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张智远.doc
企业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2.doc
企业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2)在股权分散的商事公司,所有人通常必须把相当大的管理权委托给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
其中大部分决策权委托给董事会行使,董事会再把最具操作性的决策权委托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这种委托就导致了我们经常提到的“代理人成本”,为便于讨论,我们在这里把代理人成本划分为两个类别: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和因对管理人员监督不力而导致的管理人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
作为企业的所有人要对管理曾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必须支付以下这些成本:(1)获取有关企业运营信息的成本;(2)所有人之间为交换意见和做出决策而沟通信息的成本;敦促管理层执行决策的成本。
在这里我把这些成本结合起来称作“监督成本”。
当企业的所有人对管理层监督不力时,管理人员就会有机会偷懒或从事利己交易。
但无论管理人员实施了什么性质的机会主义行为,只要它所造成的损失小于监督和阻止这种行为所要付出的成本,从效率角度出发,所有人就应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代理人成本就是监督成本与监督不力或有效监督不可能时由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成本之和。
传统的公司法采取了“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在立法上的体现就是“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即股东大会享有公司的各种权利,包括公司的经营权利,董事会只享有立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限权力,是股东大会的决议的执行者和股东大会的附庸。
⑤伴随着公司的高速,信息的到来,公司社会责任的提出,使得股份分散化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搭便车问题等日益突出,使股东实际上难以行使对公司的直接控制权,如果一定要的话,那么对人数众多股东来说,要使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取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决策成本就不可避免的会成倍的增加,所以对股东提出的任何其他略高的要求都会招致难以想象的高成本。
因此,由于所有人追求最大剩余的偏好,必然要求其首先想到从最易降低的监控成本下手——怠于直接监控,转而依靠荣誉、道德、合同、侵权和刑事的制裁机制。
由此传统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出现了失效问题,出现了股东大会“空壳化”问题。
关于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初探
关于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初探
曾皓;华艳琴
【期刊名称】《市场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由于我国公司治理与所有权成本最小化背离严重,公司治理失效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就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分析,提出在选择和构建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时,既要适度超前,又必须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完善,不能脱离实际.根据我国企业所有权的实际状况,所有权成本居高不下,对构建出适合我国公司治理的模式提出建议.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曾皓;华艳琴
【作者单位】江苏河海大学;江苏河海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企业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 [J], 傅新利;张智远
2.基于股东对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研究 [J], 李卿;毕玮;陈乃鹏
3.基于股东对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研究 [J], 李卿;毕玮;陈乃鹏
4.论企业状态依存所有权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J], 董必荣;方耀民
5.企业的契约性质、所有权理论及公司治理结构述评 [J], 张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所有权结构_资本结构_董事会治理与公司价值
会做出的雇佣或解雇经理人员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 是“橡皮图章”,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事后监督”,更
力。所以,大股东的监督对减少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 重 要 的 是 因 为 公 司 经 理 人 员 控 制 了 大 部 分 监 事 的 任
行 为 具 有 很 大 的 作 用 ,此 称 之 为“ 有 效 监 督 假 设 ”。 命、薪酬待遇等而使其失去了独立性。“监事会监督”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的第二个假设是:董事 会中非执行董事比例与公司价值成正比,董事长兼任 C E O与公司价值成反比。
第 三 是 资 本 结 构 的 特 殊 性 。由 于 大 多 数 银 行 资 产 属 于 国 家 ,对 于 国 家 控 股 的 上 市 公 司 而 言 ,债 权 人 与 股 东 属 于 同 一 主 体 ,并 不 存 在 明 显 的“ 利 益 冲 突 ”。债 务 的 增 加 并 不 意 味 着 破 产 风 险 的 加 大 。然 而 ,过 多 的 债 务 显 然会对公司运营产生消极影响。因为在样本期内受宏观 经 济 环 境 的 影 响 。中 国 的 银 行 利 率 一 直 较 高 ,沉 重 的 利 息负担使企业举步维艰,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肯 定会大打折扣。
结构衍生了相应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及机制的作用在 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所得出的结论对于中国的上市
于控制公司的代理成本,进而影响公司价值。所有权结 公司并不能完全适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心须
构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关系,本文主要侧重于其中的二个 基于中国特殊的转轨经济制度背景。
方 面 :经 理 人 员 持 股 及 大 股 东 的 作 用 。
Nankai Business Review No. 2, 2002
17
主题文章
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
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资本的归属问题,它是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概念。
公司治理则是指企业内部的决策权、监督权和控制权等规范和分配的制度安排。
