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空白
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活页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 7 周年级:一年级份数: 6持有人:审批人:第四组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识字四》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
《古诗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美好。
教学中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充满童趣的夏天,让孩子们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来体验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要下雨了》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语文园地四》共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
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1.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
2.教给学生如何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让学生朗读儿歌和童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儿歌、童话、古诗等,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集体备课教案
刘梁小学集体备课(初议稿)上课日期:第11 周星期二备课组长:李学萍主备人:辛国士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本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
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
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
学情分析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人。
学习目标1.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学习难点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导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具生字新词卡片导学过程评注.补充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
(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学过程评注.补充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
掌握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1.2 教学内容引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讲解和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应用知识。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使用问答和互动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安排学生分组和合作的工作空间。
3.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和演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3.3 教学反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问。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和清晰。
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和有趣。
反思教学过程和步骤的安排是否合理和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使用问答和互动的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2 教学材料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和复习。
提供小组合作的工作纸和工具,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任务和活动。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中年级组)数学六年级第1~2单元(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备课人:2013年月日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课型新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导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重点难点目标1目标2教具学具卡片检测题练习一3——5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一、复习:1.X+4=34 X-3.3=4.8 12X=60 X÷6=8总结解答简单方程的方法.(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2.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白兔和黑兔一共20只白兔比黑兔少4只.白兔只数的2倍正好相当于灰兔的只数.(追加条件变成应用题.灰兔有30只,白兔有多少只?)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只数的2倍多10只.师:寻找等量关系,最关键是找到其中的关键词.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略)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美术集体备课教案
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教案标题:美术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美术创作的基本概念: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
2. 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素描、水彩、油画、雕塑等。
3. 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美术创作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有直观的了解。
三、示范演示(20分钟)1. 选择一个具体的美术主题或题材,进行示范演示。
2. 解释并展示创作过程中的关键技巧和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四、小组合作创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创作主题或题材。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创作方向和构思。
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概念和技巧进行创作。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
2. 全班共同进行作品评价,包括对作品的美学意义和艺术表达的评价。
3.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感想。
3. 鼓励学生提出对未来美术创作的期望和目标。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展示美术作品。
2. 美术工具和材料,如铅笔、颜料、画笔等。
3. 小组创作展示的场地和展板。
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巧运用、创意表达等方面。
2.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和讨论。
3. 学生对课堂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
2. 组织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集体备课教案课件模板范文
集体备课教案课件模板范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掌握本课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和团队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课堂的意愿。
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习本课所涉及的词汇和句型。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际。
难点:1. 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
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1.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新的词汇和句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活动设计:设计各种口语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4. 组织游戏:组织语言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 呈现图片和视频,引入新的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回答相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词汇和句型1. 老师讲解新词汇和句型,学生跟读。
2. 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型的操练和记忆。
Step 3:口语练习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活动,如对话练习、情景交际等。
2. 学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Step 4:语言游戏1. 老师组织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语言游戏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Step 5:练习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练习巩固。
2. 学生之间进行口语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语言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仍有犹豫和紧张,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因此,下节课需要继续加强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Step 6: 反馈讨论1. 老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和反馈。
集体备课教案新部编本模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组】课题: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班级:八(6)班学生分组实验:25个小组主备人:龙启文授课人:龙启文备课时间:2017.11.20授课时间:2017.11.23、上午第四节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三、德育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法制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重点难点: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实验;二、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及虚像的讲解;三、平面镜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根据导学案的教学构思,教学设计如下:1、让学生实验前课堂先预习(77—80页),阅读时限:3分钟。
要求:通过预习,找到本节实验教学的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几个特点:①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学生阅读后,记住平面镜成像的三个特点。
回忆:光的反射规律知识引入:举例:照镜子分析:它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同时,还看到了镜子里有像。
说明:镜子能成像板书: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知识要点:板书:一、平面镜成像的三个特点:a、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c、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内容主要涉及小蝌蚪在水里找妈妈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认字的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词语。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3.掌握一些常用词语,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
4.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
2.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掌握一些常用词语。
4.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与生物相关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跟随朗读,了解课文基本意思。
3.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第二课时1.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认读本课重点词语,并通过词语搭配和语言运用巩固学生的认读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与学生分享与生物相关的书籍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本课文,如人与自然、小动物的生命等方面。
3.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部分。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题名称:《集体备课教案模板》1.2 学科领域:教育技术1.3 课时安排:2课时1.4 教学对象:小学教师1.5 教学目标:1.5.1 了解集体备课的概念和重要性1.5.2 掌握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1.5.3 能够运用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进行有效备课二、教学内容2.1 集体备课的概念和重要性2.2 集体备课的基本步骤2.3 集体备课技巧分享2.4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展示与运用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引发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思考3.2 讲解:详细讲解集体备课的概念、重要性、基本步骤和技巧3.3 示范:展示集体备课教案模板,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3.4 实践: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备课实践,运用教案模板进行备课3.5 分享:各组分享备课成果,讨论备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3.6 总结:总结集体备课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根据备课成果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4.2 评价方式:教师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4.3 评价结果:以评分和反馈意见的形式呈现五、教学资源5.1 教学PPT5.2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5.3 备课素材库5.4 评价表六、教学延伸活动6.1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模拟演练,加深对教案模板的理解和运用。
