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开放类型题》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之开放性试题专题

中考物理复习之开放性试题专题

开放性题型专题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需要,在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均出现了能力考查要求较高的题型,如开放性题型。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问题中的情景,都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的过程、结果都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开放性试题的引入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一般来说开放性试题可分为:条件、过程或结果开放。

该题型的功能主要通过对某一物理事实的描述,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鉴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对知识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桥梁功能。

这种题型中体现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完成从目标到条件的反思过程)、创造性思维(完成对思维定势的克服,寻找到解决同一问题的若干途经)、纵横性思维(完成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同一知识间的深化)。

希望同学们在思考和解决这类问题时,除了要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外,还要更多地联系身边的事和物,更多地去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更多的留意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力学例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且vZ ______ v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问题。

通过审题可看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运动的方向不确定,因此要分两种可能的情况讨论。

(1)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东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 乙车也向东运动,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 乙> v 甲;(2)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西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乙车也向西运动。

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 乙< v 甲。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题答案应为:“东,大于”或“西,小于” 。

例2: 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 i和F2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F,则()。

中考物理总复习:开放专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开放专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开放专题
开放题解题技法:
1.开放题的特点
开放性试题就是把标题中的条件、进程、结论设计成开放式的,使效果的条件、解法或答案不独一,使试题具有更大的灵敏性,从而使先生在剖析、讨论、处置效果时开发思想,使思想不受限制,解题时要对效果从不同角度停止探求,从不同层次停止剖析,从正反两极停止比拟。

尽能够发扬先生自己的想像力、思索力,全方位、多角度寻求效果的条件或处置效果的方案,要克制思想定势,防止思想僵化和单一,也更有利于培育和检验先生的发散思想才干和创新才干,更有利于先生的特性开展.
2.开放题的三种类型
(1)条件开放题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给的条件不充沛,补充不同的条件就失掉不同的结论,要求考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停止探求,从不同的正面停止剖析,视野开阔,不着眼于一点。

2021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物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天文】【中考体育】
2021中考考前:
【中考静态】【中考心思辅导】【中考家长】【中考饮食】【中考政策】
2021中考考后:
【中考静态】【中考效果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2017江苏十三市中考题型------开放探究性实验参考答案

2017江苏十三市中考题型------开放探究性实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1)由于砂石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白天,在同样太阳光的照射下,沙漠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白天,沙漠比大海升温快,地面热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上升,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沙漠,形成海风.(2)风能,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3)深埋在土壤深处的金属管底部温度较低,由于金属的导热性好,使得金属管中部温度也降低.(4)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金属管中部液化放热成水滴,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管壁下落,汇集于金属管底部容器.(5)水的体积V=37L=37dm3=0.037m3,由ρ=得水的质量:m=ρV=1×103kg/m3×0.037m3=37kg.故答案为:(1)白天;(2)可再生;(3)导热性;(4)放热;重;(5)37.2.解:(1)由短文可知,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所以f 大于f0;(2)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所以压电超声换能器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故应选D.(3)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f>20000Hz,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也大于20000HZ,其周期T<==5×10﹣5s,故只有D图象符合;(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则△f1<△f2,由图乙可知,变化的频率△f与车速v成正比,所以,v1<v2;(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因为变化的频率△f与车速v成正比,所以可知汽车做变速运动,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靠近测速仪.故答案为:(1)大于;(2)D;(3)D;(4)小于;(5)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靠近测速仪.3.解:(1)制动时,刹车块和车轮上的鼓轮摩擦产生热量,会通过热传递传给制动液,使得制动液温度升高;(2)因为铜块放出的热量Q放=c1m1(t﹣t2),水吸收的热量Q吸=c2m2(t2﹣t1),根据题意得,Q放=Q吸+Q,即c1m1(t﹣t2)=c2m2(t2﹣t1)+Q,所以t=+t2;(3)利用描点法作图,如图:(4)当制动液沸点为140℃时,对应的含水量约为3.2%,此时制动液必须更换.故答案为:(1)热传递;(2)+t2;(3)图见上;(4)3.2%.4.解:(1)在阳光下飞机尾翼呈现绿色是因为飞机的尾翼反射绿色光,根据公式机翼面积(s)=;得机翼面积(s)==145m2;(2)”超细航空级玻璃棉“性质有:直径只有3~5μm,密度ρ===5kg/m2,密度比玻璃的密度小很多,还具有很好的隔音和保温效果;故B不正确;(3)在万米高空,机舱外的大气压为2.5×104Pa,机舱内的气压为8×104Pa,在机体每平方米上产生的压力差△F=F向外﹣F向内=P内S﹣P外S=5.5×104N;能将机外﹣50°C以下的冷空气不断压缩,导致送入舱内的空气温度达到50°C以上,同时系统依靠传感器的自动控制,所以机体上的空调要不断制冷,使舱内气压和温度达到舒适值。

例析开放型试题的类型及应对策略

例析开放型试题的类型及应对策略

例析开放型试题的类型及应对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开放性试题”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的认知性物理问题。

它具有“情境新颖,内含丰富”、“条件不完备,所求指向不明确”、“解法不唯一,途径多样化”、“答案不固定,结论多元化”等多种特点;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获得的解题途径,或在解题过程中建立的新的认知结构等都会不同,具有较强的甄别功能。

