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包扎压力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恢复的影响

合集下载

包扎止血要求

包扎止血要求

开放性创口的包扎止血止血1、指压法——头部、四肢的动脉出血,手指压在血管的近心端→骨面→阻断血流。

2、加压包扎止血法——四肢、头颈、躯干等体表血管较深大的出血伤口,先敷料填充,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加压力量以能止血,而肢体远端仍有血循环。

3、填塞止血法——颈部、臀部或其他部位较大而深难于加压包扎的伤口以及实质性脏器的广泛渗血,一般术后3~5日开始慢慢取出填塞纱布,过早取出会导致再出血,过晚取出会导致感染。

4、止血带法——有效控制肢体出血,使用恰当可挽救一些大出血伤员的生命,使用不当可带来严重并发症,导致肢体坏死,肾功能衰竭、死亡。

<1>适应征:①腘A和肱A损伤引起的大出血,②股动脉不能用加压包扎止血时,立即用止血带;<2> 止血带种类:①充气式止血带②橡胶止血带<3>使用止血带的部位:①上臂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前臂或手外伤大出血在上臂下1/3处,上臂中下1/3有神经紧贴骨面,不宜扎止血带,以免损伤,②下肢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4>止血步骤:先在止血带部位(伤口上方)用纱布、毛巾或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尖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两圈,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右食中指间拉回固定。

<5>注意事项①扎止血带时间一般<12时为宜,必须延长时间应在1小时左右放松;②必须做出显著标志,注明和计算时间;③扎止血带时,应在肢体上放衬垫,避免勒伤皮肤,用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使用不当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6>止血带的松紧度:止血带的压力,上肢为250-300mmHg,下肢为400-500mmHg,不可过大,以刚到远端A搏动消失,阻断动脉出血为度。

5、钳夹止血法:有可能在伤口内部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大血管断端,连止血钳一起包扎在伤口内注意不可盲目钳夹,以免伤及邻近组织及正常血管,影响修复。

包扎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协助止血。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生活质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生活质

大隐静脉曲张属于临床血管外科多发疾病,主要是由于静脉瓣膜缺陷、静脉壁薄弱而致内部压力异常升高所致,对患者下肢活动耐量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

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的主要方法仍是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传统剥脱术虽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手术创伤范围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严重影响预后改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等特点,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8~ 70(52.94±5.03)岁;病程2~15(10.07±1.44)年。

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7~71(53.38±4.76)岁;病程3~15(10.31±1.26)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具备手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伴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法耐受手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心、肝、肾功能异常;存在手术禁忌证;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方法①观察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步骤:先嘱患者取站立位,于皮肤表面准确标记曲张静脉走行。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于患侧腹股沟股动脉内侧作一斜形切口,探查、分离、切断大隐静脉主干,于距股静脉0.5cm 位置结扎近端,于内踝前方1.5cm位置作一横向切口,分离、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主干远端。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恢复不良的原因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恢复不良的原因分析

例 。结果
对 原 发 病 的 处 理 后 症 状 均 得 到 改 善 。结 论
从 术 前 的 诊 断 、 中的 操 作 、 术 术后 的 管理 和 指 导
均 会 出现 导 致 大 隐 静 脉 曲张 术 后 恢 复 不 良的 因素 。为 减 少 患 者 不 必要 的 痛 苦 , 临床 医师 应 该 对 该 病 更 深入 的 了解 和 分 析 , 详 细 的 与 患者 沟通 和指 导 。 更
走 后 有 下 肢 肿 胀 感 。体 检 发 现 1 5例 1 条 肢 体 小 腿 静 脉 曲 张 8 再 次 出现 、 例 胫 前 皮 肤 溃 烂 未 愈 或 加 重 、 1 1 9 1 例 3条 肢 体 出 现 下 床 后 下 肢 肿 胀 。5例 腹 壁 或 耻 骨 上 也 有 曲 张 的静 脉 , 1例
张 患 者 术后 出 现 下 肢 肿 胀 、 疡 、 发 或 小 腿 色 素 沉 着 和 湿 疹 溃 复
3 O年 , 均 为 5年 。左 下 肢 2 平 2例 ( 1 1 ) 右 下 肢 9例 6. 、
(3 ) 双 下 肢 5例 ( 39 ) 6例 曾 接 受 的治 疗 方 法 中 有 2 、 1 . 。3 3 例 3 肢体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抽剥术 , 2 6条 4例 5 肢 体 分 条
【 键 词 】 大 隐 静 脉 曲张 关 术后 原因
大 隐静 脉 曲 张 是 临 床 上 的 常 见 病 , 疗 上 也 比较 简 单 , 治 各
年龄 3 ̄7 2 8岁 , 均 年 龄 5 平 4岁 。大 隐 静 脉 曲 张 术 后 3个 月

