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期末论文
《微生物学》霉菌试验方法改进论文
浅谈《微生物学》霉菌试验方法的改进摘要:通过对霉菌培养方法、观察方法的改进,能够简便、清晰、完整的观察到三种霉菌的形态特征,充分的发挥了试验课的作用。
关键词:霉菌培养菌丝体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微生物实验能力和微生物应用技术的有效途径[1]。
新的教学大纲中,试验内容较多、试验目的明确,但对试验方法、试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2] [3] 。
如:在霉菌试验中要求学生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特征,但是霉菌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制成的标准玻片重叠多、形态模糊、不易观察。
因此,不仅要做好霉菌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而且要引导学生规范的制作标准玻片和认真观察霉菌完整的形态特征。
1 改良霉菌培养和接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紧密配合理论教学,对传统培养霉菌的培养和接种方式不断的进行改进和改良。
首先,对接种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载玻片平板培养代替玻璃纸培养法:先把无菌载玻片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再把溶化后冷却至65℃左右的马铃薯培养基或马丁氏培养基倒在上述准备好的无菌培养皿的载玻片上(培养基的量应少许即可,越薄越好)。
待培养基冷却后,接种培养一改接种孢子为接种霉菌悬液:分别用无菌接种针,挑去青霉、曲霉及根霉试管斜面上的孢子,放入5ml无菌试管水中,制成饱子悬液。
用无菌接种针沾取少许孢子悬液,接在平皿底部的载玻片培养基上,接种量要少,为了防止水分流失,将其用保鲜膜包住培养,28℃条件下,根霉培养2天、青霉和曲霉培养3~5天,湿度保持在70%,待载玻片上霉菌的菌丝体长好后,就可以取出观察。
2 优化玻片制作过程由于霉菌的菌丝粗大而有分枝,在固体基质表面生长时,往往是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并形成较厚的一层菌丝体。
为了避免在制片过程中菌丝相互缠绕与断裂,故观察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常常不用挑取法而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或皿盖上贴玻璃纸培养法,在以往的观察霉菌实验中,需要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还需用50%乙醇清洗脱落的孢子并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滴一滴石碳酸棉蓝、盖上盖玻片后,进行观察[4]。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简介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体。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生物体。
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具有单细胞结构,无细胞核,一般通过分裂繁殖。
真菌与细菌相似,也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但它们有细胞核和细胞壁。
病毒是最简单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细胞结构,需要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原生动物则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是真核生物,通常具有多细胞结构。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
微生物还是水环境中的关键成分,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维持水体的清洁和健康。
另外,微生物还参与了氮循环、硫循环等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它们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在腐烂和分解过程中,微生物还参与了有机物的氮、磷、硫等元素的释放和再循环。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如抗生素、酶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的应用微生物学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特征,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土壤肥力的调节和农作物的生长促进。
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可以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学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涉及到食品安全、食品工业、酿造业等许多领域。
微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结论微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_微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_微生物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生物科学论文1400字(一):基于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需求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微生物学课程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位必修课之一。
结合高校微生物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趋势,因此开展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作为林业院校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理论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接受应用生物科学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林木种质创新、应用微生物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技能;同时学习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知识,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林业、工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微生物学课程作为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位必修课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教学过程和学生就业实习的工作过程有机地融合,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用的人之间完美对接,基于此,微生物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以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需求确定微生物学课程目标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重点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服务于农业、林业、工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与微生物等相关课程之间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微生物学课程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基于此,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以企业所需人才为培养方向,确定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结合微生物检测、质量安全控制等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微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2以学生实践能培养为目标确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重点实验技能。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较多,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加琼脂、线绳怎么包扎的简单问题。
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学论文
根据您的需求,我为您提供以下微生物学领域的论文选题:
1.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的特征及机制研究":该论文主要关注微生物如何降解有机废物,并探讨降解机制和代谢途径。
可以讨论不同类别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该论文研究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如利用微生物降解重金属、石油烃类等污染物,探讨其修复效果、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
3. "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宿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该论文探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宿主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与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关联性。