因此,开放性试题成了近年来各地中考物理试卷的热点题型。

现就开放性试题的类型及其应对策略归类分析,供大家参考。

1、情境开放型这类问题的情境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其中包含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问题的情境有的通过图形或图象等方式给出,让大家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挖掘出解题所需的条件,有的是让大家想象出问题的情境,判断所给结论的正确性。

可见,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例1 如图-1所示,为足球场上的一组精彩镜头:运动员甲用脚踢球,运动员乙用头顶球,守门员丙用手接球的三种情况中,足球的运动状态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三种情形:一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或由静止变为运动,由快到慢或由慢到快;二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三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点评情景开放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所选情境贴近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条件开放型这类题所提供的解题条件乍一看是不完备的,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

所缺的条件可能隐含在题目的语言叙述中,也可能隐含在所给的图形或图象中,还可能要凭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些合理的条件或进行估算。

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挖掘隐含条件的基本策略,又要注意观察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博览群书,不断拓展知识面。

中考物理总练习:开放专项

中考物理总练习:开放专项

中考物理总练习:开放专项
开放题解题技法:
1.开放题的特点
开放性试题就是把题目中的条件、过程、结论设计成开放式的,使问题的条件、解法或【答案】不惟一,使试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时开发思维,使思维不受限制,解题时要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次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

尽可能发挥学生自己的想像力、思考力,全方位、多角度寻求问题的条件或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也更有利于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开放题的三种类型
(1)条件开放题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给的条件不充分,补充不同的条件就得到不同的结论,要求考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视野开阔,不着眼于一点。

2019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物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中考体育】
2019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中考家长】【中考饮食】【中
考政策】
2019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中考录取查询】【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中考物理开放性试题归类解析

中考物理开放性试题归类解析

中考物理开放性试题归类解析欧阳勇 向代亮近几年,中考物理除了保持传统的题型外,以考查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的开放性试题所占分值呈逐年增加趋势。

开放性试题的基本特点是:题目条件不确定,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方法不惟一,答案形式多样化。

因而对应有:条件开放、设问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

现就中考物理中开放性试题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供同学们赏析。

1. 条件开放型例1. 假如由你来设计一座大理石建造的纪念碑,在设计时,你需要考虑这座纪念碑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有多大,那么,你应该用什么原理,收集哪些数据来进行估测?解析:本题将考生作为“一座大理石纪念碑设计者”来命题,可谓别出心裁,让考生作为主人来办好这件事,增加了责任感。

试题目标明确,但已知条件开放,考生先必须放开去想,然后根据目的集中整理,最后筛选出相关条件。

本题难度不大,但开放性好,能培养大家的创造能力。

本题应根据p F S=,收集数据:大理石的密度、纪念碑的高度、纪念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纪念碑使用的大理石质量。

2. 设问开放型例2. “5.7”大连空难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潜水员在出事地点从10m 深的海底将它匀速托出水面。

它是体积约为5020103⨯⨯cm 、质量为20kg 、表面橘红色的长方体。

黑匣子防护要求很高,必须经受1000℃的高温而不被烧坏,平放时能经受25104.⨯N 的挤压而不变形,在海水(设ρ海水=⨯101033./kg m )中浸泡36小时而不渗水。

请根据上述条件,自己设计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你所提出的问题。

(g 取10N kg /)解析:本题要求大家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体现了设问的开放性,同时通过试题背景材料,扩大了大家的视野,对高科技产品“黑匣子”有一定了解。

问题1:黑匣子的密度是多少? 解:ρ==⨯⨯⨯=⨯-m V kg mkg m 20502010102106333()/ 问题2:黑匣子平放时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解:p F S N mPa ==⨯⨯⨯=⨯-251050201025104425.. 问题3:黑匣子在10m 深的海底受到海水的压强多大?解:p gh kg m N kg m Pa ==⨯⨯⨯=⨯ρ海水10101010110335.// 问题4:黑匣子受到海水的浮力有多大?解:F gV kg m N kg m N 浮海水排==⨯⨯⨯⨯⨯⨯=-ρ101010502010101003363.//()问题5:潜水员从海底将黑匣子托出水面对黑匣子做功多少?解:托力F G F kg N kg N N =-=⨯-=浮2010100100/托力做功W Fs N m J ==⨯=1001010003. 过程开放型例3. 欲对一块不规则的矿石标本进行鉴定,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三种测矿石密度的方法,将每种方法所需主要器材、应测物理量和所测密度的表达式写出来。

中考初中物理开放类问题题型汇总

中考初中物理开放类问题题型汇总

专题63 物理开放类问题一、物理开放题的含义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

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

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

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句进行分析、推理、比较、联想,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状态、情境、图形或图象等方面加以理解。

二、开放题类型与特点类型1:题设条件开放型。

其特点是条件多余或隐含,求解问题不指明。

类型2:过程开放型。

其特点是解答方式不统一,方法多样化。

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异曲同工”。

类型3:设问开放型。

其特点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类型4:待求结论开放型。

其特点是结论不惟一,答案形式多样化。

三、开放性试题的质量标准1.情境新颖,内涵丰富,同时创设开放情境要合理,不能与实际情况脱节.2.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敞开思路、充分发挥、自由探索.同时开放程度要适当,不能无目的、无限制的开放.3.可以是条件开放、策略开放、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4.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5.为学生提供必要、明确的指导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任务的要求.四、解题技法开放性试题的问题中的情景,都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的过程、结果都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情境、图形或图象等隐含条件和重点字句进行分析、推理、比较、联想;同时有机结合所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等一切物理知识,寻求广阔的解题思维、方法和结论。

