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 0年 l月我国正式启动“ 06 1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 设计划” 充分体现 了我国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对高等职 , 业人才的需要 , 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 那么农业 高等职业教育怎样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 更好 地为地方农村经济 的发展 , 新农村建设 , 提高农村劳动力职 业技能服 务, 仍是农业高职院校 广泛关注的问题 。 本文结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高职教学与管理的实际从以下 几个方面
本 文 结 合 吉林 农 业科 技 学 院教 学 与 管理 的 实 际 , 专 业 设 置 、 , 培 养 目标 、 论 与实 践教 学 体 系的 确 定 、 从 .A- z 理 综合 素 质 的培 养 、 学 结合 产
等方 面进行探讨 , 以期 为农业 高等职业教 育.A- 养模 式的改革提供 有益的借 鉴。 z 培 . 关键词 : 就业导向 ; 农业 高等职业教 育;. 培 养模 式 .A- z
人才 培养 目标 是培 养生产、 管理 、 服务 等第 一线需 要的 ,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 紧密结合 的纽带 , 是 能 将科 学技 术 转 化 为 生产 力 的高 级 应 用型 专 门 人 才陵 学 院 ] 。
这个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 目标 , 设置了作物生产技术 、 食
品 加 工 技 术 、 品营 养 与 检 测 、 品 生 物 技 术 、 种 动 物 养 食 食 特
殖技术 、 畜牧兽医、 动物防疫与检验、 园艺技术、 园林技术 、 中
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 质和专 业技 能 , 然后再根据这 些基本 素质和专业技能确定理论教 学体 系 , 根据农时确定每 门课 程 的教学时间安排 , 将实践教学融入每门课程的教学 中, 做
二、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 向 , 确定具有高职教育 特征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培养 目 标
学生指导与就业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主题:学生指导与就业方面的创新举措及成效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求职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成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点。
针对这一现状,许多学校和相关部门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
二、学生指导的创新举措1.1 实施个性化辅导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愿,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辅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导方式,包括一对一辅导、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
1.2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前景,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1.3 鼓励实习实践学校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活的真实情况,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1.4 提供创业支持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学校也提供相应的创业支持,包括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基金等。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学生指导的主要成效2.1提高就业率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职业规划,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就业率。
2.2 提升就业质量通过实习实践和创业支持,学生在毕业后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减少适应期,提升就业质量。
2.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指导不仅关注学生的就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和其他相关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举措的启示3.1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学生指导工作需要不断与社会需求对接,积极研究和推广符合时代特点的指导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2加强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和评价,引进企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评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实践机会。
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
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第十条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
推进教学与管理一体化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提高学生
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武汉 4 07 ) 3 03
[ 内容 提要] 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是高职 院校 的主要工作 内容,在树立 以教学 为中心工作理念的 同时 ,也应加 强学生 的管理 与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推进教学与管理一体化建 设,有 助于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 员的交流与沟通 , 形成教学与管 理的合 力,相互促进 ,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 能和 综合 素质 。 [ 关键 词] 教 学;管理;一体化 [ 中图分类号] G7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2 20 1.1 0 87 2 2 1 )0 .0 20 《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 高等职业 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 干 脑 ,引导他们辨 析和冲破各种错误 思潮 的迷 雾,进而逐步树 见 》( 高[0 61 教 2 0 ]6号 )指 出:高等职业教育作 为高等 教 管 主 型人 机 看 教 动道 方 立起坚 定正确 的政 治方 向,帮助高职 学生树 立正确 的世界 意育 发 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 向生产、建设 、服务 和 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把理想教育与爱 国主义教育有机 的结 理第 一线需要 的高技 能人才 的使命, 在我 国加快推进社会 合起来 ,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共 同理 想的关系,使学 义现代 化建设进程 中具有 不可 替代的作用 。 随着我 国走 新 生懂 得只有在 实现建 设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共 同理想 的前提 工业化 道路 、 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 国家对 高技 能 下才有个人理想 ,把个人理想融入 到社会共 同理想之 中。 教 才 要求 的不断提 高 ,高 等职业教 育既面 临着极好 的发展 育学生实现理想必 须立 足现实 , 从现在做起 ,从热爱 自己的 遇 ,也面临着严峻 的挑 战。 专 业 、全 面 提 高素 质 和 能 力 做 起 。 牢 固树立 以教 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 。 高职学生对 自身低 层次的学历 、 地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 , 检验其教学质量 的标准应该 是 位 、学 业 和 严 峻 的 就业 形 势 不 同程 度 的表 现 出焦 虑 、 自卑 、 毕业 的学生是否有就业和创业 的能力。也就是说 , 使受 应 冷漠与抑郁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校 门以后,旧的 目标 已经 实 育 者在 智力 因素上具有将专业 知识转换成专业技能 、 实践 现 ,认为任务完成 了,新 的 目标又 迟迟确定不下来 ,因而 失 手 、创 新、创 业的能力 ,在非智力 因素上具有必备 的职业 去 了学 习的动 力,厌 学、散漫 、混 日子 。还有部分学 生则 由 德和 良好的职业素质 ,即:包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 个 于 基 础 差 、理 想 时 时 受挫 等 原 由 ,也 对 学 习 失 去 兴 趣 ,最 后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doc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作者:李立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3期[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出发,阐述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总结了学校开展学分制、特长生制度、个案式就业指导制度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体会、经验和效果。
[关键词]就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作者简介]李立(1960- ),男,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山东济南250013)[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35-02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通过几年的改革和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全体工作者的共识。
现在方向已经明确,必须采取有效制度、机制来保障和落实。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就业乃民生之本,它是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涉及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校毕业生逐年上升,2004年的280万毕业生中,有150万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中还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盲目追求“高、大、全”,“高”就是追求办学的高层次,即高职院校一心一意想升本科,认为只有高层次办学,才能办出高水平学校;“大”就是过分贪图校园占地和建筑面积的扩张,认为只有大规模办学,才能办出一流学校;“全”就是盲目追求办学的多科性和综合性,放弃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违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原则。