4.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该论文研究抗生素耐药基因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机制,如医院、家庭、农业环境等,并探讨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传播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影响及其对治疗方案的挑战。
5. "微生物制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该论文研究微生物制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如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料等。
探讨微生物制剂与传统农业方法的比较,评估其对农作物生产、土壤健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贡献。
这些论文选题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重点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深入研究。
微生物论文范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类、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的介绍,阐述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在医学上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保护作用。
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微生物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引言微生物是指体积小、结构简单、无细胞核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微生物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既可以引起疾病,也可以用于医学上的治疗和保健。
因此,对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生理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
根据形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可以根据其形态、染色性质和代谢特征进行分类。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可以根据其菌丝的形态、生长方式和产生的孢子进行分类。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其次,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
微生物的生理学特征微生物的生理学特征包括其代谢途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率等。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包括厌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
厌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乳酸、酒精等代谢产物。
有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减少,且GJ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对甘草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长。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1甘草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
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xusbrevifoliNutt的树皮中分离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xomycesndrene 能产生紫杉醇,这一研究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兴趣。
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
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rium。
有学者发现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
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ZG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纳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cillustroph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enibcilluspolymyx)、枯草芽孢杆菌(Bcillussubtilis)、Penibcillusehimensis。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生物学微生物论文学生物专业的同学们,你们的毕业论文准备好了吗?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呢?以下是关于生物学微生物论文,欢迎阅读!生物学微生物论文【1】生物医学中核酸适体应用分析摘要:核酸适体是一种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而出的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和分子,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1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医学诊断1.1生物大分子检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
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
运用核酸适体能够通过GIC方法实施扩增的特点,增强酶联核酸适体诊断方法的检测精确度,把两种不一样的核酸适体组合到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两个相近的结合位置上,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
环境微生物学论文(1)
论述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字:细菌基因突变抗生素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
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菌里含有一些酶的基因。
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
这种细菌的来源常常都是由于人们太多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感冒或流感。
另一原因是用的抗生素不合适,这些细菌常是用比较高级的抗生素产生的。
比如,第三代头孢霉素或碳青霉烯等药用得太多,就会产生。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
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微生物论文2000字
微生物论文2000字植物和微生物的演化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
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
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
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
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
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
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
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
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
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
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
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
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
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
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
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
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
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
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
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医学微生物论文范文2篇
医学微生物论文范文2篇医学微生物论文范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
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
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文化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
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
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
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
