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果教育替代说教

合集下载

最新“黄荆棍”下出好人——浅谈学生的“后果教育”

最新“黄荆棍”下出好人——浅谈学生的“后果教育”

“黄荆棍”下出好人——浅谈学生的“后果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浅谈学生的“后果教育”一小儿,三代单传,宠若明珠。

小小年纪,不学无术。

父母严教无效,甚恼。

一夏日,儿在外大打出手,还家得意洋洋。

其父气极,欲鞭之。

儿逃,父逐走数余里将其逮住,以绳绑之,弃与牛共室。

夜深,蚊虫叮咬,痛极嚎叫,父母听之任之,不理。

次日,开门视之,已奄奄一息,松绑。

遂改邪归正。

故事中父亲的行为不免有些偏激,不敢给予鼓励,更不能妄加效仿。

但从教育孩子这一方面来看,也给了教师们一些启示,一些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教师的地位已不再是“师道尊严”,摇身一变成了学生的“朋友”,孩子的“知己”。

说服教育成了现代教育的主要手段,对一部分优秀学生来说,这是极其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多数学生想做啥就做啥,做一切事情从不考虑后果的现象日趋严重,对于这个问题,不少教师溢于言表,直叫头疼。

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教了二十多年的书,还没有一个学生敢和我较劲,自从‘素质教育’以来,教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就有不少学生总以为老师拿他们没办法,为所欲为,学习、劳动是想干才干,不想干就不干。

这不,我班上就有一位学生,每次扫地都偷懒,操行分扣过多次,批评教育过无数回,但根本没有效果,还经常听他说:‘操行分有什么用,让他扣,当不了饭吃’。

他一个是这样也都算了,还带动了一大批,真叫头疼。

”年轻有为的李老师接过话茬:“不是吗!我班有一个学生,个头高,身强力壮,总以为自己力大无比,经常背地里欺负矮小的同学,搞的整个班不得安宁,我为了防患于未然,一开始就经常找他谈话,进行说服教育,效果还真有,竟然让他的‘革命’转到‘地下’了:背着老师到其他班或校外打架斗殴。

屡教不改,真拿他没办法。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

学生在做一件事情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会有什么影响,会产生什么后果,脑子里一片茫然。

而“后果教育”正是针对这一现象,将事情的“后果”直接或间接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教育学生“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逐步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怎样教育孩子守规矩

怎样教育孩子守规矩

怎样教育孩子守规矩学习规划,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墨守成规,而是让孩子明白,守规矩,是为了更合适地与人相处,是为了在规矩里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守规矩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孩子守规矩方法1给孩子定规矩要简单、具体,比如“把床铺好”“地面无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柜里”等,而不是笼统的“把房间收拾好”。

2和孩子说话时,不要用问句,而要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请马上把玩具收起来”而不是“可以把玩具收起来吗?”否则孩子会从字面上理解成“玩具可收可不收”,并用一个“不”字一口拒绝你。

3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越冷静,孩子就越服帖、越乐意遵守规矩,你的耐心,会让孩子受到感染,学会耐心。

4面对面说话,跟孩子面对面,提醒孩子看着你,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脸上,最好叫孩子的名字,跟孩子产生眼神交流,这样就会有一种约定感,说起话来更有说服力。

5给予适当的后果,当父母的说教不见效的时候,往往会开始吓唬孩子,“我要把你的玩具都扔出去”、“以后再也不会给你买玩具了”,也许妈妈以前就说过这种话,孩子知道妈妈只是说说而已,不会实施,所以也就不当一回事。

要给孩子一个确实可行的后果,让孩子意识到你绝非说说而已。

6谢绝体罚,在吓唬不见效之后,很多怒火攻心的家长会选择体罚,体罚其实就是身体上的恐吓,让孩子生出一种畏惧,通过恐吓得到的顺从只是暂时的,或者等待着日后反弹,或者一直懦弱下去。

我们希望孩子是因为懂得道理而守规矩,而不是因为被恐吓而守规矩。

孩子需要懂得的规矩1、不能有粗俗、野蛮的行为俗语说“七岁看老”,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能有粗俗、野蛮的行为,家长规范孩子好的行为。

比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任何场合都不能乱扔垃圾、大吵大闹。

2、不能随意拿别人东西由于孩子年纪小,他们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不会预计事情的后果。

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就要注意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东西,对自己的东西享有自主权。

