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有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精彩10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精彩10篇】读《世说新语》有感篇一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平平易近以终老;华歆,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
“割席决绝”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
现常被用来暗示,不成以与志向不不异的人结交为伴侣。
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
而华歆拾起来,知道是一块金子后也随手丢弃,不也浮现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何来“志分歧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声名他念书注重力不集中,概略也并不能够切当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人,有“一龙”之称。
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
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伴侣,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伴侣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文章时引起思疑。
是管宁的“小题高文”?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简直,文中金块象征着财富,轩冕象征权力尊贵。
因为社会时代的身分,魏晋时代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部门文人尤显得挺拔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
如斯,管宁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反而流俗。
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型,华歆注定要蒙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年夜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蓬户士,与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平易近以惠政,事实孰浊孰清?据记实,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
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不萦私怀,屡荐旧日故人管宁出仕,年夜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其实让人感佩。
华歆如斯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向因“割席”而受累,实在令人扼腕!两件很小的工作,足见士年夜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
见微知著,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隔离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神驰之,难免难免以偏概全。
管宁因伴侣一二细节不合适自己做人尺度,便决然与其绝交,难免难免苛求于人。
世说新语读后感20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20篇世说新语读后感(一):《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后來由于戎卫北境侑功,赐爵为关内候。
這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祂赎了出來,不久后又任命祂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們将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這茖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侑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這种做法。
首先,祂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來,能够说是对刘宝侑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
即便将來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茖人情。
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祂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們也切不可因为祂人曾侑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祂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祂人身尙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侑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們应侑的是进取向尙、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后感(二):《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
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体会篇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全书分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一共是一千一百三十则小故事。
记述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两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
每一篇短小的故事都蕴含着许多道理,和古人的智慧。
故事中不仅蕴意深远还描写的非常生动,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把每一件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陈太丘与一位朋友约定中午一起出行,友人没有按时预约,陈太丘只好独自出行,去后朋友才赶来。
