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功能——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功能
⼀、功能分类
(⼀)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发展所产⽣的作⽤和影响,它是德育的衍⽣性功能或⼯具性。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个体⾝⼼发展的作⽤和影响。

它是德育的固有功能或本体功能。

(⼆)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维度。

正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负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消极影响和阻碍作⽤。

(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依照德育⽬的、任务和价值期望,德育在实际运⾏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预期的且具有较⼤隐藏性的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品德形成功能
德育的品德形成功能即德育活动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作⽤和影响。

1、德育在个体道德认识发展中的作⽤
2、德育在个体道德情感发展中的作⽤
3、德育在个体道德⾏为发展中的作⽤
(⼆)智慧发展功能
德育的智慧发展功能即德育对个体智慧发展的影响和作⽤。

1、德育影响着智慧发展的⾮智⼒因素
2、德育为认知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3、德育引导着智⼒发展的⽅向
(三)审美愉悦功能(享⽤功能)
德育通过提升个体的道德⽔平与精神境界,是个体达到⼀种道德⾃由的境界,从⽽实现个体的精神愉悦。

这种审美⽅⾯的愉悦是⼀种精神⽣活⽽⾮物质⽣活⽅⾯的享⽤。

1、德育可以满⾜个体精神发展的需要
2、优良的德性是享受美好⽣活的⼯具
3、⾼尚的道德⾏为能使⼈感到快乐
4、⾼尚的道德意境能带来审美愉悦
三、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政治功能
1、政治(阶级)关系的再⽣产。

⾸先,通过学⽣的政治社会化,实现⼀种政治⾓⾊的认同。

其次,通过公民道德教育,培养政治接班⼈。

最后,通过树⽴⼀种宽容的道德观念,实现不同阶级(阶层)的政治融合
2、政治意识观念与政治舆论的⽣产、传播
3、对社会政治⾏动的引导
⼀⽅⾯,德育引导⼈们选择正确的政治⽬标;另⼀⽅⾯,德育引导⼈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经济功能
1、德育对社会⽣产领域的影响
2、德育对社会消费领域的影响
⾸先,个体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观念直接构成了个体的⽣产能⼒,成为个体⽣产活动中的⼀个重要软能⼒。

其次,个体的道德素质还影响个体⽣产能⼒的发展⽅向。

再次,个体的道德素质还影响个体⽣产能⼒的发挥⽔平。

3、德育在社会分配领域的影响
⾸先,学校德育可以引导个体的需要。

其次,学校德育可以塑造个体的消费观。

再次。

学校德育直接引导学⽣的消费⾏为。

4、德育在社会交往领域的影响
(三)⽂化功能
1、德育的⽂化维系功能
第⼀,德育通过对⽂化的传承实现维系性功能。

第⼆,德育通过对⽂化的控制实现维系性功能。

2、德育的⽂化变异功能
四、德育功能的内部关系与实现
(⼀)德育诸功能之间的关系
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之间是⼀体性关系
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品德形成功能的实现
3、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实现以⽂化功能的实现为中介
4、德育的其他功能尚待关注
(⼆)正确认识德育功能的实现
1、摒弃单⼀功能观,树⽴全⾯德育功能观
2、破除⽆所不能的德育功能观
3、努⼒消解德育的负向功能
4、理解德育功能发挥的间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