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定滑轮与动滑轮
全国通用版中考物理考点三: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考情分析】【知识点睛】定滑轮:1.定义:在使用过程中,轴固定不动的滑轮2.实质:等臂杠杆3.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4.重物提升的高度h与绳子通过的距离s的关系s=h动滑轮1.定义:在使用过程中,轴随被测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动”指轴心的位置在移动而不是转动)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3.特点:可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4.重物提升的高度h与绳子通过的距离s的关系:s=2h【例题精讲】例1(2016·湘潭·7分)(1)如图1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____________N.(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2);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__________,不改变力的_________(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b.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4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________乙对b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__________N.(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1中地面对乙有________N的支持力.【试题解析】考查定滑轮的工作特点问题。
(1)以甲为研究对象,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绳对甲的拉力F=G甲=3N;(2)a.使用定滑轮改变了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b.图1中,b绳对乙施加拉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乙对b绳同时施加拉力,所以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如图4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说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b绳的拉力;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3)以乙为研究对象,乙受向上的拉力、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因为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F+F支=G乙,则地面对乙的支持力:F支=G乙-F=10N-3N=7N.答案:(1)3(2)a.方向大小b.相互作用力等于 3(3)7练习题1.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不计,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G=10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读数分别为()A.10N 20NB.10N 10NC.10N 0D.0 02. 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机械模型.推动硬棒CD或EF,使它们在水平面内绕轴O转动,即可将绳逐渐绕到轴O上,提升重物G.以下正确的是()A.滑轮B为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B.硬棒CD是费力杠杆C.滑轮A是动滑轮,它的作用是省力D.重物上升过程中,轴O上增加的绳长小于重物上升的高度3. 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4. 某同学设计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A.A是动滑轮B.B是定滑轮C.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D.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下降5. 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表:通过分析数据,他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提升重物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B解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取决于作用在挂钩上力的大小。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滑轮与滑轮组
2020年中考物理人教版专题复习:滑轮与滑轮组一、学习目标:1. 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
2.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 会根据滑轮的绕线方法判断省力情况。
4. 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重点、难点:1.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 会根据滑轮的绕线方法判断省力情况。
3. 知道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4. 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三、考点分析:基本知识要求为“了解层次”——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基本技能要求为“会”——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常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考试中常与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作力的示意图进行受力分析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
所占分值在6分左右。
知识梳理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或速度)= 重物移动的距离(或速度)2、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F S F vG S G v1,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或)=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或)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 /n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F=(G 物+G 动)/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或)=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或)④组装滑轮组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例1:实验桌上有两个一样的滑轮,一个合适的测力计,同一重物,长度不等的细线,请你将两个滑轮任意连接起来,使拉力达到如下效果。