自然后果律教育方法应用于幼儿教育谈

自然后果律教育方法应用于幼儿教育谈
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 教育讲方法”不单是教师, , 许多家长、 学生都深信这样的一 个真理。 于是乎一股学习教育方法的热潮便涨了起来, 什么蒙 氏教育法、 挫折教育法, 赏识教育法……这本来是好事情, 但 由于人们的认识 、 使用不够科学, 往往演变成变相的惩罚 , 或 者过度的溺爱, 或者过分的专制等等。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 发展和落实,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 我反省能力、 我学习能力也 自 受到了重视。 如何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去感受?如何让
围的主导作用。首先, 教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敢说敢笑、 敢于 出错的真人 , 自己的真诚感染学生, 用 唤起他们的情感反应。
传统上那种不苟言笑、完美无缺的圣贤型教师往往无意中拉 开了师生的距离 , 给小学生造成压力。其次 , 教师要正确运用 集体舆论的动力作用,正面培养集体良好的规范与舆论。另
了, 他重装了好几次都没能把玩具装好。他妈妈看到了十分
生气 , 一股脑儿地把玩具零件锁进了抽屉里 , 并警告小男孩 说: “ 以后再不给你买电动玩具了, 你要是再拆其他玩具, 以 后连玩具也不给你玩! ” 当笔者对小男孩的妈妈说 : “ 这样做 不好吧 ! ” 她却 自豪地说 : “ 这你都不懂呀?你这个专业的大学 生没学过吗? 这用的是‘ 自然后果法 ’ 只要让他体会到拆 呀! 玩具的后果 , 那他以后就不会再拆玩具了……这可是大教育 家卢梭说的 … ” 。把玩具收起来, 这就是对小孩的“ 然后 自 果法” 教育?
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察?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 积累? 于是, 卢梭的“ 然后果法” 自 受到了重视和应用。 但人们
在应用“ 然后果法” 自 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得不到预想
的教育后果。笔者结合 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在幼儿教育中 应用“ 自然后果法” 应注意的问题 : 一、 科学把握“ 自然后果律” 前不久 , 笔者就碰到这样的一个事 : 一个5岁的小男孩 , 把妈妈刚送他 的生 日礼物— 一架漂亮的电动赛车给拆散

说教是什么意思

说教是什么意思

说教是什么意思说教,又称训诫,是指通过言辞或行动向他人传达道德准则、规范或价值观念的行为。

它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常出现在教育、宗教、文学、演讲等领域中。

说教的目的是通过言辞的力量,希望能够塑造人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以达到改变行为、教育人们的目的。

说教可以看作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育行为,它试图传达正确的生活观念和道德观念,以引导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说教的对象可以是个人、集体或整个社会。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如演讲、写作、行动、故事讲述等。

尽管说教通常是以道德观念为依托,但有时也可能带有政治色彩或宗教色彩。

说教的方式和手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顺从、劝说、讽刺、教育等方式来实现。

有些说教通过负面案例或者讽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引起共鸣,从而认识到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而一些说教则通过举例、引用名言、传递经典故事等方式,激发人们的思考,引起共鸣,从而接受并改变错误的行为。

然而,说教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

首先,言教太过频繁或强制,会导致人们对说教者产生厌烦或排斥心理。

有些人会将说教视作指责、约束或干扰个人选择的手段。

其次,说教的效果并不总是能够达到预期。

有时候即使说教者用尽心思离合巧妙地讲授,但无法改变听众的心态或行为。

人们在接受说教时会有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不是所有人都会从中接受到积极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说教,说教者需要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探讨和对话。

说教者应该尽量避免过多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应该尊重听众的意愿和选择。

此外,说教者还应该关注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则,做一个值得他人学习和尊敬的榜样。

总的来说,说教是一种传递和讲解道德准则、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行为。

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目的是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尽管说教的效果并不总是完美,但对于传播道德和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说教时,说教者需要关注听众的需求,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且以言传身教,成为他人学习的楷模。

说教与身教的应用

说教与身教的应用

说教与身教的应用说教与身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

说教指的是通过口头语言来教育和引导他人,比如说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父母可能用口头言语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企业管理中,上级领导可能会向下属进行说教,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

身教则是通过自身言行和榜样来影响他人,比如说教育孩子做好家务事,家长不仅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还亲自动手示范。

在企业管理中,更多强调身教,领导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榜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塑造企业文化和员工价值观。

在实际教育中,这两种方式需要不同的应用。

当需要快速传达信息、提供指导时,说教更为适用。

但说教也容易被人忽视或过于纯粹,难以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孩子的教育或企业文化塑造中,身教的作用更加关键。

