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鲁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二、内容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1.地理空间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的属性
(1)具有一定的、、和。
(2)有明确的。
(3)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区域的定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基本的区域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教材第2页图1—1—2、图1一1—3,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其次,引导学生对两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下列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是()
A.干湿地区B.中国三大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BA、C、D三项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显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②列举实例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二、 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
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的类型(a)
乡村 地域
城镇 地域
范围
产业结构特 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a)
第一产业指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 工业和建筑 业
我国三次 产业的划 分
第三产业指除第 一、第二产业以 外的其他各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大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 1、概念(a) • 区域( Region ):一定的地域空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主要特征有: (b) (l )界线有实有虚。 (2) 内部相对一致,区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为勇功于的第开路始二,产才能业找到成 第二、三
主
为主
产业为主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 小
影响
大
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区域产业结构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 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产生着影响。古巴比 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证明。 教材P23 思考 提示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人类生产活动形式的差异。本则 案例主要介绍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农业生产活动方式发生 的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存、以 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并着重讲述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并 存与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分布区的
是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便利的交通运输
答案 解析
D.丰富的水产品
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方法技巧 “纵横捭阖”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 进行: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 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 和发展方向。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 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 式如图所示:油、水力等能源资源,
等金属资源,煤道炭路、航道、港口等
状铁况矿。
交通
灌溉、 、三
、铜矿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22021/9/122021/9/129/12/2021 2:55:37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22021/9/122021/9/12Sep-2112-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22021/9/1220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课
石油对外依赖度过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安全的危害 ①获取境外资源的难度加大; ②利用境外资源的成本陡增; ③资源运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 (2)题。
(1)图中影响 d 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 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❽动态理解储油构造--油气田的形成 最初,岩层水平,油分散在含油层,水分散在含水层,气分散 在含气层中。褶皱开始形成时,随着岩层的弯曲,水油气开始出现 不均匀分布,水油气都开始顺着岩层向地势低的地方(向斜槽部)流 动。油气密度较小,浮在含水层之上的岩层中,只能在背斜的岩层 中汇集,形成油气富集区(称为“储油构造”)。
4.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举例
土地资源、水资源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等
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
❷ 矿产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
非可再生资源
产、 能源矿产)
5.战略性矿产资源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发展、社会稳定和 国际竞争力 具有战 略意义,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 响和 制约作用的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以水资源为例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造成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❺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间接导致我国人口 、城市及 _经__济__发__展__水__平_的区域差异。 (3) 缓 解 我 国 水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问 题 的 措 施 ①修建大型 蓄水 工程。 ② 跨流域调水工程。
高中地理_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单元内容包括三大块:区域、区域差异、区域发展阶段。
测试卷的设计是根据三大知识点,设计了12道选择、两个综合题,第13题是考查东北部分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区位,第14题考查海南、新疆两个区域的自然状况及发展方向。
学生总体存在审题不严密,答题思路不规范,语言组织不规范,卷面布局不调理的毛病,这是整个讲评课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讲评的重点应该是规范学生审题、答题、语言、布局的规范性,所以讲评课学案的设计包括两大块:试题答案和补救训练题目。
补救题目设计两个,一个是区域对比,选择新疆和江苏两个省份;另一个是区域的发展方向,区域间交流。
试题的讲解采用学生为主体、师点拨的思路,把学生的不规范答案做在课件中,让学生自己点评答案,给出得分,体会如何使答题规范。
本课教学设计体现生为主体,教为引导,探究学习和发现法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了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区域间的差异性、开放性、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理解:理解区域内相同的地理环境在不同时期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不同,从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分析: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案教学、多媒体教学。
采用讲评学案教学,让学生自主纠错基础知识;采用典型错答案为案例,问题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分析试题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学会分析问题、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明白努力的方向。
通过学生自己对答案的评判,培养学生答题能力;通过补救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从文字、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发展,加深对人类活动及经济发展的理解;理解区域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难点:并探讨其原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篇1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其次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①地理环境,生存和进展受自然界②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③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④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⑤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浇灌、相宜的气温、充分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2)人类活动分布区:⑥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⑦三角洲、盆地。