初中物理动滑轮定滑轮知识点
初中物理动滑轮定滑轮知识点
一、动滑轮
1、定义:
动滑轮是指从动滑轮旋转运动而成,由两个齿轮组成的装置,能将从动滑轮的转动能量转换到定滑轮上,也可以将定滑轮的动力变换到从动滑轮上。
2、特点:
(1)改变动力的方向;
(2)改变动力的比例;
(3)它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4)长时间可以稳定工作,且可以在极低速度下工作。
3、应用:
各种马达、汽车、仪表、机床、仪器设备和机器人等的控制系统都采用动滑轮,使得运动能量变换的简单且可靠。
二、定滑轮
1、定义:
定滑轮是指一种装置,它可以将从动滑轮的转动能量传给定滑轮,也可以将定滑轮的动力变换到从动滑轮上,它由一个较大的轮芯和一个较小的轮芯组成。
2、特点:
(1)改变动力的比例;
(2)高效稳定的运行;
(3)可以运行在高速度和低速度;
(4)可以调整动力的比例。
3、应用:
定滑轮在机床及其他机械设备中非常重要,它减少动力的损耗,减轻机械负荷,提高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转速度,使机械设备运行更顺畅、节省能源。
八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
⼋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预习新知】学校旗杆的顶端有⼀个能绕轴转动的轮⼦,物理学中叫它滑轮。
旗杆⽤滑轮学校实验室也有类似旗杆顶端轮⼦的器材,也叫滑轮。
实验⽤滑轮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滑轮是⼀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
滑轮是⼀种应⽤⾮常⼴泛的简单机械,象吊车、机器发动机等都要⽤到滑轮。
吊车滑轮机器发动机滑轮【举⼿提问】1.什么叫定滑轮?什么叫动滑轮?2.使⽤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3.使⽤简单机械的⽬的是什么?【新课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旗杆顶端滑轮、阳台⼿摇晾⾐架滑轮等,在使⽤时绳⼦通过滑轮拉着物体移动,滑轮只是转动,滑轮的轴固定不动。
旗杆定滑轮⼿摇⾐架天花板定滑轮在物理学中,把轴不随物体⼀起移动的滑轮滑叫做定滑轮。
2.动滑轮在起重机、龙门吊的下端⽤来悬挂重物的滑轮,使⽤时把物体和滑轮连在⼀起,当绳⼦拉滑轮时,物体跟滑轮⼀起移动。
起重机动滑轮龙门吊动滑轮在物理学中,把轴随物体⼀起移动的滑轮滑叫做动滑轮。
⼆、使⽤滑轮的好处[观察与实验]实验步骤:1.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动滑轮2.实验⽅法:以G=1 N的钩码做重物,将其匀速提升h=20cm。
(1)定滑轮分别测出⽤弹簧测⼒计直接提起钩码、⽤定滑轮分别向不同⽅向拉弹簧测⼒计提钩码时,所⽤的拉⼒的⼤⼩及拉⼒通过的距离,并观察拉⼒的⽅向。
实验现象:①⽤定滑轮向不同⽅向拉钩码的⼒F1,跟⽤弹簧测⼒计直接拉钩码的⼒F2都等于物体的重⼒G,即:F1=F2=G=1N;②弹簧测⼒计移动的距离跟钩码升⾼的距离相等,即:S=h=20cm;③不论弹簧测⼒计向那⼀⽅向拉定滑轮,钩码都竖直向上移动。
实验表明:使⽤定滑轮既不省⼒也不省距离,只能改变⼒的⽅向。
即:F=G S=h[实验结论]使⽤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的⽅向。
定滑轮原理分析:如图所⽰:定滑轮轴为⽀点,⽆论拉⼒⽅向如何,动⼒臂和阻⼒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L1=L2=R,所以,F1=F2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专题11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知识点+例题—2021届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讲义
不动可动F 2F 1BAG Ol 1l 2F 1 B B GGAAsh202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11 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机械效率(知识点+例题)一、滑轮:1.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如下左图所示。
(2)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如下中图所示)轴心O 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可知,则,不省力。
(3)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所谓“改变力的方向”是指我们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图中F 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个与该力方向不同的力(图中得到使重物G 上升的力)。
(4)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S=h 。
(如上右图所示)对于定滑轮来说,无论朝哪个方向用力,定滑轮都是一个等臂杠杆,所用拉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G 。
(不计绳重和摩擦)【例题1】如图所示用的定滑轮的拉力F 是20N ,匀速提起物体A ,不计摩擦,A 的重力为 N 。
定滑轮实质是 杠杆。
若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A 上升了2m ,则拉力F 做的功为 J 。
【答案】20;等臂;40。
【解析】拉力F 是20N ,匀速提起物体A ;F1向上向上OF2GF1l1l2hs=2h因为是定滑轮,所以G=F=20N,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中,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有S=h=2m;所以W=FS=20N×2m=40J。
【变式练习1】如图所示,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秤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N。
【答案】6【解析】当图中的装置静止时,它们受到的都是平衡力的作用。
甲的重力为6N,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6N,两侧拉力平衡,因此,乙端对弹簧秤的拉力也是6N,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中考物理培优(含解析)之滑轮及其滑轮组
滑轮及其滑轮组1、定滑轮:①定义:轴线固定,只有轮绕轴线转动,其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②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的变形。
③特点: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④拉力端绳子伸长长度与物体上升高度关系:S=h。