当从元芳口中得知,他父亲已经出行之后,友人勃然大怒,破口大骂。
元芳指责友人不守信用,不讲礼节。
友人听后惭愧不已,想去拉元芳的手以示友好。
但是元芳头也不回的进了家门。
元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爸爸辩护,指责了友人的无礼,但是元方最后连头也不回就进了家门,这又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元方在指责友人无礼自己却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元方应该宽容原谅那位友人。
世说新语的*多么令人深思,看上去觉得合乎情理的做法,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对,有一篇写道两人一起做事一人总是三心二意最后另一个人都不愿和他做朋友了。
这篇则用小小的两件事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也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
在看完世说新语后,我对事情的思考变得细致,原本自己做事马马虎虎,现在改进了许多。
这本书对我影响重大,里面许多小故事令我难忘。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体会篇2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闲暇空余终于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
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
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亦颇有感慨。
“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
”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
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诉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
世说新语读后感(通用17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通用17篇)世说新语读后感(通用17篇)世说新语读后感篇1我第一次读這茖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侑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這种做法。
首先,祂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來,可以说是对刘宝侑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
即便将來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茖人情。
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祂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祂人曾侑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对祂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祂人身尙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侑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们应侑的是积极向尙、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2陈元方,出生在太丘长的家中,也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人。
7岁时,他在门外玩耍时,来了一个人,是他父亲的朋友,他是来赴约的。
但当时他父亲陈太丘因朋友未能按时赴约,而已经走了。
朋友得知后很生气,甚至还心有怨言,骂了陈太丘。
陈元方告诉他,赴约迟到是不讲信用,对着他的儿子辱骂他的父亲,是不讲礼,友人听后自觉很惭愧,想要道歉,但是元方却自顾进了家门,不再理睬他。
有一个较为广泛的想法:不要以你不喜欢的方法去对待别人,友人已经无礼,是应该说说他。
但是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层次感,体现了元方思想境界高。
如果,只中说友人两句,叫他日后要改正,那就成了老子教训儿子了!相反,他用行动告诉了友人:你这是没有人会喜欢你的,包括小孩子。
层次,不是钱或权,也不是说出多么深奥的话,而是做出最有意义,却又看似不起眼的一举一动。
深奥,却又不做作的言行,才能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层次感,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敬佩。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3我已经坚持讲《世说新语)六天了,今天我读了一篇小古文,讲的是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一起在园中刨地种菜,突然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看见之后并没有什么反映,继续刨地;而华歆却把金子拿在手中,端详片刻后又扔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13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13篇《世说新语》读后感1《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后來由于戎卫北境侑功,赐爵为关内候。
這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這篇__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祂赎了出來,不久后又任命祂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们将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這茖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侑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這种做法。
首先,祂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來,可以说是对刘宝侑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
即便将來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茖人情。
