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错误例释——兼谈近五年高考语文卷中的成语试题_3623

合集下载

高考成语错例分析

高考成语错例分析

高考成语错例分析基础试题2013-01-16 06075d56b7b40102e2l9高考成语错例分析1.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2. 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期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

(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这里太夸张不满情绪的范围和程度。

)3. 声名不论大小,都是*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用得好。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4. 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常用来表示创水平高。

这里“涉笔成趣的地方”指的不是创作人,而是故事情节。

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

强调零碎,不表示浓缩。

)5. 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

(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常讽刺不坚持原则。

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

)6. 在严打斗争中,*****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地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贬义。

)7.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不形容变化莫测。

)8. 幻想虽然美丽,但是它扑朔迷离,咱们这些学生,还是实际一点好。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不能理解为不切实际。

)9. 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创作以前。

成语病因真题

成语病因真题

从近年高考语文成语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成语使用错误有以下几类。

1.理解有误【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多含有惋惜之意。

〖2006全国卷1〗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句中当作“成功或者失败”的意思使用,错误。

【屡试不爽】屡:屡次,多次。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2005江苏卷〗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几次考试心情不爽快”,纯属望文生义。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容易误解为“街道上没有人”而误用〖1997全国卷〗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而“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这样的情景岂能用“万人空巷”?【文不加点】点:涂改。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2004北京卷〗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把“文不加点”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望文生义,大谬不然。

2.不合语境【一念之差】念:念头、主意;差:错误。

一个念头的差错指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2006全国卷1〗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是好事,用一念之差显然不合语境。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006北京卷〗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根据句意,批判国家采取的措施过于急功近利,而不是取舍不当。

高考语文成语题设误:类型例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设误:类型例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设误:类型例析高考语文成语题设误:类型例析?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

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

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曲解词义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019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2019年高考题第5题C项)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二、用错对象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2019年高考题第4题B项)例4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2019年高考题第4题C项)此处两句,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

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

而例4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亦属对象不当。

三、误用褒贬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用其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1.弹冠相庆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2.不刊之论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3.文不加点例: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点:涂改。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4.差强人意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来风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为训例: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训:准则。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7.始作俑者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高考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及改正

高考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及改正
4、下半场,釜底抽薪的实德队突然发威,郝
董、王涛各进一球,将比分反超。 (破釜沉舟)
5、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
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 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浮光掠影) 6、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署自己的姓名, 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金钱。
例题: 1、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 充栋。
2、本刊将洗心革面,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 辑质量,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3、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 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4、我们漫步在山阴道上,沿途的风景络绎不 绝。 5、这座破旧的博物馆如今修葺一新,看起来 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趋之若骛 玩火自焚 满城风雨 舞文弄墨 煞有介事 官样文章 暴虎冯河 流风余韵 醍醐灌顶 师心自用
2、谦敬失当,不合语境
词语有谦敬色彩。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
得体有礼,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要 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一致。

(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 作用,引出了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政府为 他们办了实事。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 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班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再不治 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5、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两年 的苦练,如今成了全县闻名的笔杆子。
对策三:注意感情色彩,辨明褒贬
4、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
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 黑的大门。 5、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 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对策五 细心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全)高考语文-成语使用正误辨析-例题详解

(全)高考语文-成语使用正误辨析-例题详解

高考语文-成语使用正误辨析-例题详解考向一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切忌望文生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等,往往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

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是“修改”之意。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再如“登高自卑”并非“登上高山很自卑”的意思。

“自卑”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词,“自”是介词“从”,“卑”是“低处,底下”的意思。

“登高自卑”的意思是“登高山从底下开始。

比喻事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典例1 分析并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1)在范仲淹笔下,洞庭湖风光无限,有时波平浪静,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则风生水起,浊浪排空,让人顿生萧然之悲。

【成语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就必须着手实现湿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科学化,使湿地资源利用具有充分的可持续性。

若等到严重事态出现时再采取行动,那将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成语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全国卷Ⅰ)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成语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李平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加上这几年工作之余坚持不懈的练笔、投稿,成了全县有名的笔杆子。

【成语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个国家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简单地“输入”“复制”,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制度,最终可能会水土不服,刻鹘类鹜,甚至把国家的前途命运葬送掉。

成语运用命题失误例析

成语运用命题失误例析

成语运用命题失误例析【摘要】成语运用已成为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有关的练习题浩如烟海,但不少题目纰漏百出。

颠倒是非正误难明的题目数见不鲜,有的竟然是高考题,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实在令人担忧。

【关键词】成语运用命题失误一、明明运用错误却被命题者视为运用正确1.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猝不及防”是事情突然,来不及防备之意,它不能修饰被蝴蝶点了一个触吻,“猝不及防地被吻”明显搭配不当。

