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同时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等,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探究新知探究一、碳循环[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0~P101的文本与图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2)请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3)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循环的形式是什么?(4)碳循环的特点是什么?[合作探究]分组合作,同学们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自主总结](1)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存在形式是什么?(2)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主要是由哪类生物完成的?(3)碳元素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哪些?(4)物质循环的渠道是什么?(5)①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②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③物质循环的范围是。

探究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P10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填写下表。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特别提醒: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探究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自主学习3]阅读教材P102~P10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填写下表。

优化训练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依赖于水B.需要能量驱动C.产生温室气体D.具有全球性2.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3.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5.右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A.a→b→cB.c→b→aC.b→a→cD.a→c→b6.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不可缺少是因为()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7.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A.只有物质循环过程B.只有能量利用过程C.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利用过程D.无法确定8.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9.对于绿色植物来说,与生态系统碳循环密切有关的生理过程是()①渗透吸水②吸胀吸水③光合作用④蒸腾作用⑤矿质元素的吸收⑥呼吸作用⑦顶端优势A.②⑤B.③④C.①⑦D.③⑥10.如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观点和过程。

2. 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够诠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了解碳循环和氮循环的重要性,以及与物质循环的干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机制,并能够将其与实际环境问题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图片、图表和动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准备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实际案例,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讨论。

3. 准备一些土壤、水和大气样本,以便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4. 准备一些关于碳循环和氮循环的基础知识,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补充。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教室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自行预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观点和过程。

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教室效率。

2. 新课导入:起首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接着提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什么?其过程如何?”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3. 知识讲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氮循环、碳循环等,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流动和转化的。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室小结:在教室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老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室上,老师应该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和需要掌握的内容。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学案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学案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0—P103)一、碳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__________ 回到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循环。

(二)温室效应1.主要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

2、二者是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3、物质作为,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和之间循环往返。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一、碳循环:小结: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循环。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也有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4、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减少CO2的来源:②增加CO2的去路: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项目能量流动(传递过程)物质循环形式以形式流动等基本元素的循环途径沿单向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特点、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范围生态系统的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如图::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生物的富集作用概念: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第三部分:课堂检测1.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2.碳元素和硫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分别是()A.CO2和SO2 B.CO2和有机物C.有机物和SO2D.有机物和有机物3、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A.只有物质循环过程 B.只有能量利用过程C.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利用过程 D.无法确定4.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 线粒体和染色体B. 叶绿体和线粒体C. 叶绿体和核糖体D. 线粒体和内质网5.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大气中的CO2即可维持稳定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物质和能量B.当狼把兔子肉同化为自身有机物时,C元素便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C.当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碳元素就从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当物质循环进行时,能量流动早已开始了7.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C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 D定太阳能开始的。

(完整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完整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B)2、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B)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A)知识点一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循环。

知识点二碳循环过程图解小结: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例1〗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 C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 D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A B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B为。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增加CO2的去路)知识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篇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篇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2. 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准备:1. 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和实例图片;2. PPT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循环利用的吗?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对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呢?”探究:2. 使用PPT介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解释生物体的营养需要如何满足,以及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式,能量和有机物如何从一个生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生物体。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图片,详细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途径和关键要素,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4. 进一步讲解物质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

探讨物质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以及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拓展:5. 提出问题并分组讨论。

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能够参与到物质循环的保护中去?”鼓励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化学品的使用等。

小结:6. 通过简短的小结,强调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自主查询并了解某一种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2. 布置作文题目:“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开始,保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方案。

教学提示:1. 引导学生将生物体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区分。

2. 强调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持续运转的重要基础,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息息相关。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选3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及其重要性;2.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对稳定性的影响;3.掌握什么是生态平衡及其维持机制。

人教版必修三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和温室效应的关系。

4.认同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预习】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概念又称为。

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到,再回到的过程。

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

②循环无机环境。

③生态系统这里的生态系统指。

(2)特点①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循环。

②反复循环。

2.碳循环(1)过程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

②碳在生物群落主要存在形式 ______。

③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碳在生物群落传递的渠道_______。

⑤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_____。

⑥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中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⑦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①温室效应的形成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②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2)由于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3)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③缓解措施1);2);3)开发清洁能源。

(1)区别(2)联系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

②物质是能量的______,使能量能沿着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使物质能不断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注重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学习流程】一.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导学诱思】一个C原子的旅行:呼一口气,很多CO2分子就会离开你的身体,进入大气中。

