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中的张体学】

合集下载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中原突围,是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初期的一场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原解放区成了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也是全国解放区的前沿,因此它便成了国共双方都十分看重的战略枢纽。

1946年6月23日,蒋介石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约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

其结果是被包围的6万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成功摆脱了30余万国民政府军的围剿。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成为国民党军从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和东北的战略枢纽。

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部署进行内战的兵力,蒋介石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并先后占领鄂中、襄西、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图消灭中原军区的部队,打通国民党军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

突围背景 编辑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虽然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定》,但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并未停止。

至6月,国民党军已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礼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只及原来的十分之一。

为了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

但蒋介石却一意孤行,不断加紧调动部队,至6月下旬,蒋介石用于包围中原军区的兵力已增至10个整编师(相当于军)约30万人。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约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全面内战爆发。

具体过程 编辑一九四六年六月中旬,国民党当局已决定大打,任命刘峙为进攻中原解放军的总指挥,刘即率其参谋长在驻马店设立了指挥所,限所属部队"六月二十二日前完成秘密包围态势",二十六日开始围攻,七月一日发起总攻击,妄图在"四十八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我中原部队主力。

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中原突围战役

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中原突围战役

解放战争的第一枪——中原突围战役史实08-19 07:261946年6月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开始,解放战争的帷幕由此拉开,解放战争的第一枪由此打响。

中原解放区,其前身是抗日战争入相持阶段,准备开始反攻时,由新四军五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原,是扼制华中九省通衢重镇武汉和平汉铁路南段的战略屏障,是堵截国民党北运重兵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咽喉,是和平与内战、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两大势力争夺的前沿阵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党中央命令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从广东北返,命令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嵩岳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在桐柏地区与新四军五师会师,于1945年10月30日,组建以新四军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使其拥有的主力军和地方县大队以上武装共计6万余人。

中原军区的建立,无疑对蒋介石出川“下山摘桃子”、挑起全国内战设置了障碍。

因此,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操纵下,调集了30万美式装备的兵力,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首先消灭中原解放军,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通道。

1946年5月10日,国共双方虽就中原地区停止武装冲突签订了《汉口协议》,但蒋介石国民党军的蚕食进攻从未停止。

至6月,中原解放区仅剩下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其面积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蒋介石认为彻底消灭中原解放军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密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绥区和武汉行营之第六绥区按既定计划,先速歼中原李先念部,并指令担任攻击的各部队,务必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于7月1日占领宣化店,实施攻击。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和毛主席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无比的勇气,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指示中原解放军坚决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实行战略移,粉碎敌人的阴谋。

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初期国民党军队未形成包围圈之前,中原军区6万将士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移到其它解放区,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从全国战局的大棋盘上看到,中原军区的历史使命是牵制和吸引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必须准备作出重大的牺牲,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

三个变节者的人生悲剧

三个变节者的人生悲剧

大别山西麓的河南新县和湖北大悟县交界地段,有一座海拔680米的高山,它名叫三角山。

山的北坡属于河南新县卡房,山的西面和南面属于大悟县黄站镇。

东面则紧挨着湖北红安县笫一座高山老君山。

山北面的卡房曾是鄂东北道委机关所在地。

革命战争年代,这一带曾涌现出数以千计的革命者,他们曾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不朽的篇章,但也有一些值得人们觉醒和深思的故事和人物,下面写的三个变节者便是其中的一例。

居宗彩、张立元、甘元景,这三个人虽然不在同一省市,但彼此相距不足五公里,他们一起参加过宣化店暴动,又一起参加革命,最后又在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叛变革命,最后的下场都很悲惨。

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命运也在警示后人。

人们除了警醒之外,还有深深地遗憾。

一,居宗彩的沉浮人生[居宗彩,风风雨雨革命近二十年,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大别山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立下过汗马功劳,就因为一念之差,叛变投敌,最后落得个被人民政府枪毙的下场。

]9月上旬,我徒步来到河南新县古店乡居畈村,寻访居宗彩的故居-----居家油榨。

早在孩提时候,我就听老人讲过居宗彩的许多故事,那些故事充满充满传奇色彩,很是吸引人,那时,在我的心中,居宗彩无疑是位大侠,是位英雄,在我们那个地方,直到今天,你只要一提起居宗彩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何耀榜写的《大别山上红旗飘》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提及到他[书中人名是朱洋人],在他的众多的传说中,有两个故事与黄陂栈<黄站>直接关联:其一是1935年冬天的一天,居宗彩带着鄂东北道委的几名游击队员挑着缴获的几担物资向卡房转移,在黄站街中心恰巧遇到国民党的联保队,双方在街中心撞了个正着,联保队中有人认出居宗彩,便大喊了一声:快捉住朱洋人。

