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情景性试题解读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好题型,试题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这种题型,笔者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精选几题,并作解答与评注,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例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

(如图1所示)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摩擦。

刹车后,由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解答:(1)滚动惯性做功。

(2)0.6~0.7s。

(3)汽车的行驶速度。

(4)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所受的摩擦力较小,在车速相同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变长,汽车较难停下来,为保证行车安全,要减速行驶。

简评:此题以交通为情景,侧重考查了惯性、摩擦和交通规则等方面知识,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做题的同时对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联系科技成果的情景题例220XX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出,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样产生的?(2)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1.2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

中考物理第一轮重点专题突破三情景开放性试题复习课件

中考物理第一轮重点专题突破三情景开放性试题复习课件
计划
针对学生的不足,制定个性化的复习 计划,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 训练。
目标
在下阶段的复习中,提高学生的解题 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中考物理 情景开放性试题。
对命题趋势的预测与展望
预测
预计中考物理情景开放性试题将继续成为命题的重点,涉及的知识点将更加广 泛和深入。
展望
希望学生能够把握命题趋势,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 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光的反射和折射:理解 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掌握镜面反射、漫反 射、折射等概念和应用 。
光学仪器:了解凸透镜 、凹透镜、显微镜、望 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 原理和使用方法。
电学专题
详细描述
欧姆定律:掌握欧姆定律的含义 和应用,了解电流表、电压表、 变阻器等电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总结词: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 规律,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 电学参数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对于较为复杂的题目 ,可以采取分步骤、 分阶段的方法,逐步 解决问题。
注意运用逻辑推理和 数学计算,逐步推导 和求解问题。
表达技巧
表达要清晰、准确,注意物理量 的单位和符号。
对于计算结果,要给出准确的数 值和单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
差。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 范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口语化
表达。
功和能:理解功、功率、动能、 势能等概念,掌握动能定理和机 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理解动量的概念和守恒定 律,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 律的应用。
光学专题
01
02
总结词:掌握光的直线 传播、反射、折射等基 本规律,了解光学仪器 的工作原理。
详细描述
03
04
05
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光 的直线传播规律,掌握 光线、光束、光速等概 念。

中考物理试题情境量化分析及命题策略研究

中考物理试题情境量化分析及命题策略研究

中考物理试题情境量化分析及命题策略研究中考物理试题情境量化分析及命题策略研究摘要:中考物理试题是对中学物理知识的考察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本文通过对中考物理试题的情境分析和量化研究,进一步研究了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策略,旨在提供一种更科学、客观的命题方法,对中考物理试题进行宏观控制和合理确定,提高试题的质量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中考物理试题;情境量化分析;命题策略引言中考物理试题是对学生物理实际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考察,试题的命题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因此,了解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命题策略,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考物理试题情境量化分析1.1 情境分析情境分析是对中考物理试题中给定的背景知识和具体场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通过情境分析,可以了解试题中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原理、公式等内容,为分析试题提供基础。

1.2 量化分析量化分析是对中考物理试题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包括计算、推理、判断等。

通过量化分析,可以了解试题中问题的难易程度、考察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为命题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

二、中考物理试题命题策略研究2.1 知识点的完整性与结构性中考物理试题应体现物理知识点的完整性和结构性,避免过于零散和碎片化的命题。

试题的选择、设计应符合中考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结构,确保试题的综合性和真实性。

2.2 能力层次的明确性中考物理试题应体现不同能力层次的考查,既要有简单的题目满足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有能够考察学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试题,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

2.3 情景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中考物理试题应体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实验场景,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试题的情景设置应具有多样性,涉及生活、工作、科技等不同领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初三物理专题分析三情景归纳题分析(一)

初三物理专题分析三情景归纳题分析(一)

