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整理事实
自然辩证法(方法论)
1. 需要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 可行性原 则
“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
获取和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
第一节 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一客观事实、经验事实、与科学事实 二 科学观察方法 三 科学实验方法 四 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第二节 整理科学事实的逻辑方法 一 比较与分类 二 归纳与统计 三 演绎与类比 四 分析与综合
2. 实验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l 1) 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 隔离有关
伽利略设计了精密的斜面实验,观察到了在 自然状态条件下所观察不到的现象,从而发现 了自由落体定律;美国在空间实验室中进行锑 化铟圆柱体的融化凝固实验,获得成功,得到 了几乎没有晶格却显得非常均匀的单晶体。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三 科学问题的意义
1. 规定着研究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
2.决定科学研究的结果和价值。
★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 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 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 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科学研究中“任何一个实验事实,至少也应被另一位研 究者重复实验,否则不能确定。” (3)正确性
二 科学观察方法
1.观察及其结构
按国际上权威的韦氏辞典的解释,观察一词作动词时其
意义为“受引导地、仔细地、分析地专注于察看与感知”
“观察”概念时往往强调二点:
一是看的动作,即用人的感观特别是眼睛去感知; 二是看的动作带有目的性或者说这一动作是受到预先设定
自然界的大多数事物往往处于某种稳定的常规 状态。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超强磁场、超纯 度、超导电等极端条件,有助于研究对象的变化过 程向指定的方向实现。如,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中只知道物质有固、液、气三态,但在创造了超高 温极端条件下,发现还有一种“等离子体”状态; 而当超高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出现“超密态“。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首先发现汞在超 低温4.173K以下时失去电阻,后来又发现许多物 体也都具有这种超导性,从而开创了今天的超导热 研究局面。
如何对复杂案件的事实进行分类和整理?
如何对复杂案件的事实进行分类和整理?每一个案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空维度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案件都具备时间要素。
但却并非任何一个案件都适合绘制时间图,原因在于,仅有时间要素并不够,时间图适用于那些核心要素是时间的案件。
所谓核心要素,是指事件、行为发生的时间点、或先后顺序,成为案件争议焦点或关乎案情梳理的案件。
当案件要素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时,我们应该选择时间图作为基本的图表类型。
或者,我们可以使用排除法,当某一案件既不存在多个主体之间复杂的法律关系,数据也并非争议焦点时,我们一般会选择时间图呈现案件事实。
那么,应该怎样绘制时间图呢?其实非常简单,在纸的中间横着或者竖着画一条线,然后在上面标注好时间和事件就可以了。
以横向为例,时间图的基本构架如下:但是,如果所有时间图都仅仅按照上图构架绘制,只要案情变得复杂,我们的图表可能就会变成这样:在上述图表中,我们看不到案件的核心焦点或重要内容,映入眼帘的只是“一群”文字扑面而来。
这样的案件事实图,无异于将案件大事记的内容强行塞入一个个方格中,对于受众理解案件事实并无益处。
因此,在案情变得复杂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时间图进行一定的加工,使得复杂的案件信息能够有序、有效地在图表中进行排列。
以下将介绍时间轴线图的纵向划分方法。
所谓“纵向划分”,是以横向的时间轴线图为例,对轴线上下的纵向空间进行合理布局。
时间轴线图的纵向划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对比关系,也能够帮助我们将不同类别的行为进行区分。
1、合理利用纵向空间表达对比关系时间轴线的存在,能够使得一张白纸被自然而然地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个天然的空间区分,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对比关系。
以一起卖卖合同纠纷案件为例。
2005年上半年至10月份,A公司的母公司与B公司就技术合作及设备购买事宜进行了磋商洽谈。
随后,2005年10月23日,A公司与B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B公司向A公司出售某高精设备100台,价款共计1.87亿元。
整理方法
K3、制作卡片 4、分成小组 5、并成中组 6、归成大组 7、综合 8、整理 9、图解文字化
KJ法通常与智力激励法等创新技法结合使用,用来集体思考,整理 各类材料、论文、总结等。
第二节
NM法
NM法就是一种抓住创造对象的本质属性,抓 住一些关键词语,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激 发人的联想、形象和类比思维,最后解决问题, 达到发明创造的目的。
第三节 其它整理方法
1、ZK法:运用“起、承、转、合”来引发设计构想的 方法。 2、OCU法:在进行设计时,总是首先确定初步方案, 但初步方案不是最佳方案,需要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 推敲、深入分析,使方案得到改善、补充和提高。然 后根据设计目标,将方案按新颖、有用、普通分成几 类,通过转换将新颖的、普通的方案逐步演变成最优 方案,从而得到第二方案、第三方案,最终得到最优 方案。 3、CBS法:是使用卡片集中个人设想的激励法,是千 方百计让出席者绞尽脑汁一边提出设想,一边在卡片 上写出设想的方法。
小结:
我们通常可以用的整理方法有KJ法、 NM法。另外还有ZK法、OCU法、 CBS法。这些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 的将信息收集和整理。
第七章整理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KJ法 NM法 其它整理方法
第一节
KJ法
KJ法(KJ Method)是日本筑波大学人类 学家川喜田二郎教授提出的。该方法是 一种以卡片为基础进行整理、比较、分 类和概括要点而进行创造的方法。所谓 卡片排列法,就是把搜集的大量素材 (信息、数据等)逐一地、言简意赅地 记在卡片上,然后把这些卡片以某种基 准(关系、特征、性质等)进行调整、 编组、结构化,使之产生新观念。
整理史实的方法范文
整理史实的方法范文整理史实是对历史事件和事实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类,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研究历史。
以下是一些整理史实的方法:1.时序整理法: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进行整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历史发展和变革过程。
2.主题整理法:按照特定的主题或问题对历史事件进行整理,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入研究其中一特定方面的历史。
3.地域整理法:按照地域划分对历史事件进行整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4.人物整理法:按照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对历史事件进行整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历史人物的影响和作用。
