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分析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剖析
作者介绍
画 忆 萧 红
萧红故居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 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 玲、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 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 1930 年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 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 写稿。
1934 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 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 30 年代文坛上 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 阅并写了序言。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出版。)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 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 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 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 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九龙。
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 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 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 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 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 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 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 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 切。
鲁迅重要文章的解读
《社戏》 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纪念刘和珍君》 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 对革命的反思
鲁迅先生 “写给亲属”的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 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 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 不 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你的事情,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分析
节 事件 数 1 鲁迅的“笑” 2 鲁迅的步伐
性格
明朗、爽快、不 掩饰真情
轻捷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友善、慷慨大方、尊 重妻子 爱开玩笑
手法
略写、细 节描写 略写、细 节描写 正侧面结 合、详写 详写、细节 描写 略写、语言 及细节
3
品评衣着
4 夜谈和待人吃饭
5
招呼来客
节 数 6 7 8 9 10 11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 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 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 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 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 萧红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作为作家的 鲁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 鲁迅。鲁迅先生属于他所处的时代,属 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对比、细节
环境、细节
节 事件 数 24 25 26 27
性格
勤俭节约、爱书 如命、惜时
喜静、勤奋工作
手法
书房就是卧室
环境、细节
整个三层楼的 寂静 鲁迅先生病了
对比烘托 对比、神情、 语言 心理、细节
坦然面对疾病
28 病中鲁迅的
休息态度
惜时、忘我工作 好客、平易近人、 忘我工作
29
病中鲁迅的待 客之道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写成了中篇小说 《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 民尤其是农村生活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态,描述了他们的觉 醒和抗争。
节 数 19
20
事件
对“时髦”的 厌恶 对鬼神的不相信 品尝海婴的鱼丸 包书也要亲自 动手 简陋的居住环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年份经历1892年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年份经历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读后感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读后感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震撼了整个社会,也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文学家,鲁迅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对社会的关怀和思考。
而《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这本书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鲁迅的深刻和伟大之处。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平和。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揭露,但在这种批判和揭露的背后,却蕴含着一种深深的人道主义情怀。
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并不是源自于对人类的憎恨,而是源自于对人类的关爱和对社会的期待。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种种丑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社会的改造和对人性的救赎,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切。
他用文字揭露社会的黑暗,用思想唤醒人性的良知,用行动呼唤社会的正义,这种平和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另一种伟大之处。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人民的疾苦。
他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真实,用思想启迪人民的智慧,用行动改变人民的命运,这种平和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另一种深刻之处。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民主的向往。
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的珍贵和民主的重要,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现实失望,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的困难和民主的曲折。
他用文字诉说自由的理想,用思想鼓舞民主的信念,用行动捍卫人民的权利,这种平和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另一种伟大之处。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平和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武力的威严,也不是来自于权势的压制,而是来自于一颗平和的心灵。
正是这种平和的力量,使得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也使得鲁迅先生的精神在人民的心中永存不朽。
通过阅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平和力量,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与伟大之处。
高中语文选修课之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
)(摘自《毛泽东文集》【课内挖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的名言,更是鲁迅自身炽热的爱憎情感和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这两种强烈对立的情感,在鲁迅的身上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热爱人民,“甘为孺子牛”;他憎恶敌人,“横眉冷对”。
鲁迅这种爱憎情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源于爱,源于对中华民族的爱。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
而这种爱憎的情感自始至终都贯穿在鲁迅的作品中,这就是鲁迅——爱憎分明的鲁迅。
鲁迅有着强烈的爱憎情感、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他把自己看作一个为祖国、为民族殉道的“人之子”,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对“人”的关注。
他一方面含着热泪,鞭笞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另一方面他又热情地讴歌中华民族的脊梁,提出重铸新型民族性的正面主张。
这也正是鲁迅留给我们的财富。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应用于“爱憎分明”“追求”“爱国”等话题作文中。