3.工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⑧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⑨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的数量、⑩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矿产地四周b.临海型工业基地无大型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靠→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四周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爽,无污染或污染很小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基础达标练考查点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b.人类的生存和进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答案 a解析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差,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生存进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探索第一节认识宇宙的历程第二节不同的宇宙观第三节宇宙大爆炸假说第四节恒星的演化第二章认识星空第一节恒星天空第二节星座第三节认识星空第三章天体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星系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太阳概况第四节九大行星第五节月球第四章地球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年龄第二节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三节大地构造假说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高中选修二第一节海水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的相互作用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第一节海底形态第二节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第三章海岸和海岸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第四节我国海岸带的开发第四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第四节海洋动力资源第五节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第五章海洋灾害与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第一节海洋灾害第二节海洋污染第三节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我国的海洋第三节我国的海洋权益第四节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高中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城市化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概述第二节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三节城镇整体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节人居环境第二节商业布局与居民生活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第四节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高中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一节地理信息与地理学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构成与功能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一节地图投影与地图特点第二节遥感工作原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第四节遥感应用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GIS概述第二节GIS基本操作第三节地图数字化第四节GIS查询与分析第五节专题制图与地图输出第六节GIS展望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GPS的产生第二节GPS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GPS接收机第四节GPS的应用第五章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第二节数字地球。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全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
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淮河流域
北方
3.4%
14.4%
15.7%
43.5%
14.9%
58.2%
623
938
长江流域
南方
34.2%
81.0%
34.8%
54.4%
24.6%
36.6%
2பைடு நூலகம்60
4180
负面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讨论)
南水北调
西线
北京 石家庄
●
天津 ★●
中线
● ●
●
东线
郑州
●
丹江口
扬州
三峡
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总结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中线工程(1240千米)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到加坝扩容后 的丹江口水库,出丹江口水库后, 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东 麓自流送水到北京、天津,沿途供 水。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 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 地理环境.人类对地理环境既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 有自觉主动的改造,也有不 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 自觉的破坏。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 个区域环境的改变(地理环 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机械、电子等产业
燃气电厂建设
我国其它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晋煤外运 西电东送
(四) 生物资源利用
过度
生态破坏 改良品种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产量质量提高
生物资 源利用
合理 培育良种
植树种草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居住和移民有重要的影响。
地形和水资源是人类居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通常选择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的地区来居住。
例如,人们会选择居住在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这样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易于交通和交流。
气候条件也是人们迁移和定居的重要考虑因素。
温暖的气候吸引人们到海滨或高山地区定居,而严寒或极热的气候则会限制人们的居住选择。
其次,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产生影响。
土壤质量、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适宜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养殖业也至关重要。
例如,位于纬度较高的地区通常适宜小麦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种植,而位于热带地区则适宜种植水稻和香蕉等作物。
海洋和河流等水体资源对渔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各地的渔业主要依赖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定,例如,人们在海洋沿岸地区从事海洋渔业,而在内陆水域从事淡水渔业。
另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交通和贸易活动产生影响。
山脉、河流、海洋和平原等地理地势对交通和贸易路线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通常沿着河流和海岸线种植农作物、建造城市,并通过水路进行贸易。
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基于地理条件而形成的贸易路线。
地理环境还能影响人们的旅游活动。
一些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从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
例如,高山地区的人们经常饲养畜牧动物,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和崎岖的地形。
这些畜牧活动对当地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式。
沙漠地区的人们发展了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以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而多样的影响。
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决定了人类定居、农业、渔业、贸易、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6-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背景
原因
目的
结果
国家政策的调整 环境污染严重 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 内部交易成本低 市场广阔且潜力巨大 高额利润的追求 形成产业转移
( )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
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 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
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
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 )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特点