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1案例引导教学法《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
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
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生物生物论文篇一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
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
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
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
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微生物在啤酒工业中的应用姓名吴昊旻学号1110521224所在学院轻工学部食品科学与制药学院专业班级11食品(2)班指导教师赵萌日期2013-5-引言: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现在国际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辅助原料。
有的国家规定辅助原料的用量总计不超过麦芽用量的50%。
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
在2009年,亚洲的啤酒产量约5867万升,首次超越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地。
19世纪末,啤酒输入中国。
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市首先建立了乌卢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厂;1901年俄国人和德国人联合建立了哈盖迈耶尔-柳切尔曼啤酒厂;1903年捷克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巴伐利亚啤酒厂;1903年德国人和英国人合营在青岛建立了英德啤酒公司(青岛啤酒厂前身);中国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厂是190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其次是1914年建立的五洲啤酒汽水厂(哈尔滨),1915年建立的北京双合盛啤酒厂,1920年建立的山东烟台醴泉啤酒厂(烟台啤酒厂前身),1935年建立的广州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前身)。
当时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不大。
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并逐步摆脱了原料依赖进口的落后状态。
1979年产量达到510Ml,1986年产量达到4000Ml。
中国的啤酒于1954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当时出口仅0.3M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Ml。
啤酒酿造工序啤酒酿造有五道工序,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后熟三个过程。
原料粉碎:将麦芽、大米分别由粉碎机粉碎至适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
微生物毕业论文
微生物毕业论文微生物毕业论文微生物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微小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对于微生物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的好奇心,更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健康和环境问题。
在毕业论文中,我将探讨微生物的多个方面,从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到其在环境保护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从海洋深处到高温的温泉,甚至在极端的条件下,如极寒地区和高压环境。
微生物在地球上的数量是巨大的,其总生物量远远超过其他生物。
此外,微生物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有着不同的形态、代谢途径和生态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参与了许多生态过程,如有机物的分解、氮循环和土壤形成等。
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物修复,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除了环境保护,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和风疹等。
但是,微生物也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例如,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产药物,如抗生素、疫苗和生物制剂等。
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农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和保质期的延长。
例如,酵母菌可以用于面包和啤酒的发酵,乳酸菌可以用于制作酸奶和奶酪。
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改良和植物保护。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固氮能力和生物肥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最后,我将讨论微生物研究的前景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理解将不断深化。
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如基因测序和单细胞分析,将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学论文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微生物学论文会计072 袁璐 0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微生物更是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关键作用。
在整个生物界中,各种生物体形的大小相差十分悬殊,微生物由于其形体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大共性特征:1. 体积小,面积大。
这有效地增强了微生物的信息沟通能力,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特征。
2. 吸收多,转化快。
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3. 生长旺,繁殖快。
它使得对生物学理论的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间减小,经费降低,效率提高。
4. 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对地球上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堪称生物界之最,其有益的变异后代可以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微生物的分布广,种类多这一特点,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既然微生物有如此的五大共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必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常吃的酱腌菜,腐乳,米酒都是粮食用微生物加工后的产物;真菌类的灵芝,虫草可以治病,银耳、木耳、蘑菇、平菇是,美味佳肴,它们都属于微生物。
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体及其活动的科学领域。
自17世纪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或原生动物,它们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存在。
微生物不仅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还是医学、工业和环境科学的重要领域。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微生物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对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进行描述和研究。
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其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等;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其结构由菌丝和孢子组成;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动物,它们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部分: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功能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死亡的生物体转化为无机物质循环回生态系统;真菌在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来源;病毒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并复制自身,对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形成挑战;原生动物可以通过摄食其他微生物维持生命,并在生态系统中起到平衡的作用。
第三部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
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感冒、肺炎和艾滋病等。