居宗彩急忙从腰间拔出两把盒子枪,一边射击一边后退。

因他的人头值五千大洋,有人又喊:捉活的!居宗彩最后趁混战之时,带领游击队员钻进巷子,爬上屋顶机智地突围出去。

突出重围——中原突围65周年祭

突出重围——中原突围65周年祭
的交叉 火 力象 砍 刀一 样 向 冲 锋 的 战士 扫 去 . 排 排 战士 倒 下 . 队被 压在 地 上 . 一 部 抬不 起 头 。 坐镇 4团前沿 指挥 所 的 王树生 咆 哮着 : 给我把 它 “ 们一 个个 端掉 ” 在火 力掩 护下 . 破 手匍 匐前 进 , 爆 逼近 敌堡 。随着 “ 、 ” 轰 轰 爆炸声 。 堡 飞上 了天 。突破 1 开 了。 碉 5打 突 然 。 上飞 来敌 机 。铁 路两 旁 炸弹 呼啸 . 片横 天 弹 飞 。突 围部 队出现 慌乱 王树 生站 在 土坎上 , 声呼 喊 : 全速通 过 。” 大 “ 司令 员稳 如泰 山 .站 立在 硝烟 之 中 .感 染 了战士 们, 任凭 敌机 扫射 、 轰炸 , 队有序 地 向西 冲去 。 部 7月 1日下 午 2时 .南 路 突 围部 队在 血 雨腥 风 中 突破 平汉 线 宣化 店东 侧 的 白雀 园 .0里 防线 上 战斗正 酣 。 纵 2 1 1旅依 托一 个 个 山头 火 力点 构 成 的 防御体 系 .火 力 交 叉 掩 护 . 退敌 军一 次次 潮水 般 的进攻 击 皮定 均对 自己这支 从太 行 山诞 生 、在豫 西抗 战成 长起 来 的队伍 非 常 了解 , 阻 击 , 护 主力 突 围 。 有 打 掩 没 问题 。这批 老八 路 是革命 的宝 贵财 富 . 既要保 车 . 也要 保卒。 是 , 但 面对 强敌 . 如何 成功 撤退 , 让皮 定均 绞尽 脑 汁。 有人 提 出 , 点突 围 . 到指 定地 点集 中 皮 定均 严 多 再 肃 地说 : 可 以化 整 为零 。 “ 还能 化零 为整 吗? “ 们能 否 ”我 收, 在哪 藏起 来 , 向东插 。 政 委徐 子荣 的话让 皮 定 再 ” 均 心头 一亮 。 2 7日傍 晚 , 定 均一声 令 下 .0里 战线全 线 反击 皮 2 3 0分 钟后 , 旅 收 拢 , 着 公 路 。 全 沿 大步 流 星 向西 撤 退

中原宊围学习心得

中原宊围学习心得

中原宊围学习心得篇一:中原突围中原突围第一阶段1946年6月26日至8月中原局、中原军区分路突围主要情况如下:一、北路军:由李先念(中原军区司令)、王震(中原军区副司令)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13旅、第15旅之45团、第359旅、干部旅,共约一万人。

1946年7月11日,鉴于国军追堵日急,为分散国军追堵兵力,北路军兵分为左右两翼行动。

(一)左翼:李先念、郑位三(中原军区政委)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13旅、第15旅之45团、中原军区警卫团。

8月2日到达陕南,与陕南游击队会合,郑位三和陈少敏(中原局组织部部长)等化装离队,李先念率领部队开辟豫鄂陕根据地。

担负后卫的第13旅39团在7月下旬与主力失散,后39团团长赵炳伦率1营与主力会合,旅政委杨焕民率3营于9月12日到达陕甘宁边区。

(二)右翼:王震率领率领第359旅和干部旅(对外称第14旅)。

7月27日,鉴于敌情严重,干部旅分散,一部随部队行动,一部化装转移,一部就地坚持。

8月29日,王震率旅部、第718团和719团到达陕甘宁边区。

9月1日徐国贤(359旅副旅长)率第717团到达陕甘宁边区,9月8日与旅主力会合。

(第359旅北上陕甘宁边区的突围战斗中,伤亡100人,非战斗减员1650人)经过休整补充,于10月编入晋绥军区第二纵队。

北路军此阶段伤亡1570人,非战斗减员1900人(第359旅北上陕甘宁边区的伤亡未计在内)。

二、南路军:由王树声(中原军区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刘昌毅(第一纵队副司令)率领第一纵队第2、第3旅、第二纵队第15旅(欠第45团)共约9000人。

7月24日,到达鄂西北地区,鉴于敌情严重,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部队分散,以武当山为中心开辟鄂西北根据地。

主要分支部队下落:1、在强渡襄河时担负阻击掩护的第一纵队第3旅8团、第2旅6团(欠第1营)及纵队警卫团和机关人员一部约2500人,由第3旅旅长闵学胜率领,辗转北上,于8月初进入伏牛山区,与河南军区部队会合,参加开辟豫鄂陕根据地。

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

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

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1945年10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建以新四军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

成立后的中原军区由在鄂豫边区的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部、从豫西南下八路军嵩岳军区王树声部和从湘粤边北返的八路军三五九旅王震部三支部队组成,有兵力约6万人,计有两个野战纵队7个旅、3个独立旅及其他地方部队。

由于战略地位比较突出,尚未撤离中原军区部队(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必须撤离)立即遭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军包围,计有正规军11个师25个旅及地方部队30多万,把中原军区部队压缩在方圆仅200华里的湖北大悟县宣化店地区,大战一触即发。

