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固-液界面吸附)
胶体化学第7章-2 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对稀溶液,Gibbs等温式可写作
c n RT c S
S :固体的比表面
将(1)式代入求导
Sc ( 0 m ) dn n s RT n dc
s 2
s 2
作不定积分
n RT ln n ln c ln a ( 0 m )S
s 2
s
set
n s RT 1 ( 0 m )S n
n ac
s 2
1
n
加而直线降低的关系导出的 关系式,只适用于中等覆盖度的化学吸附或物理 吸附。
1 =n / n ln Ac a s n2 k1 k2 ln c
s 2 s m
四、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1. 固体表面与介质在液体介质中带电
a.表面基团解离 b.吸附带电 c.非水介质中的带电... 为了保持荷电固体和介质的电中性,介质中的 与固体表面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必将靠近表面 形成双电层(double layer)。
四、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2 双电层
Stern面
滑动面
- - 溶剂分子 - 反离子 - -
表面电势
φ0
Stern电势
φδ
ζ
+- + +- + +- + +- + +- + +-
-
紧密层(Stern层)
扩散层
例:AgNO3+过量KCl →AgCl(晶体)+K++Cl-+NO3-
①Cl-可在AgCl晶体上吸附成牢固的化学结合
b 结构影响 : 碳自水溶液中吸附量 在水中的溶解度
(2)溶剂影响
溶剂/溶质作用强烈,溶解度上升,吸附量降低 溶剂/吸附剂作用强烈,竞争吸附,吸附量降低
(3)吸附剂影响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摘要:本实验通过在固液界面上添加阳离子合金作为吸附剂,对水中的阴离子络合物进行吸附实验。
研究发现,合金的添加可以提高水中阴离子络合物的去除效率,并且该效果随着吸附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同时,本实验还研究了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异构体的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解释吸附的动力学过程,而吸附异构体的变化与吸附剂的浓度和水体性质密切相关。
引言:水体中的阴离子络合物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高效地去除水中的阴离子络合物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其中,吸附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水处理方法。
过去的研究表明,合金等吸附剂在水中可以与阴离子络合物发生吸附作用。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实验装置包括:α-ζ电位电解器、流速计、电子秤、pH计、离子色谱仪和定量分析器等。
实验流程:1. 收集水样并进行初步处理;2. 调整实验环境,并将阳离子合金分别添加到水中;3. 测量实验前后水体中阴离子络合物的浓度,并计算去除效率;4. 测定吸附剂浓度、吸附时间等参数,并通过吸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5. 分析吸附剂的异构体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1. 吸附剂的添加可以提高阴离子络合物的去除效率,并呈现出浓度依存性增强的趋势;2. 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解释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机制;3. 吸附异构体的变化规律与吸附剂浓度和水体性质密切相关。
讨论:本实验验证了阳离子合金可作为水处理的一种有效吸附剂,具有吸附效率高和去除效果好的特点。
同时,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异构体的变化规律可以深入研究吸附剂与水体中阴离子络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设计和制造更高效的吸附剂提供了理论支持。
结论:本实验使用阳离子合金作为吸附剂,在水中对阴离子络合物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发现,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阳离子合金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并且吸附效果随着吸附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同时,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异构体的变化规律可以较好地解释吸附机理,为设计更高效的吸附剂提供理论支持。
固—液界面吸附中的吸附剂浓度效应研究
固—液界面吸附中的吸附剂浓度效应研究I. 综述在固液界面吸附的研究领域,吸附剂浓度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它指的是随着吸附剂浓度的增加,吸附效果会有所提升。
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在家里用水清洗碗筷时,如果水中含有更多的洗涤剂,那么洗出来的碗筷就会更加干净。
然而在实际的研究中,吸附剂浓度效应并不是一个容易被观察到的现象。
因为在低浓度下,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可能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在高浓度下,吸附剂可能会发生失活或者团聚等现象,导致吸附效果反而下降。
因此研究者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探索这一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吸附剂浓度效应,研究人员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法和模型。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静态床吸附实验,在这种实验中,研究者会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待处理样品在固定量的吸附剂上停留,然后再将吸附后的样品进行脱附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下的吸附效果,就可以得到吸附剂浓度效应的规律。
