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1—6章笔记

合集下载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及其具体体现(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其不同回答形成哪些不同的派别。

3、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派别4、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什么6、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8、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实践对于人的重要性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10、规律有哪些特点(尤其掌握客观性的具体表现)1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两大基本观点14、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5、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6、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是什么1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18、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9、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2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哪些方面(动力和源泉、形式和状态、方向和道路)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认识的本质是什么3、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这种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开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答复了事物为什么会开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根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根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开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开展以另一方开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开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开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开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表达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开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开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开展的根底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6、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其启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开展过程和开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原知识点分章总结

马原知识点分章总结

马原知识点分章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第二章辩证法辩证法的哲学根源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法的发展规律辩证法的方法论第三章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起源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活动第四章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物质的范畴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与实践第五章人的实践和社会历史人的实践的哲学范畴社会历史的起源和发展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第六章根本问题和非根本问题哲学范畴的根本问题和非根本问题关于哲学问题的原则性问题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第七章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哲学根源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基本范畴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哲学路径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实践活动第八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哲学起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本质和基本范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规律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实践活动第九章真理和认识真理和认识的哲学根源真理的本质和基本范畴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真理和认识的实践活动第十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和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哲学范畴实践与真理的关系的哲学范畴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和实践与真理的关系的实践活动第十一章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基础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的本质和基本范畴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的规律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的实践活动第十二章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哲学起源唯物史观的本质和基本范畴唯物史观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与实践活动第十三章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的关系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实践活动结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推动社会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发展哲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构建哲学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推进哲学科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培养哲学专门人才以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主要知识点所做的分章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应用的学科,下面为您总结其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

五、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哲学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用以解释世界的科学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运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础,意识是超结构,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注重从整体、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有机整体,强调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包括辩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认为事物是多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要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对象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社会的根本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第四章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对立和斗争的关系。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

第五章党和革命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党和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是阶级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和手段,是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第六章民主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要以人民民主为出发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体制。

第七章国家和国际问题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国际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第一章、主干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马原重点笔记整理

马原重点笔记整理

马原重点笔记整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 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什么正确世界观错误世界观第二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章)- 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第一章)- 世界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辩证法形而上学第四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章)- 世界是否可认知问题:世界怎样认知反映论先验论可知论不可知论第五部分: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三章)- 社会、人的问题:人是什么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第六部分:资本主义论(第四、五章)- 社会制度问题:资本主义永恒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第七部分:社会主义论- 社会主义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两级分化第二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观-所谓物质观,就是在哲学上,人们对物质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态度。

A.哲学物质概念的特点:a)最大共同性b)最大普适性c)最高抽象度B.列宁的物质定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客观实在性;2.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物质不是意识派生的;3.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独立于一是之外;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C.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1.在唯物论方面: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从根本上与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在认识论方面:坚持了威武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从根本上与唯心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3.在历史观方面: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在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上:揭示出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X.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可穷尽性;各种物质形态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Y.物质范畴与物质结构理论I.区别:A.哲学物质范畴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和关系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认识;物质结构理论是自然科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关于自然界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理论概括;B.哲学物质范畴所反应的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是绝对的;物质结构理论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是相对的。

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

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

马原】重要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本原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二是关于人类思维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虽然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因此,整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三章: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它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四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中客观的普遍现象,具有共性、绝对性。

同时,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个性、相对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第五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第六章: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Practice is the n that unites objective regularity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The Dialectical n Theory:Firstly。

n is the n of thing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nal contradictory movement of things.Secondly。

马原笔记

马原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④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他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见联系不见区别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1.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②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2.联系的复杂多样性: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章节笔记

马原章节笔记

马原章节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1.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节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节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性。

1.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节详细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原理和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形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阶级斗争理论。

2.1 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本节详细介绍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2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本节围绕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展开,详细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问题,强调了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起到的重要作用。

2.3 阶级斗争理论及其实践意义本节阐述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才能夺取自己的利益,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

