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回顾与展望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研究【摘要】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探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情况及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进一步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国际趋同进展的影响因素。
最后总结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并提出对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差异分析、现状、启示、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历史悠久,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逐渐扩大。
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我国会计准则开始逐步向国际接轨。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情况,分析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并探讨国际趋同进展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情况,分析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机制,以及分析影响国际趋同进展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进一步融合,增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实现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和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实现国际趋同的最终目标。
1.3 研究意义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研究对于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第30卷第3期2008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 f X ia ngta n Normal Un iver 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0No.3Sep.2008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①刘 伟(衡阳市中心医院财务科,湖南衡阳421001)摘 要:首先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然后通过回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国际趋同的国内外现状。
最后以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了阻碍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31(2008)03-0094-05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概述1.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涵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受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与国之间相互交流、沟通,通过寻找各国差异所在,求同存异,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使各国会计准则向某套基准会计准则靠拢或与某套基准会计准则相似,从而向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目标发展。
1.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产生的原因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紧密地依赖于交换和贸易,交换和贸易形式的复杂化与市场的规模化都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1.2.1 资本市场全球化急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大量的资本在国际间流动。
越来越多的公司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申请在多个国家资本市场上市和进行证券交易,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由于财务报告是确保资本市场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国出于管制需要,要求在其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公司必须遵循既定的信息披露规定。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与展望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与展望作者:杨有红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23期【摘要】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计准则的差异比较与选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因素和不同会计准则下的经济后果。
文章正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进行评述,并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一、引言会计准则是指对会计信息的加工、披露等具有约束作用的规则,是企业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经济活动的标准。
会计国际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化进程经历了由会计差异的比较与协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两大阶段。
会计协调是在会计差异比较的基础上减少会计惯例多元化的过程(Tay和Parker,1990),通过对会计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制来增加会计信息可比性(Nobes和Parker,2004)。
Nair和Frank(1981)运用普华1973、1975和1979年的数据评估了第1-10号国际会计准则对37个国家(地区)会计准则协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会计准则的产生促进了上述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的协调程度。
会计协调经历了由双边协调到多边协调两个阶段,由双边协调到多边协调的发展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世纪初,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联合制定并推广的“核心准则”为标志,协调开始向标准化转变。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提出趋同的概念,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
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杨敏,2011),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和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在不断深化。
本文旨在对与会计准则趋同有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提炼以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综述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综述【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产物。
本文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重要性、适用范围、实施情况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助于提高跨国企业间的比较和透明度,促进国际投资和经济合作。
未来,国际会计准则将继续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跨国监管不一致、文化差异和技术进步等。
通过不断完善和适应,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好地服务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发展历程、重要性、适用范围、实施情况、影响、未来发展、挑战、展望1. 引言1.1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综述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指全球范围内会计准则逐渐走向一致的趋势。
这一趋势的背景是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跨境交易的增多,要求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能够相互兼容和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降低跨境投资和交易的风险。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已经成为全球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实现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法律、税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国会计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范围等问题。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努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正在逐渐推进。
未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将继续发展,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国际商业界开始呼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之间开展业务活动,需要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其财务报告,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
这促使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成立。
IASC成立于1973年,旨在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推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IASC发展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并于2001年发布了第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史回顾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历史回顾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会计准则国际化导言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1993年的经营情况,按德国会计标准计算是 1.68 亿美元的利润,戴姆勒公司为了在美国上市,不得不再次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却是大约 10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两者差距之悬殊,令人咋舌!这就是著名的德国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案例。