除了静态床吸附实验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剂浓度效应的研究中。
例如动态床吸附实验、分子筛材料上的吸附实验等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吸附剂浓度效应的本质和机理。
吸附剂浓度效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不仅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有着潜在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深入地研究这一领域,以便更好地利用吸附剂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A. 固液界面吸附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固液界面吸附是研究物质在固体表面吸附液体分子的过程,这种吸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水滴在玻璃表面上形成水珠,或者在植物叶子表面形成露珠等等。
固液界面吸附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此外固液界面吸附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固液界面吸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固液界面的吸附
固液界面的吸附————————————————————————————————作者:————————————————————————————————日期:实验四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一.实验目的1. 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特点。
2. 做出在水溶液中用活性炭吸附醋酸的吸附等温线,求出Freu nd lic h等温式中的经验常数。
3. 通过测定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验证弗伦特立希(Freund lich)吸附等温式对此体系的适用性。
二、实验原理(一)计算依据:当一溶液与不溶性固体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溶液的成分常与体相溶液内部的不同,即在固-液界面发生了吸附作用。
由于溶液中各组分被固体吸附的程度不同,吸附前后溶液各组分的浓度将发生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可计算出吸附量。
Γ=V(C 0-C)/m (1)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C——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1-⋅L mol ) C0——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1-⋅L mol )V ——所用溶液的总体积(L )在 V 、C 0 、m 已知的情况下,Γ和C 的关系如何呢?活性炭是一种高分散的多孔性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它在中等浓度溶液中的吸附量与溶质平衡浓度的关系,可用Freun dlich 吸附等温式表示:Γ=n kC mx1=(2)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 )x ——吸附平衡时吸附质被吸附的量(mo l)mx ——平衡吸附量(1-⋅g mol )C——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1-⋅L mol )k、n ——经验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将式(2)取对数,得k C nm x lg lg 1lg += (3) 以mxlg 对c lg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n 1,截距等于k lg ,由此可求得n 和k。
(二)本实验操作原理:本次实验是在活性炭—醋酸体系中,验证Freu ndl ich 吸附等温式的适用性,并求出经验常数n 和k:Na OH+HAc ==NaAc+H2O根据这个中和反应,计量滴定所用的NaOH 的量,可知HAc 的浓度c ,再根据 (1)式计算Γ值,即可作图。
固液界面的吸附
实验四固液界面上的吸附1. 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特点。
2. 做出在水溶液中用活性炭吸附醋酸的吸附等温线,求出Freundlich等温式中的经验常数。
3. 通过测定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验证弗伦特立希(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对此体系的适用性。
二、实验原理(一)计算依据:当一溶液与不溶性固体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溶液的成分常与体相溶液内部的不同,即在固-液界面发生了吸附作用。
由于溶液中各组分被固体吸附的程度不同,吸附前后溶液各组分的浓度将发生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可计算出吸附量。
r =V (C0-C)/m ⑴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C――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mol I,)C0――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mol丄‘)V ――所用溶液的总体积(L)在V、C O、m已知的情况下,r和C的关系如何呢?活性炭是一种高分散的多孔性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它在中等浓度溶液中的吸附量与1x —溶质平衡浓度的关系,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表示:r = kC nm⑵式中:m 吸附剂的质量(g)x ----- 吸附平衡时吸附质被吸附的量(mol)---- 平衡吸附量(mol g ')mC――吸附平衡时被吸附物质留在溶液中的浓度(mol L^ )k、n――经验常数(与吸附剂、吸附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将式(2)取对数,得x 1lg lg C lg k (3)m nx 1以lg 对lg c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截距等于lgk,由此可求得n和m nk。