⑤使用定滑轮时,不论向哪个方向拉弹簧秤的示数都不变。
2、动滑轮:①定义:轮绕轴线转动,轴线也同时随物体一起移动。
②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的变形。
③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多费距离。
④省力情况:F=1/2G物(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F=1/2(G物+G动)(不考虑摩擦)⑤拉力端绳子伸长长度与物体上升高度关系:S绳=2h 。
⑥使用动滑轮时,如果跨过滑轮的两段绳子不平行,它们间的夹角越大,弹簧秤的示数越大。
3、滑轮组:①定义: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装置。
②特点:既能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③省力情况:(其中n为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1)竖直提物:Ⅰ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F=1/n×G 物Ⅱ不考虑摩擦,但计动滑轮重F=1/n(G物+G 动滑轮)Ⅲ拉力绳子自由端伸长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距离h的关系:S=nh;Ⅳ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与绳子自由端绳子伸长的速度V 绳的关系:V绳=nV 物;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B分别系在两个墙面上,中间滑轮组绳端的拉力为F,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是。
解析:以右侧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下图所示,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可知:F B=2FFF F B答案:2F针对练习1小凡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下图所示.(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滑轮
1:定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2: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对于定滑轮无论沿哪个方向拉由于动力臂均为定滑轮的半径所以力的大小相同。
而对于动滑轮在竖直方向拉时拉力的力臂为圆的直径由于力臂最大,所以所用的力最小,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及绳重和摩擦,最多可省一半的力,当倾斜拉绳子时,由于拉力的力臂变小,所以拉力越来越大。
3:滑轮组即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且对于滑轮组其省力情况取决于绕过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对于同一个滑轮组,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4:对于同一滑轮组其机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滑轮与绳子及轴的各种摩擦;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与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均成反比;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高机械效率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物重。
注:滑轮的计算通常有以下几种题型:此专题,必须掌握常见的滑轮的相关题型及常见的计算公式,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型还应列出方程组去求解,常见的滑轮计算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题型:题型一:物体在滑轮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题型:1:如图所示对于此种装置图中,求绳子末端拉力F的几种方法是:(1)V绳=nV物S绳=nh(2)η=Gh/FS η=G物/G物+G动η= G物/nF(3) F=G物+G动/n{不计各种摩擦}其中n指绳子的股数(4)由P=FV绳=F×nV物P=W/t(5)W有=G物h W总=FS= Pt=W有/η W总=G物h+G动h+Wf题型二:在滑轮组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移动的题型:如下图所示此种题型物体通常在拉力作用,摩擦摩擦力发生移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与支持力通常不是此种题型要探究的物理量,常用的对应公式是:V绳=nV物S绳=nhW有=fs W总=FS 机械效率η=fs物/Fs绳=f/nF。
中考物理难点攻克 滑轮组的绕法
中考物理难点攻克滑轮组的绕法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 = 倍重物移动的距离 h物,,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绳= 倍重物移动的速度v物。
4、判断绳子根数(n)的方法:方法(一):从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数直接与动滑轮相连的根数即为 n的值,其中,绳子自由端方向向上的要数上。
方法(二):已知G和F,求绳子的根数,则n= G/F ,若n不是整数,则小数点“只入不舍”例已知G=960N,F=400N,求绳子的根数n= 960/400 = 2.4 = 3 方法(三):已知s和h,求绳子的根数,则n=S/h例如:已知s=6m,h=2m,求绳子的根数n= 6/2 = 35、绳子的绕法(一)已知绳子的根数,画绳子的绕法---------奇动偶定--------若绳子的根数为奇数,绳的固定端接在动滑轮上,然后绕到定滑轮上,由内向外绕;若绳子的根数为偶数,绳的固定端接在定滑轮上,然后绕到动滑轮上,由内向外绕(二)使用滑轮组时要最省力,则绳子的根数应为奇数,再根据“奇动偶定”,绳的固定端接在动滑轮上,然后绕到定滑轮上,由内向外绕。
(三)使用滑轮组时既要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则绳子的根数应为偶数,再根据“奇动偶定”, 绳的固定端接在定滑轮上,然后绕到动滑轮上,由内向外绕5、装滑轮组方法:第一、求段数:根据公式 G/F 或 S/h 求出绳子的股数。
第二、定个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N.动.,当绳子的根数n为奇数时,N动= 21-n,当绳子的根数n为偶数时,N动=2n,确定定滑轮的个数........N.定.,一般按“一动配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N定=N动,若绳子的根数为偶数,则由“偶数减一定”得到N定= N动-1,若方向要发生改变(人在地面上拉物体),则由“变向加一定”得到N定=N动+1。
初中物理学滑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学滑轮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中的滑轮是一个常见的工具和理论模型,它在解决力的平衡和机械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生通常需要掌握滑轮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中关于滑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滑轮的概念和应用。