5.剖析整理法: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对每个组成部分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入剖析其中一复杂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6.连续整理法:对于一个相对连续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按照其演变和延续的过程进行整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和趋势。
7.对比整理法:对比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便于发现规律和特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性研究。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结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整理,以便于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事实。
在进行史实整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资料收集:收集各种历史资料,包括史书、史料、文献、考古资料等。
可以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进行调查和查询。
2.核实资料:对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要进行核实和验证,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3.分类整理:依据选择的整理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4.形成叙述:将整理好的历史资料进行叙述,尽可能地清晰和准确地呈现历史事件的过程和事实。
5.分析解释:在整理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6.交叉验证:可以借助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研究结果,对整理好的历史事实进行交叉验证,以去除主观偏见。
7.学术辨证:采取学术辨证的态度进行整理,尽量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
人教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据图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实例来说明海陆变迁的自然规律。
2.运用板块的轮廓形状及火山、地震的地理分布论证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客观真实性。
3.通过非洲与南美洲拼图练习理解海陆变迁的事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学习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论证,直到被世人公认的过程,以及魏格纳的执着与创新精神。
四、重点难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
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大家观察地球的照片,得到最明显的印象是既有海洋又有陆地,那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一成不变的吗?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海陆变迁的知识。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7~43页内容,独立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总结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答案: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沧海桑田讨论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事实概念技能原理和问题解决
事实概念技能原理和问题解决事实、概念、技能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要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的事实知识,理解问题背后的概念,并具备相应的技能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事实、概念和技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问题解决的原理和方法。
一、事实:获取并了解问题相关的信息1. 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具体数据或情况,它们提供了问题解决所需的基础信息。
2.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与问题相关的事实。
这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
3. 收集到的事实应当准确可靠,并且需要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和分类。
二、概念:理解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关联1. 概念是对现象或现象之间关系的抽象表达,它们帮助我们理清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和关联。
2.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相关概念来帮助我们理解其本质。
在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价格波动等现象。
3. 理解概念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学习、阅读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概念理解能力。
三、技能: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1. 技能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它们帮助我们将事实和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在掌握了事实和概念之后,我们需要运用相应的技能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数学题时,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推理技巧。
3. 技能需要通过实践和练习来提高。
只有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才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技能。
四、原理:事实、概念和技能的综合运用1. 问题解决的原理是指将事实、概念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问题所涉及的事实,并加以整理和分类。
通过分析这些事实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运用相关概念进行深入思考。
3. 掌握了事实和概念之后,我们需要运用相应的技能来解决问题。
这包括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以及进行实践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4.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自然辩证法第8章
学及其方法;如地质学家赖尔通过对地层的横比和
不同时期形成的各地层情况的纵比,建立了地质渐
进论和“将今论古”的方法。
科学活动的思维方法 28
类比法的长处
科学研究往往在学科的交接处容易得到开
创性发现,原因之一就是不同学科的理论渗
透和方法移植,类比法为此提供了工具。
类比法在各种逻辑推理方法中,是最富有