缺乏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造成了企业财务信息不可比,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会计信息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充分的共享信息。
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会计程序与会计信息的对外提供等方面又表现出各种差异。
因此,各国政府、有关国际机构均意识到,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推动各国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对于提供可比、透明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虽然产生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一些亚洲国家金融和会计监管体系不健全、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准则的质量较差等都是重要的原因。
亚洲金融风暴加快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步伐。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随之产生了。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最终或最高目标是建立一套国际性的会计准则,用以协调各国的会计实务,这个目标实际上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标准化,表现为各国会计实务的统一性。
各国会计职业组织和会计准则机构对各国的会计准则的形成、修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这些组织、机构之间的国际沟通和协调,有利于它们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问题上取得共识,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础和保障。
一、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方针,是会计工作的规范,具体地说,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化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揭示的规范。
所以会计准则的根本目是会计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处理会计事务从而使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
二、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发展 ? 国际会计准则的起源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就其本质来说是会计国际化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所以全球范围内的会计比较与协调是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我们谈论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就是要看国际会计准则是如何围绕这条主线发展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中。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趋向规范化和规范化。
未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继续向国际标准看齐,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需要注重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契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会计准则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以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
【关键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趋势、相关思考、历程、现状、国际接轨、展望、发展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主要借鉴了苏联的会计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准则体系不够完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适应性不强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提高会计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将加快,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探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
1.2 研究目的在了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总体方向和主要特点,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改革方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公正的财务信息,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趋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和国际趋同的背景,分析了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和相似点,评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程度。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趋同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如制度环境差异、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复杂性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应对策略和建议,包括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加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的合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
这些策略和建议旨在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更好趋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财务报告质量,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的研究不仅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与国际比较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逐渐显露出与国际趋同的明显趋势。
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保障财务报告真实公正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的主要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摘要】本文围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和国际趋同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国际趋同的优势,并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和挑战。
结论部分分析了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并展望了国际趋同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理论依据、优势、必要性、挑战、影响、发展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投资融合等活动在国际间频繁展开。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会计准则发展和国际趋同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会计准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规范,加强了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和规范。
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深入融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异问题逐渐凸显。
面对国际化的会计准则趋同浪潮,我国会计准则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如何在继承国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化迈进,成为了业内学者和从业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当前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与国际接轨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国际趋同可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提升,通过与国际接轨,我国会计准则可以吸取国际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和提升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国际趋同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投资者、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强市场信心。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问题探讨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问题探讨赵春阳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也逐渐趋同,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多次更改会计准则,使之逐渐缩小与国际会计通用准则之间的差异。
文章就国际会计准则情况下我国会计准则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一形势提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挑战发展措施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概述1.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现状概述。
会计国际化已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近年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甚至很多其他采用本国会计准则的国家也宣称其会计准则的制定或者是以IFRS为基础的;或者是与IFRS相似;有的国家与IFRS甚至是一致的。
2.主要国家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态度。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与之趋同:2005年欧盟、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国际准则;随后,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日本等国也于2008年以来相继宣布采用国际准则或制定与之趋同的计划。
二、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现状概述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始终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定的趋同性。