【例题1】2020年初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

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的蔓延,戴口罩、隔离、喷洒消毒液,都能有效的阻止其蔓延。

中考物理开放型试题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开放型试题专题复习

中考物理开放型试题专题复习开放型试题是指题设条件不唯一,或解题方法具有多样性,或答案不单一的题目.这些题目或条件开放,或过程开放,从而导致结论也具有开放性,以此来考查同学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立意新颖、情景鲜明、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开放型试题有利于引导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复习中应重视开放型试题.开放型试题的题型设计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此类开放题的特点是给出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课本中的某个实验,或是某个情景图片,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这类题目通常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分析时应当寻找题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或隐含的条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答.例1 图1所示的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你找出它在构造上和使用中所运用的两条物理知识.(1)____. (2)____.解析:此题结合图片考查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应当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构造,也可以从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中联系对应的知识.解答的过程是非常开放的,涉及的知识有力学、声现象、光学等方面的概念.答案如:刹车把手相当于省力杠杆,车铃应用了声音发生和传播的知识,轮胎和脚蹬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自行车尾灯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例2 (2007年江西)晚自习时,小明所在教室里的电灯突然全熄灭了.现在请你根据这个现象,完成下列探究内容:【提出问题】____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写出你的猜想和验证猜想的依据.猜想1:____;验证猜想的依据是:____.猜想2:____;验证猜想的依据是:____.解析:此题以学生所熟知的教室为情境,考查对电路故障的分析解决能力.提出问题时,要就题目本身的现象提问,例如:教室里的电灯为什么全熄灭了?猜想时,应从短路和断路两方面入手,同时还要考虑到停电这一可能情况.回答验证猜想的依据时应注意,要结合实际情况,验证的方法应具备简单性、可行性.答案如下:猜想1:可能停电了;验证猜想的依据是:观察教室外的灯是否亮着.猜想2:可能校园空气开关跳闸了;验证猜想的依据是:观察校园空气开关是否跳闸.猜想3:可能是教室的保险丝熔断了;验证猜想的依据是:观察教室外的灯是否亮着.例3 图2是一个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装置,其中有小砝码、小木片、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柱和弹性钢片.请你说出在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的整个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的两个物理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填在下面的横线上).范例物理现象:小木片飞出后,小砝码在支柱上保持静止;物理知识:小砝码具有惯性.(1)物理现象:____;物理知识:____.(2)物理现象:____;物理知识:____.解析:该实验涉及的知识主要是力学方面的概念,可结合实验的每个步骤进行分析.答案有:(1)物理现象:弹簧片被压弯;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物理现象:被弹簧片打击后的木片飞出去;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物理现象:木片飞出后下落;物理知识:小木片受到重力作用;(4)物理现象:弯曲的弹簧片释放后以一定的速度打击木片;物理知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例4 (2007年遂宁)在寒冷的冬天为使自己的身体暖和一些,请你用不同的物理知识(概念、原理),写出两种能够使身体暖和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方法1:____;理由:____.方法2:____;理由:____.解析:此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考查同学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过程是开放的,可结合增大物体内能方面的概念进行分析,因为增大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解答.答案略.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同学们“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在近几年的中考实验题中,具有创设性、思维拓展性的实验题不断升温,开放型试题、应用型试题和探究型试题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开放型实验题的主要题型有: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材料,提供相应的方案,根据方案进行选材;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同学们根据材料设计方案;给出某个实验中的现象或故障,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决相应的问题.例5 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纯净水和食盐水,请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写出3种确定食盐水的办法(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使用器材不限).解析:此题没有给任何器材,开放性很强.应从纯净水和食盐水的不同特性上入手分析,如密度、沸点、导电性等.在设计实验时,过程不要写得太繁杂,说明道理即可.例如:(1)用密度计分别测量两杯液体的密度,较大的是盐水.(2)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两杯液体,用天平测量其质量,质量较大的是盐水.(3)用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两杯液体加热,先沸腾的是水.(4)用两根碳棒分别插入两杯液体中,连接电池组和小灯泡,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盐水.例6 (2007年宜昌)在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放在桌子上,用吸盘贴在玻璃板上面,用弹簧测力计将吸盘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问:(1)实验原理是什么?(2)某同学做实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都太小,不能测出吸盘脱离板面时的拉力.请你选择其他器材与这只弹簧测力计组合,测出吸盘脱离板面时的拉力.要求写出用到的器材和方法.解析:此题针对测量大气压值的情景设置问题.第(1)问中的实验是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F气=F拉进行测量的,根据所测得的拉力,再由公式p=得出大气压值.第(2)问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不够,可以选择将弹簧测力计与杠杆或滑轮组合,此设计过程为一开放性问题.可以将吸盘与杠杆的一端相连,并将支点靠近吸盘,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杠杆另一端,组成一个省力杠杆(或用一省力的滑轮组).例7 如图3所示,从一个不能打开的盒子(内有电池组等电路元件)上的两个小孔中伸出一段细软的长导线,请你在不断开该导线的情况下,设计一个方案判断该导线是否有电流.(1)你准备利用电流的____效应进行实验.(2)你需要的器材有____.(3)主要的实验步骤及方法是____.解析:此题是一道条件开放型题目,由于题目的条件不确定,导致过程和结论也都不是唯一的.解答此题可从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此过程用到了转换法.答案1:(1)磁.(2)小磁针.(3)将小磁针放在桌面上,然后将导线靠近小磁针,变换导线的方位,如果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若不发生偏转则说明导线中没有电流.答案2:(1)热.(2)灵敏温度计.(3)将灵敏温度计与导线接触,观察其示数是否变化,若示数不变表示没有电流,若示数上升表示有电流.