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 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 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 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编号:33---35编者:杨广鹏 审核:莫涛课题:区域2010高考说明要求与省教学要求一、 区域:1、 区域的定义:2、 区域划分:3、划分目的:5、区域的空间尺度: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___________;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_________、___________.6、区域的特征7、区域差异8、以日本与英国为例分析区域差异据表分析:表1、农业异同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 、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和 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各区域内部有 性,各区域间普遍存在 性。
开放性:区域并不是 的,而与其他区域有着 ,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一):初期阶段1.阶段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空间结构比较,区域的发展往往以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2.人地关系: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小,人类对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读图1-3-2:美国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
1.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十九世纪五大湖工业区的工业结构有何特征?(二):发展阶段1.阶段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和渐趋复杂,呈现有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走向。
2.人地关系: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
3.主要问题:主要面临资源,发展空间受到,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紧张。
结合课本内容及地图思考1.五大湖沿岸工业中心如何变化?2.五大湖沿岸工业部门和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问题?(三)转型阶段1.阶段特点:成长阶段后期,随着、、,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下降,效益降低。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矛盾。
区域面临问题是:原先具有的减弱,导致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读图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2.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人口迁移有何特征?原因是什么?(四):再生阶段1.阶段特点:该阶段,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改变区域的。
地理 中图版 必修三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后工业化阶段 4.后工业化阶段
思考
提炼总结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影响的阶段性 采集和狩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制约因素 动植物分布 自然地理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交通便利 优越的环境质量
回主页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材料: 材料: 1982年通过,1994年11月16 日正式生效 年通过, 年通过 年 月 17世纪,荷兰划定的领海宽度为 3 海里; 世纪, 海里; 世纪 2.有关概念: 有关概念: 有关概念 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国家划定领海宽度为 12 内海:又称"地中海" 内海:又称"地中海",四周几乎完全被大陆包围 领海: 12海里 领海: 海里 海里;本世纪 本世纪6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 海里 本世纪 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 200 海 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 海里 里的领海权. 里的领海权. 200海里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中自然延伸的部分,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中自然延伸的部分,约到水 海里=1.85千米 千米) (注深200m处. 千米) :1海里 海里 处 3.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 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 海洋国土的组成部分 思考 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
探索2 探索
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类似的现象! ? 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类似的现象 从东到西有无类似的现象? 从东到西有无类似的现象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和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1.采集和狩猎阶段
科 技
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人类的生存地有什么特点? 人类的生存地有什么特点? 进 思考 的影响随时代有何变化? 的影响随时代有何变化? 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 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 步 使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农业社会阶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 解析:第(1)题,结合图,从京津冀三个地区 的相对位置方面入手,说明保定的地理位置 优势。第(2)题,从河北省资源、地理位置等 方面分析其产业发展与京津的关系。第(3)题, 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分析。
• 答案:(1)与石家庄相比,保定距离北京、天 津更近;保定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 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 (2)资源、能 源基地;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基 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旅 游休闲度假区;北方地区现代物流基地;也 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 加工配套基地;分担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 (3)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 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 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
•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影 响
• 为解决我国能源、水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 不匹配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资源跨区 域调配工程。
• 1.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 2跨.区跨工域程区调域配调配对地对理地环理境环的境影的响影响
西气东输
从经济方面看:①缓解上海等发达 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加大对西部 的投资,加快对西部的开发;②促 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③带动我 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④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社会方面 看: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收 入,改善生活,稳定社会。从环境 方面看:改变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
• (4)考虑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
•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使输出地的资源优势 变为经济优势;可缓解输入地资源紧张的问 题、促进经济发展。
• (6)对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 入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下面为大家带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人类利用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
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案例: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开展。
意义: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根底设施建立。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金保障。
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
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
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缺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开展带来可能。
