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遥感技术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_以北京冬小麦为例
遥感技术在北京市农业统计中的应用现状
要, 为今后遥感技术在相 关统计领域的深入发展 和更好 的为统计部 门服 务奠定 了基础 。文章通过参 阅相 关资料 , 分析如今 北京市农业遥感发展现状 , 讨和展 望遥感在农 业统计 中应用 的发展前景 , 探 对今后遥感在统计其他相 关领域 的发展 具有一
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 感技术; 农业统计 ; 应 用 遥
Z A i - u e l(印 ilN r lU i rt R suc.E vr m n n o rS mnr,T r ̄-mes nlIf mao H NG J g y ta C t o nv sy eore ni n e tad Tu e ia n a ma e i , o y he -i ni a n r tn d o o i A qit n ad A pi t n K y Lbrt y o Miir o d ct n B in 0 0 8 cusi n p la o e a o o f nsy fE u ao , eig 10 4 ) io ci ar t i j ' A src n 2 0 ,B in u i plB ra fS tts ao a SasclB ra eig Ivsgtn Crs i r ue b t tI 0 7 e i M nc a ueu o t ii ,N tn l ttt a u u B in neta o o n o cd a jg i a sc i ii e j i i p td
r moe s n i g e h o o y t i rv o e t e s tc n l g o mp e c mmo a rc l r l r s u e s r e ma n r a d a h e e a s a tp n o a o f n o n g i ut a o r s u v y u e c n e n c iv d p n y e i n v t n o i a rc l r t t t s meh d gi ut a sa s c to .T e a p iai n o e t s n ig i a r ut r l sait s o n y a mp o e h tt t s ul ii h p l t f r mo e e sn n gi l a tt i n t o l c o c u sc h d i rv d t e saii sc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遥感技术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冬小麦为例
城
市
勘
测
De . 2 O c 0l No 6 .
第 6期
文 章 编 号 : 7 — 22 2 1 ) 6 7 — 3 1 2 8 6 (0 0 0 — 6 0 6
Ur a oe h c lI v siai n & Su v y n b n Ge tc nia n e tg to reig
使用 了耕地 地块 本 底数 据 、 政 边 界两 种 基 础地 理 数 行 据 , 主要参 数与 用途如 表 2所示 。 其
冬 小 麦测 量 基 础 地 理 数 据 表 表2
2 理 论 基 础
支持 向量 机 S M ( u pr V c rMah e )是 由 V S p ot et c i s o n
时相
2 0 —1 — 1 0 8 0 1
分 辨 率/ m
3 0
范 围
全北 京
环境 小卫 星
2 0 — 0 2 08 1—5
20—4 0 090 —3
3 O
3 0
全 北 京
伞 北 京
() 2 基础 地理数 据
在 北京地 区 2 0 0 9年冬 小麦返 青期 面积 测量 中 , 共
影 像进 行 儿何 精 纠 正 。为 了保 证 配 准 精 度 , 在各 图像
习精度 )和学 习能 力 ( 无错 误 地 识 别 任 意样 本 的 能 即
力 )之 间寻求最佳 折 中, 以期 获得最好 的推 广能力 。在 遥感 图像 的分 类研 究 中 , 应用 S M 最 大的优 点是 进 行 V 分类 时无须进行 数 据降 维 , 并且 在 算 法的 收敛 性 、 练 训
推 广 。其 不足 在于分 辨率 比较低 , 影像 质量 相对 较差 ,
冬小麦播种面积与分布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研究孔艳
冬小麦播种面积与分布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研究孔艳发布时间:2023-06-24T02:57:02.61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7期作者:孔艳[导读] 在农业监测管理中,卫生遥感技术应用比较多,这对于我国农业统计和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对冬小麦播种情况进行监测,具体对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以及分布情况来进行采集,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发展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就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在冬小麦播种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在冬小麦播种面积和分布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齐河县祝阿镇人民政府摘要:在农业监测管理中,卫生遥感技术应用比较多,这对于我国农业统计和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对冬小麦播种情况进行监测,具体对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以及分布情况来进行采集,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发展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就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在冬小麦播种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在冬小麦播种面积和分布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面积;分布;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对于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和分布进行监测,能够为冬小麦产量预算、市场价预定以及种植计划制定等提供依据。
借助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可以对于冬小麦播种面积和分布信息精准采集,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1.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在冬小麦播种面积和分布中的应用冬小麦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一些地区的小麦种植空间分布不稳定,所以导致小麦管理难度加大,做好对冬小麦播种面积和分布情况的监测,可以为冬小麦种植提供有效依据,为科学管理和生产提供支持。
就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来看,其在很多监测领域都有广泛应用[1]。
1.1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原理就卫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原理来看,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卫星远距离观测目标,采集目标的相关特征和数据,识别和分析相关信息和数据,实现对目标的自动监视。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可靠的信息获取方法,通过卫星的高空拍摄,使我们可以获取到地面上的众多信息,由此可以对农业领域进行诸多有益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测绘和分析农业土地利用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进行光谱分析、图像处理和特征分析,从而获取土地的详细信息,比如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土地覆盖范围等,这些信息可用于农业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开发,有效地避免和减轻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
二、作物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测绘和分析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情况,包括作物的种植面积、生长状态、发育期、生长周期等指标。
通过对卫星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和监测,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了解作物的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得农作物能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水资源管理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监测、测定农田的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水资源情况。
