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指标检测在肝脏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第2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

第2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

第二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一、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1、筛选无症状肝病,判断有无肝损害2、辅助诊断各种类型肝病,评估肝病严重程度3、监测肝病进展,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4、嗜肝病毒标志物、肝病自身抗体检查以判断病因(二)影响实验室因素1、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受样本采集、贮运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2、在不同人种、个体之间存在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等多种影响因素(三)肝脏生化检查指标意义分述1 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氨基转移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

组织中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心肌梗塞和慢性酒精性病等情况下AST升高以线粒体型为主,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正常人群血清ALT和AST浓度范围5~60 U/L,国际上将ALT检测上限(ULN)定为男性40 U/L,女性35 U/L;AST ULN为男性40U/L,女性34 U/L。

但有调查结果发现,约5%~10%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5%慢性丙型肝炎(CH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认为目前的血清氨基转移酶ULN可能定义过高,已有专业学会提出降低ULN水平。

2008年美国专家委员会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2009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31 IU/L,女性19 IU/L;2008年亚太专家共识建议ALT ULN不分性别,均定义为40 IU/L。

临床上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是指高于某临床实验室推荐的基线ULN水平,就专科而言,在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可以参考上述ULN指标。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1
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2
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白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水肿及胸、腹水。
3
营养不良
4
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消耗增加: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 血清水分增加:如钠水潴留、静脉补液过多
存在部位:组织细胞,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肾组织。 意义: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血清半寿期为47±10h,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ALT
存在部位: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 意义:同ALT,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及线粒体,则可明显升高。
正常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HMWK K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组织因子(III)
IIa、IXa XIIa、K
XIII XIIIa
参加因子:
VIII、IX、XI、XII V、X、 II、I III、VII
Ca2+、PF3
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高峰,升高可达正常参考值上限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d后恢复。
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
胚胎肝可合成一种结构与清蛋白相近的甲胎蛋白(AFP),胎儿出生后合成受到抑制,正常人很难检测到,HCC中AFP基因的表达失去遏制,血浆中可能检出此种蛋白,是HCC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肝功能临床意义

肝功能临床意义

肝功临床指南1、血清蛋白〔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血清总蛋白60-80g/L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简单混合物。

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别。

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

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帮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看,预后推断的指标。

减低见于长期慢性发热、大面积烧伤〔白细胞增多〕,恶性肿瘤、肝癌〔淋巴细胞和核细胞增多〕,肝功能严峻受损、肝坏死、肝硬化〔谷丙转氨酶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浆膜渗出性损害、结核病、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吸取不良综合征,养分不良、贫血〔红细胞,红蛋白稍偏低〕等。

增高见于大量出汗、多发性骨髓瘤、腹泻、巨球蛋白血症、严峻呕吐、中毒等。

血清白蛋白40~55g/L清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调整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靠清蛋白维持,血浆清蛋白浓度过低时,其胶体渗透压下降,可导致组织间隙潴留水分过多,呈现水肿。

临时在尿中觉察的清蛋白常表示肾的某些病变。

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峻脱水和休克、严峻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降低:(1) 蛋白质丧失,常见于大量出血或严峻烧伤和肾脏疾病。

(2)合成障碍,肝脏功能特别。

(3)养分不良或吸取不良。

血清球蛋白20-30g/L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根本存在于全部的动植物体中。

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

由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球蛋白中以r-球蛋白为主〔占血清蛋白9%-18%〕,球蛋白增高可见于:1、慢性炎症和感染。

