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六课

文化生活第六课

课堂巩固:
7、评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完全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简析:评析题一般要首先进行判断,找出辨析点; 肯定题中的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纠正题中 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补充题中不足。
课堂巩固:
7、评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完全得 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参考答案:①(基本正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 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 解。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原因。 ③仅仅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归结为它所特有的包 容性是片面的。

课堂巩固:
(2)答: A、提高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 B、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 建设。 C、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 作用。 D、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E、提高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F、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预习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何?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 史发展的全过程,并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4、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7、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课堂巩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 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 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 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 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 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 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 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 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 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 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 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 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所给的信息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 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 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 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 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 是两国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 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 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 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看 法正确地是 (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文化第六课中华文化

文化第六课中华文化

促进统 诸子 一的民 独 蜂起、 族文化 尊 从中可 百家 发展 儒 以看出中 术 争鸣
国家 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 公元前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 烟消云散 巴比伦王国灭亡 比伦 3500年 古印度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 公元前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 雅利安化 3000年 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我国的史书典籍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春秋》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 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见证之一——汉字:
作用: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 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 代 (c)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 要标志
你能例举一些我国有代表 性的史书典籍吗? 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何特点? 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特点? 它的意义是什么?
AB
17世纪西方的“中国潮”
启蒙时代西方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普遍出现一种泛中国
崇拜的思潮,人称“中国潮”。 “中国潮”的发起人
主要是商人和传教士。商人们贩运回来中国的丝绸、 瓷器、茶叶、漆器等;传教士贩运回来孔子哲学与中 国的道德社学等,这影响了西方的很多方面。在欧洲 社会面前,中国形象为他们展示了“梦寐以求的幸福
(一)、从(内容)独特性看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公元前6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年 公元1001公元前1世纪 1500年 时代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东晋 南北朝到北宋初 北宋到明中朝 比例 50% 62% 71% 58%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面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 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 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 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 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古典民族史诗的整理出版和优秀少 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这是因为( )
A.
B.
D
C. D.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2.“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 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D.文化的包容性
C
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 民族古籍和文物抢救工作,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编纂 《中国古籍总目提要》《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做好
学以致用 :假设你是张艺谋导演,你如何向参加 峰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推荐《春江花月夜》?
博 一、独树一帜 1 .文学艺术
大 精 深
独领风骚 2 .科学技术
(中华文化的 独特性、先进性 )
的 中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华 文
(中华文化的 区域性 )
化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 民族性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
探究成果分享: 中华文化除了源远流长,还有什么
其他特点?中华文化的魅力究竟何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成果。

6.1-6.2我们的中华文化(仇恒俊)

6.1-6.2我们的中华文化(仇恒俊)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我国南北差异举例
南繁北齐(语言)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
比较划一
南细北爽(性格)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
方人比较直率
南米北面(饮食) 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
面食 南甜北咸(饮食) 南方人口味偏甜,北方人 口味偏咸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 方多封闭严实
多样的边陲山寨文化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独特性
b.科学技术(独领风骚)
①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 整体性 ②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 文明程度 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成就长期处于 世界的前列,对整个 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作用: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
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原因:
a.汉字传承、b.史学典籍、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 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 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 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 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b.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①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 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并 设有史官。
②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 为世界所仅有。
一、是什么?(基本特征\力量) 1、基本特征
A.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时间)
(1)强大的生命力 (2)辉煌的历程
(3)见证(文字、史书典籍)
B.特征之二——博大精深(空间)
在滇黔地区除汉 族外,还聚居着彝、 白、哈尼、壮、傣、 苗、僳僳、回、拉祜、 佤、纳西、瑶、藏、 景颇、布依、普米、 怒、阿昌、德昂、基 诺、水、蒙古、布朗、 独龙、满、侗、仡佬、 羌和土家等少数民族。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导航: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结构:辉煌历程源远流长 见证:汉字(作用、意义)史书典籍(意义、留存原因、特点) (动态)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什么、如何) 中华文化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 区域性:原因、关系(静态) 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意义重难点点拨:共同原因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党的领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及要求等多方面思考。