通过卫星图像的分析,可以在实时的、动态的情况下,全方位的监测农业用水情况,使得农民能够有效的掌握水资源的分配情况,实现科学的节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农业气象研究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对气象变化进行观测,利用卫星气象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从而能够对农业作物产量、品质、果实大小及色泽进行预测,帮助农民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提高农业效益。
五、农业救灾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及时获取灾害的信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部门提供各类自然灾害预警,如降水、风暴、洪水等,协助及时出台应对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总之,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在农业领域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帮助农业部门对土地资源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预警自然灾害,减轻农业生产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摘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农业的兴起,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准确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利用DSSAT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报。
通过对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调整,以及收集和加工相关数据,最终得到了可靠的预测结果。
1. 引言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预测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冬小麦预测方法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借助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进行预测的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2. 数据采集与处理2.1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通过航空或卫星设备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的数字化数据。
通过获取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关键参数,可以对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本研究中,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了冬小麦的生长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
2.2 气象预报数据冬小麦的生长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
通过获取与冬小麦生长相关的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气象预报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
3. DSSAT模型及参数调整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预测的数值模型。
该模型基于农业生态学知识和气象、土壤等因素的关联性建立,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进行全面预测。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DSSAT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并通过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
4.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收集和加工,以及对DSSAT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调整,我们得到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预测结果。
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以2020年全国冬小麦为例
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以2020年全国冬小麦为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冬小麦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作物之一,而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以2020年全国冬小麦为例,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重要性冬小麦是中国农业的重要作物,具有耐旱、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冬小麦生产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种植结构调整等,这些都使得冬小麦种植情况的监测变得非常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可以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实现快速反馈、快速响应,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应用广泛。
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监测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遥感数据对冬小麦种植情况进行监测。
与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数据,减少误差,提高监测精度。
2.实时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信息,对冬小麦种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可以及时掌握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3.提高效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自动化地进行监测,提高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
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更加全面地分析冬小麦种植情况。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冬小麦种植情况监测上的应用案例1.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反映植被生长情况的一种指标,常用的植被指数有NDVI 和EVI等。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NDVI和EVI等指标来监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
以2020年全国为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NDVI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全国冬小麦生长的情况。
通过对NDVI图像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其中,山东、江苏等地小麦的生长情况较好,而西北部分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相对较差。
通过NDVI图像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
卫星遥感技术有诸多优势,它具有宽广的监测范围和快速的信息更新能力,功能全面,可提供诸如地表温度、云图、火点等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可靠性、分辨率高等特点。
它可以收集到空间分辨率更高、更完整的土地、水、空气、生态系统等信息,有助于农业精准管理、农业资源评估及有效的农业灾害预测预警等。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农田精准管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收集到土地的位置、状态等信息,有助于农业业务的规划、落实与管理。
卫星遥感可以通过收集土地利用状态信息,帮助农民正确分配农田资源,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
