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简介
《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纪传体断代史。
宋书(中华古籍国学宝典文库)
卷九十·列传第五十
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卷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卷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
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
卷九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卷九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
作者
卷七十七·列传第三十七
卷七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卷七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卷八十·列传第四十
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卷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卷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四
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卷八十六·列传第四十六
卷八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卷八十八·列传第四十八
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
卷二十·志第十
卷二十一·志第十一
卷二十二·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志第十三
卷二十四·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志第十六
卷二十七·志第十七
卷二十八·志第十八
卷二十九·志第十九
卷三十·志第二十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一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二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三
卷三十四·志第二十四
读书笔记
《史记》情注笔端,事核言直。笔法精微,堪为良史。然,观《宋书》之传主,多无甚可取处,亦是沈氏无 趣,难现古人之风:或是幕府上佐,随府转任。
宋书过于繁杂,有一些小官小吏都记载在内,比如宗越、吴喜、黄回这些出身卑微官职低下的,倒不如不记 载,记之无用。刘彧杀宗室时还喜欢写小作文为自己辩白。作为大臣,如果是稍微有点不称皇帝的意,也会被构 陷某个罪名随便被杀,就如戴浚。
目录分析
卷一·本纪第一
卷二·本纪第二
卷三·本纪第三
宋书恩幸传序全文翻译
宋书恩幸传序全文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宋书恩幸传序简介
2.宋书恩幸传序全文翻译
3.宋书恩幸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正文
1.宋书恩幸传序简介
《宋书》是一部记载南朝刘宋皇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为南朝梁国史学家萧子显。
《宋书恩幸传序》是其中的一篇序文,主要介绍了《宋书》中关于恩幸传的背景和内容。
恩幸传是指在刘宋皇朝时期,因为皇帝的恩宠而获得显赫地位的人物传记。
2.宋书恩幸传序全文翻译
《宋书恩幸传序》全文翻译如下:
永嘉之际,运际人事,宋武帝受命,奄有江左。
拔迹草莽,乘风破浪,英雄豪杰,云合雾集。
至于王业光大,庆流后嗣,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室受不武之名。
虽有周、孔之圣,孟、荀之贤,其揆一也。
是以叙录功臣,垂拱而治,论道先后,随运而改。
及至元嘉,世道沦夷,权臣专恣,奸邪充斥。
帝室沦胥,社稷危若累卵。
于是恩幸之徒,乘时崛起,凭宠籍势,互相援引。
武德之士,拂衣而去;文德之臣,望风而降。
有识之士,悼悼而去。
于是恩幸之徒,日益昌盛,势倾天下。
鼎铛玉石,轻重倒置,士庶咸愤,舆论沸腾。
3.宋书恩幸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宋书恩幸传序》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价值,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当时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在历史意义上,该
文以史为鉴,揭示了皇权专制下恩幸政治的弊端,以及其对国家政治的严重危害。
南朝《宋书》简介(上)
南朝《宋书》简介(上)一《宋书》的基本概况《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齐梁之际的沈约,字休文,吴兴吴康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又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历史学家、藏书学家。
《宋书》的编撰始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当时由著名科学家何承天负责,他写了纪和传,并编写了天文和律历志,山谦之、裴松之、苏宝生亦参与编修。
后因何氏被斥退,修史工作遂告中止。
大明六年(462年),时任著作郎的徐爰(405~456年)主持编修国史,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徐爰共写成宋书六十五卷,已亡佚,《太平御览》有此书的残篇。
沈约编撰此书始于齐永明五年(487年),是年写成纪和传七十卷,八志后续完成,宋书的最后定稿当在梁武帝以后。
本书共一百卷,其中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