(2005•上海)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比较(b)、(c)、(d)三图可知: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大小都相等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实验探究题;比较思想;实验分析法.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结合题意重点分析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由图可知,几个滑轮都是定滑轮,弹簧秤的拉力方向不同;结合(a)、(b)两图可知:使用定滑轮和不使用定滑轮时,拉力的大小相同,即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由(b)、(c)、(d)三图可知,当使用定滑轮时,虽然拉力的方向不同,但拉力的大小都相同,所以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故答案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大小都相等.点评:此题结合定滑轮实验重点考查了定滑轮的工作特点,会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小丽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所用的钩码每个重0.5 牛.她利用动滑轮将钩码缓慢提升,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a)、(b)、(c)可知:使用动滑轮竖直缓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力;且提升的物体越重,所用的力越接近物重的一半.(2)分析比较图(a)、(d)、(e)可知:使用动滑轮缓慢提升相同重物时,两边绳子夹角越大,所用的力也越大..考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省力的机械就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就费力.本题是根据实验示意图来说明动滑轮的特点.解答:解:分析比较图(a)、(b)、(c)可知:使用动滑轮竖直缓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力;且提升的物体越重,所用的力越接近物重的一半;分析比较图(a)、(d)、(e)可知:使用动滑轮缓慢提升相同重物时,两边绳子夹角越大,所用的力也越大.故答案为:使用动滑轮竖直缓慢提升重物时,可以省力;且提升的物体越重,所用的力越接近物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缓慢提升相同重物时,两边绳子夹角越大,所用的力也越大.某小组同学研究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已调平衡的直杠杆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如图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使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②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得:使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提重物时,当阻力、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分析:在比较实验结果时,一定要分清相同的量与不同的量分别是什么,再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①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以看出,提升的钩码相同,但一个向上拉弹簧没力计,一个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用杠杆后改变了用力的方向;②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以看出,动力、动力臂不变,动力臂依次增大,动力却越来越小.故答案为:①使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②使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提重物时,当阻力、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点评:此题中的分析关键是要明确变量与不变量是哪些,再找出变量间的关系,并用规范的语言加以叙述.某小组同学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时,所用的器材有带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P点上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先后四次用弹簧测力计在Q位置沿不同方向向下拉提起重物,如图A、B、C、D 所示,每次都能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以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为阻力F2,“动力的方向”用QR 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结论.(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或(D)的操作和测量结果,可得到的初步结论: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作用在支点异侧时,这两个力方向大致相同.(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和(D)的动力F1与动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当杠杆平衡时,阻力、阻力臂相同,动力随着“动力的方向”即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θ的增大而减小.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分析:四个图中任意一个图,动力和阻力在杠杆支点的异侧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大致相同.一个促使杠杆转动,一个阻碍杠杆转动.四个图反映阻力和阻力臂相同时,动力作用线和杠杆的夹角越大,拉力越小.解答:解:(1)(A)或(B)或(C)或(D)图中,阻力和动力在杠杆支点异侧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和动力的方向大致相同.(2)(A)和(B)和(C)和(D)图中,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作用线和杠杆的夹角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所以当杠杆平衡时,阻力、阻力臂相同,动力随着“动力的方向”即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θ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为:(1)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作用在支点异侧时,这两个力方向相同;(2)当杠杆平衡时,阻力、阻力臂相同,动力随着“动力的方向”即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θ的增大而减小.点评:分别在四个图中找出杠杆平衡的共性条件.从四个图中找出相同量和变化量,找出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以上两个方面是总结由一个图或一个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由几个图或几个表格得出数据的基本思路.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c)、(d)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由图7(a)[或(b)或(c)或(d)]可知:大气中存在压强.②由图7(b)与(c)与(d)可知:(同一地点)大气压强值很大且是一定值.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专题:归纳猜想题.分析:这是模仿托里拆利实验,只是没有用水银而用的是水,水的密度小,根据大气压的知识可知,大气压可支持10.3m高的水柱.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是高度和天气的变化.解答:解:(1)由图可知: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就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2)只有当细管中的水面上方出现真空,才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由cd两图可知,细管中的水面是相平的说明大气压支持相同的水柱,从而说明大气压的值是不变的.故答案为:(1)大气中存在压强;(2)(同一地点)大气压强值很大且是一定值.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大气压的测量,要求学生知道测量的原理并会应用.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物体甲、重物乙、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的木板和玻璃板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通过在物体甲的上方放置重物乙来改变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并始终用同一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研究过程如图(a)、(b)、(c)和(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甲、重物乙和测力计示数的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①分析比较图(a)与(b)或(c)与(d)中测力计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接触面相同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分析比较图(a)与(c)或(b)与(d)中测力计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考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分析:(1)图(a)与(b)或(c)与(d)中都是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2)图(a)与(c)或(b)与(d)中都是压力相同,接触面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依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结合图所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解答:解:(1)分析比较图(a)与(b)或(c)与(d)可以得出:当接触面相同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分析比较图(a)与(c)或(b)与(d)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故答案为:(1)当接触面相同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运用,明确变量和控制量是此类问题的解答关键.