例如,2024年4月中国在甘肃省部署了多普勒监测系统,实施了土壤水分分布监测,在农作物需水量评估、农田管理和作物种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作物评估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收集农作物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采取正确的农田管理措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多普勒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农作物的发育状况,以此指导土地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2024年5月中国大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收集的农作物发育状况。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一、引言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供遥感信息的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遥感卫星,利用遥感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测量、观测和记录,以获得地球表面特定信息的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不受天气和地理条件限制,可以实时获取、广域覆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环保等领域。
三、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 农作物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农田内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叶片覆盖度等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为进一步的农作物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比如可以在监测到农作物的返青期进行及时的施肥和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农作物长势监测还可为种植大棚等农业工厂提供农作物批量生产的支持。
2. 农药和肥料的施用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出农田中农药和肥料的施用情况,同时可以对施肥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比如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农作物生产周期内肥料的消耗量,然后推算出相应的施肥方案,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 农田灌溉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出农田内的土壤湿度和水分蒸发量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可以为农田内灌溉的时间和用量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配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农田的水资源进行预测和分析,以达到最优化的灌溉方案。
4. 病害与虫害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出农作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性状、光、和红外辐射等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可以依据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反应,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期限和范围,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四、未来展望作为一种强大的科技手段,卫星遥感技术将为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比如,未来可以将卫星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对农田的自动化监控和决策。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评估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评估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搭载的遥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在农业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估。
首先,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土壤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土壤的含水量、质地、肥力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施肥决策非常重要。
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需要采集大量的样本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耗费时间和人力资源。
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土壤信息,为农民提供土壤监测数据,更加便捷和经济高效。
其次,卫星遥感技术在作物监测和管理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
通过获取农田的遥感图像,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提取出作物的生长指标,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进而评估作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农民做出决策,如施肥、灌溉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检测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第三,卫星遥感技术在农田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耕地面积的准确估计是进行农业政策制定的基础。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农田的边界和面积信息,为农业统计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土地的变化情况,如耕地面积的变化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在农业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方面发挥作用。
遥感图像可以帮助农业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农田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风灾等。
通过对灾害扩展和影响程度的评估,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灾害对农民的损失。
然而,尽管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卫星遥感技术的成本较高,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费用昂贵。
其次,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处理和解译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这需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人造卫星利用各种设备对地球环境和资源进行监测、探测和采集数据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农业监测领域也是其中之一。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卫星对农业生产用地、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壤水分等信息进行监测和采集,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形成农业监测信息,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业决策。
以下是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
一、农业生产用地监测农业生产用地监测是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全国农业生产用地进行监测和获取数据,形成农业生产用地的追溯调查数据和矢量数据,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用地监测中还可以进行农作物分类、水稻面积测量、夏粮面积测量等数据获取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二、地形地貌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另一项应用是地形地貌监测。
