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福建为例
产业集群及其在福建发展的思考
产业集群及其在福建发展的思考□黄丽萍摘要: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培养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发展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探讨了福建产业集群形成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作者简介:黄丽平,女,福建教育学院政史系副教授,厦门大学经济系博士生。
所谓集群是一个生态概念,生态学中的生物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环境里各种生物种群,相互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单元。
集群被经济学家引用到经济学中,形容企业的生态聚落,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
地方产业集群,是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
集群有多种形式,其复杂性也不尽相同,但产业集群的主体都是大量产业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其内容包括:⑴生产最终产品或提供最终服务的企业.⑵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生产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供应商。
⑶下游的销售商及销售网络、顾客。
⑷侧面有互补商品的生产商。
⑸支撑机构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起支撑作用的民间团体、行业中介、金融部门以及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起支持作用的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咨询中心、培训中心等。
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给集群内的企业带来生产资料的节约、劳动力成本的节约、信息技术成本的节约。
外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生产资料的节约是因为:第一,产业集群可以使公共产品得到合理的利用。
企业数量增加,公共设施的数量可以不要增加。
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尽管需要付费,但总比分散投资、单独建立公共设施要省钱多了。
第二,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即使因为企业的增多而增加其公共产品的数量。
那么增加的公共产品的价值,不会和集群内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按同一比例增加,而是公共产品价值的增加慢于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的增长,从而使生产资料转移到单个产品上的价值也减少。
外部规模经济还带来劳动力成本的降低。
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因为资源 的聚集 ,从 而带来 规模 经济 和范 围经济 ,并吸收新的优质 资源 的加 入 ,促进 创新 ,为企 业从事柔性专业化创 造平 台。这些 因素 的综 合作用 ,带 来更低 的交易成本 ,给集 群企业创造 竞争 优势 。马 歇尔
的外 部经 济论 (97 19 )和 以克鲁格 曼 (o0 2o )为代表 的 新古典经济地理学理论均概括 了外部规模经济 的三要 素 :
l 引 言
随着公司规模的 日益扩 大和经济全球化的 日益深化 ,
2 0世纪 曾被认为是跨 国公司 的天下 ,中小企业 的生存环
境将更为险峻。但 到上世 纪七八 十年代 ,当西方 国家普
成本 ,可以便于信息传播 ,便 于面对面 的交 流以加 强了 解 ,也更有利于拥有专业 人才 ,促 进创新 ,加 快知 识传 播 。这种产业集群对 区内企 业带来 的优势是非 产业 集群 的企业所难 于具备 的。
马歇 尔 (97 19 )指 出,“ 当某一工业定 位于某一 区域 时 ,就极有可能长期定位 于此 。同类 厂商彼 此相邻 并从
遍遭受衰退之苦时 ,一些以中小企业 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
如意大利第三世界的服装 与皮革业 、美 国硅谷地 区的 r I '
产业 、瑞士的钟表业 等却表现 出惊人的竞争 力 ,由此产 业集群引起全世界 的普遍重视 ,各 国政府纷纷 制定产业
于集群企业竞争 优势 的基础作用 。 22 成本优势 .
内的企业竞争优 势 ,将 提供另外 一个视觉 ,让 我们对 产 业集 群有更 为全 面的理解 。我们将 处于产业集 群 内的企
业 ,并成为集群所 在行业价值链 上一部 分的企业 ,简称 为集群企业 ( l t e Ⅱ 。综合产业 集群竞争优 势的 Cu e d矗 啮) sr 上面几种 观点 ,如 果从集 群企 业的视 角看 。产业集 群对
福州市中小企业福州
福州市中小企业福州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背景介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因其灵活、创新的特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福州市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中小企业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1. 发展潜力巨大:福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
2. 缺乏创新创业氛围: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
中小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3. 资金难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获得融资的难度较大。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
4. 人才匮乏:福州市的中小企业普遍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存在着缺口。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三、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1.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从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等方面入手,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其创新创业。
2. 建立融资支持机制:政府应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通过贷款、担保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降低融资成本。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中小企业。
4.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中小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推出奖励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福州市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融资支持,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只有如此,福州市中小企业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莆田中小企业福建省的经济支柱
莆田中小企业福建省的经济支柱莆田中小企业:福建省的经济支柱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福建省莆田市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中小企业发展日益壮大,为福建省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莆田中小企业的背景、优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企业在莆田的背景莆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这里地处于福建省中部,毗邻闽江,交通便利,形成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
同时,莆田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莆田中小企业的优势1. 制造业优势:莆田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涵盖了纺织、鞋业、陶瓷等多个行业。
这些企业以其规模小、灵活性强、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2. 创新能力:莆田中小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同时,这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密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中小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降低了经营风险。
这种灵活性成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竞争力。
三、莆田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影响1. 就业机会:莆田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聘用的大部分员工来自当地,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改善了其生活质量。