针对这一险恶的形势,1946年1月中共中央向中原部队发来了停战令,二三月间又指示中原部队力争合法转移。

同年5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汉口协议》,规定停止中原地区武装冲突,但蒋介石国民党军蚕食进攻从未停止。

中原军区根据形势进行突围前的准备,先后复员及化装转移1万人,部队整编为6个野战旅、2个独立旅和几个独立团队。

6月18日,蒋介石认为彻底消灭中原解放军的时机已经成熟,密令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第五绥区和武汉行营之第六绥区按既定计划,先速歼中原李先念部,打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通道,并指令担任攻击的各部队,务必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于7月1日占领宣化店。

6月21日,中原局、中原军区给中共中央发出请求突围的电报。

23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中原军区:“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中原军区遵照这一指令,作出具体突围部署,决定把主力部队分为南、北两路突围:北路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直属机关和二纵十三旅、十五旅四十五团共1.5万人,从广水与信阳之间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向西挺进;南路由王树声等率一纵第二、三旅和二纵十五旅(缺45团)共1万人,从孝感、花园之间突破平汉路封锁线向向西挺进。

其中王海山率二纵十五旅(缺45团)提前控制宜城及襄河渡口一带,掩护南路主力通过。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第一阶段1946年6月26日至8月中原局、中原军区分路突围主要情况如下:一、北路军:由李先念(中原军区司令)、王震(中原军区副司令)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13旅、第15旅之45团、第359旅、干部旅,共约一万人。

1946年7月11日,鉴于国军追堵日急,为分散国军追堵兵力,北路军兵分为左右两翼行动。

(一)左翼:李先念、郑位三(中原军区政委)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13旅、第15旅之45团、中原军区警卫团。

8月2日到达陕南,与陕南游击队会合,郑位三和陈少敏(中原局组织部部长)等化装离队,李先念率领部队开辟豫鄂陕根据地。

担负后卫的第13旅39团在7月下旬与主力失散,后39团团长赵炳伦率1营与主力会合,旅政委杨焕民率3营于9月12日到达陕甘宁边区。

(二)右翼:王震率领率领第359旅和干部旅(对外称第14旅)。

7月27日,鉴于敌情严重,干部旅分散,一部随部队行动,一部化装转移,一部就地坚持。

8月29日,王震率旅部、第718团和719团到达陕甘宁边区。

9月1日徐国贤(359旅副旅长)率第717团到达陕甘宁边区,9月8日与旅主力会合。

(第359旅北上陕甘宁边区的突围战斗中,伤亡100人,非战斗减员1650人)经过休整补充,于10月编入晋绥军区第二纵队。

北路军此阶段伤亡1570人,非战斗减员1900人(第359旅北上陕甘宁边区的伤亡未计在内)。

二、南路军:由王树声(中原军区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刘昌毅(第一纵队副司令)率领第一纵队第2、第3旅、第二纵队第15旅(欠第45团)共约9000人。

7月24日,到达鄂西北地区,鉴于敌情严重,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部队分散,以武当山为中心开辟鄂西北根据地。

主要分支部队下落:1、在强渡襄河时担负阻击掩护的第一纵队第3旅8团、第2旅6团(欠第1营)及纵队警卫团和机关人员一部约2500人,由第3旅旅长闵学胜率领,辗转北上,于8月初进入伏牛山区,与河南军区部队会合,参加开辟豫鄂陕根据地。

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

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

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作者:佚名来源:《党员文摘》2014年第07期1946年6月26日,驻扎在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的中原军区李先念部,突然从国民党30万大军的合围中突围而出。

这一事件,被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认定为解放战争爆发的标志。

国民党军队合围中原解放区1945年10月,王震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王树声率领河南军区部队先后到达鄂豫皖边区,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原中央局和中原军区,任命郑位三为中原局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李先念为中原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为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震为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中原解放区逐步发展为跨越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处的广阔地区,人口1500万,正规军5万余人,民兵30余万人。

抗战结束后,中原解放区遭遇极大的生存困难,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国土的心脏地带,又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地,交通的便捷使国民党军在日本投降后迅速到达这里,很快就对中原解放区形成了包围之势。

此刻,在解放区的北面是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军,西北面是第六十六军,而在第四十七军和第六十六军的北面还有第四十一军,东面是国民党军第四十八军,南面是第七十二军,西面是第七十五军。

国民党军将这个狭窄的区域围困得铁桶一般密不透风,仅环绕解放区的碉堡就修建了6000多座。

中原军区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

8000多名编余干部和战士被要求复员。

同时,富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干部被秘密向外转移。

当时,由于黄河决口而流离长江沿岸的难民需要返乡,国民政府为这些难民专门开辟出十条北返的通道,很多共产党干部化装成难民,通过了国民党军的封锁线。

联合国救济总署在宣化店设有办事处,共产党人用救济署的名义和证件也转移出不少干部。

1946年初,军调部负责调处中原战事的第九执行小组与国共双方军队代表,在靠近豫鄂交界处的罗山县开始谈判,最终签署了《罗山协议》。

协议规定“共产党能够领导之军队,得在其所驻地区之间运输给养,国民党军队不得阻挠干涉”,但是,协议依旧是一纸空文。

解放战争初期 国共双方为何全力争夺东北

解放战争初期 国共双方为何全力争夺东北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为何全力争夺东北1945年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这一方针的核心,就是不惜放弃南方根据地,将部队北移,以便集中10余万主力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并争取控制东北。