(二)本实验操作原理:本次实验是在活性炭一醋酸体系中,验证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适用性,并求出经验常数n 和k:NaOH+HAc==NaAc+H2O根据这个中和反应,计量滴定所用的NaOH的量,可知HAc的浓度c,再根据(1)式计算r值,即可作图。
三、仪器试剂仪器:150ml磨口具塞锥型瓶6个,150ml锥型瓶6个,长颈漏斗6个,称量瓶1个,50ml 酸式、碱式滴定管各1支,5ml移液管1支,10ml移液管2支,25ml移液管3支,电子天平1台,恒温振荡器1套,定性滤纸若干。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报告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报告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报告引言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现象是物理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吸附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解决环境污染、材料制备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进行的一系列固液界面吸附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一:吸附剂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在第一组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硅胶和分子筛,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首先,我们对比了不同吸附剂在吸附有机染料溶液中的效果。
结果显示,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效果最好,其次是硅胶,而分子筛的吸附效果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有利于染料分子的吸附。
同时,我们还发现吸附剂的颗粒大小和形状对吸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颗粒较小的吸附剂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
其次,我们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pH值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剂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但吸附速率却逐渐减慢。
pH值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pH值越低,吸附效果越好。
温度的变化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小,但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提高吸附速率。
实验二:吸附动力学与等温吸附模型在第二组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
首先,我们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实验,通过测定吸附剂对染料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吸附速率常数。
结果显示,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与实验一的结果一致,说明吸附速率受到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其次,我们使用了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来描述吸附过程。
实验数据拟合结果显示,Freundlich模型适用于活性炭和硅胶的吸附过程,而Langmuir模型适用于分子筛的吸附过程。
这说明吸附剂的吸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型。
实验三:吸附剂的再生与循环利用在第三组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吸附剂的再生与循环利用问题。
固液界面化学反应机理
固液界面化学反应机理固液界面化学反应是指在固液界面上进行的化学反应。
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在能源转换、环境控制、材料制备、生命科学等领域。
固液界面化学反应的机理包括吸附、表面化学、界面扩散、反应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一、吸附过程在固液界面化学反应中,吸附过程是首先发生的。
吸附是指分子或离子与一种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以形成一个化学吸附层的过程。
吸附现象对于固液界面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至关重要。
吸附过程可以通过浸润实验和吸附等温线来研究。
具体而言,浸润实验是通过将液体缓慢滴入固体表面,观察其润湿情况来确定吸附现象。
而吸附等温线则是通过测量在一定温度下吸附剂与固体表面吸附的平衡浓度,获得吸附等温线。
二、表面化学表面化学是指化学在分界面或界面区域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
此处的“化学反应”包括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化学吸附等等。
这些反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固液界面的性质。
表面化学方法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和表面电荷密度的研究来表征,也可以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来研究。