地形地貌监测主要是用于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环境变化分析,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地形地貌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获取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图,为农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植被覆盖监测植被覆盖监测是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植被覆盖监测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用地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等信息数据,精准掌握农业生产用地的植被舒适状态和生产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土壤水分监测土壤水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应用于土壤水分监测,主要是通过各种卫星传感器获取土壤水分信息数据,精准分析农业生产用地土壤水分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总之,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又可以准确掌握农业生产用地状况,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升级,相信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还会更广泛、更深入。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作物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作物遥感监测中的应用农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而对于现代的农业生产来说,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助力。
而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作物的种植及生长监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卫星遥感作为一种得到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为农作物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作物遥感监测方面的应用。
一、卫星遥感技术简介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从空间对地物进行非接触性观测,获取反射、发射、散射等辐射信息,再通过处理这些信息来反演出地面的特征,是一种高空、高速、高分辨率、全天候、多角度、缺乏人为干扰的数据获取技术。
二、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作物遥感监测,即通过对农作物生长变化的监测来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和调控。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遥感监测,具备可以快速获取、大区域遥感、实时变化监测、准确度高等优势。
通过卫星遥感的监测可以得到作物的生长状态、分布、生长速度、生长状态等信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决策。
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监测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作物遥感分类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作物分类,就可以对种植面积进行定量测算,精确掌握农作物的分布情况,这对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调度以及农民的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持。
作物遥感分类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光谱信息的分类、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基于时间序列的分类等。
2. 作物生长监测在卫星遥感的监测下,可以准确反演出作物的生长状态、生长速度等信息,如植被覆盖度、叶绿素含量、叶片面积指数等。
这类监测对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农民管理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及时发现土地退化、病虫害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为监测农业灾害提供科学化的技术支撑。
3. 作物需水监测作物的需水量是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参数,而卫星遥感可以通过遥感监测得到云量、温度、日照时间和蒸发皿数据等多种数据来反演出土地植被蒸散作用和作物需水等信息,为农户决策灌溉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农业领域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创新性地利用遥感数据并将其与地面数据相结合,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实现精准施肥、定时灌溉、准确测量土壤营养、除草等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讨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精准施肥为了确保作物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农民都会进行施肥。
然而,过度施肥不仅会增加成本,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光谱、NDVI等指标来识别土壤的营养水平,为农民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以准确地供给适当的营养成分。
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可以避免过度施肥,减少浪费,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源。
二、定时灌溉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式,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更好地通过对作物、土壤、气候等数据的监测来预测降雨和蒸散发量,决定最佳灌溉时间和水量。
通过传感器和许多其他工具,卫星遥感技术同时还可以识别不同地区的耕地和水资源状况,从而帮助人们有效地在实际施行中控制灌溉量和频率,并更好地实现节水效果。
三、土壤营养测量农民会使用多种方法来评估和衡量土壤的营养含量,以表明作物的健康状况和最佳生长需要。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鉴别土壤中某些物质的存在数量和数量来测量土壤的含量、质地、湿度和温度等有关信息,使农民能够了解实际生产中所需的营养要求。
借助遥感技术帮助农民监测土壤状况,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预测植物的表现和状况,随时进行调整。
四、除草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测量植物生长的速度和方向,还可以检测植被的分布和类别,从而更好的进行除草。
比如在田间地头的草屑和杂草可以通过监测机器中的传感器和其他部件来清晰地检测,侮辱设备的位置和重量,最终实现更通畅自如的收割和播种。
结语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已经成为最实用的应用之一,其优势在于明确有效,使农民能够更好的控制土壤和植物的状况,减少病虫害和其它损失。
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通过利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农业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帮助农民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二、遥感卫星数据在土壤质量监测中的应用1. 遥感卫星数据在土壤成分分析中的应用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和地面检测数据的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土壤的成分情况。
遥感卫星数据可以提供土地覆盖类型、植被指数等信息,而地面检测数据则可以提供土壤含水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浓度。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情况,为农民提供更加科学的土壤管理建议。
2. 遥感卫星数据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土壤侵蚀是农业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并加剧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通过遥感卫星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土壤侵蚀的情况,并通过地面措施来加以控制。
