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一、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任意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和不变,即能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内的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
3、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没有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速度相对保持不变,也叫定力定律;第二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相乘后的积分结果,即力的积分结果,称为物体的动量;第三定律:任何一种力都是施加在某物体上的另一物体所施加的一个反作用。
4、能量守恒的原理能量守恒的原理:在任一一个系统中,能量的总和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能量守恒。
5、静电场静电场:也叫静电场,是一个充满电荷的空间,电荷被静电场所围绕,这种静电场具有各种电压和电场强度,它确定着电子在该空间中运动的路径和速度。
6、电势能电势能的定义:当电荷流动,从一个电位高的位置到另一个电位低的位置的能量消耗,称为电势能。
电势能的公式为:电势能=电荷量×电位差。
7、功率功率是能量在单位时间内释放或消耗的量,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8、阻力阻力:是把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电流的强度的装置或现象,其公式为:电流=电势/阻力。
9、电压电压是电势区别的量,表示电流从电源流向负极时的势能变化情况,电压的公式为:电压=电势差/电荷量。
10、声速声速:声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以特定频率的振动传播到相应物质中,反射在各个表面,最终到达人耳附近的空气中而产生的,声速的公式是:声速=频率×波长。
二、物理初三中考必背公式1、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E=KE+PE+U,其中E表示总能量,KE 表示动能,PE表示势能,U表示热能。
2、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mv=mv+mv,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mv=F,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F表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4、电势能的公式:Ep=qV,其中Ep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量,V表示电位差。
中考物理必考的100个知识点
【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初中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必考)
20、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内能也称热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热运动。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不为零。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的循环,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9、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所引起的。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条件。
2.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动量和冲量:-动量的定义;-冲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4.常见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抛体运动的相对性质。
5.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机械能的损失:-摩擦力对机械能的影响;-机械能的损失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7.弹簧力:-弹簧力的定义和性质;-弹簧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光的退色现象和光的散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3.光的反射:-镜面反射的规律;-成像规律。
4.光的折射:-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5.凸透镜:-凸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凹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7.光的颜色:-光的颜色与频率、波长的关系;-光的颜色与亮度、光的强度的关系。
三、电学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电阻和电功:-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简单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5.变压器:-变压器的定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反应电磁感应规律的方程式。
7.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应用。
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将有助于顺利应对物理考试。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机械运动部分一、参照物的选取1.判断所选参照物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三、v—t、s—t图像的理解声现象部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v固>v液>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四、噪声及其防治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物态变化部分一、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头发;3.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摊开。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人说话的声音。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4. 光的折射。
物理中考必备知识点
物理中考必备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力的概念》①基本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等作用。
打个比方,就好像你推桌子的时候,你对桌子施加的那个劲儿就是力。
②重要程度:力在物理里面特别重要,可以说是物理这座大厦的基石。
很多现象都要通过力来解释,像物体为啥会运动,为啥会停下来之类的。
③前置知识:你得知道物体是什么,空间位置这种最基本的概念。
比如说你要是连桌子这东西是个物体都不知道,力对桌子的作用就没法理解了。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到处能用到。
比如想要搬东西就得用力,汽车发动机给轮胎施加力才能动起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力的概念在力学里是最基本的部分。
就像树根一样,后面学的力的种类、力的合成等知识都是在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枝叶。
②关联知识:和运动知识联系可紧密了。
要是没有力,很多运动现象都没法解释。
也和压强等知识相关,毕竟压强也是力在一定面积上的分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其实不大,关键就是要能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可能是理解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这些概念。
④考点分析:在中考里是必考的知识点。
经常会出现在选择、填空等题型里,考查你对力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力必须是物体对物体的,一个物体不能自己对自己有力的作用。
就像人不能自己把自己举起来,因为没有别的物体对自己施加这个“举”的力。
②特征分析:力是有大小的,像大力士能施加很大的力去搬重物,小孩只能施加小力搬轻东西。
力也有方向,朝左推桌子和朝右推桌子效果肯定不一样。
力还有作用点,比如推桌子的边缘和推桌子的中间,桌子运动状态可能就不一样。
③分类说明:有力的按照性质分,像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还有按照效果分的,比如拉力、压力。
重力呢,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力,你跳起来还会落回地面就是重力在起作用。
④应用范围:适用于解释生活里很多东西的运动变化。
不过局限性就是如果物体不是古典意义上的实物,像电磁场这种,对力的解释就得用更深层次的理论。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就可以就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涵盖中间停在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必须看看左侧,移动游码相等于在天平右盘中以此类推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促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促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毫无关系。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就可以表明物体动能小,能搞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到平衡力促进作用,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恒定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万索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采用,太空舱内状态下天平无法采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DD91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碰触不一定出现力的促进作用。
还要看看是不是侵蚀,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打听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旋转的点),二画力的促进作用线(把力缩短或逆向缩短),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促进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共73个)(表格版)
难点
(四)压强和浮力(6个考点)
1
压强
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易错点有三个:
①理解分清压力和压强;
②压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
③求压强时受力面积的判断。
2
液体的压强
要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及其特点
3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相关现象的解释
【重点】大气压强生活中的应用。
4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易错点】学生容易理解为飞机是靠浮力上升的。
5
浮力
浮力的方向、测量、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浮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6
浮力的利用
㈠物体的浮沉条件;
㈡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五)功和机械能(5个考点)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4
密度
中考热点
5
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运动和力(6个考点)
1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解释
最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精华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完整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精华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是中考中最重要的一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的精华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和压强1.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2.力的单位:牛顿(N)。
3. 重力,重力公式:F=mg。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4.压强,压强公式:P=F/A。
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条件。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加速度公式:a=Δv/Δt。
其中,a为加速度,Δv为速度变化量,Δt为时间变化量。
三、运动中的能量转化1.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2.注意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条件。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守恒。
4. 动能公式:Ek=1/2mv²。
其中,Ek为动能,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
四、光的传播和反射1.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率满足正弦定律。
5.空气中光速的近似值:30万千米/秒。
五、光的成像1.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焦距,成像距小于焦距;物距等于焦距,成像距等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成像距大于焦距。
3.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焦距,成像距小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成像距大于焦距。
六、电学基础1.电荷和元电荷。
2.基本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约等于1.6×10⁻¹⁹库仑。
3.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
4.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考背诵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力的概念和公式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F表示。
力的公式: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力作用才会改变其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ma,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K=1/2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
公式:Ep=mgh,其中Ep为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二、热学1.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通常用Q表示。
热能的传递方式包括导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热辐射。
2. 热容和比热容(1)热容:物质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需吸收的热量。
公式:C=mΔT,其中C为热容,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2)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公式:c=Q/mΔ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热机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常见的热机包括蒸汽机、内燃机等。
热机效率公式:η=W/Q1=1-Q2/Q1,其中η为热机效率,W为输出功,Q1为输入热量,Q2为排出热量。
三、电学1. 电荷和电场(1)电荷:物体上的电子和质子所具有的性质,通常用q表示。
(2)电场:电荷在空间周围产生的力场,通常用E表示。
2. 电路(1)欧姆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唯一,电压分压;并联电路中电压唯一,电流分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 9.8N/kg,用 g 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 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8、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
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见实验探究)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
与滚动方向相反。
19、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2)增大压力
21、减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2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2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压强与浮力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用符号 p 表示。
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 =F/s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 N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分度值为 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