创造性的一种方法,与归纳、演绎相比具有
学方法。
“物以类聚”,“物之不同,物之性也”。
然而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此乃事物的普遍规
律。知其相似而类比,不仅可对未知事物作出
预言,得到科学发现,也是模拟自然现象创制
人工自然和技术手段的逻辑基础。
科学活动的思维方法 26
如生物所具有的小巧、灵敏、快速、高效、结 构严谨、可靠、抗干扰等许多特性,为人们提供了 各种仿生技术的原型和机理。如蝙蝠与雷达、狗鼻 与电子犬、苍蝇复眼与照相机、响尾蛇与导弹、螳 螂与机械手、青蛙与跟踪系统、蝴蝶引诱素与杀虫 剂等等,就是在与原型功能机制的类比中仿制而成
又称“假想实验”、“抽象实验”或“思想 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 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 要方法。 理想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前者是一种思维 活动,后者是一种实践活动。 作用(1)反驳某种理论(2)揭示某种理论 的局限性(3)阐明科学理论 11
理论层次的方法
第二节 逻辑方法
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种可能性,这
就决定了类比只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科学活动的思维方法
33
再次,类比的推理规则是很不严密的。逻辑推 理的结论的可靠程度与其推理规则的严密程度成正 比。就规则的严密性而言,演绎法最好,归纳法次 之,类比法最差,因之,就推理结论的可靠性而言, 演绎法最大,归纳法次之,类比法最小。
查清事实的六个要素
查清事实的六个关键要素
要整清楚一件事情滴来龙去脉,晓得真相到底是个啥子样子,那非得把握好下面这六个关键要素不可。
第一嘛,就是要找对人。
你问滴人得要是晓得事情滴全部或者大部分情况滴,不然问半天也是白搭。
第二,时间要掐准。
有些事情过了好久再去问,可能记忆都模糊了,或者是有些人故意要改时间,让你搞不清状况。
第三,地点不能搞错。
不同滴地方发生滴事情,可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你硬是要把甲地滴事情当成乙地滴,那不就乱套了。
第四,事情滴起因要弄清楚。
为啥子会发生这个事情,是有人故意为之还是意外,这个对判断整个事情滴性质很重要。
第五,经过要详细。
事情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滴,中间有哪些转折,哪些人参与了,这些都要搞得一清二楚。
最后,结果也不能放过。
事情最后是个啥子样子,有没有造成啥子影响,这些都要了解清楚。
总之,要想查清事实,就必须从人、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入手,缺一不可。
只有这样,才能像拼图一样,把事情的真相一点点地拼凑出来,让大家都能明明白白地晓得到底发生了啥子事情。
不然的话,就容易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带偏节奏,搞不清真相了。
调研《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调研《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关于该主题的教学研究论文加以自学。
答题内容:化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一章:科学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和研究方法一、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组成三个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执行着解释、预测和控制功能科学教育研究方法特点:Q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化学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化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为导向Q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Q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数据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创造性第二节:科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一、四种研究水平直觉经验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二、科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一)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基础研究:发展完善理论@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作用。
@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二)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第二章科学教育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材料的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节化学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课题选择的意义,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选题的策略与程序)一、课题选择的意义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二、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三、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来源于偶然机遇,来源于热点问题的追踪,来源于已有理论的质疑,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从学术争鸣中选题,沿着前人足迹选题四选题的策略与程序(一)选题的策略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2、尽可能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3、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相关的课题4、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二)选题的程序确定研究范围:研究的大致方向,如科学教材方面、学生科学概念等提出研究问题:从范围中确定一个具体的问题,这其中需要有一定的问题,另外,还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初中语文说明文写作中的事实整理与条理结构
初中语文说明文写作中的事实整理与条理结构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培养。
而写作中的事实整理与条理结构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文章能否通顺、流畅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写作中事实整理与条理结构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一、事实整理的作用事实整理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根据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对相关事实进行分类、筛选和归纳的过程。
事实整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文章的准确性:事实整理能够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确保文章中的各个事实都是准确无误的。
