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重力》参考教案3
《重力》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内容。
这节是在讲述了力的一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重力这种常见的力。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学生对重力概念的接受并不困难。
教学开始展示了重力现象的具体事例,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认识到重力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通过事例启发学生从研究对象运动的共同特点思考重力产生原因等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关于重力的方向,通过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种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更合乎逻辑,也更容易区别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
介绍中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次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所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做,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
重心课本没做要求,可适当补充。
二、整合思路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的角度全方位的认识重力。
为丰富学生这部分的内容,制作图片,观看录像。
并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世界将是什么样子?那种现象对我们有好处,哪种现象对我们不利等。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重力概念的建立并不困难。
从身边的实例中,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
从探究中立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地方法,在探究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四、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和作用点。
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维度而不同。
物理:7.3《重力》教案2(北师大八年级下).doc
(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
掌握用公式计算重力的方法.
充分想象重力消失后的各种场景.体会重力作用的重要性.
4.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
(1)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2)举例(课件):找出正方体、球、直尺的重心.
(3)请学生想办法用一个手指托住一把直尺(图),观察手指所在刻度.
强调: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
②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
通过作重力的图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与回顾.
6.总结:探究生活中运用重力的事例
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从中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情况.)
积极思考重力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能从重力的存在、大小、方向、重心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体会重力与世界的息息相关.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应内容;小论文:“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或“重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点:落回地面.
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
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飞机失事坠毁等).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7.3《重力》 教案设计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 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 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 神。
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是竖直向下的 难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
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 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
的几何中心。粗细均匀的木 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 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 心。
五、重力的由来
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 让学生通过
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 实验感受橡
就会被甩掉。
皮不会飞走 是因为受到
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
“引力”作
教学反思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 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 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 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心”。指向地心的方向叫
“向下”,背离地心的方
向就应该叫做“向上”。
思考:我们站在地面上,脚 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 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 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 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 稳,为什么呢?
三、重力-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闫金铎主编)教案
三、重力-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闫金铎主编)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大小和作用,以及引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到:1.重力是一种万有引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其周围物体进行的引力作用;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强;3.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4.重力的作用有时会使物体发生运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重力的概念和大小在本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引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同时,可以通过实验或演示,来展示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可以选取不同重量的物体,比较它们之间的重力大小。
还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距离来探究重力与距离的关系。
2. 引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本节重点介绍引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用幻灯片或实物呈现,比较星球或月球之间的重力差异,并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思考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3. 重力的作用在本节中,可以通过展示现象或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作用。
可以选取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物体,将它们置于斜面或斜面上,比较它们受到重力的影响程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力的概念由于重力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学生理解的难度也比较大。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或实物来描述重力,并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引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这需要学生对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重力的概念和大小 1 课时引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1 课时重力的作用 1 课时五、教学评价和反思本章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大小和作用,以及引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实验、演示和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要注意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4.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作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深度以掌握重力概念、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为主,不过分追求公式和计算,注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作用力。
2.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表示重力。
2.利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了解重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4.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引导学生学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讲解公式G=mg,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演示如何利用重锤线判断重力方向。
4.引导学生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讲解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会受到向地心的加速度。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同伴的表现给予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1、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认识重心。
【教具准备】演示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塞,细线,重垂线,自制水平检测仪,方形薄木板,不倒翁,粉笔。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橡皮塞。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媒体展示:陨石、雨滴、苹果落向地面。
2、教师演示:粉笔头自由落地,水平抛出的粉笔头最终落地。
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3、媒体展示:蹦极运动、高空跳伞、跳水比赛、瀑布。
4、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最后都落回地面?二、新课学习(一) 重力的由来1、提出问题:地球对地面附近的物体有吸引力,它对天空中的月亮也有吸引力吗?2、媒体展示:月球绕地球转动3、学生思考:月球为什么能绕地球转动而不“跑掉”?4、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运动,是否也需要一个力把它拉住呢?说明地球对月亮有引力,同样,月球对地球也有引力。
5、媒体展示:牛顿与苹果的故事6、媒体展示:阅读课本P5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
重力 教案(北师大版)
重力教学课题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仪器材料铁架台、细线、斜面、一重物;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小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课时安排1板书设计重力一、重力G(gravity):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二、重力的三要素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 重力的大小(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方案与表格:钩码的质量m/kg钩码受到的重力G/N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2)公式:G=mg g=9.8牛/千克3. 重力的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4.重力的图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解)(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点:落回地面.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飞机失事坠毁等).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直观讲解:重力的方向(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3)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向下)(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直水平面的方向)(6)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向.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时的方向.猜想重力的方向.观察铁架台倾斜过程中细线的悬挂方向,思考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掌握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不能简单的说“向下”也不是“垂直向下”.(7)介绍水平仪和重垂线的应用.(图片)知识迁移能力强的同学应能想到利用铁架台实验的思路.积极发现并了解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0.49N).(2)师:你的体重(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觉得你的重力大还是一个钩码的重力大?(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看学生情况也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4)组织学生猜想(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制定表格(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根据情况可提醒学生计算G与m的比值,在表格中补充一列,如:钩码的质量m/kg钩码受到的重力G/N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0.10.989.80.2 1.969.80.3 2.949.80.4 3.929.8(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牛/千克(用g表示).