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牛,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1牛的小瓶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a)所示;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由图(a)可知:当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2)由图(b)和(c)可知: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实验题;简答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解答:解:在a图中,小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小瓶此时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在b图中,小瓶受到的浮力重力,合力向上;c图中小瓶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合力向下,所以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1)当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2)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某同学为了“探究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质量不同的实心铜块A和B、刻度尺、相同的小桌和沙面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小桌陷入沙面的深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如图(a)和(b)所示,他先将小桌放在沙面上,然后让铜块A从一定的高度下落到小桌的桌面上.接着他按图(c)、(d)所示,重新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下落的铜块与小桌陷入沙面的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①比较图中的(a)、(b)和(c)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质量相同(同一)的物体,所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②比较图中的(a)、(c)和(d)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同一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考点:势能的影响因素.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分析: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被举高度,在探究重力势能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解答:解: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成为重力势能,分析比较图(b)和(c)实验过程能看出,同一物体体A的质量是相同的,但所处的高度不同,且物体越高所能使小桌陷入的深度越大,故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同理比较(c)和(d)实验过程能看出,对于不同质量的物体A、B,所处的高度是相同的,且质量大的物体使小桌陷入的深度越大,故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大.故答案为:①质量相同(同一)的物体,所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②同一高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点评:本题是考查了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接触到的最多的探究方法,也是中考的重点.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分别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不同高度处滚下(mA=m B<m C;h A=h C>h B),分别推动同一木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已知小球所处的高度越高,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C球的动能最大,理由是三球中它的做功本领最强.(2)分析比较(a)、(c)两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小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分析:(1)物体动能的大小,可由它对外做功的多少来体现.球把木盒推出的距离长,说明的物体对外做的功多,进而体现它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2)在(a)、(c)的两图实验中,小球所处的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两球的质量不同,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解答:解:(1)球的动能大小通过它对木盒做功的多少来反映,而做功的多少可由木盒被推开距离的远近来确定,这三个图中(C)图的木盒被推动的距离最大,因此说明C球的动能最大,做功本领最强.(2)在a、c的两个实验中,控制了高度相同也就是速度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做的功也不相同,C球质量大,做的功多,具有的动能大,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当小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C;做功;(2)当小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点评:在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用木盒被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为了研究长方体厚度改变时对支持面产生的形变效果,小亮同学将长方体置于水平放置的海绵上,如图(a)所示,然后分别将相同的长方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或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后,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研究过程分别如图(a)、(b)、(c)、(d)和(e)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a)、(b)和(c)可知: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时,长方体对水平海绵压力的形变效果都不变化.(2)分析比较图(a)、(d)和(e)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的厚度越大,长方体对海绵压力越小,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其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专题:实验探究题.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可以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若压力的减小程度和接触面积的减小程度相同时,其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变的.故据图中所示的情况具体分析即可解决.解答:解:(1)比较分析较图(a)、(b)和(c)能看出,若沿竖直方向切去长方体的不同的厚度时,海绵的凹陷程度是相同的,故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故说明: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时,长方体对水平海绵压力的形变效果都不变化.(2)分析比较图(a)、(d)和(e)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的厚度越大,长方体对海绵压力越小,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其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答案为:(1)当沿竖直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时;(2)沿水平方向切去的厚度越大,长方体对海绵压力越小,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其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点评:该题是一道新型的信息题目,即考查了同学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对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检测,所以在处理时,同学们要据试验中所出现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回答.。