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祂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祂人曾侑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对祂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祂人身尙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侑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们应侑的是积极向尙、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后感2《世说新语》是一本“奇书”,记述了后汉至南朝宋年间奇闻轶事。
全书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篇,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小故事,却蕴含着很多很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荀巨伯不弃友》这一篇。
荀巨伯去看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片城池。
友人让荀巨伯离开,但荀巨伯却执意留下,不愿苟且偷生。
胡人询问荀巨伯留下的原因,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负病在身,我不忍心丢下他离开,宁愿自己代替友人去死。
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篇1《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对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让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类。
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则小故事把管宁与华歆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也教导我们不要被权势所诱惑。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关于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为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了十多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世说新语》故事短小,尽管每个故事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它总能述说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它用风趣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世说新语》总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读《世说新语》心得体会篇2对于《世说新语》,我的印象一直是很囫囵的。
犹记初中课本曾选取两则,一是《咏雪》,这篇熟些,尚能背诵几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抵记得提问的是位老人家,答得好一些的是位有才华的女子,然而个中人物关系是分辨不清了。
另一则就更模糊些,拢共登场几个人物也记不得了,借着这两篇的浅显痕迹,于我心中,对《世说新语》的长久印象便是本记人志事的小说集子,颇有些趣味,偶尔提及定会跟上一句得了空想去看看,然而这个"得了空"究竟在何时,却又遥遥无期了。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15篇《世说新语》读后感1孝,是一种境界,指的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拥有对长辈的孝,就会拥有一些美名,如孝子等,读了《世说新语》,让我更加懂得孝之道,懂得那份亲情。
今天我读的是“德行第一”中的第9章,故事讲的是这样的一件事:王祥对后母也非常恭敬。
后母让王祥去守护李树,有时忽然刮风,王祥就抱着李树哭泣。
王祥一次在别的床睡觉,后母走去用刀砍他,恰好王祥去小便,后母只砍到被子,王祥回来后,求后母把他砍死,后母被感动了,于是像对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同样被王祥感动,当王祥做出去求后母把自己砍死的决定时,是冒着多大风险去做的啊,如果后母没有被王祥感动,那么一位孝子,一位让人尊敬的孝子,就会死在后母的砍刀下,我想:如果我是王祥,遇到这样一条冷血的毒蛇,要么逃得远远地,要么自己好好侍奉她。
百事孝为先,王祥能对一个想杀死自己的后母那么孝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爱护自己的长辈更加尊敬,更加孝顺呢?我们在长辈们给予的优良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怎能不感激,不回报呢?孝,是我们最好的回报方式。
孝,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世说新语》这本小说集,对孝之道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解释。
《世说新语》读后感2到昨天,终于把《世说新语》阅读完了。
以前,我曾经读过纸质的《世说新语》,因为它是一本语录体著作,章节间没有太大联系,适合于随手翻阅,也适合于随时遗忘,所以,基本上已经忘光了。
这一次在网上读,我就利用了网络阅读可以迅速、简便做笔记的特点,做了阅读笔记。
因为原文很多,我就把其中一些精彩部分精选了一下,逐日登载在我的博客上,希望路过的朋友喜欢。
在这之前,我读过一部分《二十五史·晋史》,《世说新语》中的很多内容在《晋史》都已经读过。
不过,当初读《晋史》的时候,很多言行并没觉得有特别之处,读《世说新语》时一品味,居然很有趣味;而《世说新语》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章句,与《晋书》中人物的生平一对照,则往往就有了深意。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范文7篇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范文7篇《世说新语》读书心得范文7篇《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世说新语》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篇1学习了《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的篇章,我心起伏。
先看原文: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
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
渊使少年掠劫。
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
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
