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专题一:数与代数第6课时比和比例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设这块冰的体积是x dm3。 9∶10=45∶x x=50 答:这块冰的体积是50 dm3。
6.刘阿姨买了6 kg荔枝和4 kg樱桃,买这两种水果所 花的钱同样多。荔枝和樱桃单价的比是多少?若荔 枝的单价是24元,则樱桃的单价是多少元?
数量比=6∶4=3∶2,则单价的比是2∶3。 解:设樱桃的单价是x元。 2∶3=24∶x x=36 答:樱桃的单价是36元。
反 比 例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 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 扩大)
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象是 ( 曲线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 都是两种( 相关联 )的量,都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 量的变化而变化;都可以用( 图象 )来表示不同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1)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看它们是相( 比 )的关系还
2.填一填。 (1)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16和34,组成比例的两个
比的比值是12,这个比例是(112∶61=34∶32或38∶34=61∶31 )。 (2)一个比例式的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其中一个
内项是0.8,另一个内项是( 5 )。
(3)在10、25、40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 数可以是( 25 )、( 16 )或( 200 )。 4
提分点 2 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6.在 18∶12 中,如果比的前项减去它的13,要使比值不变, 后项应减去多少?
后项应减去4。
提分点 3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7.把1871∶78、2122=21、3∶3 4和
4
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78∶3=212∶4
221∶178=4∶3
212∶4=178∶3
用字母表示为 y
x =k(一定)
反 比 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乘积 )一定,这两种 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为x×y=k(一定)变化规律
变化规律
图像
正 比 例
两种量同时扩大、同时 缩小
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 一条由点(0,0)引出的 ( 直线 )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联系
比和比例 比例是由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的,这 的联系 两个相等的比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知道什么?它 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 再举例说明。
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
(2)114∶2.5 的比值是( 0.5 ),如果后项除以 5,要使比值不
变,前项应除以( 5 );如果前项除以 4,后项不变,
比值是(
1 8
)。
(3)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π∶1 )。 (4)一项工作,甲独做要21小时,乙独做要51小时,甲、乙的
工作效率的比是( 2∶5 )。
考点 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187=4∶221
3∶4=187∶221
4∶3=212∶187
4∶221=3∶187
8.若a∶b=2∶5,b∶c=4∶3,c∶d=5∶4,d是24, 则a是多少?
c∶d=5∶4 c∶24=5∶4 c=30 b∶c=4∶3 b∶30=4∶3 b=40 a∶b=2∶5 a∶40=2∶5 a=16
第13课时 比和比例》求比值、化简比和 解比例
填空:
(1)把25 kg∶1 t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1∶20 ),它的比值是
2
( 0.05)。
(2)甲数的
3 5
是甲、乙两数和的
பைடு நூலகம்
1 4
,甲、乙两数的比是
( 5:7 )。
(3)3∶( 4 )=( 12 )÷16= 3 =( 75 )%=( 七五 )折。
(4)甲数是乙数的
4
4
,则乙数是甲数的(
5
),甲∶乙
辨析:只能说甲数是10份,乙数是9份。 ( )
(2)因为8a=7b,所以a∶b=8∶7。
()
辨析:错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3)用3、4、6、8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 )
提分点 1 化连比
5.某工厂一、二车间人数的比是7∶6,二、三车间 人数的比是4∶3,请写出三个车间人数的最简 整数比。
一、二、三车间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14∶12∶9。
(3)一张电脑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8∶1,如果在图 纸上量得这个零件的长是56 mm,那么这个零 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56÷8=7(mm) 答:这个零件实际长度是7mm。
第12课时 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及 基本性质
习题
考点 1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填一填。
(1) 3∶( 4 )=( 12 )÷16=34=( 七五 )折。
对应训练1
(4)长度一定的铁丝,平均分成若干段,每段的长度和
截的段数成( 反 )比例关系。
(5)如果
a b