中考物理题型2 新情境试题

中考物理题型2 新情境试题

题型2新情境试题编者按:《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创设水平”.通过分析全国中考真题,发现涉及新情境试题的地市有:上海、天津、山西、江苏(扬州等)、浙江(温州等)、湖南(益阳等)、山东(济南)等,由此可知,新情境试题是以后全国命题的新趋势,考生应多加关注.1. (2020温州)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将吹风机对准竖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风,在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右端口处同时释放相同规格的乒乓球,某时刻乒乓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第1题图A. 乒乓球运动是因受到竖管气流的吸引力B. 装置中三个水平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不同C. 三个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处压强不相同D. 该装置可以测量竖管中各处的压强大小2. (2020益阳)将如图甲所示的铜线框上方的尖端挂在电池的正极,并保持良好接触,下端的两个弧形导线头分别压在磁钢柱的前后两侧,且始终与磁钢柱接触良好,磁钢柱吸附在电池底部的负极上,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小玩具,铜线框由静止释放后会转动起来.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A. 它的原理与发电机原理相同B. 若将磁体的磁极对调,铜线框中电流的方向会改变C. 若将磁体的磁极对调,铜线框的转动方向将会改变D. 若下端有一个导线头与磁钢柱接触不良,导线框不可能转动3. (2019绍兴)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第3题图【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2)__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2018山西)小明和小亮同学利用橡皮筋、硬纸板、带指针的挂钩、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测力计.标注刻度方案一:让橡皮筋在竖直方向自由下垂,当指针稳定时,在指针所指位置标注“0”刻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挂钩,拉力分别显示为1 N、2 N、3 N、4 N 时,在指针所指位置分别标注对应的刻度.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ΔL-F图像.第4题图(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提出了标注刻度的方案二:标注“0”刻度的方法与方案一相同,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挂钩,使拉力示数为4 N,在指针所指位置标注4 N的刻度,在0刻度线与4 N刻度线之间分成4等份,标出各刻度线和对应的刻度.如果让你利用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标注刻度时,你会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2020菏泽)现有两个品种相同的实心西瓜,形状不同.在没有直接测量质量和重力工具的情况下,要判断哪个更重,在以下三种方案中:方案一: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兜,分别挂在已调节好的等臂杠杆的两端,观察杠杆的倾斜情况;方案二: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兜,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绳子两端,向上提滑轮,观察哪个先离开地面;方案三:把两个西瓜放在质地均匀的同一块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你认为方案_____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2020杭州)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第6题图(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7. (2020扬州)疫情防控期间,小明是班级的卫生员,负责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同学们的体温,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之间的体温相差较大,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体温测量值也不一定相同.为了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小明提出猜想:体温的测量值可能与测温的部位、测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第7题图(1)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保持测温仪与人体的________相同,对四位同学的额头与手腕分别进行了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数据表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建议要考虑不同部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探究与测温距离的关系时,保持________相同,实验数据如下:由数据可知,在有效测温距离内,所测体温值与测温距离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建议这种型号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在____________cm以内.(3)小明进行深入探究,找来了如图所示红外测温仪的结构简图.当近距离正对测量时,热辐射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透镜会聚于图中____________中心位置. 由此可知,导致温度测量值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8. (2020宁波)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实验过程】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20枚,将它们轻放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第8题图【实验现象】(1)4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16枚鸡蛋沉于水底.(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θ.16枚鸡蛋的θ大小不一,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3枚鸡蛋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思考与分析】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1)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________(选填“钝端”或“尖端”)附近.