战事初起——14万国民党军海、空运送,11万中共军队千里长征中国东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根据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150万人进入东北及热河、察哈尔地区,迅速击败了横行一时的日本关东军。

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

22日,苏军占领东北全境。

在苏军占领和撤出东北以后,国共两党都把控制东北作为战略决策的成败关键,深知谁在东北站住脚,谁就能保住华北、华中,由此斗争愈演愈烈。

苏联对于如何处理东北事后问题,进退维谷。

一开始,苏联允许冀东曾克林部队进驻沈阳,与苏军共同接管沈阳治安,同时向中共军队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装备。

此时美国积极帮助运送国民党军队抢占东北,特别是美军从9月起先后在塘沽、秦皇岛等地登陆,苏联担心东北会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希望中共能占据热、察两省,给国民党政府接收东北设置障碍。

同时受中苏条约所限,苏联又担心有可能卷入中国内战而与美国发生冲突,于是在苏军撤退前5天允许国民党军队空运至沈阳、长春等东北各大城市。

苏联占领东北,国民党在东北无一兵一卒,为中共军队抢先进入东北造成有利的契机。

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中共决定利用这"千载一时之机",派遣大批干部和军队先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和交通线。

最先进入东北的,是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队。

接着,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分别受命率部开赴东北。

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悼漆林

悼漆林

悼漆林李怡安移民局长漆林,曾经为官蕲春。

漕河老城改造,威名胜过海景。

蕲北山区扶贫,更多百姓感恩。

后来仕宦京城,官至正部终身。

噩耗传回故地,年仅七十五春。

吾读致女遗嘱,见其本色赤诚。

官场红色二代,做官也是标本。

2018.9.18.于浙江金华注:1.海景为当时蕲春县委书记张海景,漆林当时为县委副书记。

2.蕲春县城漕河的老城区改造,当时阻力很大,记得向阳旅社旁边拆迁钉子户的那栋房子独立了很久,但还是拆了。

3.蕲北山区大同的何铺到田桥没有公路,都是从何铺坐船上山再爬山。

漆林给田桥青草坪大队弄了一台手扶拖拉机,都是一帮男子汉抬几天抬上去的。

后来漆林去修通了这段公路。

这段路现在好像叫蕲太(蕲春到安徽太湖)公路田桥段吧。

4.作者当时为漆林的县委工作组队员。

附:1、漆林遗嘱《示女》原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国家移民局局长漆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7日5时23分在武汉同济医院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示女人过七十古来希,我已七十有五,幸也!生于战乱,死里逃生;经历文革,受尽屈辱;参加工作以来,奉献不多,挫折连连,每夜三省,愧对组织,愧对先烈,每思至此,泪湿枕巾。

因患恶疾,苦不堪言,幸蒙组织关怀,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家人全心照顾,亲朋们的帮助安抚,才能残喘至今。

衷心感谢各方的恩德,后辈当铭记已报。

我已病入膏肓,时日不多,不久人世。

死后各事,特立此嘱,望认真办理。

死后遗体交同济医院解剖,能用的器官无赏捐献,能作标本的用作标本,供医院教学用。

其于部分火化,与你妈妈的骨灰一并埋在黄冈烈士陵园爷爷,奶奶,姥姥陵墓附近的桂花树下,永远陪伴他们。

死后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建墓,不立碑,少数亲友前来送别,控制来人越少越好。

不收礼,不请吃,一切低调,平静,不给组织,不给社(会),不给亲友添麻烦。

北京的住房,如有超标的,必须按规定退出;省委给爷爷在黄冈修的小院按规定退还,地面建筑折款分配时,让给姑姑们点,不要计教得失。

家中留有不少珍贵资料,清理以后,部分可交省,市,县党史办,供他们研究参考,涉密者一律销毁。

张体学万万岁

张体学万万岁

张体学万万岁——文革回忆之十一文革中只能喊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张体学是何许人物?也配喊万万岁。

同学们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不要着急,我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1966年8月,首都红卫兵成立司令部(即后来的第一司令部),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红卫兵代表,在礼堂开大会时还有幸坐了一次主席台。

然后,这支红卫兵组织成几个大队,分赴全国各地串联,煽风点火,我们被分配去中南地区。

临行前周总理接见我们,他不像中央文革几位讲话那么冲,现在只记得他当时讲,到中南去的同学可以到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毛主席的故居韶山去看看;还讲到同学们到各地去,生活可能不习惯,比方吃辣椒、大葱等等,要克服困难,不要太娇气。