2. 突出文章的重点:通过事实整理,我们可以将相关的事实集中起来,突出文章的重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3.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事实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条理结构的重要性条理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
条理结构的合理安排能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清晰有序,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 开头部分:开头是文章的引子,主要起到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
可以使用引用、提问或者以事实为开头等方式来写。
开头还可以明确文章的主题,并铺设相应的背景信息。
2.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是论述和阐述事实的地方。
在主体部分中,需要将事实有条理地呈现出来,可以采用对比、列举、因果推理等方式,使文章更有逻辑性。
3. 结尾部分:结尾是文章的总结和升华部分。
可以对开头的问题进行回答,对主体部分的观点做一个总结,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
三、事实整理与条理结构的实用技巧1. 事实整理的技巧:- 分类整理: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将相关的事实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每个类别都有充分的事实支持。
- 剔除冗余:在整理事实时,要剔除冗余和无关的信息,保留关键和有价值的事实。
- 合理排序:对整理好的事实进行排序,可以按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或者逻辑顺序等进行排序,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
学会对事实进行总结和传递
学会对事实进行总结和传递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进展谈天时,常常会遇到这种状况,很多人说了许多话,讲了许多事,但总让人感觉一头雾水,不知道他究竟想要讲什么,想传递什么信息,表达什么观点。
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他只是表达了事实,并没有进展必要的总结和提炼,让别人不知道他的主要观点。
在写作中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多人在阐述了某些事实之后,你不知道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观点,传递什么信息,这与他们没有对事实进展总结有关。
一、对事实的总结和提炼很多时候,当我们表达了某些事实之后,通常会让读者感觉不到重点在什么地方,读者可能会问:“你说了这么多,毕竟想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些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读者从这些事实中并没有提取到多少有用的信息。
读者虽然看了这些事实,并不清晰你想要表达什么观点,传递什么信息,而你所传达的、传递的,也并非是读者想需要了解的。
此时,你需要对全部的事实进展总结归纳,从而得出重要的、想要传递给别人的信息。
假如我们仅仅是阐述一些事实,而没有对这些事实进展总结提炼,那么他也仅仅是一些事实,所以,当你阐述事实之后,肯定要对事实进展总结、归纳和概括,找出事实背后的缘由,找到最本质的东西,表达出你最想传达的观点,说明你对此事的态度。
在对信息进展总结时,通常用“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作为转接词,从而使想要传达的信息变得更加明确,让读者豁然开朗。
连接词的使用,要依据详细的场合,依据主要表达的内容来确定。
由事实概括出本质,是考验写作功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通过前面阐述的事实,能够高度概括出事实的本质,总结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把这些信息传达出去。
二、学会总结别人的讲话想要学习从事实中概括出本质,就需要在平常养成常常总结的习惯。
当你和别人谈天,听完对方所说的话时,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这样会使你的总结力量不断提高。
通过这样不断地总结,能够很快地抓住话题的本质,从而起到特别好的传播信息的作用。
学会对事实进行总结和传递
学会对事实进行总结和传递学会对事实进行总结和传递,是一种专业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分析和传达重要信息。
学习如何有效地总结和传递事实需要在4个领域练习:分析、组织、写作和演示。
一、分析事实要学会对事实进行总结和传递,首先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过程,以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概括出核心事实。
读者应当熟悉主题或特定领域背景,以便能够分析客观资料,识别关键事实和洞察重要关系。
二、组织事实组织观点和事实能够让总结更富有条理。
应该把有用的信息整理成包含不同部分的结构,然后把相关的观点和事实分配到各个部分当中。
这样使得总结具有一致的节奏和前后一致的内容,而且读者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
三、写作事实写作总结和传递事实的关键是要清楚和简洁,避免涉及费解的术语和使用难懂的措辞。
通过使用明确的描述,简明扼要的提示,具体的示例以及正确的语法,可以保证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重要信息。
四、演示事实演示总结和传递事实是一种有力的手段,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住信息。
可以通过使用图表、流程图甚至是视频来演示重要的事实和观点,以便能够更好地建立起观点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学习如何有效地总结和传递事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要掌握这一技能,需要在分析、组织、写作和演示方面加强实践,以达到快速概括和传达重要性信息的目的。
总结而言,学习如何有效地总结和传递事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要掌握这一技能,需要在分析、组织、写作和演示方面加强实践。
更有效地总结和传递事实,需要先从根本上分析客观资料,识别重要关系,然后组织信息,并且使用明确、简洁的文字来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图表、流程图或者视频等形式进行演示。
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重要信息。
什么是客观真理?
什么是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是指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与主观意识无关的真理。
它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客观事实的客观反映。
客观真理超越了主观感受和个人观点的局限,是普遍适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么,客观真理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它与主观因素有何区别?以下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科普解读。
一、客观真理的判断基于事实客观真理的判断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客观事实是独立于人的意愿和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它是客观真理的基础。
在确定客观真理时,我们需要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客观事实,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考,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
这种基于事实的判断有助于消除主观意识的干扰,使得客观真理能够更加准确地被把握和理解。