2、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3、M 蛋白血症:骨髓瘤,淋巴瘤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A/G 比值(白球比)正常值为1.3-2.5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关键指标。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CH EN a , Qin yU
q n, EIM i g h i M O n o g, N —i LI u M n u , Qig t n QI Liln, AO e— i W i a.S r ey De a t n f j u g r p rme to
Ga la d Li e t e f la e s t lo ii e c lColg Gu n xi2 0 8 C n l n v r,h Af ii td Hopia f Gu lnM dia le e, a g 0 8 3, hia
例及健 康献血者 4 O例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试 验 ( I S 测 定 各 组 血 清 中 高 尔基 体 膜 蛋 白一 3 可 溶 性 细 胞 间 黏 附 分 用 E A) I 7 及
子一 用 荧 光 El S 测 定 各 组 血 清 中 甲胎 蛋 白含 量 。 结 果 甲胎 蛋 白 、 溶 性 细 胞 间 黏 附 分 子 1及 高 尔基 体 膜 蛋 1, A I 可 白一 3联 合检 测 可 使 原 发 性 肝 癌 的检 出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分 别 达 8 和 9 , 于 其 中 任 一 单 项 检 测 , 明 显 提 高 7 6 3 高 可
a he i olc l r 1 s CA M ) a d son m e u e - ( I 1 nd Gol pr en 7 G P73) i a osng he tc c lulr c r i gi ot i- 3( n dign i pa i e l a a cnom a M e h ds 2 . t o 21 c s s ofp te t nc u ng 44 c s s o p i elu a a cn a e a i n si l di a e fhe atc c l l rc r i om a, 4 a e fof e p tcc r i om a, 4 c s sofhe 1 c s s o h r he a i a cn 7 a e — pa i ni ic s s. a e nhe a i s a e nd 40 c s sofnomalc ntol e e d t r i d, n 3 tc be gn d s a e 49 c s sofu p tcdie s sa a e o r s w r e e m ne a d 7 we e de r — t r i e ih d e m n d w t oub e a tb l n i ody e ym e lnke m m u nz i d i nos b nta s y apha f t pr en w e e d t r i d w ih l r s or e s a l e o ot i r e e m ne t fuo e ~ c n nz m e lnk d i m uno o be s a .Re u t Co bi d e e to l ha f t pr en、 o u e i e c lulr a e te y i e m s r nta s y s ls m ne d t c i n ofa p — e o ot i s l bl nt r e l a d—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影响着全球许多人的健康。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使其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血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通过这些检验项目,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和疗效评估也离不开这些检验项目的支持。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诊断、鉴别诊断、生存率、疗效评估、临床意义、流行病学特点、治疗价值。

1. 引言1.1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HAV)、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等。

这些病毒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如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威胁。

病毒性肝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诊断和监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预后预测。

通过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等的异常变化,指导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等。

这些病毒通过不同途径传播给人体,如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注射吸食毒品等,是全球性健康问题。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肝功全项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2.5,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

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球蛋白1、增高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间接胆红素IBIL1.5-18.0umol/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先天性黄疸、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疸,也见于阻塞性黄疸。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如下: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疸,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疸等。

总胆红素TBIL5.1-20.0cmol/2,增高见于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新生儿黄疸、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减低无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DBIL1.7-6.8umol/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增高常见于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心血重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以及骨骼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三大常规及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

三大常规及生化全项的临床意义

2、红细胞比积


(1)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 白增多、脱水等。 (2)减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的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 低。
3、红细胞参数平均值计算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 用于各种贫血的分类(正常细胞性、大细胞性、单纯小细胞 性、小细胞性)
4、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3)用于贫血的分类
5、白细胞计数(WBC)



(1)生理性增加: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 动、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2)病理性增加:大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尿毒症、 中毒、恶性肿瘤、心肌梗塞、严重烧伤、传单病、白血病、 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 疾、再障、X线及镭照射、化疗后、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 性疾病。
隐血

溶血性黄疸、血尿、血经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常见于尿 路结石、结核、肿瘤、白血病、紫癜、血友病、阵发性睡眠 性血红蛋白尿症、各种中毒、感染、败血症、烧伤、输血反 应等。
尿比重


(1)增高:可见于高热脱水、蛋白尿、惊厥、心功能不全、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脂性肾脏病变等。 (2)降低:尿崩症、高血压、肾盂肾炎等,或使用了利尿 剂和天然利尿剂(茶、咖啡等)。
亚硝酸盐

阳性提示泌尿系统细菌感染。
红、白细胞


红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 瘤。 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系统(上、下)有感染性、非感染性炎 症,各种肾损害(包括免疫性炎症和移植肾排斥反应)。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对肝实质病变的诊断及病程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严重黄疸及浑浊血清也可使结果升高,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2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参考值:0—40 I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