我们的第一站是湖北武汉。

张体学是湖北省委书记,他是李先念的老战友、老部下。

当地造反派说张体学曾说过:“天上有九头鸟,地下有湖北佬,我就是湖北佬。

”进一步的意思就是说张体学这个人是不服领导的,是和毛主席、党中央分庭抗礼的。

当时周围地、市、县的学生也都开始了大串联,武汉市各个学校都住满了人。

一天,我们去湖北大学,学校的造反派交给我们一本外地串联学生填写的意见本,一般都是说几句感谢的话,喊几句口号,但有问题的是有一个串联学生写出的口号竟然是:“毛主席万岁!张体学万万岁!”。

在当时看来,这充分表现了张体学为营造他的独立王国而造舆论的卑劣行径。

学校造反派让我们把这个意见本带回北京去,交给中央文革。

回来的路上,我们忽然被大批的学生包围了,他们是湖北大学的保皇派,要求我们交出意见本才放行。

我们当然不能交出意见本,又不能继续往前走,就只好当街坐在地上。

过了一会儿,又冲进来一批学生,是湖北大学的造反派,他们在我们周围围了一个圈,保护我们,把我们和保皇派学生隔开。

我当时心里暖烘烘的,什么是战友情、阶级谊,这个时候似乎有了真真切切地感受。

天黑了,湖北省委派干部来做保皇派学生的工作,让他们放我们一马。

这样,我们最终平安地得以脱身。

多年以后,我又碰见了一个当年湖北大学的造反派,聊起当年的事情大家都很高兴。

英山县革命故事作文

英山县革命故事作文

英山县革命故事作文晚秋,桃花冲的山岭,层林尽染,如火如荼。

红彤彤的牛荆条,红扑扑的乌桕叶,还有鸡爪枫、火炬树等数不胜数。

环目望去,犹如片片红霞在燃烧。

当我看到小旗岭烈士纪念碑前那片红枫林,火红的像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边天。

在想:这可否是烈士的鲜血浸染?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大别山腹地英山县,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血染三尺红土地,给大山披上了鲜红的色彩。

如果不是张国焘极左路线,错杀英山革命志士,英山也是一个红色将军县。

当我面对这诱人的秋色,想起那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心潮激荡,热血沸腾,思绪万千。

走进红二十八军纪念馆,战地无烟忆英雄;来到张体学纪念碑前,那逝去的腥风血雨如电影般浮现眼前。

XX年的那个秋天,中共皖西北道委从麻埠迁至英山桃花冲,XX年XX 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机关和红二十五军由安徽省太湖移至桃花冲,开辟了新的苏区。

同年XX月XX日,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去罗山开始北上长征。

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在这里重建红二十八军,开辟了英霍边界根据地。

XX年,XX亲自从XX派XXX同志来到大别山打游击,后来担任新四军五师独立14旅旅长。

XX年率中原独立二旅从宣化店突围挺进大别山,XX月至XX月,鄂东独立二旅来到英山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多次在桃花冲大竹园召开军事会议,建立大别山敌后革命根据地。

XX年XX月至XX年,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参加大小战斗二百多次,成为鄂豫皖红军坚持抗日战争的中心驻地。

当年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后方医院、刘邓大军战地医疗所,中原突围部队桃花冲大竹园军事会议、和尚石鄂豫皖省委会议等遗址依旧如昨天的故事。

革命胜利后,张体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块红色热土仍寄予深情厚义。

张体学任湖北省省长期间,亲自安排修建桃花冲山区公路。

XX年,英山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毁了堤坝,淹没了田园村庄。

张体学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可是他当年战斗过的红色土地。

揭秘-中原突围被严重歪曲的历史真相

揭秘-中原突围被严重歪曲的历史真相

揭秘:中原突围被严重歪曲的历史真相本文导读:粟裕紧急召开中高层军事干部会。

告诫大家,中原枪声一响,华中解放区就处在与国民党军对峙的前哨位置了。

苏中、苏北解放区与南京只一江之隔。

除了南通、江都、扬州等少数城市,苏中、苏北、淮北、淮南,近十一万平方公里土地、两千多万人口,都属于华中解放区。

粟裕认为,要保卫这片土地,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更要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

他向大家详细解读了他所强调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主席最近指出,要粉碎数量绝对超过我军又兼有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必须把握两个要点。

其一是运动战。

要打好运动战,“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

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其二是变绝对劣势为相对优势(或叫局部优势),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推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人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灭敌军的一个旅(或团)。

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

”毛主席指出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歼,二能速决”。

在蒋军武器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这是我军必须特别重视的。

(页末注:以上自然段引号内为毛泽东语。

)粟裕向部队进行动员的时候,他的第一个重要对手李默庵走马上任了。

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生,陈诚系统的人。

陈诚出任参谋总长后,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汤恩伯很难与陈诚配合,递交了辞呈。

陈诚痛快地接受了辞呈,改任汤恩伯为南京卫戍总司令。

陈诚马上委李默庵接任第三方面军总司令职。

没几天,方面军的称谓撤销,改称绥靖区。

第三方面军改为第一绥靖区。

李默庵的职务也随之改为第一绥靖区司令官。

6月26日,李默庵率高参罗觉元、副官、译电员等,从徐州乘火车到无锡,接任汤恩伯职。

国防部下达给他的任务是攻占苏中、苏北共区。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中原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

