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析
经济生活计算题解析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例1: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
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
试问: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解:(10+12+8)÷3=10小时解析:试题已明确指出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是使用织布机生产,这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而丁用手工织布,这不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
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用甲、乙、丙的生产时间来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平均”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例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5小时B. 7小时C. 7.5小时D. 8小时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
答案为B。
二.商品交换价值的计算题考点:(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1: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A、1件上衣B、4件上衣C、8件上衣D、16件上衣解析:大家都知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例谈政治高考中经济生活计算题
例谈政治高考中经济生活计算题摘要:经济生活类计算题型已成为近年来政治高考题中的一只“拦路虎”,高考复习中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结合本人多年高三教学经验,本文总结总结了几种常见类型。
关键词:经济生活类计算题;商品价值量;货币量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1.理论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经典解析:例:(2010全国Ⅰ,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 )A. 5元 6元B. 10元 12元C. 20元 24元D. 8元 16元解析: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是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甲产品的单位价值量为原来的一半,当货币币值不变化的情况下即为5元,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物价上涨20%,即原来1元的商品现在标价为1.2元了,则甲商品的单位价格为5×(1+20%)=6元,故答案为A。
二、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问题1.理论依据: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2.经典解析:例:(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解析:该题考察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
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汇总及例析
必修《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汇总及例析广州市第中学吴飞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
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例. 某国待售商品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元,据测定该年每元平均流通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这时的元钱相当元纸币,这会引发。
下列答案正确的是购买力降低通货膨胀纸币升值购买力提高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亿元。
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元。
该题正确答案为。
.(年·广东政治卷·)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答案:.(年·四川文综卷·)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万亿元。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
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
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
因为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例(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 小时B.7 小时C.7.5 小时D.8 小时[ 解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 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 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十(1+20%) = 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 商品数量为10万件X (1+20%) = 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X 12 万件+10小时X 8万件)+ (12万件+8万件)=7小时。
答案为B。
假设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番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是则下列等式成立的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B.1部手机=8辆自行车=1克黄金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解析: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假设:100小时x 1部=25小时X4部=50 X 2克手机:50小时X 1部=25小时X 2部=50X 1 克自行车:50小时X 1部=25/4 X 8部=50 X 1 克黄金:50小时X 2部=25/4 X 16部=100小时X 1克选C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1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例】(2008年北京文综,33) 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分类例析
高考政治学科 涉及 《 经济 生活 》 的计 算题 做个分 类
解 析 , 助 同学 们 巧 过 计 算题 关 。 帮
一
A 34 .6 元 C 5 0元 .2
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与 个 别 劳动 时 间。 题型 二 : 已知 商 品 原 来 的 价 值 量 , 定 某部 门 假 或 某 企 业 劳 动 生 产 率 变化 的 百 分 比 , 若其 他 条件 不 变 , 求计 算 商品 价 值 量 。 要
1 2
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 高 5 %, 0 则单位 时间生产 15件 .
信息, 小张一直持有 10 0 0美元 , 易误 选 B或 C。 容 四、 利息 的计算 利息计算 应是公 民参 与经 济活动 的基本 常识 。
数 学 比例 式 :0 8 1 : =x:0 则 X =1. , B。 1, 25元 选 二 、 通 中需 要 货 币 量 的 计 本金 ×利率 ×存贷款期 限。
时 间 的 变化 成 反 比 , 别 劳 动 生 产 率 及 个 别 劳 动 时 提高 了3%, 个 0 则每小时生产 1 件商品, . 3 1小时创造的
间的变化 , 不会引起商品价值量 的变化。涉及价值 、
计 算 题 常见 题 型有 三 种 。
价值总量不变, 还是 20元 , 6 若此 时单位商品价值 量
值总量 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 O 4 2 8 0
C. 8 2 4 0 0
(
)
【 3 假设去 年某 国一单位 M 商品 , 例 】 其价值
经济生活中两种类型计算题的解析
注:本文件由名师张伟整理!!使用需认真!!经济生活中两种类型计算题的解析计算题是经济常识的重要内容,掌握经济常识中的经济运算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生活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计算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题型。
笔者尝试对其中两种题型简要分析如下。
一、关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计算题类型。
1.理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成正比例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原来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N倍,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原来价值量的1/N。
反之,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到原来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1/N倍,那么该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原来价值量的N倍。
2.例题:(1)(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B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从题中可以看出,假设2006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就是1+25%=5/4,是2006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5/4倍。
根据理论可以得出该商品的价值量是原来的4/5,就是1×4/5=0.80元。
因此,2007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0.80元。
所以选B。
(2)(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C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
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
A.80000.5通货膨胀B.40000.25购买力降低C.160002纸币升值D.20003购买力提高【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例题2: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
这就是说()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
经济生活计算题分类解析.doc
《经济生活》计算题分类解析一、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的计算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通胀率=(发行量-实需量)÷实需量×100%=(现价-原价)÷原价×100%贬值率=(发行量-实需量)÷发行量×100%=(现价-原价)÷现价×100%【例题1】(2015河北唐山摸底考试,12)假定2015年某国销售商品总量为10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6元,一年中货币流通速度为20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的货币发行量应为__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1元钱的购买力相当于_____元,通货膨胀率为______,纸币贬值率为__________。
A、4000 0.5 50% 100%B、8000 0.5 100% 50%C、16000 2 150% 75%D、8000 0.5 200% 100%【解析】(1)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0000×16)÷20=8000亿元(2)通货膨胀率=(发行量-实需量)÷实需量×100%=(16000-8000)÷8000=100% (3)纸币贬值率=(发行量-实需量)÷发行量×100%=(16000-8000)÷16000=50% (4)1元×(1-50%)=0.5元。
故选B。