二史料来源沈约在编写州郡志的过程中以何承天所著的宋书之志(以下简称何志)、徐爰所著宋书(以下简称徐书)两书为基础,并参考班固《汉书·地理志》、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王隐《地道》、《永初郡国》、太康、元康定户、晋世《起居》以及其他地理杂书。
三版本类别该书的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遞修本(三朝本)、明清南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毛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殿本)、金陵书局本(局本)和商务印书馆影印三朝本(百衲本)。
中华书局于1974年出版的校点本是迄今为止比较权威的版本,被推为“各种版本的《宋书》中最好的本子”,但疏忽亦在所难免1四《宋书·州郡志》的基本内容与体例《宋书·州郡志》在全书中的位置是第三十五卷至第三十八卷,共四卷,即志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州郡一至州郡四),共记载南朝宋二十二州。
五断限标准据沈约为《宋书·州郡志》作的序,年代大体以大明八年(464年)为正,部分以昇明三年为正。
六叙述顺序及体例州郡一:扬州、南徐州、徐州、南兖州、兖州;州郡二:南豫州、豫州、江州、青州、冀州、司州;州郡三:荆州、郢州、湘洲、雍州、梁州、秦州;州郡四:益州、宁州、广州、交州、越州。
《宋书》乐志、律志的音乐史学研究
《宋书》是北宋时期的一部重要文献,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音乐的信息。
乐志和律志是《宋书》的两个部分,分别记录了北宋时期的音乐制度和乐器。
乐志记录了北宋时期的音乐制度和乐谱,包括各种乐器的种类、演奏方式、用途等。
乐志还记录了当时宫廷音乐的组成和演出情况,以及宫廷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和职责。
律志记录了北宋时期的乐器制作技术和乐器的使用情况。
律志还记录了当时使用的各种乐器的种类、形状、尺寸、制作材料、演奏技巧等信息。
《宋书》的乐志和律志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音乐历史和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这两部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北宋时期的音乐制度、乐器使用情况、宫廷音乐的演出情况等,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音乐文化奠定基础。
乐志和律志是中国古代的两部重要音乐文献,记录了宋代的音乐制度、音乐家、音乐作品、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使用情况,以及宋代的音律制度和乐器的音调标准。
这两部文献对于研究宋代音乐文化和历史都很有价值。
乐志和律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但它们最初是在明清时期才被编辑成书的。
乐志最初是由宋代的音乐家苏轼和李渔共同编写的,后来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
律志则是由明代的音乐家顾况编写的,也在明清时期得
到了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
乐志和律志对于我们理解宋代音乐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记录了宋代的音乐制度、音乐家、音乐作品、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使用情况,以及宋代的音律制度和乐器的音调标准。
这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宋代音乐文化和历史。
个人摘录《宋书》
“式规万叶,作鉴于后”《宋书》是列入“二十四史”之中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全书共百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
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迄于宋顺帝升明三年(479 年),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
《宋书》的作者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人。
他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坛领袖。
沈约出身于江东世族,家族父祖辈有多人在政治斗争中丧生。
梁武帝代齐时,他参与谋议,立下了大功,被拜为尚书仆射,并得到封侯。
后来与武帝关系恶化,忧惧而死,得谥曰“隐”,后世因此称他为沈隐侯。
沈约学术渊博,才华出众。
他20岁左右开始史学工作,在几十年的撰史生涯中,写作了《晋书》110卷。
《宋书》100卷,《齐纪》20卷及《梁武纪》和《新定官品》等史书。
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四声谱》、《文章志》和自己的文集等。
现在他的著作大多亡佚,只有《宋书》和文集现仍存世。
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春,沈约奉命修撰《宋节》,次年二月完成纪、传部分,梁初写成30卷的志,全书告成。
他以凝聚了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爱诸人心血的65卷本《定书》为基础,进行增删、订补工作,所以才在短时间内修完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历史著作。
《宋书》写刘宋历史,有一些独到之处。
它概述南朝著名的“元嘉之治”的盛况:“自元熙十一年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卷54《孔羊沈传论》)这个概括是很能抓住要害的。
对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繁荣富饶的经济状况,沈约也做了比较准确的记述。