你能想像这些CO2分子的去向吗?1.如果进入你身边一棵小草的叶肉细胞,那么CO2分子将参与作用.其中的C元素转移到了 (物质)中.2.植物体内的C元素的去向:(1)通过植物自身的作用,将含碳的有机物分解,C元素就以 (物质)形式释放到大气中;(2)通过摄食进入者体内;(3)残枝落叶中含碳的有机物被者通过作用分解,生成释放到大气.3.消费者体内C元素的去向:(1)将含碳有机物通过作用分解,其中的C元素以 (物质)形式释放到大气;(2)而遗体残骸被者通过作用分解,生成释放到大气中.【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构建模型碳循环请用关键词(大气中的CO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线段、箭头、方框等构建碳循环的概念图.【思考讨论】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什么(物质)形式存有? 在生物体内主要以什么(物质)形式存有?2、碳元素主要以什么途径(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以什么途径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3、碳元素在生物体之间以什么渠道传递?以什么物质形式传递?4、碳元素又以什么物质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剖析概念】1、这里的“物质”是指什么?2、这里的“循环”是在哪两者之间循环?3、循环的范围是:4、特点: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性.三、填表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范围联系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的形式是( )A.CO2B.碳酸盐C.有机碳D.碳元素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物群落中B.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C.生产者与消费者间D.生产者与分解者间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A.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CO2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4、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生态系统的成分,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 __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历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历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主要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机制。

3、分析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2)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的过程。

2、难点(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2)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干扰和影响。

三、学习过程(一)引入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而精妙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物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和循环。

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它又是如何进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知识讲解1、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的过程。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不会因生物的消耗而减少,也不会因生物的产生而增加。

这就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

2、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整个生物圈,跨越了地域和生态系统的界限。

例如,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可以随着气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参与地球上各个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反复循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被吸收、利用、转化和释放,循环往复。

比如,氮元素在土壤中的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又以各种形式回到土壤和大气中,继续参与循环。

3、主要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碳在大气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动物通过摄食植物获取有机物中的碳。

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此外,人类的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答案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答案版)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 元素 ,都在不断进行着从 非生物环境 到 生物群落 ,又从 生物群落 到 非生物环境 的 循环过程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循环的范围: 生物圈 。

3.循环特点: 全球性 ; 循环往复利用 。

特别提醒: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 等元素”,而不是化合物。

循环发生在 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则不是生物群落内部。

4.实例1--碳循环(1)循环过程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 和 化能合成作用 。

生物群落内部:以 含碳有机物 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

碳从生物群落进入非生物环境的生理过程: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产生CO 2的非生物途径: 化石燃料燃烧和水圈释放CO 2特别提醒: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循环形式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 2 形式进行,在群落内部以 含碳有机物 形式进行。

(3)温室效应①成因: 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 ,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 2。

植被大面积的破坏 ,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 2的调节能力。

②缓解措施: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CO 2的吸收和固定。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CO 2排放 。

实例2—硫循环和氮循环二、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 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 ,使其 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2.物质种类大气中CO 2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分 解 作 用 呼吸 作用 呼吸 作用 光合 作用 残枝 败叶 粪便 遗体 燃 烧 消费者 生产者 海洋 溶 解 释 放重金属:如铅(Pb)、镉(Cd)、汞(Hg)等。

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如DDT、六六六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高二生物编写教师:刘晓霞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能量外,还需要水和各种矿物元素。

这些物质怎么进入生物群落?怎么回到无机环境?与能量流动特点有什么不同?自主学习找问题:一、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机环境中的碳是如何进入生物群落?(通过那个环节、以什么形式)3.碳如何进入生产者?(以什么形式、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的产物是什么)碳如何进入消费者?(什么形式、什么生命活动)碳如何进入分解者?(什么形式、什么过程)4.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5.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哪些?以什么形式返回?6.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形式是:7.大力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运动。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概念:(见书101页)分析物质循环中“物质”指:范围: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2.过程:(以碳循环为例)3.物质循环的特点:比较能量流动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合作解疑惑(各小组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小组派代表回答)师生合作解最难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书103最后一段找联系)小结:达标测评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 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 D .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B.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 以上都不是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物群落中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6.下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word学案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14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自主学习】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一. 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范围2.物质循环的“物质”指什么?3.物质循环的特点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另一方面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4.观察图5–11思考⑴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⑵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那种生命活动、形成那些产物等)?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循环的。

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作用或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通过,在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的形式通过或传递。

5.温室效应的成因,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5.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造成的。

二. 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仔细阅读思考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1)(2) (3)(4) (5)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课文找出二者不同点及联系不同点:物质循环的特点是,能量循环的特点是。

