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市宜昌市夷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5-2016学年湖北市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湖北市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 B.棉 C.毛 D.麻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5.宋代,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6.《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7.《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
”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8.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年年度下学期三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命题学校:红安一中命题教师:刘丽君审题教师:胡来源考试时间:2016年3月25日上午9:50—11:20 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字C.《诗经·卫风·氓》写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2、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3、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5、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湖北宜昌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唐志海审题:吴森虎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D.促成秦朝统一3.“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4.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5.《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7.(如右图所示)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教师版)(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请把答案作答在答题卡上。
)1、2013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
这里“雏形”主要指()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由地方以品行推荐D.注重门第和家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推算,“1400多年前”应该是公元6-7世纪,正值中国的隋唐时期,当时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这正是公务员选拔制度的“雏形”,A项正确。
B、C项始于西汉时期,D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这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2、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3、在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B.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D项正确;但国王并非不关心国家事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A、B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误。
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下学期三月联考试卷(历史).doc
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一年级三月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3月23日 8:30——10:00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田野上集体耕作。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 B.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C.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 D.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础的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4.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更加勤劳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最高 B.产品仅供国内消费C.生产形式以大作坊生产为主 D.生产技术主要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8.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①以官办手工工场为主②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③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④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学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精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五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测试范围: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4、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
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行为有违“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5、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穆(改变)。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而至东汉初年,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②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③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④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
2015-2016学年高一下3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综述
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
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2.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3.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发展官营手工业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4.唐朝学者陆龟蒙曾说:江东用的曲辕犁最为科学,事实上汉代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式普遍使用于唐宋明清,直到近现代。
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曲辕犁推广受地域限制 B.小农经济阻碍技术革新C.牛耕是农业文明的标志 D.传统农业动力未能突破5.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
由此可知()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6.《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
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
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
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
”该政策转向()A.导致唐中叶后社会经济活动萎缩B.加剧了唐朝社会贫富不均现象C.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D.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7.《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湖北市宜昌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3月月考试题
夷陵中学2015级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命题:李大高审题:彭环环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B.棉C.毛D.麻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5.宋代,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6.《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7.《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
”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8.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北京广安门桥北的有个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礼记·王制》:“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文中所反映的是()A.宗法制度B.礼乐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分封制度5.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6.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
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7.“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8.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9.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湖北版】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3)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湖北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保持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
嫡妻之长子为嫡子。
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
‘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2.《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
本善而末事起。
不侈,本事不得立。
”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3.中国秦朝时期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以上材料说明二者A.对犯罪的界定不同B.都依法治国形成法治社会C.立法的出发点不同D.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4.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湖北省宜昌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2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教师版)(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请把答案作答在答题卡上。
)1、2013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
这里“雏形”主要指()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由地方以品行推荐D.注重门第和家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推算,“1400多年前”应该是公元6-7世纪,正值中国的隋唐时期,当时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这正是公务员选拔制度的“雏形”,A项正确。
B、C项始于西汉时期,D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这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2、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3、在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B.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国家的象征,D项正确;但国王并非不关心国家事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A、B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误。
宜昌市夷陵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 观察右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2.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 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蝉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3. 下列中国古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4.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库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5.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政权交接仪式。
这说明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D、英国王室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B.分权制衡C.民主原则D.议会至上7.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秦朝B.宋朝C.明朝D.清朝8. “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 ( )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9.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A.皇帝的秘书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l0. “据统汁.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独立自治B.小国寡民C.封闭保守D.彼此确绝ll.《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夷陵中学2015级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复习题1.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4自秦朝以来,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采取措施的共同点是()A.设置中朝,剥夺在想的决策权 B.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C.以枢密使等官职分割相权 D.分割和限制相权5.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恒,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件事情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6.《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该规定的实质是()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C.习惯法影响巨大D.法律至上7.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8.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做废人”。
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9
宜昌一中2016级高一年级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合计60分)1.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
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2.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
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权威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汉政权稳定的隐患3.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
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
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A.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4.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体制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5.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机会均等”。
学者评价的是A.察举制B.征辟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6.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之上7.《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检测(二)试题
夷陵中学2016届高三文综检测二本试卷共12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2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开始实行分封制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C.“共主”指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自主权受限制25.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26.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
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
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
这反映该历史时期A.罢工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D.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27.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28.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9.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夷陵中学2015级高一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命题:李大高审题:彭环环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B.棉C.毛D.麻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5.宋代,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6.《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7.《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
”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8.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由此可见,纸币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9.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
”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明朝山西大同为全国经济中心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明朝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10.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11.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 “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 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12.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
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
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
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
”这一重大政策转向:A.导致之后的社会商业活动萎缩B.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加剧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13.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
……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D.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1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大门,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企业15.“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6.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这表明洋务运动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1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着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
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B.重庆C.上海D.北京18.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短暂春天C.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减少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其需求量缩减19.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9世纪20.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2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22.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这样变化是因为A.“无敌舰队”的覆灭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3.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24.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C.“商业战争”的失利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25.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26.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27.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其特点是A.面粉、纺织、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28.1882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C.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束缚D.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29.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30.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
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A. 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百万户,其中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
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二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请依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的表现,(6分)并结合所学,分析京师形成这一“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6分)(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分析,引发西方商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西方出现的“爆炸性影响”是指什么?(2分)导致中国不能出现“爆炸性影响”的主要政治、经济因素是什么?(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
于是,广大居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苞谷,为酿酒、饲猪之用”。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
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
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