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如《世说新语》的文章分类,今天讲的是一个有关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故事。
戴渊年少投靠陆机之前乃一游侠,善攻掠商旅,然而“虽处鄙事”,却“神气犹异”。
看到“神气犹异”我首先想到了诗仙李白,那是一个自信心爆表的人。
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吗,臭美之人,因为他有“美”可臭!而眼前的这位,是怎样一个少年?攻掠商旅,说破大天也拿不上台面。
尽管如此,他指挥掠劫却如大将军般“运筹帷幄”,自是“皆得其宜”。
本是将才,又如此年少,无奈自毁前程,令人唏嘘。
呵呵,但那只是普通人的“唏嘘”和“短见”。
少年戴渊有幸,幸在他遇到了陆机。
陆机不仅看重戴渊才华,还能出言规劝,比普通人有慧眼,比老百姓有远见。
特别是在戴渊泣涕投剑、陆机规劝成功之后,陆机不计前嫌还写信推荐这样的“人才”,容人之心,容人之过,令人动容。
我又想到了“缇萦救父”,想到了先秦以来折磨人身心的酷刑。
戴渊确实比缇萦幸运,因为汉文帝以来已废除肉刑。
然而比刑法更加宽容的永远是人心,能唤醒他人、多看人之所长、笃信人之本性,比起最严厉的刑法更能救人。
一个曾放弃自己、甘做强盗的少年尚且能悔过自新,我们的孩子还远远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违逆”啊!做父母的为什么那么容易灰心,那么容易给孩子定下一个“不是那块料”的标签呢?是家长的修行不够。
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8篇)
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8篇)读《世说新语》有感篇1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
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读完这则短故后曾对“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书中看到沃维纳格说的那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殷羡不推崇这种“不走正道,贪图小径”的社会风尚,认为虽然获得了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还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学识才略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
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层面的含义是:无用之才自不会得到赏识,而德才兼备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小利,放弃了光明和正义的大道,误入歧途,走向黑暗。
这也许能获得些许利益,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象征,一种不良的行为准则。
与其走这偏门邪道还不如潜心向善,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
虽然会比前者付出更多,但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实,得到也更为自豪和愉悦,何不一试呢?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将来不论是发展的过程还是种.种鸿图霸业抑或遭遇挫折时的心态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为了得到赏识,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学习。
学习就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毅力与勤奋刻苦的钻研态度,正如童第周所说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更不要为了谋取利益而抛弃光明,那样只会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
唯有做搏击长空的雄鹰,金字塔顶上的蜗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
读《世说新语》有感篇2整个暑假,我终于把那本超级后的世说新语给读完了,真爽,不过也挺累的。
读世说新语有感(精选10篇)
读世说新语有感(精选10篇)读世说新语有感篇1《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后世之人对次书评价颇高,因其历史意义独特,文笔极佳,不仅是一本笔记小说,还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读世说新语有感篇2暑假期间,我喜欢上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我被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简短的文字,蕴含了无穷知识,它让我眼界大开。
《世说新语》记述了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它是一本笔记小说。
里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则。
多以人物评论、做人道理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为主。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雅量第六”中的一则小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只有七岁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经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
大家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果,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有人问他,他回答道:“树在路边,又结了这么多的果子却没人摘,这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当我读这则故事,读到前半部分时,第一反应是,王戎怎么这么笨,有这么多的果子,为什么就不愿去摘呢?整则故事读完的时候,我要为王戎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点赞。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见的“迷惑”。
可以根据事物的现象思考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世说新语精选读书心得5篇