1.1 收集客观事实收集客观事实是确定客观真理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不同领域的客观事实。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会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以获取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客观事实。
在社会科学中,调查研究是收集客观事实的常用手段。
1.2 整理客观事实在收集到一定量的客观事实后,我们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整理和分析。
整理客观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
例如,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会对收集到的大量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纂,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规律。
1.3 分析客观事实在整理好客观事实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原因。
例如,在自然科学中,科学家通过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模型分析,来揭示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和数学关系。
二、客观真理与主观因素的区别客观真理与主观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客观真理是独立于个体的认识和意识的客观存在,它不受主观意识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主观因素是指个体的主观感受、观点和意愿等主观意识的因素。
客观真理的把握需要通过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主观因素往往容易受到个体的情感、经验和偏见的影响。
整理的实施步骤要领
整理的实施步骤要领导言整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无论是整理家庭物品还是整理工作文件,掌握一些实施步骤要领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整理任务,提高生产力。
本文将介绍整理的实施步骤要领,帮助读者掌握整理技巧。
准备工作在开始整理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整理过程顺利进行。
1.明确目标:首先,明确整理的目标是什么。
是清理储物间中的杂物,整理工作桌上的文件,还是整理书架上的书籍?确定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整理。
2.准备工具:根据整理的目标,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比如,整理杂物可以准备垃圾袋、收纳箱等;整理文件可以准备文件夹、标签等。
确保工具齐全可以提高整理效率。
3.划定范围:确定整理的范围,避免在整理过程中陷入无限循环。
比如,对于整理杂物,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整理,逐步完成。
实施步骤完成准备工作后,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实施步骤来进行整理。
1.分类:首先,将整理的对象进行分类。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保留、丢弃、捐赠、待定等不同分类。
将物品逐一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归属的分类。
2.清理:针对不同的分类,采取相应的清理措施。
比如,对于丢弃的物品,可以将其放入垃圾袋;对于待定的物品,可以先放在特定位置,以后再做决定。
3.整理:整理是将物品放回到合适的位置。
根据整理的范围和分类,逐一处理每个物品。
对于每个物品,考虑其功能和使用频率,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
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洁和有序。
4.归类:对于整理后的物品,进行进一步的归类。
将功能相近的物品放在一起,便于查找和使用。
可以使用标签、文件夹等工具来进行分类标识。
5.整理过程记录:整理过程中可以记录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整理日期、整理的对象、整理的范围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日后回顾整理过程,做进一步的改进。
注意事项在整理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1.分清优先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整理任务的优先级。
比如,如果某个物品经常使用,优先整理它,提升工作效率。
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哎呀,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慢慢推理出一些大道理的一个好方法。
就像你早上吃了一碗面,突然觉得这面条真好吃,接着又想起前几天吃的那碗,哇,真是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这样一来,你就能总结出“这家店的面条绝对值得一试!”你看,这就是归纳法的魅力所在,简单又实用。
想想看,生活中到处都是归纳法的身影。
比如你身边的朋友,假如他们每次约饭都准时到,你可能会想,“哎,他们真是守时的小能手。
”可如果这次他们又迟到了,那你可能会想,“看来他们总是这么晚到,看来以后的约会最好提前一个小时。
”哇,这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小例子,推导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这种思维方式就像是在点亮你生活的小灯泡,让你看得更清楚。
再举个例子,天气也是个很有趣的归纳法案例。
每次你出去走走,发现阴天的时候,雨总是没少下。
这时候,你可能会心里一乐:“哎,以后出门可得看看天气预报,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被淋成落汤鸡。
”这就像是从小雨滴中总结出的一个大经验,你也许还能把这个经验告诉身边的朋友们。
这样一来,大家都不再被雨水弄得狼狈不堪,真是一举两得!归纳法还特别适合用来解决问题。
你有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难题,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答案。
这时候,不妨回忆一下之前遇到过的类似问题,看看当时是怎么解决的。
哎,说不定那些老办法就是你现在的灵感源泉呢!比如说,你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是卡壳,突然想起前几天老师讲的那个例子,心里一阵窃喜,“这道题不就和那道类似吗!”这样一来,心里也就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
归纳法在学习上特别好用。
有时候你可能在学习新知识,觉得头大得很,脑子像被压了个扁。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串联起来,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就像拼图一样,把那些零碎的知识点慢慢拼在一起,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你会发现,原来学习也是可以这么轻松的。
归纳法有时候也会出现偏差。
比如说,有些人可能因为一次坏经历就给所有的事情贴上了“坑”的标签,结果把好东西都给错过了。
初中阶段九个基本事实
基本事实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基本事实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 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9: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 例。
如何指导学生收集、分析事实讲义(李德强、杨凌云、柯江舟)