个 医 院 均在 开展 。但 我们 在 治疗 中 却发 现很 多 的 大 隐 静 脉 曲
1 资 料 与 方 法

不同术式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单中心研究

不同术式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单中心研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年1月第8卷第1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8, No.1, Jan 2022•论著•不同术式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单中心研究牛文强1,董恒阳1,杨忠振1,裴志刚2,李鲁滨21 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 2640032 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HLS)、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FA)和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对下肢静脉曲张(VVLE)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90例VVL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HLS组(n=282)、RFA 组(n=813)和EVLA组(n=495)。

比较3组患者术前至术后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静脉功能不全的流行病学和经济研究-生活质量/症状(VEINES-QOL/Sym)评分。

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FA组和EVL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LS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RFA组和EVLA组患者的VCSS评分均低于HLS组患者,VEINES-QOL/Sym评分均高于HLS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LS、RFA和EVLA均是VVLE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但与HLS相比,RFA 和EVLA的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腔内激光闭合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418/ki.issn2096-0646.2022.01.14A single-center study on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 of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 by varying surgical methodsNiu Wenqiang1, Dong Hengyang1, Y ang Zhongzhen1, Pei Zhigang2, Li Lubin21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264003, Shandong, China2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Yantai 264000, Shandong,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varicose veins of the lower extremity (VVLE) by high saphenous vein ligation and stripping (HLS),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and 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EVLA).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590 patients with VVLE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Yantai Y uhuangding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1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HLS group (n=282), the RFA group (n=813), and the EVLA group (n=495)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 and venous insufficiency epidemiological and economic study-quality of life / symptom (VEINES-QOL/Sym)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the surgery to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Result The surgical[基金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2017WS831)[作者简介] 牛文强,主要从事下肢静脉曲张诊治方面的研究,滨州医学院[通信作者]李鲁滨(Li Lubin,corresponding author),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56《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年1月第8卷第1期success rate of all patients was 100%.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hree groups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FA group and EVL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HLS group (P<0.05).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VCSS of patients in RFA group and EVLA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HLS group, and the VEINES-QOL/Sym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LS group (P<0.05). Conclusion HLS, RFA and EVLA are all effect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s for VVLE. However, compared with HLS, RFA and EVLA have less surgical trauma, few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better clinical effect.Key words: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 clinical effect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 of lower extremity,VVLE)主要是由于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进而静脉压力过高,导致以扩张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外周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静脉血管病变[1]。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进展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进展

・综述・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进展张岩 李苍秋 权沛沛(天津传染病医院外科,天津 300192) 大隐静脉曲张为常见病,约有10%~15%的成年男性和20%~25%的成年女性会出现有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

诱发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遗传、静脉炎史、女性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造成血液的反流是下肢静脉曲张最主要的病理和生理基础,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此发展而来。

股-隐静脉相接处大隐静脉通过卵圆窝直接注入股静脉,另外还有股内、外侧静脉、阴部外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腹壁下浅静脉与体静脉系统相连。

连接下肢浅静脉系统与深静脉系统的静脉称为穿透静脉,也称为交通静脉或交通支。

多数位于大腿下段和小腿,在大腿中下1/3处分别有Dodd和Hunter交通静脉,小腿上段有数个(6~8支)交通支静脉连接大、小隐静脉和腘静脉,其中最高、回流最快的一支位于膝关节下方,称为Boyd的交通静脉,在小腿中下段有3支重要的交通静脉分别称为CockeetⅠ、CockeetⅡ、CockeetⅢ,分别位于内踝后方和内踝上方,约从足跟向上6、12、18㎝处。