一、滑轮的概念滑轮是一种简化的机械设备,由一个轮子和绕在轮子上部分或全部绞绳构成。
它通常可以转动,用于改变或传递物体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滑轮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固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在支架上,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无法改变力的大小。
固定滑轮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使物体移动方便一些,如吊索吊物。
2. 活动滑轮:滑轮的轴可以自由转动,力可以通过绳子传递,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活动滑轮常用于提升重物,可以减小施力的难度,如起重机。
3. 复合滑轮: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系统。
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结构,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常用于提升重物,如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
三、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平衡和机械优势原理。
1. 力的平衡原理:滑轮可以平衡多个力,使得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在典型的滑轮系统中,重物会通过绳子连接几个滑轮,施加在滑轮上的力可以被分散到不同的力支持上,使得重物能够保持平衡。
2. 机械优势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增加滑轮的数量,可以增加力的大小;通过改变力绳和移动绳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四、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提升重物:滑轮通常被用于起重机和吊索中,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提升和悬挂重物的功能。
它能够减轻人力劳动的强度,提高效率。
2. 调节绳索长度:滑轮系统可以用于调节绳索的长度,例如吊索吊物时,通过滑动滑轮改变绳索的长度,使物体上升或下降。
3. 运动辅助装置:滑轮在运动辅助装置中也有应用,如滑轮组的运动模型,通过改变滑轮的结构和数量,设计出不同的速度和方向。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滑轮组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滑轮组呢,就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
定滑轮就是那种固定在一个地方,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呢,是轴会随着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它能省力。
滑轮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
②重要程度:在初中物理里这可是相当重要的。
很多关于力和机械做功的题都离不开它,这是学习简单机械知识非常关键的部分。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力的基本概念,比如重力、拉力这些,还得明白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特性,这样才能明白滑轮组是咋回事。
④应用价值:像工地上吊运建筑材料,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就起了大作用。
还有在船上拉帆之类的,实际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用到滑轮组,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方便得很。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属于简单机械这一块知识。
在整个初中物理的力学体系里,和力的合成、功等知识都有联系。
②关联知识:和力的平衡、摩擦力知识也相关。
比如说动滑轮在提升物体时,就存在着摩擦力,滑轮组受力平衡才能静止或者匀速运动。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难。
容易弄混定滑轮和动滑轮在滑轮组里分别起的作用。
- 关键点:要清楚绳子段数和省力的关系。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几乎每次力学考试都会涉及。
- 考查方式:有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让你根据给定的拉力计算物体重力;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滑轮组的受力情况。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滑轮组就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
比如说,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就是一种滑轮组。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点就是既可以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不过省力的同时,就得拉动更长的距离,就像用一个小好处去换另一个大好处一样。
③分类说明:根据绳子的绕法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简单说就是绳子起始端是挂在定滑轮还是动滑轮上有区别。
④应用范围:凡是需要省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的地方都能用,但是如果是超大型重力的物体,滑轮组也得考虑自身能承受的强度等局限性。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滑轮组公式推导汇总
中考物理滑轮组公式推导一、公式汇总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涉及到的公式有:二、字符解释F:绳子自由端的拉力n:所有动滑轮上缠绕的绳子段数G:拉升的物体的重力G动:所有动滑轮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h:物体被拉升的高度P:绳子自由端拉力 F 的做功功率v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G:物体的移动速度η:机械效率W有:滑轮组的有用功W总:滑轮组的总功三、推导过程【前提】一段没有打结的绳子上拉力处处相等。
1.拉力F的推导在动滑轮上有 3 段绳子,是这三段省力把动滑轮和连接在动滑轮上的重物给提起来,因此可以得到:F + F + F = G动 + G3F = G + G动F = 1/3(G + G动)【延伸】当共滑轮组上有 n 段绳子时,F = 1/n(G + G动)2.s = nh的推导滑轮组可以省力,但是肯定不能省功。