3.1 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本节详细介绍了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阐述了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继续发展和丰富。

3.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节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强调了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贡献。

马原各章主要知识点汇总(修改稿) (1)

马原各章主要知识点汇总(修改稿) (1)

马原主要知识点汇总绪论部分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4.马克思、恩格斯具有标志性的三大经典著作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6.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第一章唯物论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3.物质与运动、静止与运动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法部分1.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所有内容2.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所有内容3.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4.五大思维能力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2.认识的本质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6.真理的检验标准7.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8.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2.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4.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的内涵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正确认识与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

1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1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5.资本的原始积累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7.P184-193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所有内容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垄断的含义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6.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2.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3.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4.理解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的开拓前进第六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掌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理解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与长期性。

大学马原笔记整理

大学马原笔记整理

大学马原笔记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世界的全面、一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方面。

在学习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

它强调物质的实在性和客观存在,反对唯心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并且主张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它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同时也强调整体和个别、必然和偶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事物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逐渐地、渐进性地、循环地前进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曲折性的。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部分,它分析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社会意识的演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形态的演进是按照必然性发展的。

第二章: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都展现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他们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原理,提出了革命的农民阶级主体论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马原笔记2023各单元

马原笔记2023各单元

马原笔记2023各单元第一单元:哲学基本问题1.1 哲学的定义和对象哲学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对世界和人类存在进行根本性思考的学科。

哲学的对象包括宇宙、人、思维等一切存在形式。

其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思维和理论分析。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宇宙问题宇宙问题是关于世界的起源、发展和本质的问题。

哲学探讨宇宙的存在形式、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规律等。

1.2.2 人问题人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意义和自由意志等问题。

哲学关注人的智慧、道德、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1.2.3 思维问题思维问题是关于思维的本质、知识的来源和真理的问题。

哲学研究思维的规律、推理的方法和认识的能力。

1.3 哲学的主要流派哲学的主要流派有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当代哲学等。

第二单元: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2.1 社会的定义和本质社会是由人类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人群。

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的社会性和人的本质属性。

2.2 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社会的起源是人类从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下不断演变和进步的过程。

2.3 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总体结构。

第三单元:人的存在与自由3.1 人的存在问题人的存在问题是关于人是什么、为什么活着和如何活着的问题。

哲学思考人的存在形式、人的目的和人的自由等问题。

3.2 人的自由问题人的自由问题是关于人的自由意志和社会的自由程度的问题。

哲学研究人的自由选择、人的责任和个人权利等。

3.3 人的幸福问题人的幸福问题是关于人的幸福感受和追求幸福的问题。

哲学探讨人的幸福标准、幸福的来源和幸福的实现途径等。

第四单元:社会的价值问题4.1 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人的价值是指人的尊严和人的存在的意义。

社会的价值是指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价值。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学问点: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与意义内容:(p2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原委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其次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意义:(p29)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相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p32)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行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意识的本质(p31)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p4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主动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安排性;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32—3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更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担当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马原期末每章总结

马原期末每章总结

马原期末每章总结第一章思维及其运动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

在这一章节中,马原首先阐述了思维和物质的关系,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思维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主观活动,人的思维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思维运动具有内在的辩证性,它表现为形式的、量的和质的三个方面。

形式是思维运动的外部表现,量是思维运动的数量规律,质是思维运动的质与质之间的转化。

了解思维的辩证运动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促进思维方法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矛盾及其规律性马原在这一章节中着重阐述了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而实现的。

事物的矛盾表现为质的和量的矛盾,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量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事物的质与质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质与量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认识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对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实践中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内因与外因的联系及其规律性这一章节主要阐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和环境。

内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外因,外因又可以影响和改变内因。

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认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半边学和整体学说及其规律性这一章节重点讲述了半边学和整体学说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

半边学从部分出发,研究特定的事物,整体学说从整体出发,研究一定范围内的事物。

半边学和整体学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决定着科学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一般性。

