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速度素质训练探微
综合速度素质训练队提高中学生短跑成绩的研究

综合速度素质训练对提高中学生短跑成绩的试验研究1.摘要综合速度素质训练对提高中学生短跑成绩的试验研究中,根据组成综速度素质的重要因素,(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位移速度),以及力量训练的结合,对XX中学学生100米短跑训练为例进行了实验前后成绩对比的测试,得出了综合速度素质的训练对提高中学生短跑成绩的积极作用,对体育教学也有了一定的针对性的建议。
2.前言100米跑是田径运动中距离最短,要求速度最快的接近人体极限负荷的一种运动。
而100米短跑的这种运动特点就决定了学生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和速度水平,所以综合速度素质的运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位移速度的合理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也要结合一定力量的训练,才可以达到预想的成绩结果。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实验前学生情况分析(以XX中学学生100米短跑训练为例)3.1.1 XX中学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综合素质训练的方法A组(实验组)分类方法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力量训练B组(对照组)分类方法移动速度力量训练通过表格可以看出,XX中学学生在运用综合速度素质训练来提高短跑成绩的试验研究中,分成了2个组,分别是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其中A组(实验组)在综合素质训练中运用的分类方法是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和力量训练4种方法,B组(对照组)在综合素质训练中运用的分类方法是移动速度和力量训练2种方法。
我们可以先解析一下A组和B组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其中反应速度是指人体自身在面对各种如光,声,触摸等信号刺激时做出快速反应回答的一种能力。
而反应速度训练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信号刺激法,运动感觉法,对移动目标的练习,以及进行选择性的练习4种方法。
动作速度是指通过人体自身或者人体自身的某一个部分最快速度的完成指定的某一个动作的一种能力。
动作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有可以利用外界提供的助力来控制运动员进行动作的速度;努力减小外部自然条件带来的阻力;也可以利用动作加速或者利用器材重量的变化从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力来发展动作的速度。
青少年短跑运动速度训练方法探析

学的速度训练提 高短跑能力 , 提 高青 少年身体素质、 运动技 能等。本文主要对青 少年短跑运动速度训 练进行分析 , 并分析研 究速度训练方
法、 注意事项 , 为提 高青 少年短跑运用速度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青少年 短跑运动 速度训练 方法
短跑是一项技术 、 力量 、 速度相结合 的运动项 目, 属于典型 的体 前 的初长度 , 提高技术 动作 的协调性 , 减少神经肌 肉能力损 失。
出 现 速 度难 以提 高与 停 滞 的状 况 。 从 主观 方 面分 析 , 速 度 障 碍 在青少年短跑运动训练 中, 专项技术 与素质训练极为重要 , 其 中速 产 生 , 度 训 练 是技 术 与 素质 训 练 的融 合 。 因此 , 在 速 度 训 练 过程 中 , 教练 、 发生的原 因包括过早发展绝对速度 、 负荷过重 、 技术动作不合理 、 基
竞 技 与 训 练
Sp o r t s An d T r a i n i n g
青少年短跑运动速度训练方法探析
口 许龙 ( 宁夏 银 川 市 永 宁 县 体 育 中心 宁 夏 银 川 7 5 0 1 O 0)
摘要: 对 于人体运动素质而言, 最重要 的素质是速度素质。在青 少年短跑运动训练 中, 应注重速度节奏控制 、 技 术训 练、 力量训 练, 通过科
节处理 动作速度 、 肌 肉负荷 、 休息 间隔 、 重复次 数等 因素 时 问的关 练 阶 段 相互 协 调 在 基 础 训 练 阶 段 . 应 尽 量 避 免 使 用 用 力 较 大 的训
速 度 素 质 主要 包 括 移 动 速 度 、 动作速度 、 反应 速 度 三 方 面 , 是 人 练习 、 接力跑等 , 提高青少年运动兴趣 , 避免大动作造成韧带拉伤 问
试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试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吴 涛 山东省新泰市体育中心摘 要:速度素质在短跑项目中是起着最主要作用的专项素质,应切实根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提高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并注意多采用形式多样化兴趣性强的训练内容和节奏,调动其训练积极性,避免“速度障碍”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青少年短跑运动员 速度素质 方法 手段 速度障碍速度是短跑项目中起着最主要作用的专项素质。
短跑速度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反应速度(即从信号刺激到产生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加速度和最高速度,速度的本质是运动神经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讯速转换的能力,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是保证短跑过程中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能力和肌肉力量的大小。
短跑是极限强度的运动。
运动时运动员处于极大的缺氧状态,无氧代谢的磷化物分解和合成的能力高低是直接影响速度的生化条件,因此在进行短跑速度训练时,就要不断地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神经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的速率、强度以及无氧代谢、磷化物分解和合成过程的能力。
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提高速度素质的方法1.缩短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从信号刺激到产生运动的时间,反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神经中枢分析、综合的能力。
一般初期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从发令到起动的潜伏时间为0.20~0.25秒,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其潜伏时间可以缩短到0.05~0.12秒。
但是如果运动员的起跑技术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反应时,所以在反应速度训练时,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起跑技术,缩短反应时间,可以通过各种信号刺激的训练如信号反应的游戏以及完善起跑技术以达到目的。
2.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的提高是运动员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速率和强度的提高。