具体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如何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具体包括:(1)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展示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标志着人 类进入文明时代,①不选;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不应认为自身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正确;汉字具有 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长的特征,深刻理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 2.素养提升: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
字和史书典籍。
长的基本特征和强大生命力,增强
3. 了 解 中 华 文 化 衰 微 的 原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实现中
因,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 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
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领导。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谈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史官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史 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3)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①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②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③要立足社会实践,着 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6课 第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配套练习:第6课 第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是一次大规模的东西南北文化融合、碰撞。

秦六国宫殿的建设,在壁画的制作、建筑材料的烧制处理等方面吸取了东方六国建筑的先进技艺与风格特点;“书同文字”,在对秦系文字“或颇省改”的基础上,对六国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这表明秦的统一( )A.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促动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D.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解析:B项准确反映了“秦的统一”的意义,其他三项与“秦的统一”不符合。

答案:B2.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共有16款,“青花瓷”系列被认为最富有中国情调的礼仪服装,其设计灵感取自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

“青花瓷”礼仪服的设计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解析:由“历史久远的中国青花瓷器”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D3.外国人对中国及中华文化越来越有兴趣,来中国学川剧一绝“变脸”的外籍人士也越来越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中华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C.中华文化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解析:A项“最优秀”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故B项符合题意;C项“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说法与事实不符合;D项本身说法准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B4.人类其他古代文明或消失、或停滞,几乎无一善终,只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是因为( )A.国家的存亡对文明存续至关重要B.中国在历史上没有遭到过外族的入侵C.外族的入侵仅仅经济上的掠夺,不会导致一国文明的异化D.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解析:A选项意思准确,但它不是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

B 项与历史不符。

C项是错项,外敌入侵会对一国文明有破坏,甚至导致文明的异化(如伪满洲国时期的日化教育)。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古代曾走在世界前列2.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从时间纬度或纵向看)(1)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从内涵角度或横向看)(1)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区域性(从不同地区看)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②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3)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①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异彩纷呈。

②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个性)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内自主探究学习与教师的解释与阐明,让学生掌握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其历经的辉煌历程与见证、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以及国家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去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及积极参与课堂比赛等教学活动,自我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教学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教学过程】话题导入《文化生活》前两个单元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理论。

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我们已经对文化的一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开始对中华文化进行具体的研究。

问题: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许许多多如诗歌、白话小说、国画等优秀的经典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传诵的四大发明……但是,近代的中国落后了,中华文化衰微了。

为了中华文化的振兴,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积极书写中华文化新篇章!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探究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1843年,当时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纯粹出于好奇心,决定在属于东方沙漠世界的土丘地区开始挖掘。

他挖出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包括建在巨大平台上的宏伟王宫、数对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他古物。

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并带动了此后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__________。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特征。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作用: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________,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______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_和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探究一、2011年9月23日,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
文化发展的 主体
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 发展应该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 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过关训练
4.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 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呈现着 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 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2.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类别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 别
侧重点 不同
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 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 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 特点
答案:C
中华文件包容性 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 处,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 止的状态;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 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误区指正: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 思想的雏形,到了隋唐,中华文明才进入全盛时期。
纠错训练1:从殷周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各个历史阶
段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各历史时期中,形成古
代中华文化的雏形的时期是( )
A.秦朝
B.明清时期
C.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解析:依据教材,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古代中华文化的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海口海港中学王建中海口市拔尖人才高级教师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在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近代,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其原因主要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内外因)5、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保持民族性: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体现时代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6、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7、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在哪些方面?(1)中华文化的内涵: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8、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从哪些方面理解?(1)(文化的区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渐趋融合,保持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政治PPT课件(原文)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政治PPT课件(原文)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
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
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 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先后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来自不同的地区,具
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 华文化的贡献
素养链接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 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 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 历程的把握,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 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答案:D 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针对训练] 2.《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 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 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 陆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 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 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 的重要体现
【想一想】 答案1:一万年和五千年等——源远流长;多个区域 文明等——博大精深;多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 等——包容性。 答案2:该标识通过书法和汉字的丰富内涵展现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高考考点(1)中华文化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二、考向定位: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

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三、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

“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

“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

“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2.此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复习中一定要立足中华文化,掌握展现文化力量的时事材料。