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

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兵团。

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基本简介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

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

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兵团。

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5年9~11月,先后取得了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1946年 7月~1947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又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又取得鲁南战役胜利,随即挺进大别山,进军豫西,与华北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与华东野战军一起,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

中原突围知识点

中原突围知识点

中原突围知识点中原突围是指1948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中从中原地区成功突围进入华北地区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中原突围是解放战争的重要节点,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原突围的知识点。

一、背景和原因中原突围发生在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领导的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解放军在战略上采取了中原突围的决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军事压力:国共内战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战斗。

国民党军队在地理和兵力上对解放军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中原地区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战场。

2.政治考量:中原地区是国共内战的政治中心,控制中原地区对于谋求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希望通过中原突围,将解放军的力量转移到北方,以夺取全国的胜利。

3.战略布局: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控制中原意味着可以较好地掌控全国的交通要道。

通过中原突围,解放军能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改变战略态势。

二、突围过程中原突围的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阶段。

在准备阶段,解放军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包括兵力调配、物资储备等。

实施阶段则是中原突围的具体行动,解放军采取了多个突围口,组织了广泛的战斗行动,最终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线。

在结果阶段,解放军成功地突围进入了华北地区,并与华北地区的解放区取得了联系。

三、影响和意义中原突围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改变战略态势:中原突围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解放军转移到了北方,为后续的战役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2.壮大解放军力量:中原突围使解放军的兵力得到了壮大,为后续的战斗积累了经验和力量。

3.提高人民士气:中原突围的成功提高了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人民对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心。

4.政治影响:中原突围的成功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国共内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纪念张体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纪念张体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纪念张体学同志诞辰100 周年座谈会发言稿纪念张体学同志诞辰100 周年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张体学老首长亲属,同志们:
敬爱的张体学老首长是我们河南新县人。

今天,xx 省委党史研究室和xx 省新四军研究会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张体学同志诞辰100 周年,能作为老首长家乡的代表参加此次纪念活动,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张体学同志是大别的优秀儿女。

他出生在新县八里畈镇柳林河村一个贫苦人家,年仅15 岁就义无反顾走上了革命道路,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0 多年的战火洗礼,由一名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新中国成立后,张体学同志长期在xx 省任职,为改变xx 面貌呕心沥血,足迹遍布xx 水水,被百姓誉为“人民的公仆”、“布衣省长”,毛主席更是称赞他为“党员干部的一杆旗”。

新县是张体学老首长的家乡,xx 是老首长解放后的主要任职地,两地唇齿相依,渊源一脉。

首先,新县和xx 省的xx 等11 个市县同属大别地区,共处于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地形、气候条件相似,共享一片蓝天白云,同感四季阴晴冷暖,可以说是一相连;其次,新县有2 大水系注入长江,被誉为红安县母亲河的倒水河,发源于新县箭厂河乡和郭家河乡,素有鄂东第一河之称的举水河,发源于新县田铺乡,自北向南流经麻城市、新洲区和团凤县,我居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可以说是一水相牵;再次,1932 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突围中的张体学】【中原突围中的张体学】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于突围前在礼山(今大悟)吕王城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作出全旅保证完成掩护任务和各团分路突围的具体部署后,立即投入行动。

1946 年6 月26 日凌晨,旅政治委员张体学令警卫营派一个排以“换防”为名,秘密赶到宣化店,接替了警卫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的特殊任务。

旅长吴诚忠即带领参谋人员到佛塔山阵地观察地形,了解敌情,动员指战员一定要守住阵地,掩护主力向西突围。

佛塔山,位于礼山与黄安(今红安)交界的河口镇东北面约7.5 公里,是宣化店地区的南大门,中原军区的甫线前哨阵地,停战期间一直是国民党军拼命争夺的战略要点。

这里驻守着独二旅第四团第二营。

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新十五旅经常在这一地区制造摩擦,第三十二执行小组曾多次来到这里进行调处、视察。

6月26日拂晓,国民党军悍然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围攻,企图“围歼”中原军区主力于宣化店地区。

整编第七十二师新十五旅主力一部从河口出动,向独二旅佛塔山阵地猛烈进攻。

坚守佛塔山阵地的四团二营指战员,深知佛塔山阻击战,直接关系到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的安危,纷纷表示“人在阵地在,誓与敌决一死战”。

在团政委萧德明指挥下,二营指战员多次击退国民党军的强攻,坚守 3 天3 夜,共毙伤国民党军200 余人。

与此同时,张体学率警卫部队坚守在宣化店,执行着特殊的使命。

宣化店镇,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从1946 年1 月上旬起,就是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

镇西竹竿河边的学校住着执行军事停战调处任务的第三十二执行小组。

6月26日晚,为了迷惑美、蒋代表,中原军区特地邀请三十二执行小组的全体人员到军区礼堂观看文艺节目;李先念司令员由张体学陪同,仍在宣化店衔头散步。

美、蒋代表看到宣化店依然如此宁静,毫不在意,然而,中原军区主力正在“演习”的名义下向西挺进,李先念、郑位三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及警卫部队亦于当日午夜隐蔽地撤离了宣化店。