2. 经济增长:中小企业在莆田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中小企业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带动投资和消费增长,进一步促进了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发展。
3. 贡献税收:莆田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纳税意识强,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
这些税收资金进一步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进程。
4. 带动周边发展: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莆田周边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带动。
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构成的单元结构,能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主要体现为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和外部范围经济。
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实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每个企业承担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活动,生产效率极高,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所以企业既能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又不必过分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实现了“柔性”与规模的统一。
产业集群的外部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集聚特别是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时,可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水平联系可以借助分包商的生产能力、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调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总之,在集群内企业可以在不牺牲“柔性”的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单个企业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第二是交易成本的节约,集群内企业大部分交易在群内进行,集群内企业交往频繁,协作关系较稳定,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减少谈判环节,提高谈判效率,增进协作关系从而降低谈判成本,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
第三是群体效应。
集群内企业通过联合可以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合体,其集合效应远远超过单个企业的简单叠加,具有“1+1>2”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集群内企业便于采用和推广相同技术标准,提高该标准的认可程度,并且集群对新标准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力,有时甚至可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集群的知名度能吸引更多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交易范围,争取更有利的交易条件,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第四是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促进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新产业组织的形成。
基于产业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32-02摘要产业集群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所呈现的强劲的竞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文章在引入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以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集群企业依托产业集群较非集群企业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并提出集群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一、产业集群概念的引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外一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了惊人的竞争力,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业集群、美国硅谷的it产业集群、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园、瑞士的钟表业等。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群也在快速发展,如温州的皮革与制鞋集群、宁波服装、义乌小商品、乐清低压电器等。
这种产业集群表现出的强劲且持续的竞争优势,使得各国学术界对产业集群领域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马歇尔(1997)将集群定义为在一个由历史与自然共同限定的区域内,中小企业积极地相互作用与当地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后形成了其以劳动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理论。
波特(2000)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国内学者王缉慈(2001)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有限地域的特定产业或产品生产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顾客、地方政府、中介组织、知识生产机构等),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和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有利于产业组织协调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二、集群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分析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者往往把企业看成是以孤立的原子状态存在并展开交易和竞争的实体,忽略了企业间关系对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岑鹏杰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年(卷),期】2006(000)019
【摘要】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产业集群的概念,认真分析了产业集群是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总页数】1页(P181)
【作者】岑鹏杰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J], 韩淑慧
2.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探析--常熟市中小企业竞争力系列研究之三 [J], 司子强
3.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J], 岑鹏杰
4.提升浙西南山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J], 王丽丽
5.产业链、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竞争力内在机理探讨——以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 [J], 杨水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7
2013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序号 92 项目编号 2013GXS4D143 项目名称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 贵州省科技厅 93 94 2013GXS2D037 2013GXS4D148 贵州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绩效评价体系及管理机制研究——以 贵州为例 云南省科技厅 95 96 97 2013GXS1D007 2013GXS2D038 2013GXS4D149 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变革对我国的影响研究 “科技入滇”长效机制研究 西南地区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98 99 2013GXS2D039 2013GXS4D150 切合本地特点的西藏信息化战略研究 西藏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中关键问题研究 陕西省科技厅 100 101 2013GXS2D040 2013GXS4D151 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的对策研究 西安市科技局 102 2013GXS4D152 产业转移视角下“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协同成长路径研究 甘肃省科技厅 103 2013GXS4D153 基于兰白协同创新系统的兰州新区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2