肌肉收缩的速度是短跑的快节奏步频的基础;肌肉收缩的力量是短跑步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肌肉收缩的速度可以通过短距离的冲刺跑、有利条件的快跑和短距离的起跑练习,来建立高速的动力定型。
400米的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文章标题:深度探究400米的速度素质训练在田径比赛中,400米赛跑被誉为“短跑中的长跑”,因为它需要既有短跑的速度,又有长跑的耐力。
而要在这项比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除了基本的跑步技术和耐力训练外,速度素质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度探讨400米的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及特点,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训练内容。
1. 加强爆发力的训练在400米赛跑中,起跑时的爆发力对整个比赛的结果至关重要。
训练者需要加强爆发力的训练,通过短距离的快速爆发训练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加速能力。
短距离的起跑训练、加速度训练等都可以有效提高起跑时的爆发力。
2. 提高最大速度的训练除了爆发力,400米赛跑还需要运动员拥有较高的最大速度。
训练者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最大速度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速度水平。
在训练中可以采用短距离最大速度爆发训练、爬坡训练等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最大速度水平。
3. 提高耐力和恢复能力的训练在400米赛跑中,耐力和恢复能力同样非常重要。
因为整个比赛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运动员拥有较好的耐力和恢复能力。
训练者需要通过长距离的耐力训练,提高自己的耐力水平。
通过恢复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恢复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快地从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恢复过来。
4. 综合能力的训练总体来说,400米赛跑需要运动员拥有较好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的训练也是400米速度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
训练者可以通过多个方面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柔韧性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等,来全面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对400米的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及特点的深度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这项训练内容需要运动员在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训练。
要想在400米赛跑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注重基本的跑步技术和耐力训练外,速度素质的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爆发力训练、提高最大速度、耐力和恢复能力的训练,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田径教练,我深刻理解400米赛跑的训练之重要。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与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分析

ʻ 体育教学与研究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与 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分析
定的缺陷 , 尤其是在短跑训练问题上 , 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 改 进 , 值 得 我 们 进 行 深 刻 的 研 究.本 文 就 针 对 当 下 我 国 短 跑 运 动 员 的身体素质训练 , 尤其是运动员的速度与柔韧素质训练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 对训练的方法㊁ 手段和内容进行了阐述, 对 相应的对策进行讨论 , 最后总结了全文 , 旨在改善运动员短跑 速 度 和 柔 韧 素 质 上 的 缺 陷 , 更好的促进运动员的技能提升及全面 发展 . 关键词 : 短跑 ; 速度 ; 柔韧训练 ; 方法分析 练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 . 青 少 年 时 期 是 人 们 身 体 成 长 和 发 育 的关键时期 , 青少年阶段是改善运动步频问题的关键时期 . ( 二 )柔韧素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素质力量的发展 柔韧度训练 在 短 跑 运 动 中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柔 韧 素 质 的 含义指的是人体的韧 带 等 软 组 织 的 伸 展 能 力 和 不 同 方 向 上 的运动能力 ; 柔韧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 速 度 水 平 的 主 要 原 因在于柔韧水平的高 低 可 以 影 响 运 动 员 专 项 技 术 完 成 的 合 理性和全面性 , 这也是短板原理的主 要 体 现 . 运 动 员 成 绩 水 平的高低 , 不仅与自 己 的 优 势 有 关 , 也取决于竞技水平最薄 弱的环节 . ( 三 )柔韧训练要与专项短跑的特点相结合 短跑运动员在进行柔韧训练的时候 , 首先要进行热身运 动, 使全身的肌肉和 韧 带 都 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拉 伸 , 其次要结 合短跑运动的特点 进 行 针 对 性 的 拉 伸 训 练 . 从 运 动 训 练 学 的角度看 , 要重点关 注 双 肩 和 躯 干 的 柔 韧 性 , 因为这能提高 运动员全身的协调性 . 柔韧训练中运 动 员 的 不 同 部 位 , 柔韧 训练要求也不同 , 因为从韧和柔两个 角 度 看 , 柔软度提高了, 那么肌肉的韧性力量就会下降 , 反之 亦 然 . 所 以 在 训 练 的 过 程中要结合专项短 跑 特 点 , 对 不 同 部 位 进 行 不 同 训 练, 比如 躯干等部位对人的身体要求就会高一些 , 这样在跑步过程中 能更好地保持重心的稳定 . 四 ㊁总结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短跑运 动 员 速 度 的 前 提 , 只 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 , 才能为竞技 成 绩 的 提 高 提 供 保 障 . 通过本文的阐 述 , 我 们 可 以 了 解 到, 短跑运动员的身体 训练是受多种因素 影 响 和 作 用 的 . 改 善 短 跑 运 动 员 的 柔 韧 素质问题是发展速度训练的基础 , 速度训 练 的 提 高 才 能 保 证 短跑运动员取得良好的成绩 . 在实际 的 运 动 训 练 中 , 我们要 结合短跑项目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 熟悉掌 握 运 用 现 代 短 跑 技 术, 有把握的对运动 员 进 行 一 对 一 的 训 练 , 才能够促进运动 员全面发展 , 提高运动员短跑成绩 . 