三、界面扩散界面扩散是指在固液界面上,溶液中的物质从液相向固相的扩散过程。
固液界面中存在着液相分子和固相分子间的接触,因而使得溶液中的物质向固相扩散。
界面扩散过程对于固液界面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在固液界面化学反应论文中几乎都会涉及界面扩散。
四、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以及化学反应机制的研究。
在固液界面化学反应中,反应动力学是研究液-固反应过程速率的一个方面。
它的研究旨在了解物质扩散和反应速率的规律,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并探究化学反应的机理。
总之,固液界面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固液界面交互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以及探究化学反应机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固液界面化学反应的研究中,需要系统的考虑吸附、表面化学、界面扩散和反应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3.5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
4.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1)、离子吸附与电双层 1) 离子吸附的原因 a、 体相中和固液界面上某组分的化学势不同, 从而发生离子的迁移和吸附; b、 固体表面的可离解基团由于介质pH的变化而 产生不同程度的离解而使表面带电。 (2)、双电层形成 由于固体表面带有电荷,因此溶液中的反离子必 将靠近表面而形成双电层。
双电层模型
双电层与 ζ 电势 (1)胶团结构 因为胶粒的大小介于 1~100nm 之间,故每一胶粒必然是 由许多分子或原子聚集而成的。我们往往将组成胶粒核心 部分的固态微粒称为胶核。例如用稀 AgNO3 溶液和 KI 溶 液制备 AgI 溶胶时,由反应生成的 AgI 微粒首先形成胶核。 胶核常具有晶体结构,它很容易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某 种组成与之相似的离子而使胶核带电,因此,胶核实际上 应包括固体微粒表层的带电离子。
2.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设溶液由1和2两种相互混溶的液体组成。其组 成可从纯的1变为纯的2,即任何一种组分的组成 变化范围均为0→1,浓度用x表示。 1)复合吸附等温线 吸附前 n0= n10+ n20 吸附平衡 n10 = n1b+m n1s n20 = n2b+m n2s 以x1和x2 表示溶液体相中1、2组分的摩尔分数
d为紧密层电势为吸附势能可见决定吸附能力大小的除静电作用外还有非静电作用也有离子在带电符号相同的固体表面上吸附的例子此时吸附主要是非电性力起作用如范得华引力2离子交换m1rm2m2rm1交换离子固体离子交换剂交换吸附的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离子交换过程的趋势有时也用g的值来表示交换能力大小
2.4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
b x1 n1 b x2 n2 b b n1 x2 n2 x1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吸附原理及应用
头孢菌素 两性物质,应在什么条件下吸附? pK1=2.6(羧基);pK2=3.3 (羧基) ;pK3=9.8
(氨基)
大孔吸附剂解吸条件
1. 选择洗脱剂原那么
a. 洗脱剂应容易溶胀大网格吸附剂。
–溶质对聚合物的溶胀才能可用溶解度参数δ来表征。
溶剂 2-丁酮 2-丙酮 丁醇 丙醇 乙醇 甲醇 水 δ 19.0 20.4 23.3 24.3 25.9 29.6 47.3
吸附剂通常应具备以下特征: 外表积大、颗粒均匀、 对被别离的物质具有较强的
吸附才能 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机械强度高 常再用的生吸容附剂易有、极性性的能和稳非极定性的两种。 价格低廉。
几种常用的吸附剂
按其化学构造可分为有 有机吸附剂 无机吸附剂
有机吸附剂有活性炭、球性炭化树脂、聚酰 胺、纤维素、大孔树脂等;
大孔吸附树脂
分 类
1. 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2. 中等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3. 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
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苯乙烯--------二乙烯苯
交联、聚合
大孔吸附树脂
中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单体 甲基丙烯酸酯
大孔吸附树脂
极性大孔吸附树脂 (硫氧基、酰胺、N-O基、磺酸基)
酰胺基团 硫氧基团 N-O基团
图21-1界面上分子和内部分子所受的力
吸附过程理论根底
吸附的类型
〔1〕 物理吸附: 放热小,可逆,单分子层或多 分子层,选择性差
〔2〕 化学吸附: 放热量大,单分子层,选择性 强
〔3〕 交换吸附: 吸附剂吸附后同时放出等量的 离子到溶液中
吸附过程理论根底
吸附过程理论根底
吸附的概念及分类
吸附的概念及分类吸附是指物质在表面或者界面附着并保持稳定状态的现象。
在吸附过程中,吸附物质可以是气体、溶质或固体。
吸附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物理吸附,又称为静电吸附或范德华力吸附,是使吸附物质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过程。
物理吸附主要是通过范德华力作用来实现的,其吸附强度较弱,吸附剂和吸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小。
范德华力是由于吸附物质的电子运动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物理吸附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解吸。
化学吸附,又称为化学键吸附,是指在固体表面上形成化学键的吸附过程。
化学吸附的特点是吸附剂与吸附物之间的键能较大且较稳定。
化学吸附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三种类型。
离子键吸附是通过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作用而形成的吸附。