比如,通过监测表明存在广泛的水土流失问题的农区,可以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修建防护林带、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
三、遥感卫星数据在农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1. 遥感卫星数据在农田面积估计中的应用农田面积的准确估计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遥感卫星数据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通过对农田土地的像素统计,我们可以准确地估计出农田的面积。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农民监测农田利用情况,还可以帮助农业部门进行农田规划和土地资源动态管理。
2. 遥感卫星数据在农田作物监测中的应用农田作物的生长情况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遥感卫星数据可以提供作物的生长状况、叶片色素含量等信息,帮助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进行决策和管理。
农民可以根据卫星数据的反馈,及时调整种植策略,提高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遥感卫星数据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1. 遥感卫星数据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水资源的质量对于农田灌溉和农产品生产来说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监测和粮食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监测和粮食安全评估中的应用农作物监测和粮食安全评估是农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和质量,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在农作物监测和粮食安全评估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监测和粮食安全评估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农作物的监测。
传统的农作物监测方法需要人工采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工作量大且耗时。
而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对农田进行影像拍摄,可以实时获取大量的农田信息,包括作物类型、生长情况、受灾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准确地监测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农作物生长状态的评估。
农作物生长状态是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的农作物生长状态评估往往需要实地采样和测量,工作量大且精度有限。
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作物的反射和辐射信息,结合植被指数等指标,快速、准确地评估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这不仅有助于农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农田情况,还可以对农作物的灌溉、施肥等措施进行优化,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此外,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粮食产量估算和预测。
粮食产量估算和预测是国家粮食安全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实时的农田信息,包括作物的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等。
通过建立遥感模型,结合统计学方法和作物生长模型,可以准确地估算和预测粮食产量。
这对于粮食供应、调度和市场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评估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然而,遥感技术在农作物监测和粮食安全评估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遥感影像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有限,可能无法满足农作物监测和粮食安全评估的精细化需求。
其次,遥感技术对于不同作物类型和生长阶段的识别和分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算法。
此外,遥感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机制,以确保农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及时获取和利用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作物预测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作物预测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农业领域。
农作物预测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作物预测中的应用,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遥感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在农作物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二、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卫星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为农作物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遥感数据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式: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通过发射特定波段的电磁波,并根据其反射、散射和辐射特性来获得地表信息。
被动遥感是利用自然界的电磁波辐射,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反射和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来获取地表信息。
在农作物预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降雨等。
遥感数据的处理是将原始遥感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以获得有用的农作物信息。
处理遥感数据需要考虑数据的稳定性、灵敏度和精确性等因素,以确保所提取的农作物信息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和特征提取等。
三、遥感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作物生长监测是指通过监测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形态和环境特征,对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
卫星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数据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可以对不同地区的作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作物的病虫害和生长异常情况,为农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作物生长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指标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降雨等。
植被指数可以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光合活动强度,地表温度可以反映作物的水分状况和土壤含水量,降雨可以反映作物生长的水分供应情况。
通过对这些遥感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作物生长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四、卫星遥感在农作物产量预测中的应用农作物产量预测是指通过对农田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作物产量。
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农业测绘领域,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监测和资源管理的效率,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首先,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准确的农作物监测信息。