2013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黑龙江省科技厅 27 28 29 2013GXS2D020 2013GXS4D113 2013GXS4D114 新时期东北地区“富民强边”战略研究 重特大灾害社会风险演化机理及多元治理研究 影响中俄毗邻地区科技合作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科技局 30 31 2013GXS2D021 2013GXS4D115 哈尔滨区域科技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路径与对策 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的物流网络结构配置研究 上海市科委 32 33 34 35 36 37 38 2013GXS1D004 2013GXS1D005 2013GXS2D022 2013GXQ4D165 2013GXQ4D166 2013GXQ4D167 2013GXS5D197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政策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国际比较研究 促进上海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复杂多变环境下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行为对企业绩效 的影响机制研究 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先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内 生机制研究 品牌与文化问题研究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科技创新影响研究 江苏省科技厅 39 40 2013GXS2D023 2013GXS4D116 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基于价值星系的江苏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结构演化研究—— 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
中小企业集群化出口竞争优势研究
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保罗 ・ 克鲁格曼在他的 研究 中提到美 国 的“ 制造业 带” ——这个在美 国东 北部 由格林湾 、 圣路易斯、 巴尔 的摩、 波特兰组成的 近似平行 四边形的区域 , 直到 2 世纪末仍集中了将 0
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 出 口额 占意大利总 出 口额 的 5 % 。如果考 虑 职 工人 数在 2 6 0人 以下无 法统计的零星企业 出 口, 那么 纺织 品的 9 %、 0 服装
保险业和旅游业虽然 不是 制造业 , 但也呈现出高度 集群 的规律。和美 国、 德国这些经济大国相 比, 瑞士 的产业体系不够全面、 完善 , 但却相 当集 中, 而且具 有很 强 的出 口能力 , 业 所 吸 引 的 资源 也 具 有 高度 产 国 际性 。 ] [
在 幅员辽 阔 、 产业 体 系全 面 的美 国 , 产业集 群也
产 品都独 具特 色 , 国际市 场上 具有 较强 的竞 争力 。 在 意 大 利 的 中 小 企 业 在 出 口 总 额 中 支 撑 着 半 边 天 o2嗍 ’ 大利 出 V产 品绝 大 部 分 是 中小 企业 生 ] 意 C( I 产的, 职工 人 数为 2 _5 0 0人 规 模 的企 业 , 销售 额 其 的 5% 是 出 口。年 出 口额 在 50亿 里 拉 以 内 的企 0 0
・
9 ・ 4
长 江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20 06年 6月
近 13的美 国 制 造 业 。 克 鲁 格 曼 还 把 美 国 的 加 州 / “ 硅谷 ” “ 2 、 18公 路 ” 成 是 产 业 集 群 的结 果 , 不 看 而 是 高新 技术 产业 本 身 独 有 的 规 律 。在 他 看 来 , 导 半 体 产业 的发 展也有 集群 规 律 , 不 是 “ 而 硅谷 ” “ 2 或 18
2020年《福建金融》总目录
2020年《福建金融》总目录**括弧内前为期数,后为页码。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部门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单强(1.4)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福建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 发展丛林(1.12)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开发性金融——基于福建的实践与思考 曾丽卿(1.19)拥抱新金融奋进新时代——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和实践刘丽华(1.25)基于保险视角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福建人保财险实践为例骆少鸣(1.31)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信托公司转型探索沈卫群(1.37)回归初心本源专注支农支小扎实推进农合机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镇雄(2.3)AMC 回归不良资产主业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何庆东 陈雯雯(2.7)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陆岷峰(4.26)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及传导效应研究——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1.43)经常项目银行展业原则的应用及有效性探析黄红林彧辰林晓莉(1.50)负利率时代重启下非常规货币政策走向研究——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回溯、影响、展望及对策郑国忠赵建武(3.3)金融论衡务审批基本上是程序意义上的。
自2003年4月以来,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审批权均已移转至新成立的原中国银监 会,438号文虽未作修订,但外汇局已不再行使该项职能。
实际上,自2002年6月招商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上 海浦东发展银行等4家银行获批离岸银行业务 资格后,我国未新批离岸银行业务资格。
跨境直贷属于离岸金融业务项下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取得离岸银行外汇业务资格的前提下,开展 跨境直贷无需另行报批。
跨境担保项下国际收支外汇管理,在本质上是基于微观审慎的微观行为监管,主要审核相关外汇收支的真实性, 在现行监管分工体制下由外汇局负责。
参考文献:[1] 孙天琦等.“离岸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8,(11).[2] 王满仓,马芬芬,纪喆.中国离岸金融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0,(2).⑶朱庆育,民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汪叔夜,黄金老.当前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竞争战略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2).⑸邓翊平.浅析离岸金融与离岸账户、NRA 账户[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6).(责任编辑:王勉)(责任校对:王 勉 吴湧超)福建金融2020年第12期83主权信用评级对国债发行成本的影响研究——兼议国际主权信用评级的合理性严佳佳林宸宇(3.11)服务新福建建设中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职路径王京春(4.10)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系统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福建农信67家行社的面板数据模型喻海燕陈清阁(4.17)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苗晓宇陈鑫(6.28)“部门x部门”资金流量视角下金融发展探析孟蓼筠(6.34)金融科技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银行风险承担郑鸿(7.23)地方金融监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刘剑平(7.30)实体经济融资结构及变化趋势研究----以江西省为例杨李娟付秋虹(8.19)我国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基于时变DCC-Copula方法占煜林瑾瑜(8.28)全球金融危机后货币操作框架的理想模式与启示李宏瑾张习宁林瑾瑜(9.3)资管新规下信托业净值化管理的探索杨刚强华旸(9.11)“双循环”格局下商业银行的使命担当与实施路径陆岷峰(10.3)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市场化研究——基于LPR定价的国际经验对比视角黄宁田时嫣(10.10)权变理论视角下的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建设冯鸿凌(10.17)最优金融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视角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11.3)科技金融