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说明历史还是从历史说明异化——论马克思前后两种异化观与历史观的对立

合集下载

异化是一种历史必然

异化是一种历史必然

异化是一种历史必然作者:韦香竹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异化的理解、异化产生原因的分析,说明了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要阶段,但不具有永恒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异化存在的社会条件,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能被消除。

关键词:异化;生产力;私有制;历史必然异化(alienation)一词已被现代社会广泛使用,许多学者都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83-02一、异化(aIienation)的来源及涵义异化aIien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起初出现在经济学的领域,后来又延伸到哲学和社会学的使用范围。

而现代社会对异化的使用则更为广泛,许多学科都借用这一词,并在不同的领域给出了各自具体的解释。

在中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异化”的解释有三点:一是,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二是,在哲学上是指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三是,语言学上指连发几个相似或相同的音,其中一个变得和其他的音不相似或相同。

异化(alienation)在朗文词典中的解释就是“离间、疏远”,“疏离感”和“让渡、转让”的意思,实际上指的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使主体有一种被剥夺感。

二、哲学中的异化问题早在马克思之前就有诸多学者论及异化问题,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社会契约论的论述中就包含着异化思想,他赋予异化以对抗性的含义,他认为文明是邪恶的源头,文明导致的生活做作、堕落,文明和科学扭曲了人身上的善良天性,阐明了他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追求人类自由与平等的精神,他的异化思想是向德国古典哲学异化理论过渡的桥梁。

异化是一般人本主义的哲学范畴,它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首先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出现的。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

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

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

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

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使现象世界产生了。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异化观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异化观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异化观一. 异化是一般人本主义的哲学范畴自从卢梭提出异化概念以来,这一概念一直是人本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非人性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在1844 年前后,曾一再地使用异化概念来痛责资本主义制度,而且,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超出了一般的人本主义立场,从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

对于20 世纪的哲学思潮来说,理解“人”似乎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异化。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抨击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物化现象,寄希望于历史的总体运动来克服这种物化。

卢卡奇无疑是从“人”的角度来谈论物化的,但在卢卡奇那里,这个“人”不是个体的人。

虽然卢卡奇没有对“人”的范畴作较为详尽的阐发,但从卢卡奇从私有制度这一特定环境下来分析物化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是把物化与私有制度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物化应当被合理地理解为私有制条件下人与对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形式。

在卢卡奇之后,由于海德格尔对异化问题作出了颇有成就的研究,以及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使异化问题成了20 世纪极具诱惑力的热门话题。

海德格尔作为一代存在主义大师,他致力于发展起来的异化范畴,不象在以往的人本主义者那里那样,是为了用来批判资本主义,而是为了用来理解人的存在状态和把握人与人的关系。

在当代,异化问题派生出许许多多学术见解,但概括起来,诸多学术见解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源于海德格尔的人的普遍异化,即从个体的人出发,把异化理解成人的生存的普遍形式;另一类是源于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异化观,把异化与私有制度联系起来考察。

萨特的的异化观却介乎于这两类思想之间,或者说他把这两种相互抵牾的异化观合为一体了。

因为,就他从物的匮乏去追寻异化的根源,和要求通过人的实践的总体化来克服异化而言,他是比较接近于后一类异化观的。

但由于他不是把匮乏看作私有制度的特有现象,而是看作普遍存在于人类始终的,并且他又极其重视个体的人的非理性因素,所以萨特的异化观又是隶属于海德格尔以来的存在主义传统的。