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并调整高校学科专业
高等教育权利 ,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以扩大内需 、 拉动经 济发展的目的,采取较大规模扩大高校招生的合理性 一样 , 现在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基本信誉 , 促使高等教 育向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 ,就必须及时对现有学科专
业进行 调整 。这 种调 整必 须 以毕业生 就业 和市场需求
该树立市场意识和就业意识,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 向。帷其如此, 高校办学才能办出特色, 办出活力, 办出 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大学培养人才、创新知 识、 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
关 键 词 : 高校 学科 专 业
导向
3.新增的学科专业 , 只有充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 才能生存; 只有毕业生为社会广泛认可并实现充分就 业, 才能发展壮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 业问题十分重视 ,出台了规范性十分强的政策文件 。
为导向。这是因为,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触动
社会 、 公众神经 的一 大难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 现形式 是专业结 构性 就业难 。追究 高校毕 业生就 业难
点。正是因为高校抓住了机遇, 不失时机地扩大了学校 规模 , 才有今天整个高等教育欣欣 向荣 、 蓬勃发展 的 良
好局 面和发展势头 。
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 ,对连续2年就
大学 的设 计者 、决 策 者和高 等教育具 体组织 实施 业 率 不 足50% 的专 业 要严 格 控 制招 生 规模 , 就业 率 连 续3 年不 足30 % 的专业要 减 少招 生甚 至停 止招 生 。” 特 别 是 党 的十七 大 报 告 中专 门提 出 : 要 积 极 做 好 高校 毕 业 生 就业 工作 。 表 明高校 毕业 生就业 工作 已经 受 到 这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模式创新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及相关 行业厅(局)共同配合,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认真落实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 《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1号),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 校的主体专业,推行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 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 业,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半年,及时为学生调整专业方向,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对于 毕业时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应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对其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使 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2004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劳动保障、人事 部门及相关行业厅(局)共同配合,继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力争80%以上有职业资格 证书领域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能取得"双证书"。2006年,这一比例要达到90%以上。
加强改革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 业、企业和社会中(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 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 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 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 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要特别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 认真制定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规划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设施 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 的需要。要在中心城市或高等职业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建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该 地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担负该地区相应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2004年,各地 应重点落实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 设工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高职教育归根结底是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教育,而专业设置又与毕业生就业之间存在统一、对立和互动的复杂关系。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若干问题,以及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专业设置提出若干意见。
关键词:专业设置就业高职院校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多达三十多所,开设的专业总数累计接近千余个,形成了以财经类、制造类、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土建和外语等专业大类为主的专业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专业设置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若干意见。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问题1.专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从中专院校通过整合或单独升格加入高等院校行列,进入高等教育层次,扩大办学规模。
因此,普遍存在教学系部设置和专业布局与现有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1)相近专业跨系设置,同质化竞争及资源利用率降低。
(2)专业特色定位不清,专业认同聚焦困难,寻求专业改革与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突破点难以确定,精准确定有影响力的重点专业持续建设思路不清晰。
2.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职高专院校原有专业的设置显得过于集中。
各院校都增设了许多新的专业,但其新增专业主要是建立在原有师资力量与当时就业需要等,其专业涉及面不够广泛,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3.专业设置脱离就业导向。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关系到民生的大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基础上,能否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对口或提高就业与专业的关联性,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为缓解学生就业状况脱离专业盲目采取措施,争取所谓的“高就业率”,不以就业为导向思考调整专业设置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脱钩,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教育投入与产出不尽合理。
二、专业设置与调整思路1.微观调控——开展并加强专业特色建设(1)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
附件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10 号)及河南省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及相关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优势,做好专业建设规划,提升面向社会依法合规自主办学水平。
第二条坚持提质增效与整体发展并重。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在学院内部形成多个紧密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内部逻辑关系紧密、资源共建共享的专业集群;正确处理扩大专业规模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在现有专业规模基本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工作重心向提质增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上的转变;正确处理专业个体与专业群整体的关系,以传统优势专业为主导,强化专业群内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形成专业集群效应和建设合力,为行业企业提供基于产业链(或岗位群)的打包式、一揽子服务,增加合作企业粘性和参与办学积极性,提高专业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条坚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及产业融合发展兼顾。
坚持从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实际办学条件出发,以传统优势专业为重点,以相关产业升级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和岗位迭代为主要依据,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质量,主动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对应专业,设置新技术和新岗位(群)对应专业,构建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专业集群;以新兴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逐步培育与新兴产业及产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集群。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在当今农业院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目前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作了深入分析,指出要培养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大力提高本专业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出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动物医学教学改革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由于现代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生产特点,市场急需高素质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为了适应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方式及手段,注重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1.当今形势下,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1年就业形势发表了我国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发言人尹成基就当前中国就业压力情况和存在的矛盾作出了阐述: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