了解半边学和整体学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准确简练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复杂性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这一章节主要讨论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4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9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开始探索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等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

3.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和客观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5.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剩余价值论,认为生产资料的占有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剩余价值是剥削的实质。

6.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无产阶级是历史上唯一能够解放全人类的阶级。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并对辩证法、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等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第二章: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哲学思想本章主要讲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哲学观点,并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第三章:辩证法本章主要介绍了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并对辩证法的本质、方法、作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说明。

第四章:社会发展规律本章主要讲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必然性以及历史上的革命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本章主要介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渊源和主要内容,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历史的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等方面,并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第六章:阶级斗争学说本章主要涉及了阶级的概念、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和客观规律、阶级斗争的来源和根源,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意义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

马原知识点总结全书

马原知识点总结全书

马原知识点总结全书第一章: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灵魂。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个根本的理论观点,它要我们看事物的发展,不是片面地观察它的表面现象,而是要观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懂得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善于分析问题,善于看事物的全体和全局。

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其次,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是在生产斗争中产生的,而生产斗争的发展是规定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道路。

只有生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才会变革。

最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混沌而复杂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不可抗拒的规律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宝贵理论内容。

第二章: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分析,首先要证明社会是历史过程中产生的人类创造物,是社会运动的产物。

其次,社会是一个由阶级组成的社会。

各种不同的社会阶级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进行着不断的斗争。

最后,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认识社会运动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章节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首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而阶级斗争是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推动力。

其次,阶级斗争决定了社会的制度性质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根本动力。

最后,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可以实现各种国家制度的经济,是不稳定和不可持久的。

第四章:社会思想史基本观点第五章:国际风云演变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上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有所帮助。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原理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是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为基本观点的社会政治理论。

其理论原则并不仅仅是论述清楚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

它包括关于世界的一般的和根本的问题的解释,是对宇宙的总和和解释,因而也是关于技艺和政治的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部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是对广大党员和青年学子进行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理论和政策教育,为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基本理论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本书分为六章,分别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下面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它的基本观点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物质运动规律,一切思想都是物质世界的反映,主体世界不是独立的、不依赖于意识,而是主体的意识运动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对立统一规律、数量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基本规律的辩证法。

3. 辩证法运用在社会的领域中表现为:社会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统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内容: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内容:社会是在阶级斗争中向前发展的,社会的发展是不断推动历史车轮向前滚动的动力,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痕迹。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矛盾: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基本矛盾。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方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阶级观念和先进理论成为人民的智慧结晶史前进方向。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内容:政治是对抗性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之一,是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形式。

最新马原重点笔记整理

最新马原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部分:绪论(绪论)-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什么⏹正确世界观⏹错误世界观第二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章)-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第一章)-世界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辩证法⏹形而上学第四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章)-世界是否可认知问题:世界怎样认知⏹反映论⏹先验论⏹可知论⏹不可知论第五部分: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三章)-社会、人的问题:人是什么⏹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第六部分:资本主义论(第四、五章)-社会制度问题:资本主义永恒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第七部分: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两级分化第二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一章)第一章物质观-所谓物质观,就是在哲学上,人们对物质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态度。