上述任何一支或几支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可导致浅静脉曲张。

来源于股隐接点反流的静脉曲张常表现为明显的“绳索状”并向下走行。

Dodd和Hunter交通静脉反流静脉回流常孤立存在且边界清楚、柔软、有时误诊为“血管瘤”。

由于Boyd交通静脉反流静脉团走行较长,常同时出现于小腿前、后部[1-2]。

因此,我们要想成功地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消除大隐静脉的反流是问题的关键。

虽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大隐静脉分段剥脱术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成为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主要的和标准的手术治疗方法,高位结扎由于仅消除了股-隐接点处的反流,常常在术后复发,单独应用已被废弃,临床上常与大、小隐静脉分段剥脱术联合应用,大隐静脉分段剥脱术虽然彻底消除了大隐静脉的主干的反流,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的几率,但术后大多数病人会有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间治疗的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点式剥脱术组(A组)、传统抽剥术组(B组)。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2年复发率等资料。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情恢复好,2年复发率低。

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肢体肿胀、足部皮肤营养障碍,最终导致下肢皮肤色素沉着、湿疹,甚至出现足部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节段性抽剥术是公认的传统手术治疗方式[1]。

但是传统的剥脱手术创面大,出血量多,患者痛苦大,术后复发率高。

近年来,手术方式微创化已成为外科发展方向,点式剥脱术克服了以上缺点,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认可,本研究观察了我院80例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及2年复发率,旨在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2011年间在我院因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A组)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

对照组(B组)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传统阶段性抽剥术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1 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在腹股沟皮纹下方约1cm 处作平行切口,长约5 cm,切断结扎所有分支。

距大隐静脉至股静脉移行处约0.5 cm 处切断大隐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传统抽剥术:在静脉结扎远端插入抽剥器,抽剥大隐静主干直至膝部,穿通支予以结扎,剥脱后的曲张静脉床部位,衬以纱布或薄棉垫。

包扎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包扎实验报告实验结果

包扎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包扎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包扎实验,探究不同包扎方法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为医学领域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验材料:1. 人工制作的模拟伤口2. 包扎材料:纱布、绷带、胶布等3. 包扎工具:剪刀、医用手套等4.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室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2. 制作模拟伤口:使用模拟材料制作伤口,模拟真实伤口的形状和特征。

3. 分组包扎:将实验对象分为不同组别,每组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进行处理。

4. 包扎方法:a. 第一组采用传统的纱布包扎方法,将纱布固定在伤口上,并用绷带进行固定。

b. 第二组采用自粘绷带包扎方法,将自粘绷带直接缠绕在伤口上,不需要额外的固定材料。

c. 第三组采用胶布包扎方法,将胶布贴在伤口上,确保伤口的密封性。

5. 实验观察:每天观察实验对象的伤口情况,记录下伤口的愈合程度和时间。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包扎方法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 传统的纱布包扎方法:这种包扎方法在伤口的固定性和通风性方面表现良好,但是在保持伤口的湿润度方面相对较差。

伤口愈合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感染和疤痕的产生。

2. 自粘绷带包扎方法:自粘绷带具有良好的粘性和伸缩性,可以更好地贴合伤口。

这种包扎方法相对于传统纱布包扎方法更加方便快捷,且不需要额外的固定材料。

伤口愈合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自粘绷带的粘性可能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

3. 胶布包扎方法:胶布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感染。

这种包扎方法适用于较小的伤口,但是对于较大的伤口可能会限制伤口的呼吸和愈合。

此外,胶布在撕下时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

综合比较: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的包扎方法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包扎方法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自粘绷带包扎方法在速度和便捷性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一般大小的伤口。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注意事项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注意事项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注意事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曲张静脉的手术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减少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改善外观,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手术之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手术成功和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护理。

1. 休息和恢复:手术后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以避免对手术部位造成额外的压力和损伤。

2. 睡姿:患者应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手术侧的腿部,应避免挤压和压迫。

建议使用柔软的枕头支撑腿部,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3. 穿着弹力袜:患者需要每天戴上医生建议的弹力袜,以帮助减轻静脉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正确使用弹力袜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减少浮肿和疼痛的发生。