传统的农作物监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准确度有限。
而借助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片农田的影像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分布等重要信息。
这不仅可以帮助农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还可以为种植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其次,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有助于精确的资源管理。
农业发展离不开对土地、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而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表覆盖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了解农田的土壤类型、水分分布情况等关键数据,从而制定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方案。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还可以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因素,如土质、气候、地形等。
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地理信息,帮助农业管理者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农田扩张等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测绘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灾害防控的能力。
农业灾害如干旱、洪涝、虫害等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风险。
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处理技术,可以提前对农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2024年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范文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预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结合DSSAT模型,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报,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1. 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获取农田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所采用的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和无人机遥感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关键信息。
2. 气象预报数据气象预报数据是影响冬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所采用的气象预报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关键气象因子。
3. DSSAT模型DSSAT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生理过程的作物生长模型,能够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产量形成。
本文将利用DSSAT模型,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
三、模型构建与实现1. 数据融合将遥感数据、气象预报数据等进行融合,提取出与冬小麦生长相关的关键信息。
2. DSSAT模型参数设置根据冬小麦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设置DSSAT模型的参数。
3. 模型训练与验证利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对比实际产量和品质与模型预测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应用实例与分析以某地区为例,利用本文所述方法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
首先,通过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融合,得到该地区的农田信息和气象信息。
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到DSSAT模型中,得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预测结果。
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发现,本文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产量预测方面,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产量高度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在品质预测方面,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冬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
基于GF-1卫星遥感数据识别京津冀冬小麦面积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8, 44(5): 762 773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 xbzw@DOI: 10.3724/SP.J.1006.2018.00762基于GF-1卫星遥感数据识别京津冀冬小麦面积王利民*刘佳杨福刚杨玲波姚保民王小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100081摘要: 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精准获取技术是农作物面积遥感监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了获取省级尺度的冬小麦种植面积, 该文以北京市(京)、天津市(津)和河北省(冀) 3个省域范围为例, 以国家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的图幅单元, 利用国产GF-1/WFV数据, 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 实现了省级尺度冬小麦面积的识别。
本文以冬小麦全部9个月生育期的984景影像作为数据源, 依次经过数据预处理、标准图幅单元的NDVI合成、样本点选择、冬小麦面积指数构建、冬小麦作物类型确认、省域范围制图及精度验证等步骤完成研究区域内冬小麦面积的提取。
采用区域网平差和6S大气校正算法对数据源预处理, 以中国1︰10万标准地形图分幅为分类图幅单元构建冬小麦面积指数, 将冬小麦面积指数按照1%的比例等分, 并将面积指数从0到100%分割为101个提取节点, 将提取节点的NDVI值依次与类型确认样本比较, 精度最高的则确认为冬小麦面积提取阈值, 同时将该阈值应用于图幅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指数影像, 获取冬小麦种植分布。
最后冬小麦面积识别的精度表明, 以标准地图分幅作为计算单元, 在GF-1影像基础上, 利用冬小麦面积指数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与其他地物类型的波谱差异, 且冬小麦的总体识别精度达到89.6%, 用户精度达到89.8%, 制图精度96.5%, Kappa系数0.72。
在典型区域, 本文算法与监督分类算法精度结果较为一致, 除制图精度相差4.77%外, 总体精度与用户精度差都在1.00%以内, 说明本文算法具有精度高、运行效率高、分类单元识别结果一致性强的特点, 能够满足省级尺度农情遥感业务监测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空间对地抽样 基于统计与遥感相结合的对地抽样是在统计学抽样 原理的指导下, 结合影像强大的空间表现能力, 通过遥感 影像上各种作物的特征研究, 从抽样设计 (包括入样总 体, 抽样方法, 抽样推算, 抽样框, 抽样单位, 样本调查 ) 等 各个环节对原有统计局的目录抽样进行革新和改进, 使 得该套抽样方法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高的精度。 以包含冬小麦的耕地地块为样本总量, 以耕地地 块内的预分类冬小麦百分比为分层指标, 建立最优分 层对地抽样模型, 设计入样总体、抽样网格、抽样方法、 抽样推算、抽样框、抽样单位、样本调查等环节, 按 1% 的抽样比例抽取样本地块, 再在地块内随机设置调查
时相
2008- 10- 11 2008- 10- 25 2009- 04- 03
分辨率 /m
30 30 30
范围
全北京 全北京 全北京
( 2)基础地理数据
在北京地区 2009年冬小麦返青期面积测量中, 共
使用了耕地地块本底数据、行政边界两种基础地理数
据, 其主要参数与用途如表 2所示。
冬小麦测量基础地理数据表
Based on the Envirenm ental D isaster M itigation Satellite Technology of R em ote Sesening in A gricultural Application