①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结合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结合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扩大,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史书典籍:2.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2)如何再创辉煌?(结合教材P55)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文学艺术: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2)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地位:B、科学技术的特点: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名师精讲(含答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识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中华文化的特征及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及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并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古代辉煌的历程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具体内容如下表:1.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知识点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议话题·强认知]自古及今,我国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如何认识汉字的地位及作用?提示:(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很有说服力的。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析重点·解难点]一、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1)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历史悠久,没有中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题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

2.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跟踪检测五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A。

秦的统一 B。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C。

隋唐时期 D. 宋明理学2.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

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

古籍的保护()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3. 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

我们应该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C.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D. 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5. 2018年9月,第八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开幕,该项活动是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大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发起、轮流举办的,旨在让汉字艺术及中华文化永续传承。

两岸举办汉字文化艺术节,表明()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③中华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汉字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③④6。

下图是“福"字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A.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 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 .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根本因素 B .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正确 方向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要求
(3)中华传统文化应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
方法:全面认识祖国传 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源远 流长 的中 华文 化
辉煌历程
文字

史书

原因
典籍
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富有魅力的古典戏曲;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故宫
明十三陵总神道
客家土楼
天坛 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其原因是在于它具有的包容性。
谈谈你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中华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
*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 贵戚皆竞为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文化, 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 泊”;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 胸怀,扬弃吸收。如:
苏州古典园林
(清)粉彩九桃天球瓶
唐代海棠杯(邛窑作品)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点评 《水浒传》英雄好汉的忠义悲曲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
《西游记》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红楼梦》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 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视频:感受晋三文化
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回 族
藏族
纳 西 族
柔彝
和族
而的

细铜

腻鼓
的 舞
民族文化的 多样性

姿
宗教色彩浓郁,Βιβλιοθήκη 长袖善舞朝鲜族跳舞
轻快,典雅,动中有静
视频:《民族歌舞》节选
(2)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以石窟 艺术、民族文学为例
新的辉煌(3)中华传统文化应与当代社
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独树一帜 (1)中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2)中
博 大
独领风骚
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3)中国古代科 学技术的特点及对世界的贡献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1)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 期形成一个高潮;*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 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唐朝,南亚的佛学、 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 界的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 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为那一时代中外文 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 市;*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 了西方文明。*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 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化,“师 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 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的演变顺序: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见证二: 史书典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重要见证
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 化。古代的“荆楚”概念,其地域范围大致 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故湖北人往 往将本省称为“荆楚大地”。所谓荆楚文化,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 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 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发展的 动态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 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因此,“荆楚文化” 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
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 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选择你最熟悉的一 项,谈谈自己的见 解,与同学们交流 共享。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三孔”:孔府、 孔庙、孔林
泰山:五岳之首
(2)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客家文化
荆楚文化
三晋文化
吴越文化
巴蜀文化
岭南文化
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 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 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旦这种文 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 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 性(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
业文明的冲击
表现:
(1)封建意识浓厚、民族意识薄弱、压抑进步思想 (2)清朝: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3)鸦片战争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4)西学大量传入中国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石窟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 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经 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自 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壮族
蒙古
维吾尔族
(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 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高山族
朝鲜族 哈萨克族
独龙族
白族
保安族
黎族
傣族
八达岭长城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 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 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证一: 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及其重要性(即 为什么能够见证)
(1)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
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之瑰宝
(2)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以石
民族之骄傲 窟艺术、民族文学为例

(3)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
认同感和归属感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原(5)中华文化的力量
高考链接
本课考点: 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 ;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无穷的魅力……
视频:寻找失落的玛雅文明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A.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 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司母戊鼎
秦兵马俑
汉儒家思想
唐三彩
宋元明诗词
根据历史 知识,谈 谈你看到 的内容?
归纳说明:
B.近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也创 造了“马力”这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 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能力目标
○比较古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 感受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
○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结合自身的体会,认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 有的精神家园;明确对中华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
春秋-西 汉
东汉-东

南北朝-北
宋初
北宋-明中期
表中所展示的中国有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 是春秋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 北宋到明中期。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科技 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是推动世 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的科学技 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科学方面如天文、立法、 医学、数学、农学等;技术发明创造方面如四大发 明、蚕丝织品、瓷器、铁器等,不仅在中国人的生 产和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广延亚洲、远播 世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列举中国在数学、天文历法、蚕丝纺织、陶瓷、 冶铁、农学、医药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世界 的影响。
难点
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巨 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理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