身教能够直观地给出良好的榜样,同时也可以用对比效应帮助他人更好地认识和体会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说教和身教的效果也取决于针对不同的受众,应用合适的方式。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父母可以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故事、联想、比喻等方法,使孩子们充满兴趣,更好地理解道理。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可以通过让员工亲身体验来帮助员工明确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

在说教与身教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短期内迫切需要达成目标、传达信息时,说教是不错的选择。

但长期来看,身教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人的思想与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影响和塑造。

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说教和身教需要结合起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一出生,最先接触的就是家庭。

即使进入学校学习后,在家庭生活的时间依旧占主要部分。

原生家庭的教育会给一个人的一生都打上印记,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尤其如此。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一、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随时随地存在的。

良好的、温馨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是阳光的、积极的、充满爱的,心理的安全感得到满足。

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对来自外部的评价产生回应,孩子尤其如此。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经常受到父母鼓励、赞扬、夸奖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十足,性格活泼开朗,心理健康向上。

2.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

单亲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以及教育方法极端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较高。

中小学生处在性格和心理发展的形成时期,相对成人来说,心理更加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不完整,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的家庭也会让孩子心生焦虑,容易自闭和不愿与人交流;而过分宠爱孩子或者总是用物质奖励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家庭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1.摒弃说教,控制情绪,用情感教育感染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情感教育大于说服教育。

有的家长天天教育孩子,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却收效甚微。

家庭教育有感 言传身教胜过任何说教

家庭教育有感 言传身教胜过任何说教

家庭教育有感言传身教胜过任何说教今天在路上,看到了这样一幕:在路口等红灯时,旁边有位妈妈带着4、5岁大小的孩子也在等红灯,妈妈问孩子:“现在是什么灯啊?”“红灯!”“能不能走啊?”“不能。

”“对了,红灯停,绿灯行,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这个宝妈能够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默默的为她点赞。

可下一秒,却让我目瞪口呆。

“这边是红灯不能走,我们就先走这边。

”当时是东向西方向,红灯,可北向南方向正好也是红灯。

宝妈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东向西方向红灯不能走,就带着孩子走北向南方向的红灯。

不知道孩子这时有没有注意到北向南方向灯的颜色,不知道孩子心里有没有疑问“那个红灯不能走,这个红灯怎么可以走呢?到底红灯能不能走呢?”但愿孩子没有观察到北向南的红灯吧,这样至少让孩子知道正确的交通规则,不疑惑。

这位宝妈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实际经验教育孩子要准守交通规则,但是下一秒,自己却没有管住自己,带着孩子闯了个红灯。

言传身教是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它的前提是言行举止必须要正确,对自己说的话必须要做到,这样孩子才可能模仿家长或老师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效仿。

而这位家长刚开始做到了正确的言传身教,可接着就做了个错误的“言传身教”。

这样时间长了会让孩子产生质疑,分不清对错。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反思。

在教育孩子方面,大部分家长是以高姿态的方式在教育孩子,自己觉得:老子吃的盐都比你吃的饭多,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就得听。

家长们这种高高在上的状态,是一种不平等的状态。

这种教育的结果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也许当时表面孩子附和了你,可孩子心里是否真的信服了呢?当孩子越来越大时,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还行得通吗?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胜过任何说教,也就是说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一些家长就是这样,说的少,做的多,孩子们不自觉的就跟着学习。

这种家长所用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言传身教。

还有一些家长,言行不一。

教育心理学中的反应替代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反应替代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反应替代法
一、替代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注意其行为的后果而学会新行为的过程。

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二、替代强化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强化自己这种行为的现象。

表现为奖励或惩罚。

主要功能有提供行为信息、唤起或阻抑相应行为动机、情绪模仿、自我行为评价和体验榜样感受等。

要把替代强化良好地运用,就需要确立起正确的榜样形象,引导个体加强对榜样的精神感知,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并且将榜样的力量运用到自身,进行自我情感的陶冶,促进发展。

三、替代强化(Vicariousreinforcement)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

替代强化论就为榜样作用、从众、模仿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要控制人的行为,就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同伴示范(如老兵给新兵示范)等等使人们受到替代强化,激起相应的行为动机,产生预期的行为。

说教法有哪些方法

说教法有哪些方法

说教法有哪些方法说教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来传播知识、观点、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教育、引导、鼓励和启发他人,以达到改变行为、提高思维和塑造个人品质的目的。