肝病及其它脏器炎症时也常升高。

注意事项:标本应避免溶血,血清不宜冰冻保存。

3 总蛋白(TP)g/L正常参考值:60—85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般情况。

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的诊断、鉴别意义。

总蛋白升高常见于高度脱水、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造成的血液浓缩而致;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严重结核病、甲亢、恶性肿瘤及慢性肠道疾病等),合成障碍(如肝硬化)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及失血等)。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4 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55 g/L临床意义: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广泛,包括营养价值;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保持;血清钙、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药物、以及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白蛋白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其成为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白蛋白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其白蛋白浓度上升。

白蛋白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注意事项:空腹采血,标本应避免溶血。

5 球蛋白(GLB)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骨髓瘤、淋巴瘤等。

球蛋白降低常见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婴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体内球蛋白合成会减少。

6 白/球蛋白比值(A/G)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小于1时称为A/G比例倒置,常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

7 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3.42—20.5μmol/L临床意义:由于胆红素的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密切关系,它一直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干功能指标。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酶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损伤或肝炎时,ALT释放增加,可以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 谷草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肝、心脏、肌肉等组织,肝细胞损伤时,AST也会升高,但AST升高的敏感性比ALT低,常常结合ALT来综合评估肝功能。

2. 肝细胞合成功能指标
- 白蛋白:肝脏是体内主要合成白蛋白的器官,白蛋白的水平
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种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依
赖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

- 总胆红素: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总胆红素的升高可
能与肝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

3. 胆道与胆汁生成功能指标
- 碱性磷酸酶(ALP):ALP可增高于胆道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用来评估胆道功能。

- 胆固醇:肝细胞合成胆固醇并分泌入胆汁,胆固醇水平的改
变可能与胆道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4. 肝脏代谢与解毒功能指标
- 尿素氮(BUN)和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但它们也能反映肝脏的代谢活性。

- 尿胆原:尿胆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物质,尿中胆原的增加可
能与肝脏解毒功能不全相关。

以上仅为临床肝功能检测中较常见的指标与意义,实际检测项目及其含义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医生判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多种指标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肝功能各项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教学文案

肝功能各项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教学文案

肝功能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测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以确保及时准确的了解肝功能情况,保障肝脏的正常运行。

肝功能的检测尤为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敏感和重要。

当这些病变时,首先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合成功能等,使得这些及其敏感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体现出来。

同时肝功能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肝功能检测的项目】一、肝脏排泄功能:溴磺酞钠(BsP)排泄试验和靛青绿(ICG)排泄试验较为常用。

二、蛋白质代谢功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蛋白电泳、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测定。

三、脂类代谢功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载脂白、载脂蛋白、脂蛋白测定。

四、矿物质代谢功能:血清铁、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及血清铜测定。

五、激素代谢功能:血浆雌激素(E2)、睾酮测定,尿17-酮类固醇测定、尿17-羟类固醇测定。

六、胆红素代谢功能: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测定、尿胆红素定性试验、尿内尿胆原测定。

七、胆汁酸代谢功能:酶生化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结合胆汁酸。

八、间质代谢功能: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蛋白及片段、Ⅲ型胶原蛋白N端前肽、Ⅰ型胶原蛋白C端前肽、Ⅰ型胶原蛋白C端尾肽、胶原蛋白裂解产物和羟脯氨酸等。

九、肝损伤有关血清酶类测定:1)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试验: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最常用的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丙转氨酶;2)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反映胆道梗阻的酶试验,血清碱性磷酸酶和r-谷氨酰转肽酶测定。

3)其他酶类:与慢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肿瘤有关的r-谷氨酰转肽酶,与肝纤维化活动有关的单胺氧化酶【肝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测的指标很多,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等三十项。

重要的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重要的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重要的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各种检验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面了解这些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检验指标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1.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是常见的、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之一。