参考文献 : [ ] ] 吴俊 洁 . 关于柔韧素质训练研究的综述[ 科技展 1 J . ( ) : [ ] 望, 2 0 1 6, 2 6 0 2 2 3 7-2 3 8. 2 0 1 7-0 9-2 7 . [ ] ] 广利 . 浅谈短跑技术的训练 [ 当代体育科技, 2 J . 2 0 1 5, ( ) : ( ) [ ] 5 3 3 3 7+3 9. 2 0 1 6-0 2-2 0 2 0 1 7-0 9-2 7 . [ ] 李静 , 张乐, 包 乌 云. 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 3 ] ( ) : [ ] 段[ 当代体育科技 , J . 2 0 1 6, 6 2 6 4 2-4 3. 2 0 1 7-0 9-2 7 . [ ] [ ] 张婧婧 田径运动速度力量训练方 法 创 新 研 究 运 4 . J. ( ) : [ ] 动, 2 0 1 7, 0 6 1 4-1 5. 2 0 1 7-0 9-2 7 . 作者简介 : 万洋 , 贵州省贵阳市 , 贵阳市体育中学 . 摘㊀要: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行业的持续支持 , 使我国在体育行业上也取得了较好 的 成 绩 与 发 展 ㊁短跑运动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全面发展 , 国家在体育项目上进 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 取得了举世 瞩 目 的 成 绩 . 近 年 来 对 短跑训练的研究主要在短跑技术方面 , 通过对短跑技术的改 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短跑运动员的 成 绩 也 在 逐 步 的 提 高 , 对运动员的技术动 作 水 平 和 身 体 素 质 有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短 跑运 动 多 维 协 调, 需 要 多 个 方 面 相 互 作 用㊁ 相 互 协 调, 鉴于 此, 本文从生理学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运动 员 的 速 度 训 练 和 柔 韧素质训练 , 同时也为教练员更好的训练 运 动 员 提 供 了 一 些 理论技术支持 . 二 ㊁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方法 ( 一 )速度训练的简述 短跑运动的特点主要是时间快 ㊁ 强度大㊁ 距离短, 对运动 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 求 , 若运动员的速度 不快 , 则短跑成绩很难达到理想的效 果 . 对 短 跑 运 动 员 的 训 练中主要分为最大速度 ㊁ 加速速度和 速 度 耐 力 . 最 大 速 度 是 指运动员有了较大 速 度 后 , 继 续 发 挥 和 保 持 速 度 的 能 力; 加 速速度则指运动员脱离静止状态后 , 在短 时 间 内 能 够 达 到 的 最大速度能力 ; 速度耐力指最大限度控制 和 减 少 速 度 下 降 的 能力 . ( 二 )速度训练的新方法探究 加强对运动员弹 跳 ㊁ 力 量㊁ 速 度 和 训 练 相 结 合.在 对 1. 短跑运动员的训练 上 , 必 须 综 合 加 强 多 项 训 练, 将速度训练 简单地理解为不同强度和不同时段的计 时 跑 , 一堂课一般都 是进行专项的运动 练 习 , 在 绝 对 速 度 训 练 前, 运动员要充分 的休息好 , 不从事其他的训练 , 保持体 力 , 力量训练后则不应 该安排绝对速度的练习 , 不然容易造成运 动 员 肌 肉 的 受 伤 和 疲劳 . 速度训练综合 分 析 . 这 种 全 面 训 练 的 方 法 优 点 主 要 2. 就是能是运动员在体力较好 , 精力充沛的 情 况 下 进 行 速 度 的 练习训练 , 保证了训 练 的 效 率 , 因为短跑是肌肉的向心收缩 和离心收缩不断交 替 实 现 的 , 是 一 种 周 期 性 的 运 动; 其缺点 在于把速度训练成了孤立化和片面 化 . 因 此 , 要想提高训动 员的绝对速度水平 , 必须在速度练习前保 证 肌 肉 的 两 种 收 缩 都处于兴奋状态 , 如果 忽 视 了 两 种 力 量 的 有 机 结 合, 简单地 把短跑理解为不同 时 间 ㊁ 不 同 时 段 的 计 时 跑, 则势必会影响 训练的效果 . 三 ㊁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 ( 一 )运动员短跑速度与柔韧素质训练的关系 跑步的频率和跑 步 的 步 幅 是 决 定 短 跑 速 度 的 两 个 重 要 条件 , 如果要提高运 动 员 的 短 跑 速 度 , 必须增加步幅和加快 步子频率 . 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讲 , 步频 问 题 可 以 通 过 针 对 性 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来 加 以 改 善 , 可 通 过 后 天 训 练 进 行 改 善, 但步幅问题受限制于运动员自身的身体 素 质 , 不可能通过训
浅析短跑训练中如何发展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

49《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5月短跑训练中的核心之一就是速度,力量与爆发力是短跑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提高运动员的奔跑速度与爆发力的过程中,教练要打破以往的训练思维与培训方法,要依据每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短跑比赛的情况,因材施教地去设计训练方案,让每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得以在短跑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1短跑运动现状分析通过了解可以发现,短跑在田径运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大部分田径运动比赛开始前,大都会以短跑作为热身运动。
短跑运动员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短跑训练主要通过增强身体力量素质的训练,提高速度训练,并将身体力量素质训练和运动速度训练结合起来,以达到合理调动肌肉、充分发挥能力的作用。
在短跑训练中,速度和力量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而速度和力量也是衡量大部分体育项目的标准,因此短跑运动在体育项目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2速度训练与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2.1速度训练速度作为短跑运动中的关键,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决胜的必要条件,教练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对短跑运动员的奔跑速度进行训练,要用专业的方式方法来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同时提升运动员的耐力,确保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能维持一定的奔跑速度和及时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让身体在跑步时稳定在最好的状态,由此来达到提高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取得优异成绩的目的[1]。
2.2力量训练力量是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支撑运动员持续高效输出的保障,力量能让短跑运动员有足够的爆发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极限。