运用此素材时既可适当引用鲁迅作品中的经典名句,又可选取与其有关的典型事例,结合现实生活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巧妙地选取运用角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内素材。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 《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 文,收辑在《而已集》、 • 《三闲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 《准风月谈》、 • 《花边文学》、 •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看过鲁迅年轻时的照片,觉得并不 是很帅,但是鲁迅对自己却信心有加, 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都说 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 基漂亮。”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 不但没有谦卑之词,还竟然说:“我老 了会更漂亮!” • 有一次,鲁迅的侄女问鲁迅:“你的 鼻子为何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 扁一点呢?”鲁迅笑笑说:“我原来的 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 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 鼻子都碰矮了。” • 广州一些进步青年创办”南中国“文学 社,怕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希望鲁迅 给创刊号撰稿。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 “要刊物销路好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 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 树。 (《秋夜》) 9、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 了工作上了。 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1、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 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1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927年摄于广州
1926年厦门大学教职员合影
1927年摄于上海 与许广平、周建人 等合影
1930年摄于上海 海婴生一百日合影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读后感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1. 引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是一位耳熟能详的名字。
他以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然而,在阅读鲁迅的作品后,我不禁发现了他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那就是他平和的态度。
2. 平和的文字和思想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平和的文字和思想。
他用平和的笔调,描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困境。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阿Q的悲惨命运,而没有过多地谴责他。
这种用平和的语言描绘悲惨现实的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深远而具有普适性。
3. 平和的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常常展现出平和的一面。
他刻画的人物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而是真实的人性。
这些人物悲欢离合,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
然而,鲁迅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度的批评和指责,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呈现他们的喜怒哀乐。
4. 平和与探索鲁迅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平和的方式,让读者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社会的现状。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大胆的笔触,探讨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不公。
然而,他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文学的力量,让读者深思和反思。
5. 平和才是鲁迅的伟大之处正因为鲁迅选择了平和的方式,他的作品才能够触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用平和的态度面对社会的黑暗,用平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平和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形象,最终传递了一种深邃的力量。
鲁迅的深刻和伟大,并非只在于他揭示问题的锐利,更在于他用平和的方式呈现现实的复杂性。
6. 结论鲁迅的作品中,平和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他通过平和的态度,呈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正是这种平和,让他的作品更加耐人寻味,更具思考的价值。
鲁迅的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这种平和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综上所述,鲁迅的平和以及他的作品无论在思想、文字还是人物形象上都体现了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平和的力量,以更加深入和客观的态度面对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三、扩展勾联,赏析风格
文学作品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虽同是怀念鲁迅先生,在其逝世后却有众多的友人写下了文风各异的回忆性篇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巴金《忆鲁迅先生》、唐弢《琐忆》、周晔《我的伯父鲁迅》,思考与本文在写作风格上各有何千秋?
2、“鲁迅先生没有一些呻吟,似乎全身都没有什么痛楚的地方,差不多一刻也不停地吸烟,而今几乎完全放弃了......两只手空闲地垂着。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
作者描写病重的鲁迅都特别强调其表情的平和舒缓,然而两处"似乎"以及手的"空闲"却使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细致文笔中潜藏的沉重。外表的平静下隐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一个人的坚强与善良在此刻看似矛盾的文字冲撞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三、形象分析
细读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通过细节和语言,分析文中的鲁迅与你所了解的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例:“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在学生的记忆里鲁迅总是一个紧锁眉头、目光深邃的沉思者。而这里的鲁迅却截然不同,爽朗开怀,这也是萧红笔下的鲁迅才有的独特魅力。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④人之主的鲁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人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
小结、明确:
萧红用女性的细腻直觉融入鲁迅的日常生活,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一位在国人眼中的文学战士卸下了他的严肃与锐气,却以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关怀的师长身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用他丰富的情感世界感染我们,用他宽广仁厚的心胸感动我们,用他严于律己的品质熏陶我们......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1)分析
李白写幻想,杜甫写现实;李白写 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 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分;李白多好梦, 杜甫多恶梦;李白多开心事,杜甫多失 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 为复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 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人杰;李 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员;李白 是如来,杜甫是观音. “在无尽的豪放飘逸与悲天悯人之中, 后人永远记住了两个名字‘诗仙’与 ‘诗圣’”.
鲁迅轶事
1.“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 念。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 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
2、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50多岁定居 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 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 3、“夏日的深夜,他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有 时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 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的屁 股上。”
鲁迅的“朋友”
闰土 胡风 冯雪峰 萧红、萧军 瞿秋白 藤野 张天翼 郁达夫
鲁迅的“敌人”
周作人 徐志摩 梁实秋 林语堂 胡适 郭沫若 周扬 一生最痛恨的人
对鲁迅的人身攻击:与周作人 的反目;不宽容,心胸狭窄。
“ 叫我来评判鲁迅,很简单,三段 话便可概括:鲁迅的人格,是渺小, 渺小,第三个渺小;鲁迅的性情是 凶恶,凶恶,第三个凶恶;鲁迅的 行为是卑劣,卑劣,第三个卑劣。 更以一言概括之,是个连起码的 ‘ 人 ’ 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脚色。 ” (苏雪林《我论鲁迅》,转引自王 锡荣《苏雪林为什么骂鲁迅?》, 收入《鲁迅生平疑案》,上海辞书 出版社)
作者介绍
东北作家
“30年代的 文学洛神” 民国四大才女 中命运最悲苦 的一位
萧
红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剖析
敏感
深刻 冷峻
孤独
严肃
刻薄
………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 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出版。)
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 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 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 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 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 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 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 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 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呢?