6月27日,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七师、第四十八师第一七四旅进抵卧龙台、张家店、泼陂河地区;整编第七十二师新十三旅进抵符湾至经扶地区;新十五旅进抵杨家湾、蔡店地区;第三十四旅进抵福田河、大河铺南侧地区,步步向宣化店紧逼。

28日,军调部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的美方代表,突然要求会见李先念将军。

张体学机智地通过中共代表任仕舜向美方说明:“李将军身体欠佳,改日再行会见”。

29日,为继续迷惑驻宣化店的美、蒋代表,张体学决定调第六团第一营赶到宣化店,加强警卫任务,部队照常出操、唱歌,似乎一切都如往常。

29日下午,正当中原军区主力准备当晚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平汉铁路封锁线时,宣化店则在举行宴会,招待三十二执行小组全体人员。

当美、蒋代表频频举杯时,张体学郑重宣布:“国民党军向我发动进攻,李先念将军己卒中原军区部队突围。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顿时使美、蒋代表目瞪口呆。

接着,张体学来到国民党“行政院”救济总署湖北分署驻宣化店办事处,向该处主任吴显忠(中共地下党员)握手告别,然后率旅警卫排和六团一营两个连迅速撤离宣化店。

六团一营营长马启春带领的另两个连,担负着护送三十二执行小组的任务,撤离较晚。

当时,美、蒋代表迟迟不走,故意拖延时间。

马启春机智地命令部队在宣化店后山上开枪打炮,制造紧张气氛,吓得美、蒋代表急忙钻迸汽车向武汉方向开去。

马启春将三十二执行小组护送上车后,于当日晚撤离了宣化店。

坚守佛塔山阵地的四团二营指战员亦于 6 月29 日晚撤离阵地,向东进发。

分路向东挺进,全旅会师冶溪河当国民党察觉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行动后,一面密令各部在平汉铁路以东跟踪、堵击,一面围攻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

6 月29 日,国民党第六绥靖区司令周岩根据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的电令,部署整编第七十二师新十三旅在蒋家大地至槐树店一线“围剿”,重点指向宣化店以东;新十五旅即占领槐树店,经河口镇一线,重点指向吕王城。

鄂东独二旅处于国民党军四面包围之中。

按照原定计划,独二旅6000 余人于6 月29 日晚分三路向东突围。

一路是旅部和第四团,由旅长吴诚忠,副旅长何耀榜、副政委熊作芳率领,从吕王城出发,经华家河、郭家河、檀树岗,向麻城乘马岗方向突围;一路是第五团和旅干部大队,由团长彭超、政委汪进先,大队长黄宏伸率领,从(黄)陂(黄)安南出发,经八里湾、宋埠、白果镇,向罗田三里贩、滕家堡方向突围;一路是第六团(欠第一营)由团长石建金、政委黄世德率领,分别从四姑墩、郭家河出发,向麻城以北方向突围。

旅政委张体学率领的警卫排和第六团第一营两个连,完成掩护任务后,从宣化店出发,经卡房、郭家河,亦向麻城以北方向突围。

独二旅第四团于6月29日晚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从前沿阵地撤下来,同旅部一道,向东大山方向运动。

沿途经高山岗、豆腐铺、京子沟到郭家河。

6月30日夜宿箭厂河以南土门一带,部队又进一步轻装。

7月1日行军前,部队集合,熊作芳讲了话。

他指出部队面临的严峻形势,动员干部战士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突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奋力东迸,向华中主力部队靠拢。

会后,部队冒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道路,向麻城以北方向疾进。

7 月 1 日,国民党第六绥靖区电令整编第七十二师以一个旅的兵力,“肃清新洲、宋埠间及麻城双庙关、两河口间之共军。

”国民党军利用举水大涨,在麻城以北地区设置一道封锁线,堵截独二旅东进。

当独二旅旅直及第四团行进到麻城乘马岗地区时,遭国民党军新十三旅两个团堵击。

第四团第一,第二营在吴诚忠和团政委萧德明的指挥下,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何耀榜、熊作芳率旅直和第四团第三营紧紧跟上。

后发现国民党军封锁甚紧,加之连日大雨,举水猛涨,不能徒涉,部队即向东北方向转移,撤至麻城林店以东高地。

当日晚,张体学率警卫排及第六团第一营两个连亦赶到林店,与吴诚忠、何耀榜、熊作芳等所率旅部和第四团会合,随即召开旅党委会,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

一致认为,当前敌情严重,如不及时突围出去,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决定部队立即向东北方向行动,绕道麻城以北黄土岗与福田河之间,突肢国民党军的封锁线。

会后,部队连夜冒雨急行军。

7 月2 日拂晓,当第四团进至黄土岗以西一带时,与国民党军第三十四旅一个营遭遇。

第四团前卫第一营迅速抢占高地,与之展开激战,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毙伤敌50 余人,俘其100 余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30 余枝。