当不考虑绳子自重和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力时,且拉力竖直且匀速拉动重物和动滑轮上升一段距离h 后再保持静止的状态下,拉力做的功实现了将动滑轮和重物拉高h 的效果。
也就是说,拉力做的功,增加了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势能。
F · s = (G + G动)· h又因为 F = 1/n(G + G动)所以 1/n(G + G动)· s = (G + G动)· h可以得到:s = n · h3.速度关系的推导同时也可以得到:s / t = (n · h)/ t所以有:vF = n · vG4.拉力做功功率的推导拉力 F 的做功功率 P:5.有用功的推导有用功W有:在匀速拉动过程中,物体上高度 s0 = h ,F0 = GW有 = F0 · s0 = G · h6.总功的推导总功 W总 = F · s7.机械效率的推导。
滑轮及滑轮组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滑轮及滑轮组基础知识归纳总结一、滑轮的定义和分类:1.滑轮是一种带有凸起边缘的圆盘形物体,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用于转动支撑或改变方向的绳索、链条或带子。
2.滑轮主要分为固定滑轮、移动滑轮和活动滑轮。
-固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移动滑轮可以在轴线上移动,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活动滑轮是指既可以在轴线上移动,又可以绕轴线旋转的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二、滑轮组的定义和分类:1.滑轮组是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和绳索的布置,实现有特定功用的力的传递,例如力的增大、减小或改变方向等。
2.滑轮组主要分为单滑轮组和复杂滑轮组。
-单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组合,通常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复杂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
三、滑轮及滑轮组的原理和运动规律:1.滑轮原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一个滑轮而言,由于绳索受力平衡,所以对滑轮施加的力等于受到的拉力。
因此,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无法改变力的大小。
2.滑轮组的原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
在滑轮组中,当力传递过程中没有外界摩擦和能量损耗时,输出力等于力的输入乘以滑轮组的功率。
四、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1.提升设备:滑轮和滑轮组常用于起重设备中,例如吊车、起重机和绞车等。
通过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可以实现货物的提升和悬挂。
2.传动装置:滑轮和滑轮组还可以用于传动装置中,例如自行车、汽车、机床和工程机械等。
通过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动的传递。
3.运动器材:滑轮和滑轮组也常用于运动器材中,例如健身器材和体育设备等。
通过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可以实现运动的辅助和调节。
综上所述,滑轮及滑轮组是机械传动领域中常用的组件,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物体的移动或力的放大。
物理动滑轮初中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动滑轮初中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其中,动滑轮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物理动滑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简介及定义动滑轮是由带有可转动轮子的槽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它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使得施加在系统中的力产生更大或更小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特点,滑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固定滑轮:其轮子固定在支架上,仅改变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不变。
2. 可动滑轮:滑轮带有滑轮架,可以在支架上上下移动。
当滑轮向上移动时,力的大小减小,当滑轮向下移动时,力的大小增加。
3. 组合滑轮:多个滑轮组合在一起,通过绳子连接,改变力的方向的同时,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三、动滑轮的工作原理1. 动滑轮的力学原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物体施加力于滑轮槽时,滑轮槽会施加相等且反向的力于物体上。
2. 动滑轮的力的变化:通过改变滑轮的位置和组合方式,我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当滑轮向上移动时,力的大小减小。
当滑轮向下移动时,力的大小增加。
四、动滑轮的应用1. 提升重物:通过使用动滑轮系统,我们可以轻松地提升重物。
由于滑轮的原理,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即可实现对重物的提升。
2. 减小力的大小:如果我们需要施加较小的力,可以使用动滑轮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通过合理地组合滑轮的位置和数量,我们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3. 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当我们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可以使用动滑轮这个简单的装置。
五、相关实验在学习动滑轮的过程中,进行相关实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下是几个与动滑轮相关的实验项目:1. 探究动滑轮对力的大小的影响:准备一个具有可移动滑轮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滑轮的位置,记录下不同位置下施加的力的大小,分析力的变化规律。
2. 探究动滑轮对力的方向的影响:准备一个带有组合滑轮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滑轮的组合方式,观察力的方向的改变。
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知识点
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知识点:
1. 嘿,你知道吗?定滑轮啊,就好比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它能改变力的方向哦!就像升旗的时候,定滑轮让我们轻松地把国旗升到旗杆顶,多厉害呀!