因此,教练针对力量这一块,为短跑运动员制定合适的力量训练,帮助运动员学会在比赛中充分调动身体机能,进而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来,促使短跑运动员的基础力量和专项力量都能得到提升,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2.3速度与力量之间的联系力量与速度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短跑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可以决定速度的快慢,速度又反作用于力量。
运动员的力量在短跑运动中体现了运动员的综合体能程度,并决定了运动员的耐受力和身体柔韧度,而速度是决定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获胜的关键。
太原市体工队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太原市体工队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短跑是最古老的竞技运动项目也是田径比赛中开展最为普遍的项目,它属于典型的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项目,强调的就是一个“快”字。
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的培养,是短跑运动员训练的核心。
青少年训练是基础性训练阶段,必须强调训练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但是,现在很多优秀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到了成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经调查,目前在培养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时所采用的训练手段过于成人化,很多学者和教练员的训练重点都集中在体能和技能两方面,忽视了心理能力、战术和智能在短跑训练中的作用。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如何培养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
理论上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短跑的项目特征为依据,围绕五大竞技能力筛选了培养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的36项训练手段,确定了反映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的12个典型指标。
实践上以太原市体工队的8名短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根据8名短跑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制订出训练计划。
然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实验。
通过实验前、后的测试和统计,8名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五大竞技能力、专项成绩和快速能力均有了提高。
可得到以下结论:1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水平不同于成年人,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表现出不稳定性。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手段要与这一年龄段相符合,体现出系统化和多样化。
2培养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所采用的训练手段指标主要包括:体能指标、技能指标、心理能力指标、战术能力指标和智能指标。
根据短跑的项目特征,对其快速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体能指标和技能指标,良好的心理能力、战术能力和智能对快速能力的提高均起到积极地辅助作用。
3反映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的有效指标主要通过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五个方面,12个典型指标来反映。
它们是:30米行进间跑、60米站立式起跑、150米跑、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前抛和后抛铅球、30米行进间步频、30米行进间步幅、比赛情景模拟测试、百米跑中后50米的时间、时间知觉的测定、相关专项的理论知识的测验。
探讨速度能力训练在短跑项目训练中的价值及实践

探讨速度能力训练在短跑项目训练中的价值及实践作者:陆斌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摘要短跑项目就是短距离的测试跑步项目,主要测试的是运动员的奔跑速度与瞬间爆发力,是体育项目中常常用来测试学生体能的方法。
如何快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短跑能力与速度,便是短跑训练最为关注的问题。
文章通过阐释速度训练与短跑项目的关系,探析了当前短跑训练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测试,提倡全面合理实施训练。
关键词速度能力训练短跑项目价值实践一、速度训练在短跑项目中的价值众所周知,短跑训练中最主要训练、测试的一项身体素质就是运动员的速度,只有体能增强了、速度提升了,才能将自身的速度优势发挥到短跑运动中,短时间内凝聚速度力量,从而在短跑中脱颖而出,获得优异的成绩。
(一)速度训练是短跑训练的基础影响短跑成绩的方面有很多,包括速度训练、技巧训练、力量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1]。
在这些因素中,每一项训练都有其特点及重要性。
其中,速度训练是核心,技巧训练升华、力量训练是辅助、心理素质训练是保证。
在众多元素中,速度训练的作用不言而喻。
只有在短跑项目中占据了速度上的优势,才能更好的运用跑步技巧,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提升自身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速度是保证短跑比赛获胜的关键短跑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测试每个人瞬间爆发力以及速度能力的项目。
因此,速度快慢在短跑项目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
速度包括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奔跑过程中的位置变换速度、完成要求的动作速度等[2]。
在短跑中,起步的反应快慢决定了起点高低,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短跑总时长中占比最高的中间冲刺阶段则是运动员获胜的最关键阶段,需要他们将位置变换及动作速度完美结合起来,从而超越竞争对手。
因此,速度的训练及培养对短跑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三)速度培养是提高运动员身体及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速度训练的要求很高,包括对运动员体质的要求、对其瞬间爆发力、可塑性的要求以及对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
提高中学男子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训练方法初探

提高中学男子短跑运动员快速能力训练方法初探山东省临朐二中路英军[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短跑的特点入手,根据生化特点和实际训练经验,提出发展短跑最高速度能力的训练方法,以及在实际训练中所要注意的几点。