例8 一个电磁学实验箱内有如图4所示的器材,请写出利用这些器材可做的3个电磁学实验名称(或目的)及相应器材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解析:此题让根据提供的器材进行选择性的方案设计,综合考查对演示实验的掌握情况、设计实验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此类实验题是中招的热点题型,要求同学们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答案见下页表.猜想和探究题是中招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猜想不是胡猜乱想,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猜想与假设合理,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着预定目标展开,避免探究的盲目性;它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一个大致框架,也为制订探究计划、设计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设计实验方案的具体要求来自于探究问题所提出的猜想与假设. 探究过程,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猜想具体化、程序化.一般做法是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方法,根据现有条件和要求,应选择哪种方法为好,然后根据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器材以及构思出操作步骤.例9 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只要把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 ℃)中就可以了.于是他照此办理,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取出混合液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能做出的合理猜想是:____.解析:本题根据同学们了解的不同液体凝固点一般不同的知识,联系同学们易获得的生活经历,创设了情境,有物理现象和产生这个现象的过程的描述,从而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去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能提出的问题是:水中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怎样变化?能做出的合理猜想是:水中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例10 (2007年山东)现有几根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页表所示.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剪断合金丝的前提下,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1)应选用编号为____的锰铜合金丝和编号为____的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2)你是如何通过实验比较出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强弱的?简要写出你的做法.解析:(1)若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合金丝,所以应选择编号为D、H的两根合金丝进行实验,这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2)比较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的强弱,即比较电阻大小,阻值较小的合金丝导电性能较强.在实验中可利用转换法,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或小灯泡的亮度判断电阻大小.方法1:分别将选好的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根据电流表读数的大小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导电性能的强弱.电流表读数大的合金丝导电性能强.方法2:分别将选好的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与小灯泡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根据小灯泡的亮暗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导电性能的强弱.与亮的小灯泡串联的合金丝导电性能强.方法3:选择欧姆表,调零后,测选好的两种合金丝的电阻,根据阻值的大小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导电性能的强弱.阻值小的合金丝导电性能强.此类开放型试题以计算题为背景,利用题目所给的条件求解若干未知量;也可能是根据题目情境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多见于力学和电学的计算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求熟练掌握课本中的计算公式,同时思维要敏捷、全面.有些题目中还可能设计两个不同的问题情境,要求根据计算结果对两种情况进行评估,这类问题也多是开放型的,解答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例11 在三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安装现场,一位工人用滑轮组起吊质量为60 kg的零件,他站在地上用200 N的力往下拉绳,用时15 s使零件匀速上升了3 m,滑轮组工作时的机械效率为75%.根据上述已知条件,你还能求出哪些量?请按示例要求,再求出3个量,并把它们填写在右表内.(取g=10 N/kg)解析:这是一道力学综合计算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以计算出拉力、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功率、速度等物理量.答案见右表.例12 如图5所示,有两个阻值分别为20 Ω、30 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请你任意补充一个条件,提出问题,然后解答.(至少选择两种做法,但要求每次补充不同类型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解析:这是一道电学综合计算题,且条件和过程完全放开,补充条件时应注意数据不要太繁杂,要有利于下一步的计算解答.(1)补充条件:电源电压为12 V;求电路中的电流;解答:R=R1+R2=20 Ω+30 Ω=50 Ω,I===0.24 A.(2)补充条件:20 Ω的电阻的功率是3.2 W;求:30 Ω电阻的功率是多少?解答:根据P=I2R,可求得P2=4.8 W.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例13 (2007年济宁)图6是家庭常用的电热水壶.(1)结合你对电热水壶的了解,就电热水壶的结构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给出简要回答.示例问题:用电热水壶烧水时,壶嘴为什么冒白汽?答:是水蒸气从壶嘴冒出后,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的缘故.问题:____.答:____.(2)暑假里的一天,李红去商店购买电热水壶,售货员给他了一份推销××牌电热水壶的宣传广告,其内容如下: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计算:①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②电热水壶正常工作3 min消耗多少电能?③请你估计本地夏季自然界中水的温度为____℃,根据你的估计值,若将一壶水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 J/(kg·℃),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④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请你对上述宣传广告中“电热水壶的优点”有关内容作出评价,并给消费者提一条有益的建议.解析:此题集填空、计算、评估为一体,以家庭常用的电热水壶为背景展开问题情境,综合考查同学们的应用分析能力.(1)①用电热水壶烧水为什么不能灌得太满?因为水热胀冷缩,水受热膨胀溢出有危险.②电热水壶的提手为什么用胶木做?因为胶木是绝缘体和热的不良导体.③电源插头处为什么用较好的绝缘材料?为了防止漏电.(2)①电热水壶的额定功率P=1 000 W,额定电压U=220 V,由P=得R===48.4 Ω.②电热水壶工作3 min消耗的电能W=Pt=1 000 W×3×60 s=1.8×105 J.③估计的水温只要在10 ℃~35 ℃之间皆可.一壶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2.0×10-3 m3=2 kg.若估计的水温按20 ℃,用这种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Q=cm(t2-t1)=4.2×103 J/(kg·℃)×2 kg×(100 ℃-20 ℃)=6.72×105 J.④电热水壶3 min内产生的热量Q=W=1.8×105 J,该热量远远小于烧开一壶水所需的热量(或电热水壶3 min消耗的电能远小于烧开一壶水需要的热量),所以3 min不可能将水烧开,此宣传广告不可信.请消费者慎对宣传广告,购买前要科学分析、充分了解后再买.开放型试题的变化比较多,解答方式也不固定,使得这类题目成为中考的难点.在复习中应多加练习,并注重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抓住题中的关键条件,同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解答,并且思维一定要全面.。

