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不可否认,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以哲学家的高度、教育家的责任,审视和指导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教育问题。

本文将分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特征,分析其对现代大学教育有益的启示。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 美德即知识"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 美德即知识" 。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一种善,知识包括一切的善,从而提出" 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点。

美德是知识,美德可以由教育得来,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的过程就是美德的获得和完善的过程。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知识和德行的关系,以及教育在培养德行中的作用。

把知识和道德等同起来,那么有知识的人也就具备了美德?显然,这个说法显然是片面的。

但是他认为美德不能没有知识,重视道德品质修养和人的智慧的发展的观点,应该给予肯定的。

本文认为,他所说的知识并非人类的全部知识,而是指一种理性的普遍的知识,即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

2. 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目标非常明确,即要培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的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是爱国者,他生活在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公民各行其是,政客乘机结党营私,煽动民众,造成审判的不公正,削弱了国力。

在他看来要解决当时国家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善灵魂和人的本性,由此才能重振道德,改善政治以复兴雅典甚至全希腊。

3.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美德即知识" ,告诉了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发展和完善人的道德修养。

教育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他劝人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学会了应当如何做人的话,才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教育理念,告诉了我们,教育内容应注重德育的培养。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教育启示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教育启示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教育启示作为西方教育的起源,古希腊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而作为古希腊著名教育家的苏格拉底,其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教育。

故研究其教育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善当代的教育非常有帮助。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是,德智统一论和产婆术。

产婆术被后世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内容。

这种教学法在教育实践中,一直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甚至当代教育,我们依旧在实践着这种古老实用的教学法。

相较而言,苏格拉底的德智统一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却似乎一直不尽人意。

要么被过分阐释,要么被忽视,例如对伦理教育的过分强调,或者对伦理教育的过分轻视。

德智统一论的内涵,苏格拉底明确的给出了解释。

苏格拉底提出的命题是“美德即知识。

”这一命题通常被解释为,“知识是使一个人成为有美德的人的充分条件。

”①(泰勒《从开端到柏拉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339)或者可以这样解释,“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

”②(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商务印刷出版社,2009.P128)足见,苏格拉底的这种关怀主要是集中在社会伦理方面,而非科学或者其他方面。

在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的含义之后,有必要将苏格拉底“善”和“美德”这两个中心词语进行分析。

在古希腊用语中,“善”的含义相当于今天的“好”,也是一个道德意味比较浓重的词语;而“美德”是指任何形式的“好”。

可见,在古希腊语境中,“善”和“美德”都是超越道德范畴的词语,而在苏格拉底语境中,他试图将这种语意的限制加强,使更广泛意义上的“善”和“美德”被束缚在道德领域内,以构成一个社会价值核心的牵引,促进社会伦理的发展。

可见,在苏格拉底的诸多概念中,“善”和“美德”是两个关联密切,却不能等同的道德概念。

其中“美德”的范畴要大于“善”的范围,当两者特指个人道德的时候,可以被看做同义词。

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

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

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启发式教育是一种以发掘学生内在知识和思维潜能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古代教育思想家,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启发式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强调通过对话和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教而不厌,诲人于深而悦人”,他认为教育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追问,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同样地,苏格拉底也通过对话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他认为,通过自我发现和探索,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对话和提问的教学方式正是启发式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其次,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和品质。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苏格拉底也认为,知识和智慧只有在道德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他通过质疑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准则。

这种强调道德和品质培养的教育观点与启发式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思想相契合。

第三,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孔子认为学生应该自己去努力学习,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教导。

他提倡“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来巩固和扩充自己的知识。

苏格拉底则主张通过自我发现和思考来获得知识。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

这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与启发式教育中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一致。

第四,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智慧和素养。

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追求卓越,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君子”,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深厚的智慧。

苏格拉底则认为,智慧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真理并使其生活更充实有意义。

他通过哲学探讨和批判性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

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

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在古代史上,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两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思想教育,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孔子的启发式思想教育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着重于启发式思想教育。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群四个方面的素质。

为此,他提倡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孔子的启发式思想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学生为主体:孔子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学以致用:孔子注重实际应用,他认为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他倡导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3. 尊重个体差异: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差异性。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思想教育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真知的获取。

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思想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激发质疑和思考: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是建立在思考和质疑的基础上的。

他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2. 强调自我认知: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通过自我认知来实现智慧的提升。

