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获取和解读信息目标]高考历史能力分类专练之一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使用学案
素养 提升
梳理教材:基础知识 拓展补遗:有助于扩展知识
能力 提升
主题探究: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典型即练:高考真题演练
2、教师讲解
(1)依照课本编排,按照时序,梳理单元知识。 (2)明晰概念,概括阶段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培养学科素养。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整理总结
如何备考
(一)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2)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保存好所有试卷试题,错题整理以附页粘贴或专有笔
记。)错题集
4、限时训练
选用历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试题,限时训练。
基础为王,技巧为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 基。
4.创新性 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 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 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 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六大核心内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是历史学科的理论保证。是研究历史的主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2020届高三历史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

2020届高三历史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

2020届高三历史备考经验交流发言稿一、总结2019届高考备考经验1、扎实做好第一轮的复习备考工作。

第一轮复习备考就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那么第一轮复习如何打基础?就是突出主干知识,扎扎实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从授课到训练,既要达到面面俱到,又要精讲精练,这就是一轮复习的关键之所在!2、在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务必紧紧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主题,把五个核心素养牢牢把握。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其中突出时空观念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因为其他核心素养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比较难于掌握。

所以,在高考备考中,如何突破对学生时空史观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老师都是要求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之间的关系,记好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同时我们的做法策略上就是要做调整,比如,在寒假之时,我们要让学生去总结历史阶段特征、画历史时间轴、研究历史大事年表,通过这些方法,熟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阶段特征,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征、影响、意义等着要的知识,才能很好的做好高考题!3、培养学生精准审题的备考工作!学生如何做题,其实很关键就是如何审题,审题不清,就不能准确解题!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审题必须查找关键词,关键句子。

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四要素去理解。

每段话的开头和结尾都是非常关键的。

其实准确审题,与学生的史学知识有很大关系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而这个课外书主要是关于历史科的,比如史学名著、史学研究、考古成就、经典历史事件等,比如钱穆先生的作品《国史纲要》,刘宗绪先生的作品《历史学科专题讲座》,顾颉刚先生的作品,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作品,还有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全球通史》等,只有了解他们的作品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解高考题!4、培养学生组织答案的有效方法。

【2020高考历史】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2020高考历史】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口呼“立宪”,胸藏“专制”体现了清政府通过预备立宪来欺骗国人,故选D项; 清政府口呼立宪反映的不是“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排除A项;清政 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骗局,跟漫画的主题不吻合,排除B项;漫画讽刺的是 清政府欺骗国人,未涉及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排除C项。
答案 解析
13
刷最新模拟题
5
高考改编题
*
D 1.(2019·全国文综Ⅲ,31,改编)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A.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在新时代的反映 B.创作时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C.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时代风貌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 家建设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人物画,排除A项;“1953年” 时三大改造刚开始,改造的实质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说法有误, 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男女平等无关,排除C项。
根据题干中“《天工开物》中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 的工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十分重视白银,且中国白银大部分来自国外,故选C项;题 干无法反映琉球诸国的白银工艺来自中国,排除A项;外国白银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在海外 贸易中占优势,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及琉球诸国制银工艺,未提及白银在商业中的地位,排除 D项。
苏格拉底没有逃走而是遵守法律,体现了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苏格拉底 慷慨赴死则表现了他以死来捍卫思想自由和尊严,故A项正确;即使被错判为有罪, 苏格拉底也选择遵从判决,故B项错误;“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 去做”强调人的理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

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7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城市发展,保持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从难度来看,第(1)(2)问比较简单,第(3)问有一定难度。

从试题类型来看,第(1)问属于概括归纳题,具体方法是:逐句逐字阅读材料,根据标点符号、主体或意思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结合所学,转化语言;罗列答案,规范书写(序号化、段落化和要点化)。

第(1)问12分,西周和古希腊各作答三点以上,共六点以上即可。

第(2)问表面上属于概括归纳题,但事实上,题干材料中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那怎么办?分析转化问题,发现问题可转化为城邦国家产生的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作答三点以上。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三轮复习下篇第二部分题型一史料主旨类选择题学案人民版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三轮复习下篇第二部分题型一史料主旨类选择题学案人民版