2011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30万人,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品牌专业”、国家教育部立项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等,2011年入选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已成为最受我校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但随着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2.现在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是: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浅析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策略
浅析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品牌专业建设策略本文先对就业导向和品牌专业内涵进行阐述,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就业导向下品牌专业建设问题,并以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几个方面对就业导向的指引作用进行了分析。
标签:就业导向;品牌专业;专业建设一、就业导向及品牌专业内涵(一)就业导向自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首次提出“就业导向”,历经10多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拓展,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对就业导向的普遍共识,一是以就业为引导,通过加强高职教育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进而提升就业质量。
二是以校企合作、服务产业为着眼点,以专业改革与建设为重点,既提升高职专业自身服务产业的能力,也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为所服务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品牌专业专业建设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的核心要素。
专业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于其他同类院校的特征,其培养的学生在同类院校中素质更高,更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
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竞争的逐渐激烈,专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能够在市场中立足的人才,除了要有特色之外,还应该具有明显标识的品牌,需要在专业建设中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专业发展战略。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
它可以包括企业的名称、标识以及其蕴含的企业的特性、声誉、品质等。
高职院校的品牌是指在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中,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赖,企业满意,社会认可。
而品牌专业是指具有高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学生、家长、企业广泛欢迎的专业。
二、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专业设置问题专业结构老化,在多年的办学中,有很多专业始终止步不前,其中可能有一些比较好的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与管理论文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龙头。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和管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的逻辑构成和理性选择。
凸显市场性的要求设置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凸显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定位;凸显务实性要求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核;凸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
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凸显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专业建设;高职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受众的切入点,是沟通经济社会和受众的桥梁,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课程体系改革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成效,专业设置是课程开发中课程分析和课程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一、专业及课程建设(一)专业及专业群含义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一是建设专业群有利于形成专业集群,形成群体优势;二是有利于做强骨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三是有利于建成系列化实践教学条件,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四是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师的相互补充和支撑优势;五是有利于处理好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可形成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方向,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势;六是有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点.扩大职业院校的服务面向;七是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形成竞争优势。
(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目标要明确建设一个专业或专业群,必须根据专业调查和市场需求,明确提专业或专业群总体建设目标。
(1)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2)嗣绕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
(3)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
(4)专、世及课程建设内容要翔实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内涵发展基于专、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以酒店管理专业群为例“平台”是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建设思路:多管齐下,强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做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范,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针对酒店企业人才能力要求,重视技能培养,增强学生专业能力,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需要为核心设置专业并开发课程。
对医药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专业、课程及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使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再就业率达100%,各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业与课程设置研究;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定位的科学之处,并已经得到职教战线同仁的公认。
中等职业教育重在职业能力的提高,而职业能力是指职业活动效果、质量、速度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如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等等。
将这些职业能力分解开来,就置换为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与开发,它们始终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社会需求和就业岗位需要永远是中职教育的活力所在。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职业教育实践者经过探索,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格在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上。
据此,作为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本校来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各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市场调查与分析。
企业需求为第一本校从1990年代开始,成立专业委员会作参谋,请医药行业的专家和往届毕业生参加,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请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对本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征询用人单位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人才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期望与要求,对岗位群知识与技能的需要等,将医药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放在首位,了解市场需求人才的特点。