(P26“阅读”)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不利的影响?3.生物资源的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根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安康。
(P27“阅读”)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培育和改进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提高;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通道: 三大通道:
三西” 北——“三西”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水电 华北 三西 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华北 三峡水电为核心→华中 中——三峡水电为核心 华中、华东 三峡水电为核心 华中、 西南贵州乌江、 南——西南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盘江、红水河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电站→广东 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电站 广东
3、中部——崛起 、中部 崛起 六省( 六省(湘、鄂、皖、赣、晋、豫) 重要商品粮基地,有电力、冶金、机械、化工、 重要商品粮基地,有电力、冶金、机械、化工、 纺织等工业优势。 纺织等工业优势。
对策:加强现代农业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对策:加强现代农业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有 农业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问题: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与水土保持, 问题: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与水土保持,西电东送中部通 道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商品粮棉基地建设, 道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商品粮棉基地建设,荆江 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1、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 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 )、工业 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 旅游业、 旅游业、交通运输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 不利影响
区域发展——关注各区域 关注各区域 区域发展
1、西部——大开发 、西部 大开发 ——西北六省(新、青、甘、宁、、陕、内蒙古) 西北六省( 、、陕 内蒙古) 西北六省 气候干旱,水源匮乏,荒漠化问题突出; 气候干旱,水源匮乏,荒漠化问题突出; ——西南六省(藏、滇、黔、桂、川、渝) 西南六省( 西南六省 气候湿润,地形崎岖, 气候湿润,地形崎岖,交通落后
对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做好 对策: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 搞好就 工作,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搞好就 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区域发展——关注各区域 关注各区域 区域发展
交通拥挤 人口稠密 发达地区 资本过剩 生产 成本 资本 上升 技术 边远地区 经济 效益 劳动力 下降
产业 集聚 效应
污染严重 资源不足
北煤南运路线: 北煤南运路线:
1、山西的煤:大秦线——秦皇岛 、山西的煤:大秦线 秦皇岛——海运(渤海、黄 海运( 秦皇岛 海运 渤海、 东海、南海) 华东、 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 华东 2、山西、河南、山东的煤:太焦线、焦兖日线 、山西、河南、山东的煤:太焦线、焦兖日线——日 日 照港——海运(黄海、东海、南海)——华东、华南 海运( 华东、 照港 海运 黄海、东海、南海) 华东 3、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华南 、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 华南 4、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 武汉——河运 、山西、河北、河南的煤:京广线——武汉 武汉 河运 (长江)——华东 长江) 华东 5、安徽的煤:淮南线 裕溪口——河运(长江)— 河运( 、安徽的煤:淮南线——裕溪口 裕溪口 河运 长江) —华东 华东
意义: 意义:
缓解东部缺电局面;平抑东部电价;减轻东部环境压力; 缓解东部缺电局面;平抑东部电价;减轻东部环境压力;把 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产业转移原因分类: 产业转移原因分类:
1、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 、因为当地的环境、 区域转移。 区域转移。 ——美国东北部产业向西、向南转移,对迁出地而 美国东北部产业向西、向南转移, 美国东北部产业向西 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 言,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会造 成就业问题。 成就业问题。 2、为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转移。 、为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转移。 ——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台商的机电、工厂 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 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 台商的机电、 企业转移到大陆,对于迁入地来说可以增加就业。 企业转移到大陆,对于迁入地来说可以增加就业。 3、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 、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动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 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 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 向山区转移,使广东产业布局趋向“均衡分布、平衡发展” 向山区转移,使广东产业布局趋向“均衡分布、平衡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水资源 南水 北调 能源资源
南 多
北 少
西 西气 西电 东 多 东输 东送 少 缩小东西差距
缩小南北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调水线路 源地 供水区
东线
长江下游扬州
中线
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 三峡
西线
长江上游及支 流 长江上游金沙江 淮河和黄河下游、海河平原、京津 及其支流雅砻江、 淮河和黄河下游、海河平原、 及其支流雅砻江、 地区、 海河流域 地区、黄河下游 大渡河 较大 差 较小 较好 地势较复杂但 可自流北方 较大 最好 地势高, 地势高,地 形复杂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
生 产 成 本 地 区 差 异
原材料价格 工资与地价
降低成本 产 业 转 移 开拓市场
促进欠发达 地区发展
带来生态问题
公用事业费用
2、台湾产业向大陆迁移 、
廉价劳动力
较低土地价格
加速产业化 台湾产业 大陆 创造就业机会
广阔市场
众多发展机会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
对策: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 对策: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 生态环境建设 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和优势产业
区域发展——关注各区域 关注各区域 区域发展
2、东北——振兴 、东北 振兴 气候冷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气候冷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重要农林业基 地和工业基地。 地和工业基地。
区域发展——关注各区域 关注各区域 区域发展
4、东部——加快发展 、东部 加快发展 三大城市群经济发达,矿产、能源短缺, 三大城市群经济发达,矿产、能源短缺,华北缺 水严重
对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 对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 产业结构升级 发挥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中、 济,发挥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中、西 部地区多种形式的合作。 部地区多种形式的合作。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考大纲要求: 高考大纲要求: • 区域的含义。 区域的含义。 •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方式的影响。 • 产生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境的影响。
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 时间 概念 区 地理 发 差异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综合 特征 域 环境 展 含 与人 差 发展阶段 空间结构 结构 义 类活 异 衡量指标 产业结构 动 东、中西部差异 空间 区域经济联系 差异 南方与北方差异 西部大开发 东西部地区 资源跨区 产业 经济合作 域调配 转移 经 合 我 意 案 影 特 影 济 作 国 义 例 响 点 响 趋 含 成 势 义 效
水量 水质 工 程 量
地形、 地形、 地势影 响 可用配 套设施
黄河以南需 梯级提水, 梯级提水, 以北可自流
好,京杭运河 及沿线湖泊
较好
差,可利用 的设施
背景: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集中在西南、
北地区。水电资源和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 北地区。水电资源和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 利用。煤炭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利用。煤炭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 能源资源非常短缺,能源消耗量很大。 能源资源非常短缺,能源消耗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