它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白细胞计数可以指示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反映贫血程度;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风险。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和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功能,检测肝病、肝炎、肝炎病毒感染以及药物对肝脏的损伤等情况。

3.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尿素氮(BUN)、肌酐和尿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身体代谢的状态。

肾功能异常可能暗示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4. 血脂指标血脂指标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干预。

5. 血糖指标血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判断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程度,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

6. 炎症标志物炎症标志物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CRP)、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白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示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和部位,并协助评估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7. 电解质指标电解质指标主要包括钠离子(Na+)、钾离子(K+)和钙离子(Ca2+)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对于治疗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各种检验指标在临床上的意义不可小觑。

它们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判断治疗效果以及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

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肾次之,它是由同功酶ASTs与ASTm组成,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

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

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

ALP经由胆道排出。

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谷氨酰转移酶( -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 为20-30克/L,A/G为1.5-2.5:1。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血清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小于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一肝功能肝功能试验的分类:1. 识别肝实质细胞通透性改变的试验:ALT、AST等升高。

2. 指示肝细胞坏死的试验:血清中出现谷氨酸脱氢酶和线粒体谷草酶。

3. 肝实质细胞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机制障碍的试验:如血清Alb、胆碱脂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浓度下降。

4. 指示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的试验:如血清ALP、5’-NT、GGT和某些胆汁酸增高。

5. 肝脏间质成分增生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中α2和γ球蛋白增加,6. 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

AL T(谷丙转氨酶)临床意义:人体中很多脏器都含有AL 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

肝内AL T活性远远超过其它脏器的活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的可溶性部分,故测定ALT反映肝脏损害具有特殊意义。

血清ALT活性增高原因: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肾脏及胰腺等组织坏死;伴有急性肝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的肝郁血;胆道疾病、肝外癌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炎及胆囊炎;应用氯丙嗪、异烟肼、锑剂、奎林、呋喃西林、利福平、某些避孕药、苯巴妥、利眠宁等药物,以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等中毒;外科手术、麻醉、剧烈运动、早期妊娠等。

注意事项:血清或血浆均可,推荐用血清。

红细胞ALT比血浆高约7倍,溶血时红细胞内AL T可进入血浆,导致结果偏高,故应避免溶血。

血清AL T在20~25°C24小时内稳定,在2~8°C可稳定7天。

但AL T在-20°C 冻结贮存不稳定。

参考值:<50 U/LT.BIL(血清总胆红素)、D.BIL(血清直接胆红素)临床意义:T.Bil和D.Bil临床上多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性质的鉴别。

溶血性黄疸时血清T.Bil升高,D.Bil 约占T.Bil的20%。

肝细胞性黄疸T.Bil升高,D.Bil约占T.Bil的35%以上。

而阻塞性黄疸D.BIL占50%以上。

病毒性肝炎前期或无黄疸型肝炎时血清TBil往往不高,D.Bil已升高。

铁蛋白、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铁蛋白、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铁蛋白、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讨论铁蛋白(FER)、总胆汁酸(TBA)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回顾分析法抽取我院6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原发性肝癌组,并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作,分析FER、TBA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FER、TB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肝脏疾病中实施FER、TBA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可有效诊断肝脏疾病类型,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铁蛋白;总胆汁酸;联合检测;肝脏疾病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属于机体胆汁中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

同时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存在密切关系,属于唯一可有效反映肝脏分泌、肝损伤与合成的三种血清指标[1]。

临床研究显示,肝脏疾病期间胆汁酸代谢产生一定程度的紊乱现象,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且属于较为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但单一应用于肝脏疾病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达到最佳检测效率[2]。

而铁蛋白(FER)属于肝细胞损伤的常用指标,可有效反映疾病具体状况,且与TBA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可起到一定程度协同作用,有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