题型一史料主旨类选择题[题型解读]史料主旨类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

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考题例解](2018·11月浙江选考,T27)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道:“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

逢人便说欧公体,糟蹋欧公太可怜。

……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

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

……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

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

”据此判断( )①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②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③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B。

据题干中“都门”“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可以判断②正确,据“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可以得出③正确。

据题干得不出“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也无法得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故①④错误。

[解答技巧]史料主旨类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寻、联、析”四步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如关键信息“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等。

(2)寻: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

解读材料反映的本质现象。

(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2020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题附答案

2020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题附答案

2020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题附答案高考历史如何复习呢?每天刷题是否真的有效呢?在高考历史复习中,你是否遇到许多难解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题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高考历史备考复习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6·沧州月考]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与题干中时间“1377年”不符,故A项错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有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但是根据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B、C两项都不是明太祖采取这些举措的真正目的,故应排除。

2.[2016·沧州摸底]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答案 C解析此题实际是问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根据所学可知C项所述为正确答案。

3.[2015·安庆模拟]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历史试题含答案一、总体指导1、答卷时间安排:选择题安排25分钟左右,包括仔细填涂答题卡的时间,务必在涂卡时就完成选择题的复查;材料题和问答题都要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或整理、修改答题思路,在基本成型后再从容答题。

2、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

第一步:审中心词,即“围绕什么问题,答什么”。

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做到“准”和“全”。

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如反向设问、最佳性选择题,材料性选择题。

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

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置“陷阱”。

第三步审限制词,即“怎样答”。

近几年高考题的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角度限制、分值限制等。

这些限制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答题思路中,起着路标的作用。

3、修改要慎重!谨记: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麻烦的题,冷静。

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容易。

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低中档题能拿满分。

修改、矫正答案应当有90%以上的把握方可进行,因为这时候临近考试结束,考生头脑经过近2个小时紧张的考试,思维可能不很清晰,判断可能失误,因此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易地修改答案。

4、高考失分的主要因素:①审题不清②史实混乱③表述不清(没有做到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④字迹潦草⑤超出区域二、题型分析:选择题部分(一)类型1、最佳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意,其他各项看似也对,但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就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做题中要反复比较后再选择。

例1: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C )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例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D )A.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C.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D.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2、反向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做题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仔细阅读。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历史“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一、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容: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二、在理解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

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实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

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二)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

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

准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三、知识要点:经济上近代化进程: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原因、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一五计划、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思想上近代化方案:农民阶级《资政新篇》、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近代化的努力: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典型例题:例题1.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五次发展机遇,对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

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请说出其在科技、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答案:(1)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如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余晖,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2020年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2020年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

2020历史学科高考双向细目表一、整体分析: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

任何历史现象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把握。

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时空去看待历史史实,如同缘木求鱼。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中多处使用地图、表格、文字描述等来考察政治制度,历史事件的演进,充分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察要求。

其中第8、9、14题均使用了地图或图表来考察时空变化。

尤其是材料分析题的第16题,给出三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密度图,让学生判断其历史时期,并说明依据,更是充分体现了对时空观念的考察。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以唯物史观作为命题的灵魂统摄题旨,通过呈现相关史料或史事作为试题的素材和载体的形式,把唯物史观的立场与基本观点渗透于史料、史事及其形态发展的叙述之中。

具体在试题的开发设计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与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相互对应的内在联系。

即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论断,立足于史料、史事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比较、论证与解释等史学研究方法,渗透唯物史观丰富的内涵为命题立意,突出史学研究以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论等丰富内涵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唯物史观为灵魂的命题理念。

2020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的材料分析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强的特点,但又同时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可谓守正的同时体现了创新。

第16题通过给出三副不同时期的人口分布图,从人口密度变化这个小切口切入,考察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变迁,可谓是小切口,大视野,大时空。

第17题用学生都很熟悉的《少年中国说》作为引子,给出詹天佑,邹容,周恩来这三个学生熟悉的典型人物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谈谈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这道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强化家国情怀。