1 2
,那么a和b成(

)比例关系。
(6)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 cm,它的面积和高成( 正 )比
例关系。
2、成数
1.按一定的比分配的问题。 (1)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应用题,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
( 一定的比 )分成几部分,求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的应用题。 (2)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 分数 ),看各部分的量 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量。
专题一 数与代数
比和比例
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知道什么? 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复习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1 复习目标
(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利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
2 课时流程
知识 梳理
深化 知识
拓展 延伸
课后 作业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是一个 ( 等式 ) 由四项组成,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 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联系
比和比例的联系:比例是由两个( 比值 )相等的比组成 的,这两个相等的比都可以写成 ( 分数 )形式。
对应训练1
7.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甲的13,是乙的41,已知乙的面积 是 48 cm2,求甲的面积。
48×14÷31=36(cm2)
第14课时 比和比例》比和比例的应用
习题
考点 1 按比分配
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5,甲、乙、丙三个数 的比是4∶5∶6,甲、乙、丙各是多少? 65×3=195 195×4+45+6=52 195×4+55+6=65 195×4+65+6=78 答:甲是 52,乙是 65,丙是 78。
2.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应用题。 (1)分析题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 是否)
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根据( 正比例 )或( 反比例 )的意义列出方程。 (3)解( 方程 ),检验,写答语。
3.比例尺 (1)一幅地图的( 图上距离 )与( 实际距离 )的比,叫
做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比例尺分为( 线段 )比例尺和( 数值 )比 例尺。
考点 3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4.分别画出下面的图形按1∶2缩小和2∶1放大后的图 形。
考点 4 利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5.王叔叔用电脑练习打字,5分钟打了240个字,照这 样计算,打一篇3600个字的文章需要多长时间?
解:设打一篇3600个字的文章需要x分钟。 5∶240=x∶3600
习题
考点 1 求比值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0.18∶0.42 =37
290∶0.375 =65
67∶251 =158
1.2 t∶450 kg =83
考点 2 化简比
2.化简下列各比。 3∶2.5 =6∶5
58∶172 =15∶14
25∶2 =1∶5 0.75时∶15分 =3∶1
考点 3 解比例
考点 3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判断下面题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三角形的底是5 cm,它的面积和高。( 成正比例) (2)铁丝长度一定,截成的段数和每段的长度。( 成反比例) (3)5x=4y(x和y均不为0),x和y。( 成正比例 )
易错辨析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甲数∶乙数=10∶9,所以甲数是10,乙数是9。
5
4
=( 4:5 ),甲∶(甲+乙)=( 4:9 )。
(5)a是b的2倍,b是c的 2 ,a∶b∶c=( 4 )∶( 2 )∶( 3 )。
3
(c≠0)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意义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正 比 例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 )一定,这两种 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少厘米?
150 km=15000000 cm
15000000×
1 500000
=30(cm)
答:应画30厘米。
(2)植树节前夕,六年级同学来到山坡植树,原计划每 人植树14棵,需要25人。实际每人植树10棵,还要增 加多少人? 解:设还要增加x人。 14×25=10×(25+x) x=10 答:还要增加10人。
3.解比例。 x∶0.5=30∶2
x=7.5
0x.5=09.3 x=610
易错辨析
4.下面的计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5∶4.5=4∶x
解:x=54×.54 x=490 (
改正:5∶4.5=4∶x 解:x=4.55×4 x=3.6
)
辨析:错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提分点 列比例解决问题
5.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之比是9∶10,一块冰 化成水后是45 dm3,这块冰的体积是多少?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关系就成反比例
关系。
()
(2)圆的周长一定时,直径和圆周率成反比例关系。
()
2.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3)总的用电量一定,用电时间和单位时间内用电量
成正比例关系。
()
(4)圆柱的表面积一定时,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成反
比例关系。
()
(5)a和b成反比例关系,b和c成反比例关系,那么a和
c成正比例关系。
()
3.解比例。
45∶125=x∶27 x=162
x∶0.1=
13∶
1 9
x=0.3
x∶0.5=30∶2 x=7.5
0.5 = x
9
0.3
x=
1 60
4.解决问题。
(1)两地相距150 km,画在1∶5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
是相( 乘 )的关系; (2)再看它们是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相比、比值一
定,那么就成( 正 )比例关系;如果相乘、积一定, 那么就成( 反 )比例关系。
对应训练1
(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三角形的底和高成( 反 )比例 关系。
(2)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 正 )比例关系。 (3)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 反 )比例关系。
各部分名称 比由两项组成,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

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比值不变。利用比的基本性质 可以化简比
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名称 由四项组成,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 例
基本
性质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4 m,长与宽的比是7∶2,这个 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4÷2=27(m) 27÷(7+2)×7=21(m) 27÷(7+2)×2=6(m) 21×6=126(m2)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6 m2。
考点 2 比例尺
3.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 间的距离是12 cm。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 km,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12÷50001000=60000000(cm) 60000000 cm=600 km 600÷80=7.5(小时) 答:从甲地到乙地需要 7.5 小时。
(2)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
1.填空。
(1)从甲地到乙地,A用15分钟,B用12分钟,A、B的 速度比是( 4:5 )。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2 cm,长、宽、高的比 是4∶3∶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12 )cm3。
(3)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2 cm 表示实际距离( 40 )km。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表示 两个数( 相除 )
各部分 比由两项组成,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 名称 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基本 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 化简比
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
比例
意义
各部 分名 称 基本 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