1992年底我国与IASC保持密切的合作,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较好。
随后,中国财政部于2005年在全面总结多年来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建设。
该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部分非上市金融企业和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在理念、内容、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目前已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
但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首先,新会计准则排斥公允价值,而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就是公允价值;其次,我国会计准则是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其他国家没有这种情况;第三,我国会计准则分类计量的具体因素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
财经纵横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王 珺 安徽财经大学摘要: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行为指南,按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可以划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两种,其目的在于使会计处理能够科学、公允、合理的比较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并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赞誉。
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策略,并就目前存在的阻碍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151-02一、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并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对象、财务报告要素以及借贷记账法,在之后的十年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理念也从关注企业经营成果转为关注企业营运效率、发展能力及风控能力等内容。
2005年,我国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逐步建立了中国会计准则新体系,同年,我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有实质性的发展。
此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规范,如2006年发布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逐渐在亚洲国家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位于前列,国际趋同下的准则体系也与中国市场经济更加契合。
2008年,财政部会计司分析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及有效执行会计准则情况,证实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在上市公司得到有效的实施。
同年,欧盟在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会议上决定与中国实现会计准则等效的基础上,发布接受中国会计准则的正式报告。
会计国内国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会计国内国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会计领域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将从国内的角度看待会计发展,包括关键发展阶段、监管改革和行业挑战。
接着,我们将研究国际会计行业的趋势,包括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势以及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探讨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会计、可持续发展会计和职业要求的变化。
1. 国内会计发展现状国内会计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
首先是计划经济时期,会计工作主要集中在统一的国家体系中,重点是数据收集和核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逐渐从“核算”转向了“决策”,强调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最近,中国会计准则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企业财务状况透明度的提高。
然而,国内会计领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使得会计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
其次,不少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真实性,违背了透明度原则。
第三,监管和法规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2. 国际会计发展现状国际会计行业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化。
最引人注目的是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发展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IFRS,以实现全球财务报告的一致性。
这种趋势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加透明和可比的财务信息。
另一个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
随着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增加,会计行业面临了更多复杂的跨国业务。
这需要会计师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同时,技术对国际会计行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改变会计工作的方式和效率。
这些技术可以自动化一些繁琐的任务,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分析。
3. 未来趋势分析在未来,会计行业将进一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师将需要具备数字化工具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数字化会计将减少人工处理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一个未来的趋势是可持续发展会计。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会计师应该加强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信息披露和评估。
浅谈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状况
浅谈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状况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在经济行为中制定的规则,用于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标准。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企业会计准则趋向国际趋同,逐渐形成全球化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准。
本文将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状况以及其对于企业的影响和挑战。
一、国际趋同状况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主要源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互相依存、跨国投资和商业合作日益增多。
面对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和不断更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各国经济体制及商业模式的差异逐渐减小。
国际趋同意味着,不论企业来自哪个国家,其在财务报表中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编制方法将趋向一致。
现今,世界上有一系列国际通用的金融报表准则,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会计准则(IAS)、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以及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等。
这些准则都各自标榜其独有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全球大多数企业也都在使用它们中的某一个标准化会计准则,以满足不同国家对于金融报表规定的要求。
尽管各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内容、编制方式、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都想要实现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准确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二、对企业的影响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收益和挑战。
1、增加全球企业间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各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会导致企业间的财务信息不可比,给企业作出财务决策带来困难。
因此,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会计准则,可以大大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方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商业合作和投资。
2、减少企业的财务报告成本与使用不同国内会计准则相比,企业采用国际化会计准则的会计成本更低。
国际化会计准则一般比国内会计准则更规范和详尽,避免了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反悔。
这种规范和标准的准则还可以节省企业财务报告的调整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报告成本。
3、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通用会计准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和保证,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了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市场信誉度。
本文将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含义、现状和影响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行浅议。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含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近,彼此趋于统一。