企业所有权和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所有权的含义和作用企业所有权是指对企业资本的占有和支配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权具有相对稳定和完全的权力性质,它对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关系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投资决策和业绩评估等方面,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所有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励企业家精神:企业所有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有效的所有权安排能够激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提高企业效率:合理的所有权安排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使其合理配置,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3. 保护股东权益:企业所有权对股东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否,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能够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二、公司治理的内涵和作用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和运行方式,包括决策权、监督权和控制权等方面的安排和制度。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保障企业内部权利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监督,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竞争力。
公司治理的主要作用包括:1. 稳定企业组织结构:公司治理对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关系进行协调和规范,使企业能够稳定运营,实现长期发展。
2. 保护权益相关者:公司治理将不同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债权人等)的利益纳入考虑,保障各方权益,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3. 提高经营效率:公司治理建立了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使企业能够高效运作,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4. 减少企业经济风险:公司治理的健全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的风险和问题,减少经济损失,保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治理结构与产权结构关系的理论分析
企业治理结构与产权结构关系的理论分析第一章:引言在当今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治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企业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产权结构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深入探讨企业治理结构与产权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企业治理结构的概念企业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规则、程序和机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外部股东、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到权力的分配、利益的分配、信息的披露和监督等方面。
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公司内部治理,另一个是公司与股东、债权人的治理。
第三章:产权结构的概念产权结构是指企业内部股权组织形式和股权持有人个数的分布,包括公司发行的各种证券和所有制形式。
企业产权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集中式持股结构,另一种是分散式持股结构。
第四章:企业治理结构与产权结构的关系企业治理结构与产权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控股股东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控股股东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治理规则和程序,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
同时,控股股东也可以对企业的投融资等决策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特征。
2.治理结构对产权结构的影响。
企业的治理结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产权结构。
例如,公司的股权融资机制可能改变公司的产权结构,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
此外,治理结构对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决策也有很大的影响。
3.企业所有权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企业所有权结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针对不同的股权组织形式,其治理结构也各自不同。
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可借助于股权支配,排除外部压力,并保证较好的治理费用节约效应;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则容易导致董事会过度锁定,从而影响企业的治理。
4.公司治理结构与股东个体特征的匹配程度。
企业治理结构与股东个体特征之间的匹配程度将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度和效益。
MBA课程公司治理结构
团
关联公 司A
债权人 供应商
其 他 利 益 相 关 者
(子)
公司C
关联公 司B
社 区
垂直说明责任关系
水平说明责任关系
企业集团的说明责任关系图
集团治理内边界
公司 M
子公司a
子公司b
子公司c 控制权
图2.2 集团治理内边界
集团治理外边界
公司 M
关联公司 A
关联公司 C
关联公司 B 发言权
二、现实问题: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控制的危害:
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被架空,国有资 产被蚕食、转移或流失
一是国有民营的转化中对国有资产的低估 二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被大量非国有化
使企业经营状况对外界而言更加不透明,增大了投 资者的风险
企业领导人的更迭不透明 企业财务状况不公开 企业经营受政府干预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资源与环境管理
风险与安全管理
为什么要实行公司治理?
国外原因
经营者”独走”----缺乏控制的经理人
股东的”反扑”----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加强
来自社会的关注----民主化与环境保护 竞争环境的变化----全球化、社会化、网络化
下的企业生存 新技术的冲击----信息革命的影响
为什么要实行公司治理?