《宋书·谢灵运传论》叙述了自屈原以后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沈约的评论和他关于诗文用声律的主张,这是研究六朝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宋书》在《蛮夷传》中记录了宋朝与亚洲邻国的交往,是对我国与这些国家关系史的珍贵记录。
在《天竺迦毗黎国传》中,记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当时南方的传播情况,以及佛教与政治和儒家的关系,反映了佛教被中国封建统治者接受和初步改造的过程,是研究我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
宋书的基本介绍
宋书的基本介绍《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宋书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宋书的作者简介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
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出身江南大族。
历仕宋﹑齐﹑梁三朝﹐曾自称“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
齐永明五年(487)时﹐任太子家令兼著作郎﹐奉诏撰《宋书》。
他依据宋代何承天﹑苏宝生﹑徐爰等修撰的《宋书》及其他记述宋代历史的书籍﹐增补宋末十几年的事迹﹐只用一年时间﹐到六年二月就完成本纪﹑列传七十卷﹐侯又续修八志三十卷。
沈约以文字称世﹐有文集九卷。
宋书的简介发展史书一百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梁沈约撰。
有纪、传、志而无表,成书草率,叙事又多忌讳,但保存史料较多。
宋是继东晋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
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四○三年),荆州刺史桓玄代晋称帝。
第二年,当时的北府兵将领刘裕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和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两地起兵,推翻桓玄,名义上恢复晋朝的统治,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过了十五年,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四二○年),刘裕建立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
刘裕以后,一共传了七代,到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四七九年),又为萧齐所灭。
宋朝国史的修撰,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就已开始。
当时由著名科学家何承天草立纪传,编写了天文志和律历志。
此后,又有山谦之、裴松之、苏宝生等陆续参预编撰。
但他们任史职的时间都很短。
大明六年(公元四六二年),徐爰领著作郎,他参照前人旧稿,编成“国史”,上自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 刘裕实际掌权开始,下讫大明时止。
《隋书·经籍志》著录徐爰宋书六十五卷,可见他的书曾和沈约宋书并行,现在《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还保存了徐爰宋书的残篇零段。
但徐爰不久为宋朝所斥退,宋朝“国史”的修撰也就停了下来。
南齐永明五年(公元四八七年)春,又命沈约修撰宋书。
《宋书》
《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實,為沉約所撰。
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
作者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采注紀,撰續成書。
紀傳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諸志當成於隆昌元年之後。
全書以資料繁富而著稱於史林,為研究劉宋一代歷史的基本史料。
各志工程巨大,內容詳備,篇幅幾占全書之半。
志前有《志序》,詳述前代修志情況,並上溯各志所記制度源流,可為考補前史缺志之助。
《州郡志》記三國以來地理沿革並及東晉以來僑州郡縣情況,有補於史事考證。
《律曆志》全載景初、元嘉、大明三曆文字,為曆法學的珍貴資料。
《樂志》記敘漢魏及兩晉樂府情況,樂府詩章有分類開錄,並保存有漢魏以來大量樂府詩篇及樂舞文辭,其中「古辭」多為漢代遺篇,是研究樂府及詩史的重要文獻。
紀傳敘事詳密,列目入載二百三十餘人。
紀傳中收錄的大量詔令、奏疏、書劄及文章,雖冗長,但有多方面的史料價值。
《宋書》的作者沈約,是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聲律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人。
父沈璞,劉宋時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於皇族爭權奪位之亂中被害,沉約時年十三歲。
少年時代,沈約橫遭家難,潛竄流寓,家境孤貧。
他篤志好學,讀書晝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屬詩文。
天監十二年卒,年七十三歲,諡曰「隱」,後世亦稱「隱侯」。
宋书的主要内容
宋书的主要内容《宋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官员范晔编写的纪传体史书,共100卷,记载了南朝宋自宋文帝司马昭即位至南齐宣帝萧宝至皇帝之间的历史,包括六位皇帝及其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
这部历史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
《宋书》在南北朝时期和唐代时期都曾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汉书之坚"和"通鉴之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正史之一。