4. 避免长时间站立:手术后的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减少腿部疲劳和静脉压力。

如必须站立,应经常换脚、休息并提高腿部。

5. 保持湿润和清洁:手术部位的切口需要保持干燥、清洁和湿润。

患者应避免浸泡在水中,尽量减少水温较高的浴或热水浴,并避免使用过热的毛巾直接擦拭手术部位。

6. 控制疼痛: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和建议,患者应准确地按照医嘱用药,并及时向医生反馈疼痛的情况。

7. 注意饮食:手术后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摄入,以帮助伤口愈合和预防便秘。

此外,应避免摄入过咸和过甜的食物,以防水肿和其他并发症。

8. 预防感染:手术后的患者应保持手术部位干燥和清洁。

要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伤口的情况,如有红肿、渗液或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9. 避免日晒:手术部位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引起色素沉着和晒伤。

手术后的患者应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并使用防晒霜或戴遮阳帽、长袖衣物等进行保护。

10. 定期复查: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通过超声检查或其他检查方式跟踪病情的变化。

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和预防复发。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注意事项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注意事项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注意事项:
1)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天后拆除膝关节以上部分。

膝关节以下部分绷带及切口敷料再过一周后拆除。

建议拆除绷带后白天穿着医用弹力袜3-6月,夜间不穿。

2)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肢可能有轻度肿胀,为正常现象,通常2~8周可缓解。

3)拆除绷带后部分患者皮肤可见片状瘀斑,为手术中出血反映至皮肤表面,约1~6周后即可吸收。

个别患者皮肤出现小水泡,数天后即可痊愈。

4)3-6月后日常活动可不必穿着医用弹力袜,但需要长时间站立活动时建议穿着医用弹力袜保护患肢,预防静脉曲张复发。

5)术后患侧腿迂曲静脉变硬、皮肤下有结节,皮下可触及条索是术后早期改变,经3-6个月后可逐渐软化消失。

6)出院后按时口服阿斯匹林类药物1个月,一天一次,每次一片。

辅助静脉循环药物按医嘱服用2-3周后可停药。

如日后再次出现腿部肿胀酸痛等症状可再次服用1个月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7)术后1周内忌擦洗患肢,术后3 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8)出院后如发现患肢局部红肿热痛甚至发烧请及时到医院复诊。

9)术前有严重溃疡的患者,术后可能需一至数月溃疡逐步愈合;皮肤色素沉着可能需数年后逐渐变淡。

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

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

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包扎疗法,也被称为绷带疗法或敷料疗法,是一种通过用绷带或敷料固定或包扎患处,以达到治疗和预防伤口、损伤或其他疾病的方法。

在中医传统和现代医学中,包扎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然而,要有效地应用包扎疗法,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重点讨论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

首先,包扎疗法的错误方法之一是选择不合适的绷带或敷料材料。

不同的病症和伤口需要使用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绷带或敷料,以确保正确的固定和保护。

若选用不合适的材料,可能导致包扎不牢固、松散,甚至对患者的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其次,错误的包扎方法是包扎疗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包扎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以确保绷带或敷料的正确使用。

错误的包扎方法可能导致过紧或过松的绷带,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或损伤,进而影响疗效。

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包扎治疗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错误的包扎疗法还包括包扎时间的不合理安排。

一般情况下,包扎材料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和有效的固定。

然而,有些医护人员可能会过度频繁地更换绷带或敷料,或者延长更换的时间间隔,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适当的包扎时间安排对于伤口康复至关重要,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此外,不正确的包扎区域也是包扎疗法中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不同病症和伤口需要选择合适的包扎区域进行处理,如果选择错误的区域会降低治疗效果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因此,医护人员在实施包扎疗法时应仔细判断和选择包扎区域,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包扎疗法中的错误方法之一是忽视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感受。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实施包扎疗法时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忽视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包扎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方法。

这些错误方法包括选择不合适的绷带或敷料材料、错误的包扎方法、不合理的包扎时间安排、不正确的包扎区域以及忽视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感受。