试论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两个阶段的两种视角转换

试论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两个阶段的两种视角转换

方法。
关键 词 : 马克思 ; 异化 ; 人本化” 这一概念并不是马克思独创的, 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被广 的异化 观还是 处在 “ 人 本主 义” 框架 内 的。 2 马克思从 “ 历史 唯物 主义” 视 角对“ 异 化” 现 象的探讨 泛地运用。最初“ 异化” 这一概念主要运用于宗教领域 , 但是到了近代 , 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 , 这一概念逐步扩展到经济 、 政治 、 哲学等各领域 。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 的“ 异化 ” 思想 已经有 了初步 在启蒙时期 , 异化概念还属于政治学范畴 , 并未上升到哲学高度。到了 的转变 ,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 , 马克思通进 一步深人研究人类历史 , 创立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随着异化概念被广泛地用于分析人与整个外部世 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 他的“ 异化” 理论也全面转向了“ 历史唯物主义” 界的主客体关系中, 从而被赋予了特定的哲学 内涵 , 即“ 主体活动的结 的视角。这一转变尤其表现在马克思在《 神圣家族》 中的一段论述 中: 果却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 , 并反过来支配甚至危害主体 自身” 。 “ 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 但有产阶级在这种 自 我异化 1马克思 从“ 人本 主义 ” 视角对 “ 异化 ” 现象 的探 讨 中感 到 自己是被 满足 和被 巩 固的 , 它 把这种 异 化看 作 自身强 大 的证 明 , 影 响青 年 马克 思 的“ 异化 ” 理 论形 成 的思 想来 源是 非 常 丰富 的 : 有 并 在这 种异化 中获 得人 的生存 的外 观 。而 无产 阶级 在这种 异化 中则 感 黑格 尔哲 学 , 费尔 巴哈 的人 本学 , 空想共 产 主义理 论 以及对 国 民经济 学 到自己是被毁灭的, 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的现实。” 的研究等。 青年马克思读大学时是黑格尔哲学的忠实信奉者 , 在黑格尔 前文提到, 在{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 马克思主要还是 以伦理角度 那里, 异化主要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异化 , 即绝对精神在运动中外化成 来考察异化现象的“ 合理 陛” , 从无产 阶级在异化劳动 中的悲惨处境人 为“ 现象世界” 的过程。马克思在其博土论文《 德漠克利特 的自然哲学和 手, 揭露资产阶级罪恶的剥削本质 , 进一步提出对现实世界“ 异化” 现象 伊壁鸠 鲁 的 自然 哲学 的差别 》 中提 出精神 本 原( 原子) 的 异化 , 认 为精 神 的批判 。 而在《 神圣家族》 中, 马克思已经开始从一种“ 客观性” 的角度来 本原的异化是其实现 自身的途径 。这同黑格尔的异化观 还是一脉相 评价“ 异化” 现象了。 他不再局 限于道德伦理意义上的情感批判 、 责任界 承的。 后来马克思在《 莱茵报》 工作期间接触子大量的社会现实, 他对黑 定, 而是从“ 异化” 现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角度来 阐释“ 资产阶级” 和“ 无 格尔理 『 生国家和法的信仰开始动摇。此时期他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影 产阶级” 本身都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响将视角转入“ 人本主义” 的角度 , 费尔 巴哈将异化概念运用在宗教 的 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 马克思写道 : “ 无产阶级 只有在世界历史 批判中, 把上帝理解为人本质的异化 , 并强调神学 的本质就是人类学。 意义上才能存在 , 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 ’ 世界历史 马克思则在(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 中提出应该将批判的目光从 性的 ’ 存在才有可能实现—样。 而各个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就意味 对天 国的批 q 转 向对 尘 世的批 判 , 从 对宗 教 、 神 学 的批 判转 向对现实 世 着他们 的存 在是 与世 界历 史 直接相 联 系的 。” 可见, 马克 思认 为考 察 异 界人 的 自我 异化 状 态 的批判 , 即“ 真理 的彼 岸 世 界 消逝 以后 , 历 史 的任 化问题应该放人历史的维度中, “ 异化”是 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紧密相 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 揭 联系的一种客观历史现象 , 消除“ 异化 ” 的“ 事业” 也只能在世界历史的 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 自我异化 ,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 进程中实现。这种观点已经十分清晰地呈现出“ 历史唯物主义” 的视角, 务。 ” 这时候马克思从关注精神层面的异化转向关注的人的自我异化问 这表 明 , 此 时期 马克 思 已经抛 弃 了费尔 巴 哈式 的“ 人本 主义 ” 视角 , 树 立 题。 如果说之前的异化概念都是借用他人的概念的话 , 那么马克思在研 了 自己 的唯物史 观 。 究国民经济学的过程 中将 “ 劳动” 与“ 异化” 相结合提出 “ 异化劳动” 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 正是在马克思“ 异化” 理论发展的第二个 新概念就是具有独创性的视角了, 而这也是马克思的“ 异化” 理 沦形成 阶段上,马克思抛弃了原本关注个人主观动机和道德责任的 “ 人本主 的重要标志。 义” 的视角 , 转而树立 了一种新 的正确评价历史的视角 , 即从历史运动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研究不仅看到 的客观规律出发 ,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去阐明这些现象在历史发展的 了劳动的创造 陛的积极作用 , 也发现了劳动摧残人 、 奴役人的一面。工 定 的 阶段 匕 成 为可 能的必 然性 以及超越 它 的途径 。 人生产的财富量与他的贫困度成正 比,物的世界的增值导致人的劳动 3如 何正确 认识 马克思 “ 异化 ” 理 论 的两种视 角 的贬值 , 马克思在(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写道 : “ 劳动为富人生产 在评 价马克 思主 义思想 的时候 ,学 术界 往往 存在 两种 非 常具 有争 了奇 迹般 的东 西 , 但 是为 工人 生产 了赤贫 。劳动创 造 了宫殿 , 但是 给工 议 I 生的观点 , 认为青年马克思 的思想属于“ 人本主义” 的思想而成熟时 人创造 了贫 民窟。 劳动创造了美 , 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 因此马克思将 期马克思的理论属于“ 历史唯物主义” 的思想 , 并将“ 人本主义” 和“ 历史 这种现象定义为“ 异化劳动” , 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规定。 它主 唯物主义” 二者之间彻底对立了起来。我们知道 , 马克思对“ 异化 ” 现象 要包含四个方面: ( 1 ) 工人同他们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 2 ) 工人 同他的生 的研究是贯穿在他理论研究的始终的,所以也有人认为马克思对 “ 异 产活动本身相异化; ( 3 ) 工人 同自己的类的生活, 即类的本质相异化 ; ( 4 ) 化” 现象的研究也存在这种对立。诚然 , 在成熟时期马克思已经完全转 人同人相异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 , 马克思还是站在道德伦理意义上 换到了“ 历史唯物主义” 的视角上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对“ 人本 主 的“ 人本主义” 的视角来批判“ 异化” 的出现是“ 不道德的” , “ 非人的” ( 同 义” 的评价进行了完全的否定, 在马克思“ 异化” 理论发展 的两个阶段也 人的本质相异化的) 。 并不存在本质的对立。 之后 , 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 提出扬弃异化 的途径是 马克思成熟阶段的著作《 资本论》 从历史唯物主 义的角度分析生产 要消灭私有制 , 这一结沦是带有历史唯物主义色彩的。可以况“ 异化劳 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论证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 动” 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理论中的精华之作 , 从这里开始马克思渐渐转变 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但是, 在论述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剥削时, 视角,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 对于异化 问题的考察也渐渐转变丁视角 , 马克思也表达了坚定的批判 : “ 资本由于无限度地盲 目追逐剩余劳动, 虽然马克思从“ 劳动” 的角度研究异化 , 以及结论中提出消灭私有制的 像狼一般地�

异化与存在_也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_张传开

异化与存在_也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_张传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异化与存在———也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张传开 余在海为了突出异化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差异,学界习惯于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来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问题在于,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异化概念经历了一次嬗变,即从一个存在论的概念蜕变为一个价值论的概念,而马克思在其哲学的开端处恰恰是从黑格尔出发来理解异化的。

据此,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异化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但只有在黑格尔那里,异化问题才“第一次被看作是生存于世界并面对着世界的人的地位的根本问题”(卢卡奇,第19页)。

而且,在黑格尔异化理论得以完成的《精神现象学》中,“异化”概念始终是从存在论方面得到规定的,是一个“本体论事实的概念”(贝尔,第414页)。

作为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完成者,黑格尔认为,哲学的事情、真实的东西本身无非就是存在,就是精神,就是绝对。

要真正理解真实的东西或真理,就必须“着重地展开实体的重封密锁,并将实体提高到自我意识的水平上”(黑格尔,第5页)。

与直接的自我意识通过固守自己的直接确定性,而仅达到纯主观性的无实质的自身反映不同,黑格尔则认为,精神之所以是自我意识的精神,精神作为活着的实体之所以是主体,恰恰在于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建立自身的运动,是一个自我区别、自我否定、自我产生差别的东西,是一个不断转化为他在而又返回自身的历史性存在。

正是在抽象地、历史性地思考存在者之存在的过程中,黑格尔谈到了异化以及异化的克服。

黑格尔认为,“上帝的生活和上帝的知识因而很可以说是一种自己爱自己的游戏;但这个理念如果内中缺乏否定物的严肃、痛苦、容忍和劳作,它就沦为一种虔诚,甚至于沦为一种无味的举动。

这种神性的生活就其自在而言确实是纯粹的自身同一性和统一性,它并没有严肃地对待他物和异化,以及这种异化的克服问题。

但是,这种自在乃是抽象的普遍性,而在抽象的普遍性里自在的那种自为而存在的本性被忽视了,因而形式的自身运动也根本被忽视了。

论异化史观与历史科学:解答“历史之谜”的两种进路

论异化史观与历史科学:解答“历史之谜”的两种进路

论异化史观与历史科学:解答“历史之谜”的两种进路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人类对自然历史的探索成果获得重大突破,但对人类历史诸多问题的解答一直不能令人满意。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异化归结为“历史之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创立的学说命名为“历史科学”,这两者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异化史观”和“历史科学”究竟何者才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 其中是否存在“断裂”?一、“历史之谜”的缘起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笔记本三”部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和“历史之谜”作了这样的描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马克思在此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视阈,即“历史之谜”。