国内原因
“内部人控制”----经营者腐败之源 陷入困境的股份制改造----安定股东的缺失
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绪论篇
绪论篇
第一章 国内外公司治理的实践问题 第一节 当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 第二节 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
第三节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公司所有权和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d vnpt dpn ec) 这关涉初始所有权结构对后续所有权结构产生 的直接效果。我们揭示 了某 i r e a eedne , h 经济体在特定时点所具有的公司结构如何受到早期公 司结构的影响。 我们将另一种路径依赖称为规则驱动路径依赖 (u — r e a eedne , rl d vnpt dpnec ) 其发端于初始所 e i h 有权结构通过本身对公司规则的影响进 而对后续所有权结构所产生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公 司规则 , 指规制公司与投资者、 利益相关者 、 管理人员之间关系及这些博弈者( l e ) p yr 内部关系的所有法律规 a s 则——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法 , 也包括证券法及规制破产、 劳动关系和金融机构的法律 中的相 关部分 。我们发现 , 公司规则本身即是路径依赖 的。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次分析 了这两种主
者的评论、97 19 年哥伦 比亚 大学法学院关于 系统趋 同的会议 、 9 年 美 国法与经 济学协会 的会议、 18 9 国家经济研 究局 的 暑期研 究班 、9 9年在瑞士 央行研究 中心举行 的金 融市场研 讨会 。感谢哈佛 大学法学院约翰 ・ ・欧林法律、 19 M 经济与 商业研 究中心以及 国家科 学基金会 ( ui ecu ) 哥伦 比亚 大学法学院关 于公 司治理的斯隆项 目( rkR e 的财 L c nB bh k 、 a Ma o )
第 2 卷第 5期 6
21 0 1年 1 0月
研 究生法 学
Gr d ae L w ve CUPL a u t a Re iw.
V0. 6 N . 12 o V
Oc . 0l t2 1
公 司所 有 权 和公 司治 理 中 的路 径依 赖理 论
[ ]L c nA y ecu n r J o 著 美 ui r B bhkadMa .R e a e k
企业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_商法论文_1.doc
情况,不能脱离实际。
由于我国企业所有权的实际状况,所有权成本居高不下,就使得对公司治理的设计有更大的自由度,立法的弹性将不可避免,立法所提供的选择模式应当多样化。
①柴振国等著:《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反思与重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页;②柴振国等著:《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反思与重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③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载于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第17—19页;④[美]Robert.w.Hamilton,ThelawofCorporations,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⑤王红一:《公司法功能与结构法社会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253页;⑥徐燕:《公司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⑦刘连煜:《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⑧王志诚:《论公司员工参与经营机关之法理基础》,载于《商事法论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⑨参见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14年质量工程师《初级专业相关知识》练习3-质量工程师考试2014年质量工程师考试备考已经拉开帷幕,以下是2014年质量工程师考试科目《初级相关知识》练习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查看汇总:2014年质量工程师《初级专业相关知识》练习汇总1、测量仪器校准的主要目的是()。
A.测量示值误差B.调整测量仪器或对其示值加以修正C.给标尺标记赋值或给参考物质的特性赋值D.实现溯源性E.判定其计量特性与法定技术要求的符合性本题参考答案为A、B、C、D.2、所谓强制检定,是指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对某些测量仪器实行规定的定点定期的检定,在我国()属于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B.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并列入相应目录的工作测量仪器C.企业、事业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D.用于企业内部结算的测量仪器本题参考答案为A、B、C.3、标准不确定度包括()不确定度。
《公司治理》讲义 第1讲:产权制度与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第1讲: 产权制度与公司治理1. 产权制度与公司治理1.1产权问题:案例1.1.1港澳:家族财产争夺纠纷随着香港第一代富豪年事渐高,争产丑闻也相继上演,前有龚如心千亿遗产案、南丰陈廷骅争产案,最近又有霍英东家族和新鸿基郭氏三兄弟争产案。
香港富豪争产案时有发生,如何部署财产安排确是愁煞不少富豪。
(1)澳门博彩大业“赌王”何鸿燊清官难断家务事,已近八旬的何鸿燊先后娶了四房太太,有17名子女,人称“四房十七杰”。