A.哲学物质概念的特点:a)最大共同性b)最大普适性c)最高抽象度B.列宁的物质定义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客观实在性;2.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物质不是意识派生的;3.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独立于一是之外;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C.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1.在唯物论方面: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从根本上与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在认识论方面:坚持了威武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从根本上与唯心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3.在历史观方面: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在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上:揭示出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X.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可穷尽性;各种物质形态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Y.物质范畴与物质结构理论I.区别:A.哲学物质范畴是对一切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和关系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认识;物质结构理论是自然科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关于自然界物质结构一定层次的理论概括;B.哲学物质范畴所反应的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是绝对的;物质结构理论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本框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总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分论:(1)马哲:A.唯物论B.辩证法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认识论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D.唯物史观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政经:A.剩余价值学说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B.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3)科社:A.社会主义理论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B.共产主义学说第1章读书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义的多角度理解(2)马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哲②政经③科社(3)对马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4)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广义的马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直接思想渊源①德哲②英政③英法空社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马义理论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两大理论基础:①唯物史观②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2)具体体现①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政治立场③理论品质④社会理想(3)学习目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读书笔记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3.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1)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主体?(3)客体?(4)中介?44.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2)认识过程: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3)实践过程:主客体同时得到了改变(4)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4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高于认识(2)表现?(3)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理解?46.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表现?(2)理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二)认识的本质47.认识的本质★★(1)马克思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认识?(2)基本内容?4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两条路线?49.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1)旧唯物主义的两个缺陷?(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50.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1)二者关系?①区别:阶段/特点/形式不同②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2)割裂二者关系导致错误?51.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1)第一次飞跃?(2)具备的条件?52.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理性因素的含义?(2)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3)非理性因素含义?(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方法论意义?5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第二次飞跃?(2)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3)更为重要的原因?(4)具备条件?5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反复性的原因?(2)无限性的含义?55.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具体的历史的含义?(3)方法论意义:防“左”或右二、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6.真理及其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3)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会导致:主观真理论(4)主观真理论的两种形式?(5)真理的一元性?5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两重属性?(2)真理绝对性的含义?(3)相对性的含义?(3)二者关系:①相互联结②辩证转化(4)绝对性和相对性体现了人的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5)反对错误观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6)真理性的具体性?58.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1)二者关系:①区别:含义不同②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2)方法论意义?(二)真理的检验标准59.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1)由何决定?(2)实践与逻辑证明的区别?60.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含义?(2)方法论意义?(三)真理与价值61.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1)含义?(2)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62.价值及其特征(1)价值含义?(2)价值构成?(3)价值特性?6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价值评价的含义?(2)价值评价的特点?(3)正确的价值评价要求:与人类整体要求或利益相一致64.价值评价的功能(1)功能:①激励②制约③导向6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2)人类活动的两个根本原则?(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对立统一:①对立:三方面区别②统一:三个方面表现(4)真理与价值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三、真理与实践的统一67.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68.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6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7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4章读书笔记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7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3)唯心史观的缺陷?(4)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7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1)社会存在含义?(2)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意识的含义?7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1)二者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这一原理的意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74.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1)含义?(2)结构?即基本要素?(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75.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1)含义?(2)地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3)内容?①广义?②狭义?(4)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根本方面?7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生产方式?(2)相互关系?(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7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原理内容?(2)意义?(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78.经济基础的内涵(1)含义?79.上层建筑的含义★(1)含义?(2)构成?(3)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4)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上层建筑(5)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8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1)二者关系?(2)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8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1)原理内容?(2)意义?(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82.社会形态的内涵★(1)含义?(2)社会形态特点:①内容是全面的②具体的③历史的(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8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表现?8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含义?(2)对社会形态进行选择的特定原因?85.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含义?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86.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1)社会的基本矛盾?(2)原因?87.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根本动力?(2)主要表现?(二)阶级斗争88.阶级的产生和本质(1)产生?(2)本质?89.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2)作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90.