这里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之谜”指的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即“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

”可以说,马克思正是围绕这一历史之谜,进行了长期探索。

不难发现,这里的历史之谜是以哲学概念进行表述的,较为抽象,也较难理解。

我们不妨回到“笔记本一”部分,从国民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

在“笔记本一”的工资部分,马克思列举了社会可能的3 种主要状态,并且考察工人在其中的地位,结果发现,“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增长的状态中,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完满的状态中,贫困持续不变。

”而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多数人幸福,使得社会走向最富裕的状态。

但是即便在这种富裕状态下,工人依然贫困且不幸。

马克思继而考察了资本的利润,发现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间竞争的减少与人无关,资本无视人的存在,“人是消费和生产的机器;人的生命就是资本;经济规律盲目地支配着世界。

对马克思异化问题的理论探析

对马克思异化问题的理论探析

对马克思异化问题的理论探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其哲学中占有根本地位,异化或者说是劳动的异化这一问题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始终,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解决异化问题在于废除私有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异化问题。

从社会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一角度出发,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社会合作,在于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公平原则,资本主义对于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违反了公平原则,因此导致了异化问题的产生,只有将公平原则作为发展政治和经济的基本原则,人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标签:异化;劳动;生产力;公平关于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地位,国内外的学者都有过相关论述,例如国内的学者俞吾金先生曾两次撰文对异化理论的重要性进行过专门的阐述,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便将所有相关研究一一列举,本文对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基本地位将不再赘述,而是以此为基本前提,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问题进行探析。

一、异化与劳动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来看,马克思对于人的异化问题的关注早在他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中就已经开始,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则是学界公认的马克思对于异化理论最为全面的论述,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问题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异化劳动方面,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类的本质,异化就是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或者说劳动与人的对立。

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只有不受自然需要影响的生产才是真正的生产[1]53,劳动不仅是人维持生存的手段,还是人通过改造世界认识自身的一种途径,人在劳动中认识到了自己的类本质,异化的劳动使劳动仅沦为人维持生存的手段,使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根据马克思的看法,劳动是人与动物之间最为重要的区别,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人类的所有财富和文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之源。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劳动异化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资本、土地的相互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相互分离导致了劳动的分解,马克思说“劳动分解为自身和工资”[1]69,工人成了一种商品或一种资本。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所谓的异化,是指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对自身的否定。