在说教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讲述故事:故事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通过故事,我们可以讲述比喻、寓言或真实的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故事可以通过情感、冲突和转折点来引发思考和讨论,帮助听众更深入地领会教育的含义。

2. 提问式教育:提问是一种互动的方式,可以激发听众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引导听众主动思考问题、找寻答案,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育。

提问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开放式或封闭式的,可以从表面问题引导到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3. 演示或实例:通过演示或实例,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和说明事物的原理、规律或方法。

演示可以是物理的、可视化的,也可以是实践性的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或实例,我们可以帮助听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所学的内容,增强学习的效果。

4. 演讲和演讲技巧:演讲是一种说教的常见形式,通过演讲,我们可以向听众传递信息、知识和观点。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演讲技巧,如声音的变化、肢体语言的运用、表情的控制等,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讲的内容。

5. 多媒体和互动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互动技术成为说教中常用的手段。

通过多媒体和互动技术,如幻灯片、视频、音频、软件等,我们可以向听众展示复杂的概念和过程,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增加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多媒体和互动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说教的效果和效率。

6. 示例和模范:示范和模范是一种通过榜样来说教的方法。

通过展示成功的案例、优秀的个人或伟大的人物,我们可以激发听众的学习兴趣和追求卓越的动力。

示范和模范可以通过电影、名人演讲、实践经验等来进行,帮助听众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说教是什么意思2篇

说教是什么意思2篇

说教是什么意思2篇第一篇:说教的含义说教是一种常见的言行方式,指的是以讲解、劝诫或告诫的方式对他人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导。

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出现,如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

说教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引导他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避免错误和不良行为,以及鼓励他们做出积极的选择。

说教常常出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会通过对子女的言行进行教导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积极地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准备。

然而,说教并非总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说教的方式或内容过于严厉、一味灌输,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说教的方式和态度至关重要,建议在说教时要保持亲和力和耐心,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也常常使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他们会通过讲解知识、分享经验和观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说教,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学生也需要主动接受和倾听老师的说教,积极参与其中,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在工作场所,上级领导常常会对下属进行说教,以促进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

上级领导可能会指导下属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如何实施工作策略,或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等。

这种说教通常是基于领导者的经验和知识,并希望通过分享和指导,帮助下属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说教是一种常见的教育和引导方式。

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说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人认识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

然而,说教的方式和态度也需要合适和适度,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说教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应该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说教的意义和反思说教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首先,说教的意义在于可以向他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早喻教:汉代教育家贾谊重视太子教育,认为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因为婴幼儿时期孩子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品德,也会感染不良风气,在儿童尚未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时,需及早施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

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广纳知识,掌握其精要。

知耻改过:张履祥指出,人应当知耻,人不能没有耻辱观念,缺乏正确的羞耻观,才是真正的可耻。

同时张履祥提出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孩子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因此引导儿童逐步确立正确的羞耻观帮助孩子了解自身毛病所在,使其知过而后能改。

宽严相济:崔学古主张宽严相济,从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出发提出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过于严厉只会束缚孩子们的灵性,因此蒙师对儿童的态度应当宽厚仁慈一些,表情要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使儿童便会产生亲近之感,但在学习上对儿童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活动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儿童活动生活,具体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恭俭勤谨:张履祥认为,儿童初学,恭敬节俭,勤奋谨慎。

恭之实事,真正存有恭敬之心,一言一行均体现出恭敬之实。

生活上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注意节约,不铺张浪费。

勤谨,儿童学习要勤奋,做事要勤劳,不可懒惰,要有谨慎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不仅提高道德水平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情绪教育:陈鹤琴重视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注重创造温暖、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他认为父母应避免恐吓孩子,及时缓解和解除孩子痛苦和精神上的压抑,家庭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给孩子以积极的情绪教育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对招收十年动乱破坏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

最新-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惩罚方式 精品

最新-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惩罚方式 精品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惩罚方式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

著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

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

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

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

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

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

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4、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有的父母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方法结合起来了他们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画了叉,就拿走一个奖励品。

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为使所有奖励品都完整无缺。

总而言之,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能够足够吸引孩子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浅谈家庭教育之树立规则从家里开始

浅谈家庭教育之树立规则从家里开始

浅谈家庭教育之树立规则从家里开始发表时间:2020-11-20T13:44:17.32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作者:郑爱利[导读]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但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孩子之所以难以养成好习惯,也许是我们给他建立规则的方法不恰当。