大隐静脉术后注意事项

大隐静脉术后注意事项

大隐静脉术后注意事项
大隐静脉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1. 休息: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适当的休息有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2. 压迫止血:手术后的伤口可能会有出血的风险,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压力包扎或压力袜对伤口进行止血。

3. 防感染:术后的伤口需要保持干净和干燥,患者应避免将伤口暴露在水中,合理使用消毒药剂,避免感染的发生。

4. 防血栓: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栓药物,避免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5. 饮食: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营养,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等不健康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

6. 医学复查: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复查,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和身体的恢复进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7. 正确佩戴压力袜:术后患者需要正确佩戴医生推荐的压力袜,以帮助血液循环和减少肿胀。

8. 保持肢体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适当保持肢体活动,避免长时
间站立或久坐,定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9. 注意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不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止痛药物,避免过度依赖。

10.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需要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如果需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

总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和保健方法,注意伤口护理和身体恢复,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以促进术后康复。

保留大隐静脉上位水平分支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效果的影响

保留大隐静脉上位水平分支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效果的影响

5 2・ 3
西南 国防 医药 2 1 02年 5月第 2 第 5期 2卷
保 留大 隐静 脉 上位 水 平分 支对 大 隐静 脉 曲张 手术 效 果 的影 响
游 波, 陈虎 平 , 月 明 , 许 冯春 森
[ 要] 目的 摘 探讨 在传 统大隐静 脉手术 中 , 保留大隐静脉近端上位 水平分支对 手术效果 的影 响。方法 对 20 0 6年 7 术后
浅 静 脉压力 是大 隐 静 脉 曲张 的主要 原发 因素 之一 , 因此 , 笔者对 手 术方式 进行 了一 定改进 : 扎重力 作 结 用 影 响大 的下位 水平 分支 ( 内外 侧静 脉 ) 保 留上 股 , 位水 平分 支 ( 髂 浅 、 壁 浅 、 旋 腹 阴部 外 浅 静 脉 ) 。我 院近 3年对 10例 12条肢体 进行 了保 留上 位水 平 0 2 分支 的手 术 , 近期疗 效满 意 , 报告 如下 。 现
1 资料 与方 法
12 手术方 法 .
采用 硬膜 外 麻 醉 。( ) 口: 股 1切 在
动脉 内侧 , 自腹 股沟 韧 带 向下 作 弯 向 内侧 的 纵行 或
斜行切口, 长约 30c . m。( ) 2 分离大隐静脉 : 在股动
脉 内侧 10c . m切 开 浅 筋 膜 , 露 卵 圆窝 及 下方 , 显 寻 找 大隐静 脉 , 常在大 隐静脉 附近发 现 淋 巴结 , 距离 卵 圆窝 30— . m 处分 离 大 隐 静脉 主 干 , 确 股 隐 . 50c 明
中 图分 类 号 R 5关 节内侧出现血肿 ,2例踝关节及脚背轻度肿胀 , 1 经保守治疗治愈 , 病人满 意率 10 。平均 随访 l 0% 2个月 , 全部病人下 大隐静脉 曲张手术中保 留大 隐 静脉上位水平分支 , 能减少手术时间及 手术 风险 , 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 复发 率 , 取得与传统手术方法同样 的治疗效果 。

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的健康教育一、术后患者应取仰卧位,患肢下垫软枕将足抬高15度—30度,术后患肢均需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一般从肢体远端开始包扎,逐渐向上缠绕,绷带的松紧度以不影响下肢动脉血流与静脉回流适宜,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及感觉运动状况,如创面有无渗血,趾端皮肤颜色有无发绀,足背静脉搏动有无减弱。

若在使用弹力绷带过程中出现足背水肿、患肢疼痛、麻木感、趾端皮肤颜色发绀,足背静脉搏动减弱等情况,应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一般多为弹力绷带包扎过紧所致,应及时解开,重新包扎。

二、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应该开始早期床上活动,定时更换体位。

若术后病人缺少活动,会使下肢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形成。

教会患者通过主动和被动的收缩下肢肌肉,促进静脉内的血液向心回流,正确的活动方法包括用力伸足、屈跖,以收缩小腿肌肉,用力伸膝,以收缩股四头肌,被动按摩小腿等。

三、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适度活动每12h下床活动1次,每次5—15min,活动量以患肢不发生穿刺点渗血及切口疼痛为宜。