应表达为”猝不及防,被一只蝴蝶……”2.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投桃报李”意为他送我桃子,我拿李子回送他,比喻友好往来。

至少要涉及到双方,它投桃报李,显然不妥。

3.该会计师事务所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咄咄逼人”意即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以形容言论、气度等,咄咄逼人显然不能修饰收购策略。

4.目前,以韩国现代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韩资企业来盐投资,到去年年底,韩资在我市利用外资比重占到半壁江山。

“半壁江山”指保留下来或失掉的部分国土。

用以表现“韩资在我市利用外资比重”明显应用范围不当。

命题失误的原因甚难预测。

5.那时严福祥和全楼的人们正在熟睡,谁也没想到他们在香甜的梦中要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不期而遇。

“不期而遇”意为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应用于人的行为。

用于和大火相遇显然不妥。

二、明明运用正确却被命题者视作错误1.“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

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达900年以上。

“鲜为人知”意为很少有人知道。

巨树“杜鹃王”隐于森林,很少有人了解它。

该词显然运用无误。

2.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成语误用辨析-2025届中高考精美打印版

成语误用辨析-2025届中高考精美打印版

成语误用辨析一、望文生义原因: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而未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推敲其历史语意。

或者断“词”取义,错误理解成语中的某些语素而忽略成语意义的整体性。

示例:(1)各部门都应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4)我叔叔退休后,还呆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他年富力强。

分析:(1)“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2)“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3)“进退维谷”指进退都处于困境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

(4)“年富力强”指年轻力壮。

例句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视了“年富”的意义。

拓展: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自己却得不到好处。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居民都吸引来了。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望洋兴叹:原指看到伟大事物才感到自己渺小,现比喻做事因力不胜任或没条件而无可奈何。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久假不归:长久借用,不归还。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数典忘祖:数着典籍却忘记了祖先的行事。

比喻忘掉根本。

或对本国历史文化的无知。

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已、知音或乐曲高妙。

如坐(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间不容发:中间的距离极小,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

比喻情势极其紧迫、危急。

一衣带水: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

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高考成语误用题型5种28例

高考成语误用题型5种28例

高考成语误用题例说2012/9/12高考对成语辨析运用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常用成语本身意义的准确理解的考查和对近义成语、形近成语的区别运用的考查。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了解高考成语误用试题的类型,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训练并提高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是应付高考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成语误用题有哪几种类型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这几种:一、褒贬不分,感情色彩混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

例如: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3、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5、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6、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例(1)中的“无所不为”指的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由此看见,它是一个贬义词,用在“年轻的科学家”身上,显然是不够恰当的。

例(2)中的“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这里用来说明“艺术爱好者”也不是很正确,同样是色彩的误用。

例(3)~例(6)中的“半斤八两”“处心积虑”“蠢蠢欲动”“指手画脚”等成语,都属于贬义误用为褒义的典型例子。

二、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还有一些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

例如:7、谈起电脑、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赞叹不已。

高考语文试卷成语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成语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A项中的“画龙点睛”形容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B项中的“无懈可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D项中的“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而C项中的“孤芳自赏”原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现多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因此,C项成语使用不正确。

2.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A项中的“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B项中的“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C项中的“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而D项中的“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因此,D项成语使用不正确。

二、填空题1.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A解析:A项中的“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B项中的“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C项中的“妙手偶得”形容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D项中的“鹤立鸡群”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

因此,A项成语使用正确。

2.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A项中的“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B项中的“临渴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C项中的“风和日丽”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D项中的“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因此,C项成语使用正确。

三、解析题题目: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并举例说明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答案:1. 成语:画龙点睛意思:在关键时刻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例句:这篇文章论述详实,但缺少一个画龙点睛之笔,让人印象不深刻。

2. 成语:掩耳盗铃意思: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例句:他以为自己把错误藏得很好,就像掩耳盗铃一样,实际上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高考成语题错误分类解析

高考成语题错误分类解析

高考成语题错误分类解析作者:焦文林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1年第10期成语是高考语言运用类试题的考查热点,题型以四选一的客观题为主,也有释义、替换、填空题。

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成语题的错误项,我们可以发现,成语误用主要有混用词义、用错对象、用错褒贬、不合语境等八种类型。

一、混用词义混用词义,一是将两个词义相近而用法完全不同的词语混用、错用。

例如“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意义比较接近,但是其用法却完全不同:“不胫而走”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了;“不翼而飞”则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二是将两个有相同词语,而意义完全不同的成语混为一谈,例如“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而“鱼目混珠”,则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误例解析]1.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人自顾不暇,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

(2011年高考广东卷)自顾不暇:暇,空闲,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这里可改为“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2.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2011年高考山东卷)良莠不齐:“莠”,狗尾巴草,比喻品质不好的人。

