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思考.3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梁爱丽

摘要:本文以“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切入点,以高职教育为视阈,以加强人文教育为焦点,对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希望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主导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教育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才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鲜明的辨别能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爱因斯坦的话发人深思,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和谐的人为终极价值取向,以人文素质教育主导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智慧、有教养的人。那么,具有极强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人文教育怎样呢?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视阈,以加强人文教育为焦点,对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希望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高职院校从1985年创办以来,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突出表现为初步探索出三种主要的实践模式:“专门课程型”,即通过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列有关书目,丰富大学生人文基本知识,提高人文修养;“环境熏陶型”,即主要通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以达到“泡菜”熏陶效果;“综合型”即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两种,全面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总的看来,这些实践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地、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全学程贯通、家庭、社会、企业全方位合作,因此必须对

其进行规划,才能使其规范、有序有效地运行。而据我们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普遍缺乏规划,处于凌乱、无序中。表现为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模糊;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缺乏相互支撑和整体推进;人文素质显性课程(一、二、三课堂)与隐性课程(校园人文环境和班级文化)缺乏有效贯通;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及后勤、行政岗位的服务育人缺乏理性自觉;课程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核心及人文课堂教学(第一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环节没有突出和显现。(二)人文教育者力量薄弱,教育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效益低下这里的人文教育者主要指人文课程主讲教师、辅导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人文素质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可我们的人文素质教师触及学生的灵魂有多深呢?据笔者的调查,情况令人担忧:

求真不够。相当一部分人文教教育者不注重研究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真实的问题和需求,忽视或无视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按自己设计的理想目标对案例(真实的现实)进行过滤,所讲内容是裁剪过的现实,而不是真实事实的呈现,这在当今各种媒体非常发达,学生掌握着丰富信息的情况下,不仅对学生的教育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被剥夺了对复杂的现实作主动思考的权利和义务,相应地失去了应付和改造复杂现实的智慧和能力。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在面临复杂事件时所表现出的被动甚至愚昧,已折射出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力!教育者“教育”学生时语言可能很动听,观点可能很深刻,逻辑可能很严密,但往往只是说给自己听的,甚至说得自己都不相信。

求善不足。不真就是最大的不善,而且不善本身就是不真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不善在笔者看来就是缺乏对学生至真至深的爱。高职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群体相比,是中学中受冷落的一族,他们更加需要教育者的爱,需要教育者用爱来唤醒其智慧和潜能。为此人文素质教师应该通体充盈着对学生真挚的爱,能对学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这才是最大的人文,是对学生不教之教,不育之育。但现实是,很多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授课任务,课堂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课下更吝啬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缺乏起码的人文情怀。

求美不强。爱因斯坦用其科学发现的亲身经历证实了美可以激发人的直觉和

创造力,所以人文素质教育要把美育作为重要的育人形式。但现实是我们的人文教育缺乏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师生之间交流的方法、形式简单、粗糙、直白,回味性和艺术性不强,结果是:尽管教育的内容可能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但由于表达方式欠妥,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2]

(三)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缺乏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无论实施还是评价都需要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合作,才能取得实效。如前所述,我们既没有建立“三全”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同样也没有建立有效的“三全”评价体系,人文素质教育常常不仅处于缺员、断流、孤立的状态,而且由于没有建立富有操作性的评价平台,很难对学生进行真实全面、科学有效的人文素质评价。

(四)人文素质教育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具有学制短、专业教学和实践课时多的特点。专业教学中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意识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专业实习实训中的人文素质的养成教育应该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区别于普通高职院校的特色。特色才有生命,特色才有价值。但据笔者调查,专业课教学和专业实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高职人文教育特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这是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快速适应社会的很重要的原因。

(五)人文素质教育效益低

问卷调查显示及学生实际行为折射出人文素质教育收效不大。这主要表现在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下列现象:一是人文知识缺乏。70、3%的高职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84、1%相当多的大学生文化品位不高,审美能力差,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知道更少,甚至连国歌的词、曲作者都不清楚,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二是人格“残缺”的问题严重:心理素质差,通常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波动,言行偏激,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极易出现高度的亢奋、激动和热情,或是极端的发泄、消沉和绝望,不能保持冷静、稳定,缺乏心理的自我疏导与调适能力;缺乏应有的人格修养,表现为校园内可见一些大学生缺乏起码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