这不仅仅是对于会计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推动了全球金融监管与合作的进展。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财务报告与财务信息的统一理念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趋势。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全球会计准则体系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同时也是构建全球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
对我国而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主要体现在不断吸纳吸取世界先进国家的会计理念、标准和技术,并将其与国情相结合,逐步推进和实现国际化。
这样做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现状我国会计准则的逐步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国内,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组织编制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例如,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修订)的制定明确要求从2008年1月1日起,新设立的上市公司和已经上市的公司必须采用新的会计准则规范财务报告,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同时,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主要是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修订与推广。
2015年,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第38号——《企业财务报告国际准则实施指引》,这是全国性推行IFRS适用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IFRS的接轨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接轨过程中,我国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特点,考虑我国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与外部市场的接轨,以此探寻适合自己的国际会计准则标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与展望
FRI ENDS OF
A 0 [ 1 0 【 T f N G — — — - ● ● ● — ■
,
会计准 则 国际趋 同研究评述 与展望
北 京 工 商 大 学 科 学 技 术 处
杨有 红
王 海 滨
北京工商大学与中央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 摘
要】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不断深入 , 近年来涌现 出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 , 对
未来研 究 方向及 对 我 国的启 示进 行 了分析 。
【 关键词 】 国际会计准则 ; 趋 同;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一
’
、
引言
展开分析 : 会 计准 则的差 异 比较 与选择 ; 会计 准则 国
会计 准则是指对会计信息 的加工 、披露等具有约 际趋同的影 响因素 ; 不 同会计准 则下的经济后果 以及 束作 用的规则 , 是企 业确认 、 计量 、 记录和 报告其经济 趋同策略选择 。本文的最后 一部分是对我 国的启示及
会 计 准则 国际趋 同的研 究主 要 包括 三 个 方面 : 会 计 准则 的 差异 比较 与 选择 、 会 计 准 则 国际趋 同的影 响 因素 和不 同会 计 准则 下 的经 济后 果 。文章 正是基 于上述 三 个方 面对 会计 准 则 国际趋 同的研 究进 行评 述 , 并 对会 计 准则 国 际趋 同的
全球 已有 1 2 0多个 国 家和地 区要 求或 允许 采用 较 , 以及以国际准则为标准同时对不同国家的准则进行 国际会计 准则 ( 杨敏, 2 0 1 1 ) , 未来 将会有 更 多的国 家 比较。 不同会计 准则内容 的比较研究主要从计量和披露 和地 区接受 和采纳国际会计 准则 , 国际会计 准则趋 同 等 方面 展 开 。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内容摘要:今年我国颁布的39项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慎重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
关键词:国际趋同新准则财政部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下文简称“新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一致,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然而,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应。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迫切性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商业语言同一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为迫切。
会计准则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需要全球股票市场,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形成,汇率和利率的交换,资金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意味着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
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境外投资者对我国有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财务会计体系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另外,对希望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国内、国际不同的会计准则是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透明度问题,不能解决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如实地向社会披露信息的问题,那么我国的资本市场就没有发展前途。
经济国际化的需要过去20多年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较好地把握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在扩大进出口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国内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
加入WTO更促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他们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尤其是对QFII以及将来更广泛开放市场后进入的国际投资者而言,会计准则趋同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便利。
我国政府改革国内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明智的选择。
什么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和发展
什么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和发展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的国际准则。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和趋势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和发展,并分析其对全球业务的影响。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由各国会计师组织自主制定会计准则,但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需要有一个更加统一和一致的会计准则体系。
于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以下简称“IASB”)于1973年成立,负责制定国际会计准则。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1. 全球收敛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障碍。
为了促进全球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的保护,各国各地区纷纷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其本国的会计准则。
这种趋势被称为全球收敛。
2. 国际会计准则的普及随着全球商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截至2021年,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已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以下简称“IFRS”)。
3. 提高质量和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也包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
通过引入更加严谨的会计准则,能够增加企业的财务披露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提高全球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信心。
三、国际会计准则对全球业务的影响1. 促进全球市场发展全球收敛的趋势使得全球市场更加一体化,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跨国经营和投资。
国际会计准则的普及,减少了企业在不同国家制定不同会计准则的负担,提高了跨国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投资者保护通过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并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
这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保护水平,促进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市场环境。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交流日益密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越来越明显。
下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一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国家或地区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文件,是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
在我国,会计准则由国家财政部负责制定和发布。
随着国内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市场,需要与世界接轨,因此我国会计准则的趋同也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财务报表项目披露。
我国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项目披露上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变革,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比中逐渐趋同。
例如,我国的“报表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采用了相同的日期,这使得不同国家的企业在报表项目上进行比较更加便利。
第二,财务报表项目分类。
我国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不同于国际准则。
然而,在经过多年的修订之后,我国会计准则逐渐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分类方法,使得财务报表项目分类更加清晰合理。