世说新语精选读书心得5篇世说新语精选读书心得篇1这个暑假,我读了《世说新语》一书,它用清新简练的语言刻画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群风流雅士的形象,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部作品。
《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其中一则,让我印象深刻。
它记述了孔融被捕,其他人都躲进房里,只有两个儿子还在外面玩耍,孔融害怕他俩受牵连,谁知两个小孩用“覆巢之下无完卵”之理来回应父亲。
不久之后,两个儿子果然也被逮捕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这句话说得真好。
国家相当于“巢”,个体相当于“卵”,国家有难,人民就有难,两者息息相关,有国才有家,因此我想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正如近段时间的中美贸易战,美国继续他们的大国强权政策,对我国施压,对华为实施制裁,幸亏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一直在振兴科技方面做到“匹夫有责”,多年排除艰难、一直坚持发展科技,如今终于可以在危机来临之迹抛出各项震惊国际的科研成果与美国作出抗争。
于是,华为胜利了、中国胜利了。
不仅大企业,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多想想能为国家奉献什么,不要那么冷漠自私、事不关己。
现在的我虽然还是孩子,但我也懂得饮水思源,努力学习,我相信现在我努力学习,将来也一定能我的祖国。
“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世说新语精选读书心得篇2《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名人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反映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丰厚内涵与文化的中华经典著作。
语文教科书中也编入了多篇该书中的片段,我却总没有时间阅读原书,而在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捧起它一览为快。
《世说新语》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使我印象最深的则为文学篇的“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一段,讲的是一次郑玄对他的仆人做的事不称心,想要打她,此时恰有另一位仆人经过,引用《诗经。
邶风。
世说新语读后感(精选25篇)
世说新语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精选2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精选2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代一部主要记述汉末至冬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
主要讲述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时我深刻了解到魏晋时期的那些风流人物、时代精神以及各种历史知识。
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原文阅读着很生硬,于是就只阅读了译文,并且因为每篇文很简短,所以兴趣也不是很浓厚。
越来越深入的阅读,魏晋时期的人一个个在我内心鲜明起来,并且震撼我心。
文中常常用到一个形容词“像神仙般的人物”,这个形容词没有用错,光是通过文字来了解他们,都使我觉得他们像神仙般的人物。
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们“会说话”,简直太厉害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居然存在着这么多奥秘,也可以从一个人怎么说话,就可以看出他今后的人生。
当时的人们是以德行和才学来行走社会,来与人处事,而不是以地位、财富等。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2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殷羡做到了前两句,忽视了后一句。
不过道家向来都是视名利如浮云,视仁义如粪土也。
“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则故事,只要是读过点书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的。
你如果做过这三件事情:冬日品过酒、深夜吟过诗、踏雪访过友。
那么,你一定可以对子猷的情致领悟一二了。
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范文5篇
读《世说新语》有感优秀范文5篇读《世说新语》有感范文一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有人诣见料视财务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麓,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末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
于是胜负始分。
意思就是:祖少士贪财,阮遥集爱好木屐,都是经常自我筹划管理。
同样是一种毛病,可是还不能由此分出两人高下。
有人到祖少士家里去,看见他正在清点查看财务,客人到了,还没收拾整理完毕,剩下两只小木箱,便放在背后,侧着身子遮挡,心神无法平静。
又有到阮遥集家里去的。
看见他正在亲自用口吹火给木屐涂蜡,因而叹息到:“不知这一辈子会穿几双木屐!”神态安闲自在。
于是两人的高下才分出来。
读完这一则我不禁为祖少士的毛病而笑出来。
钱乃是身外之物,人死了不能把钱带走,人活着也不能把钱看的太重。
钱虽然是人人都渴望的得到的东西可是不能把每一块钱都看的十分重要那样的话将会先把自我的生活搞的一团糟再把别人搞乱。
这就成了得不偿失。
不仅仅会搞乱生活并且还会有偷盗的心里总觉的不满足。
这样最终还会害了自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们喜欢钱能够,但要光明正大的得到。
我们要学会以一种视金钱如土的方式去看待金钱。
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人把金钱当作一种工具去做坏事。
收买人心。
钱会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钱毕竟不是万能的。
所以还是让我们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正确的认识金钱不能够被金钱所迷惑不能被金钱所利用。
我们仅有正确的看待金钱才不会让生活被金钱所搞乱。
读《世说新语》有感范文二提起记载遗文轶事的笔记小说,你想到了什么?提起志人小说的代表,你想到了什么?提起中国最早历史价值最高的小说,你又会想到什么?告诉你,它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传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分为政治、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