共价键吸附是在吸附剂和吸附物质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吸附。
配位键吸附是指吸附剂通过其孤对电子与吸附物之间的正离子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吸附剂和吸附物质的性质,吸附可以分为气体吸附、液体吸附和溶液吸附。
气体吸附发生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和吸附剂之间。
吸附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吸附物质可以是气态分子或气体化合物。
气体吸附的应用广泛,例如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者利用介孔材料吸附气体催化反应中的中间体等。
液体吸附是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剂和液体中的溶质之间发生的吸附。
液体吸附的应用广泛,常见的例子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或利用树脂吸附水中的金属离子。
液体吸附也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和催化反应等领域。
溶液吸附是指在溶液中的吸附剂与溶质之间的吸附作用。
溶液吸附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污水处理中,利用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质,或者利用树脂吸附溶液中的离子等。
综上所述,吸附是指物质在界面或表面附着并保持稳定状态的现象。
根据吸附过程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吸附被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根据吸附剂和吸附物质的性质,吸附又可以分为气体吸附、液体吸附和溶液吸附。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一、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机理在浓度不大的水溶液中,一般认为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是以单个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或分子进行的。
吸附可能以下述一些方式进行。
(一)离子交换吸附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性的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取代。
(二)离子对吸附表面活性剂离子吸附于具有相反电荷的、未被离子所占据的固体表面位置上。
(三)氢键形成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与固体表面极性基团形成氢键而吸附。
(四)π电子极化吸附吸附质分子中含有富于电子的芳香核时,与吸附剂表面的强正电性位置相互吸引而发生吸附。
(五)London引力(色散力)吸附吸附作用随吸附质分子增大而增加,而且在任何场合皆发生。
所有吸附类型中皆存在,可作为其它吸附的补充。
此种吸附机理可以说明表面活性剂离子在离子交换吸附中取代同电性无机离子的原因。
(六)憎水作用吸附表面活性剂亲油基在水介质中易于相互联结形成“憎水链”,具有逃离水的趋势,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与吸附在表面的其它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而吸附,或以聚集状态吸附于表面。
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吸附等温线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等温线有以下三种:(一)Langmuir 型吸附等温线例如表面活性剂C16H33N(CH3)3Br在炭黑上的吸附,如图9-12。
平衡浓度/m mol/L图9-12 C16H33N(CH3)3Br在炭黑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公式表示:(9-12)式中,n 2S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吸附量;n m S——表面单分子饱和吸附量;a ——常数;C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
将(9-12)式直线化得:(9-13)或将(9-12)式变为:(9-14)根据(9-13)式以1/n 2S 对1/C 作图,直线斜率=a/n m S ,截距=1/n m S ,可求得n m S 和a 值。
同理根据(9-14)式以C/n 2S 对C 作图可求出n m S 和a 值。
吸附(固-液界面吸附)
—吸附法 adsorption
学习内容
1. 吸附法概述 2. 吸附原理 3. 吸附剂 4. 吸附工艺过程及设备 5. 吸附剂的再生 6. 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吸附法概述
1.1 吸附的定义 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的现象。
或者 某种物质(离子或分子) 在另一种物质表面或微孔内积聚 的现象。
a.深度处理 b.可回收有用物料 c.进水预处理要求高 d.运转费用贵
2. 吸附原理
2.1 吸附的分类与机理
没有选择性
物理吸附
靠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
多分子层吸附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和细孔分布影响大
化学吸附 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
有选择性
单分子层吸附
交换吸附 正负电荷间静电引力引起
表面化学性质和 化学性质影响大
吸附往往几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存在以某种吸附为主。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2.2.1基本定义
1.吸附量q (g /g) 衡量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重 量的吸附剂(g)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g)。
q V (C0 C) W
式中:V—废水容积; W—吸附剂用量,g; C0—废水吸附质浓度(g/L); C—吸附平衡时水中剩余的吸附质浓度(g/L).