鉴于此,本文选取肝脏疾病患者实施FER、TBA联合检测进行深入分析,现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回顾分析法抽取我院6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各纳入原发性肝癌组,并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3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6:14、15:15、13:17例,年龄分别为35-76岁、36-78岁、37-79岁,年龄均值分别为(51.52±4.71)岁、(52.48±4.66)岁、(53.42±5.62)岁,3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CEA、AFP、CA199、FERR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CEA、AFP、CA199、FERR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CEA、AFP、CA199、FERR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赵冬;宋倩;薛璐;李慧【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 (CA199)和铁蛋白(FERRitin,FERR)联合检测在肝癌(LC)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01 ~ 12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HC),4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MHC),1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同期50例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PHC、MHC、良性组及对照组血清中的CEA、AFP、CA199、FERR的水平,并进行4组间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的比较.结果MHC血清中CEA、CA199的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中AFP的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PHC与M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与MHC四项联合测定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四项联合测定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CA199对MH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AFP对PH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EA、AFP、CA199、FERR四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阳性率,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铁蛋白(FERRitin,FERR);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作者】赵冬;宋倩;薛璐;李慧【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肝癌(liver cancer,L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血清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

盖守娟
【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
【年(卷),期】2015(027)024
【摘要】目的:探讨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前白蛋白检测(PA)的临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HE、PA、丙()LB)和总胆汁酸(TBILL)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HE()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 和PA在观察组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LT、AST和TBIL的阳性检出().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CHE和PA检测,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肝细胞功能损伤程度.【总页数】2页(P67,72)
【作者】盖守娟
【作者单位】朝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血清胆碱酯酶与总胆汁酸和前清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J], 乔婷
2.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余珈漫
3.社区老年人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晓玲
4.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和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钟月华
5.肝脏疾病诊断中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及总胆汁酸联合检测的价值 [J], 黄祖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 卡 星 中介 ; 氨 苄 西 林 、 对 庆大 霉 素 、 孢替 坦 、 孢 曲 松 、 孢 头 头 头 唑啉等耐药。
4 讨 论

紫 色 色 杆 菌 为革 兰 阴性 杆 菌 , 由紫 色 色 杆菌 引起 的感 染 很 少见 , 因此 临 床 对 该 菌 了 解 很 少 。 由 于该 菌 引起 的感 染 往 往 呈 化脓 性 感 染 , 易 与 临 床 革 兰 阳 性 化 脓 球 菌 感 染 混 淆 , 引 起 容 应
( .浙 江 省 宁 波 市 第 一 医院 3 5 1 ;. 江 省 宁 波 市 李 惠 利 医 院 3 5 4 ) 1 10 02 浙 1 0 0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34 3 ( 0 1 0 — 1 1O 1 7 — 1 0 2 1 ) 10 4 一 1
临床 重 视 。该 菌 常 可 引起 泌 尿 道 感 染 、 部 感 染 、 泻 及 多 种 局 腹
酮 类抗 生 素 进行 治疗 , 疗 6d后 患 者 病 情 好 转 , 治 9月 4日体 温
降至 3. 7 3℃ 。
2 菌 种 鉴 定
脓液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 放入 3 并 5℃ 的培 养 箱 培 养 , 另 外 , 患 者 血 液 5mI 移 种 到 血 培 养 瓶 内 , 入 9 2 将 放 1 O培 养 仪 中 培 养 。4 8 h后 , 器 出现 阳 性 报 警 , 阳性 培 养 瓶 中 吸 取 0 1 仪 从 . mL标 本 滴 入 血 平 板 中 , 再 次 放 人 3 并 5℃ 培 养 箱 中 培 养 。脓 液标本直接接种在血平板 中, 放入 3 再 5℃ 培 养 箱 中 培 养 。2 4 h后 , 在血 平 板 上 可 见 深 紫 色 的 中 等 菌 落 , G溶 血 环 。 在 普 有 通 培 养 基 上 , 紫 色 或 淡 紫 色 菌 落 。将 该 菌 在 VI E 2微 生 呈 T K3 物 自动 生 化 分 析 系 统 进 行 菌 种 鉴 定 及 药 敏 实 验 , 果 检 出紫 色 结
采 用 K B法 进 行 药 敏 实 验 , 果 该 菌 对 亚 胺 培 南 、 普 深 结 舒
患 者 , 性 , 8岁 , 男 3 8月 1 8日因 右 臂 外 伤 引 起 脓 肿 伴 高 热 ( O 2℃ ) 本 院住 院治 疗 , 床 予 以 罗 氏芬 ( 孢 曲松 ) 灭 滴 4. 在 临 头 、
34 0 ) 6 0 0
文 章 编 号 : 6 34 3 ( 0 1 0 — 1 10 1 7 — 1 0 2 1 ) 10 4 — 2
行 细 菌 培 养 及 药 敏 实 验 , 果 在 2 、 7 d均 检 出 1株 紫 色 色 结 3 2 杆 菌 。 床 为 患 者 再 一 次 作 排 脓 及 清 理 创 口 , 时根 据 实 验 室 临 同 药 敏 实 验结 果 改 用亚 胺 培 南 、 普 深 ( 孢 哌 酮 / 巴坦 ) 喹 诺 舒 头 舒 、
20 0 8年 8月 作 者从 患 者 的脓 液 及 血 液 标 举 中检 出 1株 国
糖 、 芽糖 、 糖 等 , 水 解 赖 氨 酸 和 鸟 氨 酸 , 分 解 尿 素 。 麦 蔗 不 不
内少 见 的 紫 色 色 杆 菌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患者 资料
3 药敏 实 验
色 杆 菌 , 合 率 9 , 器 编 码 为 :0 20 0 4 符 9 仪 60006。
生 化 特 性 : 菌 为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化 酶 实验 阳性 , 分 解 该 氧 能
葡 萄 糖 、 拉 伯 糖 及 水 解 氨 基 酸 , 许 多 糖 类 均 不 分 解 , 乳 阿 对 如
( 孢 哌酮 / 巴 坦 ) 特 治 星 ( 拉 西 林 / 唑 巴 坦 )、 氧 氟 沙 头 舒 、 哌 他 左 星 、 丙 沙 星 、 曲南 、 斯 平 ( 孢 吡 肟 ) 感 ; 头 孢他 啶 、 环 氨 马 头 敏 对 阿
灵( 甲硝 唑 ) 等抗 生 素 治疗 无 效 ,8 2 将 患 者 的脓 液 、 液 进 1 、 1d 血
垦 检 验 医学杂志 21 年 1 第 3 卷 第 1 01 月 2 期 It a dJn ay21,o.2N . n JLbMe, ur 01V 1 ,o1 a 3