正是这一众家族成员,使赌王名下价值百亿的财产分配上演为一场波折反复的争夺战。
此番争夺不单会使何家的博彩大业控制权格局剧变,也会对澳门博彩业产生不小震荡,整体竞争力甚至会下降。
此番争夺战的核心是对一个名为Lanceford的空壳公司的控制权。
何鸿燊利用这家公司持有在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SociedadedeT urism o eD iversoes de M acau)近1/3的股权。
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又是何鸿燊的旗舰博彩公司澳门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0880.H K )的控股公司。
近两周何鸿燊的子女、三位健在的夫人以及律师各自都挥舞着据称是何鸿燊签字的遗产分割文件,并公开相互指责,说对方试图夺取何鸿燊在澳博18%的股份。
据《华尔街日报》称,这些股份的价值估计有17亿美元。
前后矛盾,一波三折,争夺焦点:谁才是接班人?(2)李嘉诚分财产:长子获两千亿港股票次子得现金84岁的华人首富、长和系主席李嘉诚5月25日正式向媒体公布了自己的财产分配安排。
长子李泽钜分得李嘉诚市值2000亿港元股票,次子李泽楷将分得现金。
被问及会否觉得会有不公或者偏心时,李嘉诚答道,“李泽钜若不满意,可以和李泽楷交换。
”相对地,新世界发展前主席郑裕彤,为香港四大超级富豪中,最早安排接棒问题,新世界一年前已开始重组,早前郑裕彤于业绩会前正式宣布退休,并让长子郑家纯接任主席一职,而第三代长孙郑志刚、孙女郑志雯等亦相继执掌公司管理层,提早完成权力交接。
《公司治理》产权结构与企业效率,内部治理,外部治理
(2)合伙持有型。有三种结构形式:①完全 集中型。由几名合伙人共同出资创办,属 于合伙人所有;②个人控股型。个人资本 愿意吸纳公有资本及其他经济组织加入, 增强企业经营实力,从而形成个人控股型 企业;③创业者控股型。部分企业为保障 其良好发展势头,宁愿出让部分股权,以 吸纳一些职业经理人加入企业,形成创业 者控股、管理者持股的企业。
但是,企业主对企业经营债务负有无限 清偿责任,抗风险能力差,制约了企业风险 投资的积极性;企业的资信有限,其发展主 要依靠自我积累,限制了融资渠道的来源和 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无法形成股东内部之 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决策风险相对较大。因 此,企业在资本和劳动投入、规模经济方面 缺乏效率优势,企业的夭折率也较高。 。
产权类型:
埃格特森将产权分为三种类型:“第 一是使用一项资产的权利——使用者权利, 及规定某个人对资产的潜在使用是合法的, 包括改变甚至销毁这份资产的权利。第二是 从资产中获取收入以及与他人订立契约的权 利。第三是永久性转让有关资产所有权的权 利,即过渡或出卖一项资产。”
目前的产权分类:自然人产权、法人产权、 社区产权、公共产权、国有产权。
法人企业制度是指依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使 其人格化和获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尽管企业的所有者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参 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但并不改变两权分离 的特征,因为出资者行使经营权是以企业 经营者方式进入的,其行为依然是代表了 企业的经营权。
1.3.2 从产权属性角度分析
第二层次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内部产权结构, 即产权的权能结构。所谓权能是指产权主 体对财产的权力或职能。一个完备的产权 包括使用权、决策权、收益权和让渡权等 权能。
1.3 企业产权结构类型及特征
原稿——精选推荐
原稿⼭东⼴播电视⼤学毕业论⽂(设计)初稿题⽬_______________浅议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 0937001252609 省级电⼤⼭东⼴播电视⼤学专业会计学分校威海⼴播电视⼤学指导教师刘扬教学点市直班⽬录⼀、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资本结构理论综述(⼆)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1.股权结构对内部治理机制和绩效的影响2.股权结构对外部治理机制和绩效的影响(三)债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1.债权结构的激励机制2.债权结构的约束机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1.股权融资偏好2.股权结构⾼度复杂3.⾮流通股⽐重⼤,股权分置改⾰促进全流通4.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低,国有股仍占较⼤⽐例(⼆)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的现状分析1.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明显偏⾼2.银⾏贷款⽐例⾼且企业债券融资⽐例极⼩,债务结构类型单⼀三、强化股权结构治理效应的建议(⼀)完善融资体制(⼆)完善保护中⼩股东利益的法律制度(三)推进股权多元化改⾰、构建相对控股的股权集中度结构(四)完善现有的股票市场、提⾼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四、强化债务结构治理效应的建议(⼀)提⾼债权集中度(⼆)适当提⾼资产负债率,合理安排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例(三)债权资产证券化五、结论参考⽂献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很快,这些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军。
⽽资本结构问题是⼀个具有重⼤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它不仅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和公司绩效,⽽且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公司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权衡契约的关系。