Take the B eijingW heat as an Exam p le
2 理论基础
支持向量机 SVM ( Support Vector M ach ines) 是由 V apnik和他的合作者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 2] , 是 基于 V apnik 的统计学习理论 ( Stat istical Learn ing Theo ry, SLT ) 的 VC 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 根 据有限样本信息在模型复杂性 ( 即对特定训练样本的学 习精度 ) 和学习能力 (即无错误地识别任意样本的能 力 ) 之间寻求最佳折中, 以期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在 遥感图像的分类研究中, 应用 SVM 最大的优点是进行 分类时无须进行数据降维, 并且在算法的收敛性、训练 速度、分类精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性能 [ 3] 。
2 Be ijing t ian he shu w ei technology lim ited com pony, B eijing 100875, Ch ina) Abstract: T 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 interwheat spectrum information about remo te sesening mi ages in different periods into consideration, m aking the best use o f the crop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ow erful re lat iv ity, low cost and o ther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enm ental disasterm itigation sate llite mi ages, w riterw ill take 09 Benjing w inter wheat as an ex am ple, adopt professional rem ote sesening softw are, use PCVA and SVM c lassif ication and combine the backstepping method of sam ple survey to carried out expermi ents, the m easurem ent resu lt achieved the desired goals essentially and the expermi ent is very pract ical so that it can facilita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 f the N at ional Agricultural Census. K ey w ord s: rem ote sesen ing im ages; PCVA; SVM; backstepp ing m ethod of sam ple survey
3 研究实践流程
3 1 数据的选取以及优缺点 ( 1) 遥感数据 在北京地区 2009年冬小麦返青期面积测量中, 使
用了环境减灾小卫星遥感数据, 主要用于冬小麦预分
类, 为分层抽样提供分层标志, 为总量控制提供地块基
准值, 其主要参数如表 1所示。
北京市冬小麦测量遥感数据列表
表1
数据名称 环境小卫星
( 1)误差的来源 数据源误差: 卫星数据获取时的传感器姿态参
数、地形的起伏状况、光学影像成像时的天气状况, 尤其
* 收稿日期: 2010 03 03 作者简介: 行晓黎 ( 1985 ) , 女, 研究生, 研究方向: 图形图像处理。
第 6期
行晓黎等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遥感技术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
1前 言
遥感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已经具有非常大的 优势。宏观上侧重于大范围、大尺度地获取地面以及 一定深度的自然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信 息。获得的 信 息, 真实地反映了客体的本来面目。遥感技术能反复 获得地面信息, 人们可随时利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记下 农作物的生长信息, 航空遥感可以随时拍摄某地区的 航空像片和人工方式相比, 利用遥感卫星收集农业资 源信息是相当廉价的, 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客观地监 测农作物生产变化状况, 获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信息 及其空间分布状况 [ 1] 。
影像进行几何精纠正。为了保证配准精度, 在各图像 上都均匀选择了 40个以上的地面控制点, 每个地面控 制点 RMS与 RM S累积均小于 1, 得到 4月 3日标准的 遥感数据。之后以 4月 3日为标准分别对 2008年 10 月 11日和 2008年 10月 25日进行几何纠正。 3 3 具体方法的实施
X ing X iaoL i1, X u M ingK u i2, T ang ShHi ua1, L i JingY uan1 ( 1 C ivil Eng ineering co llege of Gu ilin U niversity o f T echno 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 J]. 测绘工程, 2007, 16( 5): 41~ 45 [ 4] 邢素丽, 张广录. 我国农 业遥 感的应 用现 状与 展望 [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 6): 174~ 177 [ 5] 杨邦杰, 裴志远. 农作物长 势的定义 与遥感 监测 [ J]. 农
业工程学报, 1999, 15( 3): 214~ 218
以北京冬小麦为例
行晓黎 1* , 许明魁 2, 唐诗华 1, 李敬园 1
( 1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2 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875) 摘 要: 针对不同时间段冬小麦光谱信息在遥感影像的不同特点, 充分利用小麦物候特点, 以具 有时相性强、成本低等 特点的环境减灾小卫星影像为基 础, 本文以北京 2009年冬 小麦为 例, 采用专业 遥感软 件, 利 用 PCVA 和 SVM 分 类方 法, 结合抽样调查反推方法进行了实验, 本 次测量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 遥感影像; PCVA; SVM ; 抽样调查反推
图 2 2009年北京市冬小麦返青期测量空间分布图
3 4 精度评价与测量结果总结 通过统计局提供的 2008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和本次
测量结果的对比, 发现本次测量结果精度很高, 基本达到 预期的目标。环境资源小卫星获得周期短, 时效性强, 有 利于快速获得影像, 以便快速及时有效统计农作物面积, 但由于影像质量分辨率低, 人为等因素, 影响了提取信息 结果的准确性。但大体上不会出现明显遗漏的部分, 比
几何纠正误差: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的精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应用遥感信息获取地表 农作物的地理 位 置, 而面积的精确度, 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识别、分类、 解译处理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的基础。地面控制 点的数量、分布和精度直接影响几何纠正的效果。地 面控制点应当均匀分布在整幅图内, 且要有一定的数 量保证。控制点的精度和选取的难易程度与图像的质 量、地物的特征及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密切相关。
表2
数据名称 时相 比例尺 覆盖范围
用途
耕地地块 2005 1 50 000 全北京
通过耕地地块本底数据 与
冬小麦预分类结果叠加 分 析, 为 遥感 对地 抽样 模 型 提供抽样单元和野外调 查 单元
行政边界 2002 1 10 000 北京市
为冬小麦测量结果提供 分 区统计单元
本次试验中采用的环境减灾小卫星遥感数据可以 在短时间内获得及时的图像, 因而可以方便的得到多 时相的图像, 而且费用比其他类影像低很多, 这在商业 用途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便于在农业调查中普遍 推广。其不足在于分辨率比较低, 影像质量相对较差, 对影像信息提取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3 2 数据的处理
( 2)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遥感数据的标准化、矢量数据的 标准化、统计数据空间化等。遥感数据标准化包括数 据类型转换 ( 均采用 im g 格式 ) 、几何 纠正 ( 误差控 制 在半个像元内 )、投影转换 ( 统一为 be ijing_c ity投影 ) 、 分幅拼接等。矢量数据标准化包括类型转换 ( 统一为 shp格式 ) 、投影转换、边界修正等。统计数据空间 化 包括数据录入、与矢量图层关联、合并修正等。利 用 ERDAS软件, 完成投影和像素的添加。第一步设置好 的投影是通用的投影但不是工作所需要的投影, 需要 转成工作所需要的自定义投影。 几何纠正大体方法: 以道路框矢量图层为基准数 据, 采用二阶多项式法对 2009年 4月 3日环境小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