好人坏人都有。

可改为“差参不齐”(好坏差别大,多形容事物)。

二、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不懂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附会,造成错误使用。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成语中的古今异义词,如“不刊之论”,“不刊”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因为“刊”古义是“砍削”,引申为对文章的修改,“不刊”,即正确的、不用修改的。

“不刊之论”指写得非常好的文章;二是成语的整体含义,如“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之前心里有一幅完整的竹子的形象,现指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三是成语的比喻义,如“落花流水”原指美景衰落,比喻惨败。

五年高考真题 正确使用成语含答案及解析

五年高考真题  正确使用成语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七正确使用成语高考命题规律1.题型多变:2013年题型为“四选一”辨析单项正误,2014年、2015年题型为“四选一”近义辨析填空,2016、2017年题型为“六选三”辨析组合正误,2017年全国卷题干要求由“全都正确的一项”变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2018年把近义成语放入具体语境中来考查,要求选出全都恰当的一项。

2018年高考真题及对应训练见专题十。

2.考查点稳定:无论考查哪种题型,皆常从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等角度设误。

命题角度辨析成语使用正误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7全国Ⅰ·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语境中没有失败的意思。

与语境不符。

②“意味深长”,意思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使用正确。

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使用正确。

④“守正不阿”,坚守正道,毫不偏袒。

形容人公正不徇私情。

成语中的“正”表示的公正,不是语境中的“该领域”。

望文生义。

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高考考察成语误用案例及正确解释

高考考察成语误用案例及正确解释

误用成语举例(音序版)A.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使,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了大坝。

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3、这里药铺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4、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5、李小红从痛苦中苏醒过来,老板对她不仅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6、一个成年人做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让人不可理喻....。

7、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8、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9、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10、他被敌人抓住后,虽被打得浑身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11、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12、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13、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14、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改革方案的初稿。

15、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16、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C.17、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18、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19、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

高考成语误用经典类型解析实用一篇

高考成语误用经典类型解析实用一篇

高考成语误用经典类型解析实用一篇高考成语误用经典类型解析 1高考成语误用经典类型解析前后矛盾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例23: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辽宁卷):刮目相看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而前半句已说是第一次,又何来的刮目相看呢?例24: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所赠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赠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四川卷):僧多粥少:比喻不够分配之意。

而前半句说消费者寥寥无己,后半句怎能说僧多粥少呢?明显的供大于求嘛。

八、词义用错成语是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的含义也相对固定。

因此,成语在使用时要求也较高,如果句子和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有出入,我们称其为词义用错。

例25: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宁夏卷):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非常谦虚。

句子意思并不表现丛飞谦虚,因此用错成语。

例26: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山东卷) :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句子的意思根本没有帮助之意,用错成语了。

例27: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广东卷)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句意的大方面和具体方法并不属于南辕北辙。

例28: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北京卷):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句子意思和读书无关,因此用错成语。

例29、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高考语文考试中极易用错的成语-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考试中极易用错的成语-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考试中极易用错的成语|语文综合知识高考语文考试中极易用错的成语高考试题中曾考过的“万人空巷”“首当其冲”“炙手可热”“莘莘学子”“差强人意”等成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

对成语的使用,由于很多时候人们已习非成是,这就给正确判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40例,供大家复习。

同时,大家中依此思路,注意这类成语的用法,以不断强化积累。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代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代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成语使用错误44例分析