如何合理地安排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以使其绩效达到最优⽔平是公司⾦融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的资本结构从各个不同的⽅⾯和⾓度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平。
【最新文档】谈谈公司治理中企业所有权的配置-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谈谈公司治理中企业所有权的配置本文是公司治理中企业所有权的配置一、公司治理中权利配置的层次性公司治理是指根据公司(企业)所有权在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配置原则,对公司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控制权力在不同的公司机关之间进行分解、配置并协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可见,公司治理具有层次性。
首先,公司治理中权力的分解、配置存在两个层次的理论系统。
从一般的抽象意义上来讲,治理理论中的权力分解配置在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
豍“治理是指治理的行为或过程。
”因此,治理中的具体权力配置涉及治理权的运作过程。
从公司权力的具体分解、配置上看,公司事务具体的决策权、执行实施权、监督控制权则在公司的机关之间进行安排。
由于不同的治理模式和传统,各国公司机关的具体设置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从不同机关在公司存续中所承担的功能来看,主要体现为公司机关之间对公司权力的分担与制衡。
这样,公司权力的分解配置在理论上存在两个层次的体系:一是公司利益相关者——经营管理者之间监督控制体系;二是对公司决策权、执行实施权、监督控制权在公司不同机关之间进行分解配置的体系。
在公司治理理论中,这两个层次体系的意义不同。
前一个体系是指导性原则,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般抽象性,往往对具体的公司治理制度有指导规范作用。
后一个体系是对前一个体系原则的具体落实,是各国根据自己的治理传统和模式,进行的具体的制度安排。
其次,治理主体和公司机关是公司治理关系网络的连接点。
由于在公司治理中存在两个层次的权力配置体系,因此公司治理关系体现在两个层次治理权力配置上。
“从契约企业观点看,企业治理主体就是与企业共存亡的个人或团体,其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密切相关,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工人等‘利益相关者’,通过制度契约安排,确定相互关系,即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公司治理结构文件.doc
公司治理结构第一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和内涵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
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臵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背离,其特点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体现出来。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因此在广义上,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结构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总之,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现代公司制的基本产权下对公司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体系,是控制、管理公司的一种机制,是对生产要素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主要以契约、章程、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为主要表现形式。
一般情况下,公司治理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公司管理层、公司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容问题;(2)公司管理层的能力问题,即由于公司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思维方式与环境要求的错位问题及管理层出现管理失误问题。
(3)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最有利于投资者获得保护与利益回报,且其合理利益不被企业管理层侵蚀。
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公司治理结构,其内涵为:(一)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经济关系公司治理中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均是一种经济关系。
论治理成本(doc 13页)
论治理成本一、治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化才是有效率的治理模式公司所有权归谁是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分水岭,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公司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所有权形式,效率是其决定性因素。
欲使公司治理效率最佳,客观上要求交易成本与治理成本之和最小化。
易言之,非所有者的要素提供者的交易成本与公司所有者的治理成本的总和要最小,才是最有效率的治理模式。