(2)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3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从高到低排序为________.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________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9. (2018甘肃省卷)几个同学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以下猜想.小敏: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小颖:可能与人和秋千坐垫的总质量有关;小青:可能与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最低点的最大距离)有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模拟秋千的运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第9题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________有关;(3)实验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__(选填“长”或“短”).10. (2020济宁)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为探究其原因,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R2.第10题图(1)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温度计示数”“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就用到这种思想和方法:让同一钢球从光滑斜面上不同高度滚下后撞击木块,通过木块________来反映动能的大小.(2)实验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请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2018上海)小明根据“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周围会受磁力的作用,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猜想在地球周围可能也存在某种“重力场”℃小明猜想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推测月球上的“重力场”比地球的________(选填“强”或“弱”);℃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小明推测重力场最可能的是下列哪个图________.第11题图12. (2020宁波)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请回答:(1)如图所示为实验步骤℃得到的细铁屑分布情况.请你画出经过A点的磁感线.(2)实验步骤℃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而步骤℃中轻敲玻璃板“力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上述原因分别是什么?第12题图13. (2019天津)若架设在两地之间的输电线发生了短路,如何方便快捷地确定短路的位置?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某物理兴趣小组模拟真实情景,运用“建模”思想进行了研究:用两条足够长的电阻丝模拟输电线(每条电阻丝单位长度阻值为r ),将导线连在电阻丝A 处模拟输电线短路,如图甲所示.他们把一个电源(电压恒为U 0)、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为R 0)和一块电压表用导线连接起来装入一个盒内,并引出两根导线到盒外,制成检测盒,如图乙所示.检测时将盒外的两根导线分别与模拟输电线B 端的两接线柱相连,从而构成检测电路.通过读取盒内电压表示数,经过计算得知短路处到B 端的距离. 请你解答如下问题:(1)在图乙所示的检测盒内画出元件连接情况的电路图;第13题图(2)根据你设计的检测电路,推导出AB 间距离L 与电压表示数U 的关系式;(3)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电压表的量程为0~2U0时,如果短路位置改变,需考虑测量值超电压表量程的可能.于是在检测盒中增加两个单刀双掷开关(符号),通过操作这两个开关来改变电压表的连接,完成检测.请在图丙改进后的检测盒内画出元件连接情况的电路图.第13题图丙题型2新情境试题1. C2. C【解析】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它的原理与电动机原理相同,A错误;若将磁体的磁极对调,铜线框转动方向改变,但铜线框中电流的方向不变,B错误、C正确;铜线框左框和右框并联,若下端有一个导线头与磁钢柱接触不良,另一个框仍有电流,导线框仍可能转动,D错误.故选C.3. (1)25°(2)不成正比(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4. (1)如答图所示(2)方案一,理由为拉力越大,橡皮筋伸长越长,但伸长量跟所受拉力不成正比第4题答图5. 三没有控制西瓜与海绵的受力面积相同6. (1)逐渐变小(2)不能(3)能7. (1)距离(2)测温部位有关3(3)红外探测器距离【解析】(1)该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因此探究与测温部位的关系时,改变测温部位,保持距离相同;(2)探究与距离关系时,改变距离,保证测温部位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有效距离内,测温距离越大,温度越低,说明所测温度与测温距离有关;在3 cm之内,测得的体温较为准确;(3)红外探测器要接收到来自人体的红外线来显示体温,因此来自人体的红外线要会聚在红外探测器的中心处;如果距离不当,则来自人体的红外线可能会聚于红外探测器中心的前方或者后方,所以导致测温值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距离.8. (1)钝端(2)1号、2号、3号(3)质量9. (1)刻度尺停表(2)绳长(3)机械能有损耗(或受到摩擦,或受到空气阻力等)(4)短10. (1)温度计示数的变化移动的距离(2)电炉丝和导线串联,电流相同,电炉丝电阻大,相同时间内电炉丝上产生热量多,所以热得发红11. ①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弱℃A12. (1)如答图所示(2)把撒有细铁屑的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后,每一颗细铁屑都会被磁化,磁体会对细铁屑产生磁力的作用.由于细铁屑与玻璃表面之间存在摩擦,离磁极较近的细铁屑会被吸引到磁极附近,而离磁极较远的细铁屑受到的磁力较小,不足以克服摩擦而改变位置或排列方向,所以细铁屑排布尚无规律.轻轻敲动玻璃板,玻璃板受力而振动,细铁屑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使细铁屑与玻璃板间弹力减小,甚至短暂分离.此时, 被磁化的每一颗细铁屑在磁力的作用下,会围绕磁极呈辐射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把磁体周围的磁场在一个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形象地模拟出来.第12题答图13. 解法一: 解法二: (1)如答图甲所示 (1)如答图乙所示甲 乙第13题答图(2)AB 间电阻丝阻值 (2)AB 间电阻丝阻值 R =U U 0-U R 0 R =U 0-U U R 0L 与U 的关系式 L 与U 的关系式 L =UR 02(U 0-U )r L =(U 0-U )R 02Ur(3)如答图丙所示第13题答图丙。