【例题2】(2015安徽文综,3)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A、5万亿元B、6万亿元C、7.5万亿元D、10万亿元【解析】(1)去年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实需货币=20÷4=5次(2)今年流通中实需货币=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0÷5=6万亿【例题3】(2013海南单科,1)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治】高中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例析
【政治】高中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例析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例: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mp4。
A、4个B、6个C、8个D、10个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手机=4个MP4。
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手机=8个MP4。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
先算出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时会换多少个以前的MP4,再算出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它的价值量怎么变化,从而与以前进行换算。
练习题一: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
现有甲、乙、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个瓷碗。
( )A、15 15 15B、10 5 3.3C、30 15 10D、5 5 5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例: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
A、1000 1250B、1200 1350C、1000 1200D、1400 1300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
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类型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类型总结1.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与纸币贬值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1)通货膨胀率又叫物价上涨率,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公式表示有两种方法:方法一: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方法二: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100%。
(2)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方法一:纸币贬值率=(纸币超发部分÷实际发行的纸币量)×100%。
方法二: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上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00%通俗的讲:通货膨胀率是价格差额除以价格较小的,而纸币贬值率是价格差额除以价格较大的。
即通货膨胀率要比纸币贬值率小。
〖解题技巧〗正比例用乘法,反比例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例1: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150亿元,物价上涨率={(150-100)÷100}×100%=50%例2: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则纸币贬值率=(150-100)/150=33%例3: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 价格应该是()元。
解析:根据公式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上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00%设货币贬值后价格为X,则(X—5)÷X=20%,则X=6.25元例4: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通货膨胀率为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元解析:根据公式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设通货膨胀后价格为X,则(X—5)÷5=20%;算出X=6(元)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例1〗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强化训练
《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强化训练全国新课标《经济生活》中涉及的计算题大体上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如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个人所得税等等;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如各种分配方式的判断、供求影响价格变化。
要做好政治计算题的步骤:首先,掌握概念,理解内涵;其次,梳理关系,寻找联系:经济生活计算题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无非三种,即正比、反比、无关。
第三,总结规律,掌握公式:概念之间数量关系成正比的,用“×”,成反比的,用“÷”。
计算公式:成正比的,变化后的数值 = 变化前的数值×(1+或-变化值);成反比的,变化后的数值= 变化前的数值÷(1+或-变化值)。
一、有关商品价值(价格)的计算题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总量和“社会的”无关,和“个别的”有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题1.(2016北京文综33).2015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16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B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单位商品的家质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1×1/(1+25%)=0.80元。
【变式题〗2015年某部门生产某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如果2016年该部门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那么该部门2016年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15年提高了()A.50%B.35%C. 60%D. 45%【解析】2015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2016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依据上面的公式,设2016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则8/(1+X)=5,解之,X=60%。
选C。
例题2.(2016宁夏卷12).某国2015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汇总及例析
常规易错点 (1)弄不清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 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个别劳 动生产率的变化当作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变化,从而导致所计算的商品价值量错 误。 (2)不理解各种量的变化的数学意义, 导致该用除法的用了乘法,该用乘法的 用了除法。
常考易错点
(1)错用不该用的条件
(2009全国卷Ⅰ) 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 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 种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价值为6元。如果该 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 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 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其次————由基本概念推理计算方法
方法一: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 货币量-1)×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的 货币量为100亿,实际发行的纸币是 200亿,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200∕100-1) ×100% = 100%
纸币贬值率=( 1 -流通中所需货 币量∕纸币发行量)×100% 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 所需的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 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是多 少? (1-100∕200) ×100% =50 %
2012年某国生产一件A商品全社会平 均耗费的价值为60元,全国的总产量为 100万件。如果2013年全国生产A商品 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该国生产的A 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 、72元 8640万元 B 、50元 6000万元 C、60元 7200万元 D 、48元 5760万元
3、计算商品价值总量要用到的基本公式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使用价值量 (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
今年: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16克白银 答案:C
•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 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 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 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
• 例3:(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 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为1小时,A在4小时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 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二.商品交换价值的计算题
• 考点:(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方法]: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 例1: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 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 双皮鞋可以换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 例2、(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 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 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 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 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 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
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生活的 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 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 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 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 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 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 解读材料信息.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常识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部分,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
