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2.6.3《解决问题例3》【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例3-人教版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例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例3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含义,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4.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的标题和重点信息。
2.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重要的公式和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设计的类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3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识别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回顾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问题解决的步骤。
4. 学生能够回顾并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识别并表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或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例。
2. 数学练习本、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 实际操作材料,如计数棒、小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 问题识别: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并表述数学问题。
3. 策略选择:教授并练习不同的数学工具和策略,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4. 实施解决: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
5. 总结反思:每组分享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全班讨论哪种策略最有效,以及可以从中学到的经验。
6.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包括:- 数学问题的识别与表述。
- 常用的数学工具和策略。
- 问题解决的步骤和过程。
- 课后作业及反思要求。
作业设计1. 学生需要完成两道实际问题解决的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最有用的数学策略及其应用。
3. 家长参与部分:学生向家长展示一个课堂上学到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并解释其如何帮助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侧重于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他们对所使用策略的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减法等基本运算符号。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减法等运算符号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图片资料。
2.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3.素材:针对不同学生的练习题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呈现一个小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2. 学习1.通过讲解解决简单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
2.教师示范几个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并进行计算。
3.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完成课堂练习。
3. 拓展老师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加法、减法的重要性,概括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在家里多练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解答本节课的示范问题.2.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问题背景和所要求解题的内容.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解决问题.难点: 1. 在实际问题中准确把握关键信息.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三、教学环节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或游戏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例3)》。
2.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示范问题,并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所需的计算内容。
3. 教学示范老师通过示范解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个类似示范问题的新问题,并让各组小结成果,展示给全班。
5. 全班讨论全班就各组展示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探讨各种解题方法,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展延伸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相关问题,或者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7.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重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求解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应注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理解能力,多维度和多角度引导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解决问题(例3)》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解释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问题并能清晰描述问题。
2.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理解问题,并用简练的语言描述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彩色粉笔、学生教材。
2.学生准备:学生教材、作业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的问题是“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2.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分别数一下小红和小明手中的苹果数量。
2.让学生将小红和小明手中的苹果数量相加。
3.让学生用算术式表示这个问题,并计算出结果。
4.总结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会得出结论,小红和小明一共有8个苹果。
5.练习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2.思考并制定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
七、板书设计•问题: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解决方法:–小红:5个苹果–小明:3个苹果–相加得出结果:8个苹果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抽象理解能力有一定挑战,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多做实际问题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课时《解决问题例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3》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且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直观的层面,缺乏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3.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个别辅导。
4.总结提升:学生分组汇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布置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理解、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
2. 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2~8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2.能运用2~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去情境化的过程,感受抽象的思想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以及从事理中抽象出算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条件选取恰当的信息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
8×3=8×4=4×8=5×8=8×8=8×6=8×2+8=8×7+8=8×3+8=2.让学生在黑板前站成4组,每组2名,引导其他学生算一算,黑板前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操作指导:复习表内乘法和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的训练,有利于对旧知的巩固。
利用创设的情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板块二激趣导入,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时候,注意过文具的价钱吗?(课件出示教材78页例3情境图)(2)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我发现不同文具的价钱是不同的。
(3)设疑引入:“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2.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2)分析问题。
师: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数学信息?生:应知道“文具盒8元”这个数学信息。
3.解决问题。
师:怎样解决问题呢?(先独立思考,画一画、写一写,然后同桌之间交流)预设生1:我们知道买1个文具盒8元,就是1个8,买2个文具盒就是2个8,买3个文具盒就是3个8。
【精编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第03课时 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创设情境,铺垫孕伏【设计意图:创设超市的情境,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复习表内乘法,有利于对旧知的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一、热身活动,快问快答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门口的文具店开业了。
看,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出示课件文具店图片)大家想去吗?可是文具店的阿姨想考考大家,想进文具店买东西的小朋友就要先把手中票上的积说出来,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你们有信心吗?(教师发票,学生开火车说出两个数相乘的积,后边的随之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依此类推)7×6= 8×3= 6×8=2×8= 5×8= 4×8=5×7=7×8=6×7=4×5=8×8=7×7=2.引入课题看来同学们2~8的乘法口诀已经学的很扎实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乘法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一:学会筛选有用信息,理解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并深入挖掘这些信息的含义,初步理解物品单价的意思,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作铺垫。
】一、观察主题图1.收集信息师:祝贺大家顺利进入超市。
先到文具柜台前去转转吧!(课件出示文具柜台场景)师: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钱。
生2:笔袋8元,橡皮2元,铅笔3元,日记本4元……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问题吗?“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生:“笔袋8元”就是一个文笔袋的价格是8元。
师:这位同学补充的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能把信息说得完整些。
谁再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发现问题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追问:图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二、筛选有用的信息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预设:已知:1个笔袋8元,要买3个笔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六单元_第03课时_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六单元第0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理解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笔记;–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纸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教学展开:–老师通过具体例子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示范演练:–老师设计一些有趣且实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4.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解答过程,老师指导和点评学生的答案。
5.练习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也期待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因此,我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例3》。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8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以及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口诀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让学生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口诀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8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8个人,如果有3张桌子,一共可以坐多少人?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解决问题例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意。
然后,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讲解如何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3个篮子,每个篮子可以放8个苹果,一共可以放多少个苹果?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将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将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8的乘法口诀的公式,以及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如果有2个篮子,每个篮子可以放8个苹果,一共可以放多少个苹果?(2)如果有4个盒子,每个盒子可以装8个糖果,一共可以装多少个糖果?(1)如果有3排椅子,每排可以坐8个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2)如果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可以放8个菜,一共可以放多少个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3课时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1.教学例题: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第03课时解决问题例3。
例3:小华和小明一共摘了30个苹果,小华摘了18个,小明摘了多少个?