全书共有一千多则记载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
《世说新语》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世说新语》读后感精选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说新语》读后感1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像是一本“名士底(的)教科书”。
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推崇这本书。
的确,这本书里每一个小故事,都很有可读性、教育性。
我觉得到如今,这本书反而更加重要了,因为作者收集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前瞻性。
刘义庆像超前的“看”到了现在我们的种种问题,而特意从古代为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法似的!“ 德行“和“言语“两篇是我最先看的,也是印象最深的。
尤其是里面不止一次讲到“孝”。
这个话题很古老,但现在人们依然在对什么是“孝”喋喋不休。
“德行“第十四篇里,王祥对待后母的'做法让我既惊讶于他的想法,又钦佩于他的勇气。
这位后母把王祥视为眼中钉,想半夜杀掉他。
计划未遂,王祥竟然跑到她那里去请死!回想现今社会,也许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罢,后妈这个敏感的问题也是被人不断的炒作,把后母丑化成了冷血魔鬼一般的形象的人大有所在。
难道后母真的没有心了么?这么一句“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的事实,可能就让那些人哑口无言。
后母和母亲在以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爱,有心灵的人,继子与儿子也无不同之处,皆为有孝心之子也。
《世说新语》里面切和生活的故事还有很多:荀巨伯的友情和无畏,陈元方和长辈对答的机智,曹操不可挡的英雄气概?现代生活中问题也多如牛毛。
我们能不能,不再为钱、权所束缚;我们能不能,让家庭变回和睦;我们能不能,让恶人回心转意;我们能不能,让友谊重回纯洁;我们能不能,让生活充满爱?!古史为今惑之明镜,《世说新语》早已在古代为现代的我们带来了它的答案。
《世说新语》读后感2今天早上早读结束后,趁着妈妈还在做饭,我从书柜上把《世说新语》拿了下来,先从喜马拉雅上听了别人的范读,然后我把自己不会的字注了音,理解意思后才用妈妈的手机录的讲书。
读《世说新语》心得(精选8篇)
读《世说新语》心得(精选8篇)读《世说新语》心得篇1《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
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
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
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
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
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
《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心得简短(优秀8篇)
世说新语心得简短(优秀8篇)世说新语心得简短篇1《世说新语》是鲁迅笔下“名士的教科书”,冯友兰句中“中国的风流宝鉴”,三十六门,上千故事,字里行间遍现时人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和漂亮的风貌。
魏晋风流,名士在外显露清谈、饮酒、服药之举,而内隐则向往高逸飘然之姿。
他们放浪旷达,不营物务,栖心玄远,即是隐逸。
纵浪大化,曾于庄子的鲲鹏扶摇里憧憬逍遥,也有物我偕我的渴慕自在。
于是手执一卷,追寻魏晋风度,暂忘尘世喧嚣,体味几场超脱的美好。
隐逸山林共由17个小故事零件构成一个小部落,鉴于编采者们的中庸客观,所选事件,其含褒贬,无一不给读者了解当时的精神气度与人物风貌提供了有力养料。
寄托于山水自然之乐,往往是抛却案牍劳形、丝竹乱耳,人体的器官便是与自然、人群沟通的最好媒介。
在第一则里,魏晋士人狂放,往往意趣恬适、属意山水,而高超的精神又衍生出脱俗的言行—挥麈玄谈、登高临远,逞其洒脱胸襟。
阮籍寻传闻真人考古谈教而无应,以长啸对则有答—甚至数部鼓吹,林谷传响。
可见其不拘泥形式,心意相交在于共同的兴趣,神交往往并不借助过多的言语,因为言语总是显得滞笨,不抵自然的造化令精神气质得以舒展。
而第六则写王羲之论阮裕“此君近不惊荣辱”,相比古代深藏不露的隐者沈冥也毫不逊色。
阮者只在凭心感受,而又并不过多惊扰于心,故而能够做到超凡脱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十七则郗恢夸赞谢敷“累心处都尽”也是同样道理。
无所求,便能云淡风轻。
面对隐逸,不同的人对于自己有不同追求,有人心如磐石,毫无转移。
嵇康因拒绝出仕,以“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作为理由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第三则;而第九则翟汤少时好友周邵断绝往来,只因好友入仕。
第五则有“骠骑将军第以高情避世”,何充将军劝其为官,其弟却认为自己清名可矣,“何必减骠骑”。
面对官场浮沉,隐士们是“逃离”的状态,不愿为官的态度极其坚决,名利官场的对他们仅有累赘桎梏,仅有不在意讨之,甚至厌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世说新语有感
近日,教学之余,在翻阅《世说新语》时,读得其中一个故事,觉得挺有味道,但细细品位之余,对其观点我却不敢苟同:郭洗马入洛,听伎人歌,言佳。
石季伦问其曲,郭曰:“不知。
”季伦笑曰:“卿不识曲,哪得言佳?”郭笑曰:“譬如见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后知美?”
在郭洗马看来,一个人完全可以凭感觉去认识美,“不识曲”照样能言其“佳”,——就像见了西施姑娘,不必“知其姓名”,也照样可以“知美”一样。
我感觉这是浅尝辄止的看法。
美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具体可感性,或赏心悦目,或动听悦耳。
审美欣赏活动首先是凭感觉和直觉来把握事物,或者说,感觉和直觉是审美欣赏活动的起点。
因而,美育是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欣赏,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提高人生艺术化的程度。
但是,审美欣赏活动仅有这个起点是远远不够的,它起码还需要知识、趣味、心境三个条件。
知识条件指的是丰富的知识修养。
郭洗马“不识曲”也能“言佳”,这里的“佳”,只是一般人说的“好听”的意思。
若进一步问“佳在哪里?”“为什么佳?”他是断然回答不出所以然的。
中国有句俗话:“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
”郭洗马所说的“佳”,充其量不过是听着热闹而已。