2. 哇塞,动滑轮可不得了啊!它就像一个小助手一样能省力呢!比如说我们吊重物,用了动滑轮,嘿,一下子就轻松很多了,是不是很神奇?
3. 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它稳定啊!就如同可靠的朋友,总会在那发挥它的作用,你想想那些起重机上是不是就有它呀!
4. 动滑轮呀,真的是省力的小能手呢!就如同一个大力士在帮你,好比拉货物的时候,有了它,我们就不那么费劲啦!
5. 你看啊,定滑轮能让力的方向变得不一样,这多有意思!就好像给力来了个大转弯,在很多地方都不可或缺呢,你说是不是?
6. 动滑轮能让我们用较小的力抬起较重的东西,这不是很神奇吗?简直就像是魔法一样,帮我们解决大难题呀!
7. 定滑轮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呀,没有它可不行!想想看要是没有定滑轮,好多事情都会变得很麻烦呢!
8. 动滑轮真的太好用啦!它就像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让那些困难的任务都变得容易起来了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滑轮,特别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帮助!。
九年级上册科学滑轮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科学滑轮知识点滑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中。
在九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滑轮这一概念,并学习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科学滑轮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固定在同一轴上的圆盘构成。
滑轮通过绳子或链条与其他部件连接,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基本原理是利用滑轮的运动来减轻或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二、滑轮的分类1. 固定滑轮:该滑轮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不改变力的方向,只改变力的大小。
固定滑轮可以减轻承受的力,比如常见的滑轮组、起重机等。
2. 可动滑轮:该滑轮可以移动,既改变力的方向,又改变力的大小。
可动滑轮可以用于改变方向,并且可以通过对绳子或链条的组织来实现力的减轻。
三、滑轮的应用1. 起重机:起重机是滑轮的经典应用之一。
通过使用一组滑轮来减轻对物体的承载力,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将重物抬起。
2. 自行车:自行车的齿轮系统中就用到了滑轮。
通过滑轮的作用,使得链条顺利地从一个轮盘传递到另一个轮盘,从而实现对车轮的驱动。
3. 窗帘和百叶窗:窗帘和百叶窗也是应用滑轮的常见例子。
通过拉动绳子或链条,滑轮能够方便地上升和下降窗帘或百叶窗。
四、滑轮的力学原理滑轮的运动遵循力的平衡原理。
在计算滑轮力的大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力的方向: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会改变力的大小。
2. 滑轮数目:滑轮的数目也会影响力的大小。
根据滑轮的数量不同,力可以被减小或增大。
3. 滑轮的摩擦:滑轮的摩擦会减小力的大小,使得物体更容易被移动。
五、滑轮与机械优势滑轮可以提供机械优势,即通过使用滑轮系统,可以让人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
机械优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机械优势 = 滑轮系统输出力 / 输入力。
六、滑轮注意事项在使用滑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滑轮的安全性:确保滑轮和相应的装置都能承受所需的力和重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物理滑轮知识点
滑轮知识点总结对比学习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定义、实质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掌握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的方法:若要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用n个滑轮;只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n段绳子需要(n-1)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最多相差1个;接线方法:奇数根绳子从动滑轮开始接线,偶数根绳子从定滑轮开始接线。
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
简单说就是:定滑轮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不省力,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绕线方式:奇动偶定(绳子段数为奇数时先绕动滑轮,偶数时先绕定滑轮),滑轮组省力但不省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G/nF G:重物重力,n:绳子段数,F:自由端拉力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2)定滑轮的特点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
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
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
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
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滑轮组的用途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