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 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的印象? 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
• 鲁迅 ,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 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
•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 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 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 字。“鲁迅”笔名的来历
• 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 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 而迅速之意。”(《亡友鲁迅 印象记.笔名鲁迅》)这就是对 “鲁迅”这个笔名最权威的解 释。
回家后的第二天,婚礼便要举行。这一天是7月26日(光 绪32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
族人中帮忙者在这一天如临大敌,因为他们早就知道,破 落户周家大公子是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也不走科举正道,却剪 辫子,学洋文,穿洋服,对这样的人,你不得不提防,小心他 破坏祖宗礼仪。他们做好一切防范准备,然而一切都很平静, 这使族人们很有些失望。
这段时间,鲁迅虽然人在绍兴,但很少回家,他住在学 校。星期日白天,他有时回去,但主要是为了看望母亲,偶尔 星期六晚上回家,也是通宵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读书、抄书、整 理古籍。鲁迅有意不与朱安接触。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整体把握
家庭生活
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 尝鱼丸 与保姆相处 房间布臵 家中各处 病中家事
交友会客 个性习惯
交友会客
• 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 车并为其付钱 • 和萧红开玩笑 • 先生的特殊客人 • 看青年人的信 • 谈苏联纪念五一节的 红场,珂勒惠支的画 史沫特莱 • 谈电影,谈公园 • 盛待客人 • 陪客人至深夜 • 谈踢鬼 • 病中请客
个性习惯
• 笑声明朗走路轻捷 • 品评衣着 • 喜欢吃北方饭,包饺 子 • 外出装束 • 不随便放东西 • 不在意自己的手稿 • 吃茶的习惯 • 瞪摩登女郎 • 包书 • 带病工作 • 枕边的木刻
性格特点
家 庭 中
一个美满幸福 家庭的一家 之主 一个尊重体贴 妻子的好丈 夫 一个疼爱、了 解儿子的好 父亲
a.动态造型 语言细节 b.语言+动作 c. 心理细节描写 d. 场景细节描写 e.对比展示 f.肖像细节描写 g.运用反复
细节描写示例
a.动态造型: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 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 一切的走去。(第2节)
语言细节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 杀是不对的。”(第21节)
第(22)节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第(23)节 简陋的居住环境 第(24)节 书房就是卧室 (25\26)节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第(27)节 鲁迅先生病了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29)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30)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31)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32)病中先生的饮食 (33)节 病情不断恶化 (34) 病中的困顿 (35) 海婴的药瓶“玩具”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37) 时刻伴随的小画 (38)(39) 最后的时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技法赏析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技法赏析如果说通过鲁迅先生的著作文本,我们已经感知了一个思想深刻与伟大、可敬而又难近的鲁迅,那么萧红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原题为《回忆鲁迅先生》)可谓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十分生活化、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可敬可感而又平和的鲁迅。
本文以其充分而有节制的挥洒描写,朴实无华的文笔,自然流畅、浓重生活味的语言拉近了作品与读者、鲁迅与读者的距离。
其创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如下技巧。
首先,在细节描写中传其“形”。
萧红短暂的一生饱经磨难,寂寞而凄凉。
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一个知识女性对生命的敏感和情绪状态,也成就了她对于人生的一种独有的观察力和体悟力。
凭借着这种能力,她能把生活中的细小问题,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而又视而不见的问题,捕捉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以其简捷的笔法叙述,形成可感可亲的形象。
精心校对版本。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鲁迅
交友会客
• • • • • • • 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车并为其付车钱 和萧红开玩笑 先生的特殊客人 看青年人的信 谈电影 谈公园 盛待客人 陪客人至深夜 谈踢鬼 病中请客
朋友间
• 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 • 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 • 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导师
个性习惯 • 笑声明朗 走路轻捷 • 品评穿着 • 喜欢吃北方饭,包饺子 • 外出装束 不随便放东西 • 不在意自己的手稿 • 瞪摩登女郎 包书 • 带病工作 枕边的木刻
“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 他的深刻与伟大,正如前面毛主席所给予的高度 评价,是无与伦比的,但这是基于对他的伟大的 文学、思想和革命成就而言的,是他对中华民族 的伟大贡献,但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 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的性格 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 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他们的平凡,才使他们和 常人能很好地相融,了解人类、理解人类的真谛, 使他们对人类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而 深刻的成就。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与慈祥、平和, 雷锋的平凡与伟大不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她还细致的描绘了客厅、卧室的陈设, 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 间的感情。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仅是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 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 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 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 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 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个性习惯 • 生活简朴 • 幽默风趣 • 细致耐心 富有情趣 宽厚仁爱 热情好客 善解人意 勤奋认真 坚强执着
鲁迅先生 “写给亲属”的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 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 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你的事情,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 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死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读后感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读后感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深刻而有力,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然而,除了这一面之外,鲁迅的作品中也蕴含着一种平和与宽容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十分突出,但却是他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另一种魅力所在。
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理解。
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或许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错误,但鲁迅却从不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刻画和定性。
相反,他总是试图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去探索他们的动机和情感,试图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性。
在《狂人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但鲁迅并没有简单地将他塑造成一个可怜的弱者,而是通过对他内心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坚韧与尊严。