因此,异化实际上指的就是杨弃。

因此,异化有两个特征:1、异化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异化必然走向异化的异化。

即否定之否定。

黑格尔是提出最早异化理论的人;黑格尔承认,先有自然界,然后有人,有人的精神。

他认为自然界之前还有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叫做理念阶段,或者叫做逻辑的阶段。

这个阶段变出了自然界,这就叫异化。

费尔巴哈把这个概念接过来解释宗教。

以前18世纪唯物论批判宗教比较肤浅,光说宗教是愚昧无知的产物。

人怎么会信上帝?这是愚昧无知,不懂科学!这种批判很简单,费尔巴哈用异化解释宗教的起源,就比以前深了一步,进了一步。

圣经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创造了亚当、夏娃。

费尔巴哈指出来的却正好相反。

他说,是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上帝。

不仅如此,人还把自己的本性也放到上帝里去了。

上帝有无比的智慧,这智慧是什么东西?是人的本性。

上帝爱世人,爱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

上帝有意志,意志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

所以,是人把自己的本性赋予自己创造的上帝,并且把它无限夸张,成了个上帝。

但是在创造出上帝之后,却跪倒在上帝的脚下,向它哀求:伟大的上帝啊!你创造出我啦!请你救苦救难。

我什么都不是,我是卑微渺小的,你是伟大全能的。

一切好的东西都归到上帝那里去了,顶礼膜拜。

这个过程,费尔巴哈把它叫做异化,叫做人性的异化,或者叫做人的本质的异化。

上帝哪里来的?神哪里来的?都是人自己造的。

自己塑菩萨自己拜,不认得了,反而倒过来,让上帝支配自己。

修道士为什么不结婚?因为天国里有个新娘,叫圣母玛利亚。

他把自己需要的,异化成圣母,他就不要新娘了。

修女在天上也有个新郎,就是上帝。

黑格尔的异化观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黑格尔的异化观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 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 ,是 “ 对劳动及其产 品的支配权 ” , 利润来源于 自然产品加工时人的劳动产品的增加。地租是 国民经 济学 的重要概念 ,它反 映着资产 阶级与地 主 阶级 之间 的微 妙关 系 ,“ 土地所有者 的权力来 源于掠夺” 。“ 地租是租地农 场主和土 地所有者 之间的斗争确定 的” 。地产 的竞争最后 “ 使大部分地产 落入 资本 家手 中” ,以至社 会最后只剩下两个 阶级 :工人阶级 和 资本家阶级 。马克思 “ 从 当前 的经济事实 出发 ” ,得 出了当前 经 济事 实 的本 质一一 劳动在私有 制条件下 的特殊 状态 ,即异化 劳
达 到 的 领域 ,也 是 一 个 异 化 了 的世 界 。 1 、异 化 体 现 了 能动 性 和 创 造 性 异化与 自我的实现紧密相 连。伦理世界异化 了 ,分裂为 自我 和现实的对立 ,现实世界是 自我意识的产物 ,然而对 自我意识来 说, 现实世界又是异 己的 、 格格 不入 的。 外 在化 的过程是辩证 的 , 方面 ,自我是异化 的主体 ,外在 的现实世界是 自我意识放弃其 精神性 的本质 的结果 ,另 一方 面 ,自我是抽象的 ,经过异化 ,自
黑格 尔的异化观 与马 克思的异 化 理论
杜 马 南楠 袁 玉 明 ( Fra bibliotek 山学院摘
云 南 保 山
6 7 8 0 0 0 ) “ 从
要 :黑格 尔是把 “ 异化”作为哲学范畴进行 系统论证 的第一人 ,实体成为主体的过程 ,是异化及异化的克服的过程;马克 思
当前的经济事实 出 发” ,得 出了当前经济事实的本质 一一劳动在私有制条件 下的特殊状 态,即异化 劳动 。

识思维 ,人才成为现实的 、有 意识 的、能进行思维的人 ,这个过 程 是 自我实现的过程 。 绝对精神是不断发展 的 ,精神的异化阶段标志着 “ 精神 ”自

论马克思的异化观 从早期到后期

论马克思的异化观 从早期到后期

论马克思的异化观从早期到后期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马克思的异化观是其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早期异化观到后期异化观进行论述,探讨其思想演化的内在逻辑。

一、马克思的早期异化观马克思早期异化观的起点是他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研究和批判。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核心是私有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被私人占有,劳动力则变成商品,工人只能通过卖劳动力来获取生计。

这样一来,工人的劳动成果被剥夺,他们成为“工具”,而不是主体。

劳动成为痛苦和奴役,而不是自我实现的途径。

这就是马克思早期的异化观,即劳动过程中工人与自身劳动成果、异己化的劳动过程和资本家之间的反目现象。

二、马克思的中期异化观马克思的中期异化观是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提出的。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由私有制和利润决定,工人只是生产过程的工具,没有决策权和控制权。

而资本家则借助资本积累以追求个人利益,使劳动过程成为剥削的手段。

由于劳动者对自己的产品失去了直接的控制权,因此他们也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权,这导致了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自由和人性都受到了异常的压抑。

三、马克思的后期异化观马克思后期异化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对生产方式的理解上。

在他看来,生产力的发展是驱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

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威胁到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矛盾不仅表现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还表现为国家和外部环境与生产者的矛盾。

这样,时代的发展迫使人们和社会进入一场变革之中。

总结马克思的异化观是他丰富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后期异化观,都深刻地刻画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处境,并提出了转变社会模式去消除这种状况的指导方向。

试论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两个阶段的两种视角转换

试论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两个阶段的两种视角转换
个视角探讨 了人类社会的 “ 异化”问题 ,这 两个视 角也代 表 了马克思异 化理论 的两 个 重要 的阶段 。第一阶段 , 亦 即青年马克思主 要是从 “ 人本主义”视角来认识 “ 异化 ”现
在这个阶段 , 马克思通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 历史 , 创立 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他的 “ 异
化劳动中的悲惨处境人手 , 揭露资产 阶级罪
恶的剥削本质 , 进一步提出对现实世界 “ 异
化”现象的批判 。而在 《 神圣家族 》中,马
克思已经开始从一种 “ 客观性”的角度来评 价 “ 异化 ”现象了。他不再局限于道德伦理
但是为工人生产 了赤贫 。劳动创造了宫殿 , 但是给工人创造 了贫 民窟 。劳动创造 了美 , 但是使工人变成 畸形 。 ”【 3 】 因此马克思将 这 种现象定义为 “ 异化 劳动” ,并对其基本 内
实。 ”[ 4 】 前文提到 , 在 《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 》中,马克思主要还是以伦理角度来考 察异化现象 的 “ 合 理性” ,从无产阶级在异