[关键词]:速度训练、无氧代谢、磷酸原(ATP、CP)、乳酸一、选题依据短跑,以其快捷的速度、激烈的竞争和较高的观赏性在各种类型的运动会中备受人们的关注,短跑运动的发展由自然状态到高新技术运用状态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这里面凝聚着无数技术人员和教练员的心血。
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呢?这也是许多教练员关注的问题。
在短跑运动中最高速度是指运动员跑进中以秒为计算单位的位移距离(米/秒),这个因素与加速度能力密切相关,并且因人而异。
在训练中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提高短跑的最高速度能力。
在这里我们把加速能力与最高速度能力的训练统称为短跑的速度训练,它所应该达到的目标是:(1)、在提高大脑皮层中枢发放兴奋冲动的强度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以增强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幅度。
(2)、在提高大脑皮层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和提高各中枢间协调性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肌肉的快速力量,以增强肌肉收缩的速率。
(3)、发展无氧代谢的能力,加快三磷酸腺苷(ATP)释放能力的速度,提高供能系统的能力。
(4)、提高身体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肌肉协调用力的能力,改善运动时各协调肌群与对抗肌群间的协调关系,减低因对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跑进中的放松协调能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在这里,我选取了高二年级的三名男生高华、李玉波、赵海东作为实验对象,他们是我校业余训练队的短跑运动员,与其三人对应的是高一年级的三名同样项目的男生刘建磊、张卫峰、、李红涛,以400米短跑为例,在2001年9月2日我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实验前的测验,成绩分别如下:高华58"4、李玉波57"9、赵海东57"4、刘建磊58"6、张卫峰58"2、李红涛56"8。
对田径运动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探究

对田径运动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探究田圣龙(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随着体育事业快的速发展,我国现已跃居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人们也不断增强对于田径运动的认知。
田径运动在各大赛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来说我国短跑项目仍有一些差距,当前探究科学有效的短跑速度训练方法也成为了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基于短跑速度的各项影响条件和训练方法做出客观的综合分析。
关键词反应条件影响条件距离变化动作频率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0引言田径赛事自开始举办以来,职业运动员都在不断的挑战自身极限,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精神。
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竞技纪录被打破,速度成为了田径运动的灵魂,田径短跑项目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探究有效增强速度的方法,更好的开发人类速度潜能的极限。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短跑运动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为田径短跑速度训练提供了更多科学方法,极大的促进了田径短跑运动项目的发展。
1田径运动中短跑速度的分类概述1.1反应速度反应速度可以概括为人体在受到刺激发生反应的应对效率,反应速度又分为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
简单反应速度是指人在受到信号刺激后产生应答动作时间的快慢,复杂反应是指人产生直观感受后产生反应,并通过神经反射对受到感受进行判断后产生的应答动作时间的快慢,在田径运动中反应速度多是以简单的形式存在,在接收到信号枪指令后迅速完成起跑动作。
1.2动作速度人体的某一部位能够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被称为动作速度,动作速度又被分为单个性动作速度和整体性动作速度。
单个性动作速度完成单一动作时间的长短,整体性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协同动作完成的快慢,例如挥舞手臂、多次跳起等动作。
在进行动作划分时会根据动作发生时的状态分为静状态动作速度(例如人处平躺状态下进行的腿部摆动)和动态动作速度。
人体动作的快慢是由神经肌肉系统和能源ATP储备情况所决定的,动作速度是指单个动作或是多个动作组合完成动作后的速度情况,根据动作发生的性质,做出性质分辨,应答性动作多是处于条件反射下完成,目的性动作是在中枢神经指导下完成。
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探讨

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探讨作者:黄荣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4期摘要:短跑是一项特别考验运动员耐力和速度的运动。
在短跑运动开始的初期,运动员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人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再匀速,再减速。
每个动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运动员在短炮时的速度。
近年来,我国的短跑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成绩仍然需要提升,在体育课堂中加强短跑训练,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和重视。
本文就从当前的短跑训练形式出发,对运动员速度和耐力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做几点探讨。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所获得的银牌数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有待提高。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钻研和考证,并结合新时期的短跑训练方法,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体育技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机会。
训练导师要从“能量代谢特征、速度耐力训练、训练负荷参数”等多种角度入手,设计有效的短跑训练计划,以提升运动员的短跑速度能量代谢特征一、注重能量代谢特征模式,培养运动员耐力想要提升短跑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就要先搞清楚短跑过程中体能的消耗规律。
首先,跑步是一项“有氧运动”,需要消耗人机体内的6胛(三磷酸腺苷)、四(磷酸肌酸)等物质,并通过磷酸集团水解释放出能量。