第三,政策法规变化。
我国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联系紧密。
例如,我国2006年财务会计法的修订就完全导入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思想,这使得我国之前相对落后的财务法规得到了重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趋势所在。
企业需要适应趋同的规则来开展业务,而会计师则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来保持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适应国际趋同带来的新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推动企业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现状: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健全,逐步与国际接轨。
目前已经发布的CAS包括42个具体的会计准则和4个解释指南,涵盖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多个领域。
CASC则包括了2024年颁布的国家会计准则的修订和相关解释的发布。
这些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规定,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二、发展趋势: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增强: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和修订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借鉴、参照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增强了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制定与修订工作已经纳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标准设定过程,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对象和方法将更加国际化。
2.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统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和统一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和不一致的问题,如有些行业还没有专门的会计准则,一些准则与CAS和CASC的要求存在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逐步完善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会计准则。
3.重视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还将更加注重企业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的要求。
这是因为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是会计准则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未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更加关注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加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4.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还将更加注重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管理将成为会计准则发展的重要环节。
同时,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准则目前已经基本健全且与国际接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增强、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统一、重视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以及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信息对于经济贸易活动,尤其是跨国范围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篇1内容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趋势,我国也是一样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这种趋同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会计准则正逐步的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以当时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我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都有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印记;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基本相同。
但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比,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存在,这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特色。
尤其是2001年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准则就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这使得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我国会计准则排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会计计量属性。
与账面价值相比,其特点是管理层和审计师的自主空间大,有利于公司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和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对支撑环境的要求较高。
在会计标准的改革过程中,我国曾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等会计领域引进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盈余操纵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危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趋同前景与现状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趋同前景与现状4月10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大卫.泰迪爵士在出席欧洲议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会议时,就IASB当前的工作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的未来做了一次重要演讲。
笔者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了编译,供研究参考。
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局面IASB成立已有6年,任务是制定一套单一高质量、原则导向、适用于全球资本市场的财务报告准则。
2000年IASB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进行重组并通过IASB的新章程时,全球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公司使用当时被称为“国际会计准则”(IASs)的准则。
IASB作为一个重要团体,并不受制于美国,而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U SGAAP)在当时是国际资本市场上运营的公司和投资者所使用的国际规范。
但是现在,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已经要求或允许使用由IASB开发的IFRSs,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2005年,各国准则向IFRSs的转换出现了一个高潮,而且众多国家的转换过程都相当平稳,在财务系统上没有出现任何冲击。
不过为了稳定起见,2009年之前IASB将不会要求采用任何新的准则,并给予每个准则从制定完成到其生效之间至少1年的过渡期。
在全球推动采用IFRSs作为一种通用财务报告语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动力。
因为将不同国家的账目合并编制成一份单一的报表以满足其母国的要求会产生巨大的遵循成本,现在欧盟国家的公司正在从IFRSs的使用中受益。
IFRSs不但能大幅降低公司的遵循成本,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它更容易地对在不同地区运营的公司作出比较,同时监管机构也能更容易地建立一套更一致的方法来对整个欧洲经济进行监管。
论文网当然,IFRSs 目前还不完全是一个国际准则。
许多重要的经济体,例如日本和美国,仍在实现趋同的过程中。
相比之下,欧盟和欧洲议会在实现IFRSs国际趋同的目标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领导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回顾与展望作者:戴德明来源:《财会月刊·上半月》2020年第12期【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英美等国围绕国际会计准则所提出的若干质疑也值得关注。
在此背景下,回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复杂程度、IASB的基本理念、IASB 的用户定位、IASB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几个方面评价国际会计准则现存的问题,并探讨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中图分类号】 F233;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23-0003-4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同)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时至今日,已是13年有余。
我们高兴地看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最近十多年来,国际会计准则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引起了国际会计界的广泛关注,英国和美国资本市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质疑态度尤其值得关注。
本文将在回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评价国际会计准则现存的问题,并探讨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可能路径。
一、回顾过去:国际趋同成效显著我国会计法治建设的每一个重大措施的出台,都是紧紧围绕着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發展的大局展开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不例外。
在加入WTO后,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与IASB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国际趋同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在关联方关系的认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等方面,也坚持了中国的立场。