自2000年开始,学校连续5年,对于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省内外医药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先后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到企事业“现场调研”等方式,收集到大量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及最新岗位需求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综合与分析,为学校的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可靠且最新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专业设置、专业教学
与管理
论文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龙头。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和管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的逻辑构成和理性选择。
凸显市场性的要求设置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凸显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定位;凸显务实性要求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核;凸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
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凸显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专业建设;高职
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受众的切入点,是沟通经济社会和受众的桥梁,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课程体系改革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成效,专业设置是课程开发中课程分析和课程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一、专业及课程建设
(一)专业及专业群含义
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一是建设专业群有利于形成专业集群,形成群体优势;二是有利于做强骨干专业,形成品牌优势;三是有利于建成系列化实践教学条件,形成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四是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师的相互补充和支撑优势;五是有利于处理好专业稳
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可形成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方向,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势;六是有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点.扩大职业院校的服务面向;七是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形成竞争优势。
(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目标要明确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内涵发展基于专、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以酒店管理专业群为例“平台”是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建设思路:多管齐下,强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做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范,全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针对酒店企业人才能力要求,重视技能培养,增强学生专业能力,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
2.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
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形成,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建立“专业带头人”制度,其选拔标准,一般从技术水平、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加以评判。
教师团队建设的另一项任务是“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
建设思路: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素质、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
建设措施: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在各专业构建培
养梯队;教师培训继续向“双师型”努力,加大力度,采取措施鼓励教师获得“双师”认证;进一步加强与实习基地企业的合作,加强专业教师在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兼岗,确保专业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实际;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相关学术会议,聘请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交流、讲学、合作科研或兼职工作,以带动和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鼓励专业教师面向社会,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的相关技术服务工作,聘请旅游、酒店领域的专家、学者、高管担任顾问,指导学生创新和毕业设计;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教师团队。
3.以“工学结合、项目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为核心,搞好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建设思路:根据“项目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的指导思想。
从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评估标准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四个方面着手,同时推进。
建设措施: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每年一次的专业(群)市场调研,研究企业用人需求,划分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设计课程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酒店业各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星级酒店认证的资格标准,建立各专业课程评估办法,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抓好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建设,每个专业建设4~5门核心课程。
全部核心课程均按照工学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
每年定期完善和优化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计划、
实训指导书、教师教案等基本教学文件。
在重构行动体系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生产实际,建设可供旅游、酒店类专业进行专项实训、顶岗训练(项目再现),以及跨专业综合实训的一体化实训环境。
4.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使培训和社会服务达到新层次
建设思路:利用“宗科”集团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契机,发挥整个专业群的优势,大力拓展面向社会的酒店人才培训,配合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努力成为本地域酒店高级人才培训认证基地;成为立足成都、辐射四川乃至全国的服务基地;加大对社会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专业群对社会的贡献。
建设措施:坚持“双证制”培养方案,专业认证的推广力度,扩大现有初中级培训的规模,形成初中高多层次、全考培训体系。
5,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建设思路: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建设措施:发挥龙头专业和群内各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对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
二、专业管理创新
1.专业管理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
有什么样的管理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专业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自主设置专业必须
充分考虑专业体系的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
2.专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专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的专业管理应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院级严格审查专业设置条件,把握专业建设方向;系部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教务处对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进行指导协调与监督,以保证专业建设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需求,贴近职业岗位群,贴近技术领域,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专业管理队伍的开放建设是专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形成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实践工作者三位一体的结构系统,使专业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市场经济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
4.特色专业的创建是专业管理创新的中心任务。
形成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不懈追求。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专业,以特色专业的发展带动高职高专办学特色的形成。
高职教育始终要面对两个市场: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满足了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需求,是目前最典型、最切合中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实际的专业建设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