特别是短跑这种对速度和耐力要求特别高的体育运动,更考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如下“人体运动的三大供能系统供能特点”示意图(见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磷酸原在肌肉中的储量很少,在短跑运动时人体中的“磷酸原”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消耗。
人体运动供能时间只能维持6~8s,如果供能不足,人体就会产生“肌肉酸痛、运动乏力”等现象,不足以支撑人体完成短跑训练。
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体内的ATP-CP系统是有效的能量来源,并且消耗最快。
为了维持人体运动的继续进行,运动员在短炮前要补充足够多的“葡萄糖、肌糖原、脂肪”等能量物质,才能为机体运动提供“糖酵”,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ATP。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速度能力的培养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速度能力的培养广东省深圳科学高中相隆峰现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是指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专项技术等综合素质的水平,是运动员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专项能力的提升是运动员获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也是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田径短跑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运动,其专项能力主要体现在个体速度能力。
所以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是教练员要重视并在训练中实施的切入视角。
下面就谈谈笔者对于速度能力的认识。
1.通过改进技术培养速度能力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运动技术。
运动员只有掌握与素质相适应的正确的合理技术,使动作的完成达到经济性、时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已有的速度水平。
短跑项目的技术重点就在于处理好步频与步长的比例关系,步长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腿长、腿部力量与髋关节的灵活性,步频主要取决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短跑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步频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步幅。
从生理方面来奖,发展步幅比发展步频容易。
步幅取决于后蹬与前摆,而后蹬与前摆关键在于送髋技术。
因此,改进送髋技术是提高速度能力的有效途径。
2.通过多变的训练形式培养速度的能力根据人体神经系统工作过程的特点,在训练中过多采用某一种训练,必然会导致神经系统工作能力的降低,从而影响训练的质量。
所以,在速度训练中,教练员应采用多样性的训练手段,不断调整神经过程的兴奋性,使少年运动员在训练课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奋状态和较大的兴趣。
常采用的方法有长短结合、跑跳结合、强弱结合以及交换条件刺激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项训练。
通过不断的交换手段,使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总有新鲜感,既有负荷,又有简短的调整和休息恢复过程,从而使运动员以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去完成训练任务。
3.通过距离选择培养速度能力在速度训练中,距离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对象的水平进行选择。
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如果太短了在这个距离上起不到发挥速度的作用,若过长则具有耐力性特征,就失去了速度训练的意义了。
浅谈体育项目中短跑技术和速度素质的获得培养

浅谈体育项目中短跑技术和速度素质的获得培养摘要:鉴于农村基层体育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谈谈如何做好基层体育短跑类项目的教学。
在应试教育中,应如何开展短跑类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短跑类的技术素质和能力,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效地结合和连接,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教师应能根据当地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身体体质,年龄阶段等因素来开展科学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因地制宜地抓好农村基层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学生素质教学工作。
关键词:基层体育教学、素质培养、兴趣体育、多元化教学、引导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今天下午,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
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获得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战略措施。
而学校体育教育是基础,是前沿阵地,教师应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尽到责任,努力工作,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充分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道德素养,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延伸。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克服困难,艰苦拼搏的团结奋进精神。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课堂内容丰富、多元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方式,必要时要开设课外体育活动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特长发展。
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这些硬件比较欠缺的基层学校中,如何开展好现代的体育教学,是我们基层体育教育者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这里所说的基层教学是指经费开支上比较落后的农村乡镇初级学校。
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相对较差,对体育教学工作缺泛理解,也不太重视不够理解和支持,对我们专职体育教师来说,培养相对较少。