若是要听出门道,即能讲出“佳在哪里”“为什么佳”,则不仅需要“知其曲”,而且要具有
一定的音乐修养。
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三个层次:一为“知觉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悦耳的感觉;二是“情感的欣赏”,指听音乐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三为“理智的欣赏”,指听音乐而能对其结构、主题、技巧加以剖析。
一个人要真正领略音乐之美,就应该努力达到“理智的欣赏”的层次。
因此,感觉到东西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名曲《田园交响曲》,一个音乐修养高的人会听得如痴如醉,赞叹不已;而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却会听得莫名其妙,甚至酣然入睡。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你已经懂得了乐理常识,又对贝多芬的时代和生平有所了解,再听《田园交响曲》,那时的情形就会完全不一样。
你不仅会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能对每个乐章都会细细品味,能分辨出哪是“初见乡村景色时的愉快情绪”,哪是“农民的欢乐舞会”,哪是“小溪流水”,哪是“狂风暴雨”……,从而真正步入音乐美的迷人世界。
欣赏艺术美,少不了知识修养;观赏自然美,同样离不开知识修养。
有一出历史剧叫《关公单刀赴会》,其中写关羽带着周仓来到江边,见江水在旭日的辉映下一片通红,两人都产生了美感。
周仓目不识丁,只能叫:“好水!好水!”关羽满腹经纶,便由通红的江水联想到在此发生的流血战争,感慨道:“鏖兵的江水犹然热,……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显然,关羽多获得的美感要比周仓丰富得多,原因就在于他比周仓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要高得
多。
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修养有关。
游览黄山,知道一些黄山传说和历代诗人吟咏黄山的诗词的人,会比对黄山一无所知的人增添许多游趣。
登上万里长城,有点中国历史知识的人,对长城的雄伟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感叹先人的智慧和才干。
而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的人,面对先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感慨的也只能是表面所见的景象罢了。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就是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
靠什么去发现呢?艺术修养和知识修养是很重要的方面。
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事物就会越丰富,你获得美感的机会也就越多。
欣赏美还需要健康的审美趣味。
这里所说的趣味是个比喻,是由口舌的感觉引申而来。
长有人讲:“说到趣味无争辩。
”也就是说,各人有各人的趣味,你喜欢甜,他喜欢辣,你喜欢咸,他喜欢淡,——这没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因而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这种看法若仅仅指人的饮食口味,当然无可厚非;若扩大到审美领域,不说大谬不然,起码也是值得商榷。
因为,审美趣味不仅有高下优劣之分,而且这种区分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例如,同是阅读文学名著《红楼梦》,从中看出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与只见骄奢淫逸和宫闱秘事,实在有天壤之别。
同是欣赏西方绘画艺术,沉浸在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里,与只从裸体中寻找刺激和麻醉,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两码事。
在这里,前者是吸收营养,后者是吸毒;
前者是可使人的精神品位得到提高,后者却让人的思想品质受到腐化、堕落。
所以,培养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大事,对青少年来说尤其是如此。
青少年正是审美趣味的形成期,如果缺乏正确的导引,那就是容易受各种低级、庸俗趣味的引诱;而一种低劣的趣味一旦形成,便会逐渐成为习惯,甚至进而由习惯变成自然,不但改起来难乎其难,甚至会执迷不悟,越陷越深。
在这方面,一些青少年由接触网络到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到荒废学业,甚至违法犯罪的教训已经很多。
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在热爱优秀文学艺术的同时,自觉地抵制那些庸俗、低级“艺术”的侵蚀,以防自己的心灵受到污染。
欣赏美除了要有知识修养和健康的趣味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心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心情愉快时,往往见到什么都能寻出乐趣来;而当自己心情苦闷时,常常对再好的书和风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趣。
兰花很美,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吧。
”这不是说灾区的人没有欣赏兰花的能力,而是他们饥肠辘辘,没有摆弄和欣赏兰花的雅兴。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景色很美,但在寄人篱下、爱情受到挫折的的林黛玉眼里,最使她动心的不是迷人的春景,而是一片无人清扫的落花。
因而她置身于美丽的春色中,反而吟成一首酸楚凄恻的《葬花词》。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和鸟都是美神的使者,是很好的审美对象,但在杜甫伤感慨叹和
怅恨离别时觉得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适宜的心境对审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学习的困难、考试落第的忧愁、失恋的痛苦、人事纠缠的烦恼,以及其他种种人生挫折,都会干扰和影响我们保持愉快的心境。
减轻、消除这种状况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看得开”,就是豁达、祥和、乐观——以博爱的胸怀去宽以待人,以淡薄的心田去疏远名利之争,以坚强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困难和挫折。
如果说,美也有“偏心”的话,那么,它对于豁达、乐观者常常格外多情,它的大门对心胸开阔者也格外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