2.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列出算式。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规律,提高效率:
在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如加减法运算的顺序、画图和列表的使用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优秀生,要适当提高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的能力。
3.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过程:
(1)讲解加减法运算方法: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2)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例子(如小明和小华摘苹果)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3)讲解画图、列表策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帮助理解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集体备课教案,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加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挑战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求两个数量的和。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找出关键信息,确定需要加的数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巩固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用加法计算。
2.呈现(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3,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关键信息。
如:“小华有3个红球,又捡到了2个红球,请问小华现在有几个红球?”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系列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精品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精品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例3)》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拓展应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例3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除法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乘法口诀运用到除法运算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回忆起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通过例3,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3.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并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4.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例3)》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中的一节解决问题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3的展示,让学生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知识基础,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片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重难点设定为:1.掌握表内乘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通过例3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3课时_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03课时_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3》的教学。
教材通过例3让学生感受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3以小兔子的水果店为情境,引出问题:小兔子有两种苹果,一种是每千克3元钱的,一种是每千克5元钱的,各有一些,小兔子把两种苹果混合在一起,平均每千克6元钱,请问小兔子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培养中。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活动,体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归纳等活动,体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能根据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兔子的水果店情境。
2.学具:准备苹果图片、苹果模型等,供学生操作。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兔子的水果店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兔子有两种苹果,一种是每千克3元钱的,一种是每千克5元钱的,各有一些,小兔子把两种苹果混合在一起,平均每千克6元钱,请问小兔子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呈现(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小兔子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 - 小学作文】【篇一】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人教版上册)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
一名荷兰学者曾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新知识、新方法。
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之后,在学生初步明白可以用“量”、“滚”等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后,我不失时机,创设“用线球在空中划圈”的情境,问:“这个线球在空中划成的圆的周长,你量得出来吗?怎么办?”迫使学生要去探索出一个较为简便的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实践证明,多让学生参与探索、实践,手脑并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是蕴含丰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等因素,向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采用猜谜、故事、辩论、游戏、讲述名人轶事等活动形式,创设兴趣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乐于自主学习的目的。
1、创设故事性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爱听故事是小学的特点之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我教学复习课《名数的化聚》一课时,采用故事《名数家族晚会》贯穿全过程的方法,并在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归纳出化聚的方法等。
故事如下:晚上,俱乐部举行“名数”家族晚会,小时、千米两个调皮鬼随着人群也向门口走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2.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3)》•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学生复习:提前复习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逻辑推理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3.2 讲解(15分钟)•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点。
•示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分解复杂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3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册上进行相关练习,检验他们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3.4 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鼓励学生持续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学生对于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如何?有哪些学生表现突出的地方?•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内容,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5. 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索更多有趣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6.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勇于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愿大家都能成为勇敢的解决问题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 (6)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运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7页例3,以及该页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将乘法口诀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用来表示实际问题,以及黑板和粉笔,用来进行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拿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中有多少个物品,并让学生尝试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
二、讲解:我讲解例3,题目是“小明有6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小朋友们,每份分3个,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我引导学生,把6个苹果每份分3个,就是6除以3,等于2。
所以,小明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
三、练习:我让学生做练习题,题目是“小华有6个橙子,他想把橙子分给小朋友们,每份分2个,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学生可以运用6的乘法口诀,把6个橙子每份分2个,就是6除以2,等于3。
所以,小华可以分给3个小朋友。
四、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6的乘法口诀应用”,然后写下例3的题目和答案,以及练习题的题目和答案。
五、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是“小王有6个篮球,他想把篮球分给小朋友们,每份分4个,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答案是,小王可以分给1个小朋友,因为6除以4等于1余2,剩下的2个篮球不够分给另一个小朋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问题转化为乘法口诀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我还可以让学生们思考,除了分苹果、橙子、篮球,还可以分其他的物品,让学生们更灵活地运用乘法口诀。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3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概念;
2.能够运用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组织语言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1.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
2.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解决思路。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粘纸、数字卡片等;
2.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让学生回顾前几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2.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现在他
有多少个苹果?请学生尝试解答。
第二步:讲解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概念,解释加法和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
应用;
2.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使用数字卡片等教具进行说明。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四步: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
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尝试解决新问题。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设计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并用加法或减法解决,下节课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和实际运用能力。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勇于解决各种问题,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2.6.3《解决问题例3》教案
学科数学单元第六单元课时第3课时课题解决问题例3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正确解决问
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反思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情境图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印章?
怎样列式呢?
思考: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对,要求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过渡: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用乘法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1.出示主题图
我们一起来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格,继续观察图片,你还知道了什么?
要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应该选择哪些信息呢?对,应该选择一个文具盒多少钱这个信息。
怎样解答呢?
(2)根据乘法的意识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对,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想一想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3、回顾与反思
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看看自己的解答?怎样检验?
刚才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如果要买5个文具盒多少钱呢?买6个呢?8个呢?你会列式解答吗?
试试看!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知道了1个文具盒的价钱,求买几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
1、想一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独立解答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怎样解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吗?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都是知道了某种文具的价钱,求买几个文具用多少钱,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小结:像这样求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6支铅笔一共多少钱这样的问题,都是求买几个物品的总钱数,也就是求几个几元的和是多少,我们都可以用一个物品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求出总钱数。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