种异化 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 阶级
在这种异化 中则感到 自 己是被毁灭 的, 并在
生产 和交换 的研究 不仅看 到了劳 动的创 造 性的积极作用 , 也发现了劳动摧残人 、奴役
其 中 看 到 自己 的无 力 和非 人 的 生存 的现
人的一面。工人 生产的财 富量与他的贫困度 成正 比, 物的世 界的增值导致人的劳动的贬 值, 马克思在 《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中 写道 :“ 劳 动为富人生产 了奇迹般 的东 西 ,
理论广角 2 0 1 4年 6月 ( 中)
试 论马克思 “ 异化”理论 发展 中的两个 阶段 的两种视角转换

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论文

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论文

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论文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主体的缺失,本应身为自身主人的人反而成为自己的奴仆,也就是说主体对自身的异化。

卢卡奇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马克思本人那里吸取理论和方法上的启蒙,但二人的思想发展逻辑不同,卢卡奇早期以《历史和阶级意识》为代表的异化思想,很大程度上继承马克思晚期异化理论的内容,并且受黑格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以《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为代表作,则充分体现了卢卡奇更为成熟的异化思想,将马克思的早期与晚期思想结合起来,更侧重马克思早年的思想。

这样,卢卡奇关于异化问题的思想就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许多异同点,下面就其异同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结论,是立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来阐述的,它的特点是视野开阔,代表了他这个时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是过渡性的。

马克思此时还未把个性的自由、人类的最终解放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科学的考察和分析。

因此马克思早期的异化观还不很成熟,异化是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哲学范畴,在现实中是很难操作和实现。

二这样就形成商品形式的普遍化,从主客观上是制约着人类劳动的抽象。

劳动成为一种按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的可以测量的劳动,可计算性破坏了客体的统一性,也破坏了主体的自主性。

无产阶级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主体,就已经不是作为主体自主地进行创造历史的活动,而是沦为商品,降低为物的世界的一个因素。

卢卡奇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就首先必须从观念上瓦解“商品拜物教”。

当下的关键是抢救已沉沦的无产阶级主体意识。

只要无产阶级恢复了主体意识,无产阶级就摆脱了物对人的统治,从而成为历史的真正主体。

这样无产阶级的解放,不是获得物质利益的解放,而是享受自我意识的精神胜利。

卢卡奇晚年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卢卡奇克服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不足,将物化、异化、对象化加以区分。

关于透视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关于透视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关于透视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关于透视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近些年,西方“马克思学”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学者们针对“两个马克思”、“两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马克思主义的原罪性等问题进行了学理论证,试图把此问题合法化。

但是,应该看到,西方“马克思学”制造的这种“学术神话假象”是在肢解马克思主义,他们通过差异分析方法,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解构,从而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以此证明,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最具有优先性和时代性。

可以说,“解构”就成为西方“马克思学”的学术主旨,为此,通过对“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剖析,阐释这一问题的实质所在,以便使我们能够客观地对待西方“马克思学”,防止盲目崇拜“马克思学”,捍卫而非削弱马克思主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一、两种马克思主义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制造“两个马克思”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其目的是反马克思主义。

它们这些思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构造出来的,当它们返回马克思文本进行文献考据时,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文本解读和诠释的影响。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可划分为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划分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统一性遭到质疑,这为西方“马克思学”进一步肢解或解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口实和说辞。

为了澄清西方“马克思学”的实质,必须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持有的两种马克思主义切入,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西方“马克思学”产生的背景、逻辑后果与问题的实质。

恩格斯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与列宁对唯物主义一般原则的强调,被一些人歪曲为与旧唯物主义没有区别的自然主义和教条主义,认为恩格斯和列宁等人脱离了马克思所强调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立场,甚至有些人直接指责恩格斯和列宁等人否定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面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屡屡失败,一些人开始重新思考和解读马克思的文本。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

肖前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重点笔记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节哲学及其社会功能一、什么是哲学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并且是关于这种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有这样,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智慧之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

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或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2、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黑格尔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三、哲学的功能总体而言,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整个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乃至再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其者统摄一切的灵魂的作用。

库仑定律历史的几点说明

库仑定律历史的几点说明

库仑定律历史的几点说明
曾铁
【期刊名称】《技术物理教学》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库仑定律历史的几点说明曾铁(安徽宣城师范)一般的电磁学或物理教
科书,介绍库仑定律时均谈到了库仑扭秤及其著名的实验,并说1785年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最先得到了静电力F反比于距离平方,正比于电荷电量乘积这一关系,进而建立了库仑定律。