他认为人应该了解自己的无知,并通过不断自省和反思来获得真正的智慧。

3. 培养道德品质: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

他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因此,他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三、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的启示从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思想教育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贡献苏格拉底不单是古希腊有名的哲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那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贡献又有哪些?下边是为你收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有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苏格拉底以为“美德即便知识” 。

他以为人们经过遇到的教育能够显现出自己自己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实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显现出来。

这些好的东西都能够经过教育获取。

他还论述了“善”的看法。

他以为善就是英勇,也代表着正义。

自然经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相同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

自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的知识。

苏格拉底还以为只有人与人互相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没法证明其正确性的。

他同时还重申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认可自己知识的贫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吸取知识,进而对自己达成一种升华。

苏格拉底还重申体育的重要性,他以为,美德与健康的体魄互相联合才能完满,所以他建议人们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在向学生们教授知识的时候,他其实不是不过一味的灌注,强行让他人接受他的想法,相反,它采纳一种互相谈话,两个人共同商讨的教课方法,这就是闻名的“苏格拉底法” 。

经过启迪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

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以上就是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了。

苏格拉底的贡献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发明的“助产术”在今日看起来十分简单,或许说特别平时,但在那个年月,倒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最主要的是,苏格拉底经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的垄断打破了。

好多贫困的百姓也能获取悉识,知足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以上就是苏格拉底的贡献的主要内容了。

在苏格拉底出现从前,人们商讨的更多的是对于“自然哲学” ,但苏格拉底自己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怀,把研究的要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

事实证明,苏格拉底的转向是特别理智的。

苏格拉底还打破了古希腊人对于人的自己疯狂的崇敬。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人在自然眼前是十分低微的,可是人类也不需要自卑,人类能够运用自己智慧去获取正确的世界观。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13中1 柳成荫 23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

他认为,造成雅典所面临的巨大危机的根源,是道德和人性的堕落,因此,拯救社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善灵魂和人的本性,引导人们追求和认识道德的善。

下面,本文就将围绕苏格拉底所推崇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带给后世人们的启示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的“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苏格拉底认为的知识,指的是认识公共福利和普遍的道德规范例如仁慈、明智、谨慎、正直、勇敢、克制等。

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自知识,所以正义和美德就是知识,就是所谓的知德合一。

“美德即知识”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

二、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途径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美德和善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获得。

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

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

三、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中的常见方法在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举的几个苏格拉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苏格拉底最常见也最擅长使用的方式便是“问答法”。

“问答法”的目的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头脑已存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

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副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地发问;当学生有了迷惑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四、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启示意义苏格拉底提出知德统一、德行可教的主张,赋予了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

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

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独特而深刻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探索与质疑: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质疑
和自我探索。

他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辨的重要性,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挑战假设,并通过对话和辩论的方式寻找
真理。

2.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批判能力:苏格拉底注重发展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知识和观点的质疑精神。

他通
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和分析能力。

3.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
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养。

他强
调德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
社会责任感。

4.了解自己和爱美的追求:苏格拉底主张通过自我认识来达
到美的追求和精神的升华。

他认为真正的智慧源于对自身
的反思和自我认识,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追求真理和美的价
值。

5.平等与尊重:苏格拉底主张每个人都有智慧的潜能,教育
应该关注每个人的需求和特点。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平等的,
并将每个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注重尊重和关心他们的发展。

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强调个体的自我探索、思考和发展,倡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道德意识和自我认知。

他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后世教育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塑造了西方哲学和教育的发展方向。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引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他的教化思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在人类社会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深入探讨苏格拉底教化思想的内涵,对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人类思想文明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概述苏格拉底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主张通过对话的方式教育人们,并坚信真知只存在于自己思考的过程中。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是通过人类理性的反思和思考而来的,并强调人们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同时也解释了人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所知甚少的现象。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的核心是探究真理,他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是存在于世界的客观现象中的。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思考,通过讨论、推理、辩论等方式探寻真理。

苏格拉底认为对话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对话可以让人们不断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他认为人们从出生开始就需要接受教育,并强调教育不是授予知识和信息,而是通过对话和讨论等方式引导人们思考和探究真理。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在当今社会,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育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对话、讨论和辩证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反思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真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成长。

此外,教育应该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最后,教育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应该注重人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行动力的人。

结论苏格拉底教化思想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其思想对当今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其教化思想对当今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的基本理念包括探求真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教化提升个人品德。

在个人品德的培养方面,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倡导人格修养。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苏格拉底提倡启发式教学,通过对话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师生关系上,苏格拉底主张平等和互动,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在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苏格拉底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苏格拉底的教化思想对当今教育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和注重道德教育。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可以借鉴苏格拉底的教化思想,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苏格拉底、教化思想、个人品德、自主学习、师生关系、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当今教育发展、现代教育实践。