如何使交易成本与治理成本之和最小?哪个要素提供者行使公司所有权才更为有效率?一般来说,如其他条件相同,应将公司所有权配置给面临最严重市场失灵问题的要素提供者或产品、服务的消费者(hansmann,1996)。
现分4种情形予以讨论:①如果某个要素提供者面临最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交易成本最高。
同时,其作为公司所有者的治理成本又最低,该要素提供者则为无可争议公司所有者,通常见诸于小企业,如农场。
②大企业各个要素提供者或消费者人数众多,即使某一要素提供者或消费者面临交易成本很高,但其充当所有者之治理成本也很高昂,公司所有权配置给谁就不那么显而易见。
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和公众公司的股东属这种情况,该要素提供者或消费者获得公司所有权,通常只是充当被动所有者,以降低治理成本。
③某类要素提供者或消费者面临市场失灵并不很严重,交易成本一般,但由于拥有同质性利益(homogeneous interests),易于行使公司所有权,治理成本低廉,由其行使公司所有权也是合理的。
如消费者合作社、职工主权型公司。
④如果要素提供者或消费者面;临的市场失灵异常严重,交易成本极其高昂。
但是,其治理成本也极其高昂,无需将公司所有权赋予任何一方,让其成为无所有者的公司才最为有效率。
这就意味着,公司治理模式是多元的,唯一有效率的治理模式并不存在。
综观世界各国,不仅有生产者主权型的公司或合作社,而且有消费者或顾客主权的互助公司或合作社,还有根本无所有者的非营利企业。
股东主权型的公司由股东享有公司所有权,是目前最普遍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分布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其相对效率优势在于,既克服了非人力资本高昂的交易成本,又由于股东利益的同质性,集体决策成本较低,因而治理成本相对较低。
第章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精免费全文阅读
管理学 :企业的视角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学 :企业的视角 ⒊监督机构(监事会) ●设置监督机构(监事会) 初衷 公司决策权和管理权大部分集中在董 事会成 员和经 理人员 等少数 人手中 , 为防止他们 ●监事会职权 ◇ 业务监督权 ⑴检查公司的财务。 ⑵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 法律、 法规或 公司章 程的行 为进行 监督 。 ⑷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⑸列席董事会会议 , 并可申述自己的意见 , 但无表决权。 ⑹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 代表公司之权 以下几种情况时 , 监督机构具有代表公司之权。 ⑴当公司与董事间发生诉讼时 ,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 由监督机构代表公司作为诉讼 ⑵当董事为自己或他人与本公司有交 涉时 , 由监督机构代表公司与董事进行交 涉。 ⑶当监事调查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 审核帐 册报表 时 , 代表公司委托律师、会计师等。
⑨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⑩对公司分立 、合并 、解散 、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⑪修改公司章程。
管理学 :企业的视角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学 :企业的视角
⑵董事会
●含义: 由董事组成的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活动 的合议 制机构 。
●性质: ◇股东大会闭会期间公司的最高决策 机构;
◇是公司的法定代表 , 对内管理公司事务 , 对外以公司名义进行活动;
管理学 :企业的视角 第 4 章 组织结构
§4. 1 公司的治理结构 §4.2 组织结构及基本类型 §4.3 组织结构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 .1 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 、 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 ● 治理 运用权力指导 、控制以及用法律规范和协调影响 人们利 益的行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所有权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张智远-[内容提要] 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市场经济结构不匹配,公司治理与所有权成本最小化背离严重,我国公司治理失效问题较为突出。
我国公司立法对于公司内部关系的规定应当审慎和灵活,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塑性。
一方面,立法在选择和构建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时,既要适度超前,以起到引导规范作用,又必须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完善和立法体系混乱的情况,不能脱离实际。
由于我国企业所有权的实际状况,所有权成本居高不下,就使得对公司治理的设计有更大的自由度,立法的弹性将不可避免,立法所提供的选择模式应当多样化。
[关键词] 所有权成本公司治理结构监控决策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近来美国公司法学界所惯用的一个名词。
我国学者有的将之译为“法人治理”①其所指的含义一般是,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之后,经营者掌握公司经营大权,但凡人有权必滥,经营者怠忽职守、不负责任及浪费、奢侈甚至与关联者利益输送的事情,亦必所在多有。
为改善或避免此种情形,法律之制衡监控设计便十分的重要。
这种防止经营者执行公司经营业务时滥权行为的研究也早已成为晚近公司法学者讨论的重心。