它不仅是晋南北朝及南朝宋时期历史的详实记载,也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史学、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北魏等对宋的侵扰和南朝宋的战争《宋书》详细记载了北魏与南朝宋之间的战争情况,如北魏的临川之战、南徐之战、桑桂之战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桑桂录》,该章节详细描述了南朝宋和北魏在桑桂山地区的战争,其中南朝宋军队的战斗经历和战争策略都得到了描写。
二、南朝宋的历代皇帝《宋书》对南朝宋的历代皇帝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记载,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治绩和政策等方面。
其中,宋文帝司马昭继位时面对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他成功抵御了这一威胁并且努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武帝刘裕在面对北魏等敌对国家时能够正确应对,巧妙利用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成功地为南朝宋扫平敌对势力,统一中国南方。
宋宣帝萧宝之是南朝宋最后一位皇帝,其即位后面临的是北魏的进攻和境内的动荡,他通过亲自指挥军队和向北魏求和等方式保护了南朝宋的疆土安全。
三、部分皇族与官员的生平《宋书》对一些重要皇族和官员如公孙氏、萧氏、王僧辩等人的生平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公孙氏是宋朝创立者刘裕的后代,她嫁给了萧道成并成为皇后,因其出身贵族加上机智聪颖,从而成为南朝宋两代皇后。
萧氏是南齐宣帝的后代,因其才干和荣誉而被招募为官员,因此升职进步非常迅速。
王僧辩是一位有文学才能的官员,他在南朝宋时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记载当时生活和社会状况的小说,为后世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展开了视角。
《宋书》和《宋史》
《宋书》和《宋史》《宋书》和《宋史》宋宗祧《宋书》由南朝梁史学家沈约(441—513)编著,记载南朝宋的历史,属于南北朝的一个阶段(5世纪);《宋史》由元朝丞相脱脱(1314—1355)编著,公元14世纪成书,记载了宋朝的历史,包括南宋和北宋(10—13世纪)。
《宋书》和《宋史》都是二十四史之一,很像双胞胎,但不能混为一谈。
然而,不经意间,人们就会出现把双胞胎认错的情况。
逯玉克的《母亲花》(见《郑州日报》2015年5月10日《郑风》副刊)说:“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把这句话连贯起来看,逯玉克的意思应该是:“棉”字是从《宋史》起才开始出现的。
原文误把《宋书》当《宋史》了。
把《宋书》和《宋史》混为一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辞书里。
2002年8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普及本第1版第4册第4629页有一个词条“张子全书”,说《宋书·艺文志》记载了张载的作品,应改为《宋史·艺文志》。
张载(1020—1077)是北宋哲学家,不应该出现在记录南北朝历史的《宋书》里。
上网查《维基百科》的“张载”条说:“明代沈自彰把横渠(即张载)的著作编为《张子全书》,共十五卷(内附录一卷)。
内容包括《西铭》《正蒙》《经学理窟》《易说》《语录钞》等哲学论著。
题名《全书》,实与《宋书·艺文志》所载卷数不合……”这里也是把《宋史》误写成《宋书》了。
另外,如果要认真的话,“棉”字也不是从《宋史》,即元朝时起才开始出现的。
南宋袁文(1119—1190)撰的《甕牖闲评》中有一段记述:“木绵只合作此绵字,今字书又出一棉花,为木绵也。
”表明“棉”字作为一个新字,早在南宋的《甕牖闲评》成书前就已经出现了。
逯玉克的表述,如果按《宋书》的话,则是早了数百年;如果按《宋史》的话,则晚了一百多年。
少儿国学文库宋书中的服饰史料
这篇《少⼉国学⽂库宋书中的服饰史料》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宋书》南朝梁沈约撰。
沈约(441~513),字休⽂,吴兴武康⼈。
南朝史学家、⽂学家、声律学家。
少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然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
天监⼗⼆年卒,年七⼗三岁,谥⽈“隐”,后世亦称“隐侯”。
《宋书》共⼀百卷,记载了南朝刘宋王朝⾃刘裕建基⾄刘准退位⾸尾六⼗年的史实,包括纪⼗卷,志三⼗卷,列传六⼗卷。
全书以资料繁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代的基本史料。
各志⼯程巨⼤,内容赡备,篇幅⼏占全书之半。
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
纪传叙事缜密,列⽬⼊载⼆百三⼗馀⼈,其中收录的⼤量诏令、奏疏、书札及⽂章,虽冗长,但有多⽅⾯的史料价值。
《宋书》中保存了较为丰富的服饰史料,主要集中于《礼志》、《五⾏志》中,此外亦散见于各⼈物纪传,为研究南朝(尤其是刘宋时期)的服饰提供了重要参考。
志第⼋·礼五(节录) 秦灭礼学,事多违古。
汉初崇简,不存改作,车服之仪,多因秦旧。
⾄明帝始乃修复先典,司马彪《舆服志》详之矣。
魏代唯作指南车,其余虽累有改易,不⾜相变。
晋⽴服制令,辨定众仪,徐⼴《车服注》,略明事⽬,并⾏于今者也。
故复叙列,以通数代典事。
上古寝处⽪⽑,未有制度。
后代圣⼈见鸟兽⽑⽻及其⽂章与草⽊华采之⾊,因染丝彩以作⾐裳,为⽞黄之服,以法乾坤上下之仪:观鸟兽冠胡之形,制冠冕缨蕤之饰。
虞⽒作缋,采章弥⽂,夏后崇约,犹美黻冕。
咎繇陈《谟》,则称五服五章。
皆后王所不得异也。
周监⼆代,典制详密,故弁师掌六冕,司服掌六服,设拟等差,各有其序。
《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事之重者也。
”太古布冠,齐则缁之。
夏⽈⽏追,殷⽈章甫,周⽈委貌,此皆三代常所□□周之祭冕,缫采备饰,故夫⼦⽈“服周之冕”,以尽美称之。