郑爱利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西关幼儿园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但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孩子之所以难以养成好习惯,也许是我们给他建立规则的方法不恰当。

家庭是制造人的场所,而养育是制造人的过程。

毫无凝问,爸爸妈妈是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人。

所有不可爱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受伤的心灵,树立规则从家里开始,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关键词:规则和规则意识;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孩子违反了规则怎么办什么是规则?对于孩子来说,建立规则有什么意义?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对孩子来说,规则是孩子的一日常规,是对孩子日常生活的限定范畴。

规则能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能为孩子的安全设立界限。

什么时候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开始跟你说“不”了,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这说明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了,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了,这个时候最适合跟孩子建立规则。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会上,有位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平静地回答:“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

执行规则,能使孩子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但如果缺乏规则意识,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培养规则意识的误区一、有问题的“规矩”,难成“方圆”有的家庭规则指向不明,甚至有错误的指向,如孩子在和别人抢玩具时,有的爸爸妈妈不管不问,导致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说教与身教的应用

说教与身教的应用

说教与身教的应用
说教和身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分别指对学生进行口头教育和对学生进行身体实
践的表现。

虽然两种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其独特的
应用。

在一些需要传授知识或技能的场合,我们可以选择用口头教育,即说教来讲解相关的
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效地传递信息,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听众可
以方便地理解和吸收。

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故事和实例等机智的手段来加深听众的印象。

当我们需要传达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原则和价值观时,身教可以成为一种更
有效的方法。

身教是一种行动式的教育方式,即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成为一个榜样,而不仅仅是一名传授知识的老师。

我们可以通过
自己的行为展示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激发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除了在传授知识和价值观时,说教和身教还可以应用于处理特殊情况。

当学生出现行
为不当或不负责任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选择采用说教的教育方式,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他
们理解自己的错误并对未来作出改变。

当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身教
则更为重要。

通过我们的行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良好的行为规范,并更容易培养
自己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说教和身教都应该在
适当的时候得到重视和运用。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用我们的言
行来教导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如何教育孩子-代替惩罚的几个小技巧

如何教育孩子-代替惩罚的几个小技巧

如何教育孩子-代替惩罚的几个小技巧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的时间或者追加他的痛苦。

承担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1、惩罚和承担自然后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吗?一位父亲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惩罚和承担自然后果的区别:儿子向我借毛衣搭配他的牛仔裤,我说:“可以借给你,但要好好爱护。

”一周以后,我在他房间里一堆脏衣服的下面发现了我的毛衣。

毛衣后面蹭的都是粉笔末,前面也溅上了肉酱。

我气疯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如果他当时在的话,我一定会告诉他,取消周日和我一起看棒球比赛,把票给别人。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我已经平静了一些,但还是很生他的气。

他向我道歉。

一周后,他又来找我借。

我说:“不行!”没有说教,没有长篇大论,他自己知道为什么。

一个月后,他又来向我借T恤血衫,参加学校的校外活动。

我告诉他:“我需要一份书面保证,保证我的T恤衫归还时完好无损。

”晚上,我收到了纸条,上面写着:如果你借给我T恤衫,我会想尽办法让它保持干净。

我不往黑板上靠。

我不把圆珠笔放在口袋里。

吃饭的时候,我用餐巾纸遮住。

这张纸条让我很满意。

我认为,如果他肯花时间写下来,那就应该也能做得到。

T恤衫第二天晚上就还给我了,干干净净地用衣架挂着。

这就是一个承担自然后果的事例。

其中一个自然后果是:借别人的东西损坏了,物主会生气;另一个自然后果是:物主不愿意再借给你任何东西了。

还有一种可能:物主改主意,可以借给你,但是需要你作出承诺,保证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物主不必对你采取什么行动,他的真实反应比起“为了你好”的惩罚方式,更容易让人从中吸取教训。

2、暑假里,儿子的表弟住在我家,两个孩子玩得很热闹。

一天,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堆桔子皮。

当我问他们“谁干的”的时候,他们都互相指对方。

我该不该找出是谁干的,然后惩罚他? 当家长问“谁干的”的时候,孩子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家长就会觉得“一定有人撒谎”。

说教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包括

说教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包括

说教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包括说教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指通过言谈行为向他人传授道理、观念或价值观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种正式的教育手段,常常在学校、家庭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使用。