1. 引言1.1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的来源苏格拉底教化思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雅典的公共场所——市场。

在那里,苏格拉底常常与他的学生们进行公开讨论和辩论,从而揭示真理和推动思想的发展。

他相信通过问答的方式,人们可以互相启发,自发地探索问题的本质。

苏格拉底的探究精神和对话方法,成为了后世哲学和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反思,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和世界。

他的教化思想强调了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省能力。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后来的教育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苏格拉底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教育传统,无论是在个人品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关系、教育目标设定还是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对当今教育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的基本理念苏格拉底教化思想的基本理念包括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德育的重视。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评价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评价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评价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伟大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影响着历代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对自我认识和对真理的探索上,他的方法以对话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培养。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可培养和可认识的,通过对自我认识的探索,人们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

苏格拉底主张“知己知彼”,只有通过深入自省,才能够真正理解自己。

他相信,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一知半解地知道世界的种种现象,而是在于了解自己的无知,并且有决心去追求真理。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就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启发学生自我思考,从而实现自我的认识和成长。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以对话为核心。

他擅长通过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观点。

苏格拉底的对话具有启发性和批判性,他常常运用反问的技巧,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通过对话,苏格拉底逐渐揭示出真理的本质,并且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他的对话方法以提问和回答为主,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而非被动接受知识。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不仅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只有道德品质的培养才能真正使人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人。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重要性,通过对话和思辨,他教导学生应该追求真善美,并且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强调在道德教育中引导学生去追求智慧,并与之相辅相成。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教育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和教育理念成为了古希腊教育的基石,并为后来的教育思想家提供了借鉴。

他的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然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争议。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意义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也是西方道德教育的鼻祖。

他创立了一套以“善”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等道德教育观念。

在具体的道德教育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产婆术”等道德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美德可教是道德教育的前提。

苏格拉底对于“美德是否可教”的思考,集中体现在他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上。

苏格拉底宣称,“如果美德是知识,那么它是可教的,反之亦然,美德若是可教的,那么它是知识”。

也就是说美德是知识是其可教的前提与基础。

苏格拉底所认为的知识并不是我们定义的那样,是对事物认知以及对其内部存在规律了解,而是人们通过理性的判断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种“普适”的概念认知。

而且他认为有用的知识主要是指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有关知识,善的知识,是一种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

但是美德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一方面,美德的教授并没有专门的“美德教师”来帮助受教育者,另一方面,这种知识并不像某种具体的学科或者技能,能够通过经验的积累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道德教育目的是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行。

在苏格拉底看来,善是道德的最高追求和最高价值取向,而美德的获取要通过人们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也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就是“认识你自己”。

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挖掘受教者本身就具有,但是被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品行,使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发掘来实践德性、确立坚定的道德价值观而达到“善”的境界。

通过“产婆术”来实现道德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已由神赋予在人的心中,“教”其实就是唤醒人们前世美德的记忆的过程。

苏格拉底说:“我是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从不直接向受教育者传输所谓的概念或者规范,而是通过“产婆术”,也就是问答法来启发受教育者,使其通过独立的思考获得美德的知识。

孔 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

孔 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

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孔子苏格拉底启发式思想教育启示》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思想家和教育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智慧。

其中,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东西方教育思想的先驱,他们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这位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孔子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常常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困惑和想法,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领悟真理。

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感到疑惑,问孔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您的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让他们在思考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孔子还强调“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他认为,教师应该通过一个例子,引导学生推想出其他类似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的哲学家,同样倡导启发式教育。

他的教育方法被称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就像胎儿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像助产婆一样,帮助学生把真理“生”出来。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苏格拉底总是通过不断地提问,让学生陷入自我矛盾之中,从而促使他们反思和探索。

例如,他会问学生“什么是正义”,当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后,他会继续追问,让学生发现自己答案中的漏洞和不足。

苏格拉底启示教育法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苏格拉底启示教育法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140-2019年第6期(总第154期)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认识你自己,自知己无知及美德即知识关于这个命题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德尔菲神庙的女神告诉苏格拉底的学生开瑞丰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知道后便去和人们公认的各界精英去辩论,证明神谕是错误的,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那些自以为还有别人认为很聪明的人实际上对他们所“精通”的领域一无所知。

神谕之所以说他是最聪明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会认为自己知道甚至是精通的,这就是他最聪明的地方。