另一方面,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生产抗生素和疫苗等。
此外,微生物还在食品加工、酿造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微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培养和染色等,用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形态特征。
现代的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生态功能。
此外,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学的进步。
医学微生物论文
医学微生物论文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医学专业留学生掌握医学相关主要病原微生物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微生物论文范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
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
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文化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
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
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
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
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1案例引导教学法《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
微生物课程论文
微生物课程论文微生物课程论文:探索微生物世界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课程的研究主题,即微生物世界的探索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
我们将分析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微生物研究的前沿发展,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微生物课程研究的新视角。
一、引言微生物是地球上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生物群体,它们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微生物课程则是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主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阐述微生物课程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以展示微生物课程的重要性。
二、微生物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微生物课程通常涵盖了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学、遗传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此外,微生物课程还会教授实验操作技能,如培养、分离、鉴定等,以使我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知识。
三、微生物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微生物在生物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微生物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在农业方面,微生物可以用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等。
此外,微生物还在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其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四、结论微生物课程作为生物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学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微生物的基本特性、研究方法以及前沿发展,还能认识到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也指出了微生物课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未来微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五、展望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未来,我们期待微生物课程能够增加更多实践操作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实验技能。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结课论文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结课论文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是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与环境保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对于我们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微生物在有机物的分解、循环和转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氮、磷、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微生物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和生态适应性,可以通过分解和转化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石油类化合物、重金属等。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有助于建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机制,促进生态农业、生物防治等环保技术的发展。
三、环境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环境微生物学对于人类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与我们密切接触。
研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控制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水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人类身体健康。
四、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土壤和植被健康,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利用微生物资源可以开发绿色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论: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学科。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2 年10 月25 日一、摘要: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研究和应用的潜力巨大。
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含义、特点、标准类型及研究、行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生物肥力、及核心作用,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二、关键词:微生物肥料固氮菌土壤肥力复合肥应用现状发展前景三、前言: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菌肥、接种剂,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研究和应用的潜力巨大。
微生物能在保护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以及在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已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在人类面临能源危机、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压力下,为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条必由之路。
据2004年的统计,生物肥料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如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等已成为肥料的主力军,其用量超过150万吨,约占我国生物肥料年产量的3o%,而这一数字还呈不断上升趋势。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微生物的作用和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将会更为突显。
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含义、特点、标准类型及研究、行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生物肥力、微生物在土壤生物肥力形成和维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四、正文:微生物肥料(英文名称:microbial manure)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活细胞制备而成的肥料。