老年患者可推迟下床时间2天,卧床时适当活动膝关节;限制剧烈活动、久站,避免双足下垂、双膝交叉,以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四、术后2周内,患者应坚持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以后可改穿医用弹力袜2-3月,医用弹力袜的原理是形成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压力的梯度,即踝部压力最小,腿次之,膝往上最小。

受控制的梯度压力可以帮助肌肉把下肢的静脉血向心脏回流,使下肢循环得到改善,活动能力增加,从而减轻下肢水肿,缓解下肢疼痛和不适。

手术后的患者一般选择中压(治疗型20-30mm hg)的医用弹力袜。

因医用弹力袜压力的治疗只有在行走时才起作用,所以患者应在清晨起床后穿着,夜间休息时脱下,在家休息抬高患肢时可不穿。

术后并发症的健康教育一、皮下淤血皮下淤血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大腿内侧和膝关节处的皮肤。

若淤血的X围不大,症状较轻者,可不用处理;若淤血的X围较大、症状较重者,需做局部理疗、热敷和局部外涂喜疗妥霜,一般多于3周后消失。

临床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现状调查与防护

临床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现状调查与防护

临床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现状调查与防护发布时间:2021-09-22T07:06:38.008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5期作者:杨茜[导读]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大隐静脉扩张能形成蚯蚓状迂回,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杨茜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大隐静脉扩张能形成蚯蚓状迂回,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下肢坠胀不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局部缺血营养障碍导致的足踝部皮肤溃疡的发生。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腔内激光闭合术以微创、安全、美观等优点逐渐被临床推广使用。

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趋势或以往经验,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与预防措施。

本研究对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临床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现状;防护引言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临床表现,早期可表现为酸胀不适、浅静脉迂曲成团,发展到后期可出现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脱屑甚至溃疡、出血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联合压力治疗和(或)手术的综合治疗已成为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新趋势。

药物治疗、压力治疗已经推荐应用于整个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

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术前使用可延缓疾病进展;术后使用可以预防早期并发症,巩固手术疗效。

复原通络方是柳国斌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方,本研究通过观察用药前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其临床疗效,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行腹腔镜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术后患者意识清楚,且无沟通障碍。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下肢静脉血栓综合征者。

外科常用包扎实验报告

外科常用包扎实验报告

外科常用包扎实验报告
根据外科的常用包扎方法,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包扎材料和技巧,并观察了它们在包扎受伤部位时的效果。

实验一:简单包扎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普通纱布和绷带进行包扎。

首先,我们将纱布固定在伤口周围,并用绷带缠绕固定。

我们观察到简单包扎可以有效地控制伤口出血,并保护伤口不受外界刺激。

实验二:压力包扎
为了模拟更严重的出血情况,我们进行了压力包扎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弹性绷带和填充物。

首先,我们将填充物放置在伤口上,并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

实验结果显示,压力包扎能够更好地止血,减少出血量,并提供更好的包扎效果。

实验三:关节包扎
在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对关节进行包扎。

我们进行了关节包扎实验,使用了绷带和胶带。

我们发现合理的关节包扎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减少关节活动范围,并促进伤口愈合。

实验四:烧伤包扎
烧伤是外科中常见的伤害类型,我们进行了烧伤包扎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特殊的烧伤敷料和绷带进行包扎。

我们观察到烧伤包扎可以有效地保持伤口湿润、减少感染风险,并促进烧伤愈合。

综上所述,我们进行了外科常用包扎方法的实验,并观察了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效果。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外科手术中的包扎操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和技巧,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绷带包扎的实验报告

绷带包扎的实验报告

绷带包扎的实验报告绷带包扎的实验报告引言:绷带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品,用于包扎伤口和固定骨折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绷带包扎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以及不同包扎方法对伤口愈合的差异。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绷带、模拟伤口(使用纸张模拟)方法:1. 准备一块模拟伤口,将其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2. 将绷带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变得柔软并易于使用。