⾄秦以战国即天⼦位,灭去古制,郊祭之服,皆以袀⽞。
宋书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
廓博涉群书,言行以(依照)礼,起家著作佐郎。
以方鲠闲素(方正鲠直安闲纯朴)为武帝所知。
及高祖领(兼任)兖州,廓为别驾从事史,委(委任)以州任,寻除(不久授予)中军谘议参军,太尉从事中郎。
未拜,遭母忧。
性至(非常)孝,三年不栉沐(梳头洗澡),殆不胜丧(几乎承受不了丧事的打击)。
宋台(官署名)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jū审讯囚犯)不宜令子孙下辞(提供证词),明言父祖之罪。
亏教伤情(败坏风气,伤害情感),莫此为大。
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说明他们认罪服法),不须责家人下辞。
”朝议从(听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擅自)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因为对他不加纠察)免官。
武帝以廓刚直,补(补位)御史中丞。
多所纠奏,百僚震肃(震怒风气肃然)。
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被委任托付以重要职位),学冠(首屈一指)当时,朝廷仪典(仪礼典章),皆取定(决定)于亮。
每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屈从)。
迁司徒左长史,出(出京)为豫章太守。
征(被征调)为吏部尚书。
廓因(通过)北地傅隆问亮:“选事(选官员的事)若悉(全部)以见付(交给我),不论(没什么可说的);不然,不能拜(意义为接受)也。
”亮以(把)语(告诉)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交)蔡,吾徒不复厝怀(我们不再考虑),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本来就应该共同研究参考不同意见)。
”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
”遂不拜。
干木,羡之小字也。
选案(铨选考察官员)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
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在)权要,徙(调)为祠部尚书。
廓年、位并轻(年龄和官位都不大),而为时流(名流)所推重(推崇敬重),每至时岁(时令年节),皆束带诣门(束好衣带到他家里拜望)。
奉(侍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从公家所得的俸禄)赏赐,一(全都)皆入轨,有所资(财物)须,悉就典者(主管人员)请焉。
史家史书之梁朝沈约及其《宋书》
史家史书之梁朝沈约及其《宋书》史家史书之梁朝沈约及其《宋书》沈约(441至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
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
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
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
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历仕南北朝宋、齐、梁三朝。
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
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
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
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
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
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
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
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
从20余岁时开始,历时20余年,撰成《晋书》120卷。
487年,奉诏修《宋书》,一年完成。
另著有《晋书》110卷、《齐纪》20卷、《梁武纪》14卷、《迩言》10卷、《谥例》、《宋文章志》30卷、《四声谱》等,皆佚,仅《宋书》流传至今。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其遗文8卷,作品由张溥辑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沈约是永明(齐武帝年号)诗坛领袖作家,撰《四声谱》,使诗歌产生人为音律,而酝酿律诗之试作,沈约说:“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
还提出了“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上的毛病。
其四声八病说,一时附和者颇多。
《宋书》中的故事
《宋书》中的故事《宋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宋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在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宋朝处于齐、梁、陈等北方国家的威胁之下,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然而,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有一位名叫刘裕的年轻将领,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刘裕出身于一个世家,他的父亲曾是刘宋朝的高官。
从小就读书才华出众的刘裕,却钟情于军事事业。
他深知南方宋朝在北方势力面前的脆弱,决心要为父辈立下赫赫战功,保家卫国。