联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的理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循环的具体形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________的驱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联系⽣活1、绿⾊植物不停地通过光合作⽤,在消耗⼆氧化碳,释放氧⽓,为什么⼆氧化碳没有减少,氧⽓也没有增加呢?2、⼤⼒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3、为什么说绿⾊植物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主学习】1.认真理解什么是⽣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物质指的的是什么?这⾥的⽣态系统指的是?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3.以碳循环为例试完成下列图解。

4.碳在⽆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5.碳在⽣物群落中(或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什么?6.碳进⼊⽣物体的途径是什么?7.碳在⽣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是什么?8. 碳进⼊⼤⽓的途径?9.碳循环的范围 _______________10.是什么原因打破了⽣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其后果会怎样?1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者是__________________⑵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离不开物质的和⑶_________________是能量沿和流动的载体。

_____________ 是物质在⽣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

⑷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通过和,形成⼀个统⼀的整体。

12三、【课堂检测】1.在⽣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物群落,⼜能使碳释放到⼤⽓中的⽣物是A.绿⾊植物 B.植⾷动物 C.⾁⾷动物 D.营腐⽣⽣活的真菌2.碳在⽆机环境与⽣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通过A.光合作⽤ B.呼吸作⽤C.呼吸作⽤和光合作⽤ D.蒸腾作⽤和呼吸作⽤3.在⾃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物因素是A.绿⾊植物和动物 B.绿⾊植物和微⽣物、C.动物和微⽣物 D.绿⾊植物或微⽣物4.碳循环与⽣物群落的哪些因素⽆关A.光合作⽤ B.微⽣物的分解作⽤ C.呼吸作⽤ D.蒸腾作⽤5.从⽣态系统的观点看,⼈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A.⼤⽓中的⼆氧化碳B.⽣产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6.于平衡状态的密闭⽣态系统内,要使物质循环能长期进⾏下去,必须提供A.氧⽓ B.⽔C.⾜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7.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物链(⾷物⽹)流动B.能量作为动⼒,使物质在⽣物群落与⽆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先进⾏物质循环,后发⽣能量流动D.⼆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8. 例1.右图为⽣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学案.doc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学案.doc

(增加C02的去【探究】构建碳循环模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学习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学习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前自学考点1: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

2. 危害: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1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C02的来源)②大力推行一 合作探究 考点2:碳循环过程【知识背景】光合作用:用箭头和关键词把下列各部分在“碳循环”中的关系连接起来 无机环境(大气中CO2)。

腐生细菌等Q【总结】基础知识(1)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2) 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3) 碳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沿 传递(4) 碳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①动植物的 作用②分解者的 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5)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形式是呼吸作用: C e iz O s -4-6O z -l-6 JH.Z O 6COz-l-121-l z O【配套练习】1.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者,B为者,C为者。

【总结概念】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概念分解】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1循环过程:无机环境►%1循环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1特点: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循环。

考点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回顾旧知】完成能量流动模式图:用箭头和文字把下列各部分在"能量流动"中的关系连接起来无机环境(光能)。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本节聚焦】
1、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意义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特点及碳循环
重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碳循环
【自主探究】
例一: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巩固应用:下图是碳循环的图解: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 、B 、C 、D 各代表什么生物?
2、碳分别以 、 形式进入、离开生物群落?

大气中的CO 2
C A D
煤、石油等

① ② ③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__________作用。

4、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靠_________作用。

5、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③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_______。

6、⑦过程的加剧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练习: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 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收获与思考: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大气中的CO 2


乙。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案

(学案16)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师用)【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重点)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难点)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和温室效应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概念(可从3方面理解)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3、范围:生物圈(二)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具有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和碳酸盐。

(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CO2(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有机物。

(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植物(生产者),④动物(消费者),⑤呼吸作用,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注意: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的来源有三个:3、大气中CO2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四)特点:具全球性,可反复利用。

含量迅速升高,打破了生物圈(五)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气中CO2碳循环的平衡。

1、大气中CO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2。

(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的调节能力。

(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2、影响:(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

(2)由于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

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原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原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艾青中学叶望晴【基础知识梳理】1.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碳循环的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3.碳循环的途径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中的碳是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传递的。

4.碳循环的特点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

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两者的不同特点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无机物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______________的,且运动是______________的,不是循环的。

(2)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知识摘要】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循环规律(1)“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2)循环范围:生物圈(3)循环是指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出现(4)循环通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循环特点:①具有全球性;②反复出现、循环出现(物质具有不灭性)二、碳循环过程1、碳存在形式①无机环境:CO2和碳酸盐②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③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④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⑤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成CO2和H2O,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知识点一碳循环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循环。

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不是物质的单纯移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

(二)过程图解
小结: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沿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
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增加CO2的去路)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

1.二者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
①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生物的富集作用概念: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分类: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