2.吸附平衡 当吸附质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即V吸附=V解吸),即在单 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则吸附质在溶液中的 浓度C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变时,即达到吸附 平衡,此时吸附质在溶液的浓度C叫平衡浓度。
3.平衡吸附量: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的数量 (mg/g)。
q e=V(C0-Ce)/W
取倒数:
吸附及相关概念
吸附及相关概念分类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种是依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作用力的性质,可将吸附作用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不具选择性,在吸附过程中没有电子的转移、化学键的变化等反应,产生的吸附只是分子间的引力,吸附过程中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都很快,此类吸附实质是一种物理作用。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具选择性,一些吸附剂只对某些吸附质产生吸附作用,其吸附热差不多和化学反应热处在同一数量级,它的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都很小,而且随温度升高吸附(解吸)速率增加。
这类吸附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活化能,被吸附分子与吸附表面的作用力和化合物中原子间的作用力相似,这种吸附实质上是一种化学反应。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吸附的界面不同,主要有溶液表面吸附、固-液界面吸附、固-气界面吸附等。
溶液表面的吸附水的表面张力因加入溶质形成溶液而改变,有些溶质加入后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另一些溶质加入后则会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
若所加入的溶质能降低表面张力,则溶质力图浓集在表面层上以降低体系的表面能;反之,当溶质使表面张力升高时,则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内部的浓度低,这种溶液表面层的组成与本体溶液的组成不同的现象称为表面层发生了吸附作用。
在溶液表面层上溶质的浓度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溶液内部的浓度,分别对应着正吸附、不吸附和负吸附。
固—气/固-液界面的吸附处在固体表面的原子,由于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不对称,即原子所受的力不饱和,因而有剩余力场,可以吸附气体分子或液体中的粒子,使固体界面上的气体浓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固—气界面的吸附。
吸附作用的实质:吸附作用实际是吸附剂对吸附质质点的吸引作用。
吸附剂所以具有吸附性质,是因为分布在表面的质点同内部的质点所处的情况不同。
内部的质点同周围各个方面的相邻的质点都有联系(如图里的A质点),因而它们之间的一切作用力都互相平衡,而在表面上的质点(如图里的B质点),平面以上的作用力没有达到平衡而保留有自由的力场,借这种力场,物质的表面层就能够把同它接触的液体或气体的质点吸住。
第二章吸附的类型
吸附机制: 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处 于特殊的状态。固体内部 分子所受的力是对称的, 故彼此处于平衡。但在界 面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 即存在一种固体的表面力, 它能从外界吸附分子、原 子、或离子,并在吸附表 面上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 子层。
3
2.1.2吸附的分类 1. 物理吸附:靠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可
31
2.穿透曲线 (1)吸附带:指正在发生吸附作用的那段填充
层,在吸附带下部的填充层几乎没有发生吸 附作用,而在吸附带上部的填充层已达到饱 和状态,不再起吸附作用。 (2)穿透曲线:以吸附时间或吸附柱出水总体 积为横坐标,以出水吸附质浓度为纵坐标所 绘制出的曲线叫穿透曲线。 (3)穿透点:当出水吸附质浓度Ca为 (0.05~0.10)Co时所对应的出水总体积或吸附时 间的穿透曲线上的那一点叫穿透点。
34
各柱的吸附量相等时的运行状态(面积
A=面积B)视为达到了稳定运行状态。 面积A为图10-1中第1条曲线与第2条曲 线所包含的面积,面积B为第2条曲线与 第3条曲线所包含的面积。
Ⅰ
Ⅱ
Ⅲ
Ⅳ
Ⅴ
C
Cb
1
2
3
4
5
6
Ca
0 Q
图 10-1 多柱串联试验
35
多柱串联吸附操作
36
3.吸附容量的利用。 当吸附柱出水浓度达到穿透时,但此时 吸附柱内的吸附剂并未完全饱和,仍能 吸附相当数量的吸附质,直至出水浓度 等于Cb(吸附终点)为止。这部分吸附 容量应该充分利用。也即是充分利用吸 附带的吸附容量。
41
42
2.3.3 吸附剂的再生
用某种方法将被吸附的物质,从吸附剂 的细孔中除去,以达到能重复使用的目 的。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姓名: 学号:活性炭在醋酸水溶液中对醋酸的吸附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重点吸附特点。