首先,说教可以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往往通过讲解和说教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的知识。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和技能。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说教向学生解释数学公式的原理,帮助他们掌握数学计算方法。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通过说教的方式向孩子传授生活技能,如家务劳动、人际交往等。

其次,说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它可以通过道德的规范和准则来引导他人的行为和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通过说教告诉学生什么是对和错,鼓励他们遵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

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说教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道德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再次,说教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意。

通过说教,教育者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帮助他人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新的想法。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社会教育中,一些专家和学者通过演讲和讲座的方式向公众传授知识,同时引导听众思考,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最后,说教可以用于传播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

通过说教,教育者可以向他人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演讲和说教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奉献社会的重要性。

在社会教育中,一些公益组织和社会活动也采用说教的方式,向公众传达环保、公益活动等的意义,激励人们主动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总结起来,说教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激发思考和创新,传播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

当然,在运用说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以便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后果教育替代说教(图)
作者:
2011-08-23 天津网-数字报刊
理想的个性是既不任性,又有主见。

可是,大多数人要么优柔寡断无主见,要么任性胡来肆无忌惮,为什么?主要原因来自童年时家长没能建立平衡的育儿理念。

如果家长能在孩子三岁前满足童心和好奇的一切需要,孩子就不会哭闹撒泼任性。

而恰恰是得不到好奇心满足的孩子才会哭闹甚至撒泼,如果这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哭闹和撒泼妥协,孩子就会变得任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扩大趋势,终将变得狂妄自大,为所欲为了。

要使孩子个性平衡,需掌握以下规则:
规则一:从小事做起,给孩子选择权
起床穿衣——
妈妈:你今天穿这件红的还是蓝的连衣裙?
孩子:我要穿那件紫的。

妈妈:对不起,你只能在红蓝两件中选择。

孩子:不嘛,我就要穿那件紫的!
妈妈:妈妈给了你选择权,现在你该听妈妈的。

红的还是蓝的?
孩子哭起来了,甚至可能发脾气了,妈妈要保持冷静,这时候一定不能对孩子妥协,对态度不良的孩子妥协就是放纵和溺爱,是智慧育儿的大忌。

这一规则如果及早建立,有两三次就会顺利让孩子在有选择的权利下不任性。

规则二:尽量让孩子为自己的事做决定
比如选择上美术班还是钢琴班,完全可以让孩子自选。

大多孩子学美术或学钢琴本不是为了进入专业领域,而只是为了陶冶情操,那就让孩子自己决定,这就给了孩子行使主见的机会。

规则三:有碍道德和健康的事家长不能妥协
如:爸妈星期天要带孩子去探望病中的友人,孩子却哭闹着想在家玩儿,怎么办?不能妥协,这是培养孩子奉献爱心的机会。

可给孩子带几个玩具为伴,同时坚持冷静与温和,给孩子树立坚守原则不妥协但能控制情绪的样板。

再如:孩子要吃巧克力蛋糕,妈妈说巧克力不健康吃水果吧,孩子不听,怎么办?妈妈可提出条件,你可以吃一小块蛋糕,之后必须刷牙两分钟。

这是克服孩子任性的折中法,不妨一试。

规则四:让孩子从后果中吸取教训
如:该锻炼了,爸爸问孩子,你去散步还是去踢球,孩子说我要在家看电视。

爸爸脑筋急转弯说,可以,不过,这星期其余日子都不能看电视。

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去运动,还是体验一星期没电视可看的无聊后果。

再如:孩子没听家长的话,将自己心爱的玩具放在阳台上淋雨了,他向妈妈要钱再买一个新的,怎么办?告诉孩子:不是说过玩具不要丢在阳台?很抱歉,这是你的错,你只好等待玩具干了再说。

孩子当然不高兴,会哭、会纠缠,大人要保持冷静,不妥协,也可使用冷处理,装作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孩子的负面行为。

不良后果的能量是巨大的,能让孩子牢牢记住教训,比起爸妈的说教、打骂奏效得多。

注意事项
●孩子的长进靠的是爸妈的样板,家长素质高,孩子自然优秀。

妈妈在提高自己的同时要加紧学习育儿技巧。

●规则越早建立越好。

●家长的规则以及让孩子所做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年龄。

●不要给孩子两个以上选择,选择过多等于没选择。

●规则要明确,语言清晰简短,孩子一听就明白。

●有时可以只用后果教育替代说教,让孩子从后果中吸取教训,学会有主见和责任感。

如此下去,即可在孩子四岁生日前培养出既不任性又有主见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