浅谈初中物理情景试题的复习

浅谈初中物理情景试题的复习

浅谈初中物理情景试题的复习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到来,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把握,针对初中学生在中考中遇到的情景性试题,结合例题谈谈自己对这类试题复习的看法。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者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关注并科学地判断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该将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近些年来,中考物理在普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特别突出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回到物理中来,是中考的必然趋势。

作为考生应该逐渐积累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情景类试题一般包括:1.自然类即从物理学角度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此类题目需要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弄清楚考查题目中自然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2.社会类即注重物理知识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从给出的情境中抽象出物理问题,注意挖掘试题中的隐性条件,善于联想,给出题目答案。

3.科技类即把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要求解释现象,这类题目对于农村学生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农村学校的学生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听多读多看,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应用环境,避免生搬硬套,胡乱联系。

例题:从万虎到“嫦娥”卫星的奔月飞行明朝初期,万虎坐在座椅上,把47个火箭捆在座椅后,一声轰鸣,万虎刹那间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

为纪念这个勇敢者,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虎山。

如今我国已经开始了嫦娥卫星的奔月之旅。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运载火箭送入到近地点200 km,远地点51000 km的轨道,星箭分离后经过轨道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在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在经过一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并向地面传回大量的月球三维图片。

中考物理请关注中考物理新情景试题素材

中考物理请关注中考物理新情景试题素材

请关注中考物理新情景试题把物理知识与技能放在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的新情景下考核,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类试题的设计,体现了既源于社会和生活,又服务于社会和生活的时代主题。

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情景融为一体,拉近了我们与知识的距离,使我们真实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这对于培养我们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注自然的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当我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后,我们会感到自豪,很有一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去了解、掌握知识,关注生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 力学例1 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

请你填写表1中的“应用举例”和“物理原理”(填写时尽可能言简意明)。

解析:想必每个同学都骑过自行车,自行车中包含了很多我们所学的知识,如何把知识与应用联系起来,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根本。

本题就是考查知识与应用的联系能力,需要我们根据自行车的特点和所学的知识有机建构,充分联系学习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为:①增大刹车橡皮对钢圈的压力,增大有益摩擦;②对转动轴添润滑油或用滚动轴承;③由于惯性,人与车难以及时停止;④轮胎上有花纹——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

例2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集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巨大水利水电工程,其主要技术数据如表2所示:(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水轮机的水的体积。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1)蓄满水时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多大?(2)每小时水流对水轮机所做的最大功是多少?(3)若利用水流发电的效率为40%,发电机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是多少?解析:本题是求压强、功、功率的综合题,情景设计在长江三峡工程中,因为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既要我们的精神参与,又要我们了解她、爱护她,因此,作为知识考查,正好成为考试平台。

考虑到各小题的问题,可用相关的知识点即能解决:(1)求大坝底部压强,可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求得,即p=ρ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75米=1.68×109帕;(2)水流对水轮机所做的最大功,即假设水从最高处冲到底部,可根据W=Fs=Gh求得,1小时内水做的功为W=Gh=(8.5×105×60)米3×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75米=8.7×1013焦。

中考物理试题新情景考题选析 新课标

中考物理试题新情景考题选析 新课标

中考物理试题新情景考题选析试题新情景考题是新一轮课改中开发的好题型,它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材料以贴近生活、跨越学科、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宽,试题难易程序参差不齐,考试时得分率偏低。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适应这种题型,笔者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精选几题,并作解答与评注,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联系生活实际的背景例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

(如图1所示)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刹车后,由于________,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_____ ___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________。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南通市)解答:(1)滚动、惯性、做功;(2)0.6~0.7s;(3)汽车的行驶速度;(4)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所受的摩擦力较小,在车速相同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变长,汽车较难停下来,因此为安全起见要减速行驶。

评注:此题是以因意外情况紧急刹车而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发生交通事故为背景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它侧重考查了惯性、摩擦和交通规则等方面知识,引导学生走进现实世界,体验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请关注中考物理新情景试题

请关注中考物理新情景试题

请关注中考物理新情景试题徐双华把物理知识与技能放在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的新情形下考核,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类试题的设计,表达了既源于社会和生活,又服务于社会和生活的时代主题。

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情形融为一体,拉近了我们与知识的距离,使我们真实感到物理就在自己周围。

这关于培养我们热爱生活、关怀社会、关注自然的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当我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后,我们会感到自豪,专门有一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去了解、把握知识,关注生活,有利于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 力学例1 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

请你填写表1中的“应用举例”和“物理原理”(填写时尽可能言简意明)。

解析:想必每个同学都骑过自行车,自行车中包含了专门多我们所学的知识,如何把知识与应用联系起来,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全然。

本题确实是考查知识与应用的联系能力,需要我们依照自行车的特点和所学的知识有机建构,充分联系学习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为:①增大刹车橡皮对钢圈的压力,增大有益摩擦;②对转动轴添润滑油或用滚动轴承;③由于惯性,人与车难以及时停止;④轮胎上有花纹——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等。