在我国企业法人的形态较为复杂,治理结构难有统一认同,本文为力求能与国外学者研究企业中监督、防弊范围相一致,故选择“公司治理”一词加以适用。
企业法人所有权在我国有学者将其界定为“企业法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企业法人所有权的权属范围是企业法人的全部财产,包括: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财产和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增值的财产;从权能上说,企业法人对其全部财产享有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从抽象属性上说,企业法人对其财产享有完全独立的支配权”。
②这一定义显然是在强调法人所有权和其上位民法中所有权概念的一致性,而本文为强调企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联系,将企业所有权使用经济学中的定义即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residual rights of control)和对企业利润或剩余收益(residual earnings)的索取权。
由于进入企业的契约不可能是完备的,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要是所有的企业成员都得到固定的合同收入是不可能的,因此产生了企业剩余索取权问题。
企业剩余索取权,指的是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之后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由于余额的风险性,剩余所有权的享有者也即企业的风险承担者。
又由于进入企业的契约不完备性和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必须有人决定如何解决契约中的漏洞或解散契约,由此产生了企业剩余控制权问题。
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
在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主要表现为在收益分配优先顺序列上“最后的索取者”,控制权主要表现为“投票权”。
③明确了上述概念界定,那么任何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所有权理论都必须回答这一问题:是什么样的因素决定了企业把所有权配置给某一特定种类的利益者?无论这些人是作为出资人的股东还是公司的雇员甚至是公司的债权人。
要明了这些因素,则我们有必要再把公司合同集束理论(the nexus of contracts theory)④加以确立——把公司看作是一个由合同集成的网。
更确切的说,公司在本质上是一系列合同的共同签署人,这些合同中包括同原材料或服务的卖方签订的供应合同,同向公司提供劳动力服务的个人签订的雇佣合同,同债券持有人、银行及其他资本供应方签订的借贷合同,以及同公司产品的买方签订的销售合同。
实际上,企业组织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授权建立一个法人——一个单独的法律上的实体——来充当合同签署人的角色。
需要再一次强调的是,对我们定义的企业来说,是不是拥有自有财产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强调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这样一个法理:企业所有权与财产权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一定与资本的拥有和投入相联系。
因为从广义上说,企业进行的每一笔交易都建立在他与交易对方之间的非此即彼的两种关系上。
我们把第一种交易关系称为是“市场合约关系”,即交易的对象不是企业的所有人,只是通过合同与企业有商业往来;而另一种关系,我简单的称之为“所有权关系”,也就是说,交易的对方同时也是企业的所有人。
如果企业所有权关系完美无瑕,永远有效,可以完全消除市场合约交易的所有成本,而他自己又不制造任何新的成本,那么所有权成本分析就无必要。
但事实上,所有权关系本身也有成本,其中部分成本就是我们就要讨论的公司“治理”成本,它包括企业所有权人集体决策的成本,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以及因集体决策失误或管理监督不力造成判断错误和管理人员权力膨胀而导致的其他成本。
还有一类是与剩余索取权相联系的风险承担成本。
因此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就是在成本最低的所有权配置状态下,企业交易成本的总和应实现最小化,也就是以下两种成本之和达到最小:(1)企业与非所有人在市场上的交易成本;(2)企业与企业所有人交易的成本。
因此如何使所有权成本最低转化为公司治理层面上的问题就是何种治理模式更有效率。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所有权的两项核心权能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为便于分析,把两项权能的固有成本大致化为三种:管理人员的监控成本,集体决策的成本和风险承担的成本。
1.管理人员的监控成本与“股东至上”治理模式在股权分散的商事公司,所有人通常必须把相当大的管理权委托给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
其中大部分决策权委托给董事会行使,董事会再把最具操作性的决策权委托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这种委托就导致了我们经常提到的“代理人成本”,为便于讨论,我们在这里把代理人成本划分为两个类别: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和因对管理人员监督不力而导致的管理人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
作为企业的所有人要对管理曾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必须支付以下这些成本:(1)获取有关企业运营信息的成本;(2)所有人之间为交换意见和做出决策而沟通信息的成本;敦促管理层执行决策的成本。
在这里我把这些成本结合起来称作“监督成本”。
当企业的所有人对管理层监督不力时,管理人员就会有机会偷懒或从事利己交易。