2、通过测定活性炭在醋酸溶液中的吸附,验证弗劳因特立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3、作出在水溶液中用活性炭吸附醋酸的吸附等温式,求等温式中的经验常数。
二、实验原理固液界面吸附分为分子吸附和离子吸附。
分子吸附就是非电解质及弱电解质中的吸附;而离子吸附是指强电介质溶液中的吸附。
通常,把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把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充当吸附剂的物质一般都是多孔性的,也就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根据弗劳因特立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研究活性炭在中等醋酸溶液中的吸附情况:1xn,ke mx衡时,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的量(mol);为式中m为吸附剂的质量(g);为吸附平xm-1-1平衡吸附量(mol?g);c为吸附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mol?L);k和n是与吸附质、吸附剂及温度有关的常数。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x1lg,lgc,lgk mnxlg以对作图,得到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和截距,就可以求出n和k。
lgcm【实验试剂和仪器】三、实验仪器试剂:振荡器1台;磨口具塞锥形瓶6个;锥形瓶6个;长颈漏斗6个;电子天平1台(0.01)移液管1支(25mL);移液管2支(10mL);移液管1支(5mL);酸式滴定管1支;碱式滴定管1支;-1HAc溶-1NaOH粉末活性炭;0.4 mol?L液;0.1000 mol?L标准溶液;定性滤纸若干; 四、实验步骤1 取6个干洁的具塞锥形瓶并编号,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2. 0g活性炭分别倒入锥形瓶。
-1HAc和然后按表1-1分别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加入0.4mol?L蒸馏水,并立即用塞子盖上,置于25?恒温振荡器中振荡1小时。
2 滤去活性炭,用锥形瓶接收滤液。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
固液界面吸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吸附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了解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表征方法;3.掌握吸附剂的活化方法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吸附是指气体、液体或溶液中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在液体或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
吸附作用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力与被吸附物相互作用,并把被吸附物附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该吸附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发生在低温和低吸附浓度条件下。
而化学吸附是指化学元素与被吸附物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学键的吸附作用,该吸附作用是不可逆的,一般发生在高温和高吸附浓度条件下。
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过程中,液态溶剂上浮的本质原因是溶剂的表面张力较低,此时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具有吸引液体的作用,表面液体向着固体表面收缩,将固体表面润湿。
如果液体表面张力过大,则液体不能充分润湿固体表面。
所以,吸附剂表面性质至关重要,而表面化学性质恰恰是与润湿性质有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吸附剂表面活性位数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吸附能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将炭黑样品称重并加入玻璃瓶中;2.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0分钟;3.放置120分钟,定量取20ml样品待用;5.待吸附剂充分吸附后,用滤纸过滤样品并取得滤液;6.测定滤液中吸附剂的浓度,并计算出吸附量;7.记录数据,并做出吸附以及吸附的等温线。
实验数据:样品炭黑质量 2.5g样品溶液体积 500mL硫酸铜的质量 100mg吸附剂质量 0.5g吸附率 85%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吸附剂的吸附率为85%,表明吸附剂对样品中的杂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而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质和吸附动力学特征。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吸附作用是固液界面的一种物理现象,其特征是发生在液体和固体表面之间。