于是,刘裕开始组织自己的军队,不断地进行军事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战术素养。
他了解到北方的敌人有着强大的骑兵部队,为了对抗这种威胁,他特别注重骑术训练,并自创了一套独特的骑兵战术。
不久后,刘裕带领他精锐的骑兵部队参战,面对北方敌人的压力。
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战术,不断给敌人以重创。
他的勇猛和智谋逐渐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了刘裕的军队。
刘裕的军队渐渐壮大,宋朝南方势力也开始逐渐增强。
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后,刘裕成功地击败了北方的敌对势力,将南方宋朝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刘裕的战功和政治才能引起了刘宋朝皇帝的注意,他被任命为丞相并授予相国的封号。
他不仅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还在政治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刘裕以其才干和能力稳固了刘宋朝的统治地位,恢复了南方的繁荣和安定。
刘裕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勇气、智慧和领导能力被后人推崇。
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宋书》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刘裕的故事启示人们,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始终坚持正义和信念,才能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宋书名词解释
宋书名词解释
《宋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官修史书,共计100卷。
该书记载了南朝宋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官制、军事、地理、风俗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南朝宋的重要文献之一。
在《宋书》中,有许多名词和术语需要解释,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及其解释:
1. 鲤城:指太原城,是北魏时期的都城。
2. 丹阳尹:丹阳是南朝时期的一个州,在这个州设立的官职就是丹阳尹,负责州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
3. 郢书:指南朝时期在建康(今南京)编撰的一部文集,包括了南朝时期的文学、史学、经学、哲学等方面的重要作品。
4. 博士:指官府中的学者,负责管理经传、解释典籍、教授子弟等。
5. 太学:又称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一所官办学校,培养皇族、贵族子弟和官员的子弟。
6. 钟表:指时钟和钟表,南朝时期已有制作钟表的技术和应用。
7. 羽葆:一种古代的礼器,用以随从贵族或官员出行时护卫。
8. 九品中正制:指南北朝时期的官职等级制度,分为九品中正,等级越高,官职越高,权力越大。
9. 车骑将军: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军官职位,主要负责指挥骑兵部队。
10. 宿卫:指官兵夜间驻扎的地方,南朝时期宿卫地的设立和管理非常重要。
《宋书》详细目录
44 邓琬 袁鳷 孔觊 45 谢庄 王景文 46 殷孝祖 刘勔 47 萧惠开 殷琰 48 薛安都 沈文秀 崔道固 49 袁粲 50 明四王 明帝十二子:陈贵妃生后废帝,谢修仪生皇子法良,陈昭华生顺帝,徐婕妤生第四皇子,郑 修容生皇子智井,次晋熙王燮,与皇子法良同生。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次江夏王跻,与第 四皇子同生。徐良人生武陵王赞,杜修华生随阳王翙。次新兴王嵩,与武陵王赞同生。又泉 美人生始建王禧。智井、燮、跻、赞并出继。法良未封,第四皇子未有名,早夭。 51 孝义 龚颖 刘瑜 贾恩 郭世道子郭原平 严世期 吴逵 潘综 张进之 王彭 蒋恭 徐耕 孙法宗 范 叔孙 卜天与 许昭先 馀齐民 孙棘 何子平 52 良吏 王镇之 杜慧度 徐豁 陆徽 阮长之 江秉之 53 隐逸 戴颙 宗炳 周续之 王弘之 阮万龄 孔淳之 刘凝之 龚祈 翟法赐 陶潜 宗彧之 沈道虔 郭 希林 雷次宗 朱百年 王素 关康之 54 恩幸 戴法兴 巢尚之 戴明宝 徐爰 阮佃夫 王道隆 杨运长 55 索虏 56 鲜卑 吐谷浑 57 夷蛮 58 氐胡 59 二凶 劭浚 60 自序
《宋书》详细目录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 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 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 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 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列传 01 后妃 孝穆赵皇后 孝懿萧皇后 武敬臧皇后 武帝张夫人 少帝司马皇后 武帝胡婕妤 文帝袁皇后 文帝路淑媛 孝武文穆王皇后 前废帝何皇后 文帝沈婕妤 明恭王皇后 明帝陈贵妃 明帝陈 昭华 顺帝谢皇后 02 刘穆之 王弘 03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 04 谢晦 05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 06 赵伦之 到彦之阙 王懿 张邵 07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刘敬宣 檀祗 08 朱龄石 弟超石 毛修之 傅弘之 09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 10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张兴世 11 宗室 长沙景王道怜 临川烈武王道规 营浦侯遵考 