中考物理复习之开放性试题专题

中考物理复习之开放性试题专题

中考物理复习之开放性试题专题开放性题型专题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需要,在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均出现了能力考查要求较高的题型,如开放性题型.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问题中的情景,都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的过程.结果都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开放性试题的引入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一般来说开放性试题可分为:条件.过程或结果开放.该题型的功能主要通过对某一物理事实的描述,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鉴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对知识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桥梁功能.这种题型中体现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完成从目标到条件的反思过程).创造性思维(完成对思维定势的克服,寻找到解决同一问题的若干途经).纵横性思维(完成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同一知识间的深化).希望同学们在思考和解决这类问题时,除了要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外,还要更多地联系身边的事和物,更多地去感受和体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要更多的留意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力学例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向________运动,且vZ______v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问题.通过审题可看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运动的方向不确定,因此要分两种可能的情况讨论.(1) 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东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乙车也向东运动,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乙_gt; v甲;(2)以地面为参照物,如果甲车向西运动,由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可知.乙车也向西运动.又由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东运动可知:v乙_lt; v甲.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题答案应为:〝东,大于〞或〝西,小于〞.例2: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1和 F2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F,则( ).A.如果F1≠ F2,那么F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B.如果F1= F2,那么F=0C.如果F1_gt; F2,那么F= F1- F2D.F总大于F1和 F2的任意一个【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本题中的 F1. F2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大小关系已在各选项中作了假设,但各个力的方向未说明,两个力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那么合力的情况就不同了,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例3: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有关甲.乙两球的质量和密度关系,可能存在哪些情况?【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过程.结果开放的问题,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m/v,则v=m/ρ.已知V甲_gt;V乙,则m甲/ρ甲_gt;m乙/ρ乙.满足此不等式的情况很多.(1)若m甲=m乙,必须是ρ甲_lt;ρ乙,才能满足条件.(2)若m甲_gt;m乙,可以是ρ甲=ρ乙,或ρ甲_lt; ρ乙,或ρ甲_gt;ρ乙都是可能满足条件.(3)若m甲_lt;m乙,必须是ρ甲_lt;ρ乙,才有可能满足条件.故能满足条件的甲.乙两实心球的质量和密度关系,可能存在以上五种情况.【说明】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在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或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情况下,讨论甲.乙两球质量和体积(或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在这类讨论题中,思路要开阔.全面,要考虑到多种情况.例4:重为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 ).A.一定是200帕B.可能是1000帕C.可能是800帕D.可能是200帕【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答案A,其原因是认为作用在物体中央的大小为20牛的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实际上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力的方向,只是说明力竖直用在物体中央,所以该力有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两种可能.当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为120牛,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1=F1/S1=120牛/(0.1米2)=1200帕p2=F2/S2=120牛/(0.1米2)=800帕本题正确选项为C.【说明】从本题的解答过程中可看出,认真审题是十分重要的,审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分析题目中所蕴含的内在条件,避免一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本题中想当然地认为〝20牛的力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中央〞;又如,把有关压强.浮力题目中的〝容器中盛有水〞,想当然地认为是〝盛满了水〞等.例5:某物体重为0.5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牛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 ).A.一定为0.3牛B.可能为0.2牛C.一定为0.5牛D.可能为0.4牛【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的问题.在容器中放入物体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而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当容器中盛满水时,两者相等;当容器中未盛满水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大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而本题中没有明确烧杯中水是否盛满,所以应分盛满水和未盛满水两种情况讨论:(1)当烧杯中盛满水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0.3牛.(2)当烧杯中未盛满水时:由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大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所以浮力F浮_gt;0.3牛.又因为物体所受最大浮力为0.5牛(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所以物体所受的浮力应是0.3牛_lt; F浮≤0.5牛.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说明】通过本题的讨论要明确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和从容器中溢出液体的重力的区别,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只有在容器中盛满液体时,两者才是相等的.例6:如图1 所示,一个重为10牛的实心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下并浸入水中(弹簧秤未画出),当金属块的体积的1/3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8牛,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弹簧秤的示数( ).A.可能是2牛B.可能是6牛C.可能是8牛D.以上答案均错【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的问题.由题意已知,物体重G=10牛,当V排=1/V物时,弹簧秤示数F弹=8牛,则物体所受浮力F浮= G-F弹=2牛.