但无论管理人员实施了什么性质的机会主义行为,只要它所造成的损失小于监督和阻止这种行为所要付出的成本,从效率角度出发,所有人就应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代理人成本就是监督成本与监督不力或有效监督不可能时由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成本之和。
传统的公司法采取了“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在立法上的体现就是“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即股东大会享有公司的各种权利,包括公司的经营权利,董事会只享有立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限权力,是股东大会的决议的执行者和股东大会的附庸。
⑤伴随着现代公司的高速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公司社会责任的提出,使得股份分散化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搭便车问题等日益突出,使股东实际上难以行使对公司的直接控制权,如果一定要的话,那么对人数众多股东来说,要使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取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决策成本就不可避免的会成倍的增加,所以对股东提出的任何其他略高的要求都会招致难以想象的高成本。
因此,由于所有人追求最大剩余的偏好,必然要求其首先想到从最易降低的监控成本下手——怠于直接监控,转而依靠荣誉、道德、合同、侵权和刑事的制裁机制。
由此传统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出现了失效问题,出现了股东大会“空壳化”问题。
公司立法从“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发展。
2.集体决策成本与“股东至上”公司治理模式当多个人共同分享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时,所有权人就有可能对企业的政策和规划发生意见分歧,这种分歧大多只是不同人对于如何达到一个共同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存在不同的看法,当然当某个决策可能对不同所有人产生不同的影响时,更严重的意见分歧就在所难免。
当企业所有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他们要做出决策就必须采取用某种形式的集体选择机制。
目前通行的集体选择机制就是表决,表决权通常是按照每一成员与企业的交易数量(股份额)或者一人一票的方式来配置的。
当所有人之间出现利益上的分歧时,这种集体选择机制本身也会制造成本。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这种成本称为“集体决策成本”。
从逻辑上讲,集体决策成本与代理人成本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使企业为监督管理人员和因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承担的成本,即使是在全体所有人利益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这种成本也是无法避免的,而前者则时由所有人在利益上存在异质性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集体选择机制涉及的成本大体上有两类:一是因决策无效率产生的成本(所谓决策无效率是指决策结果没有使所有人的财富集合或财富的附加值最大化);二是决策过程本身制造的成本。
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对代理成本给予关注,而集体决策成本在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在研究公司治理模式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为形象说明集体决策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四层高的合作制公寓里,修理电梯的决定给住在一层的人带来的益处就远不及给住在四层的人带来的好处多。
所以公寓的住户因其所住的楼层不同,对于要不要给修理人员付加班工资以加快电梯的修理速度这一议题就会有不同意见。
如果住在下面两层不经常使用电梯的住户的人数超过了三层和四层经常使用电梯的住户人数,表决结果很可能就是反对支付加班工资,尽管电梯提前修复而给住在上层的住户带来的好处——包括金钱的和非金钱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加班费的价值。
另者,这种控制权也可能落到一些没有代表性的少数派手中,他们因而可能有意无意的利用这种控制权、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取得一个没有效率但对他们自己有利的决定。
例如这座合作制公寓大楼的管理权很可能就掌握在那些退休住户手中,尽管他们在数量上是少数派,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会议,于是那些直接授益于退休住户的维修项目,如修理电梯,就有可能挤占那些于他们关系不大的项目,如修复儿童乐园,而获得优先发展,即便相反的发展顺序对大楼住户整体来说更有利。
无论是多数派侵占了少数派的利益从而造成无效率的结果,还是相反,少数派侵占了多数派的利益,只要做出决定的人认为自己的利益闭他人的利益更重要,他们所做出的决定就很自然的称为高成本的决定。
于是所有人用把决策权委托给委员会来控制和减少这种决策过程的成本,消除不必要的循环,所有人现在考虑的只是因授权本身导致的效率问题。
因此回应监控成本分析,集体决策成本也要求公司立法上确立“董事会中心”主义。
所谓“董事会中心主义”,是由1937年德国《股份法》率先进行的对公司权力分配的变革开始的,各国公司立法大大削减股东大会的权力,同时加强董事会的权力,强调董事会经营的独立性,使公司的实际权力中心移至董事会。
⑥但是,“董事会中心主义”仍然建立在以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基础上。
公司的监督机制同样是一种控制权,股东可以通过控制监督以及监督程序实现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