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基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门限效应陈一琳林炳华(11.1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信托公司介入“新基建”模式研究王广宇(11.22)社会网络与居民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杜朝运汪丽瑾(12.25)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产业集群融资机制研究----以福建省为例郑竑(12.31)基于PCA-灰色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以厦门地区A、B、C、D四家银行为例杨志灿(12.39)财经观察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方略谈晏国祥(1.56)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应研究方艳(1.59)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问题姜羲刘秀光(2.12)2016-2018年度美联储财务状况分析及启示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2.17)2019年度福建省金融稳定报告金融稳定分析小组(4.3)竞争中性、国企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赵晓斐黄宁王伟斌(5.3)如何客观看待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吴昕烨王远卓(5.10)我国农村互联网众筹研究莫易娴赖冠洲(5.16)商业银行推进养老产业金融的路径探析朱春华(6.54)减税降费下转移支付对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洪伟璇(6.59)疫情应对中的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波动与全球经济走向王宇(7.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股债同跌:表现、成因与启示娄飞鹏(7.8)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PPP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林景沛(7.15)大变局下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几点思考苏军良(8.3)居民杠杆现状、成因及调控对策----以福建省为例林丽琼梁颖欣黄晓莉吴鸿森(8.8)福建金融2020年第12期84农地信托流转:制度理念、当代价值与发展建议杨得兵(8.15)产业结构升级目标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布局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刘琨许建伟(9.17)促进金融业发展的税制改革取向及路径程辉(9.25)我国居民杠杆率适度性与稳杠杆的调控路径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课题组(10.23)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思考俞建璋(10.32)养老保险收支与老龄化的重心演进及驱动因子曹飞(11.27)基于系统GMM估计的产业集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IT产业的经验证据李雪净赵燕(11.37)促进民营制造企业加大资本性支出的若干建议——基于经济下行期的宏观背景林晓甫(11.44)从印度经济发展看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苏乃芳(12.3)福建省工业上市公司发展分析与思考宋科进沈惟徐璐涵(12.9)基于DCF-BSC模型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以移动互联网企业XW公司为例王招治雷金英薛见寒(12.16)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农业保险支持乡村振兴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雷贵优(2.62)政策性金融支持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的探讨----------张宇强陈兰东赖雪卉吴宇激(2.69)国有大行发展普惠金融路径探析罗长武(3.59)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对策思考——基于永泰县红星乡的调研中国人民银行永泰县支行课题组(3.61)反担保在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的运用与思考——基于福建三明市的实践陈代权(4.3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温州实践及启示——基于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杜鑫星(4.37)普惠金融维度下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博弈、Logistic模型与南平实践的分析傅爱丹占李玲(5.33)农业价值链融资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述评武亚楠李建英(5.40)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郑寿明(9.42)业财一体化助力普惠小微金融服务的案例探析欧阳雪芳(9.47)农村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梁志元(10.37)闽西红色农信蕴含的普惠金融理念及当代启示郑树娴黄可权(10.43)中介组织在农村资金融通中的作用研究----基于福建省古田、屏南和寿宁三县280户农户问卷调查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12.46)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以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例林升(12.53)金融科技金融科技驱动商业银行变革的进程、特性及愿景陆岷峰周军煜(1.67)政策性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策略思考谢小璐(1.74)金融科技融合下福建农信开放银行模式构建陈兆雁(4.59)区块链技术在外部监管及合作领域应用初探翁英英(4.6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小额信贷风控领域的应用----以A银行为例傅盛阳郭东平(11.50)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监管科技3.0概念的提出杨广昱尹若素(11.58)福建金融2020年第12期85金融安全当前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抵押债权风险的思考姚世民(3.37)禁令背景下校园贷的模式演化、归因与防控祝健林燕彬蒋耀辉(3.41)金融数据共享与安全:反洗钱资金监测工作的思考杨雪星(4.42)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资产传递的渠道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4.48)内审视角下银行第三方支付业务风险及防范王柏昀(4.54)基于SVM模型的地方法人投保机构风险预警研究施永吴书斌(5.44)中小银行信贷经营的困境透视及风险治理——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吴林韩江波(6.3)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评估与管理窦菲菲吴云(6.12)算法歧视下的普惠金融监管——基于算法歧视与普惠金融风险的耦合性王志杰(6.21)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周长锋孙苗(7.35)金融脆弱性指标构建与风险驱动因素分解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7.42)中国资产管理业务分析预警指标体系框架研究吴伟付志祥黄友逵(9.30)风险为本原则下的会计师行业反洗钱监管——基于FATF《会计师行业风险为本方法指引》的解读朱蕴卉(9.37)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林旻(12.58)商业银行信贷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之策徐巧红(12.66)对信用卡合同格式条款的规制研究——基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谢霓(2.44)破产重整中债转股模式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P2P平台合规化转型的法律保障——基于普惠金融视角黄杰(5.53)罗皓(10.55)民办学校学费收费权质押问题研究——基于商业银行合规视角宋立君(10.59)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政策问题检视刘伟明(11.64)非法买卖银行结算账户的法律问题研究施蕾陈杰(11.69)互联网涉众型金融犯罪的防控应对郑孝仁曹春源危虹敏(11.73)民营企业融资纾困民营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微观障碍与对策思考——基于福建省龙岩市的实证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52)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林进忠(2.58)金融开放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跨境证券监管协作机制研究罗炜琳刘松涛(3.21)外资银行管理法规修订对外资银行的影响浅析黄雪雅(5.25)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付英俊(5.29)资本市场金融法苑行政执法中常见问题和难点探析----基于央行审计视角