例2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集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庞大水利水电工程,其要紧技术数据如表2所示:(流量:单位时刻内通过水轮机的水的体积。

)依照上述数据运算:(1)蓄满水时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多大?(2)每小时水流对水轮机所做的最大功是多少?(3)若利用水流发电的效率为40%,发电机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是多少?解析:本题是求压强、功、功率的综合题,情形设计在长江三峡工程中,因为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既要我们的精神参与,又要我们了解她、爱护她,因此,作为知识考查,正好成为考试平台。

考虑到各小题的问题,可用相关的知识点即能解决:(1)求大坝底部压强,可依照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求得,即p=ρ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75米=1.68×109帕;(2)水流对水轮机所做的最大功,即假设水从最高处冲到底部,可依照W=Fs=Gh求得,1小时内水做的功为W=Gh=(8.5×105×60)米3×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75米=8.7×1013焦。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二情景归纳题(8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二情景归纳题(8页)

专题二专题二 情景归纳题情景归纳题题型概述K情景归纳题成为中考的热点。

所谓情景归纳题,一般是通过给出一幅或几幅图形或图像,针对图像情景提出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针对图像情景提出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由于由于图像情景题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宽,图像情景题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宽,对学生筛选、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筛选、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筛选、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因此给解答这类题目带来了困难。

然而这类题目却不仅生动地说明了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而且还将生活与物理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还将生活与物理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考情分析K通过分析上海近四年的中考物理试卷发现,每年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均考查情景归纳题。

其中09年考查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现象归纳;10年考查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11年考查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研究归纳;12年考查研究小球在对接斜面上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因此此专题应给予重视。

研究小球在对接斜面上运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因此此专题应给予重视。

方法导引K例1 某同学感觉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与物体所受合力方向有一定的关系,该同学想验证自己的想法,学想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他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他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车,小车两端通过细小车两端通过细绳悬挂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在两边小桶中放质量相等的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a)所示。

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左桶中加一些细沙,该同学往左桶中加一些细沙,该同学往左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小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

当小车在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往右桶中加一些细沙,小车运动情况如图(c)所示。

核心素养在中考物理情境类试题中的落实情况分析----以潍坊市2022年中考为例

核心素养在中考物理情境类试题中的落实情况分析----以潍坊市2022年中考为例

核心素养在中考物理情境类试题中的落实情况分析----以潍坊市2022年中考为例2.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随着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中考物理试题也发生了一些较大变化。

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考试题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逐渐倾向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题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对中考情境类试题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2022年潍坊市中考情境类试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考试题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落实核心素养,希望能更好地指导实际的教学。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情境;情境类试题1 引言情境题是近几年物理中考中出现的好题型,这类题目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情境题一般由“信息部分”和“问题部分”组成。

信息部分主要是将一些与日常生活、实际生产、现代高科技以及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情境描述,以文字或者数据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

问题部分则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境,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情境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判断,从而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

新课标中的学业水平考试部分也指出试题的命制要考虑情境和问题的设计,要重视物理内容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要设计能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要设计便于探究和实践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要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科技发展的新成就等[1]。

本文以探讨物理核心素养在中考情境类试题中的落实为主要内容,期望能给一线教师的教学一定的启示。

2 情境类试题统计2022年潍坊市中考题大部分题目都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为情境类试题以及考查知识点的统计,如表1所示。

情境物理题

情境物理题

情境物理题摘要:1.情境物理题的定义和特点2.情境物理题在教学中的应用3.情境物理题对学生学习的影响4.如何有效地解答情境物理题正文:一、情境物理题的定义和特点情境物理题是一种新型的物理题目,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在理解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物理题的特点如下:1.情境真实:题目背景取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2.知识综合:题目涉及多个物理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

3.思维开放:情境物理题的解答过程往往有多种可能,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

二、情境物理题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境物理题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情境物理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用情境物理题:1.将情境物理题融入课堂教学,作为课堂练习或作业。

2.组织学生进行情境物理题的探讨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定期举办情境物理题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情境物理题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境物理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物理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情境物理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境物理题的解答过程往往有多种可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如何有效地解答情境物理题要解答好情境物理题,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目中的情境,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3.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遵循物理规律,确保解答过程的合理性。