6.2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集体备课中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6.3 组织教师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和质量。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7.1 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集体备课教案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
7.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7.3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案评审,共同讨论和优化集体备课教案。
八、教学创新与研究8.1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8.2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教学创新成果和经验。
8.3 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提升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集体备课教案(共案)
集体备课教案(共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制定能力。
二、教学原则1. 学生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 差异化教学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践性教学原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计划1.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2.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明确单元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3. 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明确课时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资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2.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结合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3.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教材处理1. 教材分析:分析教材的结构、内容和难度,合理运用教材。
2. 教材整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和整合。
3. 教材创新:积极探索教材的新用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和素材。
3. 实物资源:利用实物模型、教具等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辅助工具1. 黑板:利用黑板进行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集体备课教案(共案)
集体备课教案(共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1. 学生主体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差异化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3. 实践性教学原则: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一、教学内容1. 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课程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传授知识和技能。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一、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作业与测验:通过布置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3. 教学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一、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2.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和在线平台,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3. 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和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和理解。
二、教学工具1. 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集体备课教案(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集体备课教案(同级混合运算)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培养学生运用同级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同级混合运算的定义和特点。
同级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同级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同级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加减法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采用讲授法,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技巧。
2.4 教学步骤引入加减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乘除法运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乘除法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乘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乘除法运算的技巧。
3.4 教学步骤引入乘除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讲解乘除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同级混合运算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同级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实际问题中的同级混合运算应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应用。
《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十年后的礼物》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文章文词精美、意蕴深远,记叙了挪威作曲家爱德华葛利格在十年后,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送去了礼物——交响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的事。
作者编写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受到感染,树立诚实守信的美德;三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的写法。
因此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达格妮“相遇—约定—期待—失望—感激”的心路历程,品味文章的精美语句,在学文后有所启示,这便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所在。
(一)、加强语言训练,夯实语言基础。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简要复述课文。
简要复述是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概括要点,并且组织语言进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开展这一语言实践时往往会存在许多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很好地把握“简要”这个度。
有的复述比较繁琐,没有做到“舍次求主”,甚至出现随意从文中摘录语句的情况;还有一种就是过于简单。
加之在复述中没有清晰的线索,所以让人听来有种“不知所谓何事”之感。
为了让学生围绕重点讲,我就让学生借着黑板上的词语来概括,这样就为完成这个教学目的降低了难度,也扎实地训练了如何概括。
想象说话是很多学生喜欢的,也能表达的,但要真正把想象说话表达好,是挺难的。
我先让学生沉浸在乐曲中,在美妙的环境下让学生进行想象,沉浸在乐曲中的达格妮如痴如醉,她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挪威西部的大森林,多么亲切,多么熟悉。
从乐曲中她还听到了(),(),()……并随时指导,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达格妮生活的美妙。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
集体备课教案语文
集体备课教案语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型和语法结构。
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句型和语法。
4.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练习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学习效果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 组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 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原创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原创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语言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语言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对话和书面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文《XXX》的教材课文及课后练习题;•教学录像或教学PPT;•板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课件或教学录像,引入本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习导学(10分钟)•学生读课文《XXX》,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供相关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及句型。
3. 深入学习(3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教师辅导。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概括,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
4. 合作探究(25分钟)•学生进行合作活动,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分析和运用。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5. 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表达和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6.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概括重点内容。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教材课文及相关课后练习题•教学录像或教学PPT•板书六、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七、拓展延伸•学生在家完成的作业,可以进行展示或交流。
•学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文章,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创意活动,例如写作、演讲等。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和积极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集体备课教案范文
集体备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提高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集体备课的定义与意义2.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3. 集体备课的方法与技巧4. 集体备课中的角色分工与责任5. 集体备课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集体备课中的意见分歧和提高备课效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集体备课的定义、意义、基本流程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集体备课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
4.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促进师生互动。
1. 教材: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2. 课件:集体备课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
4. 小组讨论材料:纸张、笔、分组标签等。
5. 评价工具:教案评价表、学生反馈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集体备课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体备课的定义与意义,使学生了解集体备课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集体备课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对集体备课的看法和建议。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集体备课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教案评价:对学生提交的教案进行评价,关注其完整性、合理性和创新性。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集体备课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其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备课成果。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小时候我们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你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近萧红,走进她们家的大园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然后汇报交流:
⑴ 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学校:金砂湾学校主备教师:廖小平集体备课组:小学语文教研组
课题
《祖父的园子》
计划课时
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