然而史实不尽如此,不是...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曾铁
【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师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使用《历史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几点说明 [J], 姜承;李海峰
2.对99年历史科《考试说明》的几点认识 [J], 姚锦祥;
3.从异化说明历史还是从历史说明异化——论马克思前后两种异化观与历史观的对立 [J], 王金福
4.历史的无名簿科学的优先权——库仑定律的发现 [J], 陈兆海
5.编写初中中国历史社会主义部分教材的几点说明 [J], 李隆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

“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

“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代蕊【摘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异化理论一直受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关注和探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形成应有的共识.学界往往过多强调异化概念的批判意蕴而忽视了早期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历史性肯定,类似的偏向也表现在了卢卡奇和韦伯关于异化的理解中.在异化现象依然普通存在、异化问题依然严峻的今天,辩证、全面、科学的阐述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双重历史效应,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研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能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05【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异化;物化;切事化;历史唯物主义;双重历史效应【作者】代蕊【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 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异化是马克思传统理论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概念,在其著作中一直都在使用。

韩立新、王南湜等人说明,在马克思早期的巴黎手稿中,就对交往异化问题有丰富的论述。

而俞吾金、王东等人也早就发现,在马克思后期文本中也不乏异化话语[1-4]。

当今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异化是一个贬义词,带有浓厚的批判意蕴,直至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才表明了对异化的历史性肯定。

例如“尽管青年马克思也从道德评价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但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后,马克思坚持首先从历史评价的角度来看待异化现象”[5]。

“在其早期,马克思还曾将劳动本身理解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一种人类自我实现的基本方式,因而将人的解放与实现自主劳动等同了起来,认为只要消除了异化,生产劳动本身便可成为自由的活动领域。

”[6]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不是在中性的或肯定的意义上使用异化的范畴,而是在否定的和消极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对于这样认识和用法,笔者并不认同。

解答“历史之谜”的两种进路

解答“历史之谜”的两种进路

解答“历史之谜”的两种进路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人类对白然历史的探索成果获得重人突破,但对人类历史诸多问题的解答一直不能令人满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析学手稿》中将异化归结为“历史之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创立的学说命名为“历史科学”,这两者之间是如何过渡的?“异化史观”和“历史科学”究竟何者才是对“历史之谜”的解答?其中是否存在“断裂”?一、“历史之谜”的缘起在《1844年经济学析学手稿》的“笔记木三”部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和“历史之谜”作了这样的描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白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木质的真正占有”,“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白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在此提出了白己的问题视阂,即“历史之谜”。

这里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之谜”指的是“人和白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即“存在和木质、对象化和白我确证、白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可以说,马克思正是围绕这一历史之谜,进行了长期探索。

不难发现,这里的历史之谜是以析学概念进行表述的,较为抽象,也较难理解。

我们不妨同到“笔记木一”部分,从国民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

在“笔记木一”的工资部分,马克思列举了社会可能的3种主要状态,并且考察工人在其中的地位,结果发现,“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口益加剧;在增长的状态中,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完满的状态中,贫困持续不变”而国民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多数人幸福,使得社会走向最富裕的状态。

但是即便在这种富裕状态卜,工人依然贫困且不幸马克思继而考察了资木的利润,发现资木积累的增长和资木间竞争的减少与人无关,资木无视人的存在,“人是消费和生产的机器;人的生命就是资木;经济规律自目地支配着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我 提 出 马 克 思 的 异 化 观 和 历 史 观 与 人 本 主 义 的 异 化 观 和 历 史 观 的 对 立 时 , 一 般 不 会 遭 我
到 反 对 , 当 我 提 出 “ 克 思 的 两 种 异 化 观 和 历 但 马
但他 提出 的问题—— 从迷信 ( 宗教 ) 说 明历 史还 来
包 含 着 否 定 、飞 跃 、质 变 的 过 程 。 当 我 提 出 这 种 视 野 时 ,多 5 懂 得 辩 证 法 和 历 " -
格 尔 的 理 念 论 来 认 识 和 批 判 现 实 。例 如 , 把 国 他 家理 解为 “ 治 的 和法 的理 性 的实 现 ” 政 … 。 为 认 “ 应该 把 国 家建 立 在 宗 教 的基 础 上 , 应 建立 不 而
异 化 观 和 历 史 观 的 对 立 ”或 “ 个 马 克 思 的 对 立 ” 两
的立 场 上 提 出 异 化 和 历 史 的关 系 问 题 :是 从 异 化
来 说 明 历 史 还 是 从 历 史 来 说 明 异 化 。问 题 的 提 法 表 明 了 两 种 异 化 观 和 历 史 观 的 对 立 , 仅 表 明 了 不 马 克 思 的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异 化 观 和 历 史 观 与 费 尔 巴哈 人 本 主 义 的 异 化 观 与 历 史 观 的 对 立 ,而 且 表
是 从 历 史 来 说 明 迷 信 — — 却 是 很 有 意 义 的 , 们 我 今 天 可 以 站 在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立 场 上 重 新 提 出这 问题 。同样 . 们 今 天 也 可 以 站 在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我