苏格拉底的这个命题应用于他日常的教学中或者说与人交流中就是把“无知”作为交流的起点去与人辩论,然后通过讽刺使对话者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跟着苏格拉底的思路去改正,清除自己思想中不正确的部分,留下正确的部分。

他的这个思想是值得深思的。

关于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来自《美诺》,苏格拉底引导美诺给“美德”下定义的对话中。

美诺在对话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苏格拉底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得出苏格拉底的第二个命题: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第一个命题和第二个命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一个人只有清理自己思想中的障碍,“除弊”后方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苏格拉底说,“无人有意作恶”,就是说一个有知识的人是不会故意去作恶的,而那些作恶的人都是无知的人。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无知而去虚心求学之后,得到真正的知识后就能明辨是非,不去作恶害人,他就是一个有德之人。

同样的,一个虽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从不作恶的人是否就可以称为有德之人呢?那他是否也可以称为是个有知识的人呢?在苏格拉底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2.苏格拉底方法: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教育人的方法被称为“精神助产术”,他曾经如此评价自己的这个方法:“我的助产术与她们的助产术大致相似。

不同的是,我实施的对象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我照料他们分娩时的灵魂,而不是他们的身体。

我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及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将道德内化为人的行为品格的哲学。

他本着德行可教的原则,想要在对话和追问的过程之中,引导人去追寻和走向理性。

他的哲学思想不是单纯的灌输与说教,而是要在对话的互动中,提倡怀疑精神,提倡反省精神,一步步走向理性,追寻答案,解决问题。

标签:教化;教育;对话;苏格拉底希腊著名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曾说:“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

”那么想要将教育深入到灵魂深处,就要靠德行和教化的力量。

“教化”是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

“教化”(paideia)在古希腊语中,主要意味着“教并使习于所教”。

习惯于一件事,逐渐地使之成为一种习俗,使心灵受到熏陶,人的内心状态得到净化,达到知、情、意的融通。

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经济逐渐从农业转到工商业,而奴隶主民主制的城邦国家成为了希腊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

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开始从注重自然转向注重人和社会。

在这一转向中,苏格拉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开始探讨伦理与道德,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智慧;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获得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他认为对世界原因的真正探究应是发现把万物合理安排的力量,这样研究自然就毫无意义了,而应认识人的主观世界,即认识你自己。

”[1]认识你自己也意味着获得更普遍的、更高的人类关于自身的知识。

一、德行可教,理性至上苏格拉底认为,“我个人献身为你们从事最伟大的有益的服务,我力图规劝你们每个人不要多想实际的利益,要更多关注灵魂和道德的改善”。

他本着“德行可教”的思想,认为人一切天生的气质,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得到提高的。

“它通过回忆使人与神圣的存在同净,真正地净化人的心灵,消除心灵的黑暗,承受那属于神的光照,使人得到真正的自由。

”[2]柏拉图也非常重视教化。

“在人们睡眠时,灵魂的其余部分,理性的受过教化的起控制作用的部分失去作用,而兽性的和野性的部分吃饱喝足之后却活跃起来,并且力图克服睡意冲出来以求满足自己的本性要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作文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作文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以及对现在的教育有什么启示和影响。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470年-399年,他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虽然他没有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都被他的学生记录了下来,影响了后世的教育。

首先,苏格拉底非常重视"认识自己"。

他经常劝诫别人说:"你应当首先认识自己。

"意思是说,人应该先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目标地去完善自己。

我觉得这一点对现在的教育很有启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不光要教我们知识,还要引导我们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去锻炼和完善。

其次,苏格拉底提倡"怀疑一切"的教育方法。

他总是先假设对方说的话是错误的,然后反复追问对方,追根问底,直到找出真相。

这种"诘问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后来著名的"苏格拉底式対话法"。

我觉得这对现在的教育也很有启发,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独立思考,怀疑一切,勤于提问、讨论、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

只有这样,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再次,苏格拉底主张"德智并重"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苏格拉底自己就是一个高尚品德的楷模,他宁愿喝下毒酒而死,也不肯放弃自己的信念。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也应该重视品德教育,除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比如诚实、勇气、正直、关爱他人等,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最后,苏格拉底十分重视"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他喜欢和学生们采取对话的方式,互相探讨、辩论,共同寻求真理。

他常说:"我什么都不知道。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评价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评价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评价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苏格拉底强调个体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他的教学方法以对话为主,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推崇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思考和学习过程。