1 ・ 41

个 案与 短篇 ・
脓 液 及 血 液 中紫 色 色 杆 பைடு நூலகம் l株 的 检 出情 况
黄 志 刚 , 黄 琛 。 任 申 霁 ,
器 官 化 脓 性 感 染 , 染 者 往往 起 病 急 、 情 进展 快 , 可 引 起 败 感 病 常
血 症 及 中毒 性 休 克 , 不 及 时抢 救 , 往 可 造 成 死亡 。 因此 , 如 往 临 床 上 准 确 诊 断 和 及 时 有 效 的 治 疗 显 得 更 加 重 要 。药 敏 实 验结 果 显 示 , 胺 培南 、 普 深 ( 孢 哌 酮 / 巴坦 ) 特 治 星 ( 拉 西 亚 舒 头 舒 、 哌 林 / 唑 巴 坦 ) 抗 生 素 对 该 菌 有 很 强 的抗 菌作 用 , 床上 可作 他 等 临 为首选药物 。 该菌根据其紫色色素及 生化特点 , 定并 不十分 困难 , 鉴 但 应 与 同属 河 流 色 杆 菌 区 别 , 要 区别 是 后 者 可 在 4℃ 环 境 中 生 主

长, 于 3 但 7℃环 境 中不 生 长 。
( 稿 日 期 : 0 9111 ) 收 2 0 2
个 案与 短篇 ・
3项 指 标 检 测 在 肝 脏 病 患 者 中 的 临 床 意 义
石艳 芬 , 苏文芳 , 李耿 祥
( 建 省 龙 岩 市 第 二 医 院检 验 科 福
DOI 1 . 9 9 j is . 6 34 3 . 0 1 O . 7 :0 3 6 /.sn 1 7 1 0 2 1 . 1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