12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 13 张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谢方明 江夷 14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 15 臧焘 徐广 傅隆 16 谢瞻 孔琳之 17 蔡廓 子兴宗 18 王惠 谢弘微 王球 19 殷淳 子孚 弟冲 淡 张暢 何偃 江智渊 20 范泰 王淮之 王韶之 荀伯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 列传第二 刘穆之 王弘 列传第三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 列传第四 谢晦 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列传第六 赵伦之 到彦之阙 王懿 列传第七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列传第八 朱龄石 弟超石 毛修之 列传第九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 列传第十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列传第十一 宗室 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列传第十三 张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列传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 列传第十五 臧焘 徐广 傅隆 列传第十六 谢瞻 孔琳之 列传第十七 蔡廓 子兴宗 列传第十八 王惠 谢弘微 王球 列传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冲 淡 列传第二十 范泰 王淮之 王韶之 列传第二十一 武三王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 列传第二十三 王华 王昙首 殷景仁 列传第二十四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 列传第二十五 吉翰 刘道产 杜骥 列传第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 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 列传第二十八 武二王 列传第二十九 刘湛 范晔 列传第三十 袁淑 列传第三十一 徐湛之 江湛 王僧绰 列传第三十二 文九王 列传第三十三 颜延之 列传第三十四 臧质 鲁爽 沈攸之 列传第三十五 王僧达 颜竣 列传第三十六 朱修之 宗悫 王玄谟 列传第三十七 柳元景 颜师伯 沈庆之 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 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 列传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 列传第四十二 周朗 沈怀文 列传第四十三 宗越 吴喜 黄回 列传第四十四 邓琬 袁鳷 孔觊 列传第四十五 谢庄 王景文 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 刘勔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 列传第四十八 薛安都 沈文秀 崔道固 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 列传第五十 明四王 列传第五十一 孝义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 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 列传第五十四 恩幸 列传第五十五 索虏 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 列传第五十八 氐胡 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 列传第六十 自序
全书篇目本纪
志
列传
作者简介
全书篇目 本纪
志
列传
展开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出身江南大族。历仕宋﹑齐﹑梁三朝﹐曾自称“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齐永明五年 (487)时﹐任太子家令兼著作郎﹐奉诏撰《宋书》。他依据宋代何承天﹑苏宝生﹑徐爰等修撰的《宋书》及其他记述宋代历史的书籍﹐增补宋末十几年的事迹﹐只用一年时间﹐到六年二月就完成本纪﹑列传七十卷﹐侯又续修八志三十卷。沈约以文字称世﹐有文集九卷。
目录
作者简介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记三国以来地理沿革并及东晋以来侨州郡县情况,有补于史事考证。《律历志》全载景初、元嘉、大明三历文字,为历法学的珍贵资料。《乐志》记叙汉魏及两晋乐府情况,乐府诗章有分类开录,并保存有汉魏以来大量乐府诗篇及乐舞文辞,其中“古辞”多为汉代遗篇,是研究乐府及诗史的重要文献。纪传叙事详密,列目入载二百三十余人。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编辑本段全书篇目
本纪
本纪第一 武帝上 本纪第二 武帝中 本纪第三 武帝下 本纪第四 少帝 本纪第五 文帝 本纪第六 孝武帝 本纪第七 前废帝 本纪第八 明帝 本纪第九 后废帝 本纪第十 顺帝
志
志第一 志序 历上 志第二 历中 志第三 历下 志第四 礼一 志第五 礼二 志第六 礼三 志第七 礼四 志第八 礼五 志第九 乐一 志第十 乐二 志第十一 乐三 志第十二 乐四 志第十三 天文一 志第十四 天文二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志第十六 天文四 志第十七 符瑞上 志第十八 符瑞中 志第十九 符瑞下 志第二十 五行一 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志第三十 百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