中考物理图表型情景题的归类赏析_初中物理论文

中考物理图表型情景题的归类赏析_初中物理论文

中考物理图表型情景题的归类赏析_初中物
理论文
论文导读::中考物理图表型情景题的归类赏析,初中物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考物理,图表型情景题
在物理图表题中表格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从考查的角度上讲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表格作为信息的载体,二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作答。

本文以近两年的中考题为例来说:
一、以表格作为信息的载体
1、分析判断型
例1、(2010咸宁市)右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解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此表的分析可归纳如下:横向比可得:数量级相同都有103;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也不同(纯水和冰)。

纵向比:从上到下可得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煤油和酒精密度相同)。

再综合比:一般情况下,固体比液体的密度大(水银和干松木)。

从选项中可知,答案选:B。

2、总结规律型
例2、(2010杭州市)牛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牛重的砝码与教材相关
初中物理论文,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牛)。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真实情境中的物理演示探究问题》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真实情境中的物理演示探究问题》

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真实情境中的物理演示探究问题》物理情景给出一幅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有一个主角,就是研究对象,比如说力学中的一个质点,然后就是该研究对象的活动背景,比如在平面或者斜面上,再就是研究对象受到作用的情况,比如其受力、具有的能量等。

简单说,物理情景给出了研究对象所处的物理场景。

物理过程指的是,研究对象参与的一系列状态,和这些状态联系的时间空间过程。

比如一个质点,其初始状态(初始位置,初速度,受力情况)确定后,其经历的一系列的状态到达其末状态(末位置,末速度)。

因此,物理过程是研究对象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的集合。

中考试题考查情景题、演示实验题,一般都是给出操作场景,对展示的过程正确性进行判断分析,对出现的现象给出回答。

涉及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

图中与磁现象有关的四个实验,其对应的判断正确的是()A. 甲图说明磁体周围不同点的磁场方向都不同B. 乙图是电磁感应现象C. 丙图说明电流具有磁效应D. 丁图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A.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一般不同,有些位置磁场方向是相同的,故A 错误;B.乙图中研究的是电磁铁,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C.丙图中,转动扇叶二级管发光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误;D.丁图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故D正确。

【例题2】(2021浙江嘉兴)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又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A.移走蒸发皿B.使用测电笔C.夹持试管D.添加砝码【答案】B【解析】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A错误。

B、在使用测电笔时,拇指和中指不要接触测电笔前端的金属体,食指必须接触测电笔末端的金属体,使电源、测电笔、人体和大地之间形成通路,故B正确。

C、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净;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应该夹住试管的中上部,只拿试管夹长柄;故C错误;D、往天平的右盘添加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不可以直接用手拿,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情景性试题解读DIV.MyFav_1252464854315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H1{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24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52464854315 H2{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FONT-FAMILY: Arial;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P.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52464854315LI.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52464854315DIV.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PADDING-BOTTOM: 0cm; MARGIN: 0cm 0cm 0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Calibri;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252464854315 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Calibri}DIV.MyFav_1252464854315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52464854315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52464854315P.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7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 LI.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7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 DIV.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7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 A:link{COLOR: #0000a0; FONT-FAMILY: 宋体;TEXT-DECORATION: none}DIV.MyFav_1252464854315 SPAN.MsoHyperlink{COLOR: #0000a0; FONT-FAMILY: 宋体; TEXT-DECORATION: none}DIV.MyFav_1252464854315 A:visited{COLOR: purple; TEXT-DECORATION:underline}DIV.MyFav_1252464854315SPAN.MsoHyperlinkFollowed{COLOR: purp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MyFav_1252464854315 P.MsoPlainTex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宋体;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LI.MsoPlainTex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 DIV.MsoPlainTex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52464854315P.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LI.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Calibri;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DIV.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Calibri;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52464854315 SPAN.CharChar1{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52464854315SPAN.CharChar{FONT-FAMILY:Calibri}DIV.MyFav_1252464854315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从近几年课改试卷中,不难发现情景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这一类考题能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试题中的材料能以课本内容为基本出发点,以贴近生活、跨越学科、科技发展为背景,取材广泛,涉及的知识面宽。

下面笔者就从09年中考新题中攫取几道题做一分类解读。

一、基于课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例1(09江苏)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例如图甲,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猜想2:磁极呈轴向分布(例如图乙,上面为N极,下面为S极);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例如图丙,上下面为N极,中部为S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