到目前为止,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国际交往、持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际趋同的“标杆”,不但有先天的缺陷,而且在趋同之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从长远来看, IASB的引领能力可能会逐渐减弱。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思考,在未来新一轮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中国是否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引领能力?二、审视标杆:国际会计准则渐遭质疑总体来看,我国实施趋同的策略是有效的,但“标杆”本身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1. 国际会计准则日趋复杂。
近年来, IASB颁布的会计准则日趋复杂化,甚至是扭曲化。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会计和合并报表并表标准,国际上一直存在激烈分歧。
IASB专门公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IFRS 13),这体现了其坚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决心。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明确将公允价值列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在十余项具体会计准则中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规则[1] 。
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该模式下产生了很多未实现的收益。
复杂的会计准则规定反而给管理当局带来了较大的操控空间。
我国的新金融工具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保持趋同,金融资产由“四分类”变为了“三分类”,相较于“四分类”,“三分类”的可理解性更差。
此外,金融资产减值由“已发生损失模型”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然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算复杂,实际操作难度大,即使是专业人士在一些情况下也难以理解。
很多学者也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提出质疑,王菁菁、刘光忠[2] 提出,这一模型在理论上存在欠缺,对“违约”“显著恶化”等概念界定不清,各种判断存在极强的主观性。
合并财务报表的并表标准的演变,也充分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日趋复杂化的特征。
我国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 10)保持趋同,引入了“控制”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 33)将“控制”定义为“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但是,“控制”仅仅是“预期状态”,而不是“事实状态”,没有法律证据能够证明“控制”的存在,因此,控制的定义及其界定存在极强的主观性[3] ,在实务中的运用难度非常大。
实际上,如何划定实质性控制和重大影响的界限,这是很难把握的。
显然,基于“实质性控制”标准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也很容易受到管理当局的操控[4] 。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第12 号——所得税会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4号——递延管制账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客户合同收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租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等会计准则都提出了很多复杂的规定。
综上,过去十几年新出台的国际会计准则有进一步复杂化的倾向。
而IASB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2018)显示,未来IASB在相关理念、导向等方面将更加激进,没有“回头”的迹象②。
针对这一动态,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应深思熟虑,充分评估国际会计准则复杂化带来的挑战。
2. IASB的基本理念:用户导向。
IASB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理念是“用户导向”,即财务报告应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用户导向”无疑体现了“政治正确”。
但是,要想将“用户导向”这一基本理念落地,就应该充分考虑财务报告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特殊的供需关系。
首先,财务报告具有“通用性”特征,即财务报告并非针对特定的使用者。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IASB, 2018)第一章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也印证了财务报告的“通用性”特征。
但财务报告的“通用性”特征意味着针对性较差,不能满足财务报告特定使用者的所有信息需求,使用者往往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例如,当投资者将财务报告信息用于买卖股票的决策时,他们往往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而不是孤立地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考虑到财务报告的“通用性”特征,如果希望财务报告很好地体现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就必然导致会计准则出现先天不足。
其次,财务报告具有“定期性”特征。
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是按照预定的时间定期披露的,披露的内容是过去一段时间内财务报告主体的盈利情况、资产变动情况。
财务报告的“定期性”特征意味着无法再用及时性来苛求它。
如果要求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满足高频率的决策需求,例如投资者、债权人买卖权益工具、债务工具的决策需求,必然会与财务报告的“定期性”产生冲突。
再次,财务报告具有“无偿性”特征,即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免费使用财务报告,这必然导致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膨胀。
管理当局作为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他们的利益与财务报告结果息息相关,但他们又无法从财务报告使用者手中直接获取收益,因此管理层当局很难有动机竭尽全力地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
最后,财务报告具有“非独立性”特征。
管理当局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但同时他们的经济利益又与财务报告的结果直接相关,因此管理当局必然具有操控财务报表数据的强烈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很可能是为自身谋取私利,而不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综上,“通用性”“定期性”“无偿性”和“非独立性”特征意味着财务报告可以定期地、无偿地向使用者提供通用信息,但财务报告不能满足特定使用者的特殊信息需求,并且使用者在使用时应考虑管理层操纵报表的动机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影响。
IASB提倡的“用户导向”理念并不必然与财务报告的特征产生冲突,关键在于在确定主要使用者和他们的信息需求时是否考虑到了财务报告的基本特征。
3. IASB的用户定位:通用性+倾向性。
国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定位体现了“通用性+倾向性”的特征。
“通用性+倾向性”的定位是在通用性前提下体现重点突出(或主要关注)的财务报告使用者。
这一定位方式本身没有问题,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通用性”和强调“主要使用者”并不冲突,关键在于如何定义“主要使用者”。
什么样的使用者是主要使用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IASB,2018)提供的“主要使用者”定义包括的对象是否全面,是否漏掉了其他重要的使用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IASB,2018)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大多数现实和潜在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因为他们无法要求报告主体直接提供信息,其所需要的大部分财务信息必须依赖通用目的财务报告。
因此,他们是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当前, IASB界定的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看似合理,但运用在我国实践中却存在争议。
一方面, IASB界定的“主要使用者”并不包括税务机构等会计信息的“忠诚用户”。
税务机构在进行所得税征管的时候,需要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从而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以此为依据进行税收征管,其调整程度必然与税会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税务机构对会计信息是高度依赖的,可以认为,税务机构对会计信息始终“不离不弃”。
但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IASB却以“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不同”为由,努力推动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脱钩”,不将税务机构纳入“主要使用者”范畴,其理由看似充分,却可能存在过分强调目标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 IASB将“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和“现有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将“短期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和“长期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沒有区分投资者和投机者对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
“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短期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可能仅是投机者,他们更关注股价的涨跌,而非公司的真实业绩; 并且,他们在买卖股票、债券时可能更关注分析师报告而非财务报告,甚至很多投机者并不会基于财务报告进行决策。
但IASB却把他们列为“主要使用者”,这样的界定范围显然不够合理,至少不符合中国企业的实践。
4. IASB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决策有用。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IASB,2018)认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应有助于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做出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
此类决策涉及:第一,购买、出售或持有权益和债务工具; 第二,提供或清偿贷款及其他形式的信贷; 第三,就影响经济资源运用的管理层行为行使投票权或者施加影响。
该观点即为“决策有用观”。
根据IASB确定的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即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IASB将买卖权益工具或债务工具的决策信息作为财务报告首要提供的信息,将管理层薪酬决策、聘任决策以及股利分配决策等相关信息作为财务报告最后需要满足的信息。