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
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练习课(二)》设计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练习课(二)》设计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第十二课时练习课(二)教学内容: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教学难点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2.实物演示(1)复习回顾P40、例1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2)复习回顾P40、例2①出示P40、例2(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有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个.②请一个学生道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下面的步骤同例1的第③~第⑥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出示例4,移动例1的板条得到例4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有8个小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也就是每2个正方体为一份,每次就拿出2个小正方体,没分完,再拿出2个正方体放1堆,直到分完为止.)(5)问:“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4堆.(板书:4)2.教学例5.(1)出示例5,移动例2的板条得到例5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3)提问:“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2个放一盘,就是说每份是2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4)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在分桃子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5)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桃子的全过程.)师生小结:6个桃,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板书:3)(6)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6÷2=3(盘)](7)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8)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3.对比感悟(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2)问: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4.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三、巩固练习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12÷□=□(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__________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知道:(1)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2)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四、归纳质疑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求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70—71页教学目标:1.结合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较简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二-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表内乘法的应用,以及通过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并培养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乘法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将乘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熟练掌握表内乘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表内乘法,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并学会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二2. 重点内容:表内乘法的应用,乘法的实际意义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2. 口头作业:向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并学会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中,需要关注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复习表内乘法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已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乘法口算题,让学生快速回答,检验他们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亲密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育同学动手操作技能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技能。
教具预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伙伴。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1、解读题意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2、感知不同分法请同学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依据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
2×4=8,4个2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组。
12里面有6个2。
2、提升练习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同学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同学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同学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觉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立场:1.结合教学使同学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惜大自然的教育。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二-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二-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1~100的数,体会数的位数和大小的变化;2.能正确地比较2个数的大小;3.能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4.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综合运用数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练习题卷及答案;2.学生准备好笔和作业本。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温习1~100的数的读法,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在口算的基础上写出所有的十位数;2.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知十位数的推算方法,并牢记。
步骤二、讲授1.用练习题展示“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并讲解;2.对于“大于”和“小于”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变化,并通过多种情境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巩固运用;3.通过有关图示的习题巩固学生知识。
步骤三、练习1.让学生开动笔,认真完成练习题;2.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积极思考解题方法;3.练习时间完毕,学生交卷。
步骤四、讲评1.老师收学生练习卷;2.分析题目难易程度,引导学生探讨解题方法和思路;3.分享优秀答案,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教学评估1.练习题中的知识点,均与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相对应,使用多种题型对学生进行评估;2.个别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及时进行辅导,并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3.在讲评环节及时指出同学在答题中的错误,并以此为契机让他们更加认真对待学习。
教学反思1.通过改变学生之前应有的思路,和通过习题佐证,让学生感知到数学中“大于”和“小于”的含义;2.在课上及时提醒调整学生在想象中的错误习惯,使习题能够更加全面的满足教学目的;3.结合生活实际情形的练习,让知识更亲切、更容易被吸收;同时细心的在讲评中指出学生们在做习题时的错误,并为之分析引导,从而让学生可以逐渐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忘记口诀、计算不准确等问题。
此外,学生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通过实践、探索和交流,提高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新课:讲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求商的基本步骤。
3.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巩固新学的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确认除数(2~6的乘法口诀)2.试商(根据乘法口诀进行计算)3.调整商(根据乘法口诀进行调整)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结果和课后作业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练习课)教案
师:老师带来了一盒小礼物,不知
道里面有多少个,想要把它们平均分给
我们班的3个小朋友,想一想要怎么分。
活动意图:
学生已学过乘法口诀,有些学生在“分”之前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想到“分”的结果,忽略对过程的理解。
设计这个环节,不知道“分”的物品总数,就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冲突,不得不激起学生去思考“分”的过程。
根据具体要求去进行平均分活动,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体会一个一个分的必要。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师: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说说看:“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
2.用小圆片代替橘子,动手操作,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师:拿出18个小圆片,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1)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2)小组内交流平均分的方法。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教师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师:3个3个地分,为什么会正好分完?你是怎样想的?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一个一个地分,仔细准确,几个几个地分,省时方便,但无论怎么分,最后每份都要同样多,这才是平均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书写1-100之间的数字。
2.能够按顺序认读、读写、比大小。
3.能够认识并解答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教学重点1.数字1-100的认读和书写。
2.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计算器、小数字玩具。
2.小学生数学练习册。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用数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认读数字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1-100之间的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并在小组内互相询问。
三、书写数字1.学生练习在练习册上书写数字,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数字。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书写数字的笔画顺序。
四、加法运算1.教师用小数字玩具示范简单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一起进行。
2.学生分组练习加法运算,并向全班汇报答案。
五、减法运算1.教师引入减法概念,让学生理解减法是从较大数中减去较小数。
2.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练习,并讨论不同答案的可能性。
六、练习巩固1.学生在练习册上继续完成加减法运算练习。
2.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水平。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认读数字、书写数字、加减法运算中的表现。
2.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并作出评定。
3.通过小组互评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1.练习册上的未完成题目。
2.背诵数字1-100。
3.完成家庭作业,包括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拓展活动1.利用计算器进行更复杂的加减法计算。
2.制作数字卡片,玩数字游戏,增强数字概念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并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认识几时几分》,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时间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了解时钟的构成,认识小时和分钟的表示方法,以及学会如何读写几时几分的时间。
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但是,对于具体的几时几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几时几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几时分分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几时分分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掌握时间知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如起床、上学等,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几时分分的表示方法,讲解小时和分钟的读写规则。
3.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纠正、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知识:通过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几时分分的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几时分分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3、列出除法算式
被除数是30,除数是6,商是5.