3. 将绷带围绕伤口进行包扎,注意保持适当的紧度和平整度。

4. 重复包扎过程,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如螺旋包扎、交叉包扎等。

5. 将绷带固定在伤口周围,确保包扎的稳定性。

6. 记录每种包扎方法的包扎时间和包扎效果。

实验结果:经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绷带包扎对伤口愈合有显著影响。

与未包扎的伤口相比,包扎后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2. 不同的包扎方法对伤口愈合有不同的影响。

螺旋包扎在保持伤口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提供较好的通气性,促进伤口愈合。

而交叉包扎则更适用于需要较强固定的伤口。

3. 包扎时间对伤口愈合有一定影响。

过长或过短的包扎时间都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佳,应根据伤口情况和包扎方法来确定合适的包扎时间。

讨论:绷带包扎在医疗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绷带包扎对伤口愈合的积极影响。

首先,绷带能够保护伤口免受外界污染,减少感染的风险。

其次,绷带的包扎能够固定伤口,减少伤口的活动,有助于伤口愈合。

此外,绷带还能够提供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包扎方法和包扎时间。

对于较小的伤口,简单的螺旋包扎即可满足需求;而对于较大的伤口或需要较强固定的部位,交叉包扎则更为适用。

同时,包扎时间的选择也需要根据伤口的严重程度和愈合情况来决定。

总结:绷带包扎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医疗方法,对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绷带包扎对伤口愈合的积极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包扎方法和包扎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加压包扎原则

加压包扎原则

加压包扎原则
加压包扎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控制出血:加压包扎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出血,所以必须要紧而不松。

包扎时要求将伤口处用力压住,使其对血管产生压力,从而减少出血。

2. 均匀力度:包扎时要保持均匀的力度,不可过紧或者过松。

过紧的包扎可能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血;过松的包扎则无法有效控制出血。

3. 尽量不覆盖伤口:如果伤口比较小,可以选择将伤口位置保持开放,避免包扎直接覆盖到伤口。

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包扎应该远离伤口:包扎的位置应该足够远离伤口,以免制造额外的压力,对伤口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5. 考虑局部情况:在包扎时需要考虑到受伤部位的特殊情况,如关节、曲面等。

对于这些部位,需要设计特殊的包扎方法,以保证包扎的效果。

总的来说,加压包扎要保持适度的力度,远离伤口,考虑到局部情况,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在包扎前应该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在包扎后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复发的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如果有严重的出血或包扎不起作用,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度疼痛不适 ,经解释后能坚持加压包扎 ;0 mH 组则普遍反 6m g
1 材 料与 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4 2例患者 中男 1 例 , 2 ; 8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 75岁。 3 1 例伴有
映包扎 过紧 , 患肢疼痛 , 足部肿胀 明显 , 中 6条患肢需 重新 包 其 扎 。0 mH 组切 口渗血 、 4m g 皮下积血积液 、 巴瘘的发生率高于其 淋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2月第 4 5卷第 2 2期

