带动冲头4上下往复运动,从而达到冲压工件的目的。试按比例绘制出该设计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分析该方案能否实现设计意图,并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2种以上修改方案,画出修改后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1 简易冲床
(2)图1-2所示为手动冲床一个设计方案的示意图。设计思路是:动力由摇杆1输入,通过连杆2使摇杆3往复摆动,摇杆3又推动冲杆5作往复直线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按比例绘制出该设计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分析该方案能否实现设计意图,并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2种以上修改方案,画出修改后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2 手动冲床
(3)图1-3所示为一脚踏式推料机设计方案示意图。设计思路是:动力由踏板1输入,通过连杆2使杠杆3摆动,进而使推板4沿导轨直线运动,完成输送工件或物料的工作。试按比例绘制出该设计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分析该方案能否实现设计意图,并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2种以上修改方案,画出修改后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1-3 脚踏式推料机
2. 通过以下一组题目的讨论,掌握急回特性的真谛,扩展课堂所学知识,并学会根据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CAI教学的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4 .
重 视 与 课 堂 教 学 规 律 相 结 合
课 堂演示 型课 件主要 是配合 教师 课堂 教学 中解决 抽象 、 杂 、 复 疑难 问题 的— 种手段 , 因此课 件的制作 一定要 符合教学 要求 。比如 在 “ 轮机 构 ” 齿 一节 中, 讲述 齿轮 传动 类型 及应 用时 , 以连续 动 在 可 画 出现 , 在分析 齿轮 传动 的啮合 过程 时 , 件 的动画 应在 相应 的 而 课 位置设 置停顿 , 必要时还 应给 出局 部放大 , 以便于教 师讲解 。
34 要 重视 学生 学 习情 况 的反馈 .
脚本 是 C I 件设 计 和实 现 的依 据 ,包 括 文 字脚 本 和 制作 A课 脚 本 。文 字 脚本 主要 是 教 师 根据 对 课 件选 题 进 行教 学 目标 分析 和教 学 设计 结 果 的文 字描 述 。 即关 于 课 件 “ 什 么 ” “ 何 教 、 如 教 ”和 “ 什么 ” “ 何学 ” 的描 述 。制作 脚本 是 以文 字脚 本 学 、 如 为基础改编成适合计算机表现形式的文字材料 ,是课件技术制 作的直接依据 。制作脚本是对课件画面的具体设计 ,它包括软 件 、工具的使用 、课件每一帧框面中各种信息的处理 、排列和 显 示特 点 的设计 等 。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机械设计基础说课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五章,主要涉及机械传动的设计与计算。具体内容包括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传动的基本原理,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设计与计算。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各种传动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传动设计与计算。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
难点:机械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机械传动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各种机械传动装置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传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机械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动手实践: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机械传动模型的组装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机械传动
1. 齿轮传动
原理: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讲稿
⑴图解法分析(作两个位置,注意选择合适的作图比例,确保作 图精度,可以用outCAD作图,用小组成员所作参数画一个周期的 曲线图。) ⑵解析法分析(杆组法) ⑶结果分析 ① 对图解法和解析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列表) ② 对数据满足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对设计作相应修改。 4、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Ⅰ、前言 Ⅱ、目录 Ⅲ、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2.原始数据 3.简图
6.对执行机构作运动学动力学分析 ①图解法分析 ②解析法分析 ⑴简述杆组法作运动分析的原理 ⑵用杆组法对机构作运动分析 ⑶主程序的编写及主程序流程框图 ⑷附自编主程序、计算数据、运动参数及其曲线图。 ③结果分析 ⑴对图解法和解析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误差允许在3~5%) ⑵对数据满足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对设计作相应修改。 Ⅴ、后记(设计体会) Ⅵ、参考资料 注意:1. 用A4纸按工程格式书写; 2. 装订成册,贴一封面。
机械08--1班《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评分
组别 姓名 方案 编程 上机 说明书 答辩 自评 总分
1
2
1、一天时间做3个功能元的解,各5个方案,要画图, 做特点介绍,主要针对要求满足的主要功能来分析,像 要满足90~100的位移,保压,增力等的实现情况,机构 的结构情况,性能好坏,效率高低等。
2、半天时间作系统方案图,每人出3个方案,要求画图 并作方案说明。绘制运动循环图。
能量 输入 物料 信息 待设计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编号:0861S2009
总学时:2周(每周按0.5学时/学生)总学分:2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实践教学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C语言等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教学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是:
(1)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融会贯通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具有机构选型组合及运动方案确定的能力,培养创新设计的意识。
(3)了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力的传递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
(4)提高运算、绘图、运用计算机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
(5)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通过对某种简单机器(它的工艺动作过程比较简单)的分析,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器动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38
1.36
1.34
1.32
wk.baidu.com
1.3
1.28
1.26
1.24
1.22
0
1
2
3
4
5
6
7
谢谢大家! !!!!!!!!!!!!
• 求得ϴ2=232.41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极位夹角 ϴ =34.33 • 行程速比系数
• K = (180+ ϴ)/(180- ϴ)=1.47
2.滑块F的行程H
• 在左极限位置时,先求∠CDF
– 仍然使用余弦定理(△ACD)
• 过E做铅垂线EG交AF与G • 则DF = GF – GD
✓EG = ED*sin(φ) ✓GF2 = EF2 - EG2 ✓GD = ED*cos(φ)
求得DF = 86.12 mm
2.滑块F的行程H
• 同理可得,当F在右极限位置时 DF = 156.37 mm 行程 H = 70.25 mm
3. 传动角的计算
• ∠EDF为压力角,其余角为传动角
• 最小传动角为当DE ⊥ DF 时,压力角最大,故传动 角最小,得最小传动角 = arcsin(DE/DF) =70.53
机原讨论课
热动91
杨海宇 徐毅飞 周佳俊 庄晨宇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求极限位置
– 当AB和BC共线 时,且C在AB延 长线上,F点到 达左极限位置。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用余弦定理求 ∠BAD
• 求得ϴ1=17.08
1. 行程速比系数的计算
• 同理,用余弦定理求 右极限位置时∠CAD
• 左极限位置
– 压力角 = arcsin(EG/EF) = 12.01 – 传动角 = 90 - arcsin(EG/EF) = 77.99
• 右极限位置
– 压力角 = 9.5 – 传动角 = 80.5
压力角
/gamma /rad
传动角
Plot of driving angle /alpha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