把40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5个。
板书
设计
除法练习课
○○○○○○○○○
课堂小结
二、探索新知
(三)自主学习
练习三第三题
(1)看懂图题后,先分一分,再写出除法算式。
(2)对比右侧图和下图
○○○
先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这两幅图都可以用6÷3=2表示,它们的意思也一样吗?
(四)小组合作
1、跟进练习:练习三第7题
2、练习三第五题
你能说说图意吗?你打算怎样圈?
一边圈一遍数,按照“1个4,2个4,3个4……”这样数下去。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
(六)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练习三第1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说清楚分什么?怎么分?结果怎样?
课堂检测
1、看图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
○○○○○○
□×□=□□÷□=□
○○○○○○○○○○○○
□×□=□□÷□=□
2、40÷5=8,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教学设计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除法练习课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能利用所学的除法知识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问题的能力。
重点
能利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能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并书写0-100之间的数字。
–能够认识并掌握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利用最简单的加法口算游戏及数轴游戏增强对数学认知。
2.能力目标:–能够合作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串联工于整体,发现问题进行解决。
–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认知与书写。
2.掌握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对十内加法的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2.通过口算游戏增强对数学认知。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十六方小计算石、计数器等。
3.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加法口算游戏、数轴游戏练习册。
4.教师备课材料:教案、教学课件、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数字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出从0到100的数字,帮助学生复习数字的书写。
2. 概念讲解•通过示范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快速计算达到正确答案。
3. 练习与活动•利用十六方小计算石和计数器进行口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练习并加深对十内加法的理解。
•进行数轴游戏,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数值的标注和计算,增强数学认知。
4. 总结和拓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合作解决问题,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0-100之间数字的认知与书写,掌握了十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口算游戏和数轴游戏巩固和提升了数学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完成加法口算游戏。
2.完成数轴游戏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十内加法的口算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下一次课会针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更细致的讲解,并增加相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
分的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根据题目求平均值。
3.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概念。
2.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课件或板书。
2.学生练习册。
3.计算器。
4.各种形式的题目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举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2. 讲解
1.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总数除以个数得到的结果。
2.给出例题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知识。
4. 拓展
老师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平均分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习1.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讲解示范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分组合作,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并写下解决过程。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1.方法:找规律、列式计算、逻辑推理2.技巧:理清思路、多角度思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下节课如何继续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本对教学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第3课时的练习课,内容主要围绕表内乘法(一)进行。
学生将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巩固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乘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乘法口诀表、练习题。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针对练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讲解。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2. 练习题3. 解题步骤和答案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均围绕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第3课时的练习课展开,旨在巩固学生的乘法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应用,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乘法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游戏导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乘法相关的游戏,如“乘法接龙”、“乘法猜猜乐”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
二、练习1. 练习题的设计:练习题应紧扣教学目标,难度适中,既有基础题,又有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的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的数学教学设计第1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
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
学生看图思考并*完成。
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
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2篇: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练习课(一)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设计:一、计算1、口算35+429+670+3040+639+245-873-569-22、计算19+2846-3739-1648-22二、用数学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姐姐2531322934妹妹1948283036合计:问:合计是什么意思?2、第15页第9题让学生*完成3、第15页第10题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注意提出问题*的多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4、第22页第10、12题学生*完成5、第22页第113题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6、第25页第5、6、7题让学生*完成教学反思:练习课(二)教学内容:练习四教学目的: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练习课》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练习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正确解答“平均分”的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除法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除法算式。
2、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练结合法通过讲解例题和学生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回顾除法的含义,提问:什么是平均分?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举例说明: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几个?怎样列式?2、基础练习出示一些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如:把 8 个香蕉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强调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提高练习出示较复杂的问题,如:有 20 朵花,每 5 朵扎成一束,可以扎几束?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
再如:小明有 18 元钱,买 3 元一个的笔记本,可以买几个?让学生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4、拓展练习呈现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问题,如:妈妈买了 24 个苹果,小明和他的 3 个小伙伴平均分,每人分得几个?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解题思路,再独立列式解答。
5、游戏环节设计“分水果”的游戏,准备一些水果卡片,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进行平均分。
例如:有 15 个草莓,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6、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练习课》设计
二年数学下《第二单元练习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巩固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除法的含义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2)能够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练结合法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游戏竞赛法通过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如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口诀求商等。
(2)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基础练习(1)出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让学生直接写出商。
例如:12÷4= 18÷6= 25÷5=(2)填空练习:被除数是 16,除数是 4,商是()。
20 里面有()个 5。
(3)选择合适的口诀求商:计算 8÷2 时,想口诀()。
A 二四得八B 二八十六C 一八得八3、解决问题练习(1)出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如:①有 18 个苹果,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②小明用 20 元钱买了 5 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多少钱?(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并计算。
4、拓展练习(1)出示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如:①把 24 个气球平均分成 8 组,每组有几个气球?如果每组 3 个气球,可以分成几组?②一本书有 30 页,小红每天看 5 页,几天能看完?如果她 6 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2)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二》的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二》的教案设计小学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二》的教案设计「篇一」第二单元线与角第课时:[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第15-16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1、画一画: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
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
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第课时:[教学内容] 平移与平行(第17-19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第二单元练习课》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练习课》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教案【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前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练习:
第3题:
分一分,说一说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
然后说说分的过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
平均放进3个盘里, 每盘放个。
第4题:
圈一圈,说一说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
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
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