可以说这道题目是一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取和解读信息目标]高考历史能力分类专练之一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能力(专练版)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通过阅读文字、图表等史料,能够获取文字、图表等史料所表达历史信息并能够解释所读取的历史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包括三项能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是指理解题干中文字、图表史料表达的历史信息,并能够理解和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三、高考真题专练、说明及解析1、(2018全国1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文字+表格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要求考生解读文字+唐朝藩镇表格史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藩镇表格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准确把握考试要求的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2、(2018全国1卷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的“麒麟”,明成祖隧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图6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文字+图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了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麒麟”,要求考生解读文字+“麒麟”绘画史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文字+“麒麟”绘画所包含的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准确把握考试要求的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3、(2018全国1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图7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说明】本题需要考生对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予以解读和理解,侧重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题干以考试大纲“20 世纪50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考点,引导考生学习新中国建设的成就,树立他们科学的历史观,坚定理想信念。

4、(2018全国1卷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图8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说明】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试题设置的情境是联合国成员国在1945~1975 年间的数量及各洲成员国比例构成的变化情况,对应的知识点是教材主干知识“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属于对必备知识的考查。

5、(2018全国2卷31题).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图5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说明】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并运用辩证唯物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题干以考试大纲“20 世纪50 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为考点,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6.图(2018全国2卷33题)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图6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说明】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图表信息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试题情境设置为近代欧洲奴隶贸易数量不断增加的柱状图,奴隶贸易和西欧殖民扩张属于主干知识。

能够认识到奴隶贸易的是为了资本原始积累,也就揭示了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血腥和罪恶,实现了本题主题的立意。

6(2018全国3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说明】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考查考生最大限度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将所获信息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予以理解的能力。

7、(2018全国3卷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说明】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该的能力。

试题以考试大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考点,通过提供的“宋代宰相祖辈任盲情况表”,具体考查考生对宋代中央集权强化、科举选官制度作用的认识。

8、(2018全国3卷31题).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说明】本题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图表并辨析历史信息,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并予以正确解释的能力。

题干以考试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考点,引导考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精神,进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9、(2018全国3卷34).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据表3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说明】本试题以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具体数据,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0、(2017全国1卷25).表1表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说明】本试题以汉初的王国问题为切入点,本题通过表格,设置新的情境,考查考生阅读分析表格信息,通过比较具体数据,并运用所学基本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1、(2017全国1卷26).表2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说明】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记载了唐武德元年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历史叙述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解读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能力。

表中所引 4 则材料都谈到了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的情况,但细节有所不同。

4 个选项依据材料中的细节进行设项,考生只有在完全理解了表中材料所提供的历史信息之后,才能正确作答。

12、(2017全国1卷33).表3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说明】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民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历史统计数据表,考査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13、(2017全国1卷34).图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说明】本题材料提供了一幅苏联时期的漫画,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中包含了丰富信息,要求考生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14、(2017全国2卷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说明】本题创设了地图与文字结合的新情境,考查考生整理和理解图文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地图展示了若干河湖、诸侯国与城池等地理要素,题干的文字材料提供了范蠡、子贡在其中部分地方经商致富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二者作出合理推论。

15、(2017全国3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说明】本题通过设计图文结合的情境,考查考生整理和理解图文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

16、(2017全国3卷26).表1表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说明】本题通过给定唐代某一地区的土地规模占有比例表,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并进行完整、正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17、(2017全国3卷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图5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说明】该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图文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婆媳上冬学》作品描绘的是两婆媳冒着寒冬严寒去上补习班的场景。

图中年轻的搀着年老的,两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

老人的手中拿着一本文化课本,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

18、(2016全国1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说明】本题以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与综合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图片信息反映的是东汉时田庄上成年男性集体耕作的现象,综合所学知识排除其他选项。

19、(2016全国1卷34).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表1A.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说明】本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新兴独立国家成立原料生产国际组织为切入点,解读表格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推导能力。

首先考生需要根据材料归纳出这些国际组织均是原料生产国组织。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知,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殖民侵略之下,亚非拉国家沦为单纯的原料生产国,即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