鄢秉松(2.38)产权性质、内部控制质量与债券违约风险闫现伟王松鹤(2.24)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的风险识别及因应之策余浩源(2.33)福建金融2020年第12期86论科创板双重股权结构的引入与控制权约束姜宇(3-27)股市波动对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影响分析----以福建泉州A股上市企业G公司为例李悦吴文鑫(3.33)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制度完善——以异议债券持有人利益保护为视角张文越(6.42)强化A股上市银行市场估值管理探究李大鹏(6.50)证券基金业私募资管:监管新政、发展现状与应对陈峥嵘(8.35)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的制度比较与制度创新——基于英国另类投资市场的借鉴与启示丁京京张宏妹(8.42)学习与借鉴英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实践及经验借鉴谢华军(3.46)银行永续债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中国人民银行安溪县支行课题组(3.52)日本应对突发灾害的金融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陈希颖(5.60)欧盟《支付服务指令第二版》的影响及启示李森辉张薇(5.64)英格兰银行反假币工作机制研究及启示张鹏辉李鑫(7.58)日本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巫伍华李显耀涂诗琪(7.62)保险园地对新时期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思考伍朝晖(7.51)福建省气象指数保险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林全德刘锋(7.54)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研究与思考——基于福建省试点运行情况的分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课题组(10.48)试论韧性保险能力的培育途径叶远航温怀斌(10.52)外汇管理大数据时代下外汇局“数字内审”建设研究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课题组(8.49)通过主体行为分析提升个人购汇监管的有效性林晓莉纪圣森管小萃(8.55)银行理财子公司外汇管理探析高宏建陈春华(9.51)银海钩沉和而不同的10—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以泉州湾宋代沉船为视角张星(8.73)闽南侨批业与侨乡民间金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货币金银处课题组(9.66)适应与妥协:山西票号汇兑凭证与操作机制研究牟凯旋(9.71)实践与思考绿色金融生命周期视角下绿色产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6.66)绿色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探析----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王翔宇(10.65)强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责任认定的探讨曾勇(2.73)商业银行推进非现场审计创新发展的思考胡国屏(2.76)养老服务产业运营投资及融资模式探讨与思考王倩颖(3.65)福建金融2020年第12期87商业银行单位主子账户管理思考----以福建省为例施雷阮毅辉(3.70)中小银行全面预算管理浅析姜辉(3.74)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4.66)征信市场培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基于“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导向的泉州实践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4.71)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陈国盛(4.74)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实践与思考杨秀萍(4.78)运用大数据开展内部绩效审计研究洪埜贵(5.68)论如何加强完善反洗钱调查工作李凌(5.72)疫情环境下银行业推行非接触式服务的思考林旻(6.73)“一带一路”倡议下境外投资分析与对策——基于外汇管理便利化视角张万祥(6.77)银行业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难点分析与对策郭靖荣(7.68)完善货物贸易非现场管理探究国家外汇管理局三明市中心支局课题组(7.73)大数据在国库统计分析中的探索与应用洪琳琳(8.60)构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长效机制初探陈本水(8.65)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特色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以福建省沙县小吃业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沙县支行课题组(8.68)关于宏观税负统计口径的思考吕海彦(9.56)新经济形态下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刍议刘玉凤(9.62)“金融+贸易公司+跨境电商”发展模式探析王丽英林水山(10.69)基于数据应用的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模式与建议李政为吴杰(10.73)新形势下农业发展银行利率管理对策邱江林林荫露(10.77)消费金融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难点与对策吕彬彬(12.70)福建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薛艳(12.76)我国外汇管理中的跨境直贷及其担保管理刘富城(12.79)业界传真八闽金融要讯(2019年11~12月)(1.77)欢迎订阅2020年《福建金融》(月刊)(1.42)2020年《福建金融》选题要点(2.51)八闽金融要讯(2020年1~2月)(3.77)关于梁雪芳等四位同志换领新闻记者证的公示(3.58)《福建金融》投稿须知(4.16)八闽金融要讯(2020年3~4月)(5.76)《福建金融》2019年度通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5.79)《福建金融》2019年度优秀文章目录(5.80)八闽金融要讯(2020年5~6月)(7.78)《福建金融》投稿须知(8.64)八闽金融要讯(2020年7~8月)(9.78)撤稿声明(9.41)《福建金融》投稿须知(9.65)欢迎订阅2021年《福建金融》(月刊)(10.36)八闽金融要讯(2020年9~10月)(11.78)《福建金融》投稿须知(11.26)欢迎订阅2021年《福建金融》(月刊)(11.49)欢迎订阅2021年《福建金融》(月刊)(12.75)2020年《福建金融》总目录(12.83)福建金融2020年第12期88。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摘要]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域竞争力的要紧来源。
本文第一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产业集群的要紧竞争优势表现为外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点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一起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址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类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要紧特点:1.空间集聚特点: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聚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一起“锁定” 在必然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能够较容易地取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地域相关性。
2.专业化特点: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点,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效劳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
3.根植性特点: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成立信任和许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取得益处,同时维持高度的灵活性。
一起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明白得和彼此合作,并形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路,既营造了区域创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本地。
4.网络创新特点: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通太长期的联系形本钱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效劳、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彼此学习,紧密合作,一起推动区域的进展和产业的持续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之因此在猛烈的全世界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 .外部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