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ρ水g1/3V物=2牛,推得:ρ水gV物=6牛,即当金属块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6牛.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若金属块只是与杯底接触而未互相挤压,则金属块受重力.浮力和弹簧秤的拉力共三个力的作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弹=G-F浮=10牛-6牛=4牛若金属块与杯底接触并互相挤压时,杯底对金属块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不确定,最小值为零,即弹簧秤示数的范围为0_4牛.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光学:例7: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0角,要使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沿水平方向反射出去,那么平面镜应如何放置?【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的问题.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可以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画出法线,再根据镜面垂直于法线,就可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由于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有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两种可能,所以平面镜的位置也有两种放法.如图2所示:例8: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轴MN上,如图3所示,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A.A点的左侧B.AB之间C.BC之间D.C点的右侧【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过程开放问题.题中说明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若在B 点成的像为A点上烛焰的实像,则透镜应位于AB之间.那么,根据光路可逆,烛焰在B点时,成像应在A点,而题中指出:烛焰位于B点,成像于C点.显然B点成的像是A点上烛焰的实像的假设是错误的,则在B点成的应是A点上烛焰的虚像,则透镜应在A点的左侧.当A点与透镜的距离小于f,B点与透镜的距离也小于f时,若烛焰位于A点,能在B点成虚像;若烛焰位于B点,在C点也是成虚像.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热学:例9:如图4所示,将盛有水的试管固定悬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对烧杯底部加热,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沸腾了,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继续沸腾,但试管内的水总是不会沸腾,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若要使试管内的水也会沸腾,有几种办法呢?【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过程.结果开放问题.要使水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达到沸点,然后还要继续吸热.实验所给出的装置是直接对烧杯加热,烧杯内的水通过热传递不断从火焰吸热,能满足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的条件,因此烧杯内的水能沸腾,而且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试管内的水是通过热传递从烧杯中的热水吸取热量,而热传递能够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当试管内的水温低于烧杯内的水温时,试管内的水能吸收到热量,温度随之升高,直至达到沸点.此时管内外的水温都是沸点,没有温度差,热传递就不再发生.因此试管内的水达到沸点后缺乏继续吸热的条件,所以不能沸腾.要使试管内的水也会沸腾,必须满足〝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的条件,而热传递能发生的条件又是〝存在温度差〞.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唯有使试管内水的沸点低于烧杯内水的沸点,这就必须使试管内水面上的气压低于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这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①将烧杯加盖密闭,而试管口依然敞开.再向烧杯内充气,增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从而提高杯内水的沸点.当试管内水的沸点较烧杯内水的沸点低时,管内外的水之间仍有热传递,管内的水就能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实现沸腾.②将试管口加盖密闭,而烧杯口敞开.再设法将试管内水面上的空气抽去实现减压,降低水的沸点,也同样能使试管内的水在沸点时继续吸热,实现沸腾.【说明】方法(1)中烧杯加盖密闭后,即使不向杯内充气,也能实现试管内的水沸腾.这是因为烧杯内水沸腾后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也会使杯内气压增大.例11:初温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把甲放入一杯热水中,经搅拌达到平衡时,水温降低了△t.取出甲物体,再放入乙物体,经搅拌达到平衡时,水的温度又降低了△t.设在整个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热损失不计,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和比热可能存在几种情况?【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过程.结果开放的问题.甲.乙两物体的初温相同,把它们先后放入同一杯热水中,温度都升高了.由于放入甲物体后水的末温比再放入乙物体(甲物体取出)后水的末温高,因此甲物体升高的温度较高,即△t甲_gt;△t乙.又由于两次热水降低的温度相同,即两次放出的热量Q数相同,不计热损失.则甲.乙两物体所吸收的热量出应该相等,即Q甲吸= Q乙吸.根据Q=Cm△t乙得C甲m甲△t甲= C乙m乙△t乙,因为△t甲_gt;△t乙,所以C甲m甲_lt; C乙m乙,根据不等式,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和比热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若m甲_gt; m乙,则C甲_lt; C乙;若m甲= m乙,则C甲_lt; C乙;若m甲_lt; m乙,则有三种可能C甲_lt; C乙; C甲= C乙; C甲_gt;C乙;.所以两物体的质量和比热的关系可能存在以上五种情况.电学例12:在图5(a)所示电路的空缺处,选填电源.电流表或电压表,要求:合上电键S 时,两灯L1.L2都能发光.【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过程.结果开放的问题.要使图中两盏灯L1.L2都能发光可以串联连接,也可以是并联连接,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有两个.1. 如图5(b)所示,这是一个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电灯L2 两端的电压.2.如图5(c)所示,这是一个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通过电灯L1的电流.例13:如图6所示电路中,电阻R2为10欧,合上电键S,电流表示数I为0.4安,若将电阻R2换成电阻R2’= 20欧,闭合电键S,则电流表示I’为( ).A.I’=0.2安B.0_lt;I’_lt;0.2安C.0_lt;I’_lt;0.4 安D.0.2安_lt;I’_lt;0.4 安【分析与解】这是一道结果开放的问题,原电路是一个电灯L(设其电阻为R1)与电阻R2串联的电路,总电阻R= R1+R2= R1 +10欧,电压U=IR=0.4安(R1 +10欧),当将电阻R2换成电阻R2’后,总电阻R’= R1+R2’= R1+20欧_gt;R.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应该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I’应小于0.4安,又因为R’不大于R的两倍,电流应不小于原来的一半,所以电流表示数I’应大于0.2安.例14: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伏,连接好电路,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发生以上故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的问题,也是一道电路故障分析题,而一般电路故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由于所给器材损坏造成的,另一类主要是由于操作者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如图7所示①电压表本身断路,造成电路中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示数为零;②由题意可知电路中电流表有示数,表明电路是通路,而电压表示数为零,表明电压表所测部分电阻为零,即小灯短路.