然而,我们对祖国的体育事业是热情的,我们在学校中开展的课堂虽然在某个方面受到限制,但学校体育的开展是正常的,内容也是丰富的,我们的任务是把每个学生的体质培训好,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愿意发出自己的一点光和热。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及其训练解鑫【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及其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速度素质作为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对许多运动项目的竞技表现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速度素质主要源自遗传,但速度素质的发展还受动作技术、力量、协调性、灵活性、耐力等影响,具有可训练性以及提升的潜力.速度素质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启动速度、停止速度、最大速度、速度耐力和灵敏性.每种速度都可以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予以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需要练习者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和关注力,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对短跑运动员而言,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和最大速度是决定运动水平的关键,本文对这些速度类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包括重复训练、分解训练、感官感觉训练、交替训练、减难训练、加难训练、时限训练和增强式训练.这些训练方法非常适用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但只有在实践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年(卷),期】2018(026)010【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最大速度;训练【作者】解鑫【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江苏南京 21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22.11 前言大多数从事运动训练的人都认同速度素质的重要性,速度素质作为人体的基本运动素质,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的竞技表现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运动训练学的研究领域,对速度素质的研究却长期停滞不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速度素质相较于其它身体素质能力而言,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速度素质在概念、结构及其训练方面都存在未知的空间和大量的争议。
有学者进行过不完全统计,仅就速度表现形式的描述就使用了超过50余种不同的概念。
虽然速度素质仅是身体素质能力的一部分,但速度素质却不仅仅是体能,而是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协调系统,速度素质受到众多系统和机制的影响,特别是能量系统控制机制和神经系统控制机制。
提高小学生短跑训练成绩初探

提高小学生短跑训练成绩初探提高小学生短跑训练成绩初探短跑是常见的一项健身运动,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爆发力,提高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等等。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项运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体素质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小学生的短跑训练成绩呢?下面我将为您进行一些探讨。
一、短跑训练的目标在短跑训练中,我们的目标是要提高小学生的短跑技巧和性能,例如加强腿部的力量、提高纵跳能力、加强跨步技巧等等。
当我们在训练时,要注重对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能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教练员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解读,例如对压力的承受力、对竞争环境的习惯程度等进行关注。
还要注意,训练方法应该分阶段,不要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训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渐进式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
二、提高小学生的跑步姿势在短跑训练中,跑步姿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跑步速度和跑步效果。
那么要如何教育学生正确的跑步姿势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第一,学生的身体应该是竖直的,上半身要尽可能地放松,肩膀要下沉。
第二,手臂应该保持放松状态,自然地摆动,不要固定。
第三,腿部要往前后轻轻地交替摆动,劲头往天。
第四,双脚要尽可能地贴地运动,试图让脚尖离开地面。
最后,注意呼吸技巧,从鼻子慢慢地吸气,从嘴巴慢慢地呼气。
三、增加训练的难度要提高小学生的短跑成绩,还需要增加训练的难度。
但是要注意,难度不是直接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就能达到的,需要有系统地规划训练计划。
我们可以采取逐渐增加训练强度的方法,例如从10次短跑开始,逐步增加到20次,改进技能,加强肌肉力量、体能、速度和敏捷度。
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组训练,让学生之间发生一些健康而又有益的竞争性的互动,激发学生的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集中力和毅力在短跑训练中,集中力和毅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集中力和毅力。
体校男生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

体校男生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探讨在田径运动中,短跑是田径径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点是规定的距离中用时少,速度快,在跑的过程中需要人体的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完成工作,速度耐力是速度的强有力的保障。
所以本文就怎样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能给有关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速度耐力;能量;训练方法在短跑中,速度是核心,速度耐力是短跑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运动员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固定的距离并取得最好的成绩。
另一方面影响短跑运动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水平高则短跑的成绩好,反之则相反。