他认为真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得到的。

他通过互动式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质疑问题的实质。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也尊重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行和良好的品格。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具备道德品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他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正义、美德、公正等伦理问题,教育学生要具备品德,追求真理和善良。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强调人格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更注重思维方式的塑造和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他认为学生通过对话和讨论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逻辑。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提问和回答的方式,通过不断追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得学生不断思考和追求真理。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学中扮演了更为主动的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过于理想化,对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有较高的要求。

这种教育方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同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或者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适用。

其次,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

浅谈苏格拉底德性观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苏格拉底德性观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苏格拉底德性观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摘要】引言:在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思想家和哲学家,对德性观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德性是智慧和美德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的德性观以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苏格拉底的德性观:苏格拉底认为德性是通过智慧和美德的实践而获得的,是人们内在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

苏格拉底德性观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苏格拉底的德性观启示我们,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品德的培养,让学生在道德上得到真正的提升。

结论:苏格拉底的德性观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其理念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培养更加完善的道德人格。

【关键词】苏格拉底、德性观、道德教育、启示、当代、引言、重要性、结论1. 引言1.1 引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对德性的理解和道德教育的探讨,对当代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需求与日俱增。

苏格拉底的德性观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强调真理、善良和正义的重要性。

通过对苏格拉底的德性观和当代道德教育的关联性展开探讨,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需求,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分析苏格拉底的德性观、探讨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苏格拉底德性观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2. 正文2.1 苏格拉底的德性观苏格拉底的德性观可以说是古代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苏格拉底认为,德性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是一个人品行和思想的总和。

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追求智慧和真理,而不是追求享乐和物质。

教育家苏格拉底思想案例(2篇)

教育家苏格拉底思想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认识自己”,强调道德修养,主张通过对话和辩论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本文以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为背景,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其教育理念在现实教育中的启示。

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概述1. 认识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在道德和智慧上不断提升。

2. 道德修养苏格拉底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的灵魂。

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和实践,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3. 对话与辩论苏格拉底认为,对话和辩论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智慧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话和辩论,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

4. 教育方法苏格拉底主张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采用问答法、诱导法等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三、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案例1. 案例一:认识自己苏格拉底与青年人讨论“什么是正义”的问题。

青年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但苏格拉底不断追问,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观点存在矛盾。

最终,青年人意识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正义”,从而开始反思自己。

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2. 案例二:道德修养苏格拉底曾与一位名叫安提丰的人讨论道德问题。

安提丰认为,道德只是人们之间的约定,没有客观标准。

苏格拉底反驳道,道德是人的灵魂,是客观存在的。

通过对话,安提丰逐渐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案例三:对话与辩论苏格拉底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进行对话和辩论。

一次,他问学生:“什么是勇敢?”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苏格拉底不断追问,使其认识到勇敢并不是简单的行动,而是内心的坚定。

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对话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案例四:教育方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问答法、诱导法等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很重视教育,他以哲学家的沉思和教育家的责任来审视和指导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经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知其无知”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

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二、“德即知识”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由此苏提出了“”的命题。

从“”的观点出发,苏踢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一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只是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指示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的直接相关。

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只是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这种方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

讥讽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迫使对方最终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助产术即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即通过否定对方对事物片面的意见,不断找出普遍、必然真理,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学会养成辩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6,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2期)
Total No .282
收稿日期:2012—01—20
作者简介:王晋(1978—),女,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语言教学。

苏格拉底的思想对教育的启示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苏格拉底的“无知论”、“知善者必能行善”和“精神助产术”等哲学和教育思想启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哲学家的态度和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坚定的信念,不懈地追求智慧,提高人生境界。

关键词:苏格拉底;哲学的本质;教育的本质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059—02
一、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关心的主题是大自然及
其循环和变化,而苏格拉底对大自然的力量不大感兴趣,他更关注的是个人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他宣称,人的主要任务是“回归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

因此,他探究的焦点指向了人的世界。

苏格拉底声称自己内心受到一个神圣声音的指
引,
同时他的良心也告诉他什么是对的。

他说“知善者必能行善”,意思是说,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我们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无法判断是非。

所以说,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

这就是人为何要不断学习的原因:人要有正确的见解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苏格拉底正因为有坚定的信念而得到了内心真正的自由,他的灵魂超脱了身体,超脱了这个世界。

二、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又叫“精
神助产术”,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

产婆本身并不生孩子,只是帮忙接生而已。

同样道理,
苏格拉底认为他所做的就是要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

他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的教育方法,双方
一问一答,
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存在的矛盾,最终引导学生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方法,苏格拉底指出学生思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
盾,引导学生总结出被定义对象的本质属性,向更高
层次的真理探索。