(对有的同学得出的比值不正好等于9.8可稍作解释)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mg强调: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重力的办法.根据日常经验应能回答自己重力比一个钩码的重力大.积极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提出:物体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以及所需记录的物理量,并且根据方案制定实验表格.积极交流实验方案和表格,如:钩码的质量m/kg钩码受到的重力G/N认真实验并记录数据.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数据,总结发现规律.通过计算G与m的比值发现规律:G与m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定的,即G与m成正比.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关系.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②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10)师:请同学们计算自己的重力?(指出平时所说的体重其实是质量)(11)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要是地球对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将会是什么样子?播放宇航员在失重状况下的生活场景.理解质量和重力的区别.掌握用公式计算重力的方法.充分想象重力消失后的各种场景.体会重力作用的重要性.4.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1)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2)举例(课件):找出正方体、球、直尺的重心.(3)请学生想办法用一个手指托住一把直尺(图),观察手指所在刻度.(4)(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可放在扩展资料中)重心的应用: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如不倒翁.掌握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的作用点.用一个手指托住直尺,观察手指所在刻度可知重心在尺子中央,从而体会重心的概念.5.重力的图示举例:试作出静止在一斜面上的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木块所受重力的图示.(目的在于通过作重力的图示总结所学内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作重力的图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与回顾.6.总结:探究生活中运用重力的事例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从中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情况.)积极思考重力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能从重力的存在、大小、方向、重心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体会重力与世界的息息相关.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小论文:“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或“重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反馈(1)由于学生已知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所以对重力的存在直接能接受.(2)在没有进行辨析前,很多学生确实会把质量与重力划等号.(3)学生参与思考和动手的部分较多;学生展示自己平时课外知识的机会较多,比如关于失重、不倒翁等的讨论.备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具有的力叫重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4)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2) 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3) 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意识,激发起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依新课标和学情制定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重力方向的应用教学策略:联系实际,教师引导分析三、设计思路通过对实际的现象的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概念;指导学生经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探究活动,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通过联系实际,知道重力方向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观察被举高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工作”,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
学生的探究活动可安排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资源1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线、小球、铁架台等2 演示器材:重物一个,沙箱一个,筷子一支4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五、教学设计六课后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节重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并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收集实验信息;●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习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突破方法:生活经验质量大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也越大,然后定量探究二者的关系,通过测量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突破方法:学生动手实验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课前展示活动一(学生完成)(一)新课导入你知道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
他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
有同学不禁要问,既然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来?(二)问题引入问题一: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说明什么叫重力?并举出几个受重力作用的例子。
问题二:怎样比较重力的大小?说出你的办法。
问题三:你能知道重力的方向吗?想办法展示出来。
问题四: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找几个物体说一说它的中心在哪里?问题五:总结上面三个问题,说一说重力的三要素,并试着做重50N物体受重力的图示。
问题六: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请你设计实验(三)合作探究:学生根据上面六个问题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进行小组素质展示。
(四)交流归纳(素质展示)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几点说明:(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无论质量大小、有无生命,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北师大物理八下《重力》教案1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4、能用公式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G=mg)和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方向和重心。
教学准备: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或者课本图片+问题、或者演示几个现象引入本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重力的产生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
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讲解】: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讨论】: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①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②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③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④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⑤飞机降落;等等【小结】: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
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北师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北师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掌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 G=mg 计算重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的方向。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数学表达式 G=mg 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2)提问: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一种特殊的力,你们知道这种力是什么吗?2. 探究重力的概念(1)解释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强调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3)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1)介绍重力计算公式 G=mg。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公式计算重力。
5. 巩固知识(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提问:重力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拓展知识:介绍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解释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纬度、高度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与质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7.3重力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7.3 重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教学准备及手段:铁架台每组两个、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学生实验法教学过程二、重力的方向由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如何?教师及时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还是垂直向下?归纳:通常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学生进行猜想回答学生活动:将细线系着小钩码绑在铁架台上,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注意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②将另一个铁架台垫钩码盒,注意观察两者静止时线的方向。
学生观察得出: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的猜想是模糊的、片面的。
猜想的正确性有待于实验的检验,适时进行实验在本环节对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从而使实验现象更直观、更明显。
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确,我们需要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如下实验方案。
1.需测的物理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3.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次数质量(kg)重力(N)重力/质量(N/kg)123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
7.3【教学设计】《重力》(北师大)
《重力》重力是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一、引入新课[演示](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1.重力[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圆周运动,说说你的感受。
[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
[师]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
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重力》教学方案
《重力》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3)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三、学法指导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
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到。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重力的产生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二、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量)——用弹簧秤来测量。
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千克/牛(是一个定值).
关系式: G=mg,m为质量, g为比值(9.8牛/千克)
g=9.8牛/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牛.
三、重力的方向.
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的方向是跟水平面相垂直的。
四、重垂线:依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重垂线。
作用:
(1)建筑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9=9.8N/kg的物理意义
教学
重点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
教学
难点
理解公式:G=mg
教学
准备
演示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2)物理天平上(检查横梁是否平衡)
五、重力的作用点叫重点
规则:几何中心。
不规则:可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来找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