③在连接电路时其余部分均正确,但电压表两端接线柱未接牢,造成电压表断路,故电路中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④由题意可知电路中,电流表有示数,表明电路是通路,而电压表示数为零,表明电压表所测部分电阻为零.如果所用器材均完好则可能是由于电压表并接在导线.电流表或闭合的电键等电阻为零的器材两端(如图7(b).(c).(d)所示),造成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例15:在如图8(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0欧,当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安.求:(1)电压表V1和V2示数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V1的示数如图8(b)所示,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率.【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过程.结果开放的问题.本题所给的是R1与R2的串联电路,电压表V1测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电压,电流表A测串联电路的电流强度,根据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规律可得:① U1=IR1=0.2安_20欧=4伏,U2= U – U1=12伏-4伏=8伏即电压表V1.V2示数分别为4伏和8伏.② 由于滑片移动方向未知,且图8(b)中电压表V2量程未给出,故应作如下分析:本题中电压表V1示数最大为12伏(电源电压),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为0;电压V1示数最小时,应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最大,此时R总=R1+R2=20欧+100欧=120欧,I=U/R总=12伏/120欧=0.1安,则U1=IR1=0.1安_20欧=2伏.因此,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范围是2_12伏,故图8(b)中所示的电压表V1示数可能是2伏,也可能是10伏.当电压表V1示数为2伏时,I=U1/R1=2伏/20欧=0.1安,U2=U-U1=12伏-2伏=10伏,则P2=U2I=10伏_0.1安=1瓦.当电压表V1示数为10伏时,I’= U1’/R1’=10伏/20欧=0.5安,U2’=U-U1’=12伏-10伏=2伏,则P2’=U2’I’=2伏_0.5安=1瓦.综上所述,当电压表V1示数为2伏或10伏时,R2消耗的电功率均为1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开放类型题》【题型概述】题型特征:所谓开放性试题,即把题目的封闭性问题变为开放性问题,其开放可能在于条件、结论、解法,也可能在于问题的设问角度、方式的变化,有的问题答案也不唯一从试题的内容来分类,又可分为情景信息开放题、综合计算开放题和实验开放题,它涉及面广,在填空、探究、计算、作图中都会出现.此类试题选取的材料一般都是常见的,但角度翻新,重在考查学生综合探究和创新设计的能力,百花齐放,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实现了思维的创新.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目时,思维要不拘一格,从所给出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朝各个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对问题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上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要克服思维定式,避免思维僵化及单一另外,由于开放题的难度与题中所提供的情景和学生所熟悉程度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物理现象,思考各种现象之间涉及的物理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真题精讲】类型一提问型开放性题典例1.如图所示是用来演示惯性小实验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两个问题,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示例:弹片为什么会弯曲?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解析】(1)弹性钢片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由于小砝码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砝码不会随小木片飞出.(3)弹性钢片打击小木片时,小木片受到力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小木片飞出去,小木片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飞出去的小木片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小木片下落.(5)弹性钢片将小木片弹走时,弹性钢片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木片的动能.【答案】1.纸片为什么会向前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砝码为什么落在原处?因为砝码具有惯性.1. 如图所示是女排运动员打排球拦网时的场景.请你从力学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 ?回答: .【小结】题目给定信息之后,从信息中搜寻有用的信息,从信息里概括出共性结论,这些都是中考的热点.类型二结论开放性题典例2.(2016·浙江宁波)实验的成功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为“观察惯性现象”的活动,在抽出纸条的过程中,为了使文具盒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请你从实验的器材选择和操作两方面,至少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解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答案】(1)从材料的选择角度分析:①铅笔盒的质量要大一些;②纸张的表面要光滑一些;(2)从操作的角度分析:①尽可能减小纸与铅笔盒的接触面积;②抽查纸条的速度要快;③铅笔盒要平放.2. ( 2015·黑龙江鸡西)在紧张的考试中,让我们在回忆儿时的歌声中走近物理,你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这首歌吗?歌词中包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仿照示例,请你写出两条.歌词物理小船儿推开波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2015·重庆)2015年3月31日,世界上最先进、不耗一滴油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如图所示).飞机虽然体积庞大,但质量只有2. 3 t,与一辆家用汽车相当.其72 m长的流线型机翼上共有17 248块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可以给飞机的电动机供电,还能给飞机的铿电池充电,以满足夜间飞行的需要.“阳光动力2号”的成功飞行证明了人类可以用清洁能源创造奇迹.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电池板给锂电池充电; 物理知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作答:物理信息: ; 物理知识: .【小结】通过观察图片或者场景联想分析与物理相关的情景,围绕这些情景提出科学问题,并找出相对应的物理知识.一般可以从力学、运动和力的关系、物态变化、光学、电学、能量的转化等方面来找相关的问题. 类型三 过程开放性题典例3.只用图1中的器材和一把刻度尺(量程合适),求A 的密度.其中实心硬塑料长方体A 在水(密度为ρ水)中静止如图1所示,请简要写出你的方案并用题目所给及所测出的物理量推导出A 密度的表达式.【解析】(1)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长方体塑料块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h ; ②将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块浸入的深度H . (2)计算:塑料块的体积V abh =, 塑料块的底面积S ab =,塑料块排开水体积V SH abH ==排, 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 V g abHg ρρ==浮水排水, 因为塑料块漂浮,所以塑料块的重力G F abHg ρ==浮水,塑料块的质量abHg G m abH g gρρ===水水, 塑料块的密度:abH m H V abh hρρρ===水水. 【答案】实验方案同上;塑料块的密度Hh ρρ=水.4. (2015·山东青岛)问题解决——测量电阻:小雨想要知道未知电阻x R 的阻值,现有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电压值未知)、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一个量程较小的电流表、两个阻值分别为1R 和2R 的定值电阻与若干导线,其中1R 和2R 的阻值都较小,均不能单独与电流表串联在电源两端,否则会损坏电流表.(1)请在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电路连接好后实验中不能拆却),并完成测量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② .(2)推导出测量电阻尺的数学表达式 . 5. (2016·山东青岛模拟)问题解决: 小君在家中发现一金属块。