这种对人性的理解与宽容,使得鲁迅的作品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意义。
另外,鲁迅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求。
虽然他的作品大多以现实的丑陋和黑暗为背景,但是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呐喊》中,他对于生活的痛苦和绝望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但是在这些描绘之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因为现实的丑陋而消失,相反,他通过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试图唤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使得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希望与温暖的力量。
总的来说,鲁迅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平和与宽容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十分突出,但却是他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另一种魅力所在。
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怀与热爱。
这种平和与宽容的精神,使得鲁迅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批判与揭露,更是对人性的理解与关怀,这正是他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另一种深刻与伟大的一面。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剖析
周海婴,1929年9月生于上海,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著 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 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 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 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现任十一 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 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 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 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 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 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 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 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许广平(1898-1968),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 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 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 席。笔名景宋,祖籍福建, 1898年2月12日生于广东 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 里。
(4)(第18节)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9节, 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 “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 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 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 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 的鲁迅——即本文的“神”。
萧 红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鲁 迅 :
敏感 孤独
深刻
冷峻
严肃
刻薄
………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 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 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人物的手法。 因为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 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 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 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 信服。即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 (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
①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 平和)
②惜时(论据1: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的时间
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生病重也不忘 工作的事例。论据2:鲁迅名言——“哪有什么天才,我 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时间,就象 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③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鲁迅先生不在容
谈谈鲁迅给你的最深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萧 红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鲁 迅 :
执教者:吕平英
思考: 本文的题目是《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 和》,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 来表现鲁迅的“平和”?
《答客诮》
• • • •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本文采用的是散文化的写作手法, 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 聚”。 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 写来,全文总共39节,它们就像一些印象的 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突显出一 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即本文的 “神”。
2、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 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
④勤俭节约
(论据:本文中所描写的鲁迅,已在上海乃至全国 成名,稿费收入也不薄,但本文中所见的鲁迅先生 却十分节俭——12节中“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 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的简朴穿着; 13节中“这菜简单到极点”;16节中“鲁迅先生随 时吸的是绿听子的便宜烟”;鲁迅对摩登女子的厌 恶。)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读后感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读后感在这篇杂文中,鲁迅以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一些问题。
文章开篇就指出了中国人似乎缺乏自我意识和批判思维的现象。
他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自信,总是自卑地崇拜他国,却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人自卑的根源在于民族的衰落和国家的颓废。
然而,他并不只是用言辞来诅咒国家和人民的软弱,而是以鞭笞之意来唤醒国人,让他们从自卑和软弱中觉醒,从而形成自强自信的精神。
在文章后半部分,鲁迅引用了许多世界上的英雄和先贤来对比中国人的软弱和自卑。
他用列宁、日本、法国等国家嘲讽中国人的软弱,同时引用中国历史上的仲尼、《诗经》、《述而》等儒家典籍,显示中国古代的荣耀和智慧。
他不仅理性地辩论了中国人的自卑感,而且号召中国人要有所觉醒,启迪自己,发掘自身的潜力,以改变现状。
文章末尾,他鼓舞人心地说道:“改造过后,是我们,是中国!”通过阅读《平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于中国人的关怀和担忧。
他认为中国人普遍存在着自卑感和软弱态度,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自信。
他爱国的脉络隐约可见。
他一方面嘲讽中国人的软弱,另一方面却以自己深挚的情感鼓励着国人自强自信。
他并不是仅仅堆砌词藻来描述中国人的症结所在,而是从根本上来找寻并呼唤国人觉醒和改变。
这种用心良苦、诚挚而高尚的情怀表现出鲁迅先生深刻与伟大的一面。
除了情感上的关怀和鼓舞,鲁迅先生在《平和》中还反映了对中国现状的关切和批判。
他不满中国人对外侵略和内部剥削的态度。
他尖锐地指出中国人对外却软弱无力,对内却横行霸道,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的灾难和困境。
他力图通过揭示中国人民虚弱的自卑感和背后的根源,唤醒沉睡的民众,号召他们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奋斗。
在文章的结尾,鲁迅先生写道:“我们这儿王大郎一摔倒,全城儿的妇人全家都叫起来了的中国,使我想起了诗经里的女子。
”这是对中国人民独特的情感和家国情怀的体现。
他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中国人民优秀传统的肯定。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剖析共80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剖析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