成语使用错误44例分析

成语使用错误44例分析成语使用错误44例分析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成语使用错误195例分析。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无伦次::指讲话或写文章颠三倒四,没有条理。语无伦次显然不足以“深恶痛绝”,这里乃轻词重用。
五.在使用中不注意感情色彩。例如: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995年全国卷第4题)
2.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玻(199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四),山东省滨州出版事业发展中心编)
六.生造成语。例如:
1.遗憾的是,好样不长,她又固态复萌……在赌友的引诱和丈夫的影响怂恿下,又进了赌常
2.多年的荒草盘根错结,耙子下去搭不上来,用了好大的力气翻起来,又怎么砸也不碎。
3.起初,这祖孙三代对我们这些人的到来感到意外;当我们说明全国妇联和中央领导同志都很关心,派我们来探望时,这祖孙三代人顿时泪如潮涌。
3.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1996年5月黄冈地区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辨析: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事,一般用作贬义,指什么坏事都干。试题误作褒义词了。
文不加点:加点,涂上墨点,表示删去。此成语意为文章一气写成无须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是褒义词。而试题则将它理解成贬义词,变为写文章不注意标点的意思了。
不刊之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此成语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也是褒义词。而试题将其理解为贬义词,当作不能刊登的文章的意思了。
当然,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有些成语的褒贬义同样也发生了变化:如明哲保身,现一般用作贬义,而标新立异则用作褒义了;臭味相投原为中性色彩,现用作贬义了。有些成语又有两重性:如想入非非,一为思想进入虚幻状态,完全脱离实际,是中性色彩;二为胡思乱想,用作贬义。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仔细辨别。至于由于修辞上的需要故意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则一般应加上引号以示区别。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题中“一位”与众多的学生不合。
这三个句子都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在使用时将其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不合逻辑。
三.在使用中,望文生义,不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的出处以及使用的范围和对象。例如:
1.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起码要看上两遍,才会感到味如鸡肋,方能窥出其中的精妙。(1996年南昌市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以上三例均转引自《报刊常见错用“成语”辨正,载《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5~6期)
辨析:
故态复萌不可写成试题中的“固态复萌”,试题显然受故步自封可写成“固步自封”的影响。另外,好样不长应为好景不长。
盘根错节不可写成试题中的盘根错结,“节”“结”音同义不同,不可换用。
泪如泉涌不可写成试题中的泪如潮涌,泪如泉涌意为眼泪流得象泉水一样不断涌出;而潮涌,指象潮水那样涌来,用来形容眼泪显然不妥。成语的表意十分准确,不能任意改动某个字。
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已含被动,前“被人”应删,可改“真是”。
二.在使用中与句子语义相悖,不合逻辑。例如: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1992年全国卷第3题)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全国卷第4题
3.这所大学里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1996年广州市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辨析:
安居乐业:即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题中“安居”与前面“生活”重复,且两词不搭配,“的生活”应删。
遍体鳞伤: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题中“全身”与“遍体”重复,“全身”应删。
循序渐进:多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提高。出试题者未掌握此成语使用的特定范围,而误作循环往复之用了。
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试题由于不了解此成语适用的对象而误用。
四.在使用时不注意词义的轻重。例如:
1.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1996年6月北京市宣武区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成语有很强的表现力,正确使用成语能使文意精炼丰富,语言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鲜明性和生动性。《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已明确指出“语文知识及运用”中的“词语”包括成语,而历年考试中成语的使用题得分率一直很低,这不能不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加强对必考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考试说明·序》),决不搞题海战,这也是笔者写此文的初衷。(作者系苏州市三中教师。
一.在使用中与前面的语义重复而显得累赘。例如:
1.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1996年北京市海淀区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张成同志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1996年北京市海淀区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成语使用错误例释——兼谈近五年高考语文卷中的成语试题
顾立闻
成语试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对成语作静态分析,即考成语中加点字的音、形、义,其能力级为A级。如1993年全国卷第2题考成语的正确书写,1994年全国卷第1题考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1995年全国卷第2题中考有关成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解释,1997年全国卷第1、2题中考有关成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二是对成语作动态分析,即在具体语境中,考词义相近成语的辨析和成语的使用,能力级分别为B级和D级。如1994年全国卷第5题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词义相近成语的辨析,1995年全国卷第4题考成语的正确使用,1996年全国卷第6题又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词义相近成语的辨析,1997年全国卷第4题又考成语的恰当使用。这两种题型似有交替出现的规律。本文试用具体例子着重谈谈成语使用错误的问题,成语使用发生错误,主要是由于不了解成语的意义而造成,归纳起来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下面六个方面。
3.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全国卷第4题)
辨析:
巧夺天工:天功,指自然所造成的,此成语意思是精巧的程度胜过自然,形容制作技艺高超绝妙。苍山、洱海皆为自然所为,非人力所造,用此成语显误。
万人空巷:空巷,指街上的居民都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居民都吸引出来了。试题显然误解为街上空无一人。
2.人世间,对言必信行必果的是赞美的,对言而无信、语无伦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1996年6月浙江省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三〉语文试卷)
辨析:
一失足成千古恨:失足,跌倒,比喻犯了严重错误,整个成语的意思比喻一旦犯了严重的错误或堕落,无可挽救,成为终身的恨事。失去机遇,不能理解为犯了严重错误或堕落,只能算是一次失误,况且句子既然说“机遇总是会有的”,那么机遇也就不会仅是一次,对一个青年来说,生活道路还很长,只要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拼搏,取得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也就不会“无可挽救,成为终身的恨事”了,用此成语显然言重了。
2.季节自有自己的更替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1996年5月天津市高中毕业班质量调查试题)
3.老师,我不耻下问,请教你一个问题。(1997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七〉,山东省滨州出版事业发展中心编)
辨析:
味如鸡肋:鸡的肋骨,吃着没味,扔掉可惜,此成语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中国成语大辞典》“味如鸡肋”条)。出试题者显然误解“味如鸡肋”典故的意思,把鸡肋当成味道极好的食物而与含意隽永的优秀文学作品作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