主要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抗生菌剂、复合菌剂等。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生物肥料制品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一方面从狭义上讲,仅仅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促进植物吸收养分,提高产量、质量等(以研究的很彻底的根瘤菌为主);另一方面,一些微生物不仅从提高植物营养物的供应量,还可以分泌植物激素等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等(以PGPR菌肥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艾滋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艾滋病药物的开发 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因此抗菌肽极有希望成为新一 代抗生素的替代品。 ( # " 应用在动物转基因工程中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人们把抗菌肽基因转 化进入微生物的表达系统, 或直接将抗菌肽基因导入 动物体内表达, 可明显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和传染病 防治。如用腺病毒为载体, 将人 M MH! 1 基因导入鼠 体内后, 小鼠的血清及肺中 M 它 MH ! 1 含量明显增加,
摘要: 抗菌肽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 具有广谱抗菌能力, 是天然的免疫防御系统, 对病毒及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与传统抗生 素作用机理不同, 抗菌肽不会产生抗药菌株, 是新一代抗生素的理想替代者, 具有极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关键词: 抗菌肽; 作用机制; 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 ( ’ !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12 * , 3 " & , + -+ 42 & , 5 " 3 & % # , " * 6 % & , 1 % 7 ) / ) ) ) , ! " ! / 0 1 2( 3 + 4 5 6 0 89 3 : 5 + 3 : 6 7 , ; ( , ; ! # < 3 5 4 5 ? : A B C ? 6 B 5 D0 E : 6 F G : 68 6 3 H ? A F 3 B 0 E : 6 F G : 6" $ % & " ! 7 => @ 7 = 7 , ) " # < 3 5 + ? 4 ? I B A 5 6 3 I FJ ? F ? : A I G/ ? 6 B ? A 5 D K G : 6 G : 38 6 3 H ? A F 3 B K G : 6 G : 3 " & & & ’ " 7 = 7 : 2 5 7 & # " 3 & * 6 B 3 L : I B ? A 3 : 4 ? B 3 M ? FN ? A ?N 3 M ? 4 F A ? : M 3 6 L 3 5 + 5 A : 6 3 F C: 6 MG : MN 3 M ? F ? I B A E C: 6 B 3 L : I B ? A 3 : 4 : L 3 4 3 B # O G ? ? A ? 3 6 6 : B ? 3 C P @ @ = @ 7 @ = =N , C E 6 3 B M ? D ? 6 F ? F F B ? C: 6 M : 4 F 5 I 5 E 4 M 3 6 G 3 L 3 B H 3 A E F : 6 M I : 6 I ? A I ? 4 4 F #Q 3 B G B G ? B A : M 3 B 3 5 6 : 4 : 6 B 3 L 3 5 B 3 I D E 6 I B 3 5 6C ? I G : 6 3 F CM 3 F F 3 C 3 4 : A 3 B G ? : 6 P = = =B , B 3 L : I B ? A 3 : 4 ? B 3 M ? FN 5 E 4 M6 5 B I : E F ? B G ? : 6 B 3 +C ? M 3 I 3 6 ? ? A C, N : F B G ? 3 M ? : 4 F E L F B 3 B E B ? 5 D B G ? 6 ? N7 ? 6 ? A : B 3 5 6 : 6 B 3 L 3 5 B 3 I F : 6 MG : M D 3 6 ?C : A R ? B @ @ 7 ? S 4 5 3 B : B 3 5 6 D 5 A ? A 5 E 6 M # @ 7 : ; 8 % + # 1 7 : 6 B 3 L : I B ? A 3 : 4 ? B 3 M ? F : 6 B 3 L : I B ? A 3 : 4C ? I G : 6 3 F C; C : A R ? B ? S 4 5 3 B : B 3 5 6 @ @ @ 9:
[ ] , 伤愈合、 白细胞趋化以及促进血管生成等功能 ; 来 [ ] ( 等 在研究天蚕
人的抗菌肽 " " D & E & ’ A = ’ " ! 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使细菌不能维持正常的细胞形态而生长受阻, 并使细 胞壁穿孔, 导致细胞死亡。 ( 抗菌肽的市场开发前景 抗病毒药物 ( # . 用于开发新型抗菌、 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 细菌的抗药性已成为当今 社会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因此开发全新的抗菌药物 已迫在眉睫。具有与传统抗生素抗菌机制不同的抗菌 肽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 抗菌肽的抗菌作用不会导致 抗药菌株的产生; 其次, 抗菌肽能抑制细菌产物诱导产
[ , ] + . 5, 抗菌肽作用于细胞膜时,
小鼠 * & & D 等将 N % = O 9 . 9 基因转染导入小鼠中后发现, [ ] . + 对布 鲁 氏 杆 菌 病 的 抵 抗 力 明 显 增 加 。. + + 0年
5 把牛 用* P 9 @ : A" F ) 基因导入小鼠, FH) $ * 法检 测到雌鼠的乳腺中有目的基因转录, 并从其乳汁中检 [ ]
结构大致有 - 种主要类型: —螺 " 亲水亲脂的两性 # 旋状二级结构。这类抗菌肽大多数是延伸的线性分子 并富含! 通常是以色氨酸、 脯氨酸或精 ! "种氨基酸, 氨酸为主。$ 分子的 / 末端由一个二硫键形成环链 结构。这类抗菌肽的 2 端为线形结构, 如爪蟾皮肤细 胞分泌的抗菌肽 L 。 % 含二硫键的 &片层折叠 A ? H 3 6 3 6 结构。在这类抗菌肽中常形成" 如人防 ! -对二硫键, 御素 (G ) 就属于这种结构。 E C : 6M ? D ? 6 F 3 6 实验表明, 所有抗菌肽在二级结构上都具有一个
测到目的基因产物, 表明乳腺能转录出相应的 F )抗 菌肽类, 且F 比合成抗菌肽费用 ) 重组体数量较多, 低。因此把抗菌肽基因转入动物特定细胞内表达, 将 成为抗菌肽生产的新途径。 ( # ! 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由于抗菌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杀菌活性, 且具 有分子量小、 热稳定、 水溶性好等特点, 可将抗菌肽基
自人的抗菌肽 % 阻断内 $ ) . / 具有通过结合并中和、
[ ] 0 毒素的作用, 等等 。
!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 # . 形成离子通道进行胞膜攻击 构成抗菌肽分子的氨基酸大带带正电荷, 它可以 与细菌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胞浆磷脂分子形成静电吸 附, 将抗菌肽分子结合到细菌的脂质膜上。接着, 抗菌 肽分子的疏水端插入细胞膜中并引导整个分子进入质 膜。由于抗菌肽具有水脂两亲性结构, 它能破坏质膜 上原有蛋白质和脂质的排列方式, 从而改变膜的构象。 这样, 多个抗菌肽分子的相互聚集作用就形成了离子
[ , . 1 . /] 对内 毒 素 及 大 肠 杆 菌 的 抵 抗 力 也 显 著 提 高 。
2 端的两亲 螺旋结合在细胞膜表面, $ 端疏水残基螺旋插入膜中 并形成离子通道; 另一种则认为, 抗菌肽与细胞膜蛋白 作用引起蛋白质凝聚失活, 导致细胞膜变性而形成离 子通道。总的来说, 离子通道的形成会引起细胞内水 溶性物质大量流失, 细胞因不能维持正常的渗透压而 死亡, 如从猪小肠中分离的抗菌肽 $ , 其碱性氨基 & 3 4 酸可与细菌质膜的磷脂酰顶部结合, 疏水残基与质膜 的疏水区结合并在质膜上形成瞬时小孔, 导致细菌体
[, ] 生对人体有害的因子。F 的实验证明, 9 ; 9 ; : @ 9等 . ) GH. 及 异 构 体 有 抗 人 类 C I JH. 病 毒 的 活 性; 0 研究得出, 蜂毒素和天蚕素可以在亚致 K 9 3 % = ’ & @. L 表明抗菌肽 死浓度抑制艾滋病毒 C I J " . 基因的表达, [ ]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活性多 肽, 被称为抗菌肽 ( ) , 它是生物非 : 6 B 3 L : I B ? A 3 : 4 ? B 3 M ? F @ @ 特异性防御系统的免疫应答产物, 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不仅可以抑制多种细菌或真菌, 甚至可以在不伤及正 常细胞的情况下抑制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因此, 抗 菌肽的研究已成为基因工程、 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 热点, 具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抗菌肽的分子结构及分类 ! # ! 抗菌肽的分子结构 抗菌肽广泛分布于生物体中, 其分子结构复杂多 变, 通常由! ! $ %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多肽,
[( ] 增加, 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C 等研究发现, 9 @ D & @.
" # " 具有抑制病毒和肿瘤细胞的作用 抗菌肽在抑制病毒作用时, 有的可直接与病毒颗 粒相互作用, 有的则干扰病毒的侵染过程或抑制病毒 的繁殖。在肿瘤细胞中, 对抗菌肽的敏感度比正常细 胞要高, 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外膜含有较高的酸性 磷脂成分有关。而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系统不完整也 可能是易受抗菌肽作用的原因, $ % & ’ 素抗肿瘤机制时发现, 抗菌肽可以使细胞膜发生穿孔, 并破坏微管的正常功能, 影响细胞骨架的完整性, 从而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 ! 其它功能 除了抗菌、 抗病毒以及抗肿瘤作用外, 抗菌肽还具 有其它的功能, 如来自猪的抗菌肽 ) * " ! + 具有促进创
资源开发与市场 J ( ) ? F 5 E A I ?> ? H ? 4 5 C ? 6 BT U : A R ? B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