吸附剂的性质也是影响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吸附剂表面活性位数量和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吸附能力的强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 m Cq C / m Cq S 0 S 0 C / C C 1 (C / m C / C ) (C C ) 1 ( C / m ) 1 S S S S S 1 / m Cq 0 1 C / m
3、B.E.T 等温式
假定发生多分子层吸附。第一层吸附是靠吸附剂与吸附质间 的分子引力,而第二层以后是靠吸附质分子间的引力。 总吸附量等于各层吸附量之和:
移项,取倒数
取倒数:
C 1 B 1 C (C S C )q Bq0 Bq0 C S
BET公式包括了朗谬尔公式:
设
C s, 且C<<Cs,则BET公式可写成: B m
令a=1/m,b=qo
abc q 1 ac
……朗谬尔式
BET公式可以适应更广泛的吸附现象。 ※吸附量q是选择吸附剂和吸附设备的重要 参数,q决定吸附剂再生周期的长短,q越 大,再生周期越长,再生剂用量及其费用 越小。q通过吸附试验来确定。
吸附模型的工程意义
由吸附平衡、吸附容量确定吸附剂的用量;
2.吸附平衡 当吸附质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即V吸附=V解吸),即在单 位时间内吸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则吸附质在溶液中的 浓度C与在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变时,即达到吸附 平衡,此时吸附质在溶液的浓度C叫平衡浓度。
3.平衡吸附量: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的数量 (mg/g)。 q e=V(C0-Ce)/W
废水中的吸附是发生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a.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
特点:多孔固体,比表面积大。
b.吸附质:废水中被吸附的物质。
1. 吸附法概述
1.2 吸附法功能-----去除水中溶解态微量污染 物。(有机物, 胶体粒子,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
微生物,余氯,臭味,色度等)
1.3 吸附法的特点
a.深度处理 b.可回收有用物料 c.进水预处理要求高 d.运转费用贵
2. 吸附原理
2.1 吸附的分类与机理 物理吸附
靠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 没有选择性
多分子层吸附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和细孔分布影响大
化学吸附
由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 有选择性 单分子层吸附
交换吸附
正负电荷间静电引力引起
表面化学性质和 化学性质影响大
式中 V——溶液体积,L; C0,Ce—— 分别为溶质的初始和平衡浓度,mg/L; W——吸附剂量,g.
4.吸附等温线
等温吸附规律--在一定T下,吸附量q与溶液浓度C之间的关系. 吸附等温式----表达等温吸附规律关系的数学式. 吸附等温线—根据等温吸附规律关系绘制出的垂线图。
2.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吸附往往几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存在以某种吸附为主。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2.2.1基本定义
1.吸附量q (g /g) 衡量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达到吸附平衡时,单位重 量的吸附剂(g)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g)。
V (C0 C ) q W
式中:V—废水容积; W—吸附剂用量,g; C0—废水吸附质浓度(g/L); C—吸附平衡时水中剩余的吸附质浓度(g/L).
废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吸附法 adsorption
学习内容
1. 2. 3. 4. 5. 6. 吸附法概述 吸附原理 吸附剂 吸附工艺过程及设备 吸附剂的再生 吸附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吸附法概述
1.1 吸附的定义 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的现象。 或者 某种物质(离子或分子) 在另一种物质表面或微孔内 积聚的现象。
选择最佳的吸附剂;
吸附剂的最佳吸附条件;
不同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对比;混合吸附质的
竞争吸附比较。
1、Langmuir朗格缪尔等温式
Langmuir假设:(1)吸附剂表面均一,各处的吸附能相同; (2)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当吸附剂表面为吸附质饱和时,其吸 附量达到最大值。 (3)被吸附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取倒数
2、Freundlich弗劳德利希吸附等温式
qe = K Ce1/n
K——Freundlich吸附常数; Ce——平衡浓度,mg/L。 n——常数,通常n>1. 1/n越小,吸附性能t;2,则难吸附。 1/n较大则采用连续吸附,反之采用间 歇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