如何指导学生收集、分析事实李德强杨凌云柯江舟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收集证据和利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分析解释的活动过程,收集、分析事实也是科学课堂中最具有科学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最关键的环节。
一、收集事实(一)、收集事实的途径小学科学探究主要通过观察、实验、测量、调查、查阅公共资源等途径让学生来收集事实,教学中通过教师专门的指导来保证收集的证据真实、客观、准确、可信,培养学生的收集证据能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观察方式,及时调整观察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观察的实验现象,做到观察和思考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观察,即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到什么就如实地反映什么,不修改实验现象及数据,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善于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要引导学生敏捷地捕捉稍纵即逝或不易发现的反应现象,不忽视某些细微的变化情况。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常用的收集事实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2、实验实验是一种有计划的、在控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地变化使某些条件来引发不同的实验现象,目的在于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
实验更鲜明地体现了人在问题探究活动中的目的性、主动性、计划性,因而更复杂更精细,收集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从实验事实的性质来分类5、查阅公共资源(二)、收集事实应该注意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科学教学在指导学生收集事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重视不够而草率、缺失方法而无序,信息失真不严谨”1、对收集事实应高度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实验的过程,但不注重信息的收集过程,或者说收集比较简单,而没有给予收集信息足够的重视,没有给学生收集信息提出要求,教学显得“活动有余,思维不足”。
整理能力教案
整理能力教案一、教材准备: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合适的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整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2. 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提高其学习和生活的效率;3. 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规划和管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一个整理能力的案例,引起学生对整理能力的重视和兴趣。
2. 了解整理能力(10分钟)向学生阐述整理能力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整理能力对提高效率和减少压力的作用。
3. 教授整理能力方法(25分钟)(1) 建立系统化的整理计划。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整理的目标,然后安排合理的时间和步骤进行整理。
(2) 分类整理。
将需要整理的物品、文件、资料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类别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查找和管理。
(3) 建立整理习惯。
通过长期的积累,培养良好的整理习惯和自律性,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4) 使用整理工具。
介绍一些常见的整理工具,如文件夹、标签、便签等,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
4. 教学实践(30分钟)(1) 设计整理练习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2)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任务,鼓励他们使用各种整理方法和工具,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5. 反思与总结(10分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反思整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有效的整理方法和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整理能力的改善情况。
2.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评价自己的整理能力,并提出对自己的改进计划。
3.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整理的心得体会,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整理与组织报告中的数据和事实
整理与组织报告中的数据和事实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整理和组织各种数据和事实,以提供给别人或用于自己的决策参考。
无论是写报告还是做演讲,良好的数据整理和事实组织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将以整理与组织报告中的数据和事实为主题,探讨如何高效地进行数据和事实的整理与组织,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收集数据和事实在开始整理和组织报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事实。
数据和事实的收集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调研、观察、采访等方式获得。
在收集数据和事实时,要注意收集的对象和来源的可信度,确保数据和事实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整理数据和事实在拥有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后,接下来就需要进行整理。
数据和事实的整理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题等多个维度进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在整理数据和事实时,可以借助电子表格、图表、图像等工具,使数据和事实更加清晰明了。
三、分类数据和事实将整理好的数据和事实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归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信息。
分类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报告主题进行,可以按主题、属性、地区等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可以使报告更加系统化,方便读者理解。
四、分析数据和事实在整理和组织完数据和事实后,接下来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以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而事实的分析则可以通过对事实进行归纳和概括,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规律。
分析数据和事实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挖掘报告中的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和建议。