史 观 的 对 立 ” , 会 遭 到 许 多 人 的 反 对 , 被 时 却 会 指 责 为 是 步 西 方 学 者 的 后 尘 , 造 两 个 马 克 思 的 制 对 立 。然 而 , 我 看 来 , 提 出 “ 克 思 的 两 种 在 不 马
化来说 明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则相反,从人们 生活的现 实历 史条件来说 明异化 , 把异化理解为在一定历史条 件 下所产 生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与人本身 的分 离、 对立,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 , 异化也将消灭。应 当坚持历
史 唯 物 主义 的异 化观 、 史 观 , 对 人本 主义 的异 化 观 、 史观 。 历 反 历 关 键 词 :马 克 思 ;异 化 ;人 本 主义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从异化说明历史还是从历史说明异化
论 马 克 思前 后 两 种 异 化观 与历 史 观 的对 立
王 金 福
( 苏州大学 政 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 1 13

要 :马克思并不 天生就是马克思主义者 , 马克思只是在其 思想发展 的一定阶段上才创 立了马克思主
义。 在马克 思的思想发展 中, 存在着两种对立 的异化观、 史观 ,一种 是人本主义 的异化观和 历史观 , 历 另一 种 是历 史唯物主义 的异化观和历史观。人本主义把异化理解为 “ 人的存在” “ 的类本质”的分 离, 与 人 并从异
14 年 , 克 思 在 《 犹 太 人 问 题 》 指 出 : 84 马 论 中 “ 们不 把世 俗 问题 化 为 神学 问题 。 们要 把 神 我 我
学 问 题 化 为 世 俗 问 题 。相 当 长搞 清楚 这种 对 立 , 们 才 能 真正 理解 和坚 持 我
明 了 马 克 思 本 人 前 后 两种 异 化 观 和 历 史 观 的对 立 。

的 问 题 , 不 能 真 正 划 清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和 人 本 主 就 义 的界 限 , 不 能正 确理 解 马克 思创 立 的历 史唯 就 物 主 义 及 其 异 化 理 论 。而 要 提 出 这 个 问 题 , 需 就 要有 一 种历 史 的视 野 , 种看 待 马 克思 的思维 方 一
在 自 由 理 性 的 基 础 上 ” 2。马 克 思 认 为 ,真 正 ¨1 7 的 国 家 不 应 成 为 为 私 人 利 益 服 务 的 工 具 ,“ 人 私 利 益 的 空 虚 的 灵 魂 从 未 承 受 国 家 观 念 的 照 耀 和 熏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人 们 在 自觉 意 识 上 决 不 会 反 对 。然 而 , 不 自觉 意 识 中 , 配 人 们 思 维 的 却 是 另 一 在 支 种 观 念 : 马 克 思 就 是 马 克 思 , 克 思 从 其 理 论 活 马 动开 始 , 是 一 个 马克 思 主义 者 , 克 思 的著作 就 马 是 “ 质 统 一 的 整 体 ” 新 序 。 这 种 非 历 史 的 本 [ 版言 在
26 ・
从异 化说 明历史还 是从 历史 说明异化
式 :历 史 地 看 待 马 克 思 的 思 想 发 展 。 一 思 维 方 这 式 包 括 两 个 层 面 :一 是 尊 重 历 史 事 实 , 是 最 基 这 本 的 ;二 是 辩 证 地 看 待 历 史 事 实 , 发 展 看 作 是 把
作者简介 :王金福( 92 14一
从 事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研 究 。
) ,男, 江苏无锡人 , 苏州大学政 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士生导师, 博 主要
中图 分 类 号 :B 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0 .4 32 1)102 .7 收 稿 日期 :2 1— 8 2 O 0 1 0 (0 0 .0 60 4 1 000—0
马克思主义 的异化观和历史 观。

直 用 迷 信 来 说 明 历 史 , 我 们 现 在 是 用 历 史 来 而 说 明 迷 信 。 ]5 管 马 克 思 当 时 对 宗 教 与 历 史 的 ” 4尽 2


历 史 的 视 野 : 马 克 思 并 不 就 是 马 克

关 系的理解还 没有完全 达到历史唯物 主义的水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