临床 研 究 ・
不同的 包扎压力 对大隐 脉曲张 后 静 术 恢复的 影响
刘 畅
( 江苏省徐 州市 中医院 , 江苏徐州 2 10 ) 20 0 【 摘要】目的 探讨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术后以不 同压力加压包扎 患肢对术后恢复的影 响。方法 分别 以 4 、0 6mm g 05 、0 H
后均需 以弹力绷带加压 包扎患肢㈣ 。弹力绷带 包扎的压力大小
用 弹 力 绷 带 包 扎 。包 扎 时将 压 力 垫 置 于 弹力 绷 带下 方 测 量包 扎
所用压力 。分别统计各组主观感觉 、 口渗血 、 切 皮下积血积液 、 淋 巴瘘 、 张力性水疱 、 足踝 部肿胀严重需 重新包扎的发生率。
的压力包扎患肢 , 统计切 口渗血 、 皮下积液积血、 巴瘘 、 淋 张力性 水疱 等并 发症 的发生率并进行 比较 。结果 4 、0 6m n g 05 、0 iH
三组并发症 的发生率分别为 6 %,0 5 1 %及 5 %,O 0 5mmH 组明显低 于其余两组。结论 大隐静脉 曲张术后以 5 m H g 0 m g的压力
包扎患肢最为合适。
【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 ; 压力包扎
【 中图分类号】R 5 . 【 6 4 文献标识码】A 【 4 文章编 号】17 — 7 12 o )2 7 一 2 6 3 9 0 (O 7 2 — 3 o
目前 , 大隐静脉 曲张的治疗 仍以手术为主 , 各种 手术方式术
的压力应 该适 当增大。我们取 4 例共 6 条患肢按 入院顺序依 2 0
次进入 4 、0 6 mn g压力 三个组 ,手术方式采用 驱血状态下 0 5 、0 iH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术 ,术 后分别 以 4 、0 6 m g压力 0 5 、0 mH
的压力与并发症发生之 间的关系 ,证明 了包扎压力与术后并发 症 的发 生有直 接 的联 系 。发现 大隐静 脉高 位结扎剥 脱术 后 以
1 统 计 学 处理 . 4
直接影响术后恢复所需 的时间长短及并发症 的发 生。压力过小 时会 出现切 口渗血 、 皮下淤血 , 甚至 淋巴瘘 , 长患者 的住院时 延
间, 增加患者 的痛苦 , 有时还会 出现纠纷 。压力 过大时又会 出现 张力性水疱 、 足部肿胀 , 导致患者不能耐受 , 不得不 重新包扎 。而 重新包扎时, 又会 引起创面渗出增加 1 4 。本实验的 目的是找 出一
5mm g压力包扎患肢 比较合适 , 0 H 患者痛苦较小 , 而且 没有 明显
CHN IA MoDE N D T R OC OR 中 国现 代 医生 7 3
维普资讯

中 医 中药
13 实验 方 法 .
}之 间 比较 无 差 异 P>01 . 0
3 讨 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 术是治疗大 隐静脉 曲张的经典术 式, 各种改进术式均建立在该术式的基础之上。术后需要加压包 扎患肢是防止静脉床和交通 支出血 、 患肢水 肿的主要措施 , 是大
隐静 脉手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各种术式的共 同特点之一 。弹
注 : } 、 三组之间两两 比较无差异 , 、 P<00 .5 12 压 力检 测 系统 . 注 : }之 间比较有差异 , 、 P<O0 ; 、 .5 } 之问 比较有差 异 , P<O0 . 5;

本 研究 所 使 用 的压 力 检 测 系 统 为 Egc ek检 测 系统 圈 rohc ( ME n. u i , e n )这个 系统 由感 应压力垫 、 E D Ic M n h G r y , c ma 系统 电 缆、 计算机 和监视器等组成。测量原理 : 当外界 对感 应垫施 以一 定 的压力后 , 被测量 出的压力值通过 A W 主机进行 处理 , B 转变 成 电信号 , 由电脑对 A W 主机传 出的电信号进行 处理 , 再 B 转变 成平面和立体的受力图形 ,可实 时检测和记 录按压力的变化情 况, 其测量范围为 0~7mmH 。 5 g
他两组 ,0 mH 组张力性水疱 的发生率高于另外两组( 2 。 6m g 表 )
表 2 各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 例( 】
糖尿病 , 7例因足踝部感染入院 , 例有足踝部慢性 溃疡 。各组年 6
龄、 性别 、 伴发疾病分布无显著差异( 1 。 表 )
表 1 各 组 患 者 一 般情 况分 布
统计 数据 以统计软件 S S 1 .处理 。 P S 20
2 结 果
各组患者对弹力绷带包扎 的耐受性有 明显差异。 0 mH 组 4m g
个合适的压力值 , 使之既能有效控制切 口及创面渗血 、 巴瘘等 淋 并发症的发生 , 又能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
全部能够耐受 , 无特殊不适 ;0 mH 组有 2例诉 患肢包扎过紧 , 5m g
力绷带包扎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患者住 院时间的长短及并
下肢 静脉 的 压力 在 平 卧 时 为 3 m g 右 嘲 考 虑 患 肢 的活 0 mH 左 ,
发症的发生率。以往包扎时所加压力大小都是靠术者凭经验掌
握, 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本实验通过定量测定弹力绷带包扎时
动及体位的变换 , 为控制创面的渗出及静 脉断端的出血 , 包扎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