苏格拉底认为,不要盲目崇拜迷信权威,要放开思想,质疑已有的说法和概念,运用自己内心的智慧重新审视已有的说法。

如此,便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

可以说,这正是中西方教育理念最大的差异,也正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和中国学生最欠缺的地方。

同时,苏格拉底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他会在玩笑中讲述道德问题,和学生关系亲密融洽,讨论气氛活跃。

苏格拉底会诘难学生,但那不是针对学生个人,而是针对学生的观点,并且学生也可以反过来以同样的方法来提问。

这样,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系,放下了世俗的角色定位,拘束感减少了,思维活跃了,师生一道就开始要探究内心的智慧了。

三、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哲学对教育的启示
1.教师要提高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苏格拉底堪称真正的哲学家和智者。

他知道自己对生命和世界一无所知,并对自己贫乏的知识非常苦恼,所以他要不断追寻知识和真理。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哲学家,但应该是具有哲学家精神的人,要保持一颗鲜活敏感的心灵,成为一个孜孜不倦追求智慧、胸怀宽广、高瞻远瞩的人。

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

对学生的说教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就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

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是言
9
5
行一致的老师,是能够呵护好学生灵魂的老师。

2.教育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希望学生服从和接受,老师具有权威性,不屑于或是不愿意与学生辩论,学生成为一个被动记忆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机器。

当然,课堂灌输也有优势,就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知晓所学课程的来龙去脉,更加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

不足之处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知识和成果,缺乏独立、创新的思考。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培养出的是缺乏创造精神的、整齐划一的“机器”。

这样做有违于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培养,这样的一个“人”首先是能思想的存在。

就像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所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苏格拉底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因而希望大家和他一起去追求智慧,追求真知。

他宣称没有现成的结论可以教给别人,而是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

这就启示我们,不要限制学生的理性思维,不要有高学生一等的态度,而是要以平和的态度,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常识,和学生一起搜寻自己的内心,运用内心的智慧,追求真理,追求思想的自由。

3.教育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要注重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两千多年以来,文明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同时也“破坏了带给人类生活意义的精神价值”,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增长了认知能力和一些所谓的知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远离自然,远离自己的内心,逐渐丧失我们的观察力、好奇心和感知力。

与我们得到的比较起来,我们失去的也许更加宝贵。

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认为:“马生下来就是马,但人要作为一个人,还需要靠后天慢慢地培养。

”而人作为一个人,除了要善于思考,也还是需要有信念支撑的。

治疗精神危机最有效的办法是解放内心,因为真正的自由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

要获得心灵的宁静就要寻求知识、寻找智慧。

而哲学就是“爱智慧”,是提高人生境界最直接的途径。

哲学能将自我从自私狭隘和封闭的小圈子中提升出来,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人生、社会的新的视角或视点,把我们囚禁在囹圄中的心灵解放出来。

就像罗素所说,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使我们“像上帝那样去看,不从一个此地和此刻去看,不期望,不恐惧,也不受习惯的信仰和传统的偏见所束缚,而是恬淡地、冷静地、以纯粹追求知识的态度去看,把知识看成是不含个人成分的、纯粹可以冥想的、人类所可以达到的”。

冯友兰说:“在未来的世界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替宗教。

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是哲学的。

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如果不学哲学,不懂哲学,我们可能很难得到苏格拉底意义上的“经过审视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因此,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老师,都可以研习哲学的问题,哲学的精神,哲学的研究方法,学会“以道观之”(以超越的观点观照一切),而不是“以物观之”(从个人私人的此时此刻的观点观察事物)。

也还可以把学生也引导到“爱智”这条道路上来,以使内心达到真正自由透彻的境界。

教师要赋予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授知识,解读生命,启迪智慧,领悟“真、善、美”的真谛,培养出有判断力、有思想、有责任感、有坚定信念的人。

[参考文献]
[1]胡军.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乔斯坦·贾德著.萧宝森译.苏菲的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3]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续润华.孔子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1).
On Socrates’Legacy in Education
WANG J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s&Trade Management,Zhengzhou,Henan451191)
Abstract:With his theory of ignorance,the quote“He who knows what good is will do good”,and the birth-assistantship,Soc-rates encourages educators to have a philosopher’s attitude or spirit,focusing on helping students to develop thinking skills and un-shakable faith and a life-long pursuit of wisdom and self-improvement.
Key words:Socrates;essence of philosophy;essence of education
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