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其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问题分析1. 资金支持不足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项目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由于资金分配不均、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短缺、科研设施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等方面。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人才流失严重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许多高端人才往往选择离开福州市去其他城市或国外发展。
这些人才流失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损害了福州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4.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产品推广能力差、市场销售渠道少、品牌意识不强等方面。
这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打开市场,产品销售和市场扩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政府引导,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
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福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福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福建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000字)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福建省作为中国沿海开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存。
为了更好地了解福建省的行业发展潜力以及面临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就福建省的主要产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为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 调研过程:在福建省的相关产业园区、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与行业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面对面交流,了解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三、福建省主要行业调研结果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福建省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
1. 电子信息行业:福建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厦门、福州和泉州等城市。
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优势。
然而,福建省的电子信息行业在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研发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 装备制造行业:福建省的装备制造业在机床、工程机械和船舶等领域具有一定实力。
福建省的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在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3. 石化行业:福建省的石化行业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福州石化、厦门石化等企业在炼油、石油化工和新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但由于现有设施老化、产品结构单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福建省的石化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加强。
4. 食品加工行业:福建省的食品加工行业在糕点、饮料和水产品加工等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力。
福建省的龙头企业如嘉士伯、永辉超市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福建省的食品加工行业在技术创新、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加大投入。
5. 纺织服装行业:福建省的纺织服装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和福州等地。
福建省的纺织服装行业在集聚效应和成本优势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然而,由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福建省的纺织服装行业在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境 , 以减少 银行 的信息 搜集 成本 , 化信 用评 估 的 可 简 流程 , 降低融 资 成本 。此 外 , 集 群 内同质 中小 企业 对 进行 集 中放 贷也 有 助 于 银 行 形成 贷 款 的规 模 经 济 , 降低 融 资成 本 。 三 是丰 富融 资模 式 。集 群 内企业 处 于同一 产业
( ) 二 集群发 展 中后期 的 正规 融资优 势
业发 展 的关键 。在 解决 中小 企业 融资 难 的众 多思路
中 , 群 融资具 有 切 实 的可 行 性 。企 业集 群通 常 是 集 指 以某 一主 导产业 为核 心 、 量 产 业 联 系 密切 的企 大
业 以及 相关 支撑 机构在 某 一 区域 集 聚 的现 象 。集群
中的 中小企 业与 单个 中小 企 业 相 比 , 有 独 特 的融 具
随着产 业 的发 展 和 分 工 的不 断 细 化 , 群 企 业 集
之 间的分 工协作 网络 效 应逐 渐显 现 , 互 之 问 的关 相 系也 由以亲缘地 缘 为主 向 以产业分 工 合作 为基 础演 变 , 范 围 、 次 的交 易 扩 展 为 大范 围 、 小 低频 密集 的交
为 主。众 多学 者 的实证 研究 也支 持 了这一 观点 , : 如
方面 , 以产 业集 群 发展 为契 机 , 中小 企业 能够
获得 一定 的金 融 资 源 倾 斜 。 近年 来 , 建 省各 级 政 福
府 出 台了多项 金 融政 策支 持产 业集 聚 , 2 0 如 0 4年福
徐夕 湘 等人在 研究 中发 现 , 间融 资 仍 然 是 晋 江 民 民
资 优势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建产 业集 群发 展迅 速 , 福 目
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福州市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尽管福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育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孵化环境不足、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急需深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优化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当前,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孵化环境不足,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融资难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人才短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企业往往面临招聘难、留人难的困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也影响着整个福州市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建立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解决现存问题,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时势所迫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才能够推动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2000字】.2. 正文2.1 当前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着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产业基础,同时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在近年来,福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各类创新型企业层出不穷,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为福州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的所有环节 , 只有充分发挥分工网络的整体 功能, 中小企 业 才能 保 持长期 稳 定发 展 。从 中小 企 业集群的实际情况来看 , 其产业组织优势主要体现
以下几个 方 面 。
11 集群 有利 于产 生外 部经 济 .