这是独二旅在突围途中的第一个胜仗,士气大振。

后来,因国民党军后续部队上来增援,第四团边打边走,于黄昏时向西后撤到演川至麻城公路以西高地集结待命。

当日晚,独二旅党委与第四团领导一起召开紧急会议。

鉴于(黄)安麻(城)经(扶)地区狭小,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封锁甚严,旅直及第四团三次强突均未成功,会议决定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行动。

由旅政治部主任余潜和团长张海彪带第四团第一营,从宋埠以北隐蔽通过国民党军封锁线,经黄冈、罗田、英山到冶溪河;团政委萧德明和旅作战科长石寿堂带第四团第二营从未埠以南隐蔽通过国民党军封锁线,经黄冈、罗田、英山到冶溪河;团副政委郑锋带第四团第三营沿土门拗绕道八里湾,经黄冈、烯水、蕲春北部到冶溪河。

张体学、吴诚忠等旅领导率警卫营、第六团第一营两个连和部分机关干部,由范店向东,绕道福田河通过国民党军封锁线,经罗田、英山到冶溪河。

会后,独二旅旅直和第四团各营分头按预定方向前进。

旅部这一路于7 月 4 日拂晓前顺利通过福田河,渡过举水,进入罗田山区。

第四团第一营因沿途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一部阻击,转入麻城歧(亭)宋(埠)公路以西地区,后绕道八里湾,转向肢安南与马启春带领的第六团第一营两个连会合,随即分开行动。

第四团二营掩护一营撤出阵地后,在麻城黄土岗以西地区与国民党军周旋了三天,于7 月6 日与折回的一营会合,当一营过河遭国民党军阻击时,萧德明即令二营四连掩护,使一营顺利渡过举水。

傍晚,二营也渡过举水,经(黄)冈北向罗田、英山挺进。

第四团三营于7 月3 日拂晓进抵黄安桃花冲以南地区,隐蔽一天后,从八里湾向东迸发,通过新(洲)麻(城)公路,进入黄冈山区。

余潜和原地委组织部长赵辛初中途随马启春行动,白天在山林中隐蔽,晚上徒涉举水,亦顺利通过国民党军封锁线。

与此同时,独二旅第五团在彭超、汪进先率领下,于 6 月29 日从陂安南出发,经急行军于当日晚到达黄安八里湾。

第二天,穿越歧(亭)宋(埠)公路时,在石屋山附近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约两个团阻击。

担任前卫的三营九连,利用坟地与敌展开激战,掩护团主力迅速冲过公路,于当日下午到达宋埠附近。

宋埠是麻城县重镇,镇内驻有国民党军,该镇以北有个碉堡,驻的是地方国民党自卫队,把守着宋埠河。

为渡河东进,五团避开宋埠,选择在该镇以北渡河。

团领导一面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一面派人给国民党自卫队头目送信。

该自卫队慑于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声威,未敢轻举妄动。

第五团顺利地渡过举水,经白果镇、罗田三里贩、黄冈庙,向滕家堡方向疾进。

独二旅第六团(欠一营)在石建金、黄世德率领下,分别从四姑墩、郭家河出发后,昼夜急行军,向麻城以北方向疾进。

由于进展神速,抢在国民党军封锁及山洪暴发之前,于6 月30 日在福田河附近顺利渡过举水,向罗田方向疾进。

当国民党得知独二旅已突破封锁线,向罗田滕家堡方向突围的消息后,急忙调兵遣将,接连电令第六绥靖区,竭尽全力,围追堵截,企图“围歼”独二旅于滕家堡地区。

7月9日,程潜电令周岩:“罗田附近之共军由傅翼师长并指挥一六九旅负责歼灭”。

周岩当即令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傅翼:“限五日内追歼净尽”。

7月12日,程潜又电令周岩:“一六九旅兼程进击英山、罗田,傅师长派三十四旅一个营挺进腾家堡,肃清该地区之共军。

”7 月13日,傅翼即令三十四旅沿平斗山向木子店、滕家堡方向开进;新十三旅、一六九旅向叶家河方向追击,协同整编第五十八师“围歼”独二旅。

7 月14日,蒋介石电令周岩:“对罗田之共军穷追猛击,勿使脱逃”,并提出:“加紧清乡,组织民众,以地方武力协助国军,分区扫荡,务于最短时期内彻底肃清”。

然而,独二旅却冲破了国民党军一道道防线,粉碎其一次次围追堵截,继续向东挺进。

独二旅旅直和第四团自分路突围渡过举水后,一部于7月11日迸抵罗田滕家堡与第五团会合,7月14日,当部队进至罗田与英山交界处时,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一部尾追堵击。

第四团三营指战员英勇抗击,将敌击退,继续东进。

7月16日,旅直大部和四团三营进抵蕲(春)英(山)岳(西)太(湖)地区。

独二旅第五团渡过举水河后,在平湖地区击退国民党罗田一自卫中队的阻击,继而袭击了河铺乡公所,于7 月11 日进抵膝家堡。

该镇国民党保安队望风而逃,后来五团找到了国民党的粮仓,当即开仓济贫,深受群众欢迎。

部队在此休整了几天,继续东进。

当第五团进至英山杨柳湾时,又遭国民党一个保安中队堵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