他想测量一下该金属块的密度,但是他只找到一根轻质弹簧、细线、水、刻度尺,请设计一个方案测出金属块的密度.要求: (1)说明测量步骤.(2)推导出测量金属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参考答案1. 为什么用力蹬地能快速跳起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3. (1)物理信息:飞机虽然体积庞大,但质量只有2. 3 t 物理知识:制造飞机的材料密度较小 (2)物理信息:72 m 长的流线型机翼 物理知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物理信息:共有17 248块太阳能电池板 物理知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4. (1)电路图如图所示②将单刀双掷开关拨至a 处,电流表示数为1I ;拨至b 处,电流表示数为2I (2) 221112x I R I R R I I -=-5. (1)实验步骤:①在左图中,将金属块挂在弹簧下面,用刻度尺测出弹簧伸长的长度为0L ;②在右图中,用弹簧挂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此时伸长的长度为L.(2)金属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00L L L ρρ=-金水.【跟踪练习】1. (2016·山东潍坊)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 跟A 的像完全重合,B 所在的位置就是A 的像的位置; ④在纸上记下A 、B 两个位置,分别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⑤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测量结果发现:蜡烛A 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你帮小强想出造成距离不相等的可能原因又写出2点): .2. (2016·黑龙江龙东地区)仔细观察以下四个标志,仿照示例请在其余三个标志中任选两个说出标志名称或标志的含义,并用物理知识说明设立标志的原因.3.(2016·山东威海)乒乓球是人们常见的一项体育运动.分析这项体育运动在哪些方面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请根据示例再写出两条.示例:球拍表面贴橡胶,是为了增大球与球拍间的摩擦.(1) .(2) .4.(2016·浙江嘉兴)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近年来,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开车打电话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高4倍以上,原因是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处理信息的能力.(2)车辆超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现有一辆核准载重为7 t,车厢体积为8 m3的货车,若该车装满沙子,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载?( 沙=1. 6×103 kg/m3 )(3)汽车司机开车时,常因发现意外情况而紧急刹车,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所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制动刹车后,汽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叫制动距离,下表是一辆性.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据此请给汽车司机开车提一条建议5.(2016·山东青岛)综合问答——家庭中的物理:小雨用电热水器将水加热.他洗完头发开窗通风时被风一吹感到凉.他肴到妈妈腌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请你用“****(开头4个字)……**** (结尾4个字)”将你所选的内容写出来,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6.(2016·湖南长沙)今年是我国系统推荐智能制造的发展元年,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首次出现在“十三五”规划中.长沙市某中学的小明从小就热爱科学,尤其是对机器人着迷.听说长沙开了一家机器人餐厅,他更是兴趣盎然地前去体验一番.走进餐厅,门口的迎宾机器人便发出“欢迎光临”的声音.餐厅内的科幻感十足:厨房里,刀削面机器人有节奏地挥动刀片,大小均匀的面条“嗖嗖嗖”地飞进上方浮动着白气的面汤里;柜台上,跳舞机器人在音乐伴奏下跳着《江南Style》,音乐声传递着无限的欢乐;餐厅里,五台送餐机器人沿着地面上的黑色磁条轨道在餐桌间有条不紊地穿梭,将菜准确无误地送到客人的餐桌前.并发出“您好,您点的菜到了,请拿一下,谢谢!”的声音.为防止碰撞客人,每台送餐机器人都装有遥感装置,一旦发现行进范围内有障碍物就会停止前进,每台送餐机器人高1. 5 m,每次可运送15 kg的物体.每台机器人每天工作8h,只要消耗大概6. 4度电.通过交谈小明了解到,餐饮机器人功能相对简单,技术也并未完全成熟,还需要多方面研发和改进.小明决心努力学习,将来在机器人领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1)机器人发出“欢迎光临”的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而产生的.(2)请根据文中所给信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进行回答.(注:不与第一问内容重复)问: ?答: .7.(2016·山东德州)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 5 V”小灯泡电功率(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10Ω)的实验中,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1)图甲的实物图连接中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阴器滑片,小莉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观察两电表发现,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位置,其故障原因可能是.(3)改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绘制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R= 5Ω的电阻,(4)若实验中电流表坏了,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莉选用一个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及实验方案:①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额定电压;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只将电压表的a 点接线改接到c 点,测出0R 两段的电压0U ,通过计算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指出她的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两个问题:问题一: ; 问题二: .参考答案1. 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蜡烛没有竖直放置实验过程中玻璃板改变了位置等 2.3. (1)乒乓球受到打击后,改变运动方向及速度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