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角度来看 , 不 同企业分享共同的公共基础设施 , 降低了企业生产
LI Y ig U n (u a n tr t fS in i i n eh ia n o m t o, C a g h, Hn n 4 0 0 ,C ia H nn Is i ue o c et f c ad T c nc lI f ra in h n s a u a 10 1 hn )
首先 , 从公共产 品的供给来看 , 公共产品的社 数 的9 %, 0 缴纳税收 占工业税 收的 5 . 占地方 成本 。 3 %, 7 而 财 政收 入 的 6 %m 2 。以 长株 潭 一 体 化为 中心 , 围绕 会供 给具 有 在空 问上 集 中的 特点 , 企业 的社 会 生 优势产业 和龙头企业 , 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 、 电子 产 条件 即基 础设 施 就是具 有 这 种特征 的 公共 产 品 。 产业 集 群可 以共 享这 种社 会 生 产条件 , 而 节约 建 从 信 息 、汽车 等产 业 专业 化配 套 型 中小企 业 集群 , 浏
l 中小企业集群的产业组 织优势
企业集群是一种整体性的结构形态 , 其本质是
分 工基础 上 的合作 。 何单个形式 , 它对于促进巾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
增 强 中小企 业 的区域 竞争 力具 有重 要作 用 。 大利 意 北 部 的纺织 业 、 国硅谷 的 I 美 T产业 , 国温 州 的皮 我 革 与 制鞋 业 、 东莞 的 电脑 资讯 业 、 山的 纺织 业 等 佛 都 是 闻名于 世 的 中小企 业集 群 , 们 的成 功经验 都 它 充 分 验证 了集 群 在 推 动 巾小 企 业 发 展 巾的 巨大 作 用 。据 统计 , 南 中小 企业 实现 T业 增 加值 占全 部 湖 工 业增 加值 的 7%, 5 从业人 员 超过 丁业从 业 人员 总
福建省部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福建省部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沿海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福建省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在一些行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行业进行分析。
第一,电子信息行业。
福建省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福建省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鼓励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信息企业。
福建省泉州、厦门等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产业链,以台资企业为主导,涵盖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
同时,福建省还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二,纺织服装行业。
福建省有着悠久的纺织历史和丰富的纺织资源,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福建省的一些城市如泉州、漳州、厦门等地拥有庞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涉及纺织纺织、服装设计制作、出口贸易等方面。
福建省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福建省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纺织业的废水处理、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三,旅游业。
福建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势头喜人。
厦门、福州、漳州等地是福建省的旅游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福建省积极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推广。
福建省还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努力打造具有特色和品牌的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海洋经济。
福建省是一个沿海省份,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洋经济优势。
福建省积极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培育海洋产业,推动海洋科技创新。
福建省以厦门为核心,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如船舶制造、港口经济、海洋工程等领域。
福建省还积极开展海洋生态旅游和海洋科研合作,努力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体系。
总的来说,福建省部分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旅游和海洋经济等行业。
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为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福州市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体系建设。
在制定培育体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资金短缺。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开展研发工作,难以突破技术壁垒。
2. 人才匮乏。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而目前福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担这样的成本。
3. 产学研合作不足。
福州市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方面的积极性不高,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密切,这导致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
4. 创投机制不完善。
福州市的创投机构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风险,缺乏长期的战略视角,导致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奖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开展研发工作。
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人才引进补贴政策、设立科技人才培训基地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提供支持。
3. 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等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4. 完善创投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基金、建立风险投资补贴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创投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
三、结语福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体系建设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有效的措施。
福州软件产业集群SWOT分析及思考
福州软件产业集群SWOT分析及思考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经济发展稳步快速,并且其在全国软件产业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福州市软件产业联盟在集聚了众多知名软件企业的同时也为福州的软件产业搭建了相应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入了其中。
下面是福州软件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以及一些思考。