五、提炼关键信息在整理和组织报告时,我们需要从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以突出报告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关键信息的提取可以通过筛选、总结、归纳等方法进行。
提炼关键信息可以使报告更加精炼和易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六、展示数据和事实在整理和组织完数据和事实后,我们需要将其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分享。
在展示数据和事实时,可以采用文字、表格、图表、图像等多种形式。
工作关系“四阶段法”
工作关系“四阶段法”第一步:掌握事实;1、调查问题发生前的事实——这是要调查以往的记录——但是,问题发生前的事实并不全部记录在纸上,凡是你对于这位当事人业已了解的事,如像经历等当然也包括在内。
2、了解规则和惯例。
——规则是应遵守的书面性的准据,惯例是累积的前例,有时后者的约束力较前者为大。
3、与有关人员交谈。
了解其说法与心情。
——一个人所感觉到的,所想到的,不论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对于那一个人总是事实,因此需要将他作为事实来考虑。
4、掌握全部事实经过。
——愈能掌握事实,愈能获得正确的判断,应确实检查是否已将全部事实列入考虑之列。
第二步:慎思决定1、整理事实。
——要找出是否有遗漏了的事实,或者彼此相互矛盾的事实。
2、考虑事实互相的关系。
——要找出事实之间正确的因果关系,而且要面面顾到,否则容易导出错误结论。
3、考虑可能采取的措施——当将所有事实稍加考虑后,则可获得较多可能采取的措施,以供选择。
4、确认有关规定与方针——督导人员首先应考虑自己想采取的措施与公司的规定和方针有无抵触。
5、符合目的吗?——对其本人、对其他部下、对生产将有何种影响?6、切忌过早以偏概全的判断第三步:采取措施1、是否应该由自己做——这需要管理人员自己决定。
2、是否需要别人的帮助——有时可请其他工作场所提供支援或者提供意见——例如工厂的医院,人事单位和出纳单位等。
——尽可能从广泛的范围得到协助,如此将使所采取的措施更为有效。
3、是否要向上级报告——你必需判断这问题的处理是否超出了你的权贵范围,如果是自己能处理的问题,就不可麻烦上级人员。
4、注意实施措施的时机——时机是否恰当,对于措施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5、不要推诿责任——不要将吃力不讨好的问题推给别人去处理。
第四步:确认结果1、何时确认——认为结果已显现出来时,先行最初的检讨,有时需要暂隔一段时间。
2、确认多少次——为了确认所采措施并未引起其他问题,有时需要继续追踪一段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及手段 讲授
(4) 多方证实。 多方证实是指对同一事实寻求多方证实。 各种材料、 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在这一事实上的说法是否一致?若一 致,基本上比较确 实的了。
练习后讲授
请对下列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问:你恨她过后是怎样想起那晚要杀他的? 答:其实那天晚上我并没有想要杀她。那天下午我准备洗澡,因为 天冷,我没有洗,不知是那天晚上还是头天晚上,我同刘明、张文还一 起到茶馆里喝茶,这说明我当天晚上没有想要杀她。当晚八点,我约她 到小卖部附近,她没有来,这使得我很恨她,就是前面我说的恨她的原 因。后来我约曾华与我一起溜马路,溜马路谈的话我想不起,我只想到 恨她那件事了。大概十点左右,我就回学校去,我就在那等她走过时杀 她。开始我见她来了,她从操场走上来,我让她走过,我走她背后,我 右手拿刀,向她右肩那个部位杀去,当时她比较惊慌,后来是怎样刺的 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刺的前后二刀是怎样刺的,中间刺了几刀,是怎 样刺的我记不清了,当时比较乱。我乱刺后,被别人推下坎去,我爬起 来,看到她在小卖部门口,我跑上前去刺了她一刀,又向自己的腹部刺 了二刀我就走了。先到教室把手表放了,就跑到教学楼四楼,然后爬到 顶楼的凉台间里又向我的腹部刺了一刀,当时我就想,自己杀人是该死, 不如自己死了算了。后来我听到那些同学说我不在了。我就爬下四楼找 到一位老师,叫他带我去投案自首。后来,我同老师走到校医室,他们 告诉我公安局一会儿就来。不久,公安局的还没来,我的伤就发作了, 他们就送我到医院头,整个过程就是这样。 证人一:3月21日吃了晚饭后,汤平来约我,说他心情不好,一起到 街上散步,一路上他都没有怎么说话,我就建议说"我们还是到老师家里 去看电视吧",他说"算了,我一会儿约了李玉凤的",我说"我看见李玉 凤她们几个女生到杨老师家里去了。"他就气得不行,说"我看她等会儿 怎么办"。我当时也没有在意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后来我们回到学校,就 在学校预制场那里坐着,我也劝他回寝室,他说他要等到李玉凤,作一 个了断,我还认为他是要和玉凤谈清楚,根本没有想到他是要杀她。于 是我就一直陪着他。大概十点钟时,我们就看见李玉凤她们过来了,和 我们对面走过,李玉凤她们就象是没有看见我们似的,这时汤平突然甩 下我就跑去追李玉凤她们,就看见汤平好象从身上拿出一个什么东西, 我直觉到不对, 忙跟着追上去, 此时他已经刺了李玉凤, 我就大喊"汤平, 你在干啥子!"看见他还要去戳李玉凤,我忙把他抱住,他就挣扎,我们 几个就将他摔到路边。我们就去扶住李玉凤,准备送她到学校医务室, 走了没几步,汤平又追上来说"李玉凤你怎么样了"戳了李一刀就跑了。 事后才发现王家莲和牛利都被他戳到了。我感到很痛心。 证人二:在赵老师家里看完《七剑下天山》出来,大概有十点钟, 当走到学校坎坝上一条横着的水泥路上,前面五、六步远有几个女生, 突然,看到汤平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抱住李玉凤,我跑上去见汤的刀从 李的身上取出来,当时我就提着汤的双肩将他推到沟里去了。
任何材料一经表现都会产生寓意。如: 犯罪嫌疑人汤平喊曾华一同上街散步,散步中犯罪嫌疑人汤平起心 待李玉凤看完电视回校时杀害李玉凤。到晚上十时左右,犯罪嫌疑人汤 平估计李就要回校了,行至本校预制场工棚下的路上等候,见李玉凤和 同学们路过后,犯罪嫌疑人汤平甩下好朋友曾华,快步尾随到李玉凤身 后,在去学校小卖部附近的小路上,犯罪嫌疑人汤平抓住李玉凤,举刀 向李玉凤的头、颈、背、胸等处连刺数刀,并将上去劝阻的女同学王家 莲、牛利刺伤。此时犯罪嫌疑人汤平被他人掀下路坎。李玉凤被他人扶 到小卖部门口坝子时昏倒地上,被他人扶起来时,犯罪嫌疑人汤平追上 借口问李玉凤你怎么样了,又猛刺其胸部一刀后逃离现场,事后自杀未 果。 犯罪嫌疑人故意致人于死的目的非常明显,这就是这一事实经过叙 述之后所表现出的寓意。 一般情况下,寓意等于事实的存在意义加上作者的理解,这种理解 表现为作者对这一事实的选择表现,或者强调表现,所谓开掘要深,就 是指作者在认识事实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事实的存在意义。 任何事实一经传播都会形成一定的寓意,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传播 事实时,更多的时候是在传播事实本身的寓意,只有当人们具有了特殊 的目的时,传播事实时会融入更多的自己的理解和元素,使事实的寓意 具有了更多的主观色彩,公安写作要强调的是,要对搜集到的事实材料 进行仔细鉴别和分析,找到事实的本始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写作的主 题。 事实的寓意是文章主题形成的基础。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在整理 材料时要找到事实的寓意的原因。 三、主题和与主题有关的概念 (一)主题的含义 主题又称主旨或中心。 是作者通过文章中的所有材料所表现出来的、 贯穿文章始终的中心意思。它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态度或评 价。 (二)主题的特点 1、客观性。 2、主观性。 3、观念性(也称凝缩性)。 4、时代性。 5、单一性。 (三)主题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 主题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 总之,主题在叙事文中和在其他类型的文章中一样,是居于统帅地 位的。写作叙事文,必须首先确立主题,然后按照表现主题的需要先取 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使各个要素围绕主题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
公安应用写作
授课时间 授课方式 (请打√) 年 月 日
课程教案