一是价值量的计算;二是货币发行量的计算;三是汇率的计算;四是互补品、替代品的变动量的计算;五是利息的计算;六是以上几类的混合计算。
许多学生都将计算题视作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大可不必。
求索知识是个快乐的过程。
将计算题进行分类剖析,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并不困难。
第一类:价值量的计算这类计算题涉及到的经济学名词比较多,理解和运用起来比较困难,明确经济名词的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1.含义:行业劳动生产率:指大多数商品被生产出来时的劳动效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大多数商品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
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值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使用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2.关系(1)马克思说:“商品是个天生的平等派。
”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
无论个别商品生产者耗费多少劳动量生产出单位产品,也得按照大多数商品被生产出来时消耗的劳动量为标准进行商品交换。
因此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单位商品消耗的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价格往往越高。
因此,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例1:甲乙丙三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同样的茶杯,甲消耗3小时,已消耗2小时,丙消耗1小时,茶杯的价值量是A. 3小时B. 2小时C. 1小时D.无法确定[解析]茶杯的价值量由生产茶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根据题意无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D正确。
高考政治关于《经济生活》题目解析及必背知识点
政治高考关于《经济生活》题目解析及必背知识点(一) 价格变化的原因、政府稳定物价的原因与措施1.价格变化的原因(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1)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影响生活)(2)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宏观经济发展)(4)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影响生产)(5)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国家稳定物价的措施(1)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3)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4)实行临时价格干预。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5)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1.原因(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2)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分析
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分析2013.42:价格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3. 使用价值量=原使用价值量×(1±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4.社会劳动率提高/降低后的单价=原价/(1±X﹪)注:一倍为100%【真题演练】1.(2009全国Ⅱ)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答案:C 单价=6/(1+20%)=5 总价不变2.(2009安徽)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l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答案: B 260/(1+30%)×2=400 3.(2008四川)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答案:C 价值总额=100×(1+10%)=110 价格总量=10×10×(1+10%)×(1+10%)=121 社会率变化不影响价值总量,劳动者数量增加10%,价值总量就多10%;“其他条件不变”即价格不变,仍是10,社会率提高商品数量多10%,劳动者数量增加10%,所以要乘以两个(1+10%)二、货币量、价格相关计算【理论回顾】1:实际需要货币量=价格总额/流通速度=单价×数量/流通速度(注意公式的变式)2:通胀率(物价涨幅)=(纸币发行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100%(即多发纸币量/实际需要货币量×100%)单位商品价格=原价×(1+通胀率)3.贬值率= (纸币发行量-实际需要货币量)/实际货币发行量×100%(即超发/已发行×100%)4:货币币值变化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价/(1±X﹪)注:升值“+”贬值“-”【真题演练】1.(2008全国)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经济生活的计算题与图表题分析.
• 假设去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 =6.5元人民币 • (1)美元对人民币升值5%,现在1美元 兑换多少人民币? • 1美元=6.5元×(1+5%) • (2)美元对人民币贬值5%,现在1美元 兑换多少人民币? • 1美元=6.5元×(1-5%)
• 假设去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 =6.5元人民币 • (3)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现在1美元 兑换多少人民币? • 1美元=6.5元÷(1+5%) • (4)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现在1美元 兑换多少人民币? • 1美元=6.5元÷ (1-5%)
《经济生活》的计算题与图表题分析
黄丽萍 教授 Email:hf3780944@ QQ:564203352
一、关于计算题的分析
• 说量大、难度较大 (2)从内容上可分为:概念型和关系型 (3)关系型的以正反比或不变的关系为主。 (4)从解题方式可分为:计算和推理 (5)计算题呈减少趋势
• 我国2007年A玩具的人民币售价是21.6元,1美 元兑换7.2元人民币,今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国内人民币升值了20%,同期美元对人民 币又升值了20%。请问该商品的美元售价是多少? •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21.6÷(1+50%)=14.4 • 考虑人民币升值:14.4 ÷(1+20%)=12元 • 考虑美元对人民币升值: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 多 • =7.2×(1+20%)=8.64元 • 该商品的美元售价=12 ÷8.64=
(一)关系型的计算题 • 问题:y=3x,当x增加15%,y将变为什么?
• 问题: y=3/x,当x增加15%,y将变为什么?
1.变量之间成正比例变化
• 问题:y=3x,当x增加15%,二者的比例 不变,y将变为什么? • y(1+15%) = 3x (1+15%) • 我们把变化后的y称为y1,则y1=y(1+15%) • 同理可证,若x减少15%,则y1=y(1-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归类解析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例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
A.80000.5通货膨胀B.40000.25购买力降低C.160002纸币升值D.20003购买力提高【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例题2: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
这就是说()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A.上涨不足5%B.上涨5%以上C.下降不足5%D.下降5%以上【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
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
此题正确答案为B。
或者这样理解: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X:Y=(1+5%)X:(1+5%)Y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
例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
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
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
(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例5:(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 的劳动时间。
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
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
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
(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例6:(补充题)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A.同样大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例7:(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解析】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例8:(补充题)2006年上海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为:交通、通讯、教育及医疗占33.4%;衣着及家庭用品占14.0%;食品占37.2%;其他占15.4%。
该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例9:(07年全国卷)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
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
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
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
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例10:(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
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方法一: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
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
方法二: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 件商品,价格为15元。
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
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
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0.8=N: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N=12.5(元)。
例11:(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
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例1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
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