SWOT分析:优势:1. 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福建省会,福州市软件产业受到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福州市政府将软件产业列为福州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软件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2. 人才优势——福州市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
福州市软件产业联盟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和优越的发展空间。
3. 市场优势——福州市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其中厦门等一线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较大,为福州的软件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支持。
4. 企业集聚优势——福州市软件产业联盟为各大软件企业提供了较好的聚集环境,企业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资源共享,让软件产业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
1. 企业规模较小——相对于国内一些主要软件产业基地,福州市软件产业的企业规模较小,市场份额较低。
2. 缺乏核心技术——跟其他主要软件基地相比的话,福州市在一些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3. 人才流失——尽管福州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由于薪资待遇、企业环境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人才选择去其他城市就业,为这个城市的软件产业留下了一些问题。
机会:2. 人才红利期——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收缩和国家相关政策发布,《2016年中国编程能力大会》数据显示,全国IT、互联网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率已经趋缓,福州市应该把握机会,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
3. 产业升级——在软件应用领域,福州市正在实现从传统的行业解决方案向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领域拓展,正进一步推进软件产业升级,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理 位 置 上 的 集 合 体 。 它 是 一 种 介 于 企 业 和 市 场 之 间 的 一 种 新 的 产 业 组 织 形 式 。 这 种 组 织 形 式 能 够 使 中 小 企 业 在 保 持 独 立 性 的 基 础 上 , 竞 争 从 单 个 企 业 提 升 到 了 中 小 企 业 群 体 , 中 小 把 将 企 业 自身 的灵 活 性 与 产 业 集 群 网络 的 稳 定 性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现 出较 强 的 竞 争 优 势 。 中 小 表 企业 集群 在 飞速 发展 的 同时也 开始 显 现弊 端 , 何保 持 中小 企业集 群 整体 的持 续竞 争优 势 , 如 是 个 值 得 探 讨 的 问 题 。 围 绕 这 一 问 题 , 文 从 民 营 化 、 牌 化 、 态 化 、 谐 化 的 角 度 对 福 建 的 本 品 生 和 中小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问 题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
一
一
、
中小企业产业集 群竞争优势 的研究背景
( ) 业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理 论 研 究 的 回 顾 一 企 国外 的 相 关 理 论 研 究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 是 以 迈 克 尔 ・波 特 的 产 业 分 析 理 论 为 代 表 的竞 一 争 优 势 外 生 论 ; 是 以资 源 基 础 论 、 业 能 力 理 论 和 企 业 知 识 理 论 为 代 表 的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内 生 二 企 论 。 波 特 从 竞 争 优 势 的角 度 研 究 了 产 业 集 群 问 题 , 认 为 产 业 集 群 是 在 某 一 特 定 领 域 内 互 相 他 联 系 的 、 地 理 位 置 上 集 中 的 公 司 和 机 构 集 合 , 业 集 群 包 括 一 批 对 竞 争 起 重 要 作 用 的 、 互 在 产 相 联 系 的产 业 和 其 他 实 体 , 业 集 群 经 常 向 下 延 伸 至 销 售 渠 道 和 客 户 , 侧 面 扩 展 到 辅 助 性 产 品 产 并 的制 造 商 , 及 与 技 能 技 术 或 投 入 相 关 的 产 业 公 司 。 按 照 波 特 的 观 点 , 业 集 群 可 以使 企 业 更 以 产 好 地接 近劳 动者 和公 共物 品 以及相 关 机构 的服 务 , 时有 利 于企 业创 新和 产 品 出 口, 企业 凭 同 使 借 某 一 产 品 与 市 场 组 合 的 特 殊 属 性 获 得 竞 争 优 势 。 资 源 学 派 认 为 企 业 具 有 的 异 质 性 是 获 得 持 久 竞 争 优 势 和 超 额 利 润 的 必 要 条 件 。 以拉 瓦 森 为 代 表 的 企 业 能 力 理 论 指 出 , 力 不 仅 是 通 过 能 工 作 而 且 也 是 通 过 企 业 间 相 互 作 用 而 获 得 或 增 强 的 ,能 力 并 不 会 随 着 使 用 而 减 少 , 是 随 着 而 使 用和 分享 而增 加 , 业 这种 配 置和 利用 资源 的能力 是 获 得 竞 争优 势 的 关 键 。而 企 业 知识 理 企 论 则从 企业 拥有 科研 开 发能 力 、 新 能力 、 场营 销 能力 出发 , 出 了企业 竞 争 优 势 的来 源 是 创 市 提 企 业现 有 的知识 存 量 , 业拥 有 的知 识 、 有 自己的核 心能 力 。 企 拥
关键词 : 建 ; 福 中小 企 业 集 群 ; 争 优 势 ; 策 研 究 竞 对 中 图分 类 号 :0 2 9 5 F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16 (0 6)3— 15—0 10 5920 0 00 5
中小 企 业 集 群 是 指 同 一 产 业 的 企 业 以 及 该 产 业 的相 关 产 业 和 支 持 产 业 的 众 多 中 小 企 业 在
作者简 介 : 碧珍, 李 福建金 融职 业技 术学院经济 贸易系副主任 、 副教授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维普资讯
《 南学 术} 0 6年 第 3期 东 20
国 内学 者 对 企 业 集 群 理 论 的 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中 期 。 主 要 是 针 对 企 业 集 群 的 原 因 、 现 和 培 育 的 研 究 。 如 魏 守 华 等 人 ( 0 2) 释 了 集 群 的 成 本 优 势 ; 文 明 和 范 阳 东 体 20 解 汪 ( 0 3 指 出 了 集 群 内 企 业 的 柔 性 生 产 特 点 ; 健 壮 和 吴 晓 波 ( 0 2 解 释 了 集 群 企 业 创 新 优 势 20 ) 郑 20 ) 产 生 的 原 因 。 宁 、 闩 柱 ( 0 3 则 认 为 , 业 集 群 优 势 的 发 展 是 一 个 动 态 演 变 的 过 程 。 尽 管 蔡 杨 20 ) 企 企 业 集 群 优 势 的 研 究 取 得 了一 般 性 的 共 识 , 仍 然 有 很 多 关 于 集 群 优 势 的 问 题 亟 待 解 决 。 本 但 文 试 图 通 过 对 集 群 竞 争 优 势 理 论 的 梳 理 , 讨 随 着 市 场 变 化 以及 集 群 发 展 的演 变 , 建 省 的 集 探 福
维普资讯
《 东南 学术 } 0 6年第 3期 20
中小 企业 产业 集 群 竞争优 势研 究
以福建 为 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孥碧珍
摘要 : 本文在对 中小企 业集群竞争优势研 究背景 梳理 的基 础上 , 以福 建为例 , 入剖析 了中小企 深 业产业 集群 的竞争优势和存在 的主 要问题 , 出在激 烈的市场 竞争 中, 提 中小企业产 业集群应 当在保持 中小企 业独 立性和灵 活性 的基 础上 , 通过大 力发展 民营经济 、 实施 品牌战略 、 善公共服务 平 台等措 完 施, 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产 业集群 的整体竞争优势 ,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提供 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