课次 课时 安排 4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二节 整理事实材料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对事实整理的基本方法。 熟悉核实、分析事实材料的寓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核实材料的方法;分析材料的寓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材料寓意的分析和文章主题的形成。
课堂提问与讨论
1、如何核实事实材料的真实性? 2、什么是事实的寓意?如何理解事实的寓意和文章主题的关系? 3、什么是主题?主题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4、主题的本质是什么?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一、核实事实材料的真伪 所谓整理事实材料是指通过对观察、采访调查等途径搜集得到的事 实材料进行核实、分析后,找到事实的寓意,形成表现中心即主题的过 程。整理事实材料主要包括核实事实的真伪、分类、分析事实的寓意。 如何核实事实材料的真伪?事实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之所以提出要 对事实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是由搜集材料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如采访。采 访不同于观察,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双方的思维都要介入, 而且采访活动是在具体的社环境中进行的,这就有可能使采访过程复杂 化,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有可能我们搜集到的事实是虚假的。 核实事实真实性的方法是多种的,主要有: (1)溯本求源。有时我们搜集到的材料是经过几次转手的,为了核 实这些材料,就要尽量地追到它的源头。 (2)寻求物证。在公安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以实体证据证实口述 事实。就一般情况而言,口头材料的可靠性不如物证材料。因此,如果 可能的话,要找到能够证明事实真实性的物证。当然,物证材料也存在 真伪问题,有时核实还要包括对物证出来的考据工作。 (3)逻辑判断。如对“不在现场”的核实就可以通过逻辑判断。同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不能同时在不同的地点出现。
体,这是写好叙事文的关键。阅读叙事文,必须深入分析文章的材料、 结构和语言,从而正确地领会文章的主题,这也是提高叙事文阅读能力 的关键。 四、主题的产生和形成(动态主题) 作者对材料进行整理、对文章进行构思的过程中会对材料的寓意有 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种初步的认识是作者在对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晶。这种初步的认识,在文章最 后完成之后,有时就成了文章的最终主题;有时可能只是最终主题的一 个引子,最终的主题可能比原有的初步设想更丰富。文章的主题应该是 由文章的内容来说明的,所以判断主题的唯一依据就是文本本身。正因 为如此,也就有文章的主题超越作者的设想的结果。 文章主题的产生有一个过程,最初的设想是一个基础。在作者的写 作过程中,作者对于文章的主题又有一个逐渐认识、逐渐推敲的过程。 主题的确定一定是在文章的最终完成之后。 (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1、什么是感知?用我们的感官去体验和理解世界的思维活动叫感 知, 感知是以我们的感官所体验到的诸感觉为基础的对世界的直接认知。 这就是主题产生的思维基础。 2、主题的形成是感知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写作行为是有目的 的行为。其目的性体现在注意心理产生的基础上。从写作心理角度看, 主题是作者写作行为中的目标感、目的性的体现,即要想表现什么、体 现什么(动机) 。这种“要想表现什么”说明在浩瀚的世界中,作者注意了 “什么”。这是写作行为过程中心理活动中注意这种心理现象的表现。 在心理学中,注意是指人们对于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所 谓指向是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 象;所谓集中是指把心理活动倾注于一定对象使活动不断深入。 当写作动机产生时,则预示着一种思维指向的确定,作者的思维活 动从此摆脱了盲目性,即反映这一主题而不顾及其他。于是,在这种写 作动机的导引下,选择与主题有关联、有意义的材料,这是注意的选择 功能。 在整个写作活动中,注意一直维持着主题的统帅地位、贯穿在写作 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始终,这是注意的维持功能。 在写作行为过程中,发现偏离主题的行为时(如结构、语言)进行 纠正,使主题完全体现写作动机,这是注意的调节、监督功能。 这一原理给予我们的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调动起注意 力,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感受,形成写作的动机,形成文章表现的主题。 如果没有调动起注意力,客观事物就不可能主动地来刺激我们的大脑, 也就不会有写作动机直至主题的产生。 分析下文的主题: 候车室的广播响了:“旅客们请注意,从西安到重庆的237次列车现 在晚点1小时零5分钟,现在不检票。”这样重复了几次,使已经排好了进 站检票的队伍骚动了起来,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怨声和骂语。 时间在慢慢移动,我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报纸。候车室里有的在交谈,
证人三:3月21日晚上,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学校杨文一老师家中去 看电视,李玉凤也去了。大概十点钟吧,我们看完电视回寝室,走到学 校小卖部附近,看见汤平和曾华在学校预制场那里站起,我们也没有在 意,突然汤平象发了疯一样追过来,拿着刀就来刺李玉凤,就听到李玉 凤"哎哟"一声,我们就连忙去阻止他,他拿着刀乱刺,把我的右手腕都 刺到了,当时还不明白是咋个回事,就见一班的一个男生冲过来把汤平 掀到路边的坎坎下,就看见李玉凤的背上、颈子都是血,站都站不稳, 我们几个连忙扶着她,想把她送到医务室去,走到小卖部门口时,李玉 凤就要昏到要昏到的样子,这时汤平又追过来说"李玉凤,你怎么样了" 又刺了李一刀就跑了,我们就把李玉凤送医院去了。另外一些同学就给 公安局打了电话。 核实的方法是将这四段材料的共同点找出来,然后按照事实构成的 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将其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案件事 实材料。 构成这一事实的几个节点为:1、汤平喊曾华一同上街散步;2、犯 罪嫌疑人汤平甩下好朋友曾华,快步尾随到李玉凤身后;3、犯罪嫌疑人 汤平抓住李玉凤,举刀向李玉凤的头、颈、背、胸等处连刺数刀;4、将 上去劝阻的女同学王家莲、牛利刺伤;5、汤平追上借口问李玉凤你怎么 样了,又猛刺其胸部一刀。 对这一事实的叙述是: 犯罪嫌疑人汤平喊曾华一同上街散步,散步中犯罪嫌疑人汤平起心 待李玉凤看完电视回校时杀害李玉凤。到晚上十时左右,犯罪嫌疑人汤 平估计李就要回校了,行至本校预制场工棚下的路上等候,见李玉凤和 同学们路过后,犯罪嫌疑人汤平甩下好朋友曾华,快步尾随到李玉凤身 后,在去学校小卖部附近的小路上,犯罪嫌疑人汤平抓住李玉凤,举刀 向李玉凤的头、颈、背、胸等处连刺数刀,并将上去劝阻的女同学王家 莲、牛利刺伤。此时犯罪嫌疑人汤平被他人掀下路坎。李玉凤被他人扶 到小卖部门口坝子时昏倒地上,被他人扶起来时,犯罪嫌疑人汤平追上 借口问李玉凤你怎么样了,又猛刺其胸部一刀后逃离现场,事后自杀未 果。 这就是一个经过核实后的真实事实的材料。 二、事实的寓意 整理材料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分析事实材料的寓意。写作是人类有 目的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性受制于作者的主观意图和事实本身的寓意。 公安写作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应该完全受制于事实材料 的寓意,作者所要做的是找到事实的寓意,并将其表现出来让读者接受。 因此,分析事实的寓意是作者进行写作的关键。 文章中的事实寓意是指作者在写作时借助所表现的对象(所叙事实、 客体)赋予其可供人理解的意义、道理。它是主、客观的结合体,其产 生受制于事实本身的意义和作者对这种意义的理解及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