所以短跑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强的速度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速度耐力,以至于最后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以上这些都是训练期间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淮南体校田径队男运动员1.2.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有关短跑耐力训练的文章,为本文的理论分析作事实依据。
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分析、总结、最后整理;对查阅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自己训练实际情况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作为理论依据参考。
1.2.2逻辑分析法通过运用类比、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方法,结合运动训练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2.讨论与分析2.1 提高速度的关键要素速度是短跑成绩提升的前提,同时速度的提高有依赖于步频和步幅。
此外,速度与耐力是相辅相成的,速度的提高离不开耐力的加强,而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互相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2 运动员生理学能量供应特点人体主要的供能系统:a.ATP-CP无氧代谢供能系统供能6~8秒b.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系统供能30~60秒最高可达2~3分钟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供能30分钟以上无理论上限短距离跑的项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及其跨栏项目,这些项目用时短,速度快,运动时间要控制在2分钟之内,因为供能主要依靠ATP-CP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 跑 速 度 素 质 训 练 探 微
江 苏宜兴 市官林 高级 中学(121 胡 245 )
速 度素 质是 指 人 体快 速 运 动 的 能 力. 包括 人体 快 速完成动作 的能力和对外 界信 号刺激快 速反应 的能 力 . 过 一 定 的 方 法 与 手 段 来 提 高 运 动 员 的 速 度 素 通 质 , 发展运动员的快速运动 能力有积极 的意义. 对 下 面笔 者 就 针对 速 度 素 质 训练 这 一 问题 提 出几 点 看 法 , 与大 家 共 同研 究 探 讨 . 速 度 素 质 的 组成 及 其 影 响 因素 从 生 物化 学 的 角 度讲 , 动作 的速 度 取 决 于 肌 肉 中 AT P的含 量 以及 在 神 经 冲动 作 用 下 A TP的 分 解 与 再合成的速度. 影响速度 的因素包 括遗传 因素 、 经 神 过 程 的 灵 活性 、 肉 内协 调 能 力 、 服 外部 阻 力 、 作 肌 克 动 技 术 、 意 力 集 中 与意 志 力 、 肉构造 及弹 性 等 . 作 注 肌 动 反 应 速 度机 制 , 据动 作 反 应 的形 式 和 复 杂 程 度 而 表 现 不 同. 跑 主要 表现 为 听 觉 动 作 反 应 速 度 , 对 单 个 短 而 动作的速度来说 , 了由 中枢 神经所决定 外, 与肌 除 还 肉群收缩的特征有关. 而对动 作的频率来 讲 , 了取 除 决 于 单 个 动 作 速 度 的 因 素 外 , 取 决 于 动 作 的 协 调 还 性、 能量 物 质 的 储 备 和 转 化 过 程 , 以及 促 使 有 机 体 保 持 这 种 速 率 的其 他 因 素 . 二 、 跑 各 种 速 度素 质 训 练 的方 法 短 1 动作 速 度 训 练 . 动作速度寓于具体的动作之 中. 在动作速度的练 习中, 专项 要 求 不 同 , 作 速 度 练 习 的任 务 和 内 容 也 动 有 区别 , 因此 , 作 速 度 和 动 作 技 术 的完 善 程 度 应 紧 动 密联 系 在 一起 . 作 速 度 的培 养 , 须 通 过 技 术 水 平 动 必 的巩 固与 提 高 , 以及有 关 身 体 素 质 的发 展 才 能 实 现. 常 用 的训 练 方 法 : ① 利 用 助力 练 习 指 在 动作 速 度 练 习 中 , 用外 界 自然 条 件 的 助 力 利 和人为因素的助力来发展动作速度. 外界 自然条件的 助 力 对 短 跑运 动 员 主 要 是利 用 风 的 方 向 , 顺 风跑 . 要 这种方法对提高动作速率既经济又有效. 人工因 素 的助 力 可 分为 机 械 助 力 和人 为 助 力 , 械 助 力 是 由 机 专 门机 械 或设 备 的牵 引形 成 的 , 摩 托 车 的 牵 引 、 如 牵 引机 的 牵 引 等. 为 助力 是 教 练员 或 他 人 直 接 或 间 接 人 施 加 给 运 动 员顺 运 动 方 向 的 力 , 助运 动 员 提 高 动 作 帮 速率或完成某一技术环节的动作速度. 短跑项 目可采 用 一 带 一 、 带 慢 的牵 引 跑 . 快 不论 是 哪 一 种 助力 形 式 , 运 用 时 都 应 循序 渐 进 . 以提 高 动 作 速 率 为 主 的 练 习 ,
一
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朱志超
、
保 持 着 运 动 指 令 , 而 可 以 大 大 缩 短 动 作 进 行 的 时 从 间, 提高动作速度. 但是 , 这种后效作用的产 生取决 于 负 荷 的 大小 和随 后 减 轻 的情 况 . 短 跑 练 习 中应 该 是 在 安 排 “ 坡 跑 一 水平 跑 一 下坡 跑 ” 上 . 2 移 动速 度 训 练 . 移 动速 度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可 看 成 是 一 种 人 体 综 合 运 动 能 力 的表 现 . 动速 度 的快 慢 不 仅 和 动作 技 术水 移 平 有 关 , 且 和 力量 、 而 柔韧 、 度耐 力 以 及协 调 性 的 发 速 展 也 有 着 十分 密 切 的关 系. 另 外 一 个 角 度 , 可 把 从 也 移 动 速 度 看 成 是 动 作 速 度 、 度 耐 力 与 意 志 力 的组 速 合. 训 练 的常 用 方 法 : ① 力 量练 习 有 研究 发 现 短 跑 运 动员 在 百 米 成绩 由 1. 秒 缩 09 短 到 1 秒 的 诸 因 素 中 , 于爆 发 力 的 提 高 占 2 .7 O 由 O 5 的作用 , 最大力量 的加 大 占 1. 4 的作 用 , 2 3 因此 在 发 展 移 动 速度 训 练 中 要把 提 高 力 量 作 为基 本 途 径 . ② 短跑 的移 动 速 度 主要 是 通 过 步 频 和 步 幅 表 现 出来 的 , 只有 高 步频 和大 步 幅 相结 合 才 能 表 现 出 高水 平 的移 动 速度 . 影 响步 频 和 步 幅 的共 同 因 素 有 力 量 、 调 性 . 协 除 此外 , 响步幅的因素有腿 长、 韧性 、 蹬技 术 ; 影 柔 后 影 响步频的因素有肌纤维的类型和神经系统 的灵活性. 在腿长 、 韧性、 柔 后蹬 技术 、 纤 维 类 型 和神 经 系统 的 肌 灵 活 性 五 个 因素 中 , 只有 柔 韧性 和后 蹬 技 术 通过 训 练 较 容 易 得 到 改 善 . 其 他 j 个 因 素 则 主 要 取 决 于 遗 而 传 , 练 是 难 以 改变 的. 训 因此 , 有 一 定 训练 水平 的运 对 动 员 , 果 步 幅 尚 未 达 到 理 想 的 程 度 , 么 通 过 提 高 如 那 步 幅则是提高移动速度的有效途径. 运动员的步 幅可 达到本人身高的 13 . 倍. 三 、 度 素 质训 练的 基本 要求 速 1速度 素质 训 练 应 结 合运 动 员 所 从 事 的专 项 运 . 动进 行 . 跑 运 动 员 的 反 应 速 度 训 练 , 要 是 需 要 短 主 听一 ~ 动 觉 的反 应 速 度 , 以 采用 声 刺 激提 高 这 种 能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