阶级分析方法(三)社会革命9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1)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2)实质?(3)革命的根本问题?(4)根源?(5)条件?9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表现?(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但不否认改良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3.改革的性质和作用(1)改革的性质?(2)改革与革命的关系?9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1)性质?(2)特点?(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5.科学技术的含义(1)含义?96.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1)作用?(2)表现?97.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1)二重性的表现?(2)全球问题表现?(3)如何解决?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2)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99.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1)全部历史是由个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100.人的本质★★★★★(1)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2)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3)人与人的区别在于?101.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1)三原则? (2)历史合力说?102.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的含义?(2)作用?(3)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0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①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②内容?(2)群众路线:①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内容?(3)新时期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04.个人与社会历史(1)含义?(2)个人的分类?105.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作用表现?106.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1)方法: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章读书笔记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时间?(2)地点?(3)途径?2.资本的原始积累(1)含义?(2)持续时间?(3)途径?理解: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3)时间?(2)标志?(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含义?(2)条件?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含义?(2)二因素:①是什么?②含义?③最本质的因素?④二者关系?(3)交换价值:①含义?②与价值的关系?(4)劳动二重性:①决定二因素是什么?②含义?③价值实体?④二者关系?6.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价值量的含义?(2)界定商品价值量的三原则: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商品价值量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7.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关系?(2)劳动生产率的含义?(3)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④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8.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四个阶段?(2)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 (3)影响?9.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本质?(2)货币职能?10.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地位?(2)内容?(3)表现形式?(4)价格?(5)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是什么?(2)如何解决?(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继承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实践意义: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13.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对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界定,不仅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还应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2)马克思重点研究生产领域体力劳动,科技和管理等脑力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作为复杂劳动应创造更大价值(3)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要充分肯定科技、管理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起的重要作用(4)应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没有价值创造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2)基本条件?14.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劳动力商品价值特点:构成?(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特点?15.货币转化为资本★(1)前提?(2)资本的含义(二)资本主义所有制16.所有制和所有权(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2)二者的区别与联系?17.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所有制?(2)本质?(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1)两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含义?1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劳动隶属于资本家(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20.剩余价值的含义★(1)工人劳动的构成(工作日的构成)?(2)剩余价值的含义?21.资本的本质(1)定义?(2)体现关系?2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及其意义★(1)分类依据?(2)含义?(3)意义?23.剩余价值率(1)含义?(2)公式表示?(3)表明?剥削程度2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2)含义?(3)获取方法?(4)适用条件:主要初期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含义?(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途径: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4)适用条件:主要后期26.超额剩余价值(1)含义?(2)每个资本家的主观目的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3)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客观后果:获得相对剩余价值27.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1)生产自动化条件:①属于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②其本身价值只能通过劳动转移,不能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③其应用使劳动复杂程度更高,从而复杂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④只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本身不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8.资本积累的含义(1)含义?(2)资本积累学说的意义?2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再生产两种类型?(2)简单再生产:①含义?②分析结论: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4)扩大再生产:①含义?②源泉?30.资本积累的本质(1)本质?31.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1)资本积累的源泉?(2)影响因素:①剥削程度②劳动生产率③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④资本家垫付资本?32.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2)资本的价值构成?(3)资本的有机构成?(4)公式表示?33.相对过剩人口★★★★★★(1)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趋势及原因?(2)扩大生产规模途径:①资本积聚②资本集中(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形成相对过剩人口(4)相对过剩人口:①含义?②形式:①流动的过剩人口②潜伏的过剩人口③停滞的过剩人口34.资本积累历史趋势(1)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必然被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代替3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1)含义?(2)三个阶段?(3)三种职能?(4)资本循环:①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②是三种循环的统一36.产业资本实现循环的基本条件(1)条件:①空间上并存②时间上继起37.资本周转(1)含义?38.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1)影响因素:①周转时间②资本构成(2)如何加快周转?①缩短周转时间②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39.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核心问题?(2)社会总产品与社会总产值?(或两个前提条件?)40.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实现条件:两大部类和各个部门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4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1)资本主义工资:①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②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模糊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④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两种主要形式:①计时工资②计件工资42.利润和平均利润★★★★★(1)利润的含义?(2)利润的本质: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4)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5)影响: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6)平均利润表现为:①产业利润②商业利润③银行利润④地租(7)平均利润学说意义:整个资本家阶级共同剥削工人阶级43.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它和唯物史观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2)其揭示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4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1)基本矛盾?(2)深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这一矛盾不断深化4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1)实质(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2)